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李晓琼[模版]
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李晓琼
实施两三年的新课改没有让高中语文教学鲜活起来,却带来了很多困惑。
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个怪现象,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递减,语文教师的成就感也递减。是高中语文教师功底不够吗?非也。是高中语文教师不会教学吗?非也。是高中语文教师不努力吗?非也。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怪现象?
我们来看看同是语言文学类的外语学科。如果学生把外语教科书学烂学透,那么,他必然会得到高分的回报。而高中语文呢?学烂学透也没用,因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东西;更何况我们学生高中语文课本学得走马观花呢?
高中语文考试简直让学生无所适从,让教师无所适从。一种似是而非的怪论叫“考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教科书上的内容不考(因为那上面的东西不是能力,是学生死记硬背记下的知识),而教师也实在找不到考试用得上的能力的载体,只好可怜兮兮地用专家编的课本。高考都不考课本啦,还让我们学课本!学生自然不爱听教师讲课,不爱看教科书了。他们爱的是高考语文资料——学生比教师聪明。
学生上了三年高中,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在考试,听老师讲考题,不知道语文究竟应该学什么,很难找到一点关于语文的美好回忆。中学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很大程度上是被考试异化了的。且不说名目繁多重复累赘的考试本身,单是课文教学一般也得服从考试的需要。语文教学蒙上了考试的阴影,自然很难呈现美景。至于那五花八门的考试——期中考、期末考、月考、抽考、调考、单元小考、学年统考、各种摹拟考,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望而生畏,见而生厌。这样的语文教学怎有好感可言?这种繁复的考试、讲题,无疑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最终在标准化的考试中获得高分,但对学生人格的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毫无用处,在学生最需要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占据大量时间,逼迫他们做大量于其将来生存和发展毫无用处的考试训练,无疑是荒芜学生生命。
语文教学受制于考试,众人怨声载道。令人困惑的是面对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师生双方都不敢懈怠。(除非你不怕“身败名裂”,除非你不想升学。)厌归厌,但你必须日复一日从事或接受这种教育,并且只要高考命题一天不做大幅度的变革,中学语文教学的这种状况就必然要继续维持下去。
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始终难以产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太难,字词意义的变化太复杂,总希望老师讲,另一方面是因为整天听老师讲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句式、翻译……讲白了又没有多大意思,老一个模式,真难熬。
高中作文水平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老师很少指导,我也懒得练,反正练与不练都一样。一场考试下来,不及格的少,得高分难。只要能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不偏题,考试就差不到那里去。
现行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师常常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
语文学科存在一种奇怪现象,有时一个老师课讲得好,深受学生欢迎,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一定好。相反,有的老师,不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对着考试标准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十分突出。课堂艺术与教学成绩不一定成正比。语文教学存有是要课堂艺术,还是要考试成绩的问题。要教学艺术,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调动一切审美手段,让其置身于美的氛围中,接受人文熏陶,肯定对其未来的发展有好处,但在现行考试面前必然要承担“风险”。要考试成绩,对着考试教,你考我就教,不考我就不教,各考点反复训练,人人过关,自然万无一失。但又有悖教育规律,深为学生厌恶。我们的语文老师置身于这种夹缝之中,倍受煎熬。
在基础教育领域里,语文教育改革最为火热,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国内很多课题还太理想 1 化,推广起来会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果说初中进行的大部分教学改革还能比较彻底地进行下去,那么在高中是万难贯彻到底的。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格局是:高一打基础,高二赶进度,高三搞复习。每年三月前后国家考试研究中心都要颁布《考试说明》,在这之后,各中学四海之内,万众一心地搞针对性练习。此种情况下,奢谈什么教学改革,只能是欺世之言。
现代语文教学最大的困惑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能力等级标准,小学、初中、高中各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有时初中当教的内容没教,到了高中还要“补救”;有时大学才教的内容,高中就考。所以应考复习中,老师们总希望猜到题,押到“宝”,为了增大保险系数无节制地扩充训练内容,反复训练,以备万一。为了适应这种教学需要,各种名目的复习资料应运而生,市面上打着形形色色旗号的复习资料泛滥成灾。出题者挖空心思设题,考查点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古怪。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也不得不根据出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反向寻找答题理由。讲题中的苦恼可想而知。
近年来,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局外的人或许觉得中国高中语文教学要有大动作,从宣传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会开创新局面。两三年下来了,各地的高中语文教学怎样呢?高中语文教师们都心知肚明:教改地道是雷声大雨点小,换汤不换药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高中语文考试本质没有变!
高考是普通类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专家、领导们会说,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素质,怎么能提出高考是其终极目标呢?怎么能这样目光短浅呢?你在前文不是指责考试吗,现在怎么又说高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这不是应试教育观点的直露的反映吗?
孔子说,真言不美,美言不真。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且能风行于世,有人竟能以此为专家学者,并借新课改所谓的培训大捞其钱,这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国家的悲哀。
比如说德育吧。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知爱的学生,我们却对他大谈特谈我们的德育——要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要为人类造福!这不是太滑稽可笑吗!同样,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是为了提高语文素质?是为了当作家、记者、秘书?是为了以后的工作?——以后我们到底要干什么工作,谁又能在一二十年前就给我说清楚呢?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是,我们生活在中国,汉族人能连汉语都不会说?有人说“会说不一定会写”,那好,小学毕业掌握两千多个常用字不就会写了吗?——这不是在抬杠!
一个不争的事实上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有小学毕业水平足矣!要知道,作家等等绝不是科班培养出来的!想想吧,有小学毕业生语文水平,带着小学学习语文的兴趣,谁也不要阻拦他继续学习语文,学生自己想学语文且也在不断学习,这不是比我们初、高中语文教师、语文课、语文考试扼杀他学习语文兴趣强多了!——这绝不是偏激的观点!
试想,如果高考不考语文科目,没有语文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学语文吗?正如高考如果不考外语,学生能拼命学外语吗?
既然初、高中还要设语文课,既然语文教师无需下岗,既然高考还要考语文,那么,高中师生不就是冲着高考来的吗?实实在在的动机和目的明摆在那里,我们的专家、领导为什么要掩耳盗铃,说空话唱高调呢?!普通高中不同于职高,高考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是明摆的事实,有什么值得回避的呢?直截了当地指出来,要比唱高调造成高中师生、学生家长及社会上的人郁闷不解要好上千万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准确了,学生清爽了,家长清爽了,教师清爽了,学校清爽了,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别扭了!
高考语文卷当以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为最主要目的。现在我们来谈高考。
当今社会,一时半会还不能取消高考。而高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最主要的是高考引起的。高考是祸根。但高考又不能取消。这就是真理。
高考语文卷当以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为最主要目的,为高校选拔人才等等应是其附带即可达到地目的。
语文高考的目的是什么?答曰:一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二是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三是…… 而实际操作怎样呢?我们出高考题的人只能顾及第一条,其它条根本没法顾及!这里又存在一个悖谬:语文高考是否非如现在的模式才能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其它科目我不敢说,就语文科目来说,就是中考语文试卷作为高考试卷必将能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因为现在的中考语文卷要比解放前北大清华招生的语文卷难多了!解放前高校招生语文卷那么容易,高校就选拔不了人才了吗?就培养不出像毛泽东这样的诗人、作家了吗?事实上,只要语文试卷有一题作文题,语文人才是可以选拔出来的。
高考语文卷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直截了当地说,是无聊的60分搞砸了高考语文卷。去掉作文和现代诗文(文学类)阅读,剩下的60分彻底搞砸了高考语文卷。一篇学生高考作文得36分与得42分,看起来差别很大,其实就是语音字形等两道选择题的选对与否的差别。这必然引导高中师生钻进题海攻小学初中应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再来看文言文试题:某中学语文试卷有这样的题目,试指出“鄙*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廉蔺列传)中后一个“之”作何解释?“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中的两个“其”作何解释?作何解释呢?“之”可以作语助词,也可作第一人称代词;“其”可作语助词,也可作复指前边内容的代词。学生会问,到底怎么解释?高考考到了怎么办?呜呼,中学语文教师无言以对!我真不知解放前到底怎样考文言文的。那么,高考语文卷该怎么出?先说让哪些人去出高考语文试题。是大学教授?是中学的特级教师?不管什么人,出题人思想不能僵化,心中要看到高中师生。
高中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筛选的佳作,为什么就一定要回避不考呢?不考,学生当然就不认真学不认真读,这是因果关系。说用教材培养能力,这纯粹是教育专家关起门来的想当然。少量地考一下高中课本语段,就选拔不出人才了吗?就犯下大罪了吗? 其次,语言基础题、语言运用题等全部删去;(社)科技说明文改成主观题;文言文不考字词解释等客观题,全部改成主观题,一考句子翻译,二考鉴赏;保留现在的诗歌鉴赏题、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作文题分值加大。名言名句默写增大内容,放在附加题内,不计入总分,作高校文科类录取时参考。出题人要关注两点,一是中学语文课本,二是活生生的现实。当然,编订课本的人也不能一劳永逸,也要关注学生关注现实,不断修改课本。语文课还要加大课外阅读量?有兴趣的同学当然可以选课外内容好好阅读阅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能扎扎实实地研读好课本足矣!而现在的情况的是,课本学得浮光掠影(再也不会像小学初中那样非常熟悉),却花大量时间去找课外的资料去阅读,这真是舍其本而逐其末!
总之,高考语文卷当以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为最主要目的。我们可以断言,高考卷怎么出,高考怎么考,高校怎么录取,教育主管部门是否不以高考上线人数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决定了新课改是否成功,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的成败。
第二篇:李晓庆教师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淮北市梅苑学校 李晓庆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本学年我担任梅苑学校七年级8个班级的地理课,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教师,这期间我对自己业务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现特将本学期年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认真仔细的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的投身到工作之中去,使自己在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上都有所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从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的准备说课、备课、集体备课,认真的利用好每周一的教研时间。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认真的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以及那种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可以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学校规定的标准的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级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的上网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研究教学环节。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难点、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在屏幕上,使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合在一起,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的理想。3、辅导
我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给学生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进行集中的辅导,给他们进行强化训练。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次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仔细的批改,对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作业及时的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近况。
第三篇:亚里士多德教案(张晓琼)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授课人:张晓琼
课标要求: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亚里士多德的成长历程,“柏拉图学院的头脑”,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生物、物理、逻辑、伦理学等方面的成就。(三段论和中庸之道)。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吕克昂学院。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理解唯物论和唯心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及世界文化的同一性,中庸思想。学习亚里士多德的求知精神和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西方古希腊文化与东方中国文化,掌握文化多样性。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与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文字材料法,问题探究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形成,认识古代思想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态度及全新的人才观。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学术成就。
难点: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的问题。如何看待中庸之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柏拉图的思想,那么在柏拉图之后希腊又出现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并且是和柏拉图有着师徒关系的,他就是亚里士多德。那么这节课,我们主要看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一)家庭出身 前384年出生于希腊小城斯塔吉拉的马其顿御医家庭。
(二)生活经历
1.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
2.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3.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提出“中庸之道”。
4.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逝,雅典再掀反马其顿热潮。亚里士多德成为雅典人控告、仇视的对象。不得不挥泪离开吕克昂学园,并从此陷入孤寂落寞之中,精神受到严重打击。
5.前322年,在卡尔基斯抑郁而终。
二、博学家(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
(一)哲学:
1.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2.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二)逻辑学:
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三)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四)政治思想:法治优于人之治。
(五)生物学:
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六)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七)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三、评价亚里士多德:
功绩:
(一)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二)“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三)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四)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 : 1.基本哲学观还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2.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
(1)哲学思想: 柏拉图: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2)政治主张: 柏拉图: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国.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
五、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六.课件出示课后小习题 板书: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二.博学家
三.评价亚里士多德
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
五.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及反思(季晓琼)
语文课堂改革初探及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学期又这样悄然而逝。这学期来,我校推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上课,为此还专门召开了多次会议,全校老师聆听了初中部李元老师的一堂创新课。对于 “打造高效课堂”,我想大部分青年教师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在享受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人正经受着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并未出效果的苦恼之中。就语文教学来说,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当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我们不可盲目跟风,看着别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和自我风格,构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风格。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我从语文教学中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转变教师角色
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都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的课堂教学形式,实施了高效课堂就意味着这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校课堂我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但是在观摩河北精英中学老师的课堂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要尽快转换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高效课堂。
二,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呢?
1、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2、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4、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学期,我在高二12班开展了两个月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兴趣大增,很好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但两个月以后他们的激情大减,我深深地感到,对于高效课堂的改革,在形式上要有,但不是千篇一律的,而且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如果有一天课改进行到一定程度,下一步怎么走?目前还没有理论告诉我们。我们年轻人有激情,愿意去尝试,但是整个学校的环境应该予以支持,另外我认为,除了外出考察学习外,学校还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网站或论坛,及时探讨和学习,有条件还应该有针对性地购买一些学习资料,以提高我们的理论深度。
第五篇:李晓琴简介
管理员简介:李晓琴,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县级“优质课教师”、市级青年教师“三新”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2012年以来兼任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现负责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工作。
宗旨:留下你的烦恼,带走我的微笑
活动时间:星期四下午
寄语:请把你的心扉打开,让阳光洒进来,让我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解开心灵的困惑,提高心理素质,塑造一个完美的人格。
概况:心理咨询室占地面积约为24平方米,室内配备了师生心理健康档案柜、心理学专业用书、放松音乐光盘、心理学电影、心理学挂图等。设有心理教师三名,本着真诚、热情、耐心、保密工作原则服务师生。定期举办各种心理专题讲座、报告,以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