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时空 鲁迅与旧诗(★)

时间:2019-05-13 06:5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学时空 鲁迅与旧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学时空 鲁迅与旧诗》。

第一篇:文学时空 鲁迅与旧诗

文学时空 鲁迅与旧诗

张宗子

和朋友聊天,说起各自最喜欢鲁迅哪首诗,我想都没想,说最喜欢他1933年题写给日本友人的那首《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鲁迅还有不少诗,短短几句写自己的形象,非常生动,如“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还有著名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朋友喜欢的《亥年残秋偶作》,其中的“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写出了鲁迅心中的寂寞,这一联在鲁迅的七律中也是我特别珍重的。

鲁迅旧诗功底深,但不有意作旧诗,这和他一贯的文学主张是统一的。发誓从文,立意在启蒙,“抨击旧礼教,暴露社会的黑暗,鞭策中国病态的国民性”,所以他选择最有力的武器:杂文和小说。这一点他在书信里,特别是致杨霁云的信里,曾反复申明过。他的终生挚友许寿裳说:“鲁迅之旧诗,多半为索书者而作。”许广平也说:“迅师于古诗文,虽工而不喜作。偶有所作,系应友朋邀请,或抒一时性情,随书随弃,不自爱惜。生尝以珍藏请,辄遭哂笑。”尽管如此,许寿裳说:“诗虽不多,然其意境声调,俱极深闳,称心而言,别具风格。”

读鲁迅的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和楚辞的亲密关系。许寿裳说,鲁迅熟读屈原作品,诗中采用屈赋词语最多,像“一枝清采妥湘灵”这一首,“全首用骚词”——类似的还有另一首《无题》中的“洞庭木落楚天高”。小说集《彷徨》的题词选用的是《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北京时,鲁迅书房“老虎尾巴”的墙壁上挂的是他集离骚句,由乔大壮书写的一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许寿裳回忆说,早年和鲁迅谈天,曾经问过鲁迅,《离骚》中最爱的是哪几句?鲁迅马上答出下面四句: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高丘无女,即回望故国、茫然无同道之人的意思。王逸注:女喻臣。这个典故,鲁迅曾反复引用,既见于《摩罗诗力说》:“灵均将逝,脑海波起,通于汨罗,返顾高丘,哀其无女。”又出现在悼丁玲的诗中:“瑶瑟凝尘清愿绝,可怜无女耀高丘。”《湘灵歌》中也有“高丘寂寞竦中夜”的句子。《离骚》此四句所表达的情怀,正应和了“老归大泽菰蒲尽”那一联。如果说,上下求索代表了鲁迅精神中的一面,哀高丘之无女,则代表了另一面。明知无望,依旧锲而不舍,以无望为希望,同时又愤惋于现实的强大和个人力量的微薄。鲁迅身上始终有一种易水萧萧的悲壮气氛,这正源于他对黑暗的决不妥协和对现实的无奈。

文章,鲁迅最重南北朝,这是人所共知的。诗,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里说:“诗歌方面他最喜爱的,楚辞之外是陶诗,唐朝有李长吉,温飞卿和李义山,李杜元白他也不菲薄,只是并不是他所尊重的。”有意思的是,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都是深受楚辞影响的,尽管表现不同。

鲁迅爱陶诗,爱李杜诗,但他很少写古体,写的多半是律诗。他的律诗,看得出来,技法是中晚唐和宋以后的,但没有晚唐的衰颓气,也不像宋人那样一意精雕细琢,气魄和寓意则是高古的。他的七律重理,偏向宋诗一路,七绝则有唐人的风致,比如这一首:“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他有一两首绝句和龚自珍相像,那是因为龚自珍也很受楚辞影响,并非鲁迅学他。像《自嘲》和《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则有近代诗的影子。

鲁迅个性强烈,文如其人,作为“余事”的诗也是如此,所以要说像谁,接近谁,实在很勉强。古代常有某人诗作混入他人集子的情况,仅看诗本身,无从分别。他的文字风格独特,是不容易和别人混淆的。

鲁迅的日记里有一条:为杨霁云书一直幅,录夏穗卿诗:“帝杀黑龙才士隐,书飞赤乌太平迟。”其后开玩笑似的注明:“此夏穗卿先生诗也,故用僻典,令人难解,可恶之至。”鲁迅不用僻典。他的戏拟诗用“今典”,如不知本事,难以明白,又多反话,便无异于杂文了。

第二篇:新旧的碰撞与融合——浅谈鲁迅的旧诗创作

新旧的碰撞与融合——浅谈鲁迅的旧诗

现代中国文学史周四九十节谢忠凯 2016213450 【摘要】: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对新文化的普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他的旧学造诣极高,他的旧诗创作集中体现了这一点。他的旧诗内容丰富,意蕴涵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实密切结合,体现出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写作技艺。本文主要从宏观处着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内容,形式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研究鲁迅的旧体诗具体怎样实现“新与旧的碰撞与融合”,并最终得出鲁迅的旧体诗创作乃是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型,为我们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关键词】:鲁迅旧体诗文化传承碰撞与融合

一、引言

对鲁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说和杂文,而对他诗歌创作的研究却较少。而对其旧体诗的研究则更少。为鲁迅旧体诗作注的前辈,包括周振甫,张向天,林伟等,皆侧重于诗歌的具体分析而缺少相应的宏观叙述。本文在抽象分析鲁迅几十首旧体诗的基础上,从宏观处把握,首先从形式上着手,阐释鲁迅怎样娴熟运用旧体诗的格律以及诗歌语言和杂文化相关问题,再从内容及艺术手法上,分析鲁迅旧体诗的意象,手法等继承与创新的问题,阐释鲁迅旧体诗所反映出的“新旧碰撞与融合”。

二、形式上:承古而萌新

中国的旧诗是相对于五四运动后兴起的新诗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包括古体 诗和近体诗,对格律要求严格。在类别上包括辞赋,律绝,词曲等。鲁迅所创作的旧体诗在形式上既有继承旧诗的传统,又积极的创新,在文坛上别具一格。在形式上,鲁迅的旧体诗“承古”之处主要表现为:

首先,鲁迅所创作的六十多首旧体诗,涵盖了旧诗体裁的大部分。既有以《我的失恋》为代表的拟古诗,也有以《庚子送灶即事》为代表的五绝,以《所闻(华灯照宴敞豪门)》《无题(灵台无计逃神矢)》等为代表的七绝,还有以《湘灵歌》《自嘲》等为代表的七律,以《学生和玉佛》《无题(大野多钩棘)》为代表的五律。除了这些近体诗之外,鲁迅还创作了以《祭书神文》为代表的离骚体诗歌,还有宝塔诗,打油诗等等。目前所知道的鲁迅的旧体诗创作,有六十余首,这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中并不算多,但是在六十余首创作中却涵盖了旧诗体裁的一大部分。鲁迅自己说过:“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但就是这样“胡诌几句”却让鲁迅的旧体诗创作名留青史。

其次,鲁迅创作的格律诗大部分合律。旧诗,尤其是近体诗非常强调格律的和谐,要讲究音韵,对仗,平仄和谐等。鲁迅的大部分诗基本符合近体诗的这些要求。以《自嘲》为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音韵上,首句入韵,全诗押平水韵中下平十一“尤”韵,音韵和谐;对仗上,颔联和颈联是工对,严格而工整;平仄上,全诗平仄相对,且相邻两联符合“粘对”原则,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格律的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完全符合古代旧体诗的格律要求。鲁迅的其他律诗,绝句大多也和《自嘲》一样,符合格律的要求。这是鲁迅的旧体诗创作在形式上的“承古”之处。

除了继承古代的基本规则,鲁迅旧体诗创作还在积极的创新,这些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首先,语言上雅俗兼用。旧体诗创作,强调的是“典雅”“清丽”。历代的诗人都力求自己作品的语言能够免于流俗。而鲁迅受到新文化的的影响,首先打破了这一种限制,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既有典雅的语言,也不乏通俗的俚语方言。但鲁迅的创作并不因此而减损价值,相反,因为他将俗语引入旧诗创作,使他能别具一格,另有一番风味。其典雅的语言如《无题》中“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湘灵歌》中“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其通俗的语言如《教授杂咏四首》中“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等。在语言上雅俗兼用既是当时时代的要求,也是鲁迅创作中的有意为之。这一种形式的运用,使得鲁迅的旧诗更接近受众,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的魅力。

其次,在于诗歌杂文化的倾向。鲁迅的旧诗在外在形式上保持着诗的特征,但在内在形式上,却又有着杂文化的倾向,带有论辩的色彩。古代“以文为诗”的作家很少。而鲁迅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种特色。如《题赠冯蕙熹》一诗如下:

杀人有将,救人为医。杀了大半,救其孑遗。小补之哉,乌乎噫嘻!

这首诗带有明显的杂文化倾向,前四句对比论证,后两句根据前四句得出结论。可谓一气呵成,在结构形式上,是典型的杂文。再例如《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浩荡足行吟。

这首律诗在内在结构上也蕴含杂文的倾向,前六句用典,援古证今,后两句总结结论,劝郁达夫不要移居杭州。

鲁迅的杂文写的非常好,他把杂文的结构引进旧体诗创作,以实现“节调”“押韵”“自然”。他的这一种杂文化倾向,使古老的诗体和杂文实现了文体间的融合,激活了旧诗的活力。也体现出了在“承古”之外的“萌新”。

三、内容上:时代的记录者

文学不可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它必定会或多或少的反映现实。鲁迅旧体诗的 内容无一例外的反映了那段历史。鲁迅的旧诗创作,内容广泛。既有旧诗中常有的送别诗,如《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抒怀咏志诗如《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莲蓬人(芰裳荇带处仙乡)》,更多的则是讽喻诗,他紧扣时代,把当时的许多历史融入到旧诗创作中,成为时代的记录者。这样的诗比如《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这首诗通过用典,揭露了湖南军阀何键的暴行,他大肆屠杀红军,使湘水都 变成了血红色,鲁迅用“湘灵”的传说,非常形象地写出湘水变红的情况,辛辣地指出了军阀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罪行。这样的诗再比如《秋夜有感》: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这首诗就形象的揭露了当时的国民党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奢靡生活及假道学的虚伪面孔。一句“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写国民党政客在杀人场地边做道场,深刻揭示出了其伪善的嘴脸。

鲁迅旧诗在内容上与传统旧诗相比既有传承也有创新。传承之处在于,鲁迅继承了传统文人中的“济世救民”的思想内核,带有明显的忧国忧民气质,同时也沿袭了古代文人在诗歌内容上的基本因素,在抒发个人感情,展现自我意识的层面也有佳作。

而鲁迅旧诗的创新之处在于他的旧诗创作内容融入了时代的特质,更趋于理性,他的旧诗与时代深刻的结合在一起,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文学。鲁迅旧体诗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反映出革命的精神和战斗精神,这是殊为难得的,可以说是对旧体诗的一个大跨越,他的大部分诗,如上文所提及的《湘灵歌》,便是通过对军阀的批判,反映出战斗精神,以此来号召人民为现实战斗,推翻暴力与黑暗。

四、手法上:“鲁氏风格”独具特色

鲁迅的杂文具有鲜明的特色,能让我们很容易的区别于其他作家,我们暂且 称这种特色为“鲁氏风格”。在他旧诗创作艺术手法中,也能看到很多“鲁氏风格”的影子,这些特色也是融合了古代优秀文化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在艺术手法上,这些特色主要为: 首先,大量贴切的用典。鲁迅旧体诗运用大量古代的典故来反映所述的事情,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旧诗里面有大量楚辞里的典故。由此可见屈原对鲁迅的影响。鲁迅的用典非常贴切且非常常见,并没有特别偏僻的典故。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秋夜有感》一诗首句中“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便是运用了《论语》中的典故,颔联“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运用了望帝的典故。这两句用典故写出国民党政客的伪善和文艺界的凋零,非常形象。

楚辞对鲁迅旧诗的影响非常大,鲁迅六十余首旧诗中涉及楚辞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上文提到的《湘灵歌》中涉及的“湘灵”,如《无题》中“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明显带有楚辞的特色,这首诗是劝阻郁达夫不要移居杭州,并用屈原比喻郁达夫,认为如果郁达夫去杭州,将和屈原一样“泽畔难吟”,最终会自投汨罗。全诗运用楚辞的典故,可谓意蕴无穷。再如《送O.E.君携兰归国》,《报载患脑炎戏作》等都有大量楚辞的影子。鲁迅推崇屈原并不是偶然的,鲁迅身上的精神和屈原的精神非常相像,他们都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却往往不被世俗所理解,在鲁迅身上我们看到了屈原的影子。

其次,曲笔与反讽手法的运用。受国民党高压政策的影响,鲁迅在创作时,也不得不使用曲笔、暗喻和反讽的手法。他创作了大量的《无题》但恰恰是这些手法的运用,使鲁迅的作品别具一格,尤其是他的反讽手法,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辛辣的讽刺就仿佛是一记重重地巴掌打在统治者的脸上。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鲁迅的主基调,我们不妨举几例。首先以上文所提到的《湘灵歌》尾联“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前半句写弹完了瑶瑟却没有一个人听到,后半句却写南京城里一片太平景象(秋门借指南京),前后对比,意图不言自明。用“太平成象”反讽统治者粉饰太平,可谓是精彩至极。再如《无题》: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

这首诗也是典型的曲笔和讽刺。诗作的背景是日本疯狂的轰炸中国,生灵涂 炭。诗歌首句便用辛辣的讽刺说“中国多飞将”,就是讽刺老百姓不仅要遭受本国军队战机的疯狂轰炸,还要遭受外国侵略军队的轰炸。第二句继续用讽刺,写如果照这个程度,恐怕只有那些避居深山的隐士才能存活下来了。后两句又对这些“逸民”进行讽刺,他们因为活了下来,所以在晚上“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作者对此怀着浓浓的鄙夷之情。纵观这首诗,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句句反讽,既表现出对日军侵略的愤慨,有表现出对苟且偷生者的鄙夷,确实十分精彩。有时,鲁迅的曲笔讽刺还透露出一丝冷幽默,更加深了对所讽对象的表现力度。例如《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诗的背景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依旧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实行高压统治。诗的前两句用“高岫”代指庐山,委婉的写蒋介石赴庐山部署剿共,对根据地进行轰炸。后两句写新春的租界里,一片祥和,打牌声阵阵。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后两句在一丝冷幽默中传达出作者对租界里人们醉生梦死,贪图安逸的讽刺和愤慨。在鲁迅的其他旧体诗,例如《赠蓬子》《教授杂咏四首》等等都运用了反讽的手法,使他的旧体诗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之外独具另一番特色。

曲笔与反讽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鲁迅风格的一个标志,这也是鲁迅对旧诗的一大创新,他改变了单纯的文人诗,使诗歌与现实的结合更加密切,成为揭露腐朽统治者和黑暗社会的一把利器。

五、结语

总的来说,鲁迅创作的六十余首旧体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证明中国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并没有完全的断层。鲁迅的旧体诗便是反映出一种创新的趋势,即古为今用,不断创新。在鲁迅的旧体诗中,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或是艺术手法上,都反映出这样一种新与旧的碰撞与融合。鲁迅的这种创作方式留给我们很多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块宝库,我们在进行文化创作时,既要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又要积极的创新。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 周振甫:《鲁迅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新1版 [3] 张向天:《鲁迅旧诗笺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08月版 [4] 施向东:《诗词格律初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5] 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12年9月北京第1版 [6] 李遇春,魏耀武:《论鲁迅旧体诗的杂文化倾向》,《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建社会科学院,2014年01期 [7] 夫里:《鲁迅旧体诗初探》,《人文杂志》,陕西省社会科学院,1980年06期 [8] 李耿,李建平:《鲁迅旧体诗思想艺术特色探微》,《广西社会科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1992年02期 [9] 叶肇增:《鲁迅旧体诗与楚辞关系浅探》,《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温州大学出版社,1984年02期 [10] 李怡:《鲁迅旧体诗新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馆,1997年02期 [11] 王华祝:《鲁迅旧体诗讽刺艺术散见》,《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出版社,1981年04期 [12] 倪墨炎:《论鲁迅旧体诗的艺术风格》,《文史哲》,山东大学出版社,1981年04期

第三篇:冲破时空,拜见鲁迅先生

冲破时空,拜见鲁迅先生

1.愿 望

自从学习了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对能见到赫赫有名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就连在放学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也会浮现出鲁迅先生的肖像,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梦见了他……

2.实 现

随着强烈的愿望,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从时空隧道去拜见鲁迅先生。于是,我便坐飞船四处寻找1935年的时空列车。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鲁迅先生的家门口!

3.相 见

到了鲁迅先生的家门口,我小心翼翼地敲了三下油漆已经剥落的大门。女佣阿三走了出来,问明来由,她把我带到了鲁迅先生的客房。这回我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鲁迅先生,只见他长着一对浓黑的“八”字眉,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子下方有一撮短短的黑胡须。“鲁迅先生,您好!”鲁迅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

4.请 教

“鲁迅先生,您的文章那么生动,让人读得津津有味,您能告诉我写作的秘诀吗?”“哈哈!小朋友,秘诀就是‘两多’:一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不能囫囵吞枣地读,要认认真真地读。二是要多练笔,多写日记、读后感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哪!”

5.回 家

我们谈了很长时间。我还想再多听听鲁迅先生的教诲,可已经是深夜了。我连忙谢过鲁迅先生,依依不舍地向他告别,又乘着时空列车飞回了我的家,躺在了洒满月光的小床上……

(指导教师:张淑会)

评委会意见:

很精练的文章,却把整个拜见鲁迅先生的过程都写清楚了,奇妙的想象背后是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第四篇:鲁迅的文学地位

鲁迅的文学地位

1、从鲁迅的文学地位上看,他是中国20世纪文学巨人。从横的方面看,鲁迅和他同时代的作家比较,鲁迅的文学表现力量超过了他们。从纵的方面看,即使把鲁迅的作品和90年代最优秀的作家相比,也仍然毫不逊色。鲁迅的短篇小说和杂文,就是在今天看,也仍然是很优秀的。鲁迅的文学风格:深刻锐利、沉郁冷峻。鲁迅是思想家,是思想型作家,鲁迅是用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是以揭示人的悲剧见长作家

2、从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上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鲁迅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鲁迅在散文创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既是“随感录”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鲁迅思想

(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他不是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用怀疑主义的思维方式,在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质疑的基础上,对社会、文明进行批判的。鲁迅总是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或不证自明的“真理”中发现荒谬的,然后进行猛烈的否定和批判。“从来如此就对吗?”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明阴暗、残酷的一面。

二)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

1、鲁迅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在新文学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仁义道德吃人”。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

2、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鲁迅率先发现了这一秘密。

3、对人性的阴郁和残忍的认识。《孔乙己》《祝福》等。

4、鲁迅的人生观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由意志。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实现。《过客》就是鲁迅人生哲学——自由意志的最充分的体现。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与眼光

1、题材鲁迅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本着“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2、眼光鲁迅在观察和表现他的小说的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就是他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包括农民和知识者)的精神的痛苦。

(二)“格式的特别”——“创作新形式的先锋”

1、试验性 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 独立创造建立起来。

2、多样性 日记体、手记体、传记体、倒叙体、对话体等。

3、语言风格 追求表达含蓄、节制、简约、凝练

《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

这篇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总序”,体现

彻底反封建总体倾向。

1、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从多层次展开。首先理解封建礼教“吃人”,其次理解为什么说礼教“吃人”。

2、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精神

二、独特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

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在小说中是通过狂人形象来实现的。

2、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意蕴深厚的狂人形象。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首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多疑”。(当然,我们不能将作品中狂人的多疑套在鲁迅身上,这待下述。)其次,结合鲁迅的创作情况来看,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些作品不像《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外现(形貌、言行、履历、事件等),而是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动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比如《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伤逝》等。这类作品虽有人物的言行活动,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以《狂人日记》来看,小说开头的第一部分就采用这样文字:

再次,在小说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鲁迅此处冠以“我”有“四千年履历”,并把“真的人”与“我”相对,暗示着“我”并非具体存在的人而是一种艺术设置,当然,“我”只能是人,只有人才能承载某种人的意识,但在《狂人日记》中,这个人又不会是真实的具体的“迫害狂”病人,鲁迅作为艺术家不会像医生和心理研究者那样,去记录描述一个病患者的征状。在《狂人日记》中,假如从一个“迫害狂”患者的角度来看,鲁迅对其所作的能充分表现这一患者的特征规定是极少的,“我”无名无姓,没有病因解释,没有病史说明,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也有极宽的范围。而另一方面,鲁迅又极为精细传神地把握“迫害狂”这类患者的共同特征。这说明,“我”作为一个具体存在并不重要,鲁迅对于狂人的选择并不在于这个狂人是谁,而是因为选择狂人符合于鲁迅的艺术设置和艺术表述,假如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一般的人,那么鲁迅就无法在其身上表述“多疑”的这一意识。从小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这一狂人所表现出来的病状是“迫害狂”一类的共同特征。实际上,“我”只是一个承载物。一方面,“我”承载着狂人所共有的病状,以达到小说所要求的艺术真实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的病状在某一层次上与作家所要表述的东西相吻合。而在具体的文本创作之中,作家不可能直裸裸地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作品中的人物,相反只能是遵从所选择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发展规律,融入自己的东西。由于艺术选择加上艺术家的艺术表述能力,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方面极为真实地描述了“迫害狂”的征状言行,但另一方面又极为巧妙地昭示小说并不是要表现“迫害狂”的征状,而是要表述狂人所承载的合乎狂人身份其实是作者自己的东西。

《阿Q正传》

一、阿Q的形象: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一)、落后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1、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深受封建观念毒害,狭隘保守,落后不觉悟。

3、对待革命的态度:恨——喜——梦,阿Q式的革命。

二)、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是:

1、妄自尊大。

2、化丑陋为荣耀。

3、化痛苦为幸福。

4、惧强凌弱。

二、精神胜利法的文化批判性

国民劣根性的最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性。

1、对复古心理的否定。

2、对空想主义否定。

3、对“瞒”和“骗”批判。

4、对“羊与凶

兽”的双重性格的批判。

三、精神胜利法与普遍的人性心理弱点。

1、是正常的心理调节机制。

2、作为精神弱点的精神胜利法。

3、涉及到普遍的人性

第五篇: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包括原名、出生地、职务、代表作)

答案: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2、请背《渔歌子》、《己亥杂诗》

答案: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关于巴金的文学常识(包括原名、出生地、职务、代表作)

答案: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4、关于郭沫若的文学常识(包括原名、出生地、职务、代表作)

答案: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5、请问唐宋八大家都是谁? 答案::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一门父子三词客是谁? 答案: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7.四史都是什么?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8.南宋四大家都是谁?

答案: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9.边塞诗人都有谁?

答案:高适、岑参、王昌龄

10.唐宗、宋祖、秦皇、汉武都是谁?

答案: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1.谁是中国吝啬鬼的典型? 答案:严监生

12.元曲四大家都是谁?

答案: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下载文学时空 鲁迅与旧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学时空 鲁迅与旧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当代文学-鲁迅《明天》读后感

    谁的明天? 《明天》是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单四嫂子失去儿子宝儿,失去了希望这样一个故事。而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

    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

    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的作品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竖起了一座丰碑,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赞赏。研究鲁迅作品已成为一门学问,有许多专家在这一领......

    鲁迅先生论文 有关鲁迅文学的论文

    鲁迅先生论文有关鲁迅文学的论文 换一种眼光看鲁迅 [摘要]鲁迅先生始终植根于生他养他的土地里,他的每一步都留下足够的分量,从东昌坊口新台门的第一声啼哭到万国公墓“民族......

    中国现当代文学 鲁迅郭沫若 专题辅导

    鲁迅专题辅导我们说鲁迅是我们这学期的“重中之重”,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从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上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鲁迅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

    鲁迅《铸剑》的文学解读(范文大全)

    鲁迅《铸剑》的文学解读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鲁迅的小说《铸剑》进行解读。主要是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的。其一“小说概况”主要从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故......

    鲁迅精神和我们的文学传统

    鲁迅精神和我们的文学传统(文艺观象)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04日24 版)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孙 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袁盛勇(重庆师范大学......

    无偿献血活动策划书与时空胶囊活动策划书

    无偿献血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无偿献血活动二、活动背景:生命呼唤血液,爱心需要奉献。无偿献血是一种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它的价值是......

    鲁迅与比较文学(定稿)

    鲁迅与比较文学 徐晓云 摘要: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作家与比较文学结缘的,鲁迅是极为重要的一人。他不但从中外文化比较入手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思想,而且始终以比较的眼光看待各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