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9-05-13 05:0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七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诧异(chà)哺育(bǔ)骊歌(lí)叱咤风云(chà)....B.剽悍(piāo)讪笑(shàn)秕谷(bǐ)怏怏不乐(yàng)....C.哀悼(dào)木屐(jī)炽痛(zhì)浑身解数(xiè)....D.白皙(xī)撺掇(cuān)污秽(huì)毛骨悚然(sh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疲惫 弥散 博学多识 迥忽不同 B.铿锵 娴熟 迫不急待 石破天惊 C.祈祷 沟壑 相得益彰 进退维谷 D.崎岖 迭起 义愤填膺 眼花瞭乱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盼望已久的校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磨刀霍霍地进行准备。....B.这场有赌球性质的比赛无不让有良知的球迷们义愤填膺,扼腕长叹。....C.大家都在关注家喻户晓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D.在世乒赛上,中国队来势汹汹,一举包揽了五项比赛的冠军。....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C.阅览室里有各种学生们喜欢阅读的图书杂志。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耗尽一生精力写成的一部科普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B.简·爱在雷沃德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海伦。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谭波儿小姐,谭波儿小姐在简·爱受教过程中“担任她的母亲、家庭教师和伴侣”。这两个人都曾帮助过她,是简·爱在孤儿院唯一的快乐和温暖。海伦死于肺病,给简·爱打击最大。谭波儿老师出嫁旅行了,使简·爱失去了精神支柱。

C.简爱的姨妈把她视作眼中钉,决定把她送进雷沃德孤儿院。孤儿院虽然教规严厉,生活艰苦,但是院长是个古道热肠的好心人。

D.《童年》的阿廖沙在慈祥的外祖母、乐观的小茨冈和正直的格里戈里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和充满爱心的人。

二、(共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属于)B.父异焉(惊异)..C.邑人奇之(同县的人)D.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时候用钱币求取仲永题诗)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泯然众人矣(颓废的样子如同常人了)8.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会更加糟糕。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人履其板,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略有删改)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吴越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后文的“钱帅”,即钱镠的孙子钱俶。②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讫:完。

②①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乃以瓦布之()⑵上轻,故如此()..10.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于 杭 州 梵 天 寺 建 一 木 塔

11.文中,喻皓笑着回答妻子的询问,这个“笑”有何含义?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落花时节”的特殊含义。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题1分,共7分)A.荷笠带斜阳。(刘长卿《送灵澈上人》)B.,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C.,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D.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E.,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F.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林嗣环《口技》)

G.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12分)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15.上文节选自课文《最后一课》,作者是 国作家。(2分)1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3分)

17.结合语境,谈谈第⑤段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的表情是否矛盾?(3分)

18.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说说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4分)A.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B.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二)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季羡林

①想得最多的是董秋芳先生。

②董先生是我在济南高中时的国文教员,笔名冬芬。胡也频先生被国民党通缉后离开了高中,再上国文课时,来了一位陌生的教员,个子不高,相貌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一只手还似乎有点毛病,说话绍兴口音颇重,不很容易懂。但是,他的笔名我们却是熟悉的。他翻译过一本苏联小说:《争自由的波浪》,鲁迅先生作序,他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长信,我们在报刊上读过,现在收在《鲁迅全集》中。因此,面孔虽然陌生,但神交却已很久。这样一来,大家处得很好,也自是意中事了。

③在课堂上,他同胡先生完全不同。他不讲什么“现代文艺”,也不宣传革命,只是老老实实地讲书,认真小心地改学生的作文。他也讲文艺理论,却不是弗里茨,而是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都是鲁迅先生翻译的。他出作文题目很特别,往往只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意思自然是,我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

④有一次,在董先生的作文课堂上,我在“随便写来”的启迪下,写了一篇记述我回故乡的作文。感情真挚,自不待言。在谋篇布局方面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作文本发下来了,却使我大吃一惊,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不少地方有这样的话:“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等等。我真是如拨云雾见青天:“这真是我写的作文吗?”这真是我的作文,不容否认。“我为什么没有感到有什么节奏呢?”这也是事实,不容否认。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知己之感,油然而生。这决定....了我一生的活动。从那以后,六十年来,我从事研究的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与文章写作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感情一受到剧烈的震动,所谓“心血来潮”,则立即拿起笔来,写点什么。至今已到垂暮之年,仍然是积习难除,锲而不舍。这同董先生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我对董先生的知己之感,将伴我终生了。

⑤五十年代初,在民盟一次会议上,完全出乎我意料,我竟见到了董先生,他已垂垂老矣。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也非常激动。但是我平生有一个弱点: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董先生看来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表面上却颇淡漠,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概了。

⑥我生平还有一个弱点,我曾多次提到过,这就是,我不喜欢拜访人。这两个弱点加在一起,就产生了致命的后果:我同我平生感激最深、敬意最大的老师的关系,看上去有点若即若离了。

⑦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董先生退休了,离京回到了老家绍兴。这时大概正处在十年浩劫期间,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自顾不暇,没有余裕来想到董先生了。

⑧又过一些时候,听说董先生已经作古。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一霎时,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不已。然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看来我只能抱恨终天了。等我们两个隔世相遇的时候,我相信,我的两个弱点经过地狱的磨练已经克服得相当彻底,我一定能向他表露我的感情,一定常去拜访他,做一个程门立雪的好弟子。

⑨然而,这一些都是可能的吗?这不是幻想又是什么呢?“他生未卜此生休”。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文章有删改)

1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与董秋芳先生相识相惜过程中所发生的事。(4分)

董老师担任我的国文教员→ →我多年后与董老师相遇→ 20.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6分)

(1)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

(2)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21.结合语境,请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4分)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表面上却颇淡漠,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概了。

22.结合选文内容,谈谈第②段画线句对全文塑造董秋芳先生形象的作用。(4分)

来了一位陌生的教员,个子不高,相貌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一只手还似乎有点毛病,说话绍兴口音颇重,不很容易懂。

四、作文(50分)23.按要求作文。

请以“喝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共15分)1.B 评分意见:本题3分。2.C 评分意见:本题3分。3.B 评分意见:本题3分。4.D

评分意见:本题3分。5.C

评分意见:本题3分。

二、(共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6.B 评分意见:本题2分。7.C

评分意见:本题2分。8.B

评分意见:本题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1)于是,就(2)所以 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小题1分。10.于 杭 州 梵 天 寺/ 建 一 木 塔 评分意见:本题2分,11.示例(1):透漏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

示例(2):透漏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突出了他解决这个问题的轻松)。

评分意见:本题2分,选择任意一点,大意对即可。

(三)诗歌阅读理解

12.高 密(茂密、遮天蔽日)幽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3.描写鸟儿自在地在屋檐上翻飞,云彩悠然地从窗子里飘出来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A.青山独归远 B.谁家玉笛暗飞声 C.春潮带雨晚来急 D.各领风骚数百年 E.朔气传金柝 F.不能名其一处也 G.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评分意见:本题共7分。每小题1分,语句填写正确且无错别字方可得分。

三、(共30分)15.法国 都德

评分意见:本题2分,16.这句话运用肖像(外貌)描写,(1分)描写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时不同寻常而又庄重的穿戴,(1分)表现了他对就要失去国土的敬意和留恋,体现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2分)

评分意见: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17.“柔和”是出于对学生的深情,对同胞、对祖国的热爱。“严肃”出于对亡国的深切悲痛。

评分意见:本题3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18. A句表达效果好,“我的”表达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感叹号语气强烈,更能表达小弗朗士内心的强烈感情,既有对敌人的恨,又有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也包含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的痛苦。B句“这是”和句号,表达的感情不如A句充分。评分意见: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19.董老师认真批改我的作文(2分)我获悉董老师的离世(2分)评分意见: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20.(1)“和盘托出”是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的意思。(1分)文中表现了董老师批改“我”作文的认真(1分)及对“我”写作能力的肯定。(1分)评分意见: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2)“怅望”是惆怅地看望或想望或观看。(1分)在文中表现了“我”对已离世的董老师的思念(1分)和还未及向老师倾吐心声的遗憾、后悔。(1分)评分意见: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21.该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体现了师生二人多年后相见时那种满心的激动、喜悦(1分)而又因不善言辞难以溢于言表的情景,(1分)表现了师生二人的深厚情谊。(1分)

评分意见: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22.这句话是对董老师的外貌描写(或:这句话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1分),写出了董老师的外貌平凡普通,(1分)为下文突出董老师的文学才华起反衬作用。(1分)更好地抒发了作者对董老师的崇高敬意。(1分)评分意见: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四、(共50分)

按学考阅卷标准批阅。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1=30分)

1、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2、“开元盛世”是指谁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李渊

3、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是在谁统治时期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4、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李渊 D、唐太宗

5、“诗圣”指的是()

A、李白 B、杜甫 C、李春 D、白居易

6、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A、吴道子 B、阎立本 C、赵孟?nbsp;D、张择端

7、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8、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9、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A、杨业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10、12世纪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哪个民族()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汉族

11、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12、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3、元朝的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赵匡胤 D、皇太极

1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C、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B、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5、《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睿

D、司马炎

16、《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

B、张择端

C、阎立本

D、董其昌

17、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18、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言?()

A、岳飞

B、文天祥

C、范仲淹

D、黄宗羲

20、明朝中期抗击倭寇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

A、李纲

B、戚继光

C、于谦

D、文天祥

2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2、军机处创设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2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24、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25、明长城东西起讫地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26、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周髀算经》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7、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8、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9、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一个行政区域最早出现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0、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完成了南移?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二、多项选择题(5*2分=10分)

1、明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设置的厂卫特务机构有()

A、禁军

B、东厂

C、西厂

D、锦衣卫

2、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有

()

A、烟草

B、玉米

C、甘薯

D、马铃薯

3、下列人物中,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4、中国的三代石窟艺术是指()

A、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B、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C、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D、新疆龟兹石窟

5、下列统治者属于开国皇帝的有()

A、隋炀帝杨广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中国隋朝时建造的。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于(朝代)时中国的 地区的“ ”(当时纸币的名称)。

3、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中国人发明的“

”,(朝代)时,制成了指南针。

5、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

6、明成祖时,派郑和先后

次下西洋。

7、“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是对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表现的典型概括。这种现象出现于

(时期),首先出现在、松江等地的(行业)当中。

8、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水浒传》、、。

四、识图填表题(4+2=6分)

(题目见答题卷)

1、在右图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地名

在图中,无锡的古运河应当属于

隋朝大运河的(哪一部分)。

2、请写出下图农具的名称

五、材料分析题(2+3+8+3+7=23分)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是谁引用古人的话说的?

(2)他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2、“庆历年(1041~1048年)……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铁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熔化)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选自《梦溪笔谈》)

(1)这段史料是谁记载的?

(2)这段史料记载了何种发明?发明者是谁?

3、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四: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

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

(2)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3)想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4)请联系现在的考试,谈谈你的看法,科举制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供汲取?

4、“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1)上述材料中的“妈港”是现在的什么地区?

(2)它是在哪个朝代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3)它又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5、材料一:我国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峡电力已经输送给许多省份,初见成效。南水北调工程也正在实施,已经使一些地方收益,这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

材料二: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带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材料三: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同学甲:宋应星说的不对。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

同学乙:宋应星说的很对。如果人与自然不相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再说如果人力不与自然力互相配合,那也休想制造出什么东西,开发出什么资源。

问题:结合上面材料,你认为材料三中的同学说的对吗?你认为人类应当怎样和自然相协调?

六、问答题(7+7=14分)

1、“唐初政府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加到一千多万户。”是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请你谈谈古今人口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岳飞举行记者招待会,你做为新闻记者参加并有机会向他提一个问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这个学期期末复习的时间是一个月左右,考虑的复习的效率问题,所以我决定采取分版块复习的方法,共五周左右的时间,接下来我将按照每一周的复习内容来呈现我的复习计划。

第16周复习内容:1.主攻课外阅读(主要是利用《五年中考》的课外阅读)

2.第六单元及第一单元的文言文第一轮复习

3.七年级联考第二次月考这一套试卷

早读安排:《狼》 《伤仲永》第六单元字词古诗

测验安排: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17周复习内容:1.能力拓展题题:①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②仿写

③修改病句

④选词语写一段话,并用上修辞

2.文言文附加题,重点利用配套试卷

3.名著阅读:《童年》《昆虫记》

4.第二单元及第三单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

早读安排:《木兰诗》《孙权劝学》第一单元字词《木兰诗》默写古诗测验安排:第五单元试卷

第18周复习内容:1.主攻课内现代文阅读(11篇重点讲读篇目,有重点地带过自读篇目)

2.第四单元及第五单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

早读安排:《口技》《短文两篇》 第二单元字词古诗

测验安排:第三次月考试卷(作文辅导)

第19周复习内容:1.主攻课内文言文篇目(7篇文言文,在第一轮基础复习的基础上强

化基础,然后进行内容赏析的复习)

早读安排:第三单元字词第四单元字词第五单元字词古诗

测验安排:第一次期末考试卷(作文辅导)《学习辅导》配套期末考试卷

第20周复习内容:1.字词第二轮复习

2.背诵第二轮复习

3.文言文查漏补缺第三轮综合复习

4.学生自由复习全部试卷及所做过的作业

早读安排:灵活安排自由复习

测验安排:第二次期末考试卷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

范县白衣二中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完成1~5题(共1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脑髓(suì)花圃(bǔ)骊(lí)歌倜傥(tì tǎnɡ).....B.沮(jǔ)丧讪(sàn)笑菜畦(qí)污涩(sè)....C.嫉(jì)妒丑陋(lîu)蝉蜕(tuì)弥(mí)漫....D.书塾(shú)环谒(yè)瞬(shùn)息收敛(liǎn)....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祈祷渲闹臃肿人声鼎沸B.懊诲书塾默契来势凶凶C.斑斓崎岖屏嶂九曲连环D.澎湃深邃彷徨慷慨淋漓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B.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他要去竞选班长。....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D.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4、名著导读(7分)

(1)

1、名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

其它两部分分别为《》和《》。(2)(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和()(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

5、默写(6分)

(1),云从窗里出。(2),弹琴复长啸。(3)《春夜洛城闻笛》中体现作者思乡的两句

是。(4)《滁州西涧》中抒发悠闲恬淡 心情两

句:。

10.9%,城区中小学生分别为13.3%和14.2%。肥胖不仅正在成为北京儿童最主要的流行病,也使北京地区儿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程度比国内其它地区更严重。

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北京儿童肥胖率比全国大城市的水平约高出一倍。答:

7.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2分)

有的人在人生之土上播下了勤劳和汗水,于是他收获了一片辉煌;有的人在人生之土上播下了怠惰和懒散,于是他收获了一份荒凉。8.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着“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进行理解。

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 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

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2分)

小孩说:病人说:

三、阅读训练(41分)

(一)狼清·蒲松龄(12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语言运用。(6分)

6.请用一句话(不超过15字)概括下列文段的内容。(2分)

北京成年人的肥胖率居全国第一,儿童中的胖墩也不少。首都儿科研究所昨天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显示,目前北京市6到18岁的儿童中,平均肥胖率为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4分)①意暇甚意: . ②、缀行甚远缀: .

③、屠自后断其股股 . ④、狼亦黠矣黠: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久之,目似瞑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 ..D.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 ..

七年级·下 语文期末测试题 第 1 页(共8页)

11.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2分)15.画横线句子中讲“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该如何理解?表现了斯科特怎样的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感情?(3分)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答: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16.文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2分)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答:战胜他们。12.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7.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2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答:译文:(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3题。(18分)译文:永远的红丝带

(二)(11分)①那时候,学校的教学设备还很简陋,班里刚刚添置了幻灯机,学生和我都很兴奋。上课要放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幻灯片时,我常常用一根废弃的扫帚把,在黑板旁边挂着的小银幕上指指点点。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背后管这根又短又粗的竹棍叫“打狗棒”。有一次,我偶尔听到了,故作严肃地说:“没想到我一介书生,竟然荣登丐帮帮主之位,实在是可喜可贺!”周围的学生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笑作了一团。

②那天,下课铃响后,我正收拾着讲桌上的东西,准备回办公室,偶一回头,只见黑板左边墙角的那只放幻灯机的柜子上,靠墙斜竖着一根一米多长的细棍子。我走近拿起一瞧,是一根光滑的青皮竹棍,心中不禁大喜,高声喊到:“嘿,谁做的好事?这根棍子做教鞭真是再好不过了。”说着,我随手把上面粘着的几圈红丝带扯下来,扔进了旁边的废纸篓里。

③这时,班上有个学生说:“这本来就是送给你的!”我抬起头,愣了一下,忙问:“噢,真的吗?是谁送的?”一时间,教室里唧唧喳喳,闹哄哄一片,似乎没有人能够立即说得清楚。我一时也有些纳闷儿。

④“是阿萍送给您的。”一个学生突然嚷道,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我顺着学生们的目光看去,只见后排那个叫阿萍的清瘦女孩儿,有些不好意思看了我一眼。她的脸上红朴朴的,羞涩地微笑着,向周围的同学看了看,又轻轻地向我点了点头。

⑤这可是个很细心的女孩儿!她心灵手巧,上劳技课的严老师好几次在我面前提起她,夸奖她的劳技作品每次都是班上做得最好的。这时,我突然想到刚才那红丝带„„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⑥愣了几秒钟,我把竹棍轻轻放在讲桌上,快步走到废纸篓前,捡出了那些红色的丝带。她一

13.“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是指什么事?(2分)定是用这些丝带在竹棍上绕着粘了一朵花,这可是她最拿手的。记得那次班上搞联欢,布置教室的答:时候,我曾亲眼看她露了这一手。而我,还没有将竹棍上缠着的东西看清楚,就把它一把扯掉了„„我呆呆地看着手中已经断成了好几截的丝带,心中懊悔不已,又轻轻将它放回了废纸篓里。14.为什么斯科特五人到达极点时,“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2分)⑦我站起身来,对着全班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谢谢大家!”又特意转过身,对那

答:个女孩儿说:“谢谢,谢谢你,阿萍!” 阿萍脸上依旧红红的,局促地笑着,轻轻地说:“不用谢,老师。”听到这话,我心里却忍不住想,当我伸手扯下那几圈红色的丝带时,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哎,我怎么这么粗心!

⑧沮丧地走进办公室里,我抚摩着这根细细的竹棍,心情一时难以平静。抬头透过窗户的玻璃,看着不远处的教室,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又犯了一个错误。我本该把那已经断成了几截的红丝带拿回来,却又„„这时,上课的铃声却刺耳地响了。

⑨放学后,学生们都已经离开了学校。我独自一人走进了教室,又来到那个废纸篓前。我低头一看,纸篓里面空空如也。显然,值日的学生已经清理过了。我的心里涌上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⑩第二天上课时,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当着大家的面,抚摩着那根青青的细细的竹棍,笑着说:“阿萍,你送给老师的这根教鞭,用起来真好!”周围的学生微笑着,那

23.在生活中,你遭到过别人的误解吗?请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4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四、诗词赏析(共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个女孩也露出了甜甜的笑靥,她的脸已不再那么红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⑾我走上讲台,轻轻地挥动着青皮竹棍。我心里明白,那条红丝带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我的心中。它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提醒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灿烂的笑脸,面对这些年轻的心灵。

24.“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2分)18.从上下文中找出两处与第⑦段画浪线句相照应的语句。(2分)

25.“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9.请用自己的话,说出第⑤段和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提到的“错误”的内容。(4

分)

五、作文(50分)②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⑪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文中第⑦段写道“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请你写出女

家是什么?是不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孩当时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3分)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为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答:的师生情,伙伴情。

要求: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②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21.第⑩段写道“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你觉得“我”的⑫告别纯真的童年,跨入艳丽多彩的花季;告别虚伪的面具,做一回真实的自己;这一举动有无必要?为什么?(3分)

告别亲友,踏上远去的列车;告别家乡,去经历一次陌生的旅行„„

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告别也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一座成长的丰碑。

请将题目《告别》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讲22.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永远的红丝带”的理解。(2分)

述你的经历,抒发你的感受。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五篇: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略。

2、juān

yùn

虔 3、盛-胜 燥-躁 脚-角

障-嶂

4、B 5、B 6、略。7、C 8、吴承恩 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童年》 阿廖(辽)沙 9、略。10、(1)万里赴戎机(2)天涯若比邻(3)不畏浮云遮望眼(4)回清倒影

(5)随风直到夜郎西(6)山光悦鸟性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9)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二、阅读。(50分)(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2分)11、(1)夸耀(2)打发

(3)――的原因(为什么)

(4)畏惧(害怕)12、(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3、(3分,每空1分)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1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要想学好一门技艺,就要做到孰能生巧)(结合实际来谈且表述完整得3分,否则得2分。)

(二)阅读《心声》选文,回答问题。(15分)

15、泪珠涌出:感情投入,联想到自己想爷爷和玩伴的感情;叹口气,坐下:心情轻松,完成心愿,表达心声之后的满足。

16、、无奈,不放心;(1分)感动,内疚(1分)17、埋在心底的亲情、(想爷爷)(1分)友情(想小朋友妮儿)(1分)18、同学们被京京的真情朗读感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答出“环境描写,衬托出京京读得真切感人”也给分2分)

19、第三段的“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1分)动作和神态(2分)

20、启发:做事要认真,要有真情实感,要勇敢。(1分)

老师对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深入理解学生内心。(1分)分别联系实际2分(表达清楚,意思相近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21、.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1分)触景生情,自然引起下文对童年的回忆。(1分)22.制作骨架(1分)系缠放线(1分)

23、第⑦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使童年的生活更有趣;(1分)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1分)

24、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1分)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1分)

25、仲春时节大地泛出的“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显出生机和活力,而“我”的童年生活也充满着生机和快乐。这样说含有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意。

26、略。(颜色特点和童年特点相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

27、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等。(答春雨得1分)

28.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29.不设统一答案,示例1:我更喜欢选文的这个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示例2:我更喜欢《春》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30.略,强调符合题意,语句通顺。示例1: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示例2:瑟瑟的秋雨中,我回味那春雨的轻盈,夏雨的激越,冬雨的冷冽。

三、写作。(40分)评分标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译文】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和水打交道,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够潜水了。那些潜水者难道是偶然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长期和水接触而悟出的方法。每天和水打交道,那么十五岁就能学会潜水。生下来就没见过水,那么就算到了壮年,见到船也会感到畏惧。所以很多北方的勇士,向潜水者寻问他们的潜水技术,然后按照他们教的方法去河里试着潜水,但是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不愿意自己去学习体会而只是寻求方法的人,其下场也都像那些北方学潜水的人一样。

下载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softName黑龙江省克东县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delKongge黑龙江省克东县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这学期的努力成果就看期末考试的成绩了,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欢迎阅读。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禅院shán 海市......

    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一、积累和运用(19分) ⒈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划横线4分) ①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cuán zǎn)成的小球。 ②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

    七年级语文试题之二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题之二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3分,每空0.5分)瘁suìkàng幻砭piāo 2.(2分,每题0.5分)勿—毋眬—胧祥—详只—止 3.(2分,每题1分)修改病句:(1)删去“首先”或把“首先”放......

    初一(七年级)语文练习题:成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一(七年级语文练习题:成语试题及答案 初一学年成语试题 一、1.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B. 当四川汶......

    2015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成人高考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毗连 琵琶 筚路蓝缕 B.伶仃 拎包 身陷囹圄 C.格式 楼阁 恪......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 2(推荐五篇)

    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16分)①解放军某部200名官兵在参谋长王毅带领下,临危请命。他们爬险山,踏泥泞,连续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率先抢赴余震不断的地震中心汶川,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