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实践活动,密切科学课与生活的联系

时间:2019-05-13 06:5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实践活动,密切科学课与生活的联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实践活动,密切科学课与生活的联系》。

第一篇:创设实践活动,密切科学课与生活的联系

创设实践活动,密切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摘要:】:正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那么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觉得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是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科学教学课堂教学

实践活动

生活实际

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科学课新课标要求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鼓励儿童通过动脑动手“学”科学。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设计以下教学实践案例,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身边的科学课教学资源。把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案例

1、尝试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让树长得更好,花开得更艳

三年级下册《肥沃的土壤》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因地制宜,亲自动手制作腐殖质。我们学校地处城区,学校每周大扫除,要清除很多的树叶、杂草,一筐又一筐的抬到校外的垃圾桶,同学们都累得满头大汗,有时太多了,干脆放火烧,污染了环境,又不安全。树木四周、花坛里扫得干干净净,环境是优美了,可由于土壤肥力不足,城里又不容易弄到有机肥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长得不太好。通过学习了《肥沃的土壤》,同学们已学会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应用这一科学知识,把树木周围的叶子清扫堆积起来,在树木四周或花坛里刨出土坑,填埋树叶、杂草,不但清洁了环境,而且树叶杂草腐烂后形成腐殖质,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让校园里的树长得更好,花开得更艳。同时,又让城里的孩子参加了劳动实践,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并且把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案例

2、应用对树木种类的认识,为校园里的植物制作说明标签

许多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增长知识,丰富对植物种类的认识,请专门的园艺工人把校园里的植物帖上统一的标签,其实,这也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机会。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仔细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抓住每一种植物的枝、叶、花、果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第一手调查资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到图书馆或上网查寻,向园艺工人或父母请教,在老师的帮助下查实校园内所有植物的种类、属性,利用科学课时间把调查结果在各班进行交流汇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让同学们增加了植物种类方面的科学知识,获得了课本以外的科学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让学生经历了亲身实践体验,共享学习成果,培养了收集资料、调查分析、团结合作的能力。

案例

三、联系绿色学校创建,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实践活动

永定小学是一所县城小学,在校学生1420余人,近年来开始进行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结合这项活动的开展,在科学课教学中设计了垃圾分类处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首先让学生进行调查,弄清楚了校园内的垃圾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人由于学校地处城区,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之学生年龄小,爱吃零食,所以每天上学带零食的学生众多,自然免不了产生大量的和食品有关的垃圾,如包装盒、塑料袋、吃剩的食物等。

2、校园内的树木、花坛内的花木等有落叶。

3、学生的废纸、废文具、果皮、果壳、零食袋、矿泉水瓶。

4、教职工住宿区产生的生活垃圾。

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尽管在校园内设有垃圾箱,教室里有垃圾筐,也要求袋装垃圾,但是,垃圾仍然很是有些混乱。尤其是塑料袋和废纸带来的白色污染最为突出。

2、虽然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每周的星期二、五进行认真的大扫除,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有值周班级进行卫生值勤,少先队大队部在校园内有专人纪律值勤,但乱扔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有:

1、垃圾箱放置地点不合理。

2、垃圾箱数量有限。

3、有些垃圾箱清理不及时。

4、垃圾箱时有破坏。

5、部分学生并没有作到垃圾丢进垃圾箱。

6、垃圾没有进行更为有效的分类。

最后,通过进一步调查和思考,同学们认识到校园垃圾种类较单一,易于分类回收:

1、教室内: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废电池,废文具;

2、教职工宿舍区:废纸(箱),塑料食品袋(瓶),果皮,废电池,生活废物;

3、校园内: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落叶;

4、操场上:废纸,塑料食品袋,果皮。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对校园内垃圾进行科学的处理。根据校园垃圾现状,同学们决定将垃圾分类回收、分班级回收。这样,就可将分类后的垃圾按用途回收利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在校园里的垃圾箱分“有机垃圾”(果皮等)、“有机垃圾(废纸类)”、“无机垃圾(塑料类)”三种。废纸类、塑料类垃圾由各班收集后卖给废品收购站,当做各班勤工俭学的劳动成果。

经过这样整治,校园垃圾情况有很大改观,垃圾的总回收率会逐渐上升。之后,三步走的垃圾处理方法逐步形成: 第一,就是做好垃圾“有机”与“无机”的分类。第二,作好学生的环保意识工作,做到垃圾的彻底分类。第三,与有关单位牵线共同处理回收后的垃圾,做到垃圾回收后的后续工作。

再从以下方面使校园的垃圾分类的处理活动由粗到细、由点到面。第一、校园方面:对垃圾分类增加投入,对各班卫生及垃圾处理进行评估。班会、板报、社团活动广为宣传,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意识。第二、教室方面: 走廊增置垃圾分类筒,由各班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各班垃圾的分类 :由值日生负责。倒垃圾的同学按清扫规定时间内将一般废弃物倒入垃圾拖箱中。再将垃圾桶清洗干净放回教室。通过引导学生应用科学课学习到的知识,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校园逐渐变得干净整洁,绿色学校面貌一新,同时,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和社会,将逐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改变以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自己与环保的关系,并树立环保意识,最终达到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的目的。

以上科学课实践活动教学案件的设计和实施,结合了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了学校教学实际,为学生创造了把科学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把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勤俭节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第二篇: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心得体会

湘东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黄彩国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群众路线、坚持执纪为民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方向和重要职责。通过积极投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践行群众路线,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带头改进作风、带头反对“四风”,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一名县区纪委书记来说具有更加特殊而重大的意义。通过前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接受红色教育、警示教育,本人觉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准抓手,持续发力,心无旁骛坚持好这条生命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抓住理想信念“总开关”,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

理想信念是立身做人之本,也是从政之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践行群众路线,解决“四风”问题,首先必须补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上的“钙”,防止“软骨病”。

必须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其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他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有体系、最令人信服的科学理论。践行群众路线,必须争做一名马列主义信仰者,熟练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事业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影响,真正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二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践行群众路线,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自觉抵制“渺茫论”,克服“信念危机”,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把思想信念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坚持以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不背离。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共产党员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做到思想上先人一步,工作上先人一拍,作风上先人一筹,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做到始终关心群众疾苦,重视群众问题,带给群众实惠,从群众中汲取力量,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必须努力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民务实清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是党心和民心所向,是体现和衡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要素,共产党员应以其为核心价值观,经常对照自省,做到知行合一。一是突出“为民”,践行正确的宗旨观。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宗旨观念和群众路线意识,树立让群众满意意识,把最终评判权交给群众,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纠正本末倒置、不知大小的错位现象,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把群众作为老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保持耳聪目明,把才干的增长、力量的源泉植根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二是把握“务实”,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多出针对性强、可行性强的实招,言必信,行必果;多办顺应民意、惠及民生的实事,追求货真价实、不掺水分的业绩,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三是守住“清廉”,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清廉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共产党员要用党章规范一言一行,守住信念、道德和法纪防线,不断改进作风,坚决抵制歪风,崇廉

2敢于当面批评。对事实客观实际,要实事求是,敢于谏言,勇于纠错,坚决反对说假话。要自省所干。要以岗位为舞台,以工作为追求,当好人民公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是要严明规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规矩意识。在当前“为官不易”的形势下,懂规矩、守规矩,不仅是工作之所系,大局之所需,更是个人旅途顺畅,家庭幸福之保证。纠正行为失范,领导干部应自觉作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的表率,在党纪、国法、道德等各种规矩面前保持清醒、冷静和定力。要树立规矩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党员干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切实做到真正懂规矩、带头用规矩、自觉守规矩。要把讲规矩当做一种责任,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切实在制度的“笼子”里管人管事。要善于“把自己摆进去”。坚决纠正和杜绝连一些最基本规矩都不讲,毫无制度意识,毫无敬畏之心的现象,坚决防止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的无组织无纪律现象。要牢记公私之分。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为政用权的基本准绳。“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公烛之下不展家书”。在古人看来,廉与贪之间的界线,就是公与私之间的红线。拿一分钱财,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一次失守,次次失守。领导干部只有公私分明,“有所行,有所止;有所为,有所戒”,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事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三是要大度。领导干部的职责不外乎两条:一是组织、二是服务,无论是发挥组织优势,还是服务人民群众,都需要宽容大度。要有大视野。善于从全局、宏观、长远上把握问题,坚持方向与原则,把握规律与节奏,做到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沉得住气,受得了委屈,经得起检验,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大胸襟。能够虚怀若谷,具有容人之心、容事之器、容己之能;能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包容个性、尊重特点、善待差异,多交流、多沟通,以诚相待,比学赶超,不勾心斗角;能够互相学习,不嫉贤妒能;能够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能够吃得了亏,受得住批评。要涵养大气度。真正走出自我、超越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舍弃对名利的渴求,不为俗事所困;舍弃对财富的贪婪,不为物欲所累;淡泊名利,进入忘我境界,成为自我主宰,追求更多为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要成“大我”。“汤、禹罪己”而兴盛,“桀、纣罪人”而速亡。群众拥护的,就是我们弘扬的;群众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群众反对的,就是我们禁止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发生冲突时,党员干部应坚决克服小我、服从集体。

第三篇:班主任密切与科任教师联系,

班主任密切与科任教师联系,主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1.经常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主动将每学期班工作目标、打算、基本做法等与科任教师商量,便于他们在教学中配合。同时,主动将班上学生的情况向科任教师介绍,(尤其是班上后进生的情况、特点)沟通情况,取得教育目标的共识。千万不能“几套马车,各顾各”,更不能“互相拆台”。

2.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多数科任教师都注意主动搞好师生关系,这为他们完成学科教学、完成育人任务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对于这样的科任教师,班主任应该更主动依靠他们,积极开展班工作。而当科任教师一旦与学生产生矛盾、误会时,班主任应该成为双方沟通的桥梁。在一个班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物理教师,看到班上学生物理单元测验成绩不好,心里十分焦急,她在做测验分析时,不慎讲了一句“你们班的人真笨!”学生听后极为反感,少数学生上课专找教师的岔子。班主任了解情况后,用这位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的事实教育学生,又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教师偶尔讲错一句话,出点差错是难免的,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善意地提醒教师,而不能说怪话,故意挑毛病,抓住不放。另方面,班主任善意向这位教师提及了这件事,反映了学生的意见。这位老师主动向学生作了自我批评。同学们被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感动了,自此,对这位老师更加尊重了,全班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也赶上了其他班。同样,科任教师对班上学生有意见,班主任也应该通过恰当的途径传达给学生,使师与生、教与学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二)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的效应

《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德育,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各实施途径均应以《德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家庭,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素质对子女的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可以通过亲缘关系、爱的感化对子女产生影响。通过有形的言传身教和无形的家庭气氛来实施教育。家庭教育是贯彻学校德育要求的又一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取得配合。1.家访。班主任应在普访的基础上,对需要重点帮助的学生经常家访。

普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家庭环境,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包括经济情况、教育情况、或特殊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等,掌握教育好学生的第一手材料。

重点家访,目的是沟通家长,取得共识,步骤一致,配合教育。这类家访,最好是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都在场,大家坦率诚挚地讨论问题。一定要调动教育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最失败的家访是,教师在家长的面前数落学生的不是。它之所以失败在于:学生被“数”得一无是处,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同时,家长也灰溜溜的,只顾责备子女,却不知如何去教。

除此以外,写信、组织班干部上门、与家长通电话等,都是沟通情况,取得家庭配合教育的好方法。

2.家长会。学生家长会,每个学期2-3次比较恰当。家长会上班主任应该通报学期工作计划、要求,对家长如何配合德育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如实汇报班工作情况,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起重点讨论研究班上突出问题,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对班工作的意见,今后分别向学校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反映。

要开好家长会,重要的是会前作好准备,收集材料,列好统计数字,做到心中有数。对具体问题应有调查、有分析。有时为了调动家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家长会的效果,可以让学生也来参加家长会,让他们向家长们汇报自己的情况,直接听听家长、叔叔、阿姨的意见。3.家长接待日。家长接待日,就是请学生家长到校参加一日(或半日)活动,让他们与子女坐在一起听教师讲课,让他们在旁看子女做实验,让他们观看子女做眼保健操、课间操,让他们与子女一起参加班的主题活动或者学校的其他活动。家长接待日能够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便于配合学校,同步教育,这样的活动,学生家长是欢迎的。

家长接待日活动的组织,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工作,要由学校统筹安排为好。

4.举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一个好办法,它深受各层次家长的欢迎。

补充:

指导团、队、班委会工作,建立坚强的班集体

(一)协助团、队开展工作

团、队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股最有生气的力量。班主任一方面要支持它们的工作。团、队组织要根据各自的任务和工作特点,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组织起来,配合学校落实德育大纲的各项任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另方面,班主任要协助他们开展工作。团、队要开展工作,必然要依靠基层(班或年级组),而学生干部毕竟阅历不深、经验不足,在开展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困难,甚至会出现差错,这就需要教师的爱护、理解、帮助和指导。总之,教师应该是他们坚实后盾“和”参谋“。

(二)指导班委会工作,培养学生干部自治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形成班内坚强的核心力量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同有一个坚强的班委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教师把班委会干部比作班主任的左右手、”火车头",它能够使班主任的工作意图贯彻到全班。不定期地组织班委会干部学习、交流,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弱点,发挥班委会干部在班上的作用。

(三)创建良好的班级集体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

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它能使每个成员感到温暖,受到鼓舞,更激发他们对集体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相反生活在一个纪律松散、不求上进、无心向学的群体里,即使是一个思想、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会受到沾染,变得懒散。班级集体的组织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班级集体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全体成员所认可的奋斗目标。

2.有一个坚强的班级核心--班委会、团、队组织和相当数量积极分子组成的队伍。

3.有和睦、上进的人际氛围。

4.有能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5.有勤奋、好学的良好班风。

要造就具有上述特征的班级集体,须做好如下工作:1.培养群体意识。这要假以时日,决不能一蹴而就。群体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它的整体性,而整体性体现在成员的行为、情绪和认识的一致上。群体意识要在为共同目标奋斗中生成的。班级集体要有一个明确的,为同学们所认可的努力目标。

第四篇:诚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

诚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诚是人内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于中,必信于外。因此,诚与信联结为一个词,表述的是人们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诚信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诚实无伪、言而有信。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但在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我们更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恪守诚信原则、自觉维护信誉、讲信用、守诺言的良好品格的人。

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责任意识薄弱、思辨与分析能力欠缺是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但是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文化层次较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思想开放,传统保守的观念较少;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较强,富有创新精神等。但也存在众多缺陷: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细心呵护下成长,虽然生理上已成熟但不少人心理素质并不成熟,经常表现出以我独尊、心理逆反、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等弊病;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社会阅历浅,对社会上多种不良现象缺乏清晰认识,容易将一些负面的现象当成社会的本质;他们虽然自我意识较强,但责任意识薄弱,在“义”与“利”面前往往选择后者;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情况下,各种文化冲蚀着祖国,由于他们缺乏冷静的思辨分析能力,加上自控能力较弱,容易迷失方向,放松对自己的自律致使遭遇诚信沦陷。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通常为: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伪造证件、简历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多方面入手。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对于任何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有一个失信的种子,都是因为受环境中种种坏的风气所影响。而且,对学校来说惩罚任何人都不是目的,只是想通过惩罚来逼着你来改正某种不好的东西。但是,有一样东西却很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引导。人们常说“防患于未然”,但真正做在“未雨绸缪”的事情却很少,也就是引导工作做的不够。引导也分为直接引导和隐形引导,学校可以尝试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引导。

首先,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可借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良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还可在试点推行“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其次,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评估活动,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对其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信用记录,与银行、企业等展开合作,对学生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失信市场行为形成有效制约。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我意识固然重要,但

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有约束必有激励,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最后,要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学术造价、学术腐败等投机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丑恶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破坏。而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对大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时,对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和惩治,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第五篇: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当代中国工会的政治责任

辽宁省总工会课题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执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确立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思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地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推动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工会服务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眼点,是当代中国工会组织最迫切、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首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为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服务

凝眸党执政的众多资源,工人阶级无疑是党执政最重要的阶级资源,工会组织也无疑是密切党与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最重要的社团组织资源。牢牢地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对工会组织来讲,就是要以战略眼光和宽广的政治视野来凝铸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通过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以建会为基础,以提高“两率”(工会组建率、职工入 会率)为目标,当前要以非公企业建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服务。

1、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的目标出发,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面对近年来因企业改制、工会组织变动、会员流失和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需要组织维护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会组织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就必须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把进一步凝聚党执政的阶级资源,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通过舆论导向、环境烘托、教育引导、制度保证和体现会员优惠待遇等实效举措,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组织到工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来。使他们既能充分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又能履行支持改革、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义务,从而把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担负起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2、要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政治高度出发,维护工人阶级的广泛联合和工会组织的高度统一

适应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出现不同阶层职工群体的新情况,尤其是面对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分化”、“西化”、觊觎成立所谓维权工会、插手我国工会事务、分裂我国职工队伍的政治图谋,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警觉性,时刻牢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政治责任,排除干扰,扫除障碍。用共同的理想凝铸阶级意志,在坚持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维护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统一和广泛联合,维护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领 导体制。使“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得以有效落实,使工人阶级的团结联合达到新的高度,使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成为密切党与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组织保证。

3、要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实践要求出发,与时俱进地凝聚工会组建的整体合力

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服务,最主要的是要推动“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的形成,建立起与工会组建要求相适应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善于审时度势地把工会组建纳入地方党建的工作目标责任之中,使之统筹规划,推进落实;这就要求工会善于把组建工作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获得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这就要求工会善于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大量细致的有效协调沟通,真正形成工会组建多层次的上下联动、多渠道的良性互动、多方位的全力驱动的同频共振点。使工会组建与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状况相适应,会员发展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统一,工会组织体制的延伸与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同党和国家发展目标相统一,工会工作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相适应,同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相一致。

二、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在实践上必将对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起到导向性的重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的本质性概括和经典性阐述,为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通过确立维权理念、构筑维权体系、履行维权职责,进一步密切党与职工的血肉联系指明了方向。

1、要通过确立维权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能否确立与建立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维权理念,将决定工会在维权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各级工会组织通过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与强化维权理念:一是要树立为大局服务与履行职责相统一的维权理念。把工会工作放到党和国家的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是工会组织的政治立场、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把表达和维护举措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是工会组织在服务大局中履行维护职责的创新发展,是工会组织维权视野的拓宽、维护领域的扩大、维权职责的增强、维权能力的提高。必将使履行维护职责的过程成为服务大局的实际举措,使服务大局的过程成为履行维护职责的必然要求。二是要树立对党负责与对职工负责相统一的维权理念。密切党与职工的血肉联系,工会组织肩负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任。把党对工会的要求与职工对工会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党与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工会组织就必须通过富有成效地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意愿和行动;同时通过及时把职工群众的呼声与要求反映给党和政府,使之成为党的意志和政策主张,从而牢牢把握对党负责与对职工负责的一致性,始终坚持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三是要树立“两个旗帜鲜明”相统一的维权理念。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法 律赋予工会的神圣职责。在改革开放和利益格局调整的新时期,工会组织坚持两个维护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既要坚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为促进发展做贡献的维权理念,又要坚持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职工服务的维权理念,推动社会各方面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使改革成为职工整体受益的过程,调动职工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四是要树立依法维护与倾情服务相统一的维权理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方面工会履行维护职责就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工会维权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工会又要怀着深厚感情,倾听职工群众呼声与要求,了解他们的安危与冷暖,竭诚为职工群众解难,使他们感受党的关怀与温暖。五是要树立“劳资互利双赢”相统一的维权理念。工会组织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用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用创新的理念武装自己,摈弃单一维权的理念,树立“劳资互利双赢”相统一的维权发展理念,把合作与对话作为工会在企业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抓手,正确处理劳动者与建设者的关系,建立起用“劳资互利双赢”的维权理念,推动劳资双方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新型劳资关系的实践与发展,并使这一理念作用于工会工作思路的形成与实践。

2、要通过建立“宏观、微观、监督”三位一体的维权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重要批示要求,建立以拓宽参与渠道为维权平台,以加大宏观参与力度、占领源头为切入点,以强化微观两个机制建设为着力点,以整合资源形成维权的监督合力为有效保障,是工 会组织进一步密切党与职工群众血肉联系,自觉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在宏观参与层面把好源头。实现最大限度地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要求工会必须在源头参与的制高点上进一步拓宽参与渠道,通过建立向党委汇报制度、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制度、工会与政府部门负责人交叉任职制度、工会与人大、政协等有关部门工作通报制度等进一步拓宽宏观参与渠道,在地方党委、人大和政府法规制订前、重要决策实施前,把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事项表达好、代表好,是中国工会最具优势和特色的社会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与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民主政治权利相统一的集中体现,也是工会坚持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相一致的有效形式。二是要在微观层面建立有效机制。适应劳动关系市场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围绕着劳动关系的调整,建立起工会维权最有力、服务职工最有效的机制,是工会服务大局与服务职工的结合点。要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审议机制,确保职工民主权利得到有效落实;要建立以厂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建立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为重点的劳动关系建立和协调机制,促进职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权益的落实;要建立劳动争议预防和调处机制,通过强化工会信访、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并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建立健全三方共同负责的劳动争议预警机制等,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要建立以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救助机制,促进部分职工就业难、就医难、生活难、子女上大学难等问题的解决。三是要加大监督的力度。工会要通过会同人大、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等有效举措,把群众监督 与法律、行政、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和督促用人单位在用工、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纠正违法违纪问题,使职工合法权益确实得到有效保障。

3、履行维护职责要注重全面性、时效性和协调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是切实维权要注重全面性。面对工人阶级内部不同阶层正处于分化与重构的新情况,工会组织既要注重研究与把握普通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不同群体的权益,也要注重研究和把握“高学历、高职称、高收入职工”的三高群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使工会的维权导向和举措既有层次性,又有兼容性和包容性,从而使工会的维权面体现在全方位,促进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和谐。二是切实维权要注重时效性。面对新一轮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势头,工会组织要增强机遇意识,在维权的参与上立足于高起点,在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上找准关键点,在改革前瞻性参与上把握时效性,使企业改制的进程与工会的维权举措同步进行,使工会的维权效果体现在维护好职工实际权益上。三是切实维权要注重协调性。工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下维权的需要,通过整合工会内外资源,形成内外互动、有效聚合的一体化运作的维权力,就必须一方面要按照“切实维权”的要求,理顺各职能部门、理顺地方工会与产业工会之间的关系,在工作摆布上突出维权的重点工作,形成人力、资金的有效支撑;另一方面要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等手段,依靠党委、人大、政府并协调其他社会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筑工会维权社会化大平台,促进维权工作取得实效。

三、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 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工人阶级是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通过切实维权、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弘扬劳模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党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工会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1、要通过切实落实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切实落实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的根本保证。一是要从政治上落实职工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工会组织要积极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落实,要从不同层面努力促进职工民主参与渠道的畅通,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切实把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保证工人阶级依法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强化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二是要从经济上依法保障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经济利益是职工群众生存的基础。工会组织要通过政策参与和法规制定,通过代表职工与企业建立平等协商机制,把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作为维护职工群众经济利益关键点抓好抓实,确保职工享有充分的就业权、平等收入权、生命和劳动保护权,这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责,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根本基点。三是要从提高素质上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工会组织要把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发挥工会组织“大学校”作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组织职工参与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等职工经济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的体育文化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并推动 各级政府把职工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教育职工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要通过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激发职工创造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是工会组织第一要务。一是工会组织要善于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职工的头脑,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熔铸广大职工的阶级意志,增强广大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以不断进取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前列,充分展示先进阶级的时代风采。二是要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广大职工深刻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引导、正面引导广大职工适应新形势,正确认识与把握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坚定不移地拥护党和政府推进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社会前进的发展潮流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成为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三是要通过为职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促进职工能力素质的提升。培训是一种福利,学习是职工的权利。要广泛开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多种经济技术活动,注重职工群众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的培育,从整体上着力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激活各行各业开展的“争创”、“创新示范岗”、争当“创新能手”等形式的立足本岗争创一流的积极性,促进本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3、要通过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激励职工创业成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会组织贯彻这一要求,就必须通过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调动职工积极性。一是要通过弘扬劳模的高度主人翁和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引领广大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履行使命、爱岗敬业、拼搏进取,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业者。二是要通过弘扬劳模的顾全大局和无私奉献精神,引领广大职工正确认识与理解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调整,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举措,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者。三是要通过弘扬劳模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精神,引领广大职工钻研业务、提升素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立足岗位成才,与时代发展同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通过进一步弘扬伟大的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群体的示范、表率和导向作用,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工人阶级的历史性新贡献。

(课题组组长:梁长山 成员:杨克泽、佟伟杰、安奎文、唐致珩

执笔:梁长山)

下载创设实践活动,密切科学课与生活的联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实践活动,密切科学课与生活的联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数学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必需......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动态已被世人认同。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数学教学都十分贴近儿童......

    实现生活情感与写作的密切结合

    实现生活情感与写作的密切结合 [摘要]柳宗元的著作《小石潭记》被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及感悟生活等。这篇文章展示了优美的景色,加之悲凉的情感,可促......

    专题小结——生活教育与环境创设

    专题小结 ——生活教育与环境创设 时光飞逝,转眼一个学期结束了。为了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不同特点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每一个幼儿充分并富有个性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生活结合论文

    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生活结合论文 摘要: 科学活动生活化探究旨在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学生的科学探究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中。①从教材,学生周围生活实际及其它学科中挖掘与生......

    六年级联系生活 应用实践数学应用题

    联系生活 应用实践数学应用题 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时行45千米,就要晚0.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0千米,就可提前0.5小时到达.问甲乙两地的距离及原计划行驶的时间.2.小红......

    综合实践活动-花卉与生活

    一、导入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鲜花无处不在,多姿多彩的鲜花为我们平添了一份幽雅,一份执着,一份荣耀。它时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温馨美好的享受。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花......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高效课堂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