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0语文粤教版《城南旧事》课时练习)

时间:2019-05-13 06:4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2010语文粤教版《城南旧事》课时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2010语文粤教版《城南旧事》课时练习)》。

第一篇:广东2010语文粤教版《城南旧事》课时练习)

2010广东教育版《城南旧事》课时练习

【识记与理解】

1选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A.哺(pǔ)育 对峙(zhì)面面相觑(qù)B.模(mú)样 歼(qiān)灭 广袤(mào)无垠

C.场(cháng)院 拓(tuò)片 一暴(pù)十寒 D.答(dā)应 症(zhēng)结 惝(tǎng)恍迷离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A雀跃 堆砌 声名鹊起 络绎 B 抽屉 缭绕 春风吹佛 断垣

C 押解 供案 水泄不通 补裰 D 委屈 意见 委曲求全 百闻不如一见 3.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B.“没关系。”潘老师说:“当老师的,应该关心学生。”

C.“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D.他工整地写着消息,报头是,“挺进报第一期,白公馆出版。”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_______,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__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③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遇真宫主殿________化为灰烬。A.艰深 松弛 顿时 B.艰涩 松弛 马上 C.艰涩 松懈 马上 D.艰深 松懈 顿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B.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筚生辉。

C.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A.周谷诚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B.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一次参观哈佛大学写的游记,叙述按时空关系组合,角度独特,见解深刻。

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D.目前台湾岛按人口平均消费咖啡已达38.5杯,这一数字,显示了台湾人对咖啡的喜爱。7.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一组()“愉快的纪念”不只是一种感受,同时也是一种重温历史而唤起的回忆。不是吗?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随着纪念活动的开展和报纸、广播、电视的报道而不断地掀起感情的波澜。____________

归结到一句:“改革开放二十年使我们的国家焕发了青春,令人鼓舞、振奋和愉快。

①回忆那些凭票证购物的日子,有唏嘘之叹。

②看见今天商场货架琳琅满目,生欣喜之情。

③听到老辈讲述十年浩劫的遭遇和做法,则难免沧桑之感。

A

C B D

8.下列句子语言运用不得体的一句()

A

B欢迎斧正。”

C

D临我校指导!”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一)

白云在飞奔,蓝色的天又露了出来,雷雨已过,又放晴了。

操场上,雨过天晴,天上有条虹。英子昂着头走了过来,后边,韩老师骑着辆女式自行

车,微风吹拂着英子的童化型的头发,好漂亮。韩老师的车赶上了英子,英子转过头去喊了声:“韩老师再见!”

胡同里。英子走进了胡同,她一面走,一面想起了草堆里的人。草堆里地上的包袱在眼前一闪。英子又走进了草堆,草叶还带着水,因为刚下过雨。那个人坐在那根横在地上的大梁上,嘴里咬了根青草。

厚嘴唇的人:放学啦?(招手让她坐到大梁上)怎么不回家?

英子: 我猜你在这里。

厚嘴唇的人:你怎么就能猜出来?

英子: 刚刚下过雨,我想你一定会来看看你的东西,另外,我想听你讲故事。

厚嘴唇的人:你的心真好,故事我一定会讲的,可是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

英子: 英子。

厚嘴唇的人:英子、英子,这名儿好听,可是功课好么,考第几?

英子: 第十二名。

厚嘴唇的人: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名,准是爱玩儿。

英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厚嘴唇的人:我小时候就是贪玩,书没有念好,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小学毕业了还要进中学、大学,可凭我这没有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你们家吃窝窝头么?(英子摇摇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你明白我的话么?(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摇摇头)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摇头)不是好人?(指指自己的鼻子,英子又摇摇头)不是坏人?(他哭了,流出了眼泪。)

英子: 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她抬起头来)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厚嘴唇的人: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分得清楚的,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

9.从本文了解到厚嘴唇的人原来是“贼”,试从以上片段中找出有关的暗示或铺垫.10.“白云在飞奔,蓝色的天又露了出来,雷雨已过,又放晴了.”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1.“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这一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12.“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这一句话说明了什么?(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英子笑嘻嘻地往回走了。

校门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围绕着。三个童子军拿着棍子把着大门,维持着秩序,来宾络绎进去。英子的爸爸妈妈一同来了。

学校礼堂里。四角交叉挂着万国旗,台上,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上面是“天下为公”的匾额,三十来个少年排成三行,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校长走上前来拿起一卷毕业证书。

校长:本届毕业第一名学生xxx。

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出列走到校长面前一鞠躬。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打扮成小麻雀同参加游艺节目的同学们坐在一起,她鼓着掌回过头去望着来宾席,看到爸爸妈妈已经坐在那里。妈妈也看见她了,她举起一个苹果向英子示意, 英子就过来了。这时正好那个考第一名的学生从台上下来,回到座位上去,他好象听到有人叫他,回过头去,走到来宾席旁。英子看到那个在草堆里认识的人笑嘻嘻地伸出手来,从学生手里接过了那份用红绸带系着的毕业证书。

爸爸(对英子说):你以后也要考第一名才好,你看他爸爸多喜欢。

英子:不是他爸爸,是哥哥。

后景里,拿了毕业证书的小学毕业生陆续走回自己的座位。

英子:我们的节目快开始了。

妈妈:快走吧,别误了事。

英子离开了来宾席。奏着《麻雀和小孩》的风琴声嗡嗡地响了。

台上,刘平扮着小孩,他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

英子扮的小麻雀上台了,那块缀着小铃儿的淡青色包头纱,系在小拇指上当翅膀,随着她的跃动,发出很好听的声音。

英子的爸爸妈妈高兴地看着台上的英子。

那个厚嘴唇的人眼睛也盯着英子,认出了就是在草堆里认识的那个姑娘。

闪入一个画面:

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

厚嘴唇的人的脸上呈现出一副惭疚和尴尬的神情,目光落了下来。

草堆里。

那个厚嘴唇的人双手支着下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英子站在他面前。

厚嘴唇的人:小英子,我问你,昨天你有没有动过这包袱?(英子摇摇头)我想着也不

是你,要是你倒好了。

英 子:不是我,我也搬不动那块石头。

厚嘴唇的人:这地方我不能久呆了,你明白不?(拉过英子的手)往后你不要再到这儿来找我了。小妹妹,我忘不了你,又聪明,又厚道,咱们也是好朋友一场哪!

英 子:你今天好象特别不高兴,你昨天看到你弟弟的文凭多高兴。

厚嘴唇的人(苦笑着,拍拍英子的肩膀):回去吧,小英子,这两天别再来了。

英 子:你还有故事没跟我讲呢。

厚嘴唇的人:过些天一定讲。

英 子:再见,叔叔。

英子从断垣爬了出来,刚往前走了几步,对面碰见了那个戴草帽的人,英子朝他看了一眼,他好象没有看到英子。英子又看到他后面还跟了两个穿黑衣服的警察,一直往空地那边走去。

英子站在自家门口发着愣。画外,群杂声:

“都在看什么?”“看捉贼,”贼在哪里?”“就在里边,快出来了。”

断垣前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家家户户的门口也都站满了人。英子向空草地那边望去。

一群人过来了,那个厚嘴唇的人低着头,他的手被捆上了白绳子,一个巡警牵着, 一个巡警抱着那个油布包袱。戴草帽的人跟在后边。

英子的脸故意藏到妈妈身背后去了,她不愿意看。画外,群杂声:

“这小子不象做贼的样,好人坏人真看不出来了。”

“就是那个便衣破的案,他在这里憋了好几天。”

“说是一个小姑娘给他引的路才破的案。”

街上的人渐渐散去了,只剩下打糖锣的老头儿歇在那里打锣,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买糖吃。胡同显得分外寂静。

小学校的课堂里。

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享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韩老师走到英子身旁。

韩老师:为什么哭?

英子:我没有哭,我每次唱这支歌,眼睛都会发酸,眼泪就掉下来了,管也管不住。

韩老师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走开了。

13.剧本反复引用李叔同的《送别》歌曲,试分析其作用。

14.“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出列走到校长面前一鞠躬.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15在领毕业证的时候,为什么“厚嘴唇的人”被英子的爸爸误认为是那个眉目清秀的少年的爸爸?这说明了什么? 16试分析“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拓展阅读

(1)前辈作家大都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高峰。建国以后,前辈作家大都在盛年,或前点或后点都应是写作的丰收时期。他们的创作活动,若从经历的种种政治运动的精神看,可以说是从善如流。不过冷静下来想,觉得他它们后期的努力,极少超过前期的成就。

(2)老舍先生有个例外的壮举,那是话剧剧本《茶馆》。

(3)《茶馆》是他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中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诸多艺术家通力合作,导演表演都上了高峰。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老人艺的风格发挥极致的王牌剧目。因此,《茶馆》的出现,有一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

(4)比方说,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却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家演出。据说,也有别的剧院剧团想演来着,都没有演成。那么这是“阳春白雪”了?可是北京人艺屡演不衰,不见得曲高和寡。

(5)随着“文化大革命”到来,这个戏当然是毒草。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也不够了,是为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结尾中撒纸钱又唱又跳的一场,就成了“要害”,蝎子尾巴,黄蜂尾上针。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不安,“交代”问题道:《茶馆》原来没有这场戏,有回老舍向演员们征求意见,是于是之他提出来结尾秃了点儿,演到这里没事儿不好演了。老舍这才想出撒纸钱来的,不能全赖在人家身上。

(6)不久,老舍走进太平湖水中。传说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茶馆》也没有了“票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

(7)其实,《茶馆》第一次上演,正赶上大跃进,报上几乎没有捧场的文章。

(8)据说当年,有一天,北京人艺的几位艺术家,在老舍那里看见一个本子。老舍把一些还没有完成的东西与艺术家们商量。记得其中有一场戏极好,希望老舍写成一本剧本。这

就是后来《茶馆》的第一幕。可是当年就传出来一句话,确实有这么一句话,老舍听了意见,说:“那就配合不上了。”

(9)五十年代的剧作,老舍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选举代表,他是要宣传从“莫谈国事”到“参政议政”的。若照艺术家们的说法写下去,配合什么呢?

(10)现在看来,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戏,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没有观众了。偏偏这个“配合不上”的,还在舞台上放光彩。“那就配合不上了”这句话提出的问题,是最有琢磨头的事。

(节选自林斤澜《〈茶馆〉前后》)

17.“可以说是从善如流”一句要说明的是(限在25字以内作答)

18.“蝎子尾巴,黄蜂尾上针”这个比喻要说明的是什么?(限在35字以内作答)19.(1)“在湖底立着”和(2)“也立在太平湖中了”两句表明的含义分别是(答案限在格内)

答:(1)□□□□□□□□

(2)□□□□□□□□

20.文中说“《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请你就本文内容,写出3个主要方面。(限在格内作答)

答:(1)□□□□□□□□□□□□□□□□□□□□□□□□□(2)□□□□□□□□□□□□□□□□□□□□□□□□□(3)□□□□□□□□□□□□□□□□□□□□□□□□□ 21.符合本文写作主要内容的两项是()A.介绍《茶馆》写作的起因及其演出过程的起伏。B.说明老舍创作《茶馆》的思想与现实的矛盾。C.说明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及其反映现实的特点。

D.表明配合“具体的、直接的、临时的”政治任务有碍文艺创作。E.阐述优秀剧作正是作家和艺术家共同努力创造的。【积累与运用】 22.文学常识

《城南旧事》的体裁是______,是根据__________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节选部分写的是_________与第二个小人物__________离别的故事。

23.名句默写

请依次写出下列词牌中带有“愁”的词句。

⑴ 李清照《声声慢》:

⑵ 李清照《一剪梅》:

⑶ 李煜《虞美人》:

24.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闽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江干:江边。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和銮:天子的车驾。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四联组成,其中__________联和_________联是对偶句。(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用了一些什么表现手法?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情怀?请简要文析。

(3)对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看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25.语言运用题

(1).下面是一则介绍乒乓球馆的广告,请找出其中的两处语病,并作修改。

我市五环乒乓球馆开馆以来,承蒙市乒乓球协会的关怀和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较快发展。日前已搬迁新馆,新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各种档次的球拍、球衣、球鞋、衣柜等乒乓器材,同时提供全方位服务。市五环乒乓球馆热忱欢迎各界乒乓球爱好者光临指导。

(2).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和句式,仿写相应的句子。浪漫是一种心态:

漫步高山流水之间,你会觉得世界是多么空灵和纯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浪漫,就是体验生命的释放与张扬。

浪漫是一种境界:

雄鹰搏击云天,你会惊异它翱翔的英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浪漫,就是期冀人生的壮美与高远。

【写作与体验】

26.根据要求作文。

以“童年旧事”为题,选择童年生活中记忆深刻的事,只写一件,要写出对童年经历的反思或对今后生活的意义。字数400字左右。

第11课.城南旧事

【识记与理解】1 D(A项“哺”:读bǔ;B项“歼“读jiān;C项“拓”读tà)2 B(应作吹拂)3 C(A项叹号应在引号内。B项说后应为逗号。D项挺进报应加书名号。)4A[艰深——(道理、文词)深奥难懂;艰涩——(文词)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松驰——不紧张;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顿时——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局面);马上——立刻。]5 D(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A莫衷一是——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B蓬荜生辉——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之辞。C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6 C(A逻辑混乱,两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B成分残缺,应在“哈佛大学”后加“时”或“后”字,与前面的“于”构成介宾短语。D表意不明,没有说出是月平均,还是年平均。)7 D注意第一句中的回忆,回忆是按时间先后进行的,③句与上文衔接紧密,按时间先后应是十年浩劫到改革开放的今天。8 B“大作”、“拜读”都是用于对方的敬辞,用于自己有错。

【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

(一)9.1)草堆里地上的包裹在眼前一闪„。2)我走这一步,也是是非得已 3)(问小英子)你说我试好人还是坏人? 4)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10.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烘托主人公小英子排练节目后的愉快心情。11.这一句的潜台词是:我是被生活所迫,才做了贼。12.这一句话表明这个“厚嘴唇的人”是因为生活艰难,既要养活父母和兄弟,又想供应弟弟进中学,上大学,迫不得已做了贼,而且又是背着兄弟,不让兄弟知道,这更深沉地表达了他忍辱负重的品格,深深打动了读者。

(二)13.片段开头引用歌词预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别,给文章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文章结尾歌词的引用也正是切合了一种伤离的情调,烘托了淡淡的哀愁一沉沉的相思之情。14.1)照应前文厚嘴唇的人对 “兄弟”的评价:“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2)从剧本构思上讲,在如此优秀的弟弟背后,竟有一个为了供应他上学忍受艰难、迫不得已而为“贼”的哥哥支持,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气氛。15.岁月的沧桑,生活的艰难,过早使“哥哥”衰老了,所以被人误认为”爸爸”。这说明了作为哥哥做出的牺牲之大,更可见其精神的感人。16.他为生活所迫而做“贼”。一个人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应弟弟上学 ,为人朴实厚道 ,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乱世中的一个普通人物形象。

拓展阅读17.前辈作家盛年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配合政治运动的。18.《茶馆》的结尾是证

明它为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的最恶毒的部分。19.(1)老舍是不屈服的。(2)《茶馆》从此没再上演。20.(1)高峰作品为什么只有独家演出,而且屡演不衰,别的剧院剧团都演不成?(2)高峰作品为什么偏偏“配合不上”而到现在又大放光彩?(3)高峰作品当初为什么是毒草,而且连作者也被逼自杀?21.C、D【积累与运用】22电影剧本 林海音 英子 厚嘴唇的人 23怎一个愁字了得 两处闲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24(1)颔联 颈联(2)这首诗开头用了白描手法,结尾又用蜀汉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描绘了诗人病体瘦 弱、客居江边,挑灯夜读《出师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想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的思想情怀。(3)诗人自信是非自有公论,忧国忧民的精神,应当予以肯定。(言之成理即可)25(1)“承蒙市乒乓球协会的关怀和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大力支持下”的“承蒙”改为“在”,或删去“下”;(2)“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各种档次的球拍、球衣、球鞋、衣柜等乒乓器材”的“乒乓器材”应删去。(能够正确指出两处语病并改正就可)(2)答案示例:涉足荒野大漠之中,你会感到胸怀是如此开朗和豁达。孤帆穿越海涛,你会赞叹它奋进的豪迈。【写作与体验】26 略

第二篇:城南旧事练习

《城南旧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小英子不喜欢宋妈的丈夫,一口黄板牙,就像他的(驴)。

2、陈家的伯伯说,英子的爸爸喜欢(花),所以有一堆儿女。

3、英子爸爸说,无论什么困难事,只要(硬着头皮)就闯过去了。

4、在英子的毕业典礼上,(英子)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宋妈在英子家住了(4)年。

5、宋妈离开我家时最舍不得(弟弟)。

6、英子的弟弟和(宋妈的丫头子)一般大。

7、宋妈跑遍了北京城的(马车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的英子。

8、英子挨爸爸的打以后,上学再也没(迟到)。

9、英子小学共(6)年。

10、《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小说集。我们还学过她的作品 《 窃读记 》。小说以(北京城南)为背景,借一个孩子——(纯挚)的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11、这部小说是由(6)个故事组成,分别是《冬阳童年 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8.兰姨娘最后跟(德先叔)走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是佩戴了爸爸种的(夹竹桃)。秀贞的女儿是(小桂子)。

二、照样子,请你补充相应的故事名称或主要人物。

《惠安馆》——(秀贞)《我们看海去》——(“小偷”)

《兰姨娘》——(兰姨娘)《驴打滚》——(宋妈)

《 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

三、下面的片段描写的是谁?出自哪个故事?

1、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他”指的是(爸爸),出自《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2、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 “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她”指的是(秀贞),出自《惠安馆》

一、判断题

1、《冬阳 童年 骆驼队》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2、《惠安馆》讲述的疯女是秀贞,妞儿是她的亲生女儿。(√)

3、《我们看海去》选自《城南旧事》。

4、《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兰姨娘年轻、聪明、美丽,是个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

5、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篇组成。用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旧北京20世纪 30年代末的几个故事。(√)

6、林海音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7、《城南旧事》写童年居住在北平城南的景色和人物,是她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8、“驴打滚儿”不是一种小吃,是宋妈的丈夫牵来的驴在打滚。(错)

9、《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爸爸生病了。爸爸托我把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

叔。(√)

10、宋妈在我家当奶妈。她的一个孩子送人,另一个孩子也不慎掉入河中溺死。(√)

11、《我们看海去》一文中我在空草地上碰到的那个人就是贼,后来被抓。(√)

12、《兰姨娘》的结局就是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走了。(√)

13、《城南旧事》写了英子成年后的故事。(错)订正:小时候

14、《城南旧事》在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鹰奖。(√)

15、兰姨娘不会吸烟。(错)

16、林海音有四个兄妹。(错)订正:三个。珠珠 燕燕 弟弟

17、“我”唱了五年的骊歌。这“骊歌”的意思是告别歌。(√)

18、林海音的新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很像一把汤匙。(√)

19、宋妈的丈夫很勤劳,每次来我家总会带些家乡特产。

(错)订正:好吃懒做

20、《城南旧事》中的主人公林海音5岁

二、选择题

1、《城南旧事》谨此献给(先母林黄爱珍女士)

2、“一位中国的女儿,中国的妻子,中国的母亲”指的是(先母林黄爱珍女士)

3、《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爸爸病情严重,将要离开人世的句子(A、B)(多项选择)A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B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4、《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的爸爸是个(A、B、C、D)的人。(多项选择)

A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B 鼓励孩子要坚持,战胜困难。

C 很重感情,为弟弟被日本人害死而吐血;D 特别有爱心,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林海音的代表作(A、B)

A 《 城南旧事》 B 《晓云》

6、《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挨打前流泪的原因是(A)

A挨打前,“我”因爸爸严厉得不近人情而流泪。

7、《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挨打时哭号的原因是(挨打时,“我”因疼痛而哭号)

8、《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在课堂上,“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

9、《城南旧事》的体裁是(儿童小说)

10、《冬阳 童年 骆驼队》描绘了英子童年生活中哪些场景(A、B、C、D)

A 学咀嚼 B议驼铃 C问行踪 D 剪驼毛

11.在杂草堆里的那个人是(坏人)

12.秀贞口中的“小桂子”是(妞儿)

13.德先叔是(大学生)。

14、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灰娃馆)。

15、宋妈叫“惠安馆”是(惠难馆)。

16、爸爸叫“惠安馆”是(飞安馆)。

17、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八珍梅)。

18、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青记)。

19.“我们去看海”中的把皮球踢掉的是(刘平)。

20、《城南旧事》中人物有(ABCDE)A秀贞 B宋妈C小偷D兰姨娘 E父亲

第三篇:《城南旧事》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

《城南旧事》名著阅读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出自《城南旧事》中的故事是()A.惠安馆 B.驴打滚儿 C.追寻母亲的足迹 D.我们看海去 2.下列不是出自《城南旧事》中的人物是()A.英子 B.妞儿 C.桑桑 D.小栓子

3.《城南旧事·惠安馆》中秀贞“疯了”的原因是()A.“小桂子”刚生下来就被扔了。B.思康一去不返。C.秀贞母亲阻挠秀贞嫁给思康 4.下面一段话中的“她”是()

“我不是瞎说,我知道你亲妈在哪儿,就在不远。”我又搂着她的脖子在她的耳边小声说:“我一定要带你去,你亲妈说的,叫我看见你就带你去,就是,不错,脖子后面有块青记的嘛!” A.英子 B.妞儿 C.小栓子 D.方德成

5.《城南旧事·我们看海去中的陌生人最后一次见英子时送的礼物是()A.小铜佛 B.金镯子 C.一串象牙佛珠 D.玻璃球 6.下面一段话描写的人物是()

圆圆扁扁的脸,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就很合适地露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旋儿。A.兰姨娘 B.宋妈 C.英子母亲 D.秀贞 7.使兰姨娘和德先在一起的人是()A.英子 B.宋妈 C.英子爸爸 D.英子妈妈

8.下面不是英子和兰姨娘、德先叔一起时发生的故事是()A.提西瓜灯逛莲花灯 B.去看电影 C.到三贝子花园玩 D.吃驴打滚儿 9.下面一段话中的人物是()

“乡下人有你这好命儿?他成年价给人看牛哪!”她说着停下了手里的活儿,举起锥子在头发里划几下,自言自语地说:“今年个,可得回家看看了,心里老不顺序。”她说完愣愣的,不知在想什么。A.秀贞妈妈 B.宋妈 C.兰姨娘 D.秀贞

10.下面不是发生在新帘子胡同时的故事是:()A.我们看海去 B.兰姨娘 C.驴打滚儿 D.惠安馆 11.宋妈一双儿女的最终结局是()

A.双双走失 B.双双送人 C.双双溺水而死 D.儿子溺水,女儿被送人 12.英子小学毕业时参加毕业典礼时衣襟上别的花是()A.夹竹桃 B.石榴花 C.白缨花 D.栀子花

13.下面对《城南旧事》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英子帮助秀贞和妞儿相认之后,为了帮助秀贞,英子还偷偷从家中偷了母亲的金镯子给他们做盘缠,但两人不幸命丧火车轮下。

B.英子有一次从草丛中捡到并拿出一个小铜佛,在路上被一个路人看到后报案导致草丛中的陌生人被警察逮捕。

C.英子在感觉到了爸爸到兰姨娘的爱慕之后,为妈妈感到不平衡,不希望妈妈受委屈,就巧妙地当起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红娘。

D.英子知道宋妈的儿子溺水而亡、女儿被送人后非常同情宋妈,还陪宋妈到哈德门一带去找她的女儿。当宋妈临离开林家回顺义乡下时还早起找宋妈梳辫子。

二、填空题

1、《城南旧事》是 女作家 写的,小说共分成 各部分,分别是:。

2、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写出上面几个故事对应的主要人物。3、20世纪20年代,小女孩 随着爸爸妈妈从 漂洋过海来到,住在北京城南附近的一个小院里。爸爸是,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和乳母,她的童年就在这种无忧无虑的氛围中度过。

4、英子在胡同玩耍时,总会看到会馆门前痴立的“疯女人”,渐渐地,他们熟识了,秀贞非常喜欢英子,英子也很喜欢她。从秀贞口里,她的女儿“ ”也被人扔到齐化门城根底下,至今生死未卜。

5、“ ”的经历和命运,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是在英子生活的时序中出现的一幕悲剧。所以,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6、英子家的乳母 抛下自己的儿女、家庭,来到林家当佣人,辛辛苦苦地赚钱养活在乡下的男人和孩子,宋妈勤快、诚实,她很喜欢小英子和她的弟弟。一天,英子放学归来,看见宋妈呆呆地坐在屋檐下。原来。

7、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是佩戴了爸爸种的,她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同学领。

8、因为,英子的爸爸急得吐血。英子的爸爸因为,没能去参加英子的毕业典礼。

9、在《惠安馆》这个故事中,爸爸教我描红,有一首我们学过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0、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 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

11、“小戏子”妞儿很怕他的养父打,养母骂,娇弱的身子骨却有着自己独自找亲爹亲妈的决心,并且她付出了行动。她提前偷两件衣裳藏在,准备自己带着包袱走到。

12、宋妈的丈夫每年都会有 次时间牵着一匹驴来英子家看望宋妈。后来宋妈得知她的女儿送给了拉马车的人。宋妈和英子一起去找小丫头子歇息的时候,看见有人买一种吃的叫,那是把黄米面煮熟了,里面包黑糖,再在绿豆粉里滚一滚,很香。找不到自己的女儿,她最终决定。

13、《兰姨娘》主要叙述了兰姨娘从三岁被卖给人家,十四岁从 被人带进了北京,二十岁嫁给一个六十八岁老头的经历。她在这个家庭受尽了欺辱,后来逃离了那里,来到了英子家里,从此打乱了英子家平静的生活。新青年闹革命的时期,不少革命青年被杀害。一个叫 的人,经常到英子家里躲藏,在和兰姨娘接触的过程中与兰姨娘产生了爱情。北京形势吃紧,兰姨娘和他离开了北京去了。

《城南旧事》答案:

一、1、答案:C。《城南旧事》中的回目依次为《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2、答案:C。桑桑是《草房子》中的人物。

3、答案;A。

4、答案:B。此处的“她”是妞儿,也就是秀贞口中的小桂子,被养父母逼着学唱戏。后来和秀贞相认后被秀贞带着去找思康,结果双双命丧火车轮下。

5、答案:C。

6、答案:A。兰姨娘本来是施家老伯的姨太太,离开后在英子家认识了大学生德先,后来一起离开。

7、答案;A。英子感觉到爸爸和兰姨娘走得比较近后就想办法撮合了德先认识兰姨娘。

8、答案;D.吃驴打滚儿是和宋妈一起时发生的故事。

9、答案:B.10、答案;D.正是因为秀贞的事情使我大病一场所以我家才搬到新帘子胡同的。

11、答案:D.12、答案:A

13、答案;B.路人是一个便衣警察。

二、3、林英子 台湾 北京 惠安会馆 大学教授

4、秀贞 小桂子

5、小偷 小铜佛

6、宋妈 她的儿子小栓子被淹死了,她的女儿也不知被丈夫卖到什么地方„„

7、夹竹桃,毕业证书

8、她的叔叔被日本人害死,重病在床

9、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0、思康,火车轮下

11、英子家的杂物室,小时候被人捡的齐库门(地方)

12、两次,驴打滚儿,跟随丈夫回家

13、苏州,德先,天津和上海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欣赏

一、知识链接

国庆长假老师向同学们推荐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不止一遍地读过了。《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英以其7——13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京的人、北京的景、北京的事。

二、感知小说内容

谁来说说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呢?

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容?

在这五个故事的结尾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画面,那是一个怎样的情节呢?对了是离别,甚至有与父亲的生死离别,可是英子始终以一双天真无邪的目光观察着这些事情的发生,用不那么悲伤的语调,很从容的将五个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在小说的封面的下面就已经向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指名读

三、确定赏析的线索

突出“全书以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一个充满幸福和悲伤的社会。”这一节我们就选择英子天真无邪目光中的“景物,人物”这两个方面进行赏析。去与英子一起分享童年!

四、赏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几乎随处可见,老师让同学们做笔记的时候,摘抄下相关的段落,并想想英子是怎样看待眼中的景物的。同学们做好了吗?老师就请一些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让我们共同分享你读书的成果。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英子眼中的一幅幅童年风景画,很多童年的生活细节都被她写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作者用风趣的语言、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深深的回忆,把明媚的阳光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让人心生温暖。即使是愁肠百结的分别,作者的笔下流露出的也不过是淡淡的忧伤。

赏析、感悟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英子,其实就是童年时代的林海英,她是让哪些人物与她一起来承担起童年的。(妞儿、秀珍、小偷、兰姨娘、宋妈、爸爸……)

当我们读者《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都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小说中,像这样精彩的句子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谁?

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秀贞、小偷”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的深刻,成人、英子对他们的看法各不相同,从“秀贞、小偷”这两个人物形象中选择其中一个同桌讨论,谈谈小说中的“成人”和“英子”对他们的不同看法。

三、升华主题

看来同学们对书中的人物形象印象都非常深刻,和大家所说的一样英子始终以一双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着周围的一切。、出示海报

1982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同学们从这张海报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这张海报的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地方在哪儿呢?

整个画面以眼睛为主,讲述的是她经历的事,讲述的是她看到的事,这本书的就是讲她眼中看到的事,你看到的又是一双怎样的眼神呢?(平静、温馨、柔和、渴望、疑惑……)

是啊!透过这一双眼睛让我们看到了英子的童年,从她的眼神中流落出的更多的是略带忧伤的童年,小偷的被抓、奶妈的离去、与父亲的阴阳相隔,望着他们的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四、写写自己的感受

我们静静地欣赏了林海音的小说,分享她纯真而又略带忧伤的童年。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回忆童年,以“与英子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是……”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第五篇: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

作者:

加入日期:07-11-18

李白诗四首

二.学习目标:

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

4、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学习要点:

一、李白的生平

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

习剑任侠

求仙访道

思想复杂

2、第一次漫游[25──42]

辞亲远游

酒隐安陆

十年活动

名动京师

3、长安三年

[42──45]

应昭入京

供奉翰林

得罪权贵

自请放还

4、第二次漫游[45──55]

客居梁园

喜逢高杜

漫游寻仙

忧心国事

5、战乱时期

[55──62]

避居庐山

流放夜郎

奉节遇赦

病卒当涂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曾当过道士,一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纪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二、李白的思想和性格

思想:李白的思想是杂家(儒家、道家、纵横家),以道家为主。

性格:热爱自由,向往自然,傲岸不羁

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二)抒发理想抱负,张扬自我个性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三)歌颂壮丽河山,表现热爱自然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四)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丁都护歌》

四、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是李白对其诗歌雄奇豪放的自我描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则是杜甫对李白诗歌风格及艺术魅力的高度评价。

浪漫主义发展流程:

神话——屈原(庄子)——李白——李贺(梦境)——苏轼(幻想夸张)——陆游(梦境)——辛弃疾——高启——龚自珍——郭沫若。

强烈的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的风格,浪漫主义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不重视如实地描绘现实,侧重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以幻想出现的人物,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

3、偏重于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

这些特征在李白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一)浓厚的主观色彩

李白诗歌个性鲜明,感情强烈,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非凡的艺术形象。

他的每一首诗作都能让人感觉到诗人的形象在其中,“我”字的频频出现,处处留下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某些诗抒发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

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夸张、比喻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幻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清新明快的语言

李白诗歌主导风格是豪放飘逸,同时又有清新明快的一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如:《朝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再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而用为唐代乐府的绝句也正是李白所运用自如的。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乐府古题《长干行》)

(四)豪放飘逸的风格

五、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李白诗歌是继承屈原之后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2、李白以其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扫清了六朝的形式主义诗风。

3、李白通过学习乐府民歌和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技巧。使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六、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介绍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二)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的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三)正音、辨字、诵读全诗。

思考:全诗按何顺序进行?

后人评说这是一首“游仙诗”,文中有何体现?

作者的梦境象征什么?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四)文本分析

(一)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1、为何从“瀛洲”谈起?

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体现的?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3、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思考:

1、“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2、“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三)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思考:

1、为何提到“谢公”?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2、这段文字在全文起何作用?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四)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

1、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峰回路转,昏暗恍惚,山鸣水啸。

2、含兮字句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五)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思考:

1、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1、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2、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七)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思想。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五)要点总结

1、全诗脉络及主旨:

入梦缘由(梦前)

心驰神往

游梦历程(梦中)

迷离恍忽

梦醒嗟叹(梦后)

惆怅感怀

[主旨]: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艺术特色

(1)此诗奇谲而变幻莫测,运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历来被当作李白代表作之一。诗人抛开现实时空的牵制,任意驰骋想象。

(2)诗的语言格调奔放,以七言为主,间用四、五、六、九言,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化多端,这正是李白狂放的个性和豪放飘逸诗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千古名篇。

七、学习《哭晁卿衡》

(一)介绍写作背景: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晁衡是开元五年来中国的日本学生。他长期留居中国,结交了李白、王维等许多朋友。天宝十二年(753),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李白作此诗哀悼他。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随风漂至海南,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任官。

(二)分析鉴赏

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

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

惜和悲愁。

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三)要点总结

1、主旨: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2、抒情手法:

(1)寄情于物。“明月不归”

(2)拟人手法。“白云愁色”

这样,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

3、诗歌风格:全诗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而又飘逸。

八、学习《丁都护歌》

(一)解题

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旰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旰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二)诗歌分析

1、在诗中找出描写“纤夫”劳苦的句子。

2、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纤夫”们的心情?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纤夫们拖着船,唱着号子,歌声凄切哀怨,故口中唱,心中悲,泪水更是如雨一样零落不止。

3、“万人凿磐石”二句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场面?这二句又和诗中的哪句是照应的?

给我们展示的是:磐石大且多,即使有万人之力拖曳也难以达至江边,的确是让人惊心动魄的场景。此句照应“拖船一何苦”,极言行役之艰巨。

4、诗中哪一句是深化主题之笔?

“君看石芒砀”二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石芒砀,是指石头又大又多。这样的石头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深化了诗歌主题。

(三)小结:

这首诗诗人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通过写纤夫们夏日拖船之苦,表达了诗人

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九、学习《越女词》

(一)【赏析】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会稽一带所作。描写越女美丽的容貌和活泼的姿态。诗的题材和语言受到南朝民歌影响,风格清新活泼。

“棹”、“入”二词为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入”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二)【要点总结】

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附: [鉴赏·探究·练习]讲解

1、第一题

命题意图:了解诗中神仙世界的描绘,理解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中对神仙极乐世界的描写,包含两个层次:从“千岩万转路不定”至“水澹澹兮生烟”,写出了神仙世界的环境;从“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神仙自由自在、动人心魄的生活情态。诗人在梦中面对神仙世界的自由,联系现实世界的冷酷,在此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也是他对现实的暂时逃避和超脱。

2、第二题

命题意图:掌握此诗中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景抒情的特色。

参考答案:参见鉴赏要点总结。

3、第三题

命题意图:感悟李白诗歌语言清新的特色。

参考答案:

《越女词五首》(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哭晁卿衡》: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4、第四题

命题意图:复习并认知李白诗善于用数字夸张来表情达意的效果。

参考答案:这四句都用了夸张手法。“天台四万八千丈”,极言天台山之高,但如此之高仍对天姥山“欲倒东南倾”,衬出天姥山高耸之势。

“金樽清酒斗十千”,极言所饮之酒名贵,一斗值十千钱。见出诗人怀才不遇,前途迷茫,不惜用名贵之酒浇愁而愁思难消的痛苦心声。

“白发三千丈”,极言愁思之深重。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不知不觉已是白发丛生而功业难成,令人伤感不已。

飞流直下三千尺:极言瀑布之高和奔腾直下的气势。

【模拟试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阅读训练】

1、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

诗。作者王维是

(时代)诗人,字

,有文集《

》。

2、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答:

【鉴赏点拨】

第一题的知识点关涉古代诗歌的类别,按格律分类有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所以从格律和字数看,《渭川田家》属于七言古体诗(七言古风)。王维,字摩诘,王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维摩诘是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的人物,在佛世时代以在家身分奉持梵行的菩萨道行者,他也是象征大乘佛教兴起的关键人物。

【试题答案】

1、七言古体;盛唐或唐代;摩诘;《王右丞集》。

2、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牛羊归巷、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前面写了那么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诗人借此以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

下载广东2010语文粤教版《城南旧事》课时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2010语文粤教版《城南旧事》课时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粤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粤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粤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计划1 高一年级上学期是过渡期,是学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期,高一语文备课组根据这一时期特点,和去年高一新生学情,新课标的精神......

    新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习及单元测试卷

    1.1植物需要水分一、填空题。1、是动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之一。2、在做“植物需要水分”的探究实验时,一组幼苗要,一组幼苗。3、没有浇水的幼苗摸上去的。4、充足的水分能为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205篇范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检查预习1、小组读课文,评议。 2、课文主要讲了3、理解词语 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百思不得其解:打破......

    粤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背诵默写

    高一语文背诵课文默写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2. ,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 ? 3.恰同学少年, ;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 , ? 4.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 。 5. , 。白露横江......

    (粤教版必修一)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省教育厅及本校教学工作为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

    粤教版高二语文教学计划(5篇范例)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

    广东(粤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自觉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知道交通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

    粤教版精品教案 《阿Q正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阿Q正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上课。 师:先提一个问题。上学期我们学了《祝福》这一课,主人公祥林嫂,究竟姓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甲:姓卫。 师:为什么? 生甲:因为她是卫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