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我看语文教育(一线教师的问题与困惑)

时间:2019-05-13 06:1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2 我看语文教育(一线教师的问题与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2 我看语文教育(一线教师的问题与困惑)》。

第一篇:02 我看语文教育(一线教师的问题与困惑)

我看语文教育

一、性质(内容):您是怎样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能否贯彻这一性质)

二、教学目标:您是怎样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教学方法:您常用的语文教学模式(或方法)是什么?(有哪些模式或方法、用得怎么样?)

四、教学效果:您任教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校效果如何?

五、问题与困惑: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您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学生:

1.学习态度、兴趣、积极性问题

1)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2)学生情绪调整、兴趣调动——在作文课上一个字没有写下来,下课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写作文,他说想不出要写什么。对写作的主题不感兴趣,进而对写作不感兴趣。

3)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但依然有种普遍认识:语文学和不学都一样,分数很难拉开巨大差距,学生在学科任务冲突时一般选择延后处理语文任务,尤其考试前的复习情况更为严重。——作为给分拉大两级分化,总体提高作文分数,以此鼓励作文写作水平高、平时读书多的同学。

2.学习方法/学习内容问题

1)学生阅读时间比较紧张,对课外的名家作品缺少阅读、缺少交流。——隔两周开设阅读课,并规定主题,让学生去图书馆进行阅读,并做读书笔记,每两周进行优秀成果展示,交流读书心得。

2)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记忆不扎实。——组织学生购买有关文言短篇文集,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在课前3分钟对文中关键字词进行解释,并与写作素材积累相结合。3)对高中语文的知识积累意识不够——采用每两周积累字词句等,让学生做个积累的有心人。

4)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更愿意“输入”,而不愿意“输出”,这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短板,能感受但说不好、写不好。——完善教师教学语言,尽量用语文的语言来讲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机会和任务,并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批改。

5)课本知识细节较多,学生不易记牢,经常学完就还给老师——课课练习、周周小测。6)过渡依赖补习老师或电子设备——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这样做的弊端 3.学习效果问题

1)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不佳、答案单薄、缺乏深度——小组讨论。

2)学生觉得学语文投入的时间与产出不成正比,因而打击学语文的积极性。——向学生说明学科的特点,教师总结经验和方法,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学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与语文之美。3)成绩中下的学生难移突破瓶颈。

(二)教师

1.教学方法选择或教学内容确定方面

1)找不到有效的教学成语、语病等语言综合运用的方法。对于语言综合运用题,主要参考中考指导书及历年中考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但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方法。

2)找不到有效的指导阅读的方法。主要从表达技巧、概括内容、分析人物等方面指导,但对于发散思维的题,找不到明确的方法。很想找到一些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造性阅读的方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3)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受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看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看到大段文字就头疼。有些学生甚至考试时完全放弃阅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关键。

4)文言文教学时容易将课堂僵化,上得枯燥,如何将知识的落实与生动结合?——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每个组员行动起来。展示反馈采用开火车形式。

5)找不到有效的指导作文的方法。主要是先写后改,堂上作文,再按照开头、过渡、结尾交给学生一些结构上的方法,但立意方面很难较好。

6)作文教学中的系统化(序列化)训练的问题。现行作文教学中方法多如牛毛,如体验式(生活化)写作,建构主义写作等,但未必能触及作文教学的实质,所以作文教学仍处于无序、甚至混乱的状态,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7)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差,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交给 学生的写作方法难以落实到实处,很难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这根学生平时缺素材积累和训练不够有关。——课堂小练笔,作文指导选择好文分析评点,鼓励学生模仿写作,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自主创新。每周有一篇周记,写作内容由学生自定,篇幅有规定。每天摘抄3句好词好句的读书笔记,并读一篇作文。

8)如何能更加高效得上一堂学有所得得写作课?——拟题、立意、选材、小组讨论、写作与修改、教师指导。

9)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很难做到初中三年一盘棋地规划写作教学。10)信息化时代对语文学科充满挑战,怎样在声光游戏的冲击下,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是一项非常艰巨的额任务。坚守课堂阵地,在课堂上避免在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前引入太多形象化的信息。多方面展现语文的美:诵读音韵之美、结构规整之美、人情文化之美等。主动适应信息化,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功能,让其变成课后沟通的桥梁。11)对课本课文已经十分熟悉,如何让自己保持对已熟络的文章的新鲜感,挖掘出新的点来?(经过两轮初中教学,感觉语文越教越窄,陷入瓶颈,不知如何突破)——通过大量阅读或与同行交流中获取,找到文本与显示的练习点。12)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又不能否认它的快速高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而不仅仅是老师一人独秀。可以通过教师自身学习,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的控制收放自如来解决。13)无论新课改怎么改,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大多数情况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过分灌输知识给学生,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调整教学计划、反思教学。14)上课分组表演、展示时,其他同学如放羊般松散。——让学生课后以视频的方式将小组表演录下来发给老师,上课时播给全班学生看,并请小组点评。15)学生对同一模式的教学会产生厌倦。——应结合不同文体、不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模式 16)如何提升语文学科本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出现学生喜欢语文、喜爱文学,却不喜欢上语文课的现象?

2.高考“指挥棒”与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与语文应试能力培养时的矛盾与冲突 1)现行体制下,高一高二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高三依旧采用传统模式授课,才能保证学生的高考成绩。如何能把高

一、高二和高三有效地结合起来? 2)新模式如何与学生的成绩相挂钩,既能提高学生成绩,又能让学生体会新模式对学习的作用。

3)语文素养培养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阅读、经典诗文背诵、儿童诗歌吟咏等活动中积累沉浸,这样在时间的安排上会有矛盾,会让教师顾此失彼,甚至在考试(升学)压力下举手投降。

4)怎样在应试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中找到平衡点?

5)由于高考指向,会导致老师、学生对某些文体的偏爱,如重点讲解文言文、传记、小说等板块,对现代诗歌、戏剧则处于次要的教学位置。

6)高中与初中的衔接有明显的断开的地带,高中一年级如何帮助学生在语法和写作上完成过渡对接?怎样帮助学生在培养考试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之间实现有效的平衡?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在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的同时又能实效得提升后进生的语文水平? 7)学语文是美好的,考语文是痛苦的、枯燥的,如何处理学与考的关系。3.时间管理与有效教学

1)课堂上如何能够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而不至于讲过了学生总是说不记得,没讲过的情况;

2)讲评试卷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过程既吵闹又枯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同样,复习课也是),3)面向农村地区普通初中的学生,阅读面窄、思维能力也较弱。——课堂上要求学生在基础题,简单题目上及时过关,教学设计、试题设计针对“面”尽可能多出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题目,照顾大多数学生。

4)如何落实扎实的教学,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备课、改作业、改试卷、改作文、上课,有时候总觉得很忙,但效率很低、效果不好。

5)如何能像自己崇拜的老师那样,课堂总能在行云流水的美好境界中达成目标?——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平时多做反思,一节好课出了目标明确,时间分配合理,真正能启发学生思维价值更高。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中。6)想法很多,很想去尝试,但缺乏一些理论指导,从而担心可行性。

7)想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但可找到的资源很少,不知从什么途径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电子材料。4.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1)对于学习倦怠的学生没有很有效的方法,以关心、鼓励为主,但收效不大。2)写作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烦、恐惧心理,而有信心的完成写作。

3)目前有不少学生习惯于“听”,不太乐于参与讨论、展示,尽管鼓励甚至还加表现分也没用。——深入了解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说性格问题、心理问题还是学习习惯问题,尊重学生,要结合其学习效率分析其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而不是盲目要求或批评。4)语文课堂一直在进行字词、句法、修辞的训练,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 5.课外阅读指导

1)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全班以四人进行分组,组员每天在家进行阅读,并在作业登记阅读书名和页码,由家长签名,第二天组长统计组员页数,每6页盖一个表扬章,每周表扬阅读页数最多的小组。引导家长参与到阅读中,通过监督、该表扬章及竞赛,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6.教学评价

1)开放性题目(如作文)的评价。语文中很多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自圆其说、思想积极都可以。但得分的高度相对来说比较主观化。这导致学生不能信服,进而给老师施加压力。2)一堂课自己认为很好,但评价不高;评价很高的课又没有实际效果(对学生而言,学不到什么),对于一节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没有谁说得清楚。3)仅以成绩评价语文课优劣是否公允。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在 这个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对于新疆的支教实习活动。通过这三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我被分到了拜城县第二小学,担任四年级(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我给四年级(3)班学生代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我体会到了成功的滋味,也遭受到了失败的挫折。但幸运的是,我并未被失败所击垮。在我教学的 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下面我将仔细的谈谈我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与困惑。首先我来谈一下我所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组织好课堂纪律

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面对下面闹哄哄的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组织好学生的课堂纪律。我必须要保证有一个安静的教学环境来实施我的教学工作。我想到的办法便是“杀鸡儆猴”,即我在上第一节课时便抓住了一个最能吵的学生,把他批评了一顿,并且让他站在讲台边上听完了一整节课。此后,学生们果然乖巧了许多,这就为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许多的方便。此外,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教师要对学生严肃一点,这样学生才是会认真听讲。问题二:如何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作为一名老师,必须与学生处好关系,并且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重视的,是关心的。我觉得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你要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这一点做起来是有点困难的。我进入教室的第一件事便是熟悉每位学生,但全班有六十多个学生,我点过一次名后,却只记住了四五个学生的名字。接下来我所做的工作便是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通过翻看他们桌角的书或作业本来记住他们的名字,且在我看完作业后还会说一句“你作业做得很认真!”或“你的字写的真漂亮!”

当你提问时能清楚的 喊出学生的名字时,被提问的那位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是关注他的,竟然知道他的名字。所以说,记住学生的名字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关心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问题三:如何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有亲和力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有亲和力是很 重要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具有亲和力呢?我觉得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应该多说“我们”这个词语,使学生意识到老师和他们的关系很亲密,老师和他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我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这样说:“来,让我们的某某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样说的话,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很亲切。我觉得还 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当一个学生回答的不正确的时候,你不能立刻批评这位学生回答的不正确或是没有认真听讲,你可以先找出这位学生的一些优点,比如声音洪亮等等,先表扬一下,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这样的话,就不会打击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为这样不但指出了学生的缺点,而且还表扬了学生的优点,会让学生更加的自信的!问题四:如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

能否调动所有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是能否 成为好老师的关键点。在上课时我发现,举手积极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在这个时候,老师就要照顾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并且要鼓励这些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勤思考。我觉得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你必须得有激情,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有以下几点: 困惑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有的学生总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学习心态,所以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沉重的任务与负担,在学习中是没有任何的乐趣可言的。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博学与幽默情怀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主动的去钻研与研究课本。还有,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困惑二:有的学生总是不按时完成作 业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班上总是有那么几个学生作业做的是一塌糊涂,家庭 作业也总是不按时完成。你批评他,他还是不做;就算你鼓励他也是没有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发现那些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把学生的家长请来,让家长协助老师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其实,我觉得对于这种学生,老师首先应该调查清楚他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具体原因,然后再决定出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才能使他们更好的完成作业。困惑三:教师应该怎样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亦然。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到整堂课的成功与否,所以该怎样导入新课便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好多学生都是这样的,如果老师一开始讲的很精彩,他们便会认真听讲到课末;如果老师一开始讲的很糟糕,那么整节课学生都将调皮捣蛋。为了一节成功的课堂,老师需要费尽脑汁的思考应该如何导入新课。困惑四: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后进生

一个班上总是有那么几个后进生令老师很是头疼,他们是作业要么不按时做,要么就做得很烂,他们要么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就看课外书。对于这些学生,有些老师的态度是放任自流,让他们自生自灭,上课也不提问他们,并且总把他们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我的观点是:后进生也是学生,既然是学生,那么老师就应该一视同仁,就应该公平对待。

总而言之,在实习的这三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与困惑,有些问题与困惑是我自己能解决的,而有一些则是我自己解决不了的。为了在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我应该重视这些问题与困惑。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的反思

一、教学内容――教学时间

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一学期教必修一、二,总共有近50篇课文,原来每册课本只有二十多篇,教学任务几乎增加了一倍,这50篇课文中,有三十篇是新增课文,这样新教材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考验,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新教材教材在重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加强了选择性、综合性和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引发。其基本特点,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它不强调一堂课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或能力、不主张一课一练的教学模式,而是大力提倡整合理念,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不靠简单的单篇课文的叠加,而主要是靠对板块或专题内不同课文在某一方面的整合;因而主题学习就成了阅读之灵,而以同一主题组织而成的单元阅读便成为了学习重点。于是我们就无须从整体关照的角度确定教学进度,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可以作大胆地取舍,有些选文可以略讲或者放在课外阅读,而且在教学中,应该破除以往“课文”的概念,新教材中有的只是“文本”和“学习材料”。

以必修

(一)第一专题为例(7—9课时)

第一个板块,主要以《沁园春•春》和《相信未来》为主,前者强调一种意境美,后者强调意象美,二者在教学时应抓住“诗化的语文”这一点。其余文章另行处理。(2课时)

第二板块抓《十八岁及其他》一文。强调活动体验,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三封信,分别是“父母致学生子女的信”、“学生致父母信”和“学生写给未来自己的子女的信”。(2课时)

第三板块属于“选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但我选了方案B,结果效果不错。(1课时)当然教学这一板块要对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思想作必要的引导,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气氛,切忌让严肃的人生话题成为玩笑或儿戏。

写作实践包括写作指导与作文讲评。(2课时)

那课外自读的课文怎么处理呢?当然不能不了了之,要把它们当作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所以语文老师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习惯。不过我们语文老师非常清楚,学生的功利性很强,语文学科的理论地位和实际地位相差之大也无须多说,想他们课外在语文学科上花时间是不大现实的,但仅凭一本教材完成教学任务,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是不可能的。在这方面我的力气是这么花的:把《必修课本》中没学的课文纳入《读本》中相对应的主题体系中,然后要求他们作整体阅读,最后的杀手锏是写读书笔记(形式为读后感或文学小评论)。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落实了读本的阅读,而配套的读本就是必修本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迁移到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养成阅读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对教材作大胆取舍和整合处理,可以解决教材容量大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加深学生对专题思想的理解,能比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过取舍要合理,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取舍,而应该有一个比较客观而统一的标准,那就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学法转变――教学定式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三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文本研习强调精读细读,指向文本的研读与欣赏;问题探讨重在思考,指向文本阅读中的探究意识,需要运用讨论交流、质疑辩论、比较辨析等;而活动体验是学生感知世界获取真知的重要手段,重在实践,重在体验,强调参与和亲历,需要学生认真倾听,勇于开口,乐于动手;所以我们的教学就要作相应的改变,以教材为例子,贯彻新课标的理念。首先是教学问题的设计。一是类型要作改变,一篇课文要设计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样课堂的开放度就大了,学生可思考的维度也大了,能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能给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比如解读《祝福》一文,两个问题也就够了,一是“你眼中的祥林嫂是怎样的一个人?”二是“你认为谁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很有广度,可以说覆盖了全文;而且每个同学都能找到答案,只不过是角度、层次、质量的不同罢了。二要注意问题的提法。我的习惯是喜欢在问题之前加“你认为”三个字,这样无形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翁。三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肯定要解读贾府的环境特点,那我就投影贾府的院落分布图和林黛玉进贾府的线路图,结果学生就提出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一是“贾政院为何处在中间?”二是“林黛玉为何不走捷径,而在里边绕远?”这两个问题一出,课堂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比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高多了。所以我就想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梯子,总能爬上去的。

其次要上好活动体验课。新教材设计了较多的语文活动,如:

1、与父母通信对话交流活动;

2、“青春”朗诵会;

3、两代人的矛盾专题讨论会;

4、“寻觅青春经典”读书报告会;

5、“我的家园”演讲赛;

6、“渴望和平图片展”拟解说词活动;

7、散文诗歌配乐美读比赛;

8、课文改编剧本会演。活动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做《我的五样》体验活动结束时,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看他们都“心有戚戚焉”的,甚至有一位同学哭了。还有做了“与父母通信对话交流”活动,不少学生在随笔中记录下了第一次收到父母信件时的感受,他们第一次站在父母的角色理解父母,为自己曾经的莽撞而内疚,有的回想起真挚而深沉的母爱而感动不已,不少人说到当时自己禁不住流下泪来。这样的一次活动为两代人之间架起了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提供了孩子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的契机。

第三要落实好“积累与应用”的要求。从必修一和必修二的设计来看,有的是对文本知识的落实和延伸,有的是对专题的思想作概括和深化,有的是对写作知识作系统化的处理等等,内容多样;落实与否就关系到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否。比如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整理“一词多义”现象。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课外整理,然后教师课堂抽几分钟的时间,以某一学生的整理为底本作集体订正,这样的效果比教师把整理的结果给学生不知要好多少,而且这样才是学生真真正正的自我学习、集体提高的过程。

三、思想深刻――阅历浅薄

新教材进行模块化设置,立体构建,每一模块都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例如必修一引导学生为青春喝彩,呼唤远大理想,指点获得教养的途径,提倡与自然平等和谐的相处;必修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祈祷和平、反思历史、欣赏美景。这可以看出编者希望通过这些文质兼美的经典熏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以实现精神的成长。编者的愿望非常美好,那接受者学生的情况又如何呢?显然,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在理解上就有较大的困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等。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内容就有多丰富。教师需不断汲取精神养料、丰厚文化底蕴、开拓文化视野,使教材与不断变化的生活结构起来,真正形成立体开放的结构。同时在教材的处理上要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给学生提供理解的平台。

在教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时,可与伊拉克战争、阿以冲突联系起来,投影更多的关于战争的现实画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动荡不安的社会、烽火连天的日子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怎样的苦难,眼前的真实具有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再比如《必修一》中《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抒发的全是故乡情思,而我们的学生处于这一年龄段,有几人远离过故乡,所以要真正理解这在特定的情境下发自内心的情感实在比较困难,不过戴戴帽子是比较方便的。尤其是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它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但是作者没有过多地去抒情,而是进一步追问这种思乡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等问题。这些内容离学生都比较遥远,所以理解上就有着较大的难度。在教材的处理上,以“贴近生活”的原则来设计问题比较恰当。如对题目中“证据”的理解可作这样的设计:首先请来自外片区的同学举手,然后要他们设想,假如全班同学要跟他回老家,他会怎样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老家或者怎样来证明自己确确实实在这里生活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恍然一悟,原来文中写到的有关生活的细节都是今生今世的证据。对于文章最后一句话“”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的迈上了虚无之路“的理解,我们也可运用“贴近生活”的原则来处理,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见过的“失忆症者”的表现,如此一比照,学生马上能理解故乡在人的生命印记中的精神意义了。

语文来源于现实,因而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去学习语文和理解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四、字词教学——考试导向

我认为语文的学习永远离不开字词的学习,而语文的教学永远也

离不开字词的落实,新教材当然也是如此;但是新教材在编排上就淡化了这一点,文言文的字词教学也是如此,而且考试的导向更引发了这一矛盾,模块测试卷上找不到考查字词的影子,而学生对学习又是很功利的,所以字词的教学就变成是教师的一相情愿了,有时显得好可怜。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做法与思考,仅供同行参考,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四篇:我看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我看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面前,社会对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要求也在飞快地提高。语文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以及指导写作那么简单,能不能适应飞快涌现的新生文化现象,并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消化吸收精简进而有效的将正确的积极地信息传授给学生,是对新时代的语文老师的新要求。

作为抓着八零后尾巴抢在九零后前头出生的我,不止一点的感觉到了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的认识上的落差。就像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代沟的存在,师生之间的代沟也是不能忽视的。当一个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用充满现代信息的话语传授知识,较之刻板的传统教学,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满嘴流行词汇永远站在潮流前沿的不见得就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好的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一名学生,也是一名未来的语文教师,对于在现代社会中语文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学养。对于教师这一角色,当学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时就需要教师上场“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信条,是为人师者必须做到的,是不可颠覆的。这需要教师本身有雄厚的知识储备,且应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祖宗的话是可以奉为经典的。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不断丰富,要永远比学生多学一点,这样才可以有教学的资本,在讲台上才能有话可说,有好话说。雄厚的知识储备,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尤其是我们现在要谈的语文教师,更应该高要求。就算不能学富五车或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最起码的文学常识应该信手拈来,并且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会学生更多的,更实用的正确的文学知识。

其次,修养。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个人修养是一定要高的。结合最近网络上以及身边发生的令人寒心的事,对教师本身的修养问题,我们应该加以更多的关注。教师对于学生的教授,不只限于书本知识,不只是教学生怎么学书本怎么考高分,最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怎么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试想一个品格不高追求不高的老师,能教给学生什么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师就像是模具,老师什么样儿,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浸染。所以,修养问题从教师抓起,让教师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尤其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中华几千年瑰丽文化的代言人,他们的个人魅力,对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的建立,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第三,敏感性。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各种新鲜的文化形式层出不穷,内容更是良莠不齐。各色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社会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尚且分辨不清,何况阅历不深的学生。而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接触新文化的机会,接收新文化的速度比较起来迅速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因为接受了不良信息而酿成的悲剧也是层出不穷有目共睹的。整顿社会风气是当务之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有效的阻止悲剧的发生,重点还在年青学生一代的教育上,由此,学校,教师,扮演的角色更是重中之重。我们所接触的各式信息,不管内容如何,大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的,也就是说,在学生的这方面教育上,语文教师的责任更重了。作为语文教师,对各色信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接触新信息并消化之分析之,将精华的传授给学生,糟粕的更要教育学生摒弃之。通过课堂,告诉学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仿冒的甚至是有害的。为学生点一盏明灯,教会学生怎样分辨面对的信息轰炸,提高眼力,学会判断。从教室走出去的不只是学生,更是积极的新文化。当这些融入我们的生活,和谐也就不再是口号。

年青一代是希望,在这个信息轰炸的年代,在雅俗高低各色文化的洪流中,能够不被污浊沾染,单纯靠社会的力量是不够的,也是不实际的。年轻人自身要提高眼力,自觉有效地分辨知识和信息的真假善恶,积极主动的传播健康文化。这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如此。

第四,才艺。做到以上三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广泛的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现在的学生,个性极强,见识也广,教师要想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学生心悦诚服,没有一点真本事是压不住的。用学生的语言传授知识,让学生自主的产生共鸣,对于教师展开教学,学生享受课堂,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会佩服真正有水平的老师,反之,对于自己不承认的语文教师,学生的反抗威力是不容忽视的。我就曾有过亲身经历,眼见得一位语文教师被学生呛得哑口无言,形容之悲戚让人不忍一视。

总结起来,语文教师是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师的,语文教师承担的更多,也更重要,这与我们的国情是有很大关系的。在一个以汉语言为母语的,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积淀的传奇的国度,语文教师既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文化追求的责任。可以说,语文教师,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师角色。

语文教师,既要有丰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品格,同时与时代接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新时代,语文教师不但是教授课业知识的讲坛上的老师,也是提升国家新一代的辨识力的老师,更是把握社会文化风向的舵手。

第五篇:我看钓鱼岛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看钓鱼岛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最近常常看到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的报道,9月8号日本海上保安厅于当日凌晨逮捕了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并将船长带到了冲绳县石垣市,中方提出严正交涉。随后中日关系局势紧张。而就在十月二号日本右翼分子又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华游行。这场游行以“谴责中国侵略尖阁诸岛(我国称“钓鱼岛”)全国国民统一行动”为主要内容,号称中国“侵略”尖阁群岛,这些游行者不仅猖狂反对中国党和政府有关领导人,还批评首相菅直人内阁对中国的软弱外交,同时还不忘时时提醒民众,与韩国有关的“竹岛(独岛)”,与俄罗斯有关的“北方四岛”主权争议。他们煞有介事地声称日本国民再不动员起来保护国土,尖阁诸岛(我国的钓鱼岛)将被中国掠夺,北方四岛将永远被俄罗斯霸占。在简易搭建的临时舞台上有人在发言中不惜造谣说:现在有十几万的在日中国人已经“归化”日本国籍,他们有选举权,中国政府已经给他们暗中发出指示,要求他们在全国性大选或地方选举中投票支持“××人”或××政党”„„,还有一个来自新州的地方议员,竟然对中国在新州设立总领事馆一事大放厥词,说这是中国政府与日本行政当局的“密室交易”,他要在地方议会上反对中国设立领事馆等等。

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未对钓鱼岛主权问题提出过争议。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即钓鱼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在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签订的《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中均有日本把从**的领土归还中国的条款。所以钓鱼岛原本就属于我国,这是一个无需争议的话题。

但是为什么一个“无需争议”的话题却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并成了中日矛盾的导火索?固然这其中的99%的责任在日本,他们肆意地歪曲侵华历史,不断的否认甚至美化侵华行径,这就是日本人的无耻所在,这也是我们无法改变“民族性质”的。可我们能否深思一下源自我们的那1%的责任呢?

记得我国领导人出访日本回答记者有关钓鱼岛的相关问题时说,“钓鱼岛在中国叫钓鱼岛,在日本叫尖阁诸岛,既然是有争议,那就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可以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解决,因为后人比我们聪明。”谁料想到,聪明后人依然只知窝里横地坚持“韬光养晦”而日本人却锐意进取了。中国对日本再三忍让,希望能与日本“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这就好比你家的院落别人硬要进来踩上一脚还竖个标志牌,写道“我的地盘我做主”而你不仅不将入侵者轰出去,还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来来,咱们一起在院子里种菜,共同开发这片土地”可是几年后的某天早晨,当你跨这篮子准备去园子里收菜时入侵者带着几个地皮流氓把你拦住,说,这是我家的地盘,你胆敢偷我家的菜,我要把你送官押监。出现这种悲剧,真不知道这应该是说你热心、善良还是软弱!或许兼而有之。

现在中国就是那个园子的主人,日本人强行霸占我国的钓鱼岛,还非法拒捕在我国领海捕鱼的我国渔民,现在还喊出了“谴责中国侵略尖阁诸岛”的口号,尽管

在非法拘留我国渔民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迫于国民的舆论压力对日本政府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可是以后呢?难道我们就要一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吗? 现在的钓鱼岛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有争议的岛屿问题,值得重视的是现在日本人已不再认为钓鱼岛是一个有争议的岛屿,而是他们的岛屿,所以才会对中国渔船,中国渔民采取如此行动。在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钓鱼岛及其海域的石油资源、渔业资源以及军事价值日益受到两国的重视,如果不及早解决这一问题,后患无穷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与韩国与俄罗斯同样存在着领土纠纷可是为什么没有扣押韩国渔船,俄罗斯渔船呢?或许这与双方处理争议领土的方式不同有一定关系,假如我们试想一下韩国、俄罗斯在与日本处理纠纷时同样采取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日本敢扣押韩国、俄罗斯渔船吗?答案当然是:不敢!

在校内网上流传着一封日本人给中国人的信,这封信的作者是一位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留学生,他曾在中国待了五六年的时间,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在信里他写道“东方人中,我们尊敬韩国人,因为他们和我们很类似,就是有血有肉,敢做敢为,我们在历史问题上和你们有摩擦时,韩国人可以从总统到国民都抗议,中国只有外交部几个无足轻重的发言人在那里咿咿呀呀,这就是差别,韩国人恨我们,但我们敬重这个对手,你恨不恨我们,我们感觉无所谓,因为你们性格、品行告诉世界,中国人没有刚性”在他的眼中中国人是胆小、恭顺、懦弱、虚伪、圆滑、爱耍小聪明,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中国十几亿人有十几亿条心思,而日本一亿人,一亿人都在想怎么让他们的国家走出困境。的确,十几亿人分成的十几亿条心思如何与一亿人凝合成的一条心思抗衡呢?所以日本人不怕我们,不尊重我们,随便的就能扣押一条中国的渔船,但是却不敢随意地扣押一位韩国、俄罗斯居民。这就是症结所在,软弱而又不齐心,别人不欺你还欺谁呢?

下载02 我看语文教育(一线教师的问题与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02 我看语文教育(一线教师的问题与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在语文之外——我的困惑、思考与创新实践

    “语文教学新视野”专题研讨(之三) 语文在语文之外*——我的困惑、思考与创新实践 洪劬颉 一、一直困惑着的三个问题 我教了十多年高中语文,也在小学、初中做了近十年研究与实......

    语文教育与教师的人格魅力

    语文教育与教师的人格魅力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曾说过:“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

    我看语文教学中的发现与创新教育(优秀范文5篇)

    我看语文教学中的发现与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发现与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发现与创新教育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与教育现代化共成2

    我与教育现代化共成长(心得体会) 唐俪玲 2010年2月16日春学期的第一天,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迎着第一次上课铃声的响起,全体长茂中心小学师生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一齐迁入了盼......

    教师人文素养与教育教学效果2

    教师人文素养与教育教学效果焦作市山阳区解放东路第二小学杜彩云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于他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07年,我市启动了“人文素养拓展计划”,三......

    语文:《我与地坛》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体会作者审视了自己以往15年尤其是病残以后的心路历程,重新获得的对人生、命运的智慧认识; 2......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小学语文2(范文模版)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案例1】教学《小英雄雨来》,课堂气氛活跃。在谈到雨来的英勇顽强时,学生情绪都很激动。 这时,教师小结一下,引入下文:听到还乡河传来枪声,乡亲们都以为雨来......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南康市龙回祖炎小学 黎羚 今年的暑假注定与往年不一样,因为我万分荣幸地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在师院五十多天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