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师为本,自主选择,促进教师自我更新
“菜单式”校本培训,“西新”教师的成长平台
常州市西新桥实验小学 郑亦珺
缘起----反思校本培训的过去 1.以往的校本培训侧重于知识导向的培训模式,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或强调学科知识,或强调教育专业知识,比如计算机网络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等。而没有坚持以能力导向为主的培训模式,没有注重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没有强调培训要提高教师的把知识表达出来、教会学生以及处理各种日常教育事务的能力。所以我们如今的校本培训,不应再以传授知识为导向,让以能力导向的培训模式成为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校本培训的开展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师需求分析,以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为基础,确定能力开发的项目与基本要求,再把这些项目内容组织化、系统化,形成结合具体实际的培训方案。2.以往的培训侧重于补偿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强调对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具体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技能的培训与学习,而没有坚持发展导向的培训,没有真正地追求个体的发展,充分考虑差异性,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需要和能力水平选择内容与方法,注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强调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学习与反思。我们感觉到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应该立足于发展,而不是弥补缺陷。应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把握教师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引导和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当然,由于社会对教师要求的共同性和教师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强调发展导向的校本培训的同时,决不排斥补偿导向的培训在现实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所以,我们觉得校本培训应注重“发展性”。3.以往,我们的校本培训以外部控制为主,使得教师的学习、业务进修等培训活动依赖于“外力”的推动,注重外部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各种外部诱因的利用,把培训看成是一项工作任务和内容来开展。如今的教师培训要以教师自我控制为主,让培训成为教师在行动中的反省、探究为媒介的自我发展过程,注重内部发展的重要和内在动力的激发,成为教师展示个性、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觉得校本培训应该是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的,联系着工作实际,强调培训者与被培训教师的互动和共同参与,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更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校本培训应突出“自我控制”。
4.以往的教师培训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搞统一内容、统一要求和统一进度,这样的方式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所以,以师为本应成为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教育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为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更应满足教师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与从教师发展根本上并不矛盾,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了整个教育方针与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校本培训应坚持“以师为本”。
5.在反思学习中,我们发现以单纯应用培训的模式和方法来开展校本培训,一费资金,二费时间,难以达到目标。我们觉得校本培训中应该涉及到一些特殊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如:校本培训的特殊性是什么、如何构建专门而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培训方法和管理办法、如何实现校本培训中的教、学、研的一体化等,需要用创新的思想与观念,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举措,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构建完善的校本培训的新体系。因而,校本培训应“追求创新”。
学习----深刻认识校本培训的内涵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培训,针对学校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现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由学校策划和组织实施的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所以,校本培训一要面向学校的全体教师。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校本培训的对象,校本培训的内容要适合教师的实际,满足教师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校本培训的内容是全方位的。三是校本培训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可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个人反思与小组研讨相结合;采用课程教学、系列讲座、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师徒带教、读书心得、网络指导和实践反思等方式方法;也可在实践中创造适合自身实际的培训方式。最后,校本培训必须有完整的过程。学校整体培训工作或某个具体的培训项目都要有完整的过程。培训过程一般要包含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实施反馈和考核总结等4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可有学校特色,但缺一不可。对策---转变校本培训的观念(1)由“补偿型教育”向“提高、参与型教育”转变。校本培训的性质在于提高和参与,注重教师个体的参与,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个人兴趣的发展和自我提高,以提高教师解决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的能力。(2)由“被动性进修”向“主动性、参与性进修”转变。校本培训应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3)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校本培训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是校本培训的发起者、筹划者、决策者和学校培训方案的制定者。校本培训工作是校长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的兴奋点,学校应真正因地制宜地研究教师发展。
(4)由“单一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开放性”转变。校内优秀教师、大学教师、课程、资料、校本培训机构等一切资源保证了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面授、研讨、实践研究、主题研究、专业会议、示范教学、问题解答、自修阅读等等。
(5)由“学校权威型”向“共同协作型”转变。未来的校本培训,我们将淡化把教师集中起来,让他们成为“学生”而加以培训的理念。从而使师资培训机构不再是教师在职教育的唯一途径,而是与学校教师共同协作,标志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规律,指导教师参与实践。(6)由“辅助性”向“支持性”技术转变。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将和某些大学或者是师资培训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学习内容,调节进行计划和进程,并进行各种交互式咨询活动,学校更可以在网上收集教育信息,交流校本培训的经验,征集更广泛的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方案,使校本培训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
行动---构建“以师为本,自主选择”的“菜单式”校本研修体系(1)以学校为基地。我们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的责任,在教师教育中扮演一个更具影响性的重要角色,从而使自己不再纯粹是教师教育的消费者,也是教师教育的参与者。(2)以伙伴关系为保障。我们与建立起与某些单位或者专家个人的“伙伴关系”,在单位与我校之间、专家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教师教育行使权利或承担责任。如大学在校本教师教育的实施中应为中小学提供充分的支持,派出主课指导教师,培训培训人员等。(3)以实践为导向。首先,我们根据学校实践工作的需要来设计校本教师教育的内容,以教育教学的实践技能为主。其次,我们将把课程的实践与教师个体实践具体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再次,我们将以受训者(教师)在实践中的行为表现或通过行为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依据来进行较为合理而科学的评价。请看: ☆“以师为本”的“西新”菜单式校本研训方案
我们的理念:尊重、相信、滋润
我们的目标:以唤醒教师自我意识为基础,以激活教师自我成长的需求为重点,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较研、校本研训活动,帮助教师养成“学习—实践—反思”的行为方式。引导教师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创造性实践中,寻找到教师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感。我们的举措:
我们将根据教师发展的内驱和外需,提供丰富的学习、研训平台,在关注过程中辅以学分制评价,逐步构建“西新”校本研训体系,使“四会” 教师(会思考、会读书、会上课、会说话、会写作)在西新校园中不断涌现。【阅读篇】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书刊、书籍。
1、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等
2、西新桥小学教师工作手册
3、“新基础教育”(绿、黄、蓝、灰四色书)
4、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5、各学科教育教学专著
6、各教研组或者是分管行政的推荐阅读书籍 【笔耕篇】
1、青年教师自主发展个人成长档案袋
2、理论摘抄和读书心得体会
3、反思与案例评析
4、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设计
5、论文撰写
6、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
7、课堂教学设计(备课)
8、建立教师个人教育博客 【交流篇】
1、各个层级沙龙研讨:综合沙龙研讨、新教师沙龙、班主任沙龙
2、各种教学研究小组:
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组(关注日常的研讨)、课题组(关注问题的研究)
3、师徒结对:新老师“传帮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4、外出学习汇报:外出培训学习笔记及回校交流
5、校外专题讲座或汇报交流 【竞赛篇】
1、区中、青年教师素质竞赛
2、区以上学科基本功竞赛
3、校内、外各类教育教学竞赛
4、校内、外各类教育教学观摩 【制度篇】
修订《西新桥小学教科研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 关于以上方案的几点说明:
1、不同年龄、不同业务水平、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和专业特性,在以上的校本研训体系中选择自己的研训内容和研训方式。
2、我们在构建以上校本研训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关注过程中教师的出勤率、参与率、贡献率,并附以学分制评价,促进教师参加研训的主动意识和贡献意识。
3、基于学校“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我们将在研训中为教师打造一批校本研训团队。比如在各层级沙龙研讨中,由区、市骨干教师参与的综合沙龙由校长亲自引领,主要是打通各学科和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由人力资源部领衔的青年教师沙龙,主要是进行新教师岗位培训;由人力资源部和学生发展部领衔的班主任沙龙,主要学习和研讨班队建设中的问题和困惑;备课组、教研组和课题组这些研究小组的打造,目的是使这些研究小组不仅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增进的舞台,而且成为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和学科自豪感的发源地。在这样的团队中的个体,既是竞争者,又是合作者,富有经验的老年教师和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更是成为某一学科、某一团体的丰碑,也成为青年教师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4、我们建设“西新教师休闲中心”,为教师们提供进行校本研训的场所,逐渐使之成为沙龙研讨的“聊吧”,教育教学思想碰撞的“迪吧”,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师教育实践的“话吧”。让教师在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创造性实践中,在对日常教学的变革研训思考中,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成长的幸福。
给老师翅膀,让他们自由飞翔;给老师勇气,让他们畅所欲言;给老师画笔,让他们描绘自己的未来;我们的微笑与肯定,将让每个老师都成为优秀生。西新桥小学的“以师为本,自主选择”的“菜单式”研训体系,将在今后的校本研训不断地成长和完善,努力为西新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第二篇:以校为本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校为本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新课程给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教师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不断提高;学校不再只是教师任教的场所,更应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面对如此形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如何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所以,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提出: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发掘各种资源,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下是我们平时的想法、做法和反思。
基本理念
理念是导向。从一开始我们就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众所周知,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基于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探索与实践
要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关键,制度是保障。
一、寻求活动新形式,促进交流共发展。
师素质的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
1、每周论坛——开辟交流平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活动,制定了《“每周论坛”活动细则》,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论坛的大主题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如:《让班级活起来》、《论持久战——班级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自主、自律》„„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活动采用专题讲座、漫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在“每周论坛”活动中,还设置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置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成就。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每周论坛”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作为一校之长,我们强调了几个要求。
人人参与。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发言稿的质量。
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这一点是“每周论坛”的归宿之一。
“每周论坛”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每周论坛”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研训结合——提高教研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以 “学习”为基础,与“走进大师”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教研方面,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全校确定一个学期总的教研主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我校以“材料集成”为手段,促进教师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先后整理汇编了《关注》、《耕耘》等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手记、心得体会与学校教研材料汇编。
3、撰写手记—— 促进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为此,我要求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并作为学校常规每月自查的一项内容。同时,为鼓励与推动,我们汇编了教师教育手记集《耕耘》——教师手记选、《关注》(白埕小学教师手记选)、《蚂蚁的触角》。
4、网络信息—— 拓宽交流渠道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是架设宽带网,让电脑发挥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二、尝试课题探究,促进工作转型。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课题引入—— 提升探究水平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几年来,我们有三个教师参与了“作文生活化”(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评价”(县级课题)、“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县级课题)的探究活动。
2、课题创生—— 提高探究质量
“自主-导行”是我们在学习工作摸索中感受创生的。目前,我们还在围绕这一主题,指导教师尝试从“我带同学学”课堂教学新模式、“自主-导行”少先队管理新方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我校潘全兴老师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反复思考,尝试了“我带同学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确定了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教师导入——宣布带学顺序——学生带学、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引领——教师对学法、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学生在课前须先报名,然后确定带学内容,再商决学习方法、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课前只做到协调带学内容,帮助确定学习方法和方式;课堂上指导、点拨、引领深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领突破重难点。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个性化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该教学模式多次在县、中心校做典型课例推介,并受到一致的好评。
3、行动研究—— 促进工作转型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然而农村小学教师又存在理论不足和受时空制约的弊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尝试了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于实践,服务教育。我校先后尝试了“新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预习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转化”等课题研究。并把每周论坛做为教师行动研究的交流平台。行动研究的开展,不仅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且使教师逐步由原先的“教书匠”心态向“研究者”的意识转型,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
课题琳琅满目,又显粗糙,似乎有悖现实,说是课题研究未免操之过急。但是我认为百花齐放体现的是一种关注,一种兴趣,一种尝试,又何尝不可。而这又将在交流中带动相应的工作开展,积极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状态,不断促进教师形成自我成长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教师走向课题研究,科研转型是必然趋势,也是我校的教师的共同需求和选择。
三、建立规章制度,促进自我反思。
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师德内涵》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家长)》、《常规自查表》。为帮助教师做好工作调整还设置了《教师发展建议》(自我及同伴建议)、《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使教师对今后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作为教师行动的指南。“自查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强调真实、客观。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2、档案袋建立—— 记录成长历程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是一种基于“学习与反思、记录成长历程”的教师发展目标引导的档案袋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交流与反思、科研能力等方面。内容涵盖教师师德、教育教学常规、教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脉络等相关内容。具体包括两大部分:基本部分和过程性材料部分。
基本部分包含《档案袋建立实施说明》、《教师专业发展参照标准》、《教师基本情况表》、《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档案袋内容目录记载》、《教师教育大事记》、《工作回顾与展望》。基本部分也是档案袋的主要部分,从整体上介绍档案袋建立的依据、理念、结构,体现教师的发展计划、成长历程及确定发展目标。
过程性资料部分是对基本部分的补充和深化,主要包括生涯规划、我的学习、交流与反思、教育与教学、教育科研、我的成果六大部分。收集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个性化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以帮助教师更条理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历程。
同时,我还成立以校长及教务骨干为主的档案袋开发小组,负责档案袋的假设、验证、交流、实施。成立以校长及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为主的档案袋管理小组,负责档案袋建设的指导、组织交流、实施建议工作。为确保档案袋能真正促进教师反思、归因、总结、调整,我们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原则》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工作要求》。确定了真实性、操作性、过程性、人文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为更好地发挥档案袋的功能,我们开展了“规划生涯”研讨会,先由教师自我介绍自我发展计划,然后教师再针对其发展计划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不定期组织阶段性成果汇报会,汇报一阶段以来自我发展情况,及对今后工作是否做适当地调整。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为更好地展示教师所取得的成果,提高教师的自信心,我设置了“丰收硕果”展览室,把教师所获得的较有价值的成果(获奖证书、论文发表等)进行展示,让教师一走进“丰收硕果”展览室就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档案袋的建立让教师在自查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促进反思与交流,在交流中走向成长。总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归因、总结、调整中,在自觉的学习、交流中,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上学期我校还选派5位教师参加东山县教育局举办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设现场会,并有两位教师被评为“教师专业成长先进个人”。
四、塑造校园名师,促进个性张扬。
“名师”之名,不在名声高低;“名师”之名,不限范围大小。而在于自身素质、个人对群体的影响程度。名师塑造实际就是个性张扬,宣扬推介。
1、赏识寻优——张扬教师个性。
2、骨干培养—— 目前,我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3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2名。
3、活动推介—— 塑造校园名师。名师之“名”必须扬“名”,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让教师在各级公开课、校际交流课、带教示范课、中心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几年来,我校已有一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获得好成绩,有四名教师获得县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有多名教师成为县级、市级骨干教师,有7名教师在中心校校本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多名教师也成为中心校的学科带头人。名师之名,让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成效与反思
自我校探索“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来,学校形成了学习、探讨、实践、再学习、再交流、实践的循环式学习化氛围,教师学习、探究的内需得到加强,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开放、有效”的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也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
1、促进了教师内需的发展。当前,由于教育“大锅饭”体制的因素,致使很多教师存在“得过且过”思想,对自身要求不高,学习积极性弱化。“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建立,通过外部驱动,促进了教师内需的发展。
2、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作为农村学校,受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发展的条件极其有限。“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建立,认为理念是导向,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关键,制度是保障。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3、促进了学习化校园的建设。学习化校园建设是学校走向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本体系注重“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教研模式的建立,把“行动研究”作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桥梁,让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尽管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应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关注。
1、师德建设
在学校当前的状态下,制度更大程度是目标导向,引导着学校、教师的发展。因此,在极力倡导教师自律反思的同时,我们应当重视师德建设,人格影响,氛围影响。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尚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以做支持和保障,促进教师、学校发展。
2、促进内需
以校为本,创造机会,氛围影响,制度支持,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驱力。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才是其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更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需还是我们今后探索的问题。
3、经费支持
一年来,在东山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在陈城镇白埕村两委及有志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白埕小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完成了篮球场的修建,围墙周遍的扩建、水泥地板的铺设,37个花坛的修建;六千多平方米操场的填翻和整平,完成了教学楼的全面整修,购置了多媒体教室的课桌椅,配置数码相机,给教师配置屏风式办公桌和计算机等等,实现办公电脑化,学校办学硬件设施逐渐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虽然,我校的办学条件在一年来已经改变了许多,但是,我不想停留在现状,还期待着学校有更大的发展,还希望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打造我市一流品牌农村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服务于我们的孩子,服务于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校园更美了,设备更齐全了,学校要成为优秀教师的摇篮,培养出新一代一批批优秀学生,“路茫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着眼国家的未来,创办特色的学校,以校为本,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建设;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篇: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
第八次课改十年东风,声势浩大轰轰烈烈,取得的成就亘古未有举世瞩目。
通过新课改的洗礼,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血脉里都渗透着“让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细胞,教育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教师发展着学生,那么学校就必须发展着我们的教师,学校是教师成长的平台。技术是实践得来的,源于具体环境,应该不断运用,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在具体的环境里,再实践,再总结。
构建平台引领发展 第一、理念引领
“解放老师、发展老师、依靠老师、成就老师”是学校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一、“重本而不轻末”的教育思想引领
十年课改意义重大而任重道远,首先体现在重本而不轻末理念上。第一个是重本。
古有“一等人自成人,二等人说教变成人,三等人打骂不成人”。新课改有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全力以赴、尽可能培养出更多的“一等人”。新课改有它的依托,即“三个根本”:一个是课程的根本 课本;一个是教育任务的根本 生本;一个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师本。依托师本的发展,发展课本、发展生本。依托生本的发展,充盈课本、丰富师本。依托课本的发展,指导生本、辅助师本。这“三个根本”的建设与发展是新课改重点。第二个是不轻末。
末是什么?末是生命的末梢,而现实中往往是末梢决定了事情的成败,又往往是末梢折射着事物的本质性能,就如人之四肢,树木的枝叶。教育的末梢是什么?往往是思想方法、思维方式、问题意识、解题思路、情感意志以及学生所处环境所在当时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等等。末虽轻,却往往能够指向学生的未来!第三个是重本而不轻末。
新课改重视人的最根本的发展,强化了根基建设,为人的发展从理念上打牢了扎实的基础。根基牢,地不动、山不摇。新课改立足三个根本-课本、生本、师本,在抓牢抓实抓好的指导思想下开展有益的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对人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意义,使教育事业具有广阔前景,而最灵动的东西恰恰在末处。
末是本的组成部分,本虽然能够决定末的现在,而末却在展示着本的素质,还昭示着本的未来,使教育工作富有无限生机。新课改在实践层面上让老师理解了决定生命的存在与否在于本,而决定生命的价值高低却在于末。本末同体,位不同,却相得益彰,重本而不轻末。
二、真课堂是师生共同演绎的人情场
课堂的形式分学习型的、讲座型的、辅导型的、实验型的等等,课堂内的具体手段有看的、听的、说的、写的、体验的等等,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一个是在接受中受益,一个是在体验中增识。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下去,在独立学习后进行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从人格平等中得到共同进步,在和谐的氛围里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在这样心境下,学习即便是辛苦的事情,其心情也一定是快乐的。课堂上,老师的立足点不应该是由“我”如何如何讲授而让学生学会学懂,而应该是努力实现由“我”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和共同探究来实现学生的会学并学会学懂,后者才是真学。在真学的过程中,会出现无数的问题和错误,知识性的错误是必然的、格式性错误是难免的、误入歧途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那才是课堂学习的真实情况,才是求学的真正价值。不急,慢慢来,共同来纠正吧,来补充吧,来完善吧,来建树吧。在学中进行养,在养中进行蓄,在蓄中进行育,教育的过程就是行云 流水、自然流淌的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悟道,觉悟提高,得到方法、技能、知识、智慧,获取人格的力量。在课堂上,老师是长者,要以特别的关心呵护每一学生的成长,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潜能不相同、认知的视角不一致、接受外界刺激的敏感点有差异,对此,老师心中要有数,把课堂学习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老师就有了时间和精力来管理课堂学习、引领课堂学习,老师在课堂也就有了组织指挥的主动权,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只有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课堂的学习效果才能够真正地好起来。课程是我们可以预设的,课本是课堂可以生成的,课标是课堂可以结合实际予以浮动的。只有真正地适合了学生的学情,适合了具体的课堂学习的情境,我们的课才能显现出恰好的惬意,我们的课才能是师生幸福的旅程,课堂的效果才能是静待花开。师生见面的亲切愉悦,共同的一种求知兴奋,一种一起奔往目标的共同愿望,再苦再累的学习也是幸福的事情,真学习是乐此不彼的,真课堂不光是求知增能的殿堂,同时也是师生共同演绎的人情场。
第二、行为指导
一、课堂技术说
课堂学习活动是有很多学问的,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课堂学习活动的内容设计上、课堂学习活动的流动程序上。把课堂学习活动的具体事情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一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问题我们应该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人的天赋和能力是不一样的。根据能级原理,我们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分4-8组为宜,因为组过少或过多都不适宜班级开展竞争学习,要注意的是组间关系应 该是同质的、平等的。组内应该有学习能力能级不一样的成员,但是必须有同质成员,这样便于组内同质互助与异质帮扶,便于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根据合作学习理论,同一组织内部构建竞争互助对子、互助帮扶对子。如:能级AA组对子、能级BB组对子、能级CC组对子,能级同质的就建立竞争互助对子,而能级A等、B等、C等同学之间则建立互助帮扶对子,要求高能级的同学必须帮扶次一级能级的同学,建立学习互助帮扶责任制,一个组就是一个集体。同质学生之间学习竞赛、组与组之间学习竞赛,促进整个班级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全面发展。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自主成长,自我完善,自我成熟。二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内容设计问题
知识就是一棵永远生长、望不到树梢的长青树,但是它的根是明晰的,所以,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知识的根,不断地向上寻觅,课堂学习活动的内容就这么简单,把住本质,寻其筋脉,顺藤摸瓜,亦步亦趋,自然而然地渐进。活水来自源头,叶茂源于根深。课堂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应该围绕主干知识,点点务实,浓墨成线,点点线线成网,明明晰晰,近看是网络,远观成一体。每一节课知识就是一个可以发散的点,课堂的任务不仅仅要把点点好,还要连点成线,线线成网。课堂学习活动内容尽可能地源于学生生活,源于学生知识基础,源于学生身体密码,源于学生成长实际,按照课标设计富有层级性的小单元活动内容方案,把握好知识元,充实好技术元,体验好能力元,注意每一个元的内在联系,达成一课一标,一课一体,一课一梯。用三元式来描绘内容结构比较贴切,即知识元、技能元、情感元,把每一个单元做好、做透、做精彩,就是一种本质性的成功。三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流程设计问题
课堂学习活动的流程设计通常是预设情景、新知学习、复习巩固、总结提升等四个阶段。具体的说,一般情况下课堂学生学习活动流程是:内容预知、组织学习、独立学习、交流互学、检验固学、拓展延伸等,课堂流程是客观的,即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课堂学习活动流程有序而灵活,课堂学习活动要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发展,要体现具体的课程标准,要有益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个性成长,如此才是好办法,如此才有生命力。
具体实践中要不断积累经验,用新课程理念牢牢武装自己,深入研究,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质量,努力让学生自觉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致力培养全面而富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重在两种交流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接受和不断体验的过程,学生吸收知识、增强能力、增进才干离不开广泛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课堂当面交流,一种是作业书面交流,老师要好好把握这两种交流。课堂交流力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情趣,让每一个学生激情参与交流过程,富有成效地碰撞、吸收、反思。作业交流是背对背的,但是从心灵角度看又是面对面的,老师评作业就是在评学生,坚持精心批改,勿忘始终鼓励。回想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引导学生在感受自然的同时,读懂自然力的美,也是一种惬意。一种有序、有花有果、山高水长、云卷云舒,给人风物放眼的心境。回首我们的教学路,在情境的大海里扑腾、洗练,一种人文的通达、洞悉,历史的哲辩、旷古的人情美,又会给人扑面迎风的新鲜。而这一切,需要老师心灵的高度,视野的开阔。高山般的引领,流水般的情愫,在和学生广泛的交流中,无声无息地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流经的岁月,因交流而洒满了成长的血汗,不死的青春,因交流而洋溢着生命的激情。课堂因互动交流而无限精彩,作业因评价交流而弥足珍贵,我们当把握时机,充分交流,砥砺意志,触动灵魂,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而高效。漫漫求学路,教学的过程是幸福的,交流的瞬息是快乐的。交流,增进的是共识,建立的是友谊。交流是教学的灵魂!
三、重在课堂行为,务实是课堂生命 生命的成长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正如呼吸时时刻刻也不能够停止,心脏分分秒秒不能够随便休息一样,来不得丝毫虚假,更不能有半丝滑过。生命的运动是务实的。是学生生命运动的主要时空,学生的知识增容、情感锻造、技术技能增强等大都是在课堂渐进、演变、成熟,所以课堂务实是我们老师教育教学的天地良心,务实课堂更是我们老师教育工作中的第一要务。
有效教学是对教学行为的一种选择,是对教学规律的本质性的贴近,是对教学方法的趋利梳理。我们要让课堂教学有效、实效、高效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实效、高效。没有行为的具体落实,再好的教学理念也会落空。
一是要让学生独立学习的事情有一个具体的落实。首先是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要有具体落实,内容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符合课程标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独立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二是要让学生合作研讨的事情有一个具体的落实。课堂要安排具体时间让学生进行学习研讨,让学生去智慧碰撞,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体悟课程,通过合作研讨环节的务实,学生能够丰富现有发展区内涵,扩展现有空间,开挖最近发展区渠脉,增加思维触角,情知技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学生的训练结果要有具体展示和准确评价。知识是科学,是有明明确确对错的,来不得丝毫含糊,课堂有责任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要有具体的评价,让学生得到明明白白的结果,让学生知错就改,走正道,扬正气,守正理,立正规。四是老师要做实课堂的情境设计、组织教学、穿针引线、点评激励工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谁也代替不了。但是让学生能够学习起来、充满激情地学习起来、高效实效地学习起来,就离不开我们老师的力量了。老师是伟大的,是课堂的学术领袖,是课程开发的旗帜引领,是名副其实的学海导航。老师通过言行示范、言传身教、准确点评,给学生一种最近距离的榜样、典范、方向,丰富着学生见解,拓宽着学生视野,解决着学生问题。一个好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他的学生们的骄傲,他的行为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们,他在成为他的学生们共同崇拜的偶像追求。要实施好有效教学,就请我们的老师注重我们的课堂行为吧。
第三、指导研究
一、摘一片绿叶而舞新课改追求有效教学,在漫长的有效教学研究的路途上,我们采取了“摘叶分析法”不断积累课堂上有效教学行为,从课堂理念的确立进入到课堂技术实战层面,扎扎实实地进行一场课堂技术革命。一是有效教学行为研究总结出如下3条课堂有效的教学行为:
1、把可能出错和纠错的机会交给学生,课堂就是一种自然生态。
2、适当使用直观教学和视频课件有助于学习的有效。
3、课程的目标落实应该体现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4、恰当而美好的音乐能够升华学生的思想。
5、课堂学习需要一种价值定位,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一种前行的力量。
6、先做后说,及时巩固,学练为主,融会贯通。
7、一个好的学习例子就能够精彩一段学习经历,人的成长也有自然法则。
8、学习的情境在悄悄地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9、老师的激情是课堂气氛的助燃剂。
10、一分亲和就是无形的生产力。
11、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是学习的根本方法。
12、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成就一名好教师的基础。
13、美好的活动(精彩的图片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等)有益于课堂学习效果提高。
二是反思课堂低效行为
1、学生知识的构建需要科学的板书(不能忽视板书)。
2、任何教学都必须关注学情,因材施教,以学定教(课堂节奏是学情决定的,而不是老师强制决定的)。
3、课堂要留有时间给学生自我梳理与总结反思(没有复习巩固、总结反思的课堂是不完整的)。
4、关注学困生(把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
摘叶分析法是一种微格分析法,通过定位定点分析,我们能够得到一些科学的结论。叶叶有光彩,叶叶是生命,叶叶有绿意,叶叶在生根,只有这一片片绿叶繁茂,才能够显示了大树的茂盛,才有生命的盎然。
二、研究魅力课堂之根
耕耘在现有发展区,探索在最近发展区。
第一、魅力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希望在学生,学生的希望在自主,,自主的希望在自学。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首要前提----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第二、精彩课堂,珠联璧合。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也是老师表演的地方。然而,目的在于前者,后者是为了给学生以示范。课堂的灵魂在于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成就课堂。一堂精彩处,师生共成长。
第三、任务引领,目标牵引,把课堂时间使用权合理交给学生,把交流权授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地成长。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让学生主动去做,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凡是老师应该给力的地方,老师主动给力,不要让学生失望。师生心相印,互动在心灵,用心去参与,渗透式前行。魅力在激情,魅力在智深,魅力在心印,魅力在生根。第四、指导学习
一、推荐好书
每一个学期推荐五本好书,让每一个老师有书可读,且相互交流,注重反思。
二、走出去,请进来
校内务实地搞好学科组与备课组活动,定期开设校本研讨,邀请专家讲座,且搞好校际交流,提供一切机会尽可能地让老师走出去学习。
利用一切机会,不失时机地让取得优秀成绩的老师作经验介绍。
三、构建办公室励志训言 环境育人对一切人皆适宜,所以校园文化、办公室文化显得很重要。总结办公室励志训言是好办法,让老师有耳濡目染、洗涤身心的功效,可以选择如下。
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特色成就卓越,性格主宰命运。
勤学善思致用,严谨求实创新。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的天职。改好每本作业,是我们的良心。课堂属于学生,读书改变命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虚心竹有凌云志,苦寒梅有乡土心。应惜我生亦有涯,不教虚度寸光阴。争创第一办公室,引领团队好发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循循善诱,学以致用。教海探航,学海沉奥。以生为本,质量为要。静心静气工作,一心一意育人。阳光雨露,和而不同。为学生着想,心头有莲花。为明天着想,心头有阳光。打造平安,构建和谐。做实反思文化,形成独特风格。考查知学情,评讲促成长。态度决定一切,有爱就有慧心。专业成长在课堂,求进通达靠课余。爱”是教育的全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给教师一个奇迹„„
四、假日当修养
假日是多么的美好,身心同星儿一般宁静。有计划的人,是不会放过假日里的每一个美好的白日的。教育辅导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无论何时何地,老师当有教育天下学生的胸襟和责任,并不是好为人师,而是师为人好。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放眼未来、未雨绸缪,和同事同仁谈经验教训,汲取他人所长,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未来,努力做好新学期开学前的一切准备,为明天养精蓄锐。假日里,读书补给是重要的事情,选几本好书,可以欣赏着读,可以研究着读,可以挑刺儿读,可以批注着读,一切随性。有兴趣,可以动笔写写文字,参加一些培训活动,但是必须坚持锻炼身体,保重自己,让身心更愉悦。休闲的假日,是那么的美好。学校的“土地”有多宽广,老师的成长就有多大舞台;学校的“天空”有多高远,老师的身心就有多大的翅膀。
第四篇:以生为本 以师为基 营造幸福校园
以生为本以师为基营造幸福校园
——姜山镇朝阳小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教育局2012年教育工作思路为抓手,立足学校实际,进一步深化“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服务,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夯实管理机制,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办学特色,全面建设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幸福校园,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二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实效; 突破三个重点:精心打造幸福课堂,培养个性特色教师;努力创设社团活动,培养全面加特长学生;精心梳理校园文化,推进科技书香校园建设。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以生为本,创设健康发展的平台。
1、构建三维培训,为学生发展奠基。
(1)加强班主任培训。继续组织主题班会观摩;班主任主题论坛,拓展班主任的工作思路;建立一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学习先进理论。
(2)加强学生干部培训。①规范大队部各委员及值周队员的职责,加强对值周生及大队干部工作的管理和指导。②开展“文明之星”评比,用身边的典型开展教育,让更多的文明学生带动学生品德的形成。
(3)加强学生家长培训。重视一年级家长学校、母亲素养工程的建设;2—6年级家长会的落实与管理;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规范家校联系平台,办好《七彩家校》,提高校信通的“使用率”,家校联系率。
2、丰富德育活动,展现学生自我。继续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月、展评月”系列专题活动,利用晨间管理、班队课开展每天记诵一个励志警句,每周讲述一个励志故事,每月训练一个好习惯活动。积极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之星”、“个性化班级”活动。继续做好主题教育,利用传统节日、校园文化阵地,开展民族教育,感受民
族精神。
3、落实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素质。
每学期的学科竞赛已形成制度化、序列化。这学期在进一步规范一月一次小型体育竞赛基础上,重视对科学实验课、校本教材、美术课的教学,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区镇活动,精心组织相关学科竞赛。
4、做强社团活动,打造特色品牌。
学校继续组建航模队、田径队、合唱队、体操队、跆拳道队、鼓号队、书画班、国旗班、园艺班等社团活动,每星期定时、定人、定点、定内容进行训练,每月策划、组织主题性社团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社团展示活动。
(二)以师为基,营造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
1、修师德,铸师魂。
通过教师大会或专题会议对教师们进行敬业、奉献、爱生等师德教育,端正师风,弘扬正气。继续严格学校的考勤请假等相关制度。积极倡导把时间用在教育学生、管理班级及学习提高上,充实每天的教育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认可的好教师。
2、落实“上学、中联、下送”工程。
“上学”:学校统筹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对象,努力让每位在职教师在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学习教育教学先进技能及方法;“中联”:通过校际联谊,共同研讨,共同提高;“下送”:学校做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教师们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汇总资料等形式。
3、继续推进“朝阳工程”。
(1)加大师傅指导力度。对徒弟的教学展示,师傅要从“说课—议课—上课—评课—改课—反思”六个环节对徒弟进行一一指导。在其他教学常规落实中,也组织师傅一月一次进行检查指导,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
(2)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成长档案。校长室、教导处将做好对教师自主发展规划指导工作。对教师业务成长档案每学期进行一次归档和评定工作,以此达到个人自主发展规划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同时举办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三笔字”练习,进一步促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三)以质为要,探索质量提升的多种途径。
1、规范办学行为。
第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科学安排,合理设置,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第二严格落实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时间。调整作息时间表,安排学生8点到校,下午3点半离校。同时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对早到的学生自主安排读书活动和体育锻炼活动。继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落实“两课两操活动”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不含午休时间),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第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要求教师做到精选精讲、批语使用,规范批改。开辟每周三为无作业日,鼓励教师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
2、加强校本研修。
(1)突出探讨主题。
教研组在制订计划时首先要根据教研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及教研室内容确定研讨主题,确定两周一次集体备课内容。
(2)丰富研修形式。
在教师个人理论学习上,要求教师完成“三个一”工程:一篇论文、一篇反思稿、一篇说课稿。“三个二”工程:推荐两个好篇,撰写两篇评课稿,两篇教学设计。教研组层面继续开展“视频研讨、主题评课、有效说课、磨课研究”等活动。同时通过校际交流、与名家面对面、同课异构、师徒同上一堂课、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外聘专家、友好学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3)追求教研效果。
为打造低负担,高效率的“集约型”课堂教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尝试运用三种教研模式,开展真实教研。
推门诊断式:校长室、教导处联合教研组长,继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随堂听课和课堂观察,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学期,教导处要将推门听课后的问题在大会上进行主题式反馈及学习,以期将此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跟踪互动式:主要是指师傅对徒弟的“五认真”指导。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内容、有反馈、有跟进,以加速新教师成长。
精细磨课式:通过年级段老师互助的方式,进行第一次尝试课研究,再通过教研组进行精品课展示评议,真正将“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融为一体,拓宽集体研究的内涵。
3、细化质量管理。
(1)落实培优补差制度。全体任课教师都要做到思想重视,时间落实,方法对路,情感投入,重视检测与反馈,不断改进方法。
(2)狠抓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提高。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工作例会,针对教学现状提出建议、改进方法,并做经验交流,段内做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培优补差、甘于奉献。同时定期召开毕业班学困生会议,对每个学困生建立跟进档案,分析学生潜力,分类指导,设立激励措施,并定期推进。
(3)继续关注起始年级的教学,抓好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为整个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关注随班就读学生,量身定制个别化教学计划,定期为他们提供生动有趣、切实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同时向资源教师提出“三个一”要求:读一本随班就读或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专著或杂志,上一节随班就读研究课,写一篇随班就读方面的案例或论文,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技艺。
4、加大科研力度。
(1)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教科组重点要做好立项课题阶段性课题成果的搜集整理工作。积极实施“以研促教,以教兴研”的教科研策略,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做好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2)加大教师论文推荐力度。让更多老师的文章能在区级以上刊物中发表或获奖。
(3)加大校本教材落实力度。教科组要做好《旭日启航》校本教材计划制定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认真领会教材,认真备课,认真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陈列学生的精美作品,并进行评比。进一步落实“益智农场”的管理工作。
(四)以后勤为保障,扎实提高服务水平。
1、争创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的现代化。完善校园网络的设备配置,加速推进网络管理平台建设,有计划地上传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校园。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辟文化长廊,展示文化内涵。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2、严格财物管理,通过制度建设、细化管理及奖惩措施的落实,做好财物注册登记,尽可能减少支出,杜绝浪费;坚持校务公开,食堂实行统一菜单、统一采购、统一支付,真正体现阳光操作,确保安全卫生。同时做好新食堂的规划设计工作。
3、坚守“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教导处要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实际演练,教会学生掌握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能。
班主任要结合各班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季节性传染病预防、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安全常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校行政班子成立安全卫生专项检查小组,每月继续进行专项检查,做好记录备案,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反馈,做好师生及校产校舍的安全防护工作。
落实门卫保安制度、教师值周安全责任制。加强对门卫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明确值周教师的工作职责。配备必要的防范器材,严格落实门卫询问、登记、追踪制度。同时配合派出所,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确保校园安全。
4、加强党、工、妇、团、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参政、议政的职能,继续加强文明办公室评比,倡导“健康与我同行”的理念,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活跃教职工的身心。
2012年1月30日
第五篇:职教论文—试论以师为本推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职教论文—试论以师为本推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机械机电课件 机械机电课件 汽车交通课件 汽车交通课件 电子电工课件 电子电工课件 计算机课件 计算机课件
经济法律课件 经济法律课件 公共管理课件 公共管理课件 旅游服务课件 旅游服务课件 化工建筑课件 化工建筑课件 服装艺术课件 服装艺术课件 教育传媒课件
教育传媒课件 生物农医课件 生物农医课件 文化课课件 文化课课件机械机电试卷 机械机电试卷 汽车交通试卷 汽车交通试卷 电子电工试卷 电子电工试卷
计算机试卷 计算机试卷 经济法律试卷 经济法律试卷 公共管理试卷 公共管理试卷 餐旅服务试卷 餐旅服务试卷 化工建筑试卷 化工建筑试卷 服装艺术试卷
服装艺术试卷 教育传媒试卷 教育传媒试卷 生物农医试卷 生物农医试卷 文化课试卷 文化课试卷机械机电教案 机械机电教案 汽车交通教案 汽车交通教案
电子电工教案 电子电工教案 计算机教案 计算机教案 经济法律教案 经济法律教案 公共管理教案 公共管理教案 餐旅服务教案 餐旅服务教案 化工建筑教案
化工建筑教案 服装艺术教案 服装艺术教案 教育传媒教案 教育传媒教案 生物农医教案 生物农医教案 文化课教案 文化课教案机械机电论文 机械机电论文
汽车交通论文 汽车交通论文 电子电工论文 电子电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法律论文 经济法律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餐旅服务论文
餐旅服务论文 化工建筑论文 化工建筑论文 服装艺术论文 服装艺术论文 教育传媒论文 教育传媒论文 生物农医论文 生物农医论文 文化课论文 文化课论文
机械机电软件 机械机电软件 汽车交通软件 汽车交通软件 电子电工软件 电子电工软件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 经济法律软件 经济法律软件 公共管理软件
公共管理软件 餐旅服务软件 餐旅服务软件 化工建筑软件 化工建筑软件 服装艺术软件 服装艺术软件 教育传媒软件 教育传媒软件 生物农医软件 生物农医软件
文化课软件 文化课软件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上传资料 上传资料 网站公告 网站公告 下载说明 下载说明职教论文 职教论文 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职教新闻 职教新闻 求职技巧 求职技巧考研真题 考研真题 考研笔记 考研笔记
首 页 课 件试 卷教 案论文图书常用软件职教动态 考研资料 用户功能会员账户
当前位置:首页>>> 职教论文 >>> 试论以师为本推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试论以师为本推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作者未知)摘要: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推进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教师的改革意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同时,要策划、部署好职教教学改革的目标、步骤、程序,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加大投入,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回顾历史上历次教学改革,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很多。其中,关键因素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比如,没有教师自觉、积极参与的教学改革就会流于形式;教师相应的能力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教学改革就很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有的教学改革虽然目标明确,但由于教材、大纲、评价管理体制不配套,导致教学改革步履艰难、收效甚微。
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能否正确贯彻教学改革的精神,能否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改革的任务,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能否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第二,是否愿意承担改革的责任和义务;第三,是否有能力完成改革任务。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必须抓住教师这个主要因素,从提高认识,构建激励机制,做好教改的计划和部署,健全课程、教材等辅助支撑系统等方面着手进行。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任务
近几年,职业教育从过去的学科教学体制中剥离出来,愈发接近生产实践,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日益清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学生就业的定位被广泛接受。但从明确目标到真正实现就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的学制、教学管理制度大多为学科教学体制、结构服务。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现行的职业教育制度、机制适应市场变化要求,适应生产一线的岗位要求,适应学生就业的要求。
关于课程“深、难、偏、繁”的讨论,一直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就目前情况而言,不能过高估计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及学习心理基础。在当前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条件下,课程标准、大纲、教材的准确定位,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一方面学校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课本、轻实践,重课堂、轻实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脱离生产一线,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技能的更新与职业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学生与生产一线岗位的要求存在距离。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方式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职业教学校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教师认识有误。有些学校和教师把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理解为只要传授技术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不顾学生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这样的改革,把培养青少年成长的职业教育,简单理解为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偏离了教育目标。
问题之二:教学目标脱离实际。针对职业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与教材和教学目标要求差距较大的情况,有些教师采取减少教学内容、降低考核要求的办法。问题之三:教师脱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改革。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给学生提供参与探索、研究、动手的学习实践机会。从理念上来说,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学习观,从技术上来说,缺乏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技术和能力。
问题之四:教材改革滞后于教学改革。当前,教材改革十分迫切,教师也对修订、编写教材具有很高的热情。但由于没有可操作性强的校本教材编写规范要求,致使某些校本教材的编写标准偏低,甚至偏离了教育目标的要求。
问题之五:教学无法,课堂沉闷。千篇一律的讲授、灌输,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十分严重的教法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备课和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基础、起点,缺乏引导,没有铺垫,不进行启发,一味地照本宣科。第二,缺少灵活的教法。教师自身对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知之甚少,对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对复杂教学情境下组织教学缺乏办法或方法单一。第三,缺乏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能紧扣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法、措施当堂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机制
改革是一种对以前的错误或不适应的内容进行否定。对教师而言,职业教学改革意味着对自己过去教学中的部分或某些特定内容进行否定,是痛苦的蜕变过程。要做到这些,除了要认同改革目标以外,还要有改革的勇气和能力。具体做法是:
第一,建立师德建设机制。改革是利益调整,是更新。要求教师有比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当前,职业教育适逢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学校规模空前壮大,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在这种形势下,尤其要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其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从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第二,建立教师学习更新机制。推动改革进程,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学习使教师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对更新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和就业要求,适应职业教育自身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第三,建立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提高技能水平的激励机制。改革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深入生产实践一线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促进更新教学制度,更新教材,更新教学方式,更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第四,建立教学改革投入机制。改革教学、教师评价标准,改革教师劳动分配机制,建立更加有利于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推动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的激励机制。同时,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课题研究的投入、实训设备的投入,建立更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资金投入机制。
教师的教改能力水平
每个教师都应该认同、关心、参与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包括概念更新、课程设计、教材改编、教法改革等内容都应有教师的全程参与。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每个教师的水平和能力都适合全程参与课程改革。
从改革的任务看,可以做这样的分类:让教育理论和技术理论水平较高、有丰富职业教育经验、思想先进的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教材改编工作;让教学能力强、教育观念更新快、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着力研究如何改进教法、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专业技术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师,对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作出设计和尝试。
当然,不能进行绝对的分类。对于同时具备几方面才能的教师,可以让其全程参与教学改革的设计、课程建设、改革试验和实施。对于大多数只具备其中某方面能力水平的教师,应让其部分参与改革。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成败与教师的能力水平关系很大。教学改革的设计、课程设计、教材修订对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很高。
总之,改革是渐进的逐步探索前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使整个改革过程掌控在一批教学改革专家手中。不能一拥而上,表面轰轰烈烈,实际上却偏离、背离改革的目标和路线。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思路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周到地搞好改革设计,认真、细致地组织实施改革。
第一,要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教学改革互动系统。要综合考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历教育标准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情况、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当前实际的办学水平等情况,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修订完善培养目标、学制和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要有计划、有部署,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改革。要体现教学改革的阶段性,用三至五年的时间进行探索、试验。各地、各校都要围绕教改目标任务,有重点、有分工地探索、尝试进行课程、教材、教法改革。要体现有序性,把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作为前导工程加以落实。要结合具体课程,细化课程改革目标,围绕岗位素质要求和技能水平要求,进行实用、适用、够用的模块化课程设计。
第三,要把教改与加强学习和提高、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基本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改革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当前教学中有待于改革的突出问题源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因此,应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第四,要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研究,将其放在整个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位置加以考虑。精心设计实验、实训课程目标、教学要求,编写必要的实训教材,修订完善实验、实训课程考核标准,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五,要对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出指导意见。明确目标和工作任务,部署近期工作,健全学校教改工作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改积极主动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林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J].中国行政管理,2005,(12).[2]甄丽萍.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S1).[3]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6).[4]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相关职教论文
1职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
2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九度”思
3当前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5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6探索民办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7职业教育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8职业教育应如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9浅议职业教育创新
10重视实物导向和应用研究----论
11构建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
12澳大利亚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
推荐职教论文
1机械图纸技术要求大全
2赏识教育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3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
4策划人生,实现梦想
5浅谈电工技能与实训课教学中的合作
6电力系统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
7MasterCAM铣削刀具库设定
8发展教育Blog,推动教师专业化
9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习观、教学观和
101高职模拟导游课程技能的结构分析
11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制图教学的实效
12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下载说明上传课件免责声明在线支付流程常见问题分类说明联系本站
Copyright 2000-2006 课件008 版权所有 苏ICP备06010894号 江苏省泰州市迎春东路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