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教学缺失与教学过度的教学策略

时间:2019-05-13 02:0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克服教学缺失与教学过度的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克服教学缺失与教学过度的教学策略》。

第一篇:克服教学缺失与教学过度的教学策略

克服教学缺失与过度教学到课堂高效的教学策略

甘肃省临洮县程家铺初中

李永忠

730500

课堂高效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可避免的遇到过影响课堂高效的拦路虎—教学缺失和教学过度,如何克服教学缺失和过度教学,实现课堂高效,成为我们在教学上探讨的热点话题。

所谓教学缺失,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到位,使得课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谓过度教学,指当绝大多数学生已经理解了相关学习内容时,教师仍然简单地重复着刚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对于那些已经理解了的学生来说,这就是过度教学;对于那些尚未理解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发生变化,这也是一种过度教学。

教学缺失和过度教学都影响着课堂高效的实现,因为当一个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的进度、强度、数量等,尤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先进的理念、有效地策略时都会造成教学的缺失和过度教学。要实现课堂高效,应该讲究以下策略:

一、眼高手低明方向、科学发展求高效

常言说:谋定而后动。教学首先要谋定,教师如何谋定?就是要做到眼高手低。所谓“眼高”就是教师要站在通盘研读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的高的角度审视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进度、强度、数量等,不要局限于某一章节、某一课,忽略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合理、科学的确立教学进度,对实现课堂高效至关重要。“手低”就是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中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之上确立教学方向和策略。教师在做到眼高手低的基础之上确立相应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高效。

科学发展观对于教学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我们实际的情况是容易培养出聪明的孩 1 子,不容易培养出智慧的学生。一个智慧的学生是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而聪明的学生缺少或者少有这些智慧型学生的特点。对比两者我们发现培养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型学生是我们的期望和工作要求,坚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智慧型学生,有了智慧的学生定能实现课堂高效。

二、顾此失彼破难点、破解疑难抓关键

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时往往发现教师为了求全责备、面面俱到,结果造成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关键没有抓住,课堂效率低下。为了克服这一状况,教师要做到顾此失彼。所谓顾此失彼就是教师紧紧抓住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决不可为了一些细枝末叶弱化重点和难点。因此,“顾此失彼”即抓住重点、难点、关键,全力解决这些;弱化或者暂时放弃某些方面。大凡成果的教学无疑是在这方面成功的。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了教师顾此失彼的“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教师对学习目标要讲明;目标导学要讲清;普遍疑难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要讲透。

“三不讲”是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前的问题不讲;不是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讲。”

三、左顾右盼知学情、心细如发找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学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念。很多教师很难理解这一理念,往往在教学中很难操作。其实,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方法就是左顾右盼知学情。因为,我们要克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状,就是要克服教师滔滔不觉地讲授,放低视角,左顾右盼观察学生的反应,心细如发地关注学生板演、争论、发言等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学习困难、错误、问题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情,不断调思路,改进方法。只有这样就能够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现课堂高效。

三、南征百战施谋略、教法灵活的高效

做人需要智慧,教学更需要智慧。教学的智慧无非就是教学的有效的、丰富的教学策略。我们往往在探讨有效教学策略时,认准单一的或者有限的方法,其实,对于需要智慧的教学活动来说,丰富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南征百战施谋略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把教学放在解决难题、消灭知识困难的角度去认识教学,教学与战争有了相似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具有南征百战的战略决心,更要有南征百战的谋略,教师既要有战略的精确高度,又要有战术的灵活有效。

课堂教学中学生期望教师的教学方法能更丰富灵活一点。一是因为学生在单一教学方法上容易倦怠,二是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就会给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不匹配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学生的厌学并不完全是学生的主观努力不够造成的,并且很少教师认为与自己的教法不适应学生的而造成的。要让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不困难,但要让教师实现多种教学方法间的自由转换,对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从教学缺失到有效教学,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智慧。从过度教学到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仍然是教学智慧在起作用。这就意味着,对有效教学的追求必须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冲锋陷阵夺红旗、协同作战得胜利

课堂教学的高效,既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像齿轮一样,尽管需要每个轮子都尽力转动,但要向外输出动力,就必须要求轮子与轮子之间协同转动。如果轮子之间各顾各转动,往往是内耗动力而不是外输动力,协同作战才能得胜利。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到对方的进度,将过量的教学进度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将过量的学习接受度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进度,才是最佳的选择。当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对学生来说,建立激励的竞争机制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班上常常出现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超过教师的教学进度,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吃不饱”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引导他们更深刻与更宽泛地学习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发挥“标兵”的作用,激励他们勇往直前夺红旗,做学习标兵,积极参与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总结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如此一来,可以避免这部分学生因为肤浅地理解了教学内容而止步,也可以借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总结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他们从别人的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壮大自己。

教育心理研究发现:教师讲授时学生记住率5%,学生阅读的记住率10%,教师演示的记住率为30%,学生讨论的记住率为50%,学生实践的记住率为70%,学生教别人的记住率为95%。可见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

总之,课堂高效必须建立在教师的智慧、在师生协作、生生互助、丰富、灵活、多样的教法之上。

第二篇:克服考试期间过度紧张的情绪

克服考试期间过度紧张的情绪

作者:未知心理辅导来源:blog:我的未来不是梦点击数:1946更新时间:2005-1-8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二、理论分析:

考试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情,过度紧张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遇到考试情绪高度紧张,心慌,胸闷,头昏,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有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手指震颤,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甚至昏厥等。

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

三、教学过程:

1、做游戏,初步体验

⑴师述: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

⑵述: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

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

⑷小结

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2、引导学生:

师述: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就是现在我也有些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

⑴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

⑵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⑶让同学们讨论:(4人一组)

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自由谈)

同学们说:

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

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

c、考试前拿到考卷心里怦怦乱跳

d、答卷时有时看错题

e、有时漏做题,心里烦恼极了。

⑸出示图片

⑹过渡:

对,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由于过度的紧张影响了你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同学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3、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⑴ 老师介绍:有三种减轻紧张情绪的简便技术。

出示:A、迅速同时拉紧缩所有的肌肉,然后立即解除,紧张,反复多次。

B、把练习的重心放在呼吸上,做6次慢速的深呼吸,想象所有的紧张随着呼吸离开了肌体。

C、自我暗示:“冷静,放松”并与深呼吸协调进行。

⑵ 做自我调节操

放轻音乐闭上眼睛,松松头颈,松松肩

操练时身体要放松,闭目,呼气和吸气要充分

*二是什么?

⑴ 听故事,明理

A、A、放录音,听故事(故事内容略)

B、B、讨论:演说家采取什么方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

C、C、小结,过渡

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们演讲,被别人赶了下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同学们,你们看,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多么重要

⑵ 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

B、B、学会自我调节。

C、C、考试增加自信心。

⑶正确指导

出示:

A、A、复习时的重点: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

B、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表,笔记,考卷等。

C、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

D、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向考场。

E、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4、小结: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5、实践:“做个小记者”

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老师,并谈谈体会。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克服过度紧张情绪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方法,在学习中进行尝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潜能。

第三篇:克服考试期间过度紧张的情绪

克服考试期间过度紧张的情绪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二、理论分析:

考试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情,过度紧张是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

碍,遇到考试情绪高度紧张,心慌,胸闷,头昏,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有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手指震颤,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甚至昏厥等。

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

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

三、教学过程:

1、做游戏,初步体验

⑴师述: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

⑵述: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

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

⑷小结

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2、引导学生:

师述: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就是现在我也有些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

⑴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

⑵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⑶让同学们讨论:(4人一组)

出示: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

考试

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

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自由谈)

同学们说:

a、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

b、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

c、c、考试前拿到考卷心里怦怦乱跳

d、d、答卷时有时看错题

e、e、有时漏做题,心里烦恼极了。

⑸出示图片

⑹过渡:

对,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由于过度的紧张影响了你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同学们的成绩,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出示:克服

考试

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

克服

3、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⑴ 老师介绍:有三种减轻紧张情绪的简便技术。

出示:A、迅速同时拉紧缩所有的肌肉,然后立即解除,紧张,反复多次。

B、把练习的重心放在呼吸上,做6次慢速的深呼吸,想象所有的紧张随着

呼吸离开了肌体。

C、自我暗示:“冷静,放松”并与深呼吸协调进行。

⑵ 做自我调节操

放轻音乐闭上眼睛,松松头颈,松松肩

操练时身体要放松,闭目,呼气和吸气要充分

*二是什么?

⑴ 听故事,明理

A、A、放录音,听故事(故事内容略)

B、B、讨论:演说家采取什么方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

C、C、小结,过渡

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们演讲,被别人赶了下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同学们,你们看,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多么重要

⑵ 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

B、B、学会自我调节。

C、C、考试增加自信心。

⑶正确指导

出示:

A、A、复习时的重点: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

B、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表,笔记,考卷等。

C、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睡眠。

D、D、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

向考场。

E、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4、小结: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5、实践:“做个小记者”

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老师,并谈谈体会。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克服过度紧张情绪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方法,在学习中进行尝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潜能。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几年来我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直研究和探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略作介绍,与大家共享。

一、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础学科探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保证教学的高质量。要做到“负担轻”,就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加大课堂容量和密度,树立课堂解决问题的思想。为此,我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坚持教研、教改、科研一体化,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研究启发式、探究式教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1.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在社会激烈竞争下,如何求得生存、求得发展?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用我们创造性的工作,办出自己的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家长和学生的要求。我校创办初期,学生来源复杂,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只要求学校管好孩子“别出事”。随着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不出事”,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考上大学。随着良好的校风校纪形成,不仅优秀学生勤奋好学,而且问题学生也期盼进步。家长的希望、学生的期盼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家长放心、学生满意?因此,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就是我们攻关重点。

3.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初中教育的目的由向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转变为“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出人才的问题上,江泽民主席指出“要鼓励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教育目的的转变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我们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防差、转差”,而且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我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我校开发了综合能力课程、个性特长课程并纳入课程计划,排进课表。探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学模式,就是要确保学生学好基础学科课程,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基础,进行综合能力课和个性特长课的学习和研究。

(二)教学模式探索的途径

在“负担轻、质量高”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主要的方式是师生全员参与,1.全体教师参与“负担轻、质量高”教学模式方案的制定。

2.全体教师根据个人对方案的理解,独立设计教学方案,人人上研究课,及时总结。3.综合集体智慧,骨干教师就不同课型上示范课,再总结、提炼不同课型的模式雏形。4.所有师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5.从评价中找经验,从经验中找规律,让教学模式经得起实践检验。

(三)三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以数学教学常见的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为研究对象,经过理论验证、反复实践,总结出三种课型的“负担轻、质量高”教学模式。1.新授课“诱导探究·效果回授”的教学模式。它的结构程序由五部分组成。

(1)激趣引入,明确目标。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似曾相识,似懂非懂”中进入学习状态。如学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教师提出:“不用其它工具,你能用一张矩形纸片折叠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学习“垂直于弦的直径”时,教师用“破镜重圆”导入新课,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2)启发诱导,探究新知。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最佳心理环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动脑动手,尝试解决新的问题,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加于人,启发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这种模拟数学家的发现过程,更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快感,纠正了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现象。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出一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先求出它们的根,再计算两根的和与积,通过观察、比较、概括,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就一般情况加以证明,这样学生就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时,教师诱导:“三角形的每个内角虽然不能确定,但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圆内接四边形每个角的大小虽然不定,但其中也包含着不变的量,你能找出来吗?”学生通过类比发现了结论。(3)变式运用,深化理解。通过不同层次的新知运用和变式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使学生深化了对新知的理解,训练了技能,同时对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训练内容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4)总结提炼,认知升华。数学是有严密体系的知识系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提炼,揭示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最终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达到认知的升华。(5)达标检测,效果回授。针对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编拟一组达标检测题,当堂检测,当堂反馈。教师要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教学目标调控。这样就避免了内容学完课上完,教学效果还是“一笔糊涂帐”的现象。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质疑、探索、发现、解决”中培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营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人人有成功”的教学氛围。2.练习课“忆·讲·练·测”的四题组教学模式。

与忆、讲、练、测相对应的题组分别是复习题组、教练题组、巩固题组、检测题组。(1)忆。学生通过完成“复习题组”,回顾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这组题的题量可根据内容灵活确定,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解决的,并且所花的时间不宜太长。

(2)讲。教师精心设计“教练题组”,揉和知识、解题技巧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这组题题型要比新授课中出现的新颖,应尽可能精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典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习题课的关键部分。这里的“讲”,不单指教师的讲解,也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表述。

例如,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习题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以AD、AC为边作□ACED,DC延长线交EB于F。求证:EF=FB。此题先由学生讨论,相互启发,拓宽证题思路,通过添加辅助线(见下列图形)找到八种不同证法;教师再补充归纳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或梯形中位线,或全等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3)练。这是为深化、巩固知识、方法而编制的一组“巩固题组”,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巡视,给问题生更多的照顾,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妙解还可以让学生演板,给以鼓励。有时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规律,使知识结构系统化,这是习题课的重头戏。

(4)测。为更全面、细致地获得反馈信息而设计一组“检测题组”,这组题的难度应略小于教练题组和巩固题组,并要有一定的坡度。如果学生训练有素或课堂时间充裕,最好当堂评价,及时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题组为形式,以练习为主线,以“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思维能力为目的,通过解决逐步加深的问题,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能力。

3.复习课“归纳——诊断——示例——提高——总结”的五步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通过对知识要点的归纳,形成认知体系;通过诊断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典型例题示范,领悟思想方法;通过综合练习,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教学策略

民办学校不能象重点中学那样挑选学生,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悬殊很大,如1997年初一新生中仅有16.3%的学生达到我镇中学录取分数线,但在2000年中考中,我们不仅培养出顺德市中考状元和第五名,而且数学单科的优秀率超过省一级学校北滘中学;2001年全国数学竞赛我们夺得全国一等奖。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教学策略。雷杰卢斯(Reigeluth)认为,教学策略实际上包括三类策略: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我们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分层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如果教学系统是切合实际的,如果学习者在学习困难的时候和在困难的地方能得到帮助,如果学习者具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掌握,如果对掌握能规定明确的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人的智力和能力有差别,但不能人为夸大这种差别,如果提供合适的条件,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分层教学。1.班级分层。

将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在不同的教室同时上课。这种分层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要求,形式也不同。如1996年上学期初二年级在普通班的基础上分出了一个加强班;1997年的初二年级分出了一个加强班、四个普通班和一个优班;1998年初

一、初二年级各分出了若干个普通班和两个优班,取消了加强班;1999年初

二、初三在优班中通过选拔,各组建了一个特优班。

不同类型班级的教学要求也各不相同。加强班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放慢进度,借鉴上海闸北八中的“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思想进行教学;普通班以中等生为基准,按照各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授课,适当进行提高训练,鼓励普通班为优班输送优秀学生;优班教学的基准点为中上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较高要求”授课,适当增强技能、技巧训练,要求双率均达100%;特优班不仅有优班的要求,而且要适当渗透竞赛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冒尖,教学进度可适当加快,用“富裕”的时间发展个性。2.学科分层。

同一班级,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一般分为A、B、C三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 李健民老师在数学分层教学中总结出的“四统四分”方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详见本期第21页)3.交叉分层。

同一班级的数学与其它某一学科(如物理、化学)交叉分层,将学生分为两大层次,交叉在不同的教室同时上课。这种分层必须在绝大多数学生两科的水平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对于极少数一科好一科差的同学,本着“宁高勿低”的原则。这种分层所占比例不大,主要在初三复习阶段实行,因为教师要增加一倍的工作量。

(二)坚持个别化辅导。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进行个别化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1996年加强班的数学教学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初二还不会分数的加减运算。我们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可分为三种类型:智力型——反应迟钝、智商偏低、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平均水平;动力型——智力正常,头脑灵活,但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态度消极;外因型——由于受个人疾病、家庭变故、周围环境等影响而出现心理障碍,因而意志薄弱,耐挫性差,学习焦虑等。在个别化辅导中,我们采用了课前补缺,先练后讲,作业面批,螺旋上升等办法,使这个班中考的数学及格率达80%,而且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优秀。再如2000年中考状元马颖,她的弱科是数学,主要表现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解题思路不开阔,计算粗心大意等。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个别辅导,有时还要占用她少量的强科时间辅导,使得她中考数学达到了113分(满分120分)的高分,并以总分超过第二名17分的成绩夺得当年顺德市中考状元。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每个教室都装备成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大屏幕、电视机、录音机、放像机等)教室,这为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了有利条件。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数学CAI课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从某种意义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我们的做法是: 1.培训教师。

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学习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如PowerPoint、Author ware、《几何画板》等;数学教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其中85%的老师达到了中级水平。2.研发课件。

在课件的开发中,我们坚持教师自行研制,把设计者的意图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教学交互的活动中,这样设计的课件才更切合教学实际。设计基本思路是:学生因素、适宜的内容→确立教学目的、设计教学方案→制定辅助教学策略、完成课件制作→实施课堂教学→反馈分析、修改完善。3.合理运用。

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为了“用”而用,搞“花架子”,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用得恰当,用得合理。目前,有60%以上的课在使用计算机辅导教学,师生反映良好;数学教师李裕达的计算机辅导教学课例《切割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受到专家的好评,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四)重视数学竞赛辅导。

我们进行数学竞赛辅导,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辅导发现数学人才,参加各类竞赛出好成绩,但这毕竟是少数学生;二是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辅导培养数学爱好,开阔知识视野,领悟思想方法,体验数学魅力。

(五)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其实就是教师对被教育者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教书育人,贵在身体力行,重在情感交流。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表率,也是行为准则的模范,从某种意义说,教师的育人行为其实就是学生对教师人格行为的不断认可和信服,继而才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学习。

2000年数学中考之所以能取得优异成绩,除了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三位数学教师是班主任,占这届数学教师人数的50%,且从初一一直带到初三,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有深入了解,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不仅是师长,懂得如何领导学生去实现目标,用爱心去感召学生,而且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的帮助者、建议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平等相处,在学生学习动机的驱驶、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任务的明确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学习的道路上,教师和学生实质上也就是事实利益上的合作伙伴,教师只不过是特殊的“领航员”或“舵手”而已,合则进,散则退,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把“船”划到既定的“彼岸”。

(六)加强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重视教而相对地忽视学,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而相对地忽视对学生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等的探索,造成费时较多效果不佳的状况。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应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并把它作为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指导学生拟定自学计划,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2.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端正考试观,考试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仔细检查。

3.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七)强化课堂组织与管理。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力求上课达到三个境界: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收尾,余音不绝。

教师的教学领导作风主要有三种典型类型: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以民主作风去组织教与学,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知情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更多的认可和赞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

第五篇: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范文

习题课模块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习题课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课型之一,是教师主要以习题讲解为平台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通过习题课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辨析和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引申、拓展,帮助学生完成对课程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升华;总结提炼技巧与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习题课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不足,促进教学反思和提高的一个有利时机。

一、习题课的目的和意义

习题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习题课则是教师通过对习题讲解帮助学生整理基本的知识要点,针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研究。

1.以习题课为契机,完成课程梳理的目的

习题课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对复习考试关注度比较高的心理,以习题课为契机,完成课程梳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习题课关注度比较高的心理,要让学生明白习题课有为考试服务的功能,通过对习题的练习可以了解考点,即突出习题课的“应试性”。同时不失时机地完成正课教学中未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习题课往往都是在章节内容或课程内容结束后进行的,学生会因习题课有较多的考试备选试题,能够得到很多考点信息,关系到考试的成绩,会投入比平时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有充分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学习效率较高。教师若抓住这个时机对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归纳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以考点带会知识点,培养他们通过习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效率会较正课教学时高。

2、强化重点、深化与活化知识

与课程正课和总结课教学相似,习题课也有对章节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功能,但出发点和目标侧重点不同,章节总结课对章节内容的梳理和总结,主要侧重知识结构和逻辑关联,而习题课对章节内容进行梳理是要解决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消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反馈于学生的课后练习,反馈后的梳理和总结,侧重学生对学科中重要概念与重要定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对知识内涵把握上要比正课教学更精细(否则,学生做练习时可能会出错,或者这些内涵就来自于学生练习中错误的提炼),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归纳,“借题发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化重难点把握,以题为载体,深化与活化知识。

3、习题课具有补偿和提高的功能

任何教学活动都有着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目的,教师也有责任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能力欠缺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习题课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它针对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薄弱点,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集中地进行分析和讨论,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目的:正课讲解阶段注重知识传承,以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为主要目标;章节总结课则是以继续获取信息和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为主要目标;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既有信息获取、信息加工的任务,更有信息应用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教学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发展相关联。纵向延伸是指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完善和拓展。在习题课上,常常可以结合基本概念和规律,讨论一些典型问题或易犯的错误,以便对概念、规律的内容和含义、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有确切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不同阶段,纵向延伸,进一步发挥出习题的潜在功能;另一方面,横向

发展则是指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归纳。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不但会从纵向分析问题,而且还要会从横向分析和研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在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可以把问题逐步横向发展形成一个习题群。通过分析和训练,也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纵向延伸、横向发展和系统扩充,充分发挥习题课的补偿与提高作用。

4、习题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有效手段

通过例题讲解和习题练习,传授方法、培养能力是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习题课教学不是着眼于求解几道习题,而是着眼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多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习题的讲、评、议,启迪思路,传授方法,培养能力,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上。引导分析,启迪思维:在学生思考分析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知道如何利用已知条件,翻译隐含条件,领悟问题探索的方法。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指导纠正错误,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例题和习题难度的设置。习题课上例题和习题的难度并不是同一水平线的,它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有不同的难易度。这个难度的提升是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基础之上的提升,它主要表现在对概念、公式变形能力,以及知识点的深化或者是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参与与实践。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当从知识、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和检测这些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实际动手能力都能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因此,在能力的培养中强调个人参与实践的重要性。习题课恰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参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习题课之前,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练习,习题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点拨,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完善,课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和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

5、习题课是对“易错题”的有效再利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习题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对学生习题练习中的易错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梳理、巩固,进而提高学生能力。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首先,教师通过“易错题”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在习题课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某些知识点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补缺补差。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易错题”,设置悬念,启发学生去分析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该如何改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发现错误中吸取教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可以培养他们严密的思维习惯。由此可见,学生习题练习的“易错题”是有很大价值的,教师要在习题课上把握机会,充分利用“易错题”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提升能力。

二、习题课的特点

1、习题课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习题课虽以讲解习题为主要内容,但它并不是一种个别答疑和对答案的行为,它是一种课型,一种有的放矢,有教学目标的课。习题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即通过安排有侧重的习题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巩固、扩展,掌握解题方法和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没有明确目标的习题课很容易变成为单纯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形成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这样的例题安排就能不发挥典型指导作用,习题课也不能发挥应有的巩固、梳理作用,更不易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为了避免这种没有目标的习题课的盲目性和低效率,教师不但要自己明确这两个教学目标,还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明白习题课的目的,为上课做好准备。

2、习题课的教学时间跨度长,延拓到课前、课中、课后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有效获得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内容。我们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不仅要研究课堂上应该实现什么功能,而更多地研究在课堂上如何实现这些功能,为什么要实现这些功能,有些功能如果仅在课堂上实现,那么课堂的效率就比较低,为了尽可能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功能,我们提出课堂教学的纵向延拓:从课中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在习题课教学中,课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体现在课前的课下进行,一方面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思考地完成课后作业,教师通过收集作业并批改,提取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提前把习题课所选取的习题(分层习题:基本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布置给学生,教师在习题课之前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认真研读,研究作业情况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另一是作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信息进行收集;课中:教师收集学生之前参与教学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教师讲授习题课的重要依据,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课教学活动的结果以教师作为载体在课堂上呈现,这种形式既实现了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课教学的全过程又使得课堂教学高效有序,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学生的一些好的解题思想、思路、方法,对学生是极大地鞭策和鼓舞,能极大地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后:习题课结束后,教师编制一套与习题课水平相当、题型相似习题,让相似课后练习,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进一步熟悉和验证教师总结出的解题思想、思路和方法,帮助学习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以巩固学习效果,强化解题能力。由此可见,习题课并不仅仅是一次时间很短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一个需要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的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并要注意与最后的课程复习总结模块有效对接。

3、习题课的教学空间跨度大,从课堂延伸到社会,走向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光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单元小结和习题课都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梳理、巩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与单元小结课相比,习题课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问题,并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例题的讲解和分析,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精讲分析典型例题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如何通过剔除次要矛盾而突出主要矛盾,并把去伪存真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给予求解,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知识与今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把它当成今后参加社会工作的一项必备的技能去倾力加以对待,把习题练习看作是一项最基本的表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

4、习题课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教学质量考核,而学生的学习检测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考试,因此学生对考试非常看重。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解题,尤其是理工科,而习题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习题讲解,可以对考试起引领作用,学生会因此对习题课比较关注。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种因为考试而对习题课关注度比较高的心理,以考点带会知识点,以习题课教学为平台贯彻教育教学的一些先进思想和理念,发挥习题课对引领功能,以习题课为契机,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巩固、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5、适合多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的习惯和思维特点,每一门课程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生,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习题课教学也是这样,习题练习是一样的,但是教师可以根据侧重点不同和学生学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从问题出发,就有沿着“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升华”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等思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联想、思考、探索解题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一个过程。例如“问题----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问题解决---升华”培养学生归纳、顿悟的能力,“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由此可见,习题课教学适合多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习题课教学的备课要点

习题课教学主要是通过习题讲解完成,习题的质量关系着教学效率的高低,为此在选题时要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习题课教学,鼓励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习题的选取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习题是实际问题的抽象,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一堂好的习题课,应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利于教师通过习题教学,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习题课之前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师教学设计有很大影响,为了使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发展,教师在习题课教学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教学环节的作用和影响,要时刻明确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主。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了解、发放的练习完成情况和质量的了解、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误以及好思想、好方法的了解,也就是备知识掌握情况、备学生易错点、备平时学情、备学生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和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收集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比较薄弱,练习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哪些是重难点,根据这些情况去设计习题课的教学内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有侧重。

2、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是一个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它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它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深入的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上面备学生的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为此,在上课前,教师要深刻、全面的理解教材,只有教师先吃透教材才能对其内容有所把握,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去调整、丰富、完善,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完善、富有挑战性。习题课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计划、熟悉教学大纲、驾驭课程教材。

3、备教法

教法即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而运用的教学手段,它是由一定的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方式组成的,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教学方法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具体的学生、具体的教师而言的,与当时的教学情境相适应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想上好习题课,就要有丰富的教学方法储备,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的状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但是,目前习题课的教法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讲练式”教学。不可否认,采用“讲练式”教学的习题课,只要教者组织得好,把握得好,其效果也是很好的。但如果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以达到示范作用时,仅以一个具体题目为依据,就题讲题,学生自己练习时,教师无法进行具体指导,这样的习题课只能使学生“依样画葫芦”,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相反,在习题课上,如果把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上,放在解题方法的发现过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去发现新情境中的基本关系,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寻找解题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正如前所述,习题课教学适合多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与学生认识规律有所差异的问题,形成一条由问题(或问题组)构成的教学主线,促使学生出现认知的需要,即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容易产生学习动力,学习动力会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学生就进入了有意义自主学习的心理过程,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有效的学习。

(2).启发学生立疑释疑。立疑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找出疑难、发现问题,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释疑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机会进行一个深入思考和探索,自己动脑、动手,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备最新科技成果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主要是学习书本上的经过实践证明、总结的知识,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年代,许许多多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涌现出来,这就使得相对于现实生活,书本上的知识就显得有些落后,缺乏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也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进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或者生活中运用到这些知识点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本门课程知识的实际用途、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是什么等。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运用,对学生以后不论是继续深造、进行研究还是走向社会工作,都起到一个引领性的作用,最新科技成果将书本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指引。教师设计的习题要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与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

5、选题科学、合理、实用

习题是习题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例题和学生易错题的讲解,完成对知识点梳理、巩固、完善的目标,并通过习题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习题对习题课教学而言是灵魂性的,它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科学合理的习题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

习题的选择首先要满足夯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功能,通过习题讲解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习题的选择要能代表大多数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吸引学生听课,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习题的选择要能揭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习题的选择要适于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适于对问题的反思和总结;习题的选择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6、与研究课有效对接

研究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习题课不仅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课本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选取一部分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求证,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研究实际问题能力,为研究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四、习题课教学模块设计参考模式

在大学课程(尤其是大学理工科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习题课是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堂好的习题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消除困惑,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系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同时也加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和探讨,增进学生对科学的研发激情和创新能力。

1、学生主体性的习题课实现

首先,教师把习题课之前选择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备讲习题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试做,可以是独立进行,也可以是分小组讨论,习题课之前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认真研读,教师整理学生做题情况,学生做题信息是教师讲授习题课的重要依据,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课教学活动的结果以教师作为载体在课堂上呈现,这种形式既实现了学生积极参与习题课教学的全过程,又使得习题课教学效率高、节奏快、课堂教学有序易掌控,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学生的一些好的解题思想、思路、方法,对学生是极大地鞭策和鼓舞,能极大地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总结章节基础知识,凝练重点难点内涵 与章节小结课相比,习题课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问题,并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习题的讲解和分析,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习题课的开篇一般要对本章节的基本概念、定理、原理和理论进行梳理,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强化其中的重点、难点,主要的目的还在于凝练重点难点的内涵。习题课中的小结与章节小结各自有所侧重:章节小结侧重于知识的逻辑性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给学生留下本章知识系统的一张网;而习题课中的小结侧重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对知识内涵的深入剖析,否则解题时会出错,换句话说:知识内涵精细的把握来自于教师多年教学中的提炼,这种提炼一方面来自于对教学的研究,更多的可能来自于习题的求解过程,这一点青年教师往往没有这种体验,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引起青年教师的关注。

3、课堂分层教学,多重目标的实现

习题课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这里的分层教学不是给学生分门别类,把学生分成好、中、差,而是习题选择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各有其教学目标。大学教育与中学教学的目标有所差别:高中教育是选拔性教育,它的实际功能是为不同层次的高校挑选同类学生(功能的评价不是本项目的研究课题);高等教育是水平教育,通俗说就是过关考试教育,对给定的大学,学生要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他应该达到的水平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否则他就不能通过该门课程。高中教学与此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定位教学,水平较差的学校,教师教学的难度较低,学生的目标是层次较低的高校,水平较高的学校,教师教学的难度较高,学生的目标是层次较高的高校;而在一所给定的高校中,学生毕业的门槛应由高校的水平决定,也可以说是由该学校大多数学生水平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学生的水平决定学校的门槛。

基础题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为主线,注重基础和知识点的梳理、巩固、完善,并通过习题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题以“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升华”为主线,加深理解,提高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题的选取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习题是实际问题的抽象,去除次要因素,突出主要问题,理工科课程多强调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应用性,选择一些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为基础的习题,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和巩固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准则的研究型实践性训练。

4、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想启迪

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习题解后的评析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升华知识,实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

5、检测与再思考

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通过正课教学、章节小结、习题课教学三个环节,学生对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感知—理解—巩固,为了让学生把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习题课结构类似的习题留给学生习题课之后再练习,这种解题再思考习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独自消化、揣摩、思考,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做题过程中得到落实和升华,常言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这里的辩一辩实际就是再思考习题的自我练习。参考文献:

[1] 张银娟,王永科,李明.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工科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2,(35):246,355 [2] 赵菊珊,马建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58-61 [3] 张波.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92 [4] 张志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策路[J].邢台学院学报, 2010,(3):86-88 [5] 王芙蓉,何生,侯宇光.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课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10,(4):55-58 [6] 刘伟,朱西平,刘洪兵等.结合理论力学谈高校青年教师教案的撰写[J].力学与实践,2013,(35):85-88 [7]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14

下载克服教学缺失与教学过度的教学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克服教学缺失与教学过度的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模版)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几年来我部在数......

    初中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缺失与补救(精选五篇)

    初中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缺失与补救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

    写作中真情缺失及应对的教学策略

    写作中真情缺失及应对的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学生写作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尤其在框架模式写作的影响下,文章大多“假、大、空”。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不仅要使学生......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度衔接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度衔接 作家刘青说:“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确实,人生最关键的只有几步,如果每一步都比别人强一点点,那么......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设计.doc题型总结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设计 1. 给出若干种典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学习者特征及教学目标,以一种教学模式为依据设计教学过程。(典型的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2. 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导......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及认识 一、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理念与目标体系(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理念1.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

    主题3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选择

    主题3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了解常见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及其适用范围。 3、形成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