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导向法进行《挥发重量法》教学的一些探索

时间:2019-05-13 04: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行动导向法进行《挥发重量法》教学的一些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行动导向法进行《挥发重量法》教学的一些探索》。

第一篇:以行动导向法进行《挥发重量法》教学的一些探索

摘要:本文采用行动导向法中的项目教学法对《分析化学》课程中“挥发重量法”一节内容进行了教学实践的尝试,并对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心得体会作了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法;挥发重量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90-02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证明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有效性。行动导向教学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项目教学法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几乎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

一、《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分析化学》是我校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程内容较多,学习难度大。该课程主要进行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部分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特别着重滴定分析计算等理论知识和称量、滴定等基本操作的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感觉千头万绪,难以理清。

第二,学生基础不牢,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该专业的不少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够牢固,例如在无机化学课中学习的化学相关计算不够熟练,导致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出现困难,削弱了学生对本课程的信心和兴趣,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另外有相当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学分被动接受知识,而对课程内容本身缺乏兴趣,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可行性

第一,虽然分析化学涉及到一些可能令学生感到困难的理论和计算,但也有大量需要在实验室中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操作,而且实验现象比较丰富。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动手的机会是他们更感兴趣的。因此,在引入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只要引导适当,同时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就会有很大的优势。

第二,本课程可以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模块。除了基本的概念和数据处理等少数内容外,其他部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因此,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各教学模块,在设置和实施工作任务时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工作任务

对于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学生来说,该分析方法在后续课程中有颇重要的地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该法都相对简单,即使对学习基础不太牢固的学生也不至于太困难,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具体的工作任务,笔者选择了“对面粉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面粉是水分含量较低,一般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样品,检测方法比较简单,是典型的利用挥发重量法进行水分测定的工作任务,可以使学生在实施该工作任务的实践过程中比较容易的理解挥发重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工作计划的探究和制订

1.通过食品的风味、贮存期等性质和水分含量的关系引出水分测定的重要性。

2.设置工作任务:怎样测定面粉样品中的水分含量?明确学生在该工作任务中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具体目标,并要求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已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3.探究检测方案:将全班同学分为4~6人一组,其中一人任组长,负责安排各组员的工作。要求小组分工明确,成员各自承担一定工作量。接着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水和面粉中的其他成分物理性质上有什么区别?怎样利用这一性质测定水分含量?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查阅和根据要求制订初步检测方案。

4.确定检测方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介绍各自制订的检测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点评,加以完善。

5.展示检测报告示例,要求学生检测后独立完成检测报告。

(三)工作任务的实施

所有学生各自带上之前制订好的检测方案进入实验室。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明确实验室纪律和注意事项,对干燥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学生按之前的分组协作完成面粉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检测。根据该工作任务的特点和实际的课时限制,笔者要求每组根据组员人数同时平行进行几个样品的测定,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了确保学生对数据处理等基础能力有足够的训练,要求各组员独立完成结果计算,并综合各组员数据进行检测报告的撰写。

(四)归纳总结,巩固提高,拓展学习

完成对面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后,由学生根据前边所做工作,自行总结其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以巩固得来不易的劳动成果。

另外,由于本工作任务是以比较容易处理的面粉作为测定对象,为了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对挥发重量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可以介绍一些拓展性的知识,比如介绍食品、药物等产品中的灰分含量的测定内容。同样,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供学生阅读,在教师引导下将相应的知识点补充完整。

(五)评价反馈

虽然这一工作写在最后,但它的进行是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收获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具体形式有: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该任务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情况进行评分;小组评价:组长根据完成任务中各组员参与程度和所作贡献对各组员进行评分;老师评价:对各组的方案、各学生的操作态度、操作水平以及检测报告的撰写分别进行评分,并对小组评价的分数进行把关、控制。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中的体会

第一,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和传统教学法有差异。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知识,主要着眼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但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进行备教材、备学生外,还要备项目、定计划,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不主导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但要调控、组织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内容。此外,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传统上主要着眼于考核成绩,而忽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这对于激励学生是不利的。因此,要求教师制订详细的过程性评价方案,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

第二,要选择适合的工作任务,制订完善计划。备项目是项目教学法中的第一步。在确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该任务的作用,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以及如何引起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而在实施工作任务前,必须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包括项目的题目与目标、任务的内容与要求、设备场景、工具材料与信息资料、科学分组与完成时间以及评价反馈机制等。制定目标要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一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的。

第三,相信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可塑性其实是相当高的,如果能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给他们足够的鼓励,足够的发挥空间,即使平时表现并不优秀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虽然未必会很出色。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而不是光靠老师提供答案,将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对相当一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其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走弯路、错路,只有在学生难以进展、出现动机危机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比如在上述学习任务中,要对学生的称量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的基础技能和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并仔细监控。

第四,不忘安全教育。作为医药、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对象。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如果教师在实验室内不严格监控教学过程的话,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必须不断向学生灌输安全意识。例如,在上述工作任务中,必须特别向学生强调,在使用恒温干燥箱时,必须要做好戴手套等安全措施,防止烫伤。

总之,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能较明显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投入程度,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但该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总结完善,加以提高。

第二篇:行动导向法培训心得

走近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2013年6月16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职文化课骨干教师的培训,本次培训在广州技术师范学院举行,主要是学习一种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且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法—德国行动导向法。学习期间,各位老师带领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懂得了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活跃的气氛,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发言,愉快的合作,精美的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天的学习令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最早接触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我校两年前参加培训的两位专业课教师,参与过他们的授课之后我很惊讶于这样开放的教学形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随后在网络上进行了学习,同时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进行了多次尝试,收获了部分的惊喜,但一直希望能得到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课堂技巧支持,经过本次培训我有了更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和感受。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此次通过观察我体会到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 中心,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监督者和支持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积极性极大提高。这种角色的转换,体现的是教育思路的转换,这也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特点。

本次我们学习和体验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六种技巧:分组活动法、探索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这六种教学法既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经过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它们具备以下共同的特点: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

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

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5、能力培养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6、兼顾不同学习节奏学生的需要,体现学习的个性化特征。

7、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反思日常的教学,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改变,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但我们还是忽略了一些核心的内容。它们是:

1、专业是载体、方法是途径、能力是目标。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哪门课程的教师,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技巧方法教学,都不应脱离开学生的专业实际,我们最终的培养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会哪些具体的知识,而是综合的专业学习的能力。

2、愉快的教学环境是成功教学的重要条件。本次我们参与的每位老师的课堂,无不是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老师的终极任务不是想法设法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愉快的去探究,主动的去参与,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3、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徐伟教授的一席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又怎会具备优秀的团队精神。而德国的教育恰恰相反,他们培养出来的德国职业人个人工作效率可能不是很强,但一群德国人的效率却高的惊人。因此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务必要重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讲授者,而是一名主持人、指导者。看似教师在课堂上很轻松,只需要在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即可,其实不然。使用行动导向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做的工作只增不减。看似教师退到了幕后,但是并不是不管不问,而是在课堂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提前详尽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课堂掌控能力,给学生自由度越大,各种突发问题就越多,作为支持者,教师要足够强大才能应付;教师要制定和实施恰当的评价,开展多种评价,以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中职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挑战。我们惟有迎难而上,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做改革浪潮中的先锋。

经过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收获良多,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和本学科及全校的同仁共同分享、探讨,把“如何在中职课堂有效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当做我们的教学课题开展研究,同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过程、环节,使“行动导向”在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第三篇: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

教学

吉水三中 陈彬 [摘要] 本文论述的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教学原则是:学生在学习时的活动性质与目标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带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情景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

果。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非常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学科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法、建构主义

在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下,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国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那么,基础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这种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素质人才的职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信息技术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情况下,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只是处在初级阶段时,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成了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焦点。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以计算机为

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如何充分利用它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本人通过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学习信息技术,也就是在学生上机操作实习时,给每个学生安排一定的任务,让他独立或协作完成,与上课时让学生自由操作练习相比,可说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组织教学方法通常称为“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教学原则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性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非常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学科来说,是非常实用而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了一种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符合信息技术的层次性,因此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种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技巧与方法,获得更大的益处。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任务来让学生来做,教师则在一旁指导,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就成了教学的关键,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具体 “任务”设计的各种要求及原则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任务”设计、明确“任务”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是把大目标细化为小目标,教师要将所教的每件事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一步都在为大目标作准备,也向总目标更靠近了一步。即把总体目标的每一步细细分化,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教学模块,使学生容易掌握,再通过这些小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这种教学既符合人的认知心理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在设计时,把认知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了解主要指那些学生能够记住或重复出现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是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进行表述;掌握则是反映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进而举一反三。操作过程中则把目标分为初步学会、会、熟练应用三个层次:初步学会是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会是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很少的上机操作;熟练则是反映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能自己发现错误并能自我纠正的操作,此时就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尝试,进而探究一些未知领域,即举一反三。例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

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等子任务。信息技术课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好每节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把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与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将教学目标与要求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练习都围绕这项任务逐步展开。

二、设计的“任务”可操作性要好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俗话说“百讲不如一练”,“纸上谈兵”

是学不好信息技术的,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比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一知半解要强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的还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方法。所以,在设计“任务”时就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收发电子邮件”的教学,不上机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下,人手一机已经变为可能,所以在学习时边听讲边操作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知识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也就是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1)在设计“任务”时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因为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不一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也

是有差异的。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等特点,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地来教学,对新的知识点或有难度的任务,教师要先进行示范、讲解,并给出详尽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能实现自主学习、操作。例如: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2)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创设真实情境。学生在完成一些与自己实际生活中有关的一些任务时,往往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

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要更好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板报的制作,达到教学的目标。信息技术课中的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以及程序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也是如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任务驱动,教授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标。

3)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把握重点、分散难点。因为掌握信息技术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任务”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否则会因为“任务”过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规模要小,因为规模小则容易完成,就会产生一种

成功的自豪感,学生才会有兴趣继续向下做下一个“任务”,此时哪怕遇上点小“拦路虎”也会兴致勃勃地干下去,想法把它“解决掉”。要把任务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在设计时也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从了解、熟悉、深入理解、掌握、运用等有一种渐进的过程。

4)教学时要先布置“任务”,再引入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一般来说 [1] [2] 下一页

第四篇:试验探索法与初中物理教学

浅谈“试验探索法与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发展中学 姜波

“实验探索法”提出“以、发展为中心、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体”的口号,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确定了根本目标、基础目标和具体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它立足于,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构建了板块教学方式。就这点而言,推广“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它摆脱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得,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也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的教学策略,因此它主要通过物理学科实验探索过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直接经验,从而获得参与、技能和能力,形成基本品质。推广应用的概况

“实验探索法”的意义:“实验探索法”是以学生的具体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体,围绕这些活动设计出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实施过程与教学结果。“实验探索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命题(课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课题进行假设,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或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实验探索法”的操作程序: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概念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实验探索法”,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究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实施并推广“实验探索法”教学方式,以下是我的实践和体会。

一、推广应用的目的

“实验探索法”作为一项教学科研成果,其教学理念是新颖的、先进的,其操作过程是对教学的创新。从教学思想看,“实验探索法”是为完善人格奠定基 础的教学策略。通过参与,可以有效地联结人格品质的各种特征,以求得综合发展。从教学的操作上看,它是反映现代教学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它有利于使学生成为自我教学的主体。从教学的结果上看,“实验探索法”是衡量学生主体性实现的一个标志。因此,它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得到重视,课堂上以教师传授、提问为中心的现象处处可见,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桎梏着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所谓的学习,就是课堂内消极地应付教师提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课堂外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这种无休无止地、机械地重复,严重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他们不会学习,不会质疑,面对困难和问题束手无策。此外,调查材料告诉我们,家庭教学失衡,厌学、苦学的心理问题等使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生不断产生,这些现象尖锐地提出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实验探索法”这一成果的推广,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参与意愿,端正参与动机,提高参与能力,变厌学、苦学为会学、乐学,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效应,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二、推广的步骤与方法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实质上是一种新思想的传播过程,不仅需要借助一定的教研组力量,为“推广”创设良好的运作环境,而且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学习和主动内化。

我对“实验探索法”这一成果的推广应用,首先学习,通过学习,理解其中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明确其操作过程,制定推广计划,然后分阶段落实推广。

第一,准备阶段(08.2—09.6)

(一)1、学习领会“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实验探索法”阐述了21世纪对人的本质特征的要求是“具有主体精神的人”。以第39届联合国大会对国际青少年提出的“参与、发展、和平”的标题口号,和奥林匹克提倡“重要的在于参与”的精神,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权威性的报告 2 中指出的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等方面论证了“实验探索法”中学会参与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总结、概括“实验探索法”的推广重点。为进行“推广”研究作好准备,我在对该成果的全面学习、领会、分析、掌握的基础上,又结合本校教学中的弊端,有重点地把握适合本校推广的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我还查阅了不少介绍“实验探索法”专刊,为推广科研成果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制订推广方案

1、研究目标:通过推广“实验探索法”的研究成果,探索初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操作方式。

2、研究内容:

(1)在实施素质教学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法”教学的新内涵。(2)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法”的操作方式。(3)对初中物理主体性发展教学的综合评价。

(三)、推广研究的方法及操作原则

1、推广方法:从整个推广研究的过程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来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教学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而以“行动研究法”为推广研究的主要方法。

2、操作原则:“实验探索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主体性在同客体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而人的主体性要通过教学来培养,使之成为一个社会人。在实施成果推广过程中,会涉及到目标、内容等问题,由于受到推广目标和推广内容的引导,“实验探索法”研究成果在我校域内推广,其实质是“实验探索法”成果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推广,因而成果推广的实践过程可能就产生一个如何因地制宜,让成果本身能“异地而生”的问题,因此,我对该成果推广的运作过程建立了一套操作意义上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引导参与原则(1)全员参与(2)主动参与(3)分层参与;情感交融原则(1)师生互爱(2)人格平等(3)教学民主;合作参与原则(1)师生合作(2)生生合作;传授学法原则(1)授之以渔(2)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诱导思维原则(1)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培养反省思维、自我活动原则;体验成功原则(1)目标引导(2)情感体验——教师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 3 机会,当学生获得一点进步和成功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产生一种满足感和喜悦感,让他感受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不断地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第二,试点推广阶段(08.9—09.1)这一阶段的推广工作,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推广方案的阶段,我依据推广的操作原则,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一个年级(初二2个班级)作为试点年级。选定年级后,我对试点班级的学生开展了思想理论上、操作方法上的指导。

在整个试点推广过程中,各试点班级的有关师生认真尝试,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方法,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宝贵的改进意见。

第三,全面推广阶段(09.2—09.12)试点班级“实验探索法”教学的尝试,使我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研究资料,也使推广工作日趋成熟。为使推广研究能有效有序的开展,通过校际和区级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法”教学活动,如:在教学中,我们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评课等集体研究活动,向全校展示试点推广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契机,把“实验探索法”的研究成果向全区推广。在推广研究过程我边学习边实践,经常检查实施情况,并随时积累有关推广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以理性的思考指导研究实践,同时把实践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优化课题研究过程。

第四,推广总结阶段10.1—10.4)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我首先是汇总整个推广研究的所有材料;再是将这些材料整理归档,并作初步的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推广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完成“实验探索法”成果推广的终结性报告。

三、推广应用的成效

1、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角度看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他们不但发言踊跃,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回答,而是主动的质疑,乐意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获得知识,探究能力逐步提高。课外,收集信息,拓展知识,阅读量不断增加,每个班的物理课代表还能自主布置作业。两年来,我校参加区级、市级物理竞赛人次和获奖等第逐渐上升。

2、从教学发展的角度看

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使素质教学得以深入进行。由于“实验探索法”教学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它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使人的主体精神得以发挥,因而人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而使老师得到提高,学生得到进步,学校得到发展,两年来,我向全县同仁展示汇报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公开课,受到同仁的一致好评。因此,我校的“实验探索法”教学和物理成绩在区里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3、从教师工作的角度看

陈旧的物理教学模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家长式说教被新型的良师益友式谈心所替代,教师越来越多的能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去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敬业爱岗,乐业爱生成了我师德表现的主旋律。能用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武装自己,用于实践,使自己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推广应用的发展

一、“实验探索法”的再认识

(一)、对“实验探索法”教学中“参与”的理解

“参与”有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之分,我们说的“参与”是主体性精神的外部表现,是一种积极而主动,自主而乐观的与环境取得认同的活动倾向,它具有主体性的特质。“参与”只有体现主体精神,才能使人得到发展,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实验探索法”教学其实质是主体性发展教学。

1、从未来科技社会需要的角度看,跨世纪人才具有主体性精神,他们既能够迎接挑战,又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独立人格,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从这个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具有主体性精神,是时代赋予基础教学的使命。

2、从教学理论来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他们具有潜在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就是要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主体发展,使现在的教学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起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

(二)、赋予“实验探索法”教学的新内容——六个学会

1、学会参与:自主参与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源泉。

2、学会合作:包含遵守实验规则的自觉性,发挥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学会观察:从观察中,领悟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的成就和真谛。

4、学会操作:包含珍惜实验操作的劳动成果,树立劳动观点,培养劳动情感,技能。

感悟劳动和研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5、学会探索:人要发展和不断自我完善,就必须学会探索和学习,不仅会学习校内所学的学科知识,也会探索吸取各种知识与经验,才能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新要求。

6、学会求知:包含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技能、逐步学会掌握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及手段。

二、“实验探索法”教学的综合评价

变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是当前基础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新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切实地进行素质教学,建立以学生自主发展整体素质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是素质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传统的“学科+评语”的评价模式在评价中存在着轻过程重结果的误区,且不利于学生主体发展教学的需要,不能适应素质教学的需要。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过程观。“实验探索法”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人生价值不断得到体现的过程。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教师观。“实验探索法”教学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新知识、新经验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活水源头的开拓者。因此,学习也是终身的事情。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学生观。这是“实验探索法”教学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尊重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还学生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尊严、自己的选择和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关于行动导向法在《网络互连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范文模版]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对于课堂的改革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自于德国,是德国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指的是通过在实际的教学中营造一种工作氛围的方式,在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心、手、脑并用,做到教、学、做结合,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的一种教学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第一,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行动导向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第二,提高学生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平常的课堂中营造出一种工作的氛围,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第三,维持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导向法在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下提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院校赢得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成绩和社会声誉,有利于维护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设科学的教材

《网络互连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一种,知识具有更新快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教材的更新。《网络互连技术》的教材大多是以思科的网络互连为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的网络建设采用的是华为等设备,所以《网络互连技术》在教材中不仅要设置思科组网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设置一些华为组网技术的实际案例,以增强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真实的实验平台

传统的《网络互连技术》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办法亲自体会,也就难以理解,同时这种传统的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网络互连技术》学习中相关的实验室进行重新的规划,建设一个以真实的网络运行模式为基础的真实的实验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功能区,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课堂教学过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某一个任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保证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网络互连技术》的课堂教学可以遵循这样的过程:任务展示、完成任务演示、布置学生的实践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测试和验收、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以真实的网络工程为背景,建立课堂教学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理解自己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白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演示到实际操作,也就完成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现了课堂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测评,也要有实际能力的测评;二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别人对学生的评价。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从教材设计、课堂设计和评价体系建立三个方面来进行,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下载以行动导向法进行《挥发重量法》教学的一些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行动导向法进行《挥发重量法》教学的一些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行动导向法教学在电工电子课程中的运用[优秀范文五篇]

    浅析行动导向法教学在电工电子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推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的基础......

    关于高职建筑设计课程项目导向法教学的应用

    内容摘要: 论文 关键词: 项目导向法 应用过程 推广意义 论文 关键词:项目导向法应用过程推广意义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实践......

    《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教学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教学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的教学知识目标是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

    “行动导向法”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中的实践研究

    “行动导向法”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中的实践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指导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则在我国职教领域开始引进。考察了行动导向教学以及职业核心能力的的历史和主要......

    教学随笔之“浅谈’以题带点‘复习法”

    教学随笔 之“浅谈‘以题带点’的复习法” 海南省文昌中学 邓之淮 复习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再现、整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归纳、巩固......

    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的研究

    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的研究 摘 要: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读不准字音、记不住字形、不理解字义而头疼。而遵循汉字构字规律,运用“字理识字法”教学汉字,学生学起......

    以行动导向为核心的AUTOCAD教学设计思路

    【摘 要】《autocad》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重要的实用技术课。为了让中专土木工程类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快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需求,本文想根据......

    “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总结报告

    “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 实践总结报告 负责人:石林山 成 员:陈文佳 郭亚婷 杨蕾 季丹 池忱 毛荃 傅晓 时间地点:江苏省邳州、新沂 实践时间:2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