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海边的卡夫卡》看日本社会的治愈思潮
胡 泊
(陕西理工学院 外语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摘 要:村上治愈系代表作《海边的卡夫卡》,通过提供一个虚拟的空间,塑造出出场人物以无需承担任何责任的无罪方式,令读者在同化式阅读的过程中完成了心理治愈,从而深刻的反映了治愈这一当今日本社会的国民性主题,本文将对该作品做深入解读,探寻出日本社会的治愈思潮。
关键词: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日本国民性;治愈思潮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197-02 治愈一词不是日语中长期稳定的基本词汇,二是近些年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派生出来的一个新词,它于1999年在日本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上登榜。一方面,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崩溃,阪神大地震以及奥母真理教地铁沙林事件给日本国民心中刻印了惶恐与不安。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后,整个社会发展停滞,经济疲软,日本人的心理也不免增添了许多疲惫和不安,并成为日本人一种公众的心态,有学者称之为文化危机感。而这些深层的危机感触发了人们对治愈的渴求。另一方面,“亚洲侵略战争”带来的历史问题也不断拷问现代日本人的“原罪”。因此,摆脱和抹平这些心理阴影和精神重负,自然而然成为日本国民的“治愈”诉求。当代日本人为了摆脱和抹平被上世纪国家历史所笼罩的心理阴影和精神重负,全社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心态,于是治愈孕育而生。在日本,不仅有娱乐治愈,比如说下班后所去的居酒屋,卡拉ok,游戏厅等,还有治愈系文具,玩具杂货等的商品治愈,以及媒体治愈,包括治愈型音乐,治愈型电影和治愈型小说。治愈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关键词,并且成为一种类别概念,当今日本社会,更加发展为一个国民性主题。而《海边的卡夫卡》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发行出版。
一、关于《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一书的主人公是少年卡夫卡,他的人生故事与精神世界围绕着名叫乌鸦的少年,父亲田村,樱花,图书管理员大岛,图书馆长佐伯和司机星野等几位主要人物展开。书中卡夫卡与樱花和佐伯的交合都属于非正常状态。卡夫卡与佐伯的第一次交合是在佐伯梦游的状态下进行的。卡夫卡认为自己是通过梦境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对于樱花,这是在樱花说完我是你姐姐之后强行与樱花进行了交合。后来卡夫卡与名叫乌鸦的少年进行了对话,为了让自己不再受所谓诅咒,所谓预言,所谓命运的操控,选择了铤而走险,主动去实现所谓诅咒,所谓预言,所谓命运的明知故犯。一方面受到读者热衷和追捧,另一方面被扣上“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否定历史问题的宣传工具”的帽子。
二、《海边的卡夫卡》反映出的思想倾向
书中描述的这些行为,在村上春树的设定下都是非行为者意愿的,也不论其有无意识,甚至是否为本人意志。书中的许多细节都是对于梦境的描写,村上把场景多次设定在梦中,便模糊了责任感的界限,而梦中人的意识在强势的命运面前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我们在作品中几乎看不到主人公或其他出场人物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怀有任何的羞耻感和罪恶感。没有罪与罚的对应,更没有罪与罚的反思。主要人物的一切行为仿佛都是由另一个自我主宰,一个不知不觉的我,一个算不上真实的我,而根本不受主观意识和理性的控制。村上春树以及其冷静的处理方式,为罪与非罪作着外科医生式的分离,并同时试图寻找着罪的源头。他在人的肉体和精神之间做着游离,这样的安排,无时不在证明着人的灵魂可以和肉体分开,人可以不受自己的控制,所以,即使有错,即使有罪,也将这种源于个人的罪与罚自然而然的过渡或者推卸到国家,自然或者不可控制的战争机器中去了。
三、《海边的卡夫卡》中体现出的治愈思潮
基于上述分析,卡夫卡等角色的本不正当的行为有了看似正当的借口,因为不是“本人”做的,所以罪与责任的界定被边缘化,模糊化,淡化掉了。也就是通过这个灵肉分离的梦境,村上完成了对读者的心灵治愈。在小说中作者分外强调灵与肉的分离,以及另一个自我的存在,这就为许多恶性,如乱伦的性关系,暴力,杀人,战争找到了可以辩解的法宝。一切即非我能控制,一切都是无可奈何。如此,对恶行的责任和反思也就变得模糊暧昧了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会多多少少的犯下错误,而小说中情节严重到了暴力杀人和战争,如果连这样的罪恶都可以通过非自我意识的角度得到某种程度的理解,所需付出的责任能够在某种层面上得到减轻,那么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犯下的小错误又何足挂齿了?村上通过特殊情节的设定,和轻重程度的对比,使得读者减轻了心中的罪恶感和内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理压力,无形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治愈。
四、对《海边的卡夫卡》中治愈思潮的反思
在“村上热”风潮中,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运用精细的文本分析,解释《海边的卡夫卡》是一部“处刑小说”。其中隐含了将个人化行为与近代民主国家的战争暴力本质相互混淆与切换的意图,是在一种病态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病态小说。这样一本“处刑小说”之所以在全世界受到追捧,是因为很多读者是作为可以带来治愈的预期效果来阅读的。面对日本过去的战争责任,面对日本社会中存在的宁可早日忘却的气氛,小森阳一认为,很多读者对于《海边的卡夫卡》的接收方式存在问题,而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日本。即使是中国的读者,对该书的读后感也多为“解脱”,“救赎”,“治愈”等字眼。作者采用了将读者片刻唤醒的历史记忆从故事内部割裂出去,并加以消除,这一创作手法,而这是一种对读者记忆中的历史进行篡改甚至销毁历史记忆,使记忆本身消解一空的方法。正是村上的这种创作策略才使得读者感受到了治愈的效果,而其对读者的治愈渴求的满足背后,却隐藏着磨砂历史,购销记忆的话语结构。有学者认为,《海边的卡夫卡》之所以受到热捧,恰恰是因为村上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摆脱历史阴影的出口,甚至为那些犯过错的孩子们也找到了可以改错的借口。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本书的治愈思潮所散发出的正能量,少年卡夫卡舔舐自己的伤口,凭借自己的强力意志站了起来,让读者看见了光和希望,发挥出了积极的治愈效果。
第二篇:从日本企业文化看情商
从日本企业文化看情商之重要
观《日本企业
创业200年以上 3000中 9 台7 印3 美14荷200德800
100年 50000以上
对不景气的抵抗力 逆商aq 22.9降 47.5平29.6升
二十万倒闭平成大萧条中
价值观 虽陈旧 其实弥久恒新
美国公司注重效率 对于未来
锅屋 岐阜450前 战国 200余人中小企业 为时代 不断发展 从废电器中淘金银 精密仪器 十五代 冈本右门卫经营者保持紧张 常迎聘优秀的入赘女媳 1/2 注入新风气
一味直系 难免步入歧途 有益刺激 冈本知彦 民古屋大企业干练员工 乘龙快婿 29岁 41亿元 新工厂 主要工作的机器故障连连屡屡停产 机器和计算机 有时不能完成加工 负荷过大 需要人工调整 家训一定要严守 掌柜制度 地位高 宫协民雄五十年现场工作经历 公司的活字典 莫谈国是 不得从事娱乐服务行业(不许投资)固守本行
年轻人 积累经验 失败了有利于挽回 年纪老了 要承担责任 尽早让年轻人接班 受挫折是好事 不能唯我独尊 我今天一定要 好好干 倾听现场的声音 建成高效率的工厂 在育人上要有长远目光 留有余地 86.3 继承了家训 厂规等经营理念
拥有高度的团队精神 工资低 忍耐 不断探索 细水长流 连绵不断 不追求眼前利益 追求长远眼光 吃亏是福 美国无这思想 只看本 没有提升就修正 关闭部门
金刚组 坚守自己的本行 负债累累涉足水泥 产生赤字 重拾本行 木材修补 木质庙宇 79.1 创业初的业务和技术 87.8慎重涉足外部业务 不要忘记原有的优势 有信心 自豪感 技艺的传承 要一直下去
100年 50000家 经历战争与萧条的考验 120年 3万员工
花王 日常家庭用品 追求与清洁美撤出销售额800亿元 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光碟机 新记录媒体 软磁盘业务格格不入 重返基点 创业以来从不放弃 去污研究 收集员工制服衣领 不间断的改进 1987洗衣粉至今改进20多次 竞争激烈时代一点点改良很重要 环境在变 即使现在很好 环境一变能否维持 消费者服务中心 利用消费者的声音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凡夫俗子 各自小小的努力是很重要的 靠着这个企业才能顺利成长 只靠一小部分精英 工司就能发展 我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自豪感和自信
第三篇:从丰田危机看日本危机管理能力
日本有句谚语:“要是闻着发臭,那就盖上盖子。”(眼不见为净。)丰田汽车公司(Toyota)似乎就在以这种方式处理其日益凸现的汽车安全问题。对于不能刹车的刹车以及颇有“主见”的油门,丰田起初是否认,然后想大事化小,后来又百般推托。公司总裁丰田章男(Akio Toyoda)是丰田创始人的孙子,在危机发生的头两周成了失踪人员,公司对重大汽车安全问题的反应似乎不再那么积极,有负全球消费者对其的信任。
对丰田来说,这是一场公共关系的噩梦,因为长久以来,丰田品牌一直是品质和可靠性的代名词。再也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危机管理了,到目前为止,丰田已为此付出20亿美元的召回费用,公司股价自2010年1月21日(当天丰田宣布因油门踏板问题实施召回)以来下跌17%,而这些仅是丰田最后要承担的巨额损失的首付款而已。召回规模肯定会扩大,将包括在日本生产的汽车;丰田已面临多起法律诉讼,未来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才能解决;而闲置的工厂和空荡荡的汽车专卖店展示区同样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丰田的反应如此迟钝笨拙倒也不足为奇,因为在日本,危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发展起来。过去二十年来,我根本想不出来有哪家日本企业在危机管理上做得不错。每家公司的反应都差不多,一开始反应迟钝,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产品召回上拖拖拉拉,就所存在问题与公众的沟通少得可怜,对因产品问题而遭受影响的消费者漠不关心。无论是爆炸的电视机、易燃的家用电器、变质的牛奶和错误的标签内容,这些企业一次又一次地欺骗消费者,逃避其应负的责任,直到问题越来越多,证据确凿,它们才姗姗来迟,承认问题的存在。这种漠视消费者的做法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为日本在产品责任诉讼方面的赔偿额度较低,有时甚至没有。
在这方面,唯一的例外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毒血事件”。当时日本制药企业长期将受到污染的血液制剂卖给血友病患者,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患上艾滋病。日本政府明知问题存在,却没有采取措施制止这场本可避免的公共卫生悲剧的发生。在抵赖多年后,日本现任财相、当时的厚生大臣菅直人(Naoto Kan)在1994年公开相关文档,显示政府当时允许制药企业继续销售受污染的血液制剂,以免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那些销售无污染的血液制剂的外国公司。菅直人的这一做法为相对慷慨的赔偿方案奠定了基础,并促使那些制药企业的高管向受害者磕头忏悔。
不过,一般来说,日本将制造商的利益置于消费者的安全之上。
日本企业往往试图掩盖或捏造事实,负责与媒体和大众打交道的人往往无法获取应有的信息。机制的缺失导致企业高管层无法迅速获取精准的信息,进而影响其反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管理层在面对媒体质询时准备不足,因此会给人一种推诿搪塞和冷漠无情的印像。
日本人在危机管理方面的劣势也有其文化因素。这个国家一直以其产品的精良做工和一流品质为傲,在产品出现缺陷时羞于承认,从而导致更难披露信息和承担责任。像丰田这样的知名企业尤其如此,因为认错就意味着公司的颜面尽失,损失巨大;汽车的质量问题应该发生在其他公司身上,而不是丰田公司。丰田正在经历的公关灾难表明,其毫无危机管理的准备,处于一个多么尴尬的境地。此外,在日本,员工形像与公司形像紧紧拴在一起,因此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超过了其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
Bloomberg
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上周五在日本出席一个记者招待会时低头鞠躬。
日本企业还有一种服从上级的文化,导致下层员工很难质疑上级的举动,很难把存在的问题如实告知上级。注重一致意见和集体利益的团队精神既是一笔财富,也令人们难以挑战业已做出的决定和计划。这种文化倾向在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但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危机规避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这次的危机为丰田改革企业文化和提高品质管控提供了一个契机,实施途径包括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建立信息双向沟通和反馈机制、通过任命外部独立董事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将风险管理从事后转向事前等。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然而,这意味着企业要挣脱陈腐文化的桎梏,向消费者提供超预期的优秀售后服务和客户关怀;但目前的迹象显示,丰田已不再是半个世纪前横扫全球市场的那个灵活多变的公司了。
2009年中,丰田章男开始执掌丰田公司,当时未能对公司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产能过剩、过于依赖美国市场,如何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确立市场地位等。此后的一系列成功,尤其是丰田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汽车,也许让这家汽车巨头有点洋洋得意,失去了令丰田从70年代起开始腾飞的那种优势,即始终在燃油经济性和质量可靠性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重拾这一优势并对公司重新定位以进入新兴市场,这必将成为丰田的一种艰难转型。
日本企业与政府共存共荣的关系是实现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但好汉不提当年勇,日本自90年代“失去的十年”(Lost Decade of the 1990s)后,现在已进入第三个十年期,但经济依然低迷,人们不禁质疑企业与政府的那种关系是否还有效果。
2009年,长期执政且较为保守的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在选举中下台,取而代之的日本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对官商勾结的社会现象发起冲击。日本公众希望看到政府对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有全新的思考,如日益加大的贫富分化、高贫困率(超过15%)、年轻人失业和不稳定就业问题,以及因缺乏鼓励组建家庭的良好政策环境所导致的低生育率等问题。然而,日本民主党渐渐失去斗志,陷入金钱丑闻难以自拔,让人不禁联想起自民党执政期间同样腐败的时代。日本民众要求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促使政府更加公开透明和尽职尽责,这种要求也延伸到企业身上。
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申请破产保护、日本公债占GDP的比重达到200%、与美国盟友之间酝酿的纠纷、日本相扑大满贯冠军蒙古人阿龙涉嫌比赛舞弊宣布退役,这些事情都为日本的2010年笼罩上一层阴影,而丰田丑闻又给其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日本的国民自信心长久以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丰田这样的成功企业尚能给他们带来一丝慰藉。没有哪家企业能像丰田那样代表日本制造能力的巅峰,正因如此,丰田遭遇的危机给日本人带来沉重的意外打击。
美国人以前常说:对通用汽车有好处的事,对美国也有好处;对美国有好处的事,对通用汽车也有好处。这句话彰显出美国汽车文化的主流地位,以及公众和私人利益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丰田在美国有很多工厂、员工、供应商和汽车代理商,因此在丰田质量安全问题上,美日有着共同利益所在,丰田重回正轨对双方都有好处。
日本媒体对丰田危机的报导极尽简约之能事。丰田在本土的危机公关能力似乎比在美国更强大,日本媒体和政府对此事的态度也更为谨小慎微。不过,2010年2月5日,说话一向直言不讳的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前原诚司(Seiji Maehara)点名指出,丰田公司曾否认存在质量问题,因此他认为该公司对消费者投诉的敏感度不够;但与美国方面不同的是,他没有授权发起对丰田产品安全隐患的调查。
同一天,丰田章男终于召开新闻发布会,这距离丰田公司因油门踏板安全问题在美国发出召回公告已有两周时间。丰田章男试图做一些补救工作,为此事给全球消费者带来的不便致以歉意。然而,公司将刹车问题归因于消费者对ABS电子刹车系统使用感受的不当理解;自2010年1月起,公司已解决了相关软件问题,让ABS刹车系统的反应更加快速。
这场新闻发布会并不成功,既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安抚,也未能缓和计划于2010年2月10日周三在美国举行的听证会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很明显,丰田公司试图避免在日本本土对其产品展开安全召回,正在游说政府通过一个自愿修复计划,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成本支出。丰田仍坚称其产品没有缺陷,只有软件方面的小毛病,这种空谈对重筑消费者信心毫无裨益。普锐斯是丰田汽车销量的重要支柱,而人们对其刹车系统以及其他一些安全缺陷的疑虑依然没有消失。
起初,安全缺陷仅被视为在美国生产的丰田汽车所存在的问题;但现在,因设计缺陷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扩展到日本本土,引起人们对丰田著名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理念的质疑。如果这次的问题不是发生在美国而是在日本,我们很怀疑丰田公司是否会在本土发出召回公告。但现在,由于国际媒体对该问题的报导越来越多,日本国内媒体有了一些底气,说不定也会开始问同样的问题,尽管选择的方式可能更温和一些。
虽然丰田正试图挽回恶劣影响,但该公司乃至“日本制造”这一金字招牌都可能受到很大冲击。近年来,日本产品已有不少质量问题出现,未能达到全世界消费者及日本国民所预期的高质量标准,这足以引起人们的警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现象是一个国家步入衰退、风雨飘摇的征兆。
日本的产品质量以及停滞不前的生产力无法令人感到满意,尤其是其人口趋势正蕴含着一个定时炸弹。这个国家日趋老龄化,同时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因此不得不用更少的投入换取更多的产出。日本需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人均产量,才能支持一个不断老龄化的人口群体,应付由此产生的养老和医疗问题。这意味着日本必须跟上韩国这类对手的步伐,后者正在日本竞争力削弱的各个领域取而代之。丰田如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对日本的国民心理将是莫大的支撑,也有助于挽回“日本制造”的声誉,不至于让“关注细节”从日本的一个国家品牌沦为一个国家问题。这是一场豪赌,赌丰田能否力挽狂澜,实现复兴,激励一个急需鼓励的国家再度前行。
第四篇:从日本孩子的暑假作业看日本的教育
从日本孩子的暑假作业看日本的教育
唐辛子
同样作为地处亚洲的汉字圈国家,中国和日本对于后代的教育都是极其重视的。但与国内学校重视分数和升学率相比,日本的学校更注重对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此日本的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有生活课,手工课等,此外从日本学校给孩子们布置的暑假作业,也可以找到很好的例子。
日本孩子的暑假作业中,除了一般性的语文数学练习题之外,还有一份非常需要孩子们花功夫和时间的作业,叫“自由研究”。
所谓“自由研究”,就是孩子们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了解、发现、观察、调查、实践,然后将观察以及实践的结果整理起来,并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在开学的时候提交给老师,并在班级里宣读发表。
可以说“自由研究”完全是一份儿童版的“学习研究报告”。孩子们研究的对象各式各样,有研究昆虫的,有各类植物的,有研究贝壳,研究海鱼的;还有研究云的形状,风向,温度的。等等。
我家二年级小学生,去年暑假做了两项“自由研究”。一项是对于道路下水道盖的“研究”,另一项“研究”则是她超级感兴趣的恐龙。
对于恐龙感兴趣可以理解,漫画世界里充斥着那么多关于恐龙的传说,所以无论男孩女孩都会对恐龙产生兴趣。但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为什么会对下水道的盖子产生兴趣并作一番“研究”呢?原因是:暑假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介绍过下水道盖子的设计图案,这令孩子产生了很浓的兴趣。
小孩子的“研究”方法直接而简单:首先,先将从家里到超市步行仅5分钟路程的下水道盖全数一遍,一共有21个下水道盖,并发现这21个下水道盖都“长”着一张“太阳的脸”;接下来,又去了另一条比较旧的住宅街道,发现那条街的下水道盖基本都是单调重复的花纹型,缺少设计。
为什么同样是下水道盖,会有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在说明什么呢?通过图书馆以及网络上找到的资料,孩子了解到了下面的情况:
1:从家到超市的这段路,修建于80年代。因为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太阳之塔”是这个博览会的标志,所以这以后出现的下水道盖子,都长着一张“太阳的脸”;
2:旧街道的下水道盖之所以单调,是因为很早以前日本对于下水道盖没有设计,因为日本现在虽然富有,但过去也曾经很穷。日本开始注重下水道盖的设计,是从80年代开始。80年代是日本最富裕的时代,人们生活得好了,讲究住漂亮的房子,穿漂亮的衣服,甚至就连下水道盖也有了设计,跟着漂亮起来了。
从对下水道盖的观察,以孩子目前的能力,虽然只能了解到很简单的二点,但从这小小的二点中,却延伸出她的新兴趣:世界博览会几年举办一次?都有些什么内容?这种由小及大,一环套一环的延伸学习法,一旦孩子真正掌握,将一辈子受益匪浅。
我们有一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一个“考试型的孩子”便是典型的仅仅授孩子以“鱼”;而从生活与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并由此引导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立学习
法,才是授孩子以“渔”。日本的儿童教育学家将孩子十岁之前的这一时间段,称为“加速”时间段,并告诫父母们在孩子的“加速”时间段内,要养成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在生活中和玩耍中寓教于乐,真正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为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这样,孩子们才会随着成长在学习中展开翅膀,一鼓作气地“加速”→“离陆”→“飞行”。
日本孩子的生活课:从关注身边开始学会关注世界
唐辛子
收到我家二年级小学生班级里的孩子们写来的感谢信:“XX同学的妈妈:谢谢您带领我们去了小区的超市,我们在超市里了解和观察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秘密,非常非常地感谢您。”是上个星期一时候的事了。那天上午我家二年级小学生的班级有一堂生活课,生活课的内容是到学校附近的街道、商店去考察并实地采访,采访完毕之后孩子们再回教室,根据采访笔记分组交流,共同撰写观察日记。我家小学生的班级共33个孩子,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去学校附近的超市、饮食店、公园、书店等实地访谈商店的经营者或是公园的游客们。
因为这堂生活课,孩子和老师提早一个月便开始做准备。老师的准备工作是:事前联系采访地点并获得应允;写通知给家长,募集当天可以护送孩子们出行的“妈妈义工”;七个小组共募集到12名“妈妈义工”以照顾孩子们的交通安全。另外还制作线路图,告知行走路线等。而孩子们的准备工作是:事先写好采访提纲,并熟记进入商店超市进行采访时的注意事项。
因为那个星期一上午正好有空,我报名参加做了一名“义工妈妈”,和另一名日本妈妈一起,领着6个孩子去了车站附近的一家超市。
进入超市之前,6个孩子先整整齐齐地站在门口,排成一列,齐声说:
“我们是XX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想了解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小区是怎么样的,可以允许我们进来学习一下吗?”
因为超市里的各个柜台都早已收到通知,所以每个人都对孩子们笑脸相迎。而孩子们因为在出发前已经多次被老师告知“一定要记住不可影响超市的正常营业”,所以,在超市的各个柜台观察和提问的时候,若是遇到有客人走过来,大家都会主动地退避到一边。
这些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超市的什么感兴趣呢?来看看下面孩子们自己撰写的观察与采访提纲:
1:观察内容:
超市里面有什么;超市外面有什么;店员的服装;客人量。
2:提问内容:
今天超市的推荐促销商品是什么?
今天到现在为止接待的客人人数是多少?
今天卖得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对于孩子们这类生活课的实践安排,学校所提出的要求是:以“为什么”为目标,自主探索,相互认可,相互提高。
这个“为什么”,包括三个阶段:
1:寻找“为什么”:从自己所生活的地域、环境和信息中,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中寻找“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培养孩子们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探索“为什么”:从每一个人自己的观察、调查、了解中,培养对于事物的热情与关心,以及更深刻地进行求索的姿态;
3:提炼“为什么”:与其他人进行意见交换的时候,在专注于自身思考的同时,积极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提升思考的高度与广度。
同样是“生活课”,按年级不同会有不同要求:
一年级:培养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关心,培养对动物的慈爱以及对于自然的爱护之心;
二年级:到学校附近的街道、商店去考察并实地采访,互相交流总结,了解和认识自己所生活学习的区域;
三年级:分6个小组进行地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己生活学习的地域都有什么建筑?有什么道路和土地?各自绘图并撰写调查报告,在老师同学面前发表演讲;
四年级:开始学习日文罗马字输入法,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与调查。调查课题:“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调查思考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五年级:制定“旅游企画”:选定你想去的国家,然后了解这个国家的旅游景点,名胜推荐,以及他人的观点和评价等,最后动手制定一份总结性的“旅行手册”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宣传介绍;
六年级:学习和了解什么是“社会福利”?增强对“福利”的形象认识。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事前了解和学习本地的福利设施,然后去本地的福利院,高寿园等,与高龄者当面接触,通过实际认识提升对于社会福利的关心度,并思考自己能为此做些什么?上面的这些,是一所普通的日本公立小学的孩子们的生活课学习提要。日本人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方法,是否对我们也有所启发呢?我们的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会关注他人,关注世界,这对于我们的孩子立足于未来,是多么重要。
第五篇:从日本危机看中国核电安全
从日本危机看中国核电安全(东方网)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3月14日上午3号反应堆机组发生了氢气爆炸,福岛核电事故已再次引发公众对核电安全性问题的讨论,如何在确保核设施安全性与满足能源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是中国核电大发展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综合媒体3月14日报道,相比地震和海啸造成的重大伤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造成的少量伤亡吸引了全球密切的关注,它更能触及公众意识深处的恐惧。3月14日上午3号反应堆机组发生了和1号反应堆类似的氢气爆炸,外围建筑被摧毁,而美军直升机在距离核电站100多公里处发现了放射性物质,这令紧急事态进一步升级。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14日报道,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至少有过一次不太引人关注的“彩排”。2007年7月,一场当时听来已属骇人的里氏6.8级地震袭击了距日本北部新泻县不远的超大型柏崎刈羽核电站(Kashiwazaki-Kariwa)。随后爆出消息,这座规模位于全球前列的核电站,设计的抗震级别却远远低于那次地震的震级。其中一座反应堆所受到的震动,竟然超过其抗震能力近2.5倍。
可以说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全球核电行业的安全记录还算不错。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更好的设计和监测。在这方面取得改进的同时,各方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日益加剧,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已促使西方各国政府再次考虑建造核电站。在实现能源安全的渴求推动下,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发展核电。
3月12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率先表态,日本因地震发生的核泄漏事件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称,核电安全事关重大,有关方面一定要认真分析和总结日本核电事故经验教训,确保中国核电事业安全发展。上述两位官员的公开表态均表明,中国发展核电的总体安排预计不会改变,但福岛核电事故已再次引发公众对核电安全性问题的讨论。
核事故不会去理会什么国界。日本也远不是利用核技术的唯一地震高发国家。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核世界。我们必须确保核设施安全运转,无论它们建在何处。作为日本历史上的首例重大核电事故,这对正在大规模建设核电站的中国有哪些启示?中国核电站的安全是否有保障?让我们抽丝剥茧,从日本危机看中国核电安全。
对于核电站受损会产生何种影响,现在评估还为时过早,但此次福岛核电站事故注定将是现代史上第三起重大核电站事故。前两起事故分别是:1979年,美国三里岛(Three Mile Island)核电站反应堆熔毁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核电站爆炸事故。这两起事故都导致了人们对核电的支持率大幅下滑。
自从核电站问世以来,在工业上成熟的发电堆主要有以下三种:轻水堆、重水堆和石墨汽冷堆。它们相应地被用到三种不同的核电站中,形成了现代核发电的主体。轻水堆又分为压水堆和沸水堆。目前世界上核电站常用的反应堆有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和改进型气冷堆以及快堆等,但用的最广泛的是压水反应堆。而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福岛核电站,10台机组采用美国引进的BWR沸水堆技术。
福岛核电站位于东京北部的福岛工业区,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本次发生主要事故的1号机组于1967年9月动工,1970年11月并网,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3号机组1976年3月投入运营。
由于建设期较早,其配套设施的抗震能力偏低,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福岛第一核电站之所以出现核泄漏,原因在于“堆芯熔化”。主要问题是,部分反应堆的应急柴油发电机无法正常启动,影响了冷却水循环,致使堆内余热无法正常排出,存在温度过高可致放射性物质泄漏甚至熔堆爆炸的危险。之所以会有冷却水循环问题,与其沸水堆的技术设计有关。沸水堆技术拥有一个回路,一旦冷却水循环不奏效,其必须要通过降压、使用海水冷却、其他水冷却等外部冷却方法才行。也就是说,沸水堆在不发电的时候,其燃料仍然在裂变,这将会加剧核物质的释放。
截至1996年底为止,全世界已运行的沸水堆有94座,总功率78285MW,占全世界已运行核电厂反应堆总数的21.7%和总功率的22.7%,仅次于压水堆。沸水堆最大优点是结构和运行都比较简单,尺寸较小,造价也低廉,燃料也比较经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缺点是必须使用低浓铀,目前采用轻水堆的国家,在核燃料供应上大多依赖美国和独联体。此外,最重要的是堆内产生的蒸汽直接进入汽轮机,汽轮机会受到放射性的沾污,而且只有一个回路。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对于在这个危险的世界丧失关键能源供给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几近病态,但又并非完全缺乏理性。目前日报三分之一的电力需求依赖核电,此次事故让日本政府放弃核电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不过日本可以重新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核工业。
福岛第一核电站已经运行了40年,整座电站未来非常有可能被停用。如果日本必须拥有核反应堆,就必须建造现代化的反应堆,能够经受住的地震级别要远远超过几十年前过度乐观的规划者的设想。后备发电机组,以及核电站的其他“周边”设施几乎与核心反应堆本身同样重要,应该相应地进行建造或重建。
而截至2010年10月已经并网的中国大陆核电项目共计8个,13台机组,分别是秦山一期、二期和三期,大亚湾、岭澳一期和二期,田湾和秦山二期扩建项目,总额定功率为1083万千瓦,技术类型分为CNP300、M310、CPR1000等等。除了秦山三期核电站是“重水堆”方向之外,在建只有山东荣成的是高温气冷堆,其他核电站都是压水堆。2010年5月23日发生轻微泄漏的大亚湾核电站机组采用就是压水堆(当时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其影响仅限于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放射性物质未进入到环境,未对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
中国目前主流“二代加”技术的CNP1000(中广核主导)和CPR1000(中核主导)压水堆均有两套回路系统,一回路系统与二回路系统完全隔开,它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其冷却的循环回路是与正常反应回路分开的,只要冷却回路没有问题,仍可以将整个反应堆冷却下来,以防止其热量上升,造成堆芯熔化、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问题。此外,中国的一系列新机组在安全方面也有多重保护。比如
CNP1000有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排放系统、稳定器卸压系统、堆坑淹没系统、安全壳内氢气控制系统等等,可应对严重的安全事故。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介绍,中国在建核电站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比福岛核电站的二代技术更安全,不存在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的问题。据了解,早在2007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挂牌成立,代表国家正式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
所谓“三代”技术,是指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AP1000核电技术以及法国阿海珐公司开发的EPR核电技术。陆启洲介绍说,日本受影响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中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AP1000的压水堆技术,相比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沸水堆技术,更加安全一些。”一位从事核电站建设的工程师表示,“不会出现堆芯熔化。”
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包括红沿河、宁德、阳江、广西防城港以及田湾5、6号机组,岭澳二期2号机等项目将采用“二代加”核电技术;广东台山核电站将采用法国阿海珐公司提供的EPR技术;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将采用AP1000技术。未来,中国核电将出现AP1000、法国EPR、中国自主研发的“二代加”等三类技术并存的情况。
但是我们仍然担心的是本次事件会产生心理层面影响-在众媒体的聚焦下,对核安全的担忧将被放大,或将最终影响国家核电规划目标的制定:从历史上看,大级别的核电事故都会引起对核电安全的社会性忧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在此次事故发生前4个月,也就是2010年10月22日,英国、法国、芬兰的核安全局在各自对法国阿海珐第三代核电技术EPR反应堆进行评估之后,非常罕见地发表联合声明,指出EPR反应堆的仪控系统在确保安全系统的充分性,以及安全系统与控制系统的独立性方面存在问题;阿海珐最初提交的EPR设计不符合独立性原则,其控制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有高度的复杂串联,二者则有可能同时失效。
尤其牵动中国神经的是,中国正在建设的广东台山核电站正是采用了阿海珐公司的该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而第一个采用EPR核电技术建造的芬兰奥尔基洛托3项目,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工期一拖再拖,已比原定完工日期晚了257天,可能于2012年6月完工,这将比原定完工日期整整推迟三年多。
EPR是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一种。第三代核电技术较第二代更安全、更经济。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座第三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第三代EPR技术实际上还处于工程实践阶段。阿海珐EPR仪控系统在欧洲出现的问题牵动着中国核电的神经。一位专家称,“仪控系统独立性不够,可能导致产生共模故障,核电站就有可能失控。但是很难断定一定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该专家进一步指出,“对于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现在人们已经考虑得比较充分,不会出现。但是几次大的故障,如美国三里岛、乌克兰切尔诺贝利,都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极端的、概率很低的事件所引起的大事故。”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已经造成欧洲核电业近20年的停滞,美国甚至在三里河核电事故后30年几乎没有建造过新核电站。
“安全性”成为笼罩在核电产业头上的最大的阴影。如何在确保核设施安全性与满足能源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是中国核电大发展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在建规模2192万千瓦,是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但是,之后“中国即将提高核电比例至5%(7000万千瓦)”,“中国或将再次提高核电目标至8600万千瓦”的消息不绝于耳。目前中国正处于核电规划的制定期,本次福岛泄漏事件很有可能在心理层面影响最终核电规划的目标。不能排除在担忧情绪膨胀的情况下,短期内会对核电装机目标采取更为保守的规划。当前中国的核电发电量,仅占全部发电量的2%;日本这几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四分之一左右。即使与14%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很大。目前,中国核电发展存在隐患——一些核电站在保养和维护方面,存在操作不规范的地方;而与外方的技术合作,在个别项目上也出现了衔接不好的情况。国家要为核电发展留有余地,能让监管者或者经营者、建设者,有疲于奔命的的感觉。要做好核电安全的科学普及,以及信息公开工作。此外,核电站的退役,也是一个必须从规划之初就必须严肃考虑的问题。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