第一篇: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提升低年级阅读教学效益
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提升低年级阅读教学效益
【背景阐述】
《乌鸦喝水》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也是一篇很经典的老课文。我在之前上公开课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讲解“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时,我从实验室端来一个透明的玻璃瓶,把里面的水染红,然后放进小石子,演示乌鸦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现在,我又遇到了这篇课文,我想能不能换个思路来教这个故事呢?过去的办法虽然直观,但是毕竟是教师在演示,孩子只是观众,并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这样的教学,仅仅只是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关注到文本内的语文元素,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新研读文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理念】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用汉字书写的汉文学的阅读具有“目艺、口艺、心艺”三艺之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基于汉字的特点,基于原生语境、文本的故事情境和学生的生活语境,“三境”联动,加强整合,让识字与阅读水乳交融,雅趣天成,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乌鸦图片)我带来了一只小鸟,你们认识吗?
生:是乌鸦。
(师板书:乌鸦)
师:“鸦”是个生字,谁会记?
生:左边一个“牙齿”的“牙”,右边一个“小鸟”的“鸟”。
师:看看它的样子,念念它的名字,你知道“乌”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猜“乌”就是“黑”的意思,因为它的羽毛是黑色的,就像乌云一样。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看,它全身乌黑,黑得连眼睛都看不出来了,就像没有眼睛一样。再看看“乌”字,它也像没有眼睛的“鸟”字,所以“鸟”去掉一点就是“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说的就是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喝水)一起读课题。
生:乌鸦喝水。
【教学意图: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充分关注了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的特点,利用图画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识字的逻辑线索,让学生通过感受“乌”字的画面感,感受字形的构字理据和字形的巧妙可爱,渗透识字与记忆的方法,有意识地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生自己读书)
师: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读给我们大家听?
(生开火车读课文,师随时正音。)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乌鸦喝水》,让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到哪些跟喝水有关的词。
(生轻轻地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生:我找到了“找水喝”。
(师板书:找水喝)
生:我找到了“喝着水”。
(师板书:喝着水)
师:“着”在这里念作“zháo”,不念“zhe”,请你再读一读。
生:喝着水。
师:还有跟喝水有关的词吗?
生:喝不着。
(师板书:喝不着)
师: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先写乌鸦找水喝,然后写――
生:乌鸦喝不着。
师:最后写――
生:它喝着水了。
师:抓住了题目中的“喝”字,我们一起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知道了课文的大意,小朋友们真棒!
【教学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的浓缩。关注文章的题目,可以使阅读内容变得明确清晰。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喝”,让学生初读后再次走进文本,带着问题去读书,指向性明确;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到有关词语,并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阅读方法,这样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呢?谁来为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因为乌鸦口渴了。
师:(出示词卡“口渴”)口渴的“渴”和喝水的“喝”长得真像,仔细看看它的样子,想个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口渴要找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好!(出示填空:一只乌鸦口了,到处找水。)现在你能把这两个字宝宝送回家吗?
(生将生字卡片“喝”和“渴”贴在黑板上的句子里)
师:填对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乌鸦到处找水喝,(出示词卡“到处”)想象一下它会飞到哪些地方找水喝呢?
生:它会飞到树林里找水喝。
生:它会飞到路边找水喝。
生:它会飞到草地上。
生:它会飞到人家门口。
生:它会飞到水井边找水喝。
师:是呀,乌鸦飞到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叫“到处”,它到处找水喝,可见它真是口渴啊!你体会一下它现在的心情,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用着急的语气读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教学意图:怎样教会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词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直观的画面。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到处”时,让学生想象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许许多多的答案,将抽象的文字转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再轻轻地点拨一下,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感受,所以很快就读出了乌鸦焦急的心情,教学轻松有趣味。】
师:它找到水了吗?
生:找到了。(生读句子:它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师:乌鸦为什么喝不着呢?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瓶子。
生:瓶口小,而且是只有半瓶水的瓶子。
师:所以乌鸦喝不着。(屏幕出示:怎么办呢?)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乌鸦很着急。
师:请你读,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
(生读句子)
生:我读出了乌鸦在想办法。
师:(出示词卡“办法”)你们看乌鸦正看着瓶子努力想办法,所以“办”字中间是一个“力”字。两边的点点又像什么呢?
生:像乌鸦头上的汗珠。
师:“办”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先中间,后两边。(在黑板上示范写)让我们拿起笔在书上描一个“办”字。
(生在书上描红)
师:让我们用上词卡上的词语,将第一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复述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2.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乌鸦又是怎样喝着水的呢?它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轻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笔勾画出乌鸦的做法。
(生读书、勾画)
师:乌鸦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
生:乌鸦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师:乌鸦有两个动作,一个是“叼起”,一个是“放”。(出示书上的插图)看看图,认认这个词,你知道什么是“叼”吗?
生:叼就是用嘴巴衔起来。
师:对,所以“叼”字是口字旁。它又是怎么放的呢?让我们用小手当嘴巴,学着乌鸦的样子叼起小石子一颗颗放进瓶子里,我来读,你们来演。
师:乌鸦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生做动作体验)
【教学意图:十年前教这一段,我是自己边讲边在瓶子里放石子演示,当时自己很满意,因为感觉让文字动起来了,将抽象的文字变直观了。今天,我放弃了实验的器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文字的内容,展开想象,在课文的情境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汉字构形的启示,“三境”联动,整合教学。让学生观察“叼”的字形,用小手做“叼”中的“小口”,把自己当成小乌鸦来感受“叼”的字义和其中的辛苦。学生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准确地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真切感受到“叼”字形、义的特点,识字与阅读水乳交融,学生在扎扎实实地学汉字、品语文。】
师:刚才每一只“小乌鸦”都演得很好,我来采访一下“小乌鸦”。(走到一个学生面前)你放的是什么?
生:我放的是小石子。
师:为什么不选大石子呢?
生:因为瓶口小呀。
师:(走到另一个学生面前)你每次放几颗?
生:每次放一颗。
师:为什么每次只放一颗?
生:因为瓶口小。
师:我刚才看见你们在不停地放,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放了好多颗。
生:因为瓶子里只有半瓶水,多放一点水才能升高。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教学意图:这里的采访,有目的、有对象、有评价,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每一次采访都是引领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进一步去阅读思考。在此过程中,巧妙的提问和学生生成的答案,成为阅读的及时性反馈和评价,将阅读引入文本深处,将文字读进学生心里。】
生:乌鸦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师: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生: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渐渐升高”就是――
生:一点一点地升高。
生:就是慢慢升高。
师:为什么水是渐渐升高的呢?联系前面的句子再读一读这句话,相信你一定能明白。
生:因为它是一颗一颗放小石子的。
师:这真是个好办法呀!乌鸦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呢?同样请你们联系前面的句子想一想。
生:因为它看见瓶子旁边有小石子。
生:因为它想喝水,就努力想办法的。
师:乌鸦就是这样动脑筋努力想才想到了这个办法,这就叫“终于”,(出示词卡“终于”)一起认一认这个词。
(生认读“终于”)
师: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教学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低年级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儿童关注上下文,建立文本学习前后的联系,渗透阅读的方法,就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复述课文,总结全文
师:让我们看着老师的板书,用上黑板上的词语,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生看板书复述课文)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故事。
(生齐读全文)
师:《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出自一本很好看的书――《伊索寓言》。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课后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去读一读。
【教学意图:复述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年段的特点进行帮扶点拨,让学生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意思,降低了复述的难度,让学生可以轻松成功。同时,这样的设计不仅指向课文的复述,也是对随文识字的巩固和对课文内容的总结与回顾,省时高效,一举多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师:(出示生字“渴”)请小朋友们看看笔顺表,自学右边的笔顺。
(生自学笔顺表,描红。)
师:写“渴”字的时候,要注意右半边的“曷”,竖要对着
撇,“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师在黑板上范写“渴”,生在本子上写。)
师:看看老师的动作,你们猜到是什么字吗?(将手放在眼睛上,向远处看。)
生:我猜是“看”字。
师:猜对了,真聪明!(出示“看”字)你们看,“看”字上面的“手”有了什么变化?
生:“手”字的竖钩变成了撇。
师:写的时候撇还要伸长一点,盖住下面的“目”。
(师在黑板上范写“看”,生在本子上写。)
【教学意图: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天的语文课要有不少于十分钟的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写字的环节。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写字指导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结合教材中的笔顺表,将汉字写正确;第二步是通过读帖和教师示范,将汉字写端正与美观。写字教学也要突出重点,引导儿童发现书写规律,避免教师的繁琐讲解,要留有时间,让儿童在书写实践中提高写字的技能。】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天妃宫小学)
责任编辑郝波
第二篇:关注效益科学发展
关注效益 科学发展 ——河北、陕西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0:31 作者:侯宗宾
最近,我到河北、陕西调研,通过考察两省的发展实践,深切感到科学发展必须要关注效益。效益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只有提高效益,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一、向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才是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应当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包括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发展速度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没有速度,就没有发展,效益也无从谈起;而不讲效益,速度就难以为继,发展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从根本上讲,效益是发展的目的,速度要服从效益。只有以效益来确定发展速度,才会有真正的速度。而没有效益的发展速度,只会是无效的速度,甚至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和破坏。因此,只有以效益优先,兼顾速度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而且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衡量指标包括投入产出比、盈利能力、财政收入与GDP之比、居民收入增长指数等。在社会效益方面,衡量指标主要是就业率、社保率、社会稳定性、人口控制、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公民道德素质等。环境效益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环境好就有吸引力和发展力,如自然生态、市政建设、道路交通以及政府管理等都是衡量环境效益的重要指标。资源效益是我们过去不太关注的,比如土地利用率、能耗率、人力资源成本、水资源利用率和原材料利用率等,都可以反映资源效益的高低。四个效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济建设是发展的中心,这是根本。因此,经济效益是中心,这一点不容置疑。没有经济效益,其他三个效益就毫无意义。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兼顾好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没有这三个效益的同步增长,经济效益难以为继。
当前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承载力的矛盾不断加剧。这主要表现在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强度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系统的整体调整功能下降等方面。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从整体上讲我国仍在走传统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能源资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不高,科技含量不高,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特征。这种粗放的速度型发展模式与科学发展是不相符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
为缓解这一矛盾,只有积极探索效益型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才能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才能长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形势和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二、科技创新是提高效益的根本举措
技术进步决定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保证,也是向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的根本措施。
科技创新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如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4年GDP占全市GDP的1/5,新增产值占全市的比例超过1/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如河北省香河县世王针织服装公司,引进意大利设备,省去织布环节,可直接将大豆纤维织成无缝内衣,100多名员工产值就可达1亿多元;可以构成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因素,科技创新本身可能会产生新兴产业,而用创新科技武装传统工业,引导经济要素的流向,也可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科技创新对社会效益的促进作用。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但能够增加大量就业岗位,而且使人们消费多样化,生活更加方便。特别是医药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如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的量子高科集团通过自主研发,拥有3秒钟显效的药物速释、口腔粘膜吸收、固体软胶囊制作、药物增效加工等专利技术,其技术成果转化成新产品,不但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对环境效益的促进作用。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进步来解决。在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开米公司开发的“开米”牌多功能中性洗衣液、抗菌洗手液、蔬果餐具洗液等产品,就克服了过去洗衣粉污染环境的缺陷,成为难得的环保清洁产品。
科技创新对资源效益的促进作用。石家庄市常山恒新纺织公司,引进的紧密纺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较新型的纺纱工艺,产品售价虽比普通产品高出30%以上,但棉花耗用量比普通产品降低近50%,人均劳动生产率比原老厂高出5倍,还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如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比原老厂提高近20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所产生的效益不是单一的,其作用往往是综合的和系统的。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水平还较低,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些核心制造技术长期依赖进口,需要承受巨额技术引进成本。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制上取得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提高效益的现实举措
提高科技水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通过节约来提高效益是我们的现实选择。节约可以提高投入产出比,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可以缓减资源消耗速度和保护环境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而资源总是有限的。对13亿人来说,每个人浪费一点,数额就惊人;而每个人节约一点,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节约,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价格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来引导资源的节约使用。
首先,要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如生产和建设,要做好“减量化”,主要包括:集约用地,加强废弃土地的整理工作;使用节能设备,或大力利用可再生能源;简化包装,强调功能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等。消费方面,要讲求功能的适用性,杜绝淘汰的随意性,尤其是对那些容易污染环境的东西,如废旧电池等,一定要做好回收工作。据测算,每回收1吨废旧物资,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吨,节约能源1.4吨标准煤,减少6—10吨垃圾处理量。在河北省文安县芦阜庄,几乎家家户户都做废旧钢材生意,目前已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废旧钢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18亿元,利税1亿元。
其次,要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的工业生产是单向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报废品”,是将大自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大量消耗和大量抛弃。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则是闭环式的“资源消费—产成品—原有功能丧失—再生资源”,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做到物尽其用,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河北省内邱县建滔化工公司,主要生产焦炭,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从焦炉煤气中提炼甲醇、双氧水等,实现废气再利用,大幅降低了焦炉煤气的排放量。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约技术的研发工作很重要。如陕西杨凌秦川节水灌溉设备工程公司,开发了一系列节水设备,可节水80%,还可提高产量。
再次,要进行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可以避免建设上的浪费,特别是既能避免无序建设影响城市美观,又能避免“一个将军一个令,前任建了后任拆”造成的巨大浪费;可以充分利用现成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保护和建设好已有的森林和水系,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可以节约土地。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规划建设新城,致力于提高城镇的土地承载效益,比如原老城区18.9平方公里,能住13万人,新区只有10多平方公里,却可以容纳30万人。对一个1000人左右的村庄来说,一般要占地300多亩,如果把它纳入城镇化规划和建设,只需要100多亩地,既可节约大量土地,又能使村容村貌有很大改观,村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效益的战略选择
优化产业结构是节约资源,实现低代价、高增长的有效方式。从整体上讲,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处于国际化大生产链中的低端,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且高消耗、高污染,导致整体效益低下。所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紧迫性,要按照“在发展中优化、在优化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严把项目关。首先,项目选择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方面,要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突出信息产业,制造业发展要突出装备制造业,当前要特别重视发展新型能源。其次,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投资项目标准,如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废物排放综合控制等具体要求,尤其要落实环境第一审批权,并严格执法,坚决关闭或改造污染企业。第三,发展项目务必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不适合发展工业的,就不要发展;适合发展旅游的,就突出发展旅游;适合发展种植、养殖的,就突出抓种植、养殖业。陕西杨凌原有许多农业、林业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杨凌将这些院校机构资源进行整合,限制污染工业项目进入,只是围绕农业高科技做足文章,以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绿色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建成了全国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再如河北省内邱县西石河村,是一个缺水的丘陵村,该村通过对荒山坡进行改造,充分挖掘丘陵资源,建成一个8000亩的生态旅游果园,仅此一项,就可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左右。此外,要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援,减轻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乱上项目的冲动。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这就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发展效益评价体系。
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尤其是部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使用落后工艺,从小起步,效益很低,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破坏,需要加快技术改造,或进行企业重组。如陕西省铜川市,水泥企业就有25户,大多是采用立窑生产线的小企业,污尘蔽日,对环境和群众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市政府痛下决心,一是关小上大,二是采用旋窑生产线和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生产线的先进工艺,使产量从400万吨迅速提升到1000万吨,而环境却大大改善,二级以上空气质量从100多天提高到290多天。
进行资源深加工。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鼓励资源深加工,更好地发挥资源效益。在开发区和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可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陕西省榆林市,煤炭资源相当丰富,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发展煤炭深加工,建设坑口电站,就地发电;建设煤化工企业,制造甲醇、聚氯乙烯、醋酸、焦油等,形成一条煤电油盐气化工产业链,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40%以上,能使1元钱的煤变成100元左右的最终产品。
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提高综合效益。西安市作为13个王朝的古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发展旅游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效益。仅2004年,全市就接待海外游客6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2084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54.4亿元。西安发展旅游业,既扩大了百姓就业,改善了投资环境,提高了开放水平,增加财政收入,又提高人们的文明水平,宣传了西安乃至中国文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阶段。纵观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发展的这个关键阶段,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战略举措,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的统一,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中纪委原副书记)
第三篇:教学效益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课堂效益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一、在我校所举办的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活动中,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收获。
1、课前交流充分。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
2、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3、探究活动充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课堂效益提升工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
三、课堂效益提升工程中教师今后工作的建议或打算: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意识,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人们已经没有办法掌握所有的知识。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终生学习、学会生存。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
2、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与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就是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因为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教师要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
教学效益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大汶口镇第一中学
2013-9-16
第四篇:有效复习提升教学效益
有效复习提升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73-01
数学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它也是一种新知传授的教学,绝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简单的旧知再现。现在很多数学复习课普遍采取“知识梳理――查漏补缺――练习提升”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此教学模式应用在低年级的复习课教学,效果不错。如何使数学复习课有序而有效且富有新意?以回顾为切入点,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目标,以数学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总结与提升为灵魂,全面实现复习课?固深化双基、提升策略与方法、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功能。
一、精心预设,先行回顾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师生往往认为复习课只是对旧知的机械操练,没有新鲜感,没有趣味性,所以复习课教学容易流于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复习目标,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合理调整教材,精心设计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感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复习”时,我首先出示一个时钟的模型,提问:见到这面时钟,你能回顾多少有关时间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样设计目的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出引领,首先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和回顾。
当然,这里的回顾是简要的、粗线条的回顾。面对回顾中所说的这么多内容,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比较中下的学生)必然会感到所学内容多、乱、杂,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行复习,迫切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那么整理需求就应运而生。
二、解决问题,系统疏理
翻开小学数学人教版的新教材,你会发现很多课的编写特点是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新知识。所以复习课也可以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复习多边形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在导学提纲中呈现一道难题:出示一个火箭模型(教材P95的第7题),安排了几次交流,分别是:①这个模型由哪些图形组成?②交流每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③讨论为什么首先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④展示所学的六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综合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反思,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
三、知识泛化,优化认知结构
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呈现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大都是零散的,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往往是以“点”的形式呈现,当学生面对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往往不能有效地从知识结构中检索出有用的知识。这就像一个堆满货物的、杂乱无序的仓库,你从中很难找到需要的东西。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如复习小数的内容时,可以采用把小数和整数对比进行复习的方法,在黑板上设计这样的板书:
意图是让学生根据整数的有关知识来整理小数的相关知识,从而沟通整数和小数的联系。通过横向对比整理整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整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通过对整数和小数运算定律的比较,可以知道整数的运算定律完全可以推广到小数„„这样,一方面通过对比整理可以使学生抓住整数和小数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网络,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类比迁移、抽象概括的能力,提升了整理知识的方法。
四、精心设计练习,体现有效练习
分别呈现整数的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填补知识的缺陷,往往让学生不厌其烦地做一些基本题。这种“炒冷饭”的复习,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厌烦数学。如何来打破这个僵局呢?
1、练习题的设计体现针对性、挑战性。如在《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李阿姨家在装修,她想在家中挂一幅圆形装饰画,它的底版是一块三合板。这个圆是从一块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三合板上切下来的最大的圆。请你描述一下,这幅装修画有多大?”学生从个人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的用面积来描述,有的用半径来描述,有的用直径来描述,还有的灵光一闪用周长来描述,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挑战性。
2、练习的思维过程要具有独立性。练习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要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过程。例如这样一道题:“老师家中的客厅长5米,宽4米,高3米。地面铺的是边长是0.5米的方砖。算一算大约用了多少块方砖?”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知道了3米是多余条件,解答中有的同学用客厅的面积除以方砖的面积来计算,而有的同学是通过模拟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倒方法来计算的。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3、练习要有指导性,举一反三。练习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构建知识块,提炼通性通法,必要时尽量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以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使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五、深化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以至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整理有序,复习有效,复习一块,掌握一类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快乐。
第五篇:“班班通”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班班通”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当下,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发展潮流。去年,包括我校在内的溧阳地区所有学校都实现了“班班通”,每个班级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和电脑,不仅对推动江苏省的教育均衡作出了贡献,也为各校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诸多教师在积极使用“班班通”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意义上的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大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促进学生学科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班班通”的全面实施,对作为一名现代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利用超越时空局限的各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不断提升课程实施的水平和质量。
语文学科在此拥有更为广阔的课程资源,对“班班通”使用的价值是有目共睹,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班班通”的功效呢?
一、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趣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老师依然拿着一本书、一支粉笔进行教学的状态,所以偶有机会跟着老师进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便高兴得不知所以。随着学校“班班通”的开通,这种教学状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是改变了教师以往把教学用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当作应对教学的法宝的状况,他们充分运用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及时获取大量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图片、文字、音乐、音频、视频素材,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最合适、最新颖、最具有吸引力的语文教学过程;二是改变了学生以往机械、单调、枯燥的学习状态,他们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访问那些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
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利用“班班通”协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前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泉城的图片或音像等资料。2.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走进九寨沟,走近那里的雪峰、湖泊、瀑布、珍禽异兽。3.引导学生梳理从生活中和互联网上搜集来的有关九寨沟的图文资料。4.小组内互相交流。5.代表展示,全班交流。6.继续开展同题材课外同步电子阅读,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九寨沟的距离,变抽象的感悟为直观的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班班通”的开通,我们的教学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先进。不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注意的是,我们应适时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筛选、加工相关信息,并引导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感悟、内化和迁移。
二、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相互促进
虽然信息技术在若干年以前就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但不得不承认,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公开课教学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但随着“班班通”的开通,信息技术必将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虚拟的互动平台,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交流的工具走向教与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家长、与其他社会人士之间的互动,实现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学生作文评讲、作业评改等方面进行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达到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目的。
下面,本人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信息交流工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行协作学习。
1.利用实物展示台评讲学生作业
以往的学生作业讲评一直停留在一对一,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这样的互动虽然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效益并不明显。因为,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自己的作业上,很少能感受到别人作业中的优点,不能扬长避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思维容易受到局限。自从开通“班班通”以后,我积极利用实物展示台评讲学生作业,效果非常明显。
首先,通过展示优秀作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作业与他人作业的差距;其次,通过作业展示,学生明确了产生错误的原因,能及时进行整改;更重要的是,评讲学生作文时,通过实物展示,改变了以往读一段、评一段,前读后忘的状况,能够让学生的思想、目光集中于一处,在读悟中细细品赏好词佳句,感受习作的精妙之处,从而真正实现以作文评讲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
2.利用QQ、飞信在线探讨语文教学问题
对于小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交互性更强一些的信息交流工具,应该是QQ或飞信。QQ在语文教学、家校联系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实现在线文字传输、语音交流或视频聊天等,而且还可以实现群内互动。教师或学生不管是谁,不管身在何方,也不管在何时,只要能上网,都可以在相关群内发布语文信息,同时可以在群内查找或咨询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而“班班通”就能够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全班同学。
比如,每过一个星期,我就会在本班QQ群内发布教与学方面的信息。同学们通过QQ可以及时了解到班级最新的语文学习动态,很多同学还能根据班级学习动态查找相关的资料,发表自己的感悟,甚至开展互动交流讨论,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协作学习。有时家长也会加入其中,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群内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并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共同交流,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并富有情趣,再加上课堂中展示的都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自然乐于学习,学习气氛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因而会收获比常规教学活动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3.利用Blog进行自主写作交流学习
Blog即网络日志或博客,它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更是为广大师生搭建的一个沟通反思、知识共享、展现自我的平台。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学生学习交流、评价资料,把更多的学生吸引过来进行群体协作学习。
自学校实现“班班通”后,我们就开通了一个班级习作博客,鼓励学生自主写作,交流学习。学生的习作兴趣空前高涨,不断有好作文在上面发表。我还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还学会了评,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其中点击率比较高的优秀习作,我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全班同学都去读一读、评一评。这样的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喜欢写、愿意写,俨然把班级博客当成了自己的温馨家园,日日耕耘,夜夜灌溉。
三、拓展语文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布鲁纳根据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创设了发现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而不是死学现成的知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探究已经成为教育界最为推崇的发现学习模式之一,而在网络探究模式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互碰撞交汇,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调查错别字,做好小卫士”为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网上采集、撰写报告的流程开展活动,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又如:在“我的宠物”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旁边再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等,也可以围绕这种动物自己制作网站。
通过借助网络拓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了解,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
今天,中国语文课程改革方兴未艾,随着语文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推进,我们需要拥有更加开放的、更多共享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只有让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而校园“班班通”,正是促使其成为现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