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从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3 03:1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红 从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红 从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

第一篇:陈红 从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

从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

犀浦外国语学校 陈红

一、迫切性

最近,我学习了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优化语文教学环节的课堂实践研究》一文,虽然它谈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但它给予我的启示、思考却是极大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篇文章分了前言(困惑、目标)、研究的过程与发现、阶段的共识与结论三部分,并附了课堂教学实录。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三部分,它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新授阅读课基本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整体感知——细致理解——综合提高”四个环节,体现了新语篇学习的“总——分——总”的思路。“课堂导入”环节包括知识联系、悬疑激趣两方面,“整体感知”环节包括自主阅读、教师范读、角色朗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五方面,“细致理解”环节包括词语欣赏、语意揣摩、替换比较三方面,“综合提高”环节包括故事复述、想象续写、角色扮演、交流心得、题眼征集五方面。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行之有效的策略:

1、设计统领全篇的问题链,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2、理解语篇学习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重点突出;

3、整合教学目标的三维度,使教学环节融通渗透;

4、做好时间分配的加减法,使教学环节经济时效。

从这一个课例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学语文如何有效并高效地解决教师课堂教学的步骤、方法,甚至效果,特别是对初次执教者意义更大,而且我也相信对于参与的教师也是一种挖掘并提高自己潜力、展示自己的过程,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情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师能不能借鉴呢?

仔细翻看《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一书,知道了从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中小学就开始广泛开展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21世纪伊始,课例研究已成为美国32个州不约而同地行动„„究其行为,皆认为有效的课例研究的作用是: 1.认真思考一个特定的内容领域、单元或课; 2.认真思考面向学生的长远目标; 3.研究最佳的、现成的课; 4.深入细致地研习教材; 5.渐进地培养教学能力; 6.持续地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7.逐步地提高课堂观察的能力。

美国教育研究者理查德·埃尔莫尔曾说:“闭门造车是进步的绊脚石。”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研究课为教师提供了建立重要知识、发现个人不足、关注学生的机会,那么我们也应该借鉴这样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成长空间。国内的教育改革也方兴未艾,一波又一波。看来,国际国内都需要一种适用有能快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教学模式,恰好课例研究有别于传统的教研活动,专题性突出,持续研究,能见证效果,形成成果。其“六步操作法”(确定研究专题、选择执教内容、带着目的观察、畅所欲言发现、着眼达成改进、理清主线观点)已被普遍采用。

另外,小学语文的课例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中学的研究已迫在眉睫,胡庆芳教授曾说:“以课例研究的方式提升教研品质、优化课堂教学,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研究进入的新阶段,是在追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懈探索过程中的新创举和新突破。”让我们一起眺望在郫县犀浦外国语学校的课例研究的开展吧!

二、关键性

那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呢? 首先要选题。

一般来讲,教师选择研究的专题时可从三个方面加以留意: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教学研究中的热点。比如说初中语文因才改了新教材,那么新进入的文章就可重点关注;怎样在新观念的冲击下对老课文的有效利用等,甚至自己上课时的困惑,都可以作为教师探究的话题。

其次要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开展。

1.同样内容随同一老师连续改进。让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的班级开展同一内容的教学,通过不断地改进,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同样内容随不同教师接力改进。让不同的教师执教同样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后获得满意的效果;

3.同样内容随不同教师异构比较。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执教,然后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形式多种多样,不一而止,关键的问题应是课堂效果的质量。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㈠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素质、素养的逐步养成为核心目标,以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模式、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学习目标为中心,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要引导,新旧知识有联系的要诱导,学生难以理解的要指导,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以让小组合作,帮助学习,总之,原则就是课堂上的每一个互动环节都要尽可能地涉及更多的学生,并通过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基本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互动交流的机会。

㈡教师能否机智适时地呈现知识。

能动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同样的没有知识呈现的课堂,也让人难以认同。优秀的教师通过对教授内容的通透理解及对学生的深刻洞察,能让知识在最佳时间呈现出来,信息损失最小,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变得最快捷,效果最好。

㈢教学流程是否顺畅。

教师在课堂上调控好节奏,使教学过程起伏有致,张弛有度,高潮迭起,跃动灵气,充满智慧。教学环节合理,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问题的过渡自然巧妙,因此有效的课堂一定是既有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又有环环相扣的逻辑性。

㈣教学目标达成与否。

教师课前基于对课程标准、文本及学生起点的分析,都会设计出要达成的目标,这自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指向作用,不恰当的教学计划必然导致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结果。为了避免这一点,就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水平、可能达到的认识高度、教学内容多否、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等,切实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㈤能否对学生的思维深度有积极影响。

课前教师的认真准备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甚至本学科领域内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其他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及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静态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动态生成信息资源。只有如胡庆芳教授所言“对静态的和动态的课堂知识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使一节课的教学信息倍增,精彩生成无数”。真正自然而真实的好课往往都是优秀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情景、精心创设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乃至将学生思维推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智慧的火花碰撞出人生的高度,对学生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最后也顺理成章地得出最核心的一条:

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教师或团队才是课例研究成功的真正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要注重专业修炼,源源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油,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使自己能更好地调控课堂,驾驭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才是最本质的成功。

三、愿景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人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我相信犀浦外国语学校在学校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经济支撑下,团结、好学、创新的犀浦外国语教师群策群力,不仅能授人以渔,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学生——有位哲人说,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就让我们甘当绿叶吧,勇敢地担起自己的责任。

而且在时代的大潮中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斗志、热爱思考的精神,犀浦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会大显身手,成为课堂的研究者,大胆开拓,积极创新,争作时代的弄潮儿。精彩属于奋斗的人们!

如此犀浦外国语学校将强手如云,学校的事业也将谱写新篇章,“至善至美的境地”将逐步变成现实,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书籍: 《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胡庆芳 《课堂教学技能拓展》许晓玲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课例研究

语文课内拓展阅读的课例研究

课题提出的背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是人类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人们对对阅读的认知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 2000年颁布的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可以看出对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在145万字以上。语文教材按每册平均25课,平均每课800字计算,一册语文书约有2万字。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多阅读24万字左右,还不足课标要求总量的零头,如何高效、快速的缩短这惊人的差距,达到课标要求的保底数字?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具体的要求。目前,我们的课内拓展阅读的现状怎么样呢?笔者对本校各年级的课内拓展阅读的开展进行了一番调查、访问、听课,发现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拓展阅读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一篇课文加一篇(组)阅读材料或是由课文出发推荐阅读原著的形式;选材不精,拓展无度,随便加,想到哪个,就用哪个,根本不去考虑是否适合该年级阅读;忽视课文的理解而过多过早补充内容,结果导致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读不熟;还有的没有很好的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就任意拓展延伸,这既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叶老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例子。”怎样遵循语文教学的这一基本规律,用好这个“例子”,进行课内拓展阅读,真正让学生在这短短的几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量,达到课标的阅读要求?鉴于本人任课年级的实际情况,为此,本人提出“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拓展阅读的课例研究”这一课题。

核心概念课内拓展阅读:是指教师以语文教材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社会发展的实际,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某一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向周边辐射,去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理解的教学策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拓展阅读:教师在指导小学六年级学生阅读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某一重点进行相关迁移延伸、联系比较、发现创新,对课内阅读进行强化、拓展,做到“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l.所要解决的问题

1、找出导致拓展阅读教学现状不佳的本质原因。

2、探究出切实可行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拓展阅读的基本类型、途径。

3、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读写思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将拓展材料整理成册,成为与教材并行的新的阅读体系,供其他年级借鉴。

课题研究的意义

1、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拓展学生阅读空间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夯实其文化沉淀。

2、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普查我校学生自律方面的现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原因l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与质的调查研究

2、普查我校开展语文课内内阅读拓展的现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原因

3、探究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拓展阅读的基本类型

4、探究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内拓展阅读的有效途径

5、探究教师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中的作用

6、探究拓展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l

研究方法 ①调查访问法。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状况采用调查和观察法;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对本校语文教师、学生作一次关于“语文课内拓展阅读”的调查和访问,更深入地了解“语文课内阅读拓展”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②课例研究法。以某一课教学为例,边研究边实践

③经验总结法。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l

阅读莫雷著《阅读与学习心理的认知》,北就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天阅读30-40分钟。(完成时间:2008年9月—11月下旬)

l

阅读窦桂梅著《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每天保证30-60分钟的阅读时间。(完成时间:2008年11月下旬—2009年1月)

l

阅读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每天阅读40-60分钟。(完成时间:2009年2月—5月)

l

阅读有关阅读教学的文章,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徐州教育科研》、《成才导报》、《语文教学通讯》、《科研网站》等教育报刊杂志,并及时购买有关阅读教学的论著,深入细致地进行潜读感悟、体会与反思。(完成时间2008年9月—2009年7月)

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l

每周撰写1-2篇阅读心得,每月一篇阅读随笔,研究过程中完成读书笔记不少于6万字。分别在县、市教育信息网建立课题博客,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l

课例1:《苏教版小语教材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文的拓展阅读设计与反思》(完成时间:2008年10月)

l

课例2:《〈螳螂捕蝉〉拓展阅读实录与反思》(完成时间:2009年4月)

第三篇:由一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

由一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

——赴河北听课有感

驾岭中心学校王军丰

有幸参加了我县教研室组织的秋学课堂教学观摩与展示活动,河北中心学校展示的由茹彩霞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课——《林冲棒打洪教头》引发了我对古典名著改编课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这类由古典名著改编的课文究竟该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好?我想结合9月27日赴太原杏岭实验学校参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感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茹彩霞老师的导学案设计新颖,课上的很好,教学流程大致如下:由《好汉歌》导入,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开始了自主合作学习,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展示交流,主要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说—演”的形式对文中的人物作了精要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茹老师还适时出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来帮学生们分析林冲的性格。接下来,老师抛出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洪教头是坏人吗?”计划把课堂引向深入,还没来得及进行小组探究,下课铃声响了。虽然因时间把握不够后面的环节没进行完,但我认为本节课按本校课堂教学模式和完成目标情况来评判还是很成功的。

作为听课的一员,听完茹老师的这节课留给我的是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林冲有礼貌、谦虚、忍让、武艺高强,洪教头傲慢无礼,心胸狭窄。以及对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只言片语的模糊的印象。我想学生应该对这些内容记忆深刻。整节课中,我一直在思考:这类课文如何进行教学?编者安排的意图是什么?我觉得茹老师在教学中少一些对人物的分析,多一些对课文的整体朗读的训练,少一些读后感受的展示,多一些对课文精彩场面描写的精妙讲评,应该会更好。此时,我不由想起了赴太原学习,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学伟执教的六年级阅读课《走进三国演义》,张老师先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作了简要的概述,接着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们讲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张老师因势利导,出示了描写人物的片断,进行教学。记得有这么一段印象深刻:曹操教酾(shī)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上,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luán)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张老师在出示了上述片断后,先让学生自读,而后让学生展示读,在学生能读流利的情况下,试着让生释其义,对难懂的地方,老师加以点拨引导,而后进行赛读,老师示范读,记得当时张老师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朗读赢得了一阵阵掌声。对这段的教学还没完结,张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这段写的好吗?好在哪儿?在师生的互动交流后,他把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进行了精讲,最后让学生一字一句的品读。这样高效的阅读使教师与学生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自由状态,这种难得的高峰体验,生命的瞬间爆发与闪光,会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我、审视世界,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与选择。对于张老师那节课精选的那几个片断,我还记忆犹新。重要的是我喜欢上了三国,并重拾书架上的三国,再次感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像,体验作者那高超的写作功力,感受古典文学诱人的艺术魅力。

张老师在用教材教,把语文教到学生手上,教到了学生心里,他向学生打开了一扇门——通往古典文学的大门。大师就是大师,是我们远不能及的,但我们能够从大师的课堂中受到启发,汲取营养,来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学生,能喜欢上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也喜欢上读书。

相关链接:

如何教学小学高段名著改编课文

——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点滴收获

小学高段的语文教材中均有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场景波澜壮阔,颇有欣赏价值。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名著改编的课文,有兴趣去阅读、欣赏一部名著《水浒传》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名著人物形象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片段: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根据《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改编的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请同学们根据你昨晚收集的相关资料,谈谈对《水浒传》的了解吧?请不要读你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1:《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

学生2:《水浒传》有很多梁山好汉,作者施耐庵。

设计意图:看到学生抓耳挠腮,再也说不出更有价值的内容,我早已料到学生对《水浒传》并无多大兴趣,他们收集相关资料仅仅是为了完成家庭作业预习课文的任务。学生往往是把相关资料一抄就“送”给我了,能留在他们的脑海里的东西则少之又少。因此我及时抛出预设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解读《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形象的热情。

师:你了解《水浒传》里哪些人物?他们都有怎样的性格?

(看到学生或摇头,或一脸茫然,我开始让学生“猜谜语”了。)

师:我概括了《水浒传》几位英雄好汉的性格特点,大家猜猜他们是哪一位英雄好汉?(学生跃跃欲试。)

师:他呀,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清代著名评论家金圣叹说他“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他是谁?

学生1:孙悟空。

(学生笑倒一片,我为学生对名著的一无所知感到痛心不已。)

学生2:鲁智深。

学生3:李逵。(这名女生是我班最爱读书的。)

师:再猜一个吧!他呀,武艺高强,相貌堂堂;他呀,兄弟情深,知恩必报;他呀,讲义气,嫉恶如仇;他呀,聪明睿智,分析问题能力特强;他呀,不赞同“招安”,出家当了和尚,八十而寿终。

学生:武松。

(在他人做冥思苦想状时,依然是这名女生已自信地高举右手说出了“谜底”。)

师:你们还知道《水浒传》里有哪些英雄好汉?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呢?说出来大家听听。

学生1: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梁山好汉。

学生2:林冲对人还很谦让有礼。

学生3:洪教头非常野蛮无礼。

学生4:(马上有学生反驳道)洪教头不是梁山好汉。

(这是学生预习课文后的收获,说明学生有能力在阅读名著后感知、总结出人物性格。)师:我也收集到了一份资料,遗憾的这份资料有点儿不完整,看你们能帮忙补充一下吗? 出示课后“名著便览”,让学生阅读、填空,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阅读、欣赏一部名著呢?

名著便览——《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

读读《水浒传》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的(场景),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师:《水浒传》里描写了108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汉,他们的形象已经定格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今天阅读《水浒传》这部名著,读什么呢?那就读读《水浒传》荡气回肠的语言文字吧,悟悟《水浒传》所再现的波澜壮阔的场景吧,与《水浒传》里108位英雄好汉对对话吧!

设计意图:请学生阅读“名著便览——《水浒传》”,然后填空,使学生知道阅读名著可从“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的场景”三方面进行赏析。

二、正面引导,从人物、场景、文字入手来阅读、欣赏名著

因为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读通了课文,可以整体感知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所以第二课时的精读赏析,我引导学生从人物、场景、文字三方面入手去赏析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林冲棒打洪教头》,大家已知道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机智沉稳、谦恭礼让的人,而洪教头是一个目中无人、骄傲蛮横的人,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荡气回肠的文字,悟悟波澜壮阔的场景,让这两位栩栩如生的人物鲜活起来吧?

师:大家读课文,找出能够表现林冲、洪教头性格特点的句子读读、悟悟,看谁还能通过朗读再现出这些人物的鲜活个性?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后反馈交流。)

学生1:“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老师,这句话中的“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可以看出林冲武艺高强。

师:我怎么没看出这些词语句子是写林冲武艺高强的,这句话明明是写柴进的表现吗? 学生2:老师,正因为林冲武艺高强,很多人都知道,所以柴进才会这样“厚礼款待”他。

„„

学生3:“洪教头全不理睬。”“全不理睬”说明他盛气凌人。再者,当柴进向他介绍林教头,说林冲“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时,洪教头却“全不理睬”。

学生4:“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可以看出洪教头太自以为是、傲慢无礼,可林冲依然是“起身让座”,足以说明他的谦恭有礼。

„„

学生们各抒已见,纷纷读句子、找词语谈对林冲、洪教头的理解和看法,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再现他们的鲜活个性。

师:(小结)同学们,恭喜你们找到了读名著的方法。咱们课下读名著的时候,也要用今天这样的方法,读读荡气回肠的文字,悟悟波澜壮阔的场景,品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名著中这些历史人物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有心的读者去唤醒他们,让他们在我们的心中鲜活起来,他们就会永远沉睡在历史的长河里,默默无闻。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找找、读读、品品、说说小说中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明白了从人物、场景、文字等方面来阅读、欣赏名著《水浒传》。

三、注重评价,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行为

在“拓展延伸”教学环节,我朗读了林冲进入大牢之后的一段话,让学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

师: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的黑暗、不公平,所以才会有无数的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他们要努力去打破不公平的社会现状,他们“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水浒传》演绎了

108位英雄好汉一曲曲慷慨激昂的壮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大家课下阅读《水浒传》,选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讲讲他的精彩故事。下周“口语交际”,我们班举行“水浒故事擂台赛”,看谁讲水浒故事精彩,看谁讲故事能用上原著里的经典词句。

设计意图:因为原著《水浒传》所再现的故事情节距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与学生的现有生活联系不够密切,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因此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如举行“水浒”故事擂台赛,学生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绘声绘色讲述他们或英勇或悲壮的故事。

学生阅读《水浒传》一个月之后,我鼓励学生办《水浒传》手抄报。学生办的手抄报内容可谓丰富,或介绍梁山好汉的常用兵器,或娓娓道来这些梁山好汉的性格、绰号、长相,或历数他们逼上梁山的原因等。

学生阅读《水浒传》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水浒传》里很多梁山好汉的性格,能讲出相关的故事。这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已经定格在中国人脑海里的文学形象被学生们唤醒了,他们或持刀戟,或握弓弩,在战鼓雷鸣声中走向了这些小读者。

第四篇: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摘要: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滥用添加剂、多

头监管,政出多门、惩罚力度太轻等问题日益显现,这些问题 引发了本文作者对政府体制的缺陷的思考。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政府体制近几年来奶粉事件不断上演,从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到接二连三的毒奶粉事件,生产企业置人民的健康权与生命权

于不顾,将利益的黑手伸向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无辜的婴 孩,让他们一出生就饱受痛苦,实在是让人痛心。

而奶粉事件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近几年来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从不知名的小企业到人们曾 经信任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从肉蛋奶、米面油到调料、干 货,我们已经不知道身边的哪种食品是安全的,不知道哪种食 品是放心的,甚至不知道该吃些什么。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媒体和网 络报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就数不胜数,以下几个案例是近几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金华火腿案

“2003年11月媒体曝光:有1200年历史的中国名牌产品金 华火腿竟然使用了敌敌畏。金华市的三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 产‘反季节火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别出心裁地在 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生产的大批‘毒火腿’苍 蝇也不敢碰”。

2.上海“瘦肉精”中毒案

“2006年9月的中旬,上海发生了重大‘瘦肉精’中毒事故,其中两百余人食物中毒入院。一名浙江人涉嫌向上海浦东上 农批发市场经销了一整车的问题猪肉,共189头,这些猪肉分 别销往上海多个区的60多家菜市场。而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 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9个区共336人次中毒。据不 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 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3.三鹿三聚氰胺案

2008年9月,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 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 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初步调查,出现结石 婴儿5000逾名,涉及省份十余个。而这之后深受人们信任的

两大奶业巨头———蒙牛、伊利集团,也相继检出奶中含有三聚氰胺。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以上几件仅仅是近几年来发生 的较重大的案例。中国是人口大国,食品是每个人每天都要

吃的,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资料,“ 老话说得好,‘ 民以食为 天’,在这里,‘天’的意思是至高至大、最最重要,也就是说: 对于老百姓来说,‘吃’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食品’是生存的 第一现实”。

而现实生活中为何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暴露,为何生产企 业敢于如此大胆地置人民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为何我们的 食品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食品质量不合格,让众多的人们 牺牲了健康甚至丢掉了性命? 为何问题存在了这么久,我们的 政府迟迟不采取措施?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的背后究竟有 着什么样的漏洞。

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存在于表象上的 原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检测项目单一,检测质量标准低于国际质量标准。拿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来

说,国内的蛋白质检验“标准”存在缺陷,目前的测试法,只是测试奶制品中的氮含量,并按公式推定有多少蛋白质,不检

测蛋白质。正是这一检测标准,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先 是在牛饲料里掺一些尿素,提高氮的含量,后来就直接加入 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使牛奶看上去蛋白高,纯度高,以牟取非 法利润。

第二,我国的食品检测部门数量偏少,目前全国已获得 授权许可的食品质检部门不多,且都分布在大中城市,在人 口众多的偏远县乡,缺乏质量检测设备。我国现在仍有3.2亿 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还有一些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与血吸虫等水质问题。我们的大多数蔬菜都来自 农村,在饮用水都不安全的情况下,生长出来的蔬菜能够安 全吗?

第三,乱用或不当使用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和其他 有害物质,使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禽畜产品和水产品中。“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 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 毒”。“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 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 中”。在上海“瘦肉精”中毒案中,“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兴

奋剂因可以使猪产生足够的瘦肉而被大量使用,从而导致众多消费者中毒。第四,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食品加工化学添加 物。我国食品质量之乱,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与食品添加剂和非 食品化学添加剂息息相关。如果超量添加,就会导致人体过 敏、畸形、癌变或细胞突变。“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添加剂的层出 不穷,不新鲜的、过期的、变质的甚至腐烂的食品,都可以摇身 一变,成为合格的食品,仅以牛奶行业来说,这样的例子就已 是比比皆是”。在黑龙江海林山野菜案中就是违法添加了化学 制剂,使得劣质的山野菜变得新鲜翠绿。

第五,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监管空白现象屡见不鲜。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 过程中,“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 统筹规划,多头监管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 消耗掉”。对于效益好的食品企业,往往多个监管部门重复检 查;而对公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难点问题,如对农村食品卫生、小作坊、无证无照食品企业,各部门又互相推诿。这种“分段 监管”体制无疑为“无事抢着管,有事跑着躲”的现象滋生提 供了土壤。

第六,法律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太小,对违 法者来说无关痛痒,起不到震慑作用。我国对违法食品生产经 营者的惩罚力度小一直是人们的呼声,我国1995年10月30日 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最 高为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而在2007年10月,全国人大常 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中规定,“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罪的”,除了可能追究刑责之外,“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 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食品原料等物

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 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广大群众 对草案中违法者的惩罚力度就觉得力度太小、太软、太模糊可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七次会议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 简称《食品安全法》)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 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 款。”反而将处罚降低了。

马克思曾生动地描述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 有30%的利

润,人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人类良知;有 300%的利润,就会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去为之。所以,我国《食

品安全法》的这一规定太过于笼统,既没有划分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异,又没有经过成本效益分析违法者的利润,更没有考

虑到危害影响的范围,过低的罚款依然会让违法者随时“卷土 重来”。

从这部《食品安全法》,真正暴露出我们以上谈到的几点

表象上问题的最根本性问题———政府体制。就像一个人的外 部表现为失眠头疼、月经不调、皮肤衰老、烦躁胸闷等症状,不 能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失眠就吃安眠药,头痛就吃去 疼片,这样作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是 内分泌失调,应该将病根找到再对症下药,才能够好得更快,疗效也会更好。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如此,正如以上所 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检测、滥用添加剂、多头监管,政 出多门、惩罚力度太轻等问题,在刚刚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中 都作了补充和完善,可是70%以上都是十人以下的小作坊的 生产经营者组成的被监管对象,要怎样使这些小型的生产经 营者按照法律规定添加食品添加剂,执政部门要如何监管? 菜 市场里的农民卖的“自家菜”又由谁来检验? 我们普通消费者 因食品安全问题身体受到伤害到哪个部门投诉? „„这些问 题不是一部《食品安全法》就能够解决的。

三、结语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国 家和政府对这一问题严重程度的足够重视,在衡量民生和经 济的基础上把眼光放长远。曾在2003年抗击SARS中因表现杰 出而举世敬重的钟南山院士说过一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石 破天惊的话:“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常此以往,50年后大 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这将会是中国人民的悲哀,也是一 个国家的悲哀。所以,我们的政府在处理一个重大问题的时 候,应当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集中分析社会成本的原因和 性质,并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将其降低到最小限度,实现 社会效率”,“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也就是以法律手段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促使

有效率的结果的产生,从而实现帕累托式或卡尔多•希克斯式 的最适宜状态”。

近年来,我国频受食品危机的侵袭,从三鹿奶粉三氯氰胺事件到双汇瘦肉精,台湾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虽得到国家重视并采取具体措施进行防范,某些行业却对政府的监控熟视无睹,继续残害人们的健康。

一、食品安全问题论述

威胁食品安全的物质有些是被应用于化学行业的有毒物质,对人身体有严重危害。这些常识生产厂商很熟识,但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冒着触犯法律的危险,做危害人身体健康的勾当。食品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料,应付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食品行业原料在成本构成中占最大比重,是构成生产成本最主要因素。随着科技发展,化学添加剂多样化,原料作为变动成本在降低成本中易起到作用。因此,不法商家利用化学添加可替换性优势,将本该用于工业上的化学添加剂添于食品中。如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使猪肉瘦肉多以期得到消费者青睐,饮料中添加塑化剂增加饮料粘稠度,增加重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企业致力于降低成本,赚取更多利润无可厚非,但定要以合法途径赚取,这种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做法是破坏我国食品行业安全的不安定因素。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现代化经营中,企业将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有一定合理性,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易引起企业短期行为。在食品中添加有损人身体健康的化学物品对企业而言短期内有利于企业,但这些短期利益的获得是以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之所以产生食品安全危机,部分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置不严,部分原因是企业道德缺失和法律意识淡薄。良好的内控制度可降低企业风险,有效遏制企业违法行为发生。内控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易产生风险。如果不相容岗位员工串通起来合谋欺骗,这种风险很难防范。以食品原料构成为例,食品原料构成决定者和食品原料构成检测者如果进行合谋欺骗,这样很容易进行食品有害添加剂操作;高管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易使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遭威胁。高管间不能有效沟通,不能产生凝聚力易给基层员工和企业外人员涣散的感觉,此情形易给有心机者提供破坏内部控制的机会,通过不正当手段讨好部分成员做出违法事。具体内控制度是针对可预见时期制定的,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内控制度有失效的可能,故企业应随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完善内控制度设计。拿三鹿为例,其奶源供应商发生变化,并未针对这一变化对奶源供应者以周全严密的审查最后导致事故的发生也在意料之中。

2、道德风险。管理当局对内控制度的忽视以及管理层自身的道德风险问题同样难辞其咎。人是制度的最终执行者,一套设计良好的内控制度如果得不到管理层主导指挥的有效重视,内控制度在实施上就缺乏规范性,内控被一个道德缺失者执行,其设计再完美也得不到良好控制。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再健全的法律体系也需要道德的约束,日常生活中法律和道德互为补充而存在。在食品安全问题中,这种现象的产生是道德缺失和法律意识淡薄的双重作用结果。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我们在检查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漏洞的同时,更应审视执行者的道德。

3、消费者和生产者信息不对称。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可是,经过实践后发现,这些产品大多存在有市场无销路的状况。无公害食品都可以通过16位数码查询获得产品产地等相关信息,但是受到市场无序竞争的影响,无公害产品的品牌效应不十分显著,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不十分信任。

目前,市面上不少商品都打着安全,绿色,无公害的旗号。据调查,这些产品中大多是打擦边球的行为,本身并不具备所宣传的资质。这种行为使得绿色食品真假难辨,难以取得消费者信任,无销路便无利润,商家自然不会干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其中的问题就在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缺乏必要的联系沟通难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

三、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措施

避免事故的发生要有一套设计合理,执行有效的内控制度,避免岗位相容性,对食品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个程序控制。比如,加强检验的合法合规性,对监测人员定期培训。内控制度的有效运用,不仅涉及到具体的制度设计环节,还涉及到执行人员是否在制度执行过程保持内控制度实施的道路畅通。食品原料的采购和加工环节很重要,但更大原因是人的道德问题。内控问题涉及采购生产加工出厂各环节,出现食品问题的企业的食品测试大多为常规检验,如是否营养达标,干净卫生。对消费者食用后产生的后果缺乏相应检验和追踪调查,对由采购到出厂环节缺乏相应风险评价。蒙牛奶比三鹿贵1角至两角,差额就在检验成本上,人为放松质量检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有效监督也是加强内控手段。三鹿奶粉号称经过1100道程序检测,但其制度未真正落实,出事源头在奶源,未对奶站经营者有效监督,这个环节的放松使其他环节的努力功亏一篑。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大多数企业极力扩张规模造成监管困难。因此,应当加强信息沟通。企业一旦有出事的苗头就立即采取措施,向上级报告。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背道而驰的做法使多年付出的心血付诸东流,声誉再难恢复。可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很重要,良好的企业文化中,设计良好的内控制度会得到较好执行,各种不法之事将失去操作空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做好事前准备和事后防范,对出事食品加紧召回和销毁。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沟通必不可少,正所谓产品要适销对路,当然,第一重要的是健康需求。因此,可以尝试建立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城乡互助型农业新模式。

第五篇:从举手引发的思考

从“举手”引发的思考

东河小学 蒋蔓蔓

不管是哪门学科的老师,也不管是哪个年级的老师,他们都希望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发言。当然,他们每次也总是青睐与齤顾这些高高举起小手的孩子,他们的名字被都老师频频亲唤,他们无数次被鼓励、赞扬。他们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眼中的好榜样,他们充满了自信与骄傲,他们学得轻松,学的开心,学的阳光。可是,在阳光的背后,还有一部分孩子——那些不举手的孩子们,他们被老师忽略了,被同学忽视了,他们躲在了阳光的影子里,不敢走出来。因为,他们不举手,不敢举手,课堂上从没听到过他们的心声,从未听见过他们的见解,老师和同学们不知道他们想什么,懂了什么,喜欢什么又或者讨厌什么,他们被隔绝在了阳光的门外,即便如此,他们还被冠以“不积极发言”的称号,被老师冷漠,被同学们轻视。

教育如此,谁的悲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的局面,教者深思!

一、转变观念。

爱举手不等于学习好。个别学生性格特征中喜欢表现,爱在人前显摆自己,他们不一定真正理解某个问题,却也举手,只为了在老师,同学们面前表白自己,甚至有时他们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而与之相反,也有一些孩子,由于他们性格比较内向,胆子小,他们对某些问题理解其实很独特,很有创意,可害怕举手,害怕一个独立的站起来,害怕自己的声音说大了,于是他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躲藏在自己的害怕里,他们不举手了。久而久之,他们变得不会举手,习惯了不举手。师者是否应该放开视野,看到角落里的他们呢?

二、改变方式。

课堂答问,为什么总留给举手的孩子?教育是什么?是关注全体学生,是关注个性差异,是因村施教,是让每一位孩子都接受教育、关爱,每一位师老师应该改变一些传统方式,不要只关注胆子大,学习好的孩子,而要更多的给胆子小,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机会;毕竟,学校是一块教育的基地,每一位孩子将来都要走向社会,而他们身上的一引动弱点或不足,则需要从小就改变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而这些,更多的就靠我们的教者。课堂抽问,留给不举手孩子一些机会,既可以让一些懂了的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给没听讲或没听懂的孩子一些警示!

课堂,多关注“不举手”的孩子!

2013.12

下载陈红 从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红 从上海的语文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理念到行动:高中语文课例研究(课例)

    从理念到行动:高中语文课例研究(纲要) 戴方文 分享话题: 一、好课观: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怎样的? 二、优秀语文课例展示与评价 三、如何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行为 研修课例: 一、袁......

    语文课例研究(共5篇)

    语文课例研究 与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人 古晓君 开篇语 方寸之间施教化 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 教学信息(素材)教 师 学 生  教学手段(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课......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南湖学校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要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首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阐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

    从啃老族现象中引发的思考

    从啃老族现象中引发的思考 1230190088 赵梦月 人们给啃老族这样画了一张像: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才没有,四肢简单,五马乱跑,六亲不亲,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座不动,十分无用,生理上成......

    从电影《活着》引发的美学思考

    从电影《活着》引发的美学思考 电影《活着》讲述了解放前一个地主的儿子因赌博而倾家荡产沦为平民,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十年的辛酸。因为各种原因,我只有一次欣赏这部写实......

    从朗读者引发的思考五篇范文

    从朗读者引发的思考 五十年代,美国为了在冷战中占得上风而参与了越战,却令自己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泥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无数年轻人也因此丧失了性命。《答案在风中飘扬》......

    从教学基本功大赛引发的思考

    从教学基本功大赛引发的思考 2013年11月4日,自治区第八届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在呼和浩特市北垣街小学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区31位选手参加大赛,大赛三年举办一次,是自治区教研室......

    从《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所引发的思考

    2011-2012学年冬季学期 《广告学名著选读》 (17596104) 课程论文年轻的本土广告公司的未来学号姓名严姝分数摘要:广告行业的兴衰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明显风向标,而广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