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其呈现方式研究
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其呈现方式研究
【摘 要】岭南民间的舞蹈种类较多,所以其舞蹈文化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道具舞蹈文化、与宗教和劳动生产相关的舞蹈文化、游艺民俗舞蹈文化这三大类岭南民间舞蹈文化展开了分析,并且对其呈现方式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呈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52-01
所谓的岭南,从狭义上来讲指的就是广东省。在历史上,岭南经过了四次大移民,所以其人群结构较为复杂,拥有着多元性的文化。而经过长期融合,则形成了岭南独有的文化。在这些文化中,岭南民间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点,并且呈现出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象。因此,有必要对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其呈现方式展开研究,从而在了解岭南文化和认识岭南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岭南文化的发展。
一、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研究
(一)道具舞蹈文化。在岭南民间,道具舞蹈文化十分丰富。以粤北瑶族为例,岭南瑶族的《大长鼓舞》以及龙门蓝田瑶乡的《舞火狗》就十分具有代表性。除了利用声乐道具,广东还流行大型动物道具舞蹈。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大型道具舞蹈种类得到了集中,而舞蹈种类主要集中在龙、狮、麒麟和凤几种喜庆动物上。根据《广东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普查可知,调查发现的450种民间舞蹈中,有62个龙舞、40个麒麟舞[1]。而这些舞蹈无一例外需要使用大型的道具,从而体现了岭南丰富的道具舞蹈文化。
(二)与宗教、劳动生产相关的舞蹈文化。在岭南民间舞蹈中,有很多与宗教和劳动生产有关的舞蹈,从而体现了岭南民间丰富的舞蹈文化。在粤西和粤北等地区,主要流行的是与宗教有关的舞蹈样式或与劳动生产有关的舞蹈形体。例如,《席狮》就是一种香花佛事舞蹈,主要在做丧事的主家用于调节祭坛气氛。而在客家,则有著名的《采茶戏》舞蹈。该种舞蹈主要与劳动生产有关,一般会在春节期间演出,由于具有贴近生活和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此外,粤西和粤北的一些边远地区还流行《舞春牛》的舞蹈[2]。而该种舞蹈讲述的就是古金牛星下凡繁殖后代,然后帮助农民农耕的故事,体现了当地人对劳动生产文化的重视。
(三)游艺民俗舞蹈文化。就目前来看,广东的游艺民俗舞蹈种类较多,在潮州、汕头和揭阳等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游艺民俗舞蹈文化。而潮汕地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文化,主要是由于该区为古代南奥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融合发展之地。在这些地区,《英歌舞》、《钱鼓舞》和《鳌鱼舞》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而游艺民俗舞蹈表演的内容多为民间生活的轶事趣闻和民间的故事传说,舞者会直接进行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和神韵的模仿,从而使舞蹈显得逼真和诙谐,继而体现了岭南丰富的游艺民俗舞蹈文化。
二、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呈现方式研究
(一)道具舞蹈文化呈现方式。岭南道具舞蹈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特点,多在传统节日或喜庆时节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大长鼓舞》为例,该舞蹈又被称之为“调花鼓”,是一种男性群舞,没有表演人数的限制,但是必须成双成对。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两人一组,并且保持三四步的距离。同时,两人需要左肩相对,并且不时旋绕成圈和穿插换位,从而形成斜排、横排或方格样式的队形。而除了大长鼓舞,该地区也有《小长鼓舞》,可以在婚姻活动或喜庆丰收时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一般会安排私人队伍,具有较强的观赏性[3]。在一些情况下,还要在八仙桌上对鼓而舞,所以也具有较强的技巧性。
(二)与宗教、劳动生产相关的舞蹈文化呈现方式。在与宗教、劳动生产相关的舞蹈文化的呈现方面,客家的《采茶舞》十分具有代表性。该种舞蹈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会在春节期间演出。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头顶水碗矮步走,并且舞起扇花像绣球。同时,表演者还要做到“水袖挥舞龙摆尾,收舞静观若神偶”。所以,在客家《采茶舞》中,单臂袖、扇子花和矮子步是三大特点。而表演的内容主要围绕生活生产,比如进行挑担和绣花等劳动行为的模拟。这些舞蹈的呈现,可以体现客家人的劳动理想和愿望,并且能够将客家人的劳动感受和内心喜怒哀乐表现出来。
(三)游艺民俗文化呈现方式。在岭南民间舞蹈中,游艺民俗舞蹈文化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以《英歌舞》为例,该种舞蹈是一种融合舞蹈、戏曲和武术的民间广场舞蹈。在表演时,所有的舞者均为男子,主要在春节至元宵节的日子里演出,可以歌颂英雄人物,也有弘武健身的功能。而其表演形式分为“前棚”、“中捧”、“后棚”,“前棚”为舞蹈的主打部分,是男子集体舞蹈表演,主要由棒槌舞和小鼓舞组成。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需要做古代武士装扮,并且涂抹脸谱,但是没有明确人物身份。表演队伍将分为两队,纵队向前行进,能够变换出半月莲、金龙穿水和双龙出海等队形,具有舞姿优美的特点,并且能够显示出阳刚英武之气。
参考文献:
[1]曾华美.试论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1):87-91.[2]李永祥,曾华美.岭南民间舞蹈的道具文化初探[J].民间文化论坛,2012,(06):78-86.[3]曹蕙姿.岭南舞蹈的当代发展与特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4):25-28.
第二篇:岭南海洋文化
我的故乡在云浮,这个城市,又被称为石城,位于中国华南西江南岸、是连接广东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枢纽,系著名旅游风景名城,全国有名的“石材王国”,素有“硫都”和“石都”之称,有“沙糖桔之乡”的称誉。“城中有山,山中有水,绿树花香,山水相映”是云浮的特色。这个城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市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全市位于北纬22°22'~23°19'和东经111°03'~112°31'之间。云浮市管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罗定市(县级)。总人口261.28万人。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地貌,云浮市地域地质上处于云开山脉隆起带之中部,由褶皱和断裂发育而成,境内峰峦叠嶂,丘陵起伏,形成奇特的岩溶地貌。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全市最高峰是位于罗定市与信宜市交界的龙须顶,海拔1327米。云浮市的气候也非常宜人,地处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6℃,年平均降水量1518mm,年平均日照1708小时。一年四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阴雨天气多,雨量少;夏季高温多雨,雷暴日数多;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干燥少雨,阳光充足。
既然云浮市的地貌比较多山,云浮也被叫做城中有山,而不得不提的是云浮蟠龙洞被世界洞穴协会誉为“世界三大石花洞之一”;云浮蟠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区北部的狮子山中,是一个经历了1.7亿多年逐渐形成的次生溶洞。洞分3层,上为天堂通天洞,下为龙泉地下河,中为九龙长廊。蟠龙洞属喀斯特溶洞,洞内石花高悬,钟乳低垂,石笋石柱如林,石幔、石帐、石盾、石堤应有尽有,奇景叠出,洞体迂回曲折,形若蛟龙,故得名“蟠龙洞”。蟠龙洞属喀斯特溶岩,经历亿万年漫长岁月逐渐形成。洞内游程528米,分三层,上层天堂通天洞,下层龙泉地下河,中层九龙长廊,层层相连,曲折迷人。洞内钟乳千姿百态,石笋石柱如林。处处有景,景景皆奇。类人似物有“神龟朝圣”、“龙母浴池”“天书神笔、”“玉壁雄关”等58景,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而最为奇特的是洞内岩壁上长出的簇簇石花,石花晶莹洁白,剔透玲珑,如银星闪烁熠熠生辉。
云浮市新兴县拥有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的禅宗六祖惠能出生地,而国恩寺始建于公元683年由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山创建,亦是大师圆寂之所。该寺由半山亭、山门牌坊、金刚殿、大雄空殿、六祖殿、方丈室、两旁回廊有诸天佛殿、禅房、观音堂、六祖纪念堂、五百罗汉堂、报恩塔等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寺侧有六祖父母坟、龙山碑林、卓锡泉、浴身池、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树,以及五祖亲传的袈裟衣钵,武则天手书的敕赐“国恩寺"题匾等文物古迹。
至于云浮的饮食文化也颇有特色,例如云浮市新兴县的凉果,新兴凉果生产业启动于80年代中后期继而蓬勃发展、势不可挡,县领导大力倡导农业发展种养业,全县柑桔橙、荔枝、龙眼、青梅等水果种植面积达1.53 万公顷。新兴以青梅为龙头的凉果加工业应运而生。全县兴起了国有、集体、个体的食品加工企业260多家。开发凉果品种达130多个,年加工1万吨,产值3亿多元。新兴县的凉果加工品种发展到几十种,味道从以甘咸为主发展到甜、酸、辣各味俱全,其中话梅皇、果中皇等商标的系列凉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中国博览会金奖,畅销国内外市场。
云浮市郁南县更是广东省沙糖桔重要的产区之一。专家认为,南盛镇是典型的山区镇,群山环抱,贡柑果在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出落的形靓丽、肉脆化渣、清甜香蜜,是柑桔之中的上品,堪称“广东第一柑”,而南盛沙糖桔色泽桔红鲜亮、果肉爽脆、汁多、无渣,吃之沁心润喉,可称“广东名桔”。
云浮市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其地域在地质上处于云开隆起带云中部,构造复杂,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是闻名全国的石材之乡,且享有“硫都”的美誉。现已发现的矿种有52种,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有23种。其中金属矿种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等;非金属矿种有:硅线石、白云岩、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石灰石、粘土、砂页岩、钾长石、矿泉水、地热和稀有矿种等。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持证矿山131个。其中,云浮是全国闻名“石材王国”。当地从事石材生产加工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产能销量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境内一条长达50多公里的“百里石材走廊”,在全世界非常罕有,闻名海内外。多年来石材产销量全国第一,品种高居全国首位“十里石材走廊”车水马龙,店铺一家紧挨一家,大大小小的天然石人造石依架而立,蔚为壮观。据介绍,在云浮,经营石材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就有3000多家,年产值达40多亿人民币。
云浮市民对待外来的游客也非常热情,身为一个云浮人,这一点我感到非常骄傲,街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志愿者指导外地到来的游客,为他们解惑,说到云浮的风土人情,一位伟人不得不说,这就是邓发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为了纪念他,政府特意建立了邓发纪念中学和邓发纪念小学,而他的故居就在邓发纪念中学的旁边,他的励志人生经常鼓励着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邓发学子
不过,由于云浮市地处广东的西北部地区,地方大多是农村,经济发展又大多是靠石材和水泥,发展途径单一,而且这样发展下去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大,导致了经济发展的落后,根据资料,云浮市是广东省第二大落后城市,对于这样的囧境,我们年轻一代人要更加努力才能把我们的家乡发展起来
这个被我同学叫做浮云的城市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它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下游右岸,东经111°03′至112°19′,北纬22°22′至23°06′之间。地处亚热带以南,属南方水网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境内水力资源丰富,西江主干流从西向东在我市北部通过,南江、新兴江从南向北,分别在郁南县南江口和高要市的新江口流入西江。另外,还有黑河、建成河、罗镜河、围底河、泗纶河、集成河、共成河等28条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全市登记在册的中型水库12宗,小(一)型水库49宗、小(二)型水库159宗,总库容23295.19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总储量17.7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577毫米,实测年最大降雨为2620.8毫米。河流年均径流总量59.82亿立方米,过境客水2235亿立方米(含西江过境客水2227亿立方米)。因过境客水在我市的利用率很低,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径流资源不多。全市78%—83%的降雨集中在4—9月份,由于雨量集中,山区易爆发山洪、丘陵地区涝积易成灾害,夏季台风暴雨破坏性较大,加上境内水土流失严重,河床升高,洪水冲刮力强,路途停留时间短和受西江洪水顶托,往往水灾为患。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季节降雨少,不少河流甚至出现断流。另外,我市各地降雨分布也不均匀,西南多,东北少,尤其是有些石灰岩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有“十年九旱”之称。加上常年的石材开采,水土流失已经越来越严重,不过开发石材已经成为我们云浮市赖以生活的发展途径,未来实在是令人堪忧
作为一个云浮人,我还是非常推荐到云浮去旅游一下,看一下难得一见的宝石花,浏览一下历史伟人的风采,到六祖慧能的国恩寺那里悟道,品尝一下云浮的小吃,体验一下农村生活,也不失为一个周末或者假期的好去处。这个岭南海洋文化作业就写到这里,老师有兴趣的可以到云浮溜达一下
第三篇:岭南建筑文化(本站推荐)
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特殊地区性建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是由于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史人文哲理思想和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促成的,岭南建筑风格是在发展变化的,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岭南建筑。
从发展历程上看,岭南建筑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时期以南海神庙为代表,明清时代以陈家祠、西关大屋为代表,鸦片战争以后以沙面、石室教堂等殖民地建筑为代表,清末到民国时期,高层的商业楼宇、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发展。1922年,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层50米,1937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高15层64米多,都是当时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进行旧城改造,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新河浦别墅群等就很有特点。1994-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高69层,总高度383.95米,实高324.8米,建成时是亚洲第一高楼,现在是深圳第二高楼,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列。地王观光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中国第一个主题性高层观光旅游景点。地王观光运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并有多项参与性节目让游客全情投入。这样,游客从参与和娱乐中获得知识,可充分感受到地王观光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
岭南建筑的基本特色是既保留古制,又融会中西;既有地域共性,又各呈异彩;同时由于气候湿热,岭南建筑一般都空间开敞,由于四季常绿,在园林营造方面也很有特色,岭南庭园代表作有清晖园、余荫山房、可园和梁园(十二石斋)等等。
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1)为适应气候建筑布局比较开畅明朗,通透玲珑,造型比较轻巧淡素。(2)因岭南地处南大门离中原边远地域,建筑少受传统法制约束,比较求新自由,民俗味比较浓,善于吸取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常开建筑独特风格之先河。(3)受岭南先哲人文思想的影响,岭南建筑比较务实重利,因地制宜,宜时多变丰富多彩。有海洋文化特色,也有崇山峻岭之文化特色。
第四篇:文化类型(推荐)
苦干型文化(Work Hard , Play Hard Culture)
什么是苦干型文化
苦干型文化即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是把工作与娱乐并重,鼓励职工完成风险较小的工作。竞争性不强、产品比较稳定的企业文化特点。销售组织、餐饮业、软件行业等是具有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苦干型文化的评价
苦干型文化的特征是风险小、信息反馈快。对员工来说,风险很小,任何一笔生意都不会妨碍他们的成功;信息反馈十分迅速,并且相当明确。在这类文化中生存的关键是具备高度的互动性。该文化中的英雄是那些“销售奇才”,他们工作出色,创造出惊人的销售记录。这种文化中经常举行的庆典和礼仪包括竞赛、一般会议以及大型集会。
这种文化对于创造大宗商品的巨额销售是十分理想的。但是,过分注重短期效果容易使人草率行事。该文化能吸引那些失意的年轻人重新开始,从而给老员工带来冲击。
硬汉型文化(Tough-guy Culture)
什么是硬汉型文化
1982年美国两位研究组织文化的著名学者特雷斯·E·迪尔与阿伦·A·肯尼迪出版了《企业文化》一书,在这本企业文化学派的标志性著作中,两人区分了四种不同的文化类型:硬汉型文化、玩命工作-拼命享受型文化、赌徒型文化和过程型文化。他们选取的关键性的分类指标有两个:与公司活动相联系的风险程度、公司和员工获得判断企业决策或战略成果的反馈信息速度。在对组织文化做上述四种分类的同时,他们还分析了每种文化的存在行业,所以,迪尔与肯尼迪的分类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产业角度的分类。
硬汉型文化是指适应高风险、快反馈的环境、具有坚强乐观精神和强烈进取心的文化模式。
硬汉型文化的评析
硬汉型文化的特征是风险大、信息反馈快。这种高压的文化可能使组织超高速成长,也可能使之迅速衰败,甚至夭折。具有这类文化的企业通常风险较大,但利润丰厚,例如广告、娱乐、建筑、咨询和外科医疗等行业。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们大都十分顽固,要求信息反馈迅速,同时也能够自认倒霉。在这类文化中,明星是个人而不是集体,违反规定的事情不断发生。只要能成功,人们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硬汉型的文化使那些好出风头的人加强了不惜冒险取得成功的信念。需要迅速反馈是这种文化的一个弱点,她可能导致人们忽视长期持久的努力。在这类文化中,人们缺乏协作精神。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可能很不成熟,甚至会对长期维持一种强有力的文化产生破坏作用。
过程型文化(Process Culture)
什么是过程型文化
1982年美国两位研究组织文化的著名学者特雷斯·E·迪尔与阿伦·A·肯尼迪出版了《企业文化》一书,在这本企业文化学派的标志性著作中,两人区分了四种不同的文化类型:硬汉型文化、玩命工作-拼命享受型文化、赌徒型文化和过程型文化。他们选取的关键性的分类指标有两个:与公司活动相联系的风险程度、公司和员工获得判断企业决策或战略成果的反馈信息速度。在对组织文化做上述四种分类的同时,他们还分析了每种文化的存在行业,所以,迪尔与肯尼迪的分类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产业角度的分类。
过程型文化是着眼于如何做,基本没有工作的反馈,职工难以衡量他们所做的工作的文化模式。
过程型文化的评析
过程型文化的特征是风险小,信息反馈少。最坏的情况就是官僚体制。政府机构和受严格管制的行业属于这一类。员工拼命工作,但他们对大环境的作用却很少被认识到。在这类文化中,重要的是工作过程。人们循规蹈矩以免出错,违纪行为在这类文化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因而人们要学会处理各种具体事务,保护这种体制不受外界的政治干预。官职和头衔对构成过程型文化的“等级制度”至关重要。
过程型文化为人们的工作环境提供了秩序和可预见性,并且也界定了其他文化发挥作用的范围。出现异常情形时,过程型文化只能用其相互矛盾的条例处理互不相干的情况。
赌徒型文化(Betyour-company Culture)
什么是赌徒型文化
1982年美国两位研究组织文化的著名学者特雷斯·E·迪尔与阿伦·A·肯尼迪出版了《企业文化》一书,在这本企业文化学派的标志性著作中,两人区分了四种不同的文化类型:硬汉型文化、玩命工作-拼命享受型文化、赌徒型文化和过程型文化。他们选取的关键性的分类指标有两个:与公司活动相联系的风险程度、公司和员工获得判断企业决策或战略成果的反馈信息速度。在对组织文化做上述四种分类的同时,他们还分析了每种文化的存在行业,所以,迪尔与肯尼迪的分类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产业角度的分类。
赌徒型文化是拥有组织愿意承担高风险,但执行回馈功能低的文化模式。石油、航空等行业一般具有这类文化。
由于重大决策可能影响公司的未来,因此,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日常琐事上。该文化中的英雄崇尚技术能力,若干年后他们会在决策中发挥影响作用。该文化有利于产生许多可能会带来长期潜在收益的突破性发明,但是所需要的时间很长,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
赌徒型文化的特征
赌徒型文化的五个特征
1、强调鼓励员工冒险,鼓励员工创新。
2、看不起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人。
3、强调用充分的信心来诱导自己的行为,彼此之间总是以信心来鼓励他人的行动。
4、强调放眼未来,不拘于一时一事的得失,要对未来进行投资。
5、发展波动相对较大。
第五篇:岭南武术文化特征
岭南武术文化特征
摘要:从岭南地理位置、环境特征、邻近省份来分析岭南武术文化与岭南地域文化特征的联系,并详细说明岭南武术中的拳种及其由来。
一、岭南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1.1岭南地理位置
岭南文化中的“岭南”,一般指南岭(又称“五岭”)山脉以南,包括今天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在内的广大地区。[1] 1.2岭南环境特征 1.2.1气候特征
岭南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气候上呈现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高温多雨,夏季闷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1.2.2地貌特征
地貌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混合存在,其中山地居多、河流众多,形成以珠江为主体的庞大水系,水源丰富。
1.2.3历史特征
在明代后,岭南得到迅速发展,历史上因为战乱等原因,中原人民多次南迁,他们与岭南当地人和谐共处,共同推动岭南文明进程,使岭南文化蕴含着包容同化的文化特征。
1.2.4地理特征 在明清及近代,岭南凭借较长的海岸线与政府政策与外部世界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商业贸易,人员来往都很频繁,当地人思想较为活跃,因此岭南文化中也蕴含了变革求新的文化特征。
2、岭南的这些文化特征使得岭南武术在中国武术中独具一帜。
岭南武术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以南各地方拳种的统称。岭南主要有五大名拳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新会)、莫家拳。
2.1、洪家拳
据史料记载,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历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
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
2.2、刘家拳
相传有三种说法,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所创的,他们都是湛江人,都姓刘,故名刘家拳。该拳短小精悍,步型稍高,步法灵活多变,含胸蓄气,擅发短劲,出拳后肘微屈。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
2.3、蔡家拳
相传是乾隆年间少林僧人蔡九仪(一说蔡展光)所创。该拳流传地区很广,包括湛江、濂江、茂名、化州、吴川、中山、江门等地。蔡家拳以快为主,快速灵巧、敏捷多变、消身借力、因势利导、闪化巧取、以巧取胜、不以力争衡。
2.4、李家拳
相传为少林寺僧人李锡开所创,广东新会李友山在少林五形拳基础上改进所成。李家拳是以长桥大马、偏身偏步、朴实刚劲为主。
2.5、莫家拳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
还有许多其他拳种同样非岭南原生拳种,属于外来拳种,但它们最终汇聚于岭南,如客家拳多数从外地带进岭南的;梅县的刁家教从江西传来, 岳家教从湖南传来;汕头的南枝拳、佛山的咏春源自福建;昆仑拳来自河南;白眉拳和侠拳从四川传入等等。这些拳传入岭南后有的保持着原来的技术风格, 有的在技术风格方面发生了变化, 形成了具有岭南地域风格的拳派,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人文地理环境的熏染。
三、岭南武术与其他省份地域武术的文化交流
3.1岭南武术各流派的本拳种也与福建武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关联,原因如下: 3.1.1、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其西南和西北大部分与岭南地区相连,境内的泉州、莆田、福清三地的西南更与广东省东部大面积相依,粤东的潮州地区先秦时属于闽越,闽南话与粤东潮汕话颇有相似之处。如此便给城市间人口流动带来便利,也使得两地各方面文化产生潜移默化且水乳交融的变化。
3.1.2、福建南拳运动的内容、特点和风格与岭南传统南拳明显趋同。福建南拳内容属少林拳系,如:罗汉拳、少林三进、少林三十二式、梅花拳等。[2]但其运动的技理、技法却结合了南方的地理地貌、南方人生理心理特点,形成手法变化多、腿法运用少、稳马硬桥、并以发声吐气助长肌肉发力等风格特点。
3.1.3、随着广东南拳,特别是广东竞技南拳整体水平的长期居前,各地方南拳已明显与广东南拳趋同。[3]除了各大国际武术竞技套路是以广东南拳为主体风格创编之外,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等传统南拳也有着经久不衰的市场站有率。
而客家人入越却是岭南武术文化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先祖,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部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先后又经过多次搬迁,才相对稳定到粤、闽、赣等山区的三角地带,后有一部分人又迁入广西。[4]相当一部分入主岭南的客家人(特别是中原人)具有军事与武艺技能,加上较高的文化素养使得原本贫瘠落后的岭南当地人们在吸收他们优良知识与技能后,文化素质得到较大的进步,同时两地武学成功的融合促进了岭南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3.2岭南文化中的文化特征促成了岭南传统南拳运动特点和风格的进一步成型与成熟。3.2.1、岭南武术是岭南人生活和实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法则,但它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总是与人们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岭南文化离不开岭南人的生活和实践。岭南武术早已融入到岭南人日常的生活生产过程中,是人们生活和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3.2.2、岭南文化兼收包容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优化了传统岭南武术。历史上的岭南,因远离皇城而且一度被称为荒蛮之地,故被作为流徙之地,但历朝历代发配岭南的“顽民”,或被贬来粤的“罪官”等,都决非等闲之辈,他们中有的身怀高超的武技,有的具有开阔的视野,有的还是文武全才等,他们在岭南安家、乐业,融合在岭南这个大家庭中,活跃了人们的思维观念,推动了南北武术文化的交融,对传统岭南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质的飞跃。
3.2.3、岭南人既保守又创新的性格,最大程度保留了传统南拳的精髓,使传统岭南武术不失传统,又富有现代发展和创新气息。“高、难、美、新”是当今竞技武术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许多传统武术都近乎同化和改良走样,但在岭南南拳风格的基础上创编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南拳)”[5]还是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和技术风格,形变而质不变。
四、岭南武术文化中运用的思想基础
4.1贵柔思想奠基了岭南武术的认识基础[6]。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源于荆楚大地的中原文化被认为是岭南文化的母体,中原武术更多是岭南武术的源头和活水,其所受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岭南武术中许多拳派都运用了这一辩证思想体系来解释本门派拳技的技法原理,并将这一技法原理应用在具体练拳的实践过程中,拳着通过不断的体验和尝试,进一步加深对本门派武技的认识和理解。
岭南武术本以刚猛的拳法特点和风格著称,这是主流也是传统,但除此之外,岭南武术也主张柔性内劲的拳技。尽管是同为南拳五大家之首的洪拳,但湛江洪拳相比于广州洪拳,其拳法中柔劲和象形元素明显居多,甚至还滋生出了柔功门。
4.2小结
岭南地域源远流长的民俗武风,气候条件催生的民风特点,战乱催生斗争结义,孔子贵柔和《易经》催生的尚武精神等,造就了民间教门组织活动中心,岭南地域内武术遗迹丰厚,结社繁多,反映出武艺活动在当时已经盛极一时,演练形式已不拘于单纯拳术动作,而且武术器械演练也已发展到较高水平,表明武术技击社会效用已经多样化。武术形态结构也已从单纯为主的演练形式转向多种拳术,器械演练方式并存,充分体现了岭南地域尚武之风已久。
五、岭南武术的核心之地
岭南珠三角腹地的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重镇, 一提到岭南南派武术, 人们便会不自觉的想到一代洪拳大师黄飞鸿、林世荣, 咏春拳宗师梁赞、叶问, 佛山在中国武术史上是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的, 清末民初佛山名震海内外的名家高手辈出, 人们习武蔚然成风, 成为我国南派武术的中兴之地。
而佛山成为岭南南派武术的中兴之地, 并非源自本地拳种的兴盛, 目前佛山流行的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均非佛山本地拳种, 都是外地流入到佛山, 在佛山扬名, 并从佛山传入香港, 传扬于世界的。相比较其他流派兴盛的地域武术多为一种或几种拳种的发源地, 如中州的少林拳、陈氏太极拳、苌氏武技, 燕赵大地的劈挂、八极拳等。佛山的许多拳种、流派非发源于此, 却在佛山得以盛行、光大, 有的拳种却在其发源地默默无闻, 甚至渐渐消亡, 致使近些年许多门派的海内外弟子只得到佛山来寻根问祖。佛山可谓一座铸炼的武术熔炉, 吸收四方来此的矿铁, 经过在这里的烈火融炼, 变成了光辉奕奕的金子, 它荟萃四方来此的外地武术精华, 经过萃炼得以升华, 并走出佛山, 传播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各国及世界。
六、总结
岭南武术文化离不开岭南地域文化背景,正因为包容同化和变革求新等文化特征使得来源于异地的武术文化能够在岭南发扬光大同时形成各自流派特色的岭南风格。
参考文献: [1]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_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_郭杰 [2]、[3]岭南武术形成与发展刍论_李朝旭
[4]陆草.中国武术[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 [5]佛山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冯娟 [6]岭南武术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_何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