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再现鲜活魅力3
新课改使语文教学再现“鲜活”魅力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进,我愈来愈感受到语文课的“鲜活”魅力。不论是我自身,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下面就谈一谈来自语文课堂的几点变化和感受。
一、教师角色得以转变。
几千年来尊师重教的传统,把教师定位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赋予教师极高的地位和权利,于是,拉开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距离。因此,教师仅仅是腋下夹一本教课书,手捏一支粉笔,一副严肃的冷面孔,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授课”机器,学生则是“填鸭式“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施教机器。在这种教师唱“独角戏”、“一言堂”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一味养成了看教师的脸色行事,不敢轻言,不敢尝试的陋习,哪里还谈得上自主学习?可想而知,这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模式培养出学生也是千篇一律,毫无棱角。
自从我接受新课程,感觉走进语文课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气氛,我的角色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着。语文课堂成了师生共有的互动场所。在课堂上,我始终面带笑容,动不动就走下讲台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学习;时而俯下身子,与学生互动、交流、点拨、帮助学习;时而再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天真地回答;时而还对学生独到的见解,大加赞赏;时而又和学生融为一体,或读或演„„即使学生误解了,说错了,也不大声斥责,而是摸一摸学生的头耐心解释,并对大胆发表自己意见学生表示谢意,感谢他(她)能把老师当作朋友说了心里话。正是因为我与学生处在了一种平等的地位,在这种“自由、安全”的课堂环境下,师生之间处于零距离状态中,始终以对话的方式交换着意见。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了;学生则把对我的这种爱转化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毫无顾忌,畅所欲言,自然是思维更活跃,情趣更高涨,学习效率更高了。
我认为:教师角色的全新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中。我常常尝试这样的课堂语言:“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开始了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你这一遍比前一遍读得好多了,再来一遍会更棒!”“你理解得真透彻,比老师说得更有道理!”“你的想法真奇妙,还能想出
不同的办法吗?越多越好”„„在这种商量的口吻中,自主的前提下,耐心的引导中,赏识的激励下,学生的兴趣、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到老师是可以依赖的大朋友,是来帮助自己学习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想法,也乐于大胆地提出来,和我一起讨论,共同解决。整个语文课堂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生动活泼,各种奇思妙想,常常令我和同学们为之振奋,来自童心的精妙回答时时令旁听者拍手叫好。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语文素养、团队精神、创造能力等得以提高,这是我走进新课程的第一收获。
二、学生学习方式得以改变。
过去,由于受老师、知识、应试等旧观念的影响,带着问题读书的这种学习方式逐步被异化为陈旧、琐碎的提问牵着学生走的“一问一答式”,使语文教学由“满堂灌”继而转入“满堂问”的被动学习的误区。整个学习过程缺乏生气,学生疲惫不堪,兴趣荡然无存。《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激发兴趣,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以拓宽思路。在课堂上,我常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使他们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合作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人人参与活动,个个品尝成功。比如:二年级语文《雨点》一课,一开始导入新课,我就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主动为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创设“悬念”,学生能够提出:“学习这篇课文,我想知道雨点都落到了哪里去了?它去干什么?”有的学生还提出:“雨点还会落到哪里,有什么作用?”“雨点是怎样形成的?”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感悟,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组内合作、交流时,向同学请教,取长补短。在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先由小组长整理组内同学的疑问,并有秩序地组织大家共同讨论。每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互动互帮的局面。虽然学生的回答很幼稚,考虑还不周全,但那种强烈的表现欲令人感动。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最后,我总结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介绍得最生动,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这样既激发了个体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达到了集思广益,收到了互帮互学的效果。在进入质疑环节,有的学生还提出“雨点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虽然超越了教参、教案和教材,但这正是学生通过参与学习,积极动脑,进而思维活跃,求知欲增 2
强的结果,何等可贵呀!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使得整个语文课堂更显得生机盎然。
三、评价方式得以改变。
教师评价学生,不仅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更重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的发展出发,需要我们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而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老师对他(她)的认同和肯定。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中,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基础又不好的孩子回答问题,孩子断断续续地轻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我始终微笑地看着他,不断提醒他鼓励他,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了,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纷纷举手表示自己能读得更好,可我示意他们把手放下,说:“你们没有发现吗?这位同学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就这样,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莫大的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学生评价学生,可以形成竞争的意识。课堂上我们还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轻松的、自由的、能表现自我、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确立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学习习惯得以培养。
以前在语文教学中,我过多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是否扎实、到位,而忽略了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有关习惯的培养。学习了“新课标”后,我才知道学习语文是一辈子的事,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小学生可塑性极强,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如果不予重视,一旦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再想去改变或矫正,就事倍功半了。走进新课程,我首先感到眼前豁然一亮的是:语文教材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始终,并以专门篇幅呈现在书的开篇,形成了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的系列。教学内容的丰富,必然导致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在用好教材,用足教材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注重了习惯的培养。于是,我在课堂上,除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外,还在不断地提醒学生应注意读写姿势、握笔、听讲、发言这些小问题。喔,你千万别小看这些“小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小问题出成效,才能抓好其它方面,学习习惯夯实了,才能对学习语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记得王尔德有这样一句名言:“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了我们。”学生时代播下优良的种子,便可羸得未来的丰收。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长期行为,绝非一日之功。相信走进新课程的教师都已重视了这一点,我深信:只要我们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耐心和爱心,“反复抓,抓反复”,一定会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进而激发起他们喜欢读书、写字、交流、探索的欲望,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终身受益。这也是当今语文课区别于以往语文课的一个亮点所在。
新一轮课程改革,让我倍享其“鲜活”的灵性,同时也为学生们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语文教学“鲜活”的魅力,使课堂变为学堂,变为乐园,使师生在共同成长中共享语文教学的快乐!
第二篇:语文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小编推荐]
语文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考情分析,确定重点
要求:通过分析卷面、学生答题情况、成绩分布等收集信息,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主纠错,合作分析
发放试卷,让学生自己纠错,尽量自己能改的问题自己改;自己改不了的,小组合作改正。要注意一点,改正中要让学生分析出错原因,做到明确不足,总结反思。
三、选题典型,集中辅导
方法: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结合课上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课中二次备课,选出典型题例。
要求:选择出错率高,学生迷惑性大的题,还有本阶段学习重点的试题。特别是出错率高的试题,要引导学生探究,感知中解决。避免讲全卷,满堂灌。
四、巩固练习,深化所学
1、根据出现的典型错题,教师精心设计巩固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根据教师辅导典型错题的方法及解题思路,操练解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关注个体,及时辅导仍然出错的学生。
五、再次反思,总结归纳
1、完成巩固练习以后,要引导学生再次反思本次测试。
2、明确出错原因及其解题思路。
3、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4、总结归纳要系统化,条理化。
语文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小学语文复习课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单元复习”,二是“主题复习”。所谓“单元复习”就是以课本中的自然单元为复习范围的课堂结构,这是一种纵向思路的复习模式,一般适用于复习的开始阶段。“主题复习”顾名思义,这种复习课是有“主题”的,它是归类复习的一种基本课型,是对某一类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如字词、句段、阅读)的集中复习,属于横向思路,一般在梳理完全册教材之后运用。两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基本一致,即:激趣明标---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检测反馈。
1、激趣明标: 操作步骤:
(1)教师可以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我复习的意识,然后教师划定复习内容和目标。
(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三者之间不能混淆。
(3)目标要具体。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2、自主复习:
操作步骤: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
3、小组交流:
操作步骤: 小组成员就自己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重点对不能自己解决得疑难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予以解决。
4、全班展示:
操作步骤: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在小组内部展示交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再进行归纳概括,形成本小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结构向全班展示,供其他小组借鉴、补充、完善。
5、检测反馈:教师围绕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一些精当的练习,也可根据情况让学生编制检测题对学生进行检测。练习要坚持小型化的特点,题量不宜过大,做到重点突出,以点带面。一要紧扣目标,体现重点;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尽量少出现对课本内容简单再现式的题目。二要面向全体,难易适中。要围绕单元重点拓展练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水平。
语文复习课要处理好两个关系。(1)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语文复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展开拉网式的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需要的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2)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地给予自主复习的机会,坚决摈弃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尽可能发现普遍的问题,以利于针对性的讲评。重点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归纳复习方法。
语文作文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模式描述
①话题揭示;②思维点拨;③片断训练;④目标习作;⑤拟稿誊写。
二、基本模式解说
话题揭示:话题主要指本节课训练的重点。
思维点拨:思维点拨是指训练点的知识点拨,主要以写作理论的学习与写作技巧的讲解。(作文训练的每一节课都要解决1—2个训练点,写作理论与写作技巧的讲解要结合已经学过的文章进行)
片段训练:学生根据思维点拨的要求,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片段训练。例如:在学过作文的开头与结尾的方法指导后,出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开头结尾的写作训练。采取多种形式交流片段习作,然后根据思维点拨的要求进行点评。
目标习作:出示文题————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把握角度确定文体————明确主题选择材料———理清思路谋篇布局(这里主要解决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交流,这一环节的指导九年级必须进行,七、八年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拟稿誊写:学生在拟稿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拟稿,学生誊写结束后应要求学生画出或写出自己作文中的亮点。
注:关于典型引路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必每节课都进行,这一环节可以在学生动笔写作前进行,以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也可以在学生完成草稿后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草稿修改。
语文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教学一般需要两课时完成,所以,我们就以课时为单位来进行规范。
课前预习
预习,一般包括三部分。一是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这两项都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自行解决。二是读通课文,粗知文章大意。三是查找与该文相关的知识、信息。需要注意的事,预习的要求不能过高。比如理解生词,学生通过查字典,通过联系上下文去猜,通过请教别人等途径理解到哪就到哪,有偏差课堂上老师再纠正。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预习互查
1、可以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进行预习情况检查。
二、设问导读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初读课文:中高年级可以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在读通读对。
2、指导识记生字。低年级还要指导生字的写法。
3、学习生词。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都应让学生理解大意,并学会运用,有特殊含义的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还应再次深入理解。理解生词这个环节可放在检查指导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自成一个环节。
4、读熟课文。可以采取学生个体朗读、默读、跳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浏览、教师范读多种读书方式引导学生读熟。
5、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点对现在的语文课堂来讲应该说算一个欠缺,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感知不深刻没关系,深入学完之后回头再整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感知还包括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几大部分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而增减难度。
三、巩固练习
教师精心设计符合本节课特点的针对性习题,进行巩固练习,要少而精。
四、拓展延伸
以训练口语表达或者朗读或者写话为主要内容进行。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学习总结,以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
六、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的授课应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习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不要再次解题,更不要上课以后再让学生跟着一笔一划地板书课题。开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一、温故互查,导入新课
第二课时一般应以复习第一课时的重点学习内容入手,通过复习,既做到巩固已学知识,又建立与新知识的链接,顺利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二、设问导读
教师精心设计引导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文本深入对话,在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同桌相互交流一下阅读收获,进行全班展示。注意,朗读是本环节必不可少的一块。
三、巩固练习
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设计时,要兼顾当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有感情朗读训练,并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阅读方法。
四、拓展延伸
此环节往往还要安排小练笔或者口语训练,引导学生读中学写。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六、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要体现“巩固所学、学以致用、查缺补漏”的教学理念。
第三篇: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石泉小学 何泉清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那么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总体原则,据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了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下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办法,以便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目标导入
(一)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编者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在导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说一说,在平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从点滴小事中,体会到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以此导入并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口述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二、自主探究(出示自学提纲)
这一环节分四步进行,据每步的具体目标,制定出自学提纲,然后据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
1、初读感知,解决生字新词。
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然后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为下一步学习课扫清障碍。
识12个生字,并能准确写出:杉、矶、混、顿、昔、墟、曼、疾、爆、砾、砸、颤
理解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
2、再读课文,大体理解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知道课文中有哪些人物?说了一件什么事?并能简单地把课文内容复述下来。
3、提出问题,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指出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2)默读课文,找出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
4、精读赏析,标出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赏析自悟。
通过精读赏析课文,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可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入手,理解编者的意图,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目标的要求。也可从文章的写作方法入手,细节描写入手,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交流展示
通过以上自主学习,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形式表达出来。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认识了……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理解了……
这两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总结展示来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新词。如:
1、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认识了”生字:杉、矶、混、顿、昔……。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我理解了: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的意思,这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学习课文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想起常对儿子说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父亲必须守信,实现自己的诺言。所以他拒绝别人的阻挡,坚定不移挖下去。儿子阿曼达也坚信父亲说过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因为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儿子克服黑暗、饥饿、害怕等困难,并鼓励别人耐心等待父亲的到来。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最欣赏……,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佳句、精彩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丰富学生词汇,陶冶情操。
四、拓展延伸
1、根据每节课的基本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扩写、续写、仿写、写出读后感等,达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学习这篇课文后,可安排学生写一个小片断:在父亲挖掘的那38个小时中,在废墟下,14个孩子在怎样地等待呢?
2、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与本篇文章相关,相似的内容,如学习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搜集体现父爱、母爱,人间亲情的文章,课下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附: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
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那么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总体原则,据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了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
(一)目标导入
1、板书课题(解题释义)
2、口述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二)自主探究(出示自学提纲)1、2、3、4、初读感知,解决生字新词。再读课文,大体理解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精读赏析,标出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赏析自悟。通过以上自主学习,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形式表达出来。1、2、3、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认识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理解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最欣赏„„。
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扩写、续写、仿写,写出读后感等,以达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交流展示。
(四)拓展延伸
第四篇:新窝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基本思路
新窝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基本思路
张殿平
一、指导思想: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宁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下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为指针,以大明镇总校提倡的高效课堂教学为中心,大力推行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力争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基本思想:
以指导学生课外预习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旨在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教学步骤,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追求课堂高效,减轻教师负担,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具体操作流程:
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的预习:
(一)预习。
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开始时先利用几节课教师带领学生预习课文。让他们明白怎样预习,待学生学会预习后,再逐渐的放手。要让学生在学习时做到:
1、把课文读正确。即把字音读准,不丢字不填字,不重复读句子,正确断句,句子间的标点和段落间都有合适的停顿。即逗号停顿时间短,句号停顿时间稍长,段落间的停顿时间长。
2、读流利。即读课文不磕绊,有一定的速度。
3、读课文要达到规定的遍数,6—8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出声读、默读,浏览等都是读的方式。
4、生字词的处理。(1)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直尺在生字下画线段,也可以画波浪线。(2)把文中的生字词制作成生字卡片。生字卡
片可以用香烟的外包装盒,也可以用其他商品的包装盒,还可以用硬一点的纸板,用彩笔或粗一点的笔正确的将生字词写在生字卡片上。此项工作可以小组间进行合作,人手一份。(3)利用生字卡片把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给生字组词,弄清楚生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做到用生词造句子最好。(4)在一个新的田字格本上,把每个生字写四遍,要工整的写。(必须用钢笔写字,教师做好对学生预习的检查)
5、疑问。学生在大量读课文的基础上,肯定会对课文中的某一段落、句子或者是整篇课文有自己的疑问。让学生把产生的所有疑问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待到第一课时结束之前或者是在上课一开始导入时提出来。教师选择比较容易的问题当堂解决,稍难的问题可以留到第二课时。
(二)上课基本流程:
虽然学生已经做了足够了预习,但是上课前,教师的导入环节必不可少,还向往常一样,设计好导语或者是创设好的情景。引入新课后,可以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首先检查的是学生对于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生字卡片,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一套生字卡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可以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行齐读、全班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等多种方式。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可根据生字词的数量来把握时间。不一定全班都检查一遍,但是重点关照的还是学困生。如果学生对于生字词读音掌握的很好,且会进行组词,可以试着让学生利用新词造句。这也是对学生在预习时使用工具书情况的一个检查。
其次检查的是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可以分自然段让学生读。重点找学困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教师和学生共同指导。比较难读的地方或
者是学生读不准的地方,教师要做好指导。指导完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必须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三步可根据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进行调整上课思路。可以再让学生默读一遍课文或者是浏览课文,小组可以合作弄清楚课文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指导总结。
此时如果剩余时间比十分钟要多很多,那就可以重点分析一个段落。或者是让学生提出自己弄不懂的问题,把很多问题都集中汇总。帮助学生理出思路,从中选取重点的问题作为下节课的主要任务。
第五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
日期:2008-12-19 作者:杨广华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从理论上我们完全可以论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校信息化进程等。但在实际的运作中,介于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认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缺乏,教师操作技能等问题,如何整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让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语文课堂、用于语文教学”,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优势,它能辅助教学,与教师言简意赅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和及时有效的反馈相融合,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现将谈谈本人近两年来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通过调查,现代远程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一、装点门面,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虽然远程教育有不少优点,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不少学校只有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上才使用远程教育设备,纯粹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没有外来人员听课或者检查的时候,花不少钱购置的远程教育设备便成了摆设,造成重大资源浪费。
二、越俎代庖,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远程教育资源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上真正唱主角的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但由于课件的制作同备课一样,往往是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先期设计制作的,而课堂教学却难以完全按照事先设计的程序进 1 行。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问题,出现了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走,稍有“越轨”就不行,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就荡然无存。
三、追求形式,盲目使用,以“机”代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在于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深刻性与艺术性。我们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将“力气要用在刀刃上”.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选择课件时盲目使用动画,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结果给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现象是把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这种缺少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四、捉襟见肘,教师与信息技术不能真正整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很多的优越性,许多教师跃跃欲试,想利用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手段。而实际情况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操作技术还只是掌握在少部分教师手中,相当多的教师一遇故障就束手无策,只能望“机”兴叹。
远程教育资源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具备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它在小语教学中的应用,重在坚持,贵在用得精当。如果使用恰到好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能突破教学难点,起到省时、省力、增效的作用。
一、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 2 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饥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五彩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五彩池的视频。“你从片中看到的五彩池是怎么样的?”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五彩池。”“我看到了五彩池的形状各异。”“我看到了五彩池的水是五彩缤纷的”„„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五彩池边。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而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西门豹》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方法,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片,看着生动形象的动画,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呈现方式的多样化远程教育资源作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它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师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学习惯、教学特点灵活选择,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呈现出来,实现特色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感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而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这就把学生的视野仍然禁锢在课本这个唯一呈现的材料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多媒 体计算机,拥有形、声、色多元素相融合的大量的教学信息,能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多维的阅读材料,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赏析,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远教资源充分体现了《课标》如下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专题性,探究性,综合性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长城》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资料?于是,有条件的学生就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长城的资料,不但有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还有关于长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成功必须是相互合作的道路,群体合作的合作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如在《五彩池》一课结束时,我让学生为五彩池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黄山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于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各不相同,有的擅长文字描述,有的热衷于图片设计,大家写的写,画的画,忙的不亦乐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广告设计,我感到这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学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四、可以化抽象为直观,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降低“坡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这就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教师单纯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向学生阐述清楚,采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CAI动态图象演示,利用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从而将抽象问题直观化,轻松解决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突破难点,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降低“坡度”,使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学生对科利亚挖不出木匣的原因表现理解困难,我就利用该课提供的课件为学生进行了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再如,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常常是表层化、抽象化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这种情况就可能大为改观。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放眼21世纪,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愿我们的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愿我们的课堂焕发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