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语言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多方位教学行动研究

时间:2019-05-13 04: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作语言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多方位教学行动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作语言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多方位教学行动研究》。

第一篇:合作语言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多方位教学行动研究

合作语言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多方位教学行动研究

【摘 要】如何活跃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调动大学生英语口语练习积极性是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关心的问题。本行动研究发现,通过三个学期的合作语言模式下的口语课堂多方位教学,课堂沉默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公众演讲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合作语言模式;多方位教学;行动研究

0 引言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尤其是在口语课堂上,课堂沉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笔者之前教授的大学英语教学班级在大一第一学期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尽管笔者设计了多项口语活动,但课上师生间交际互动仍然较少,学生对笔者的提问反应冷淡,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笔者所在的高校隶属教育部211高校,生源较好,学生入学分数较高,入学时英语普遍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有部分学生甚至已经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按照课程设置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必修英语,其中包括综合英语和英语听力/口语。就英语口语来说,学生每周学习时间为两个课时,共100分钟,一学期总共学习8周。老师和学生所用的口语教材为外教社听说教程,也有部分老师脱离教材,自备材料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与多位讲授大学英语口语的同事交流,笔者了解到课堂沉默似乎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在笔者所在学院有此类经历的教师比例高达62%)。笔者通过对自己的口语课堂进行观察和反思,加上受多位学者研究的启发(罗淑兰,2002;赖非,2006;刘红梅,2008),决定使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为改善课堂沉默、活跃口语课堂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该研究从2014年3月到2015年6月持续了三个学期。本文是笔者对这一行动研究过程的报告之一。问题分析

笔者就课堂沉默和互动性问题查阅了相关文献。徐飞(2003)总结了影响师生课堂互动的五个因素:教师理念、学生理念和学习策略、课堂焦虑、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技巧。笔者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学生理念、课堂焦虑、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技巧对构建活跃口语课堂必不可缺,教师理念和学生学习策略对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口语参与度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到,很多学生并不是没有课堂互动的欲望,相反他们练习口语的想法非常强烈,但他们在口语课堂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裹足不前。困难之一是部分学生虽然入学英语成绩较高,但是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差,所以第一学期的口语课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困难之二是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在没有提前了解学生口语水平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盲目分组并布置小组讨论任务,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困难之三在于由于受口语课上时间的限制及课上资料的匮乏,对于每次课上的主旨问题,例如housing,学生由于背景知识储存不丰富,对话题讨论的贡献度不高,沉默现象自然产生。基于上述观察,笔者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合作模式下多方位口语课堂的构建,并在接下来的三个学期对此构建模式进行了积极系统的实践。

对于合作学习理论,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合作学习理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应该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Applebee,Langer,Nystrand & Gamoran 2003; Wells 1999)。有学者的研究(如展鑫磊、刘永兵 2010)表明,男女生合作完成英语作业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国外大量研究(如Slavin 1992; Wells 1999)表明,合作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而言对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学习成绩均有积极作用。经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认为,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合作学习模式为框架来设计口语课堂教学应该是打破课堂沉默现象、活跃口语课堂的关键。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学生的反馈,提出了多方位口语教学的课堂组织方案。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帮助学生做好课下准备工作是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前提。所谓课下准备包括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两个方面,教师将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参与、课后巩固这三个环节有机结合使成体系,便基本实现了多方位口语教学的设计目标。

根据此设计框架笔者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与2014年3月,即大一第二个学期,开始了对任教班级的合作模式下的多方位口语课堂教学效果的行动研究。行动方案

以2014年3月-6月(即大一第二学期)为例,本学期共有8次口语课,笔者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决定突破原有教材限制,自选当下热门主题4个并自己收集相关素材和亲自制作教学课件,计划每两次课完成一个主题,一方面从时间上保证学生深入的思考和准备,另一方面从学生兴趣点着手,紧跟热门主题,体现时代潮流,调动学生注意力。在每一次口语课程结束之后,笔者坚持及时撰写反思日记,并就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下面以第一次口语课为例具体介绍行动研究方案。

2.1 课前准备阶段

在第一次口语课之前,根据学生第一学期的期末成绩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六人,组间英语平均成绩基本持平,并保证每组男女比例适当。分组后学习委员给大家分发口语课教学大纲、第一次口语课主题及相关指导问题以及各小组要完成的任务。具体如下:

2.2 课上讨论阶段

经过课前充分准备,各小组成员对老师的课上问题进行了现场讨论及对自己的课前准备做了口头报告展示。

2.3 课后巩固阶段实践结果和反馈

3.1 课前准备阶段

在前两周的准备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笔者了解到课前对主题的充分准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课上讨论的信心;笔者给出的问题和口头报告的要求也让他们清晰地了解到了笔者课上的要求从而有纲可循,在准备材料时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笔者通过邮件给予学生口头报告的修改和指导也增加了学生课上发言的热情,大大消除了他们的畏难和胆怯心理;根据英语水平和男女比例给学生进行分组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笔者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有利于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但笔者同时也了解到,语言能力仍是学生讨论问题和组织口头报告的一个重要制约,另外部分学生对于给定的主题兴趣不高,也成为影响其课堂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课上讨论阶段

笔者根据课上讨论的实践情况,得出了几点经验:第一,语言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0到15分种为宜,否则容易给学生产生精读课的错觉,不利于学生口语表达积极性的调动;第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互动有很大帮助(Lewis & Hill 2009),教师应首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创造和利用时间和机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尽量减少学生课堂发言时的心理焦虑; 第三,做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成为每个小组的重要成员并参与其讨论,关注小组的讨论动态和语言表达并适时进行指导,避免成为不相干的“局外人”;第四,为提高小组成员对于课堂讨论的关注度,教师应鼓励组员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做好发言记录并总结要点,每次当堂汇报都由不同的组员来完成。

经过周密细致的安排,课上讨论沉默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多数同学能够尽可能地抓住发言的机会抒发己见,组员参与度较高气氛高涨,组员间发生辩论成为常有之事。笔者还观察到不少学生为了更好地参与讨论抒发见解,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等方式积极采取各种语言表达策略,尽量克服语言能力障碍,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就口头报告情况来看,学生在上半学期口头报告表现情况总体一般,鲜有突出,主要因为学生对口头报告这一课上练习方式不够熟悉,PPT制作不够熟练,公众演讲信心和能力不足;但到了后半学期,在笔者通过邮件交流、案例示范和当堂引导之下,四个小组的口头报告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组间评估数据也有力支持了这一论断。学生口头报告的表现情况也给笔者不少启示:一是,课前的邮件指导是高质量口头报告成功实现的重要前提;二是,口头报告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要求一定要清晰细致,对语言、结构、表达以及逻辑构架都要有具体的标准。要求越具体明确,学生反而对任务的难易程度更有把握。综合口语课堂的组织情况,笔者认为最明显的不足就是课上时间有限,很难在两次课也就是两百分钟的时间里完美地完成四个小组的讨论加口头报告,几乎每次课都匆匆忙忙收尾,因此许多细节问题由于时间所限不得不被忽略掉,这也是以后教学需要着重改进的地方。

3.3 课下巩固阶段

在课下巩固阶段,笔者要求学生仍旧以小组为单位,将口头报告的内容改变成访谈节目并录音,完成后交给笔者评估打分。这项任务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修正表达、提高口语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创设模拟语境,锻炼了学生的现场口语表述能力。学生对这一课后练习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对每次录音练习都充分准备、认真完成,录音交给笔者之后经常主动请笔者对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估指导。学生对课后作业的热情和用心也成为了笔者行动研究的动力,笔者对每次录音都仔细评估并通过邮件对学生完成情况做出详细反馈。

综合合作模式下的多方位口语教学的三个环节,笔者认为,课前准备是前提,课上讨论和口头报告是关键,课后巩固是深入提高。行动研究的三个学期以来,学生的口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二下学期期末口语考试的平均成绩与往届学生相比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参加四级口语考试的人数也比往届以及平行班级增多,而且大多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行动研究的启示

“实践出真知”。行动研究的过程让笔者对教学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真正意识到教学理论对于课堂实践的有效指导作用。回顾几年以来的教学生涯,笔者基本都是凭直觉在试错中摸索着进行的,但此次研究实践证明,年轻老师如果通过行动研究,从盲目走向有目标的教学,从无意识地运用理论到主动用理论改进教学,那么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会较为明显。

当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问题,比如主题选择难易不均,部分学生对主题不太感兴趣,有些学生语音较差对课堂讨论和口头报告影响很大,课上时间有限导致部分小组报告达不到预期效果等等。笔者在今后的口语课堂研究中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关注,进一步探索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Yang Luxin.Doing a group presentation.Negotiations and challenges experienced by five Chinese ESL students of commerce at a Canadian university[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0(14).[2]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0(2).[3]张东英.关于口头报告的教学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1(4).[责任编辑:侯天宇]

第二篇:基于“分享—创生”教学模式下的自信课堂研究

基于“分享—创生”教学模式下的自信课堂研究

——以成都市武侯区2020年八下零诊第20(3)题为例

摘要:新课改和“双减”政策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发展并高效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是关键,其中一题多解能快速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方法中择优使用提升学生批判意识,达到“分享—创生”教学模式的本质目标。

关键词:分享—创生;一题多解;自信课堂;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除了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以外,更是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善以数学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客观世界,并进行理性地分析、严密地求证,富有逻辑性的推理和清晰准确的表达地过程中,理性和逻辑始终贯穿其中。几何题目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灵活多变又妙趣横生,新颖的背景和丰富的内容使得几何综合题目成为了数学核心素养考查的重中之重。几何题目的一题多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迁移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熟练识别基本图形和应用性质,并且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分享—创生”教学模式下的混合式多路径自信课堂旨在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意识,建立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模式,下面以成都市武侯区2020年八下零诊第20(3)题为例,谈谈基于“分享—创生”教学模式下的自信课堂研究和思考。

一.题目呈现

二.思路赏析

1.“‘分享—创生’教学的初中数学混合式多路径自信课堂”的核心在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一题多解正是在不同题目背景下,对不同几何特征的把握和处理就会选择不一样的辅助线做法,进而得到不同的解法。

2.在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中,几何直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想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需要同学们对基本图形、相应的几何性质,常见的构造辅助线的方法掌握熟练,在遇到具体问题是,能快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进行处理。如图:

3.在数学学习中,适当的知识迁移能更快促进同学们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快速理解相同知识点在不同几何背景下的区别和联系,能增强数学学习核心素养。如下做法由中点联想到中位线,进而想到中位线的性质自然可以想到辅助线的做法······

三.教学感悟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自信和理性的人格特质。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分享—创生”教学模式所提倡的学生和教师身份灵活转换,让原有的老师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老师作为教育者,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这样传统不对等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教师学生、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让学生的学习由积极主动内化到输出,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只有听,更有思考时思维火花的碰撞,选择时方法优劣的判断,讲解时择优讲解的抉择,以及学习过程中个人成就感的达成,学习伙伴的融洽交流,从而使得枯燥的习题讲解变得有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渐提升,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老师的教学也会更加轻松。学生愿意学,成绩提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不光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更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善于表达,成为一个“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人”的自信少年。基于“分享—创生”教学模式下的自信课堂得以实现。

当然,如果只偶尔对个别题目进行一题多解的处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真正实现“‘分享—创生’教学的初中数学混合式多路径自信课堂”的价值和目标,还需要借助分享学习型课堂所倡导的小组共学,师徒互助等生讲生学学习模式作为落脚点,同时也需要对一题多解的模式进行更加深入和持续的研究,从而真正达到混合式多路径的自信课堂。

第三篇:灵活运用合作教学模式 切实搞好英语口语教学

灵活运用合作教学模式 切实搞好英语口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类用之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在信息多元化、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口语的运用越来越彰显加强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全面掌握这一交际工具,而是视为考试工具;教师的教学也把视角落在了如何使学生考出高分上,这就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初衷。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应试教育与口语运用之间的不和谐。

二、合作教学的定义

我国台湾学者林生傅先生认为: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

刘启艳的定义:合作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为达到某一教学活动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郝志军的定义:合作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以生生合作(共同研讨、共同探究、共同活动、共享资源和成果、相互交流和反馈)、师生合作(以项目或课题为主的合作、以学科问题为主的合作、以指导学生身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合作)、师师合作(相同或相近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跨学科教师的交流和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学活动。

王坦的定义: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三维立体特征。笔者认为:合作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在教师引导下,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尽可能提高学生包括专业素质在内的多方面的素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是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形式之一。它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间的亲密合作性,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合作教学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合理分配小组,形成优势互补

合作小组通常由 4~6 名学生组成。一般小组有两种类型:话题同质型和讨论异质型。话题同质型就是由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小组,这样有利于话题素材的收集,能激发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动机 ,有利于小组内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学习任务的进一步探讨。讨论异质型即在话题讨论中,合作小组的组成要考虑到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差异,且力求每组成员的基础平衡,以免出现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和冷热不均现象。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核心人物,即组长。组长的人选一般为成绩较好,平时发言积极 ,并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学生。另外,选择一位字迹较端正且负责的记录员,记录好每次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工作安排及所获得的评价。总之,小组的搭配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灵活机动性,能为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最基本的组织保障。

2、精心设计任务,凸显学生主体

为了使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为了使小组活动能真正成为“信息沟”活动,通常可以在新课前或新课后布置明确的任务。比如 :在上 Unit3Going Places 之前,我们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两张旅游时拍的照片,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一次旅游经历。由于学生事先准备充分,话题内容熟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高。小组讨论结束后,很多原本在班上不太愿意开口的同学也争先恐后到讲台上一面展示自己的照片 ,一面介绍自己去过的旅游胜地。在上完同一单元的“Inte ratin Skills”后,我布置了下列讨论题目 :With the develoment of our tourism,more and more tourists come to An i.In your opinion.is it good or bad for our eco-environment?Why?由于这一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不管是在课堂讨论,还是在课后小组的书面报告中同学们都畅所欲言,思维非常活跃。

3、创设真实情境,注重“导”“ 演”互动

合作教学中,把教学过程中的“导”与“演”进行了巧妙的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导演”,学生上台“主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交际强调语言的运用,强调从语言的功能和内容着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强调语言的实践性和真实性。为了体现口语课的实践性和真实性,我们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机会学习使用语言并同时习得语言。如:在上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的“Speaking”时 ,我们先要求各小组派一位成员扮演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说出自己在发音、拼写、听力等方面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另外两位组员则给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建议,第四位组员转述他们的建议。同时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句型,如:I have some difficult in„等。在学生已基本熟悉了“how to ask for helpWith language difficulties”“how to help others with Language difficulties and tell others what was asked”的各种英语表达法的基础上我们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就这些情境进行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给出情境、话题和必要的句型,让学生围绕这些情境分别进行对话表演。“这样 ,学生就能把语言知识和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交际结合起来,寓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于课堂的交际活动之中。”

4、倡导教学相长,达到共学氛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可以分为这样三类:

一、英语教师是“教英语的教师”,二、英语教师是“教学生学英语的教师”,三、英语教师是“和学生一起学英语的教师”。“教英语的教师”总是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前面”,摆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教导学生怎么学,如何做,教师的“权威”显而易见,学生的被动可想而知;“教学生学英语的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角色作了调整,认识到了学生的存在,但是仍把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放在“如何教”上,把学生想象成一张白纸,仍放不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一起学英语的教师”则把英语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努力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的思维特点融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学生的情感中,力求与学生“情感相通”“心心相印”真正达到教是为了学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在师生合作交往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求得新的发现,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5、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合作教学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尤其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因此,在英语合作教学中,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多元的、开放的、可发展的评价体系:(1)评价标准要全面。要将学生的认知、技能、态度同时真正纳入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不压抑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

(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将考试客观评价与教师、同学、自我评价相结合,将原来全班统一评价变为分层次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信心去夺取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3)评价内容开放化。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跨学科思考,联系实际思考。

四、结语

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合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口语教学中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因为这种相互交流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 ,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使得大班级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可能。同时 ,由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具有某种即兴的成分,交际的真实感更强。再者 ,合作教学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因为合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地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 ,合作教学使学生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培养了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合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英语语言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宁阳十二中英语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 研究背景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强调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对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目的是帮助我国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但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授课极少用英语,特别是农村中学母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学生读说英语的机会很少,有的初中毕业说不出几句英语。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发现当前初中英语口教学的具体问题是:

1.教材方面口语材料单一的问题:

学生能接触到的口语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而这些材料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跨度大,难度不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2.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简单

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口语材料。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被动的训练口语,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受到限制。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失衡

《新目标》(go for it)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口语材料。不仅在篇幅上有所增加,而且材料的选择和难易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改进。虽然新教材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内容新颖以及符合中学生口语心理和兴趣等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把口语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致使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心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口语材料的应用功能。

(3)教学手段落后。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较少,能每节课坚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更少,更不用说网络平台上进行英语教学。况且,我们缺少学习英语的语境和氛围,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辅助英语口语教学必不可少的。

(4)不能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

语言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品质显然不能通过单一的应试强化训练来培养。目前,许多初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更注重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在训练口语时他们害怕开口,不愿开口,其口语质量和口语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脱离哑巴英语时代,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1.本课题的创新点:

(1)生活性、实用性。虽然现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但是局限性较大,实用性偏少,有过多的书面用语。本课题就将大量的英语日常用语融进课堂,让学生在口语课堂上接触大量的英语日常用语。本课题组将英语最大程度的语言生活化和实用化,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展开口语的学习,使英语学习妙趣横生,丰富学生的生活,此外在课堂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一些良好的习惯进行潜移默化。

(2)内化性。基于英语对话和课文整体教学实验的成功实施,本课题组将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上全体英语老师的配合和重视,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英语口语的学习习惯,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

2.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本课题针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参考《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技能所提出的五级要求,结合本区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开发和利用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英语口语校本课程来展示教育内容,通过初中英语口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营造英语环境,培养英语思维,提高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之间沟通更加灵活,手段更加多样化。

(3)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能更加深入地掌握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书刊:《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理论》、《素质教育实施纲要》、《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指出“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在教室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英语教学的听说领先的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交流是从听说开始的,而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又是相互联系的。听说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增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4.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及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采取:调查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法综合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使研究工作更为科学、深入。

实验周期:1年。即2012.11----2013.11

研究的步骤主要是:

(一)准备阶段(2012.11.01---2012.11.15):成立项目研究小组,确定项目成员及负责人;调查初一年部分学生的英语口语情况,确定研究申请项目;根据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确定项目的研究思路、过程、内容的探索、具体事件的思考;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等。

(二)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12.12----2013.07),进行第一阶段调查、分析、研究,对调查分析情况得出阶段性小结好评估,并写出少量论文。进行适当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1.坚持把“愉快教学法”和“和谐互动法”融入到课堂中去,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开口说话”。初一的学生在课堂里上一节课会感到疲劳,然而让他们玩上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却不会感到疲劳。教学中,我以“猜”为主题设计了“猜东西”、比高矮、猜胖瘦等系列游戏来猜人、猜物、猜方位、猜小动物,还有打电话,传话,说悄悄话等游戏取代枯燥乏味的单词,句型模仿。例如:教学单词monkey、dog、cat„时,我先准备好这些动物的图片,教他们读完这些单词后,让学生模仿小动物做出动作或叫出声音,让其他同学猜,看谁模仿的像,猜的快。在学习对话时,我就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我就叫每组的第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我告诉他们一句话。一个一个地往后传“悄悄话”。最后的那一位同学再大声的告诉大家,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合作的好,说的准确。这样,既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学会了对话。学生在学、做、玩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新单词和对话。

2.组织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创设了“英语走廊”和“英语角”,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英语走廊”是针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设置的,虽然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了三年的英语,但是英语的语言基础很薄弱,所以老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感,激发他们大胆说英语的欲望。我们在课室里贴上“每日英语”的横幅,用醒目的颜色标示出来。在每个课室外的展示台上,贴上学生自己设计的英语手抄报及英语小卡片,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例如:学生甲画了两个小丑,一个胖(fat),一个瘦(thin),五官的颜色也不同。让学生在课间对这幅图画进行评价,但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如:This clown is fat.That clown is thin.It is a red nose.It’s a black mouth.从而让学生复习到了五官和颜色的单词。

实施阶段(第二阶段)(2013.07----2013.09)进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重点论证第一阶段成果,并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教学实际进行评估,对前阶段实验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分析。

充分利用校内外语言环境,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课堂上,我们将 “愉快教学法”和“和谐互动法”融入课堂,采用总结出的两种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法是:(1)互动式口语课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汇报评价。引入激发兴趣,激活已知信息--启动引出话题--输入整体感知,接受新知识--加工或者练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挥技能--输出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形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口语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为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该模式的要旨。活化教材是保证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是灵魂。学生是参与者,英语课堂上我们要充分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2)任务型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常以单元中的话题为一个学习段的主题,把教学内容设置为活动任务,在交际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过程。英语任务型口语教学分三个步骤 1 Pre-task任务前教师在此阶段介绍话题布置活动任务说明背景为任务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语言。2Task-circle任务环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分步骤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尽其所能地综合运用目标语言。学生可以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任务。3 Post-task任务后 学生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反思、总结、归纳语言知识,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三)总结阶段:(2013.09---2013.11):

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1.组织多次的学生英语口语检查,测试学生英语口语提高情况。

2.进行检测,评估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的情况。

3.组织教师写好教学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题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薛梅 朱开胜 课题研究方案:朱开胜

材料整理收集:徐连胜、程明、任凤芹 活动组织:任凤芹、程明 邵德民 课题总结报告:朱开胜

五、研究成果与不足 a课题研究的成果

1首先,课题研究实现了引领,搭建了平台。

自从我校课题申报立项以来,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给与我们英语组极大的支持和配合,并给一些活动经费来开展各项活动,保证了各项活动顺利的开展。强化了学校英语组的团队协作精神,引领老师和学生们创设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大大浓厚了学习英语的氛围,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真正引领学生走进了英语乐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口语一个快乐的平台。

2其次,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研究推进了课程改革。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各项活动的举办,我们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了教师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正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操作,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探究英语课堂口语教学设计听课过程中,大家都群策群力畅所欲言,给执教老师提出意见。平时的课例研讨实践中,每位课题组成员都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反思重新修改教案上第二次课,我们每个老师都精心准备了适合自己本班实际的口语课教学设计。课题组的老师大胆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提炼成理论,朱开胜老师写了《如何才能高效地教授英语口语》、徐连胜老师撰写了《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及《关于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薛梅老师撰写了《英语口语提升路径论文》及《浅谈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程明老师写了《初中英语口语练习探讨》、任凤芹老师写了《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及《怎样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的论文,朱开胜老师的论文《激发学生兴趣,创建高效和谐课堂》获国家级论文评选一等奖,任凤芹老师在《学生周报》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知识能力”大赛中荣获英语学科辅导一等奖,县优质课一等奖。

3再次,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口语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1)学生的口语能力明显改善。原先他们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现在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能在创设的情境下自主交流,有些同学还时不时冒出一句我们教的100句流行英语口语里面的句子。或者三五个围在一起唱英语歌曲,有的同学就拿班里自办的英语报纸出来,读里面的佳作或者优美句子、、、、、总之在他们的带动下,在全校学生中形成了浓厚的英语表达的氛围。(2)学生的听力、写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以往我们学生的听力普遍不行,一旦遇到稍有难度的听力训练和听力试题,就束手无策了,写作题目基本上是空白或者能写一两句中文式的英语,写的也是词不达意,让我们老师很伤脑筋。经过我们在英语角训练的听说的方法之后,参与英语角活动试验的学生听力、写作能力大大增强。很多同学经过2、3分钟的准备,都可以口头作文。(3)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了提高。我校的英语成绩比以往有了全面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发展,两极分化有了明显的缩小,课堂也活起来了。原来一些不爱学习英语的学生,现在对英语也产生兴趣了,作业按时完成了,早晚读也不再是乱哄哄的,都自觉读单词、句子、对话有些同学还分角色朗读,每个同学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各种竞赛中成绩喜人。特别是在三月份市举行的“飞扬的红领巾”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展示比赛中,朱文康、刘可新等五位同学获特金奖,李继平、周晓彤、颜翰等二十位同学获金奖,另有多名同学获银奖、铜奖。总之通过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步入正轨,我们初步看到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体验成功--增强信心--自觉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英语成绩提高。

4总结出农村中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1)互动式口语课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基本教学过程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汇报评价。引入激发兴趣,激活已知信息--启动引出话题--输入整体感知,接受新知识--加工或者练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挥技能--输出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形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口语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为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该模式的要旨。活化教材是保证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是灵魂。学生是参与者,英语课堂上我们要充分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2)任务型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常以单元中的话题为一个学习段的主题,把教学内容设置为活动任务,在交际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过程。英语任务型口语教学分三个步骤 1 Pre-task任务前教师在此阶段介绍话题布置活动任务说明背景为任务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语言。2Task-circle任务环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分步骤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尽其所能地综合运用目标语言。学生可以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任务。3 Post-task任务后 学生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反思、总结、归纳语言知识,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b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1)对课题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还未能发挥它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对课堂口语教学的设计,跟我们的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距。(2)要进一步长久持续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必须要关注个性的差异,对于大班额来说,困难很大。(3)要给学生参与讨论、开口说话难。在七年级还可以,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金口难开。九年级还要参加中考,复习课如何提高口语,这个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4)吸收别人的经验还不够,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去取经的地方又因经费问题而叹为观止。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宁阳十二中英语课题组

2013-12-17

第五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宁阳十二中英语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 研究背景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强调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对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目的是帮助我国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但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授课极少用英语,特别是农村中学母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学生读说英语的机会很少,有的初中毕业说不出几句英语。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发现当前初中英语口教学的具体问题是:

1.教材方面口语材料单一的问题:

学生能接触到的口语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而这些材料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跨度大,难度不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2.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简单

教师训练学生口语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口语材料,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被动的训练口语,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思考动力受到限制。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失衡

《新目标》(go for it)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口语材料。不仅在篇幅上有所增加,而且材料的选择和难易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改进。虽然新教材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内容新颖以及符合中学生口语心理和兴趣等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把口语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致使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心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口语材料的应用功能。

(3)教学手段落后。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较少,能每节课坚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更少,更不用说网络平台上进行英语教学。况且,我们缺少学习英语的语境和氛围,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辅助英语口语教学必不可少的。

(4)不能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

语言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品质显然不能通过单一的应试强化训练来培养。目前,许多初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更注重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在训练口语时他们害怕开口,不愿开口,其口语质量和口语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脱离哑巴英语时代,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口语教学,是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英语听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语言环境、对话情境,提高学生能力,使英语学习适应新的考核方式要求,从传统教学中单纯注重书面表达向实践运用、交互方面发展,从而使英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个人素质发展、语言运用发展三方面的要求。这一教学方式中应突出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使语言学习的实践运用功能得以发挥。

从具体操作上来看,这一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出这一课题研究,主要宗旨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英语听、说两方面结合实际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书刊:《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理论》、《素质教育实施纲要》、《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指出“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在教室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英语教学的听说领先的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的交

流是从听说开始的,而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又是相互联系的。听说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增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4.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于农村初中的口语教学模式。

2.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让教师学会运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创新活力的高素质教师。

3.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说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不断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最终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养成初中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以及英语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现行教材虽然与生活紧密相连,但是还是缺乏较为地道和使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在语言表达上稍显单一,且较为书面化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如何更加地将英语口语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他们更好地讲英语只是学以致用,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

五、课题的内容和措施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从初始年级规范初中生英语发音,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

(2)让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习惯,克服“哑巴英语”;

(3)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树立学生的信心;

(4)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当代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教育。

2.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这是保证课题研究圆满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应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使自己的语音纯正,语言生动,教法灵活,以艺术般的魅力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

(2)抓好起始关。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流利程度,培养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多听录音,使他们受到英美标准发音的熏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产生想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多加模仿,以增加他们英语中的“洋味”。

(3)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而且在课堂外也要多开辟学习英语的渠道,创建一种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象师生之间的问候、道别等。又比如开办英语园地、校园英语角等。使学生感到英语就在他们的身边。

(4)适当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一些西方的风俗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使用道地的语言表达方式。

(5)增设一些课外活动。如:学唱英语歌曲,开展英语朗诵比赛,英语猜谜活动等。长期坚持下去,可以使学生克服害怕开口的心理,还能增强他们的语感,把握语速、语流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进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实验班特别内容的调查,采取问卷形式,一期两次,开校期末各一次。(另设单面调查问卷)

2.观察法:对实验班的初中操作,要进行认真的观察,作好记录,以便分析、总结有价值的东西。

3.实验法:对某种实验要求、内容或措施,有其独创性的可进行有控制性的实验。

4.对比法:对实验班的基本情况,创造必思维的初中操作能力等,用适当的方法测试,并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

七、本课题的实施阶段及人员分工:

1.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实验周期:1年。即2012.11----2013.111、准备阶段:2012.11.01---2012.11.15。主要任务要求是(选题)、收集相关课题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拉高对教改实验的认识和教育科研水平,以适应教育科研的需要。具体实施内容有:(1)建立健全课题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验

方案(2)进行前期调查、分析、提供依据,实验前问卷调查、分析报告(3)课题负责人培训课题组成员有关课题研究的知识,进行相关理论学习(4)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用语,自觉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5)调查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深入课堂听课进行座谈访谈。(6)撰写课题总体方案、计划

2、研究阶段:2012.12----2013.09。进行实验(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多渠道收集材料,不断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之不断充实完善。(2)结合理论学习,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好切入口逐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思路。(3)课题研究与课题实践相结合继续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说课、评优课、反思性案例、课例研究、课题组核心人员系列活动等。(4)做好学生前后口语对比,建立一组研究对象的档案,包括录音带、光盘等。(5)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开辟英语角、朗诵比赛、演讲比赛、3分钟脱口秀、一日英语导游、购物等系列活动。(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7)课题阶段总结:A)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B)资料整理。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3、总结阶段2013.09---2013.11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2)做好结题准备工作。(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2.本课题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薛梅朱开胜

课题研究方案:朱开胜

材料整理收集:徐连胜、程明、任凤芹

活动组织:任凤芹、程明邵德民

课题总结报告:朱开胜

下载合作语言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多方位教学行动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作语言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多方位教学行动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强调打好......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背景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国......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方式理应摒弃传统单一的单向输出模式,借助信息时代强大的科技手段实现教职人员与学生的有效......

    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大全)

    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大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应注重抽象的理论和算法,而应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学习兴......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大学英语发展几十年来,逐步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多种媒体......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合集五篇)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摘要:在“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无论结果正确与错误,都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正确的......

    “121课堂模式”下语文分层生态教学初探

    “121课堂模式”下语文分层生态教学初探 “121课堂模式”是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尝试,分为“概问引标,课前先学”、“精问生发,自主探学”、“追问互助,合作深学”、“查......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课堂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课堂 不断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规范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以小班化教学模式,构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