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归作文训练的生活本源
回归作文训练的生活本源 ——体验式作文教学新思路
杭州文海实验小学
许道栋
【摘要】作文是一种私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体验学习是人类基本的学习形式,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行为,是从体验生活开始的。倡导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本文就体验式作文训练回归生活本源做些有益探索。【关键词】回归
体验
生活本源
作文教学
写作是一种生活,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快,有感不发不畅,这种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正是人性最本真的“原生态”,写作就应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大凡动了真情实感的作品就能打动读者。因此,我们的写作在内容上,需要“原生态”——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地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将学生从“要我写”,处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作心理状态中来。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性构思
“生活世界”是个关系世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学生置于这种关系世界之中,是动态生成的。只有把一切知识的、观念的东西纳入到人的生成过程之中,才真正对人的生成有终极意义。为知识而知识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关照人,所谓的人文关怀也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因此,人的教育需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雅斯贝尔斯的一个观点说明了这一点,即“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小学作文训练更是如此,只有回归到生活世界,才能让学生真正表达和感悟生命体验。
加达默尔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因此,体验不是一般的经历,而是生命的经历。体验是活生生的、感性的、活跃的、剧烈的,生活着就是体验着,体验着才是生活的真正存在。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让学生学会体验,感悟生活,体悟社会,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达体验。体验式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去体验,提倡学生写体验,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它是对传统教学只会“讲大课”、“满堂灌”,只重视课堂
知识和抽象认识的改造和发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所谓“亲历体验”,就是意味着习作教学不是一个师生围绕着书本,把知识对象化、目的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命经验,以自己的理解、想象等去直接地感受、体味、领悟、再认识、再反思、再创造的生命体验过程,同时这也成为一个确证生命、发展生命的过程。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设计策略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过程。然而在习作过程中,学生没有体验怎么办?有了体验表达不出来怎么办?学生如何才能真诚、自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体验?现就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设计策略做以下探讨。
(一)以生活世界为本源,拓宽视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
1、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生活
“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联系,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流出真实的水来?” 叶圣陶先生这段话精辟而又切中时弊。要让学生作文流淌出“真实”的水来,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实的阅读中积淀语言材料,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要打破时空限制,把作文引向生活,让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与生活沟通,追求的是真实和实用,讲究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跳出封闭的教学格局,把作文引向生活实际,把学生引进社会大课堂,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把生活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只有体验,才会真实,无论是融入社会还是参与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主体参与、亲自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纯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体验失败后的自强„„大自然是有灵性与秀气,我们们带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引导他们观察、欣赏、感受春天的事物。大多数学生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怀着无限喜爱之情,有的学生爱嫩绿的小草,有的学生喜欢盛开的桃花,有的学生被翩翩起舞、色彩缤纷的蝴蝶群所吸引„„但也可能有些学生不喜欢春天,认为春天气候变化无常,又寄生虫大量繁殖的季节,容易患疾病。每次春游之后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作品,大多数学生笔下的春天都是有情有味的。一位平时写作较差的学生在《野炊》一文中写到:我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觉得有滋有味,看着同学吃着我做的饭菜,我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劳动的快乐。所以,体验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是解决学生习作千篇一律之顽疾的最有效方法。
2、引导及时捕捉并积累生活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他们内心世界激起波澜,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环保活动,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积累活生生的写作资源,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及时捕捉灵感。生活犹如一座矿藏丰富的“宝山”,初看上去,似乎平平常常,但只要睁大眼睛,开动脑筋,就会有新的发现,就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走向社会,亲身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继而使学生自由表达。
比如,双休日,社区服务站的同学们访问下岗工人、退体老人等等;陶吧里,“小艺术家”在进行亲身体验;肯德基店,同学们在做“钟点工”;教师节表彰大会,“小记者”在做人物专访等活动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街道、社区、广场、商店等到处都有学生活动的身影。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纳入积累的范畴,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学生把每天从电视里、家庭中、社会上看到的新鲜事记录下来,把听到、看到后的感想写出来,也许就是以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否则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有关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更多地关注自身以外的奇闻轶事,并有选择地融入自己的作文,从而形成和加深对社会生活体察和洞悉的能力。
可见,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下河捉鱼的生活体验,也不会写出见鱼心切、失鱼懊恼、得鱼心喜、吃鱼有味的完整的情感变化。有了生活的积累,写作时,脑海里就闪现生活情景,其间的人物情景也会招之即来,奔入眼底,注入笔端,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二)以阅读文本为本真,丰富内涵
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不能不说是阅读了。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无论读什么,都要告诉学生要沉进去。当学生在真正“孤独”的意义上去阅读的时候,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都会在他的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他被深深震撼着,或是被久久地感动着。无论是刹那间的顿悟还是永久地回味,这一切都是自己独自承担。
1、倡导多元解读
无论是接受美学还是建构主义,都承认读者会从不同视角对作品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解读。这对阅读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当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进行阅读时,必然会对同一文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理解,而从对文本的整体性透视角度而言,这些理解往往具有不同层次的合理性。尤其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多元的理解体现了文本自身具有结构的开放性和意蕴的丰富性及不确定性。可以说,文学作品是常学常新的,对它的探究、揣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无阻开放的过程。因此有人把文学比作“耐欣赏”的精神消费品。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在思维方式上破除以往单纯求同的定势,倡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事实上,教师在这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能满足学生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构建意义的平台。
2、美文品读
近两年来,笔者利用每周两节师生共读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情到深处,学生有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有时感动得暗暗流泪。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从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不仅欣赏了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美文。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学习语言、接见范例的过程。
实践证明,每周两节的师生共读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日积月累,它们的语感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邃,对文章就理解越透,对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三)以“原型”体验为发端,唤醒习作冲动
学生平时在心中积累起许多杂乱的感性的“体验”后,“这种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淀、浓缩、进化、生成,凝聚为人的大脑无意识记忆等等,这就是原型。我们应以这种“原型”为发端,唤醒写作冲动。
1、走回现实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原型”体验,要唤醒这些体验,应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之中,生活中的一片落叶,一抹夕阳,一段小巷,一扇窗,一个不经意的微笑等等,都有可能会激活他们某种积于心底的情绪,唤起写作的欲望。如,“我”珍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暮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地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常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热泪遮档住了。”绿叶、猫、如洗的蓝天,都是特定的生活情境,给小作者创设了一种“当众孤独”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唤起那时那境的同类体验。
2、设计提示语
设计富有感情的、新颖的提示语,选择能激发学生多种体验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是否能激发原型,唤醒学生的当下体验。比如,在作文题目前面加上一段提示性的话,它能唤起回忆、引起联想、触发情感、启迪思维、开拓思路,能捕捉到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和“动情点”,能一下子“惊醒”学生心中储备的表象,并能把它贯通起来,获得写作的冲动。
3、展示时文作品
作品唤醒是指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文或贴近学生生活的时文等,让学生体会他人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从而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体验积累,产生写作冲动,让语言的洪流宣泄出来。例如,学生都参加过考试,为了得高分,有些学生甚至“不择手段”,当听到“我把手伸进抽屉里,摸着书,一页一页艰难地翻着,手直发抖,身子更不自在,冷汗不自觉地冒了出来。我镇定地给自己打气:不怕,不怕,就这一次。尽管如此,我还是抬头看看老师。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师正向我这边走来。完了,完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大气不敢出,脸涮地一下红了!我吓得闭上眼睛。„„”我想听者同样的体验就会被唤起了,甚至还会想到和考试情形有关的其他的情感经历和感受。
(四)以情景活动为载体,提供习作平台
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情境设置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良好的载体,它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写作平台。
1、描述哑剧
老师静静地走进教室,一声不响地在黑板上写上“表演哑„„”?用手示意让学生上台演写“剧”字,创设一种哑剧氛围。教师说:“今天,我们既然是表演哑剧,就必须一起遵守活动的规则:谁也不许讲一句话,只准做,不准说。”同时要求学生,看老师做动作,同学们可以参与,但要仔细观察老师、同学的表情和动作,体会自己的心情。第一步:表演跳绳。老师在讲台旁边拿“东西”,在两只手上缠几下,走到一边开始独自跳“绳”。示意一位学生上台学跳,然后,老师跳进去,表演双人跳。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台表演多人跳。老师又示意表演两人跳,几个合跳,轮回几次。第二步:表演拔河。老师又在一边拿来一根“绳”。先做示范,让学生表演拔河。让男、女生几人分两边比赛拔河,用手示意纠正往一边倒的错误表演动作。请一名女生与几名男生比赛拔河。力量悬殊,使学生明白失败一方该倒向前面,让更多的人参与拔河比赛活动。这时教师说:“憋了这么久,大家一定想表达了吧?请用笔记下活动过程和感受吧。”学生自拟题目,然后开始习作。
2、轮流日记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在平时开展了小组轮流写日记活动。具体做法是:我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分成6个小组,组内成员轮流写日记,轮流担任组长,每天交一次,一周统计总分,评出等级。日记命题有时为全开放式,有时是话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有时是故事接龙„„内容精彩纷呈,形式不拘一格。每天,日记本在一个同学中传递,智慧的火花、合作的激情也由此传递。一到下午发日记本的时间,学生都想一睹为快,并积极为下一位成员出谋划策。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挑选最优日记在班上当众朗读,从而收到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果。
轮流日记是一种有趣又有效的习作训练形式。首先它极具挑战性,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其次是每位学生一周轮到一次,负担并不重,一旦坚持,收获颇丰;另外,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间互相合作,学习借鉴,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了责任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3、情景评述
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笔者以商标为载体,设计了“商标展评会”活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先让学生走进商标,说说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商标,能说出理由。这时学生纷纷上台展示搜集的商标,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创造商标,为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商标,分小组讨论商标设计的图案,议议创作意图。并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广告奖”、“最佳解说词奖”。最后让学生描绘商标,以“商标展评活动的经过”、“小组的创作过程”、“最欣赏的商标以及广告语和解说词”等等为内容,任选其中感兴趣的一方面来写,要重点突出,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真实可信、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理想途径。我们要树立“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牢牢抓住“认识生活、丰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这一切入点,让我们的写作训练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小朋友,既有情趣,又有实效。【参考文献】
[1]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4.[2]朱水根.小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1.[3]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4]杨会敏.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04,(1).[5]张秀华.活动体验式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2003,(9).[6]吴勇.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J].小学教学参考,2004,(6).[7]朱幼良.试论“生活本源”习作理念中的几种关系[J].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6).
第二篇:让语文课回归本源
让语文课回归本源
作者:***
工作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464148
【摘要】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削去浮华,回归阅读,回归文本,回归简单。让学生真心回归,真情流露,喜欢语文,学好语文,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诉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文本简单
2012年9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去郑州参加了第九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满满的两天时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桂华、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杜郎口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史金凤、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卫东等五位来自教学一线的语文教育专家共讲授了六节观摩课,并作了五场精彩的专题报告。通过近距离聆听专家名师的课和报告,我强烈地感受到,这的确是一道道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场及时雨。它带给了我深深地思考。
一、让语文课回归阅读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素养。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己静心读书的时间,少一些喋喋不休的讲解,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回归原滋原味的阅读教学上来。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绝非是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就能够实现的。学习语文和学习数理化绝不一样,数理化要靠学生动手练,而语文水平是要靠学生动口读的。我所在的学校,是豫南一个偏僻的农村中学。近几年来,我们也在尝试着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然而,我觉得我们除了盲目的学习别人好的教学经验外,并没有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的讲解多、学生的阅读少;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很长时间回答不上来。学生为自己不会急,教师为学生不会急,没办法,老师干脆代劳,把答案说出。老师私下里还埋怨学生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今天的老师们反而不懂了。
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而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仍然是老师自以为精辟的讲解和透彻的分析,殊不知,却把原本文质兼美的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结果让学生学得沉重、疲劳却无所得。
我认为,好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书声琅琅,妙趣横生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
1终生受益的。同时要提倡自然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有目的地读,带着问题读。说白了,语文课就是读书课而非讲书课,应该让学生的声音代替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语言美、积淀文字美,从而能很好的运用文字表情达意。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文学内涵自然丰富,文学素养必然提升,语文能力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让语文课堂回归文本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地方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异化的情况:课件炫目多样、课堂热闹非凡、学生快乐异常、效果却不怎么着。尤其是,各地、各校开展的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很多老师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明明每人手里都有课本,却偏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明明自己朗读很好,却偏要让录音机代劳;动不动就让小组讨论,还没有说上两句,又立刻叫停。一堂课,热热闹闹,却看不到扎实的书写训练,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在众多的语文教学资源中,最根本的就是语文课本。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通过与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对话过程中,品味语言,解读文本,触摸作者心灵,感悟人间真情,学会语文真知。任何超越文本的语文教学,都是背离了语文教学之本质的。
在第九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上,所有的专家的示范课都可以称之为“素课”,他们几乎没有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效果来渲染自己的课堂,而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体会交流,自然而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当然,语文课堂并不反对多媒体的应用,关键是要适当,要用的恰到好处,要切实体现其对文本解读的辅助作用,切不可喧宾夺主。
第三,让语文课回归简单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课堂容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庞杂了,花样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学校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时,更是突破教学常规,有的甚至是几节课才能学完的东西,却放在一节课内搞定。短短的45分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满头是汗,学生也紧张兮兮。所以,每次评课时,我都要问我们的作课教师: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简单些呢?。
语文学习本应该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然而,现实是很多学生却不喜欢语文。究其原因,与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复杂化的教学不无关系。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疑难问题而恐惧,会因为老师的繁琐而厌烦,会因为老师的滔滔不绝而困倦。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并不是面面俱到,他们设计的任务简明,教法简便,过程简约,语言简洁,导学助学,学生学得有兴趣,有实效。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许多独特感受,很多时候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们又干嘛要逼着学生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去探究来探究去呢?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的把握,简简单单求真知就行了。
新课改实施十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语
文课应该削去浮华,让学生真心回归,真情流露,喜欢语文,学好语文,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诉求。
第三篇:让教育回归本源
让教育回归本源----《离孩子近些,离真正的教育也就近些》之感悟
李村小学朱红丽
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值此周末拜读了张志勇厅长的这篇文章,尤其是关于“四个考虑得远一些”、“三个利益的统一”、“三个负责”、“四个竞争力”的解读,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了很多错误的意识。
教育以学生为本。当代的教育已经转型为服务型,家长和社会的口碑是学校立身的保障。我还拿自己上学时教师的标准来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我认为教师义务仅仅是教授,学生的成绩就是教师的成绩。虽说自己今年是上岗第三年的教师,但还处于关注生存阶段。所以自己并没有把时间分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尤其是思想道德的培养上。正如张厅长所说,学生时代的学生的其他素质包括人格、道德、创新等的培养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期,老师干的是良心活,学生的一生我们耽误不起。教师不直接创造物质和精神成果,而是通过学生的成才来间接创造。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培养孩子不能只看短期目标,即学生现行的成绩,这样的话,学生小学时代的成绩是优异的,但是教师们能保证中学,大学和社会上的成绩都是优秀的吗?不能。教师要高瞻远瞩,以长远目标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生活的本领,教师的劳动成果才能通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肯定。以后自己要转变态度,成绩与能力并重为目标,努力朝素质教育发展。
其次自己一直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可是四个月来,似乎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上课经常说话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的学生对自己有一种不服之气,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只记住自己对之的批评教育而继续不完成作业等等。我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张厅长的这篇文章让我醍醐灌顶。我应该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教育。一个微笑可能温暖了在学习中迷途的羔羊,一个眼神可能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一次真诚的一对一的谈话可能感化了一颗倔强的心灵。教师都应该向许三多学习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第四篇:生活本源网的介绍
生活本源网的介绍
生活本源网以品质生活的需求为本,砍掉了全部的中间环节,专注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零距离的交易、交流对接通道,目标建立一个全球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握手平台。
简介
是谁
生活本源网建设启动于2012,在2013年底正式上线营运,由门户首页、商城、生活论坛组成,营运中心设在深圳市南山区;运作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最大限度整合全部资源推动平台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的技术急速发展,让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零距离对接成为可能,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为注重品质生活体验的人们提供服务,体验生活之美!
团队
我们运营团队全部由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的员工组成,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良好的服务心态以及轻松愉悦的团队工作氛围。提供服务
建立信息互换渠道
我们与消费者分享食品安全的文章与心得,展示舌尖上发现之美;我们与食品生产者一道分享消费者的需求,从种苗选择,生产的控制、农药管理、认证标准、监控、检测等环节进行全程交流,确保产品与消费者需求完美对接。
揭开电器真相
我们从电器生产的源头芯片设计开始到产品出厂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悉心了解,对主要的部件进行拆解,逐一核对主要部件的性能、工艺,参照市场上通用成本,测算产品生产成本,确保毎一个产品有最好的性价比。
挖掘艺术大师的生活饰品
我们从全球生活大师的家居饰品中精挑细选,呈现最代表生活大师的生活体验与认知的作品,并精心仿制成日常家居装饰品,让你用最经济的成本分享生活大师的品质生活体验。
组织平台会员活动
我们定期举办会员活动专题,交流品质生活的心得,分享快乐家庭生活的模式,让会员获得许多产品之外的贴心服务,让生产商获得准确的消费体验信息。
分享不同的生活体验
通过商城平台的论坛分享我们的体验和快乐生活的不同方式。愿景与使命
1、专门为注重生活体验的人们提供生活产品与服务。生活产品的唯一标准能让人们用最好的性价比体验生活之美!我们宣扬简约的中国原色生活,帮助我们的会员建立一种注重心灵回归与内在平静的生活体验;
2、将中国传统生活文化的精髓赋予产品之中,体验生活之美是我们生活本源产品的灵魂,散发着强烈的中国生活理念元素;
3、建立全球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唯一握手平台。
第五篇:生活是写作本源
一、背景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的基础,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孩子们识字、学句、分析段落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如何运用手中的笔把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描绘下来?如何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记叙下来?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性,缺少个性化。套用法是最常见的,闭门造房子,在同一个工程师的辅导下,面对着相同的写作材料,只能作虚假的作文。久而久之,小学生对写作就缺乏主动性。试想,对一个整天关在教室里或家里,面对着一大堆作业的孩子,何时去体验生活,寻找玩的快乐?枯燥乏味的两点一线生活,只能写一些早已过时的作文,抄搬别人的佳作来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这也算是个好学生了,这个问题的存在,除了社会家庭等因素外,学校的应试教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从去年开始提出:“作文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认真地从事此项研究与探索,成功写作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既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又为成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二、定义生活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及活动的环节。对一个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主要是指学校的群体生活和家庭的特定生活。小学生的生活大多在学校里度过的,那是个群体生存的环境。-1-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竞争,而放学回家,孩子们又进入了一个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在家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者。从学校里的奴隶一下子转变为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们在家里什么事都不用做,什么事也做不好,家庭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拓宽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现代生活教育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先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素质为宗旨,以学校生活为依托,并拓展到小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探索和研究生活创新教育实施的思路、目标、途径和系统操作方式,从而优化学生的生活过程,塑造其创造性生活品格,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协调,个性化发展教育。
四、实践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活动的全部时空展现。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新的突破,作文教学是否在“拓宽生活内容,加强阅读积累,激励写作兴趣”这三大模块入手。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拓宽生活内容,跳出课堂小圈子,放大生活外延。拓宽生活,就是把课堂教学的范围扩大到校园、家庭和整个社会。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敢于冲破课本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实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在体验生活,感受经历,寻找素材,充实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功夫。〈1〉体验生活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中有一次习作,〈〈洗手帕〉〉,我想洗手帕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了,我在辅导本课时,尝试着,先来一个“闭门造屋”要孩子们看题目写。谁知,49位学生除一、二年级进行训练。看阅读说话,听录音说话,提问式说话,看实物想象说话。根据几个词语加以组合说话,有一次,我把拖把、抹布、纸篓三样卫生工具一齐拿在手里,让二年级学生看着编故事,孩子们经过五分钟的准备,就一个个地举起手,讲出了动人的故事。有的选择帮同学做值日工作,有的选择说一次大扫除的经过,有的叙说了同学们捐款给班级买了三样卫生工具的情景。听着孩子们自编的故事,我不禁赞叹道:生活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中年级的阅读要放在文章的段落训练上,训练时,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按观察的顺序写片段。就拿中年级的第一阶段三年级为例来-5-说一说吧!这个阶段着重进行句段训练。训练的方式采用以下几种:
1、整理句子,为学好一段话打基础。有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有的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有的是按方位顺序排列。训练的材料有的来自课文,有的来自课外读物中,还有的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情景,要求加以整理。
2、是描写一个场景《上课了》描写老师走进教师开始上课的情景。尽管学生对这一情景非常熟悉,但真的要他们写下来就感到有点困难了,为了让学生有话好写,我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瞬间的表演,左手拿着学生的作业本,自己的教本和备课本,右手拿了地球仪。听到上课的预备铃就快步来到教室门口,站着向教室四周环视一下,便点点头,微笑着走到讲台前,轻轻地放下教课本和教具,亲切地说“上课!”看到同学们站得很整齐,又亲切地向大家问好。等学生坐下后,就开始上课。学生亲眼看到老师的特别表演,也就有话可说了。能说的就给写打下了基础。
3、写好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更讲究个开头。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万事开头难,针对学生写作文开头难的毛病,我采用套用法与仿写法……从而降低难度。如学《家乡的秋白梨》学着仿写《家乡的龙井茶》,读《少年闰土》开头,学写《我的**》。
4、采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习作前,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总分结构段式。如《山里的孩子》每一段,<<课间十分钟>>第二段,这些都是总分结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特点,然后仿写,可以是一次大扫除,也可以是一个游戏活动.
5、补充一个段落,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编故事.如学完了<<课间十分钟>>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在下课时观察同学们的活动情景,等待会儿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上课了后老师第一个讲:“在操场东南面的花坛旁,有三个五年级的学生,手拿竖笛,在吹奏《新年好》的曲子。悠扬的笛子声响起来,传遍了整个校园。一曲吹好了,他们在笑着,说着,好象在交流吹奏的经验……”还没等我说完,聪明的学生就大胆地举起了手。“老师,我也来补一段:六年级同学跳长绳的情景。”我也来补一个,我看到了三年级的小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在学做子雏鹰起飞新广播操的情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叙述着课间十分钟,那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孩子们的留心观察为补写课文段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正当学生兴趣昂然时,我就提出:让孩子们也来写一篇课间十分钟的作文,与课文中的小作者比一比高低。要求:差生补一个段落,好学生可多补几个段落。有了生活的体验,孩子们就不怕写不好了。
五、六年级同学还参加上级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知识抢答赛,并获得一等奖;四年级中队自己组织的中队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获最佳中队活动,每周两次的红领巾广播,及时播出了学生的来稿;宣传橱窗展出了学生的优秀作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真实的生活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参考文献】《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作者杨启平选自语文教育中的《探索》第116页本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研究篇中的〈〈向生活开放〉〉作者李吉林选自〈〈情境教学〉〉第207页本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谈作文教育的“新理念”〉〉作者柴向阳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1期第70页本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生活是写作本源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