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导学训练13乡土情结——魂牵梦萦的那片乡土
文本13 乡土情结——魂牵梦萦的那片乡土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崎岖(qǔ)
三匝(zā)
谪居(zhé)
铩羽而归(shā)....B.欷歔(xī)
桑梓(zǐ)
屹(yì)立
聊以慰藉(jì)....C.发轫(rèn)
濠水(háo)
翰苑(yuàn)忐忑不安(tè)....D.田塍(chén)蕞(zuì)尔
灯灺(chí)
魂牵梦萦(yín)....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花纹
缠绵
凝聚
良晨美景 B.惦念
逗弄
朦胧
情不自矜 C.浪荡
稚弱
恬淡
勤工艰学 D.辽阔
悠邈
褪色
音容笑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个别中的个别,在亿万分之一的机会里冒险成功,春风得意,告.老还乡。...B.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C.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
D.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4.本文引用较多,下面是涉及引用的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C.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D.当然,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扬一扬手,横一横心,咬一咬牙,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B.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冷酷的现实,百余年来,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D.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还不免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2)皓腕凝霜雪,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3)男儿何不带吴钩,________________。
(李贺《南园》)(4)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长干曲》)(5)__________________,赏心乐事谁家院。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戚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但懂得爱的另一面——憎和恨,却须在稍稍接触人事以后。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个别中的个别,在亿万分之一的机会里冒险成功,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7.文章开头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试结合文中第4段分析一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
8.作者为什么把乡思称为“情结”?结合第2段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答:
9.文章化用或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其意图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
三、一法一练——理解关键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表达故土之思时,作者在命题上、文中句式的选用上都别出心裁,如题目不是“乡土情思”而是“乡土情结”;再者还运用了整散句结合的形式,如“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比喻句的连用,“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理解这些重要语句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都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或命意角度,从不同方面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设例引譬,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回顾全文、引申开拓,均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家园如梦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牛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庭院里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的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掏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蜓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走进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崭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0.文章第1段说风“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结合全文,请说明“远方的呼唤”实际上是指什么在“呼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C 2.D 3.A 4.D 5.C
6.(1)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2)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3)收取关山五十州(4)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5)良辰美景奈何天
7.人一旦离开乡土,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从游子“失意”的角度突出了“家”的分量、价值和地位。只有极少数极个别的人,冒险成功,春风得意,衣锦还乡。这是从“得意”的角度写“家”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价值和地位。
8.因为它像烙印、像蚕茧、像文身的花纹不能化解与消退。一个人的出生地不仅给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9.这些是抒写思乡之情的,意图是想说明思乡之情不会因空间的辽阔和时间的久远而淡化。作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在内容上恰到好处地为主旨服务。
10.远方的呼唤实际上是指家乡在呼唤,亲人在呼唤。表达了作者对家园、对亲情的热爱和思念(或怀念)。
第二篇: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 编制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 编制:刘璧华 使用时间:2011年9月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导学案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
评价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做一个会认识爱体验爱传播爱的人。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教学重点】
怎样才能抓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难点】
搜集大量的有关感人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为一些人和物所动。
【方法指导】
先读材料,后讨论点评,再实际操练。资料链接
真情孕育华章
每到写作文的时候,总会有同学抱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勉强拿起笔来只好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最后成文多半是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不但别人读了索然无味,就连自己读起来也觉得意味全无。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使自己写起来文章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解决这个问题比较便捷的途径在哪呢?让我们走进一组别人的成功文章中领略写作的真谛吧!
【妙文揽胜】
娘,让我也抱您一回
我用滴滴眼泪落成个个汉字,献给我亲爱的妈妈和天下所有的母亲。
——题记
娘,永别了。娘,不知您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否有知,在人间,我是最后一个和您告别的人。在一片撕心裂肺的悲痛声中,我把淌满泪水的脸颊最后一次挨在您那慈爱的脸上。就在那一刹那,您就化作缕缕青烟飘然而去,在那渺茫的天空中,我依稀看见了您远去的背影。
娘,慈悲的娘,此时竟不顾惜儿女的痛,径自飘向睽隔生死的另一世界里了啊!我现在正把您紧紧地抱在怀里,步履沉重地走向灵车。
娘,我抱着您,这个方正的小盒子里,您疼爱的眼神,温和的声音,操劳的身影,千慈万悲,千喜万苦,都在这里了吗?
我小的时候,咱家住在一个小山村中。每到晚上,点着一盏小煤油灯,我趴在炕沿边上,您坐在炕里,在昏黄的灯光下,我捧着字典,您拿着鞋底,我一字一字地写,您一针一针地纳,我看到多晚,您纳到多晚。当时浑然不觉,现在才知,那是一个不识字的母亲的一颗期盼的心。每到深夜,看到您那亲切的脸庞,常常浮起一种幼稚的想法,上帝造人,就应让人永活世上,如果有一天,您离儿远去,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呀!最可怕的一天,终于无情地降临了!娘的那盏灯啊,就在儿子的睡梦中一夜一夜地亮着,让儿梦里回到童年,醒来泪落如雨。
灵车呀,请慢点儿走,我还有很多话要对我娘说。
在您临走的头一天中午,您的子孙们围在您身旁,与您回忆往事。您把六个儿女的生日属相,一字不错地说了一遍,您显得格外兴奋,说到高兴处,咯咯地笑了起来。我满以为您从此会好起来,殊不知,那就是人们所说的“回光返照”。早知是这样,我会多和您说会儿话。娘,我现在只能抱着您的骨灰,再也听不到您那亲切的声音了。
灵车呀,请再慢点儿走。娘,我已把双腿伸平了,您舒舒服服地躺在我的怀里吧,儿子终于抱了您一回,过了此刻,我何时才能再与您厮守?
娘,您临去时,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您知道吗?在您昏睡之中,我连声喊您:“娘,您吃点儿饭吧!”这回您听到了,艰难地说:“你吃饭,我给你做去!”您给儿女做了一辈子的饭。弥留之际,最后一句话竟然还是给儿女们做饭。看着昏迷不醒的您,我的心碎了又碎!您的心全在别人身上,从不想一想自己,娘呀,您听到没有,您该歇一歇了,我们都已成家立业,您放心地去吧!
在那遥远的天际,您是否看到了儿女们的哀痛。我平时不信有阴间,现在多么希望其有。那么,我以后又会重新回到您的身边,我爹又能和您相伴在一起。
那一天,82岁的老爹看着您的遗容,抓住您的手,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你怎么就这样走了?没给我留下一句话呢?”娘,这是我爹一生中唯一责怪您的一句话,您临走时,为什么不好好地嘱咐一下他呢?你们夫妻俩在一起生活了61年,没红过一次脸,白头偕老,您先去了,把我那白发苍苍的颤颤巍巍的老父亲扔得好可怜。一双干枯的老手紧紧地攥住一双天堂的冰凉的手,怎么也不愿松开,但愿随您而去。我倚着门框看着这生离死别的一幕,我的心剧烈地颤抖着,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娘啊,娘„„ 飞扬的纸灰,请你飘过对面那白雪皑皑的青山,捎去我的心愿,说给我娘听,她就会天天回到我的梦中。纸灰飞扬着,迷蒙了我的视线,朔风旷野中,飞又复止,止又复飞,冥冥之中是在传递着阴阳相望的母子之间的呼唤?
娘啊,娘„„ 【妙文启迪】
正如本文的题记所说,这篇文章是用眼泪写成的。读了本文之后,真的被读者那声声泪、字字血的语言文字所感染。这种强烈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渲染出来的呢?我认为通篇运用的呼告修辞方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娘啊,娘„„”增强了整个呼唤的抒情表达效果,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悲痛情感。可以说,这种呼唤的情感贯穿全文,也使文章回环往复,荡气回肠,使读者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那个春节真难过
1990年春节是我最难过的一个春节,也是我最不愿去想的一个春节。在那年的春节里,我的家庭没有欢声笑语,有的只是一张张哭丧着的脸;我的家庭没有置办任何年货,有的只是冷冰冰的氛围。在我的家中,床上躺着两位即将离我们远去的亲人:我的祖母和父亲。他们都得了可怕的癌症,祖母得的是骨癌,父亲得的是肺癌。那时的我,正在六安师专读书,还有半年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在我即将用自己挣的钱去报答亲人的时候,他们都要离我而去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那时的我总认为我的祖母不会死,因为她的一些愿望还没有实现,她还想看见她的大孙子娶媳妇,要喝喜酒吃喜糖呢!我总认为我慈爱的父亲不会死,他的四个儿女都还小啊,他的心气很高,还想把他的其他几个子女也送到大学去呀!我真的想留住我的祖母和父亲。
我四处打听可以治疗我祖母和我父亲病症的良药,我渴望奇迹能在我祖母和父亲身上发生。当知道阜阳利辛有位姓马的医生可以治疗癌症时,我怀揣借来的一百多元钱在腊月二十踏上了求医之路。这次求医很顺利,马医生给我配的只能够吃十天的药在我心中就是祖母和父亲的生命。我很快回到家中,告诉祖母和父亲这药很有用。祖母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吃过药没有一会儿还要吃;父亲也对我买的药深信不疑,吃药的情绪很高涨。我仿佛觉得这次阜阳利辛的求药将是我们家庭的福音。大年初三,祖母、父亲的药都吃完了,我又急忙到利辛买药。但那年的春节,雪大得出奇,但大雪如何能挡住我求药的急切心情。我只好步行去。我先从家步行到颖上大舅爷家,住了一个晚上,初四我又步行整整一天才到马医生家。在路上我凭着一张安徽地图,几个馒头不知疲倦跋涉着,我的心中只想着赶快到达目的地,只想尽快买到药。年初五我又步行回到颖上然后回到家。现在想一想我当时的毅力,我也发自内心地用“坚强”来形容。但这“坚强”实在是我的本能使然。因为我不能没有祖母,我不能没有父亲,作为长孙长子的我必须赴汤蹈火来做我应该做的事。但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正月初八,我的祖母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正月十八,我的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整整十天啊,我家就抬出了两口棺材。我真的在那些天完全如疯了一般,我不知道我的天在哪,我不知道我的地在哪,我不知道我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今后的路谁来带领,我不知道我的肩上有没有那么大力量来撑起这个家,我真的六神无主啊!
记得在我为父亲向亲朋谢孝的时候,我的膝盖跪破了我都不知道,我的整个人都麻木了,我只知道下跪磕头,仿佛只有下跪磕头才是我的一种解脱。“丈二白布/好长好长/裹在我的头上/如同一根希望”,这短短的祭诗《丈二白布》也许正是我当时的心境写照吧!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情感的载体,当我的祖母和父亲去世后,我的情感的伤悲确实是难以形容的。现在,我常回家与母亲叙到那个难忘的春节,每每谈到这些的时候,母亲总是哽咽着说:“你父亲如果在世的话,他会多高兴啊,特别是你进城了,你进步了,这是他最大的希望啊!”是啊,祖母、父亲在世时,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特别是我考上六安师专后,父亲真的很高兴,他还亲自到六安师专来看我,当他看到我们美丽的校园时,说:“大学校啊!考进来不容易呀!我一定让你的弟弟、妹妹都考上!”想到这里,我真是追悔莫及。祖母、父亲去世后,弟弟妹妹就离开学校不上了,而那时还不能独当一面的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学校。所以今天,面对弟弟妹妹,我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总觉得对不起父亲的在天之灵。但忏悔有何用啊!
新的一年就要来了,我也要回家为祖母、父亲上年坟了。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年年都会在给他们上坟时,虔诚地为他们磕上几个头。也许只有这时候,我才能寻找到一个心理的平衡点,我希望冥冥之中的祖母、父亲能够看到我的这颗至今仍痛苦的心。同时在这新年到来之际,我也真诚地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妙文启迪】
这篇文章是作者真情结出的硕果。《新安晚报》在新年到来之际举办“过年的故事”征文,勾起了作者对这些年来过年往事的回忆。作者也有自己难忘的一个又一个“过年的故事”,如孩子的有趣的过年故事,回家母亲对自己的嘘寒问暖,弟弟的成长壮大等等。但是,作者灵魂深处还是忘不了1990年那个难忘的春节。这里作者将自己的两位亲人的离世融入我浓浓的情感窖池里进行了发酵。作者的痛苦,作者的虔诚的求药,作者的追悔莫及等都在这语言文字中倾洒出来。没有真情的倾诉,决不会有这篇文章的脱胎而出。
差生的自述
伴着流年的钟声,我们悄悄地走进了高三的门槛,十数载的寒窗苦读,只为了今朝一搏,是非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在一路的彷徨中,我也随着众人的脚步,踏上了这莫名的高三,无可否认,我是一名差生,我带着难以名状的心态,来到了高三,来到了高考的边缘。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大堆一大堆的试卷,一本本一本本厚厚的复习资料真得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学会逃课了。或许是当我看着这一张张一张张的试卷,神色迷惘的时候,或许是当我看到那崭新的复习资料面无表情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高三为什么是黑色的,内心的压抑,狂躁的情绪,我实在再也无法忍受„„我开始了真正的“差生的生活”,天天行走在校园之中,教室里找不到我的踪迹,我时常出入于饭店、网吧、游戏室之中,我学会了抽烟、喝酒、打牌,开始上网,打电动游戏。
日子就这样被我们无情地用青春挥霍一空,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我们是逍遥的,快乐的。可是,又有谁能理解我们内心的苦呢?难道我们不想拥有很好的成绩吗?难道我们不想受到老师的重视、不受白眼吗?这一切,又有谁知道?
此时此刻,我的心狂乱不已。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差生,就是一直在等待,等待那黑色的六月,那死神的来临,就像被病魔缠身的人,那种痛苦难以言表!
望着这试卷,我神色惘然,烦乱的心根本一点都看不清这试卷的内容,我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在滴血的声音。也感觉到自己无奈的心跳。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心灰意冷,也许当我们最初沦落为这一步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就是这个心情吧,此时此刻,我泪如雨下,眼前,迷惘的一片„„
或许,接下来的几场考试我都不会参加了,当我拿到试卷的时候,我只能望着发呆,别的什么都做不了,而我的心里更会异常痛苦,我„„真的感觉到什么叫做痛苦„„
无能为力,无能为力,此刻我只能用这个词来表达我的心态,我„„距离高考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也许在这期间我只能默默走开,在班级里,受老师和同学的白眼,在老师眼中,我们就是那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受歧视。
哎,写完此文,真的感觉自己是猪狗不如,差生真难,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
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那黑色的六月,因为我始终相信,过完了这个六月,我地狱般的生活就会结束„„一切都会结束„„
【妙文启迪】 这是一篇用眼泪,用真情挥洒的至真至情的好文章。本文是作者在高三模拟考场上写的一篇文章。当时,他其它题目都没有做。监考老师只发现他泪流满面,异常激动,在作文纸上奋笔疾书,不知道他在写什么。他写完这篇文章后,长舒了一口气。监考老师知道他写好了,但他也不做其它题目,将试卷交给老师就出了考场。监考老师跟我说,她看完这篇文章后也异常激动,甚至想叫回这名学生,对他说:“你不是差生!”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完全是将自己的“心”教给了这个话题,将的情感完全教给了这篇文章。可以这就是用真情孕育的华章。清代著名学者黄宗羲在《明文案序上》中说:“今古之情无尽,而一人之情有至有不至。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也。”这话很有一定的道理。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只要内蕴的感情真而且深,自会写出很好的文字。”相信读了这篇文章的同学都会有所启迪,写出自己的精彩文章来!
父亲之跪
那年我终于在学校出事了。
自从我步入这所重点高中的大门,我就承认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来自农村,却以此为耻辱。我整天和班里几个家住城市的同学混在一起,旷课、打台球、看录像、追女生„„
我忘记了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多交了3200块钱的自费生;忘记了父亲的企盼。只知道在浑浑噩噩中无情地吮吸着父母的血汗。
那晚夜色很黑,我们几个又一次窜进了街上的录像厅。当我们哈欠连天地从录像厅出来时,已是黎明时分,想不到偷偷摸摸回学校时被教务处的李处长逮了个正着。
第二天,我被通知开除学籍。这个消息让我五雷轰顶。傍晚时分,父亲赶来了。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看着我„„
父亲坐在校园的一块石板上喘着气。这飞来的横祸已将他击垮,他彻底绝望了。
他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渴望儿子能出人头地,然而„„那一刻,我哭了,无声地哭了,眼泪流过我的腮边,流过我的胸膛,流过我的心头。
晚上,父亲和我挤在宿舍的床上。半夜,一阵十分压抑的哭声把我惊醒,我坐起来,看见父亲把头埋进被子里,肩膀剧烈地耸动着。天哪,那压抑的哭声在凄厉的夜雨声中如此绝望,如此凄凉„„
早晨,父亲的眼睛通红。一夜之间,他苍老了许多。像作出重大决定似的,他对我说:“儿啊,一会儿去李处长那里,爹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能不能上学,就看这一次啦。”说着,爹的声音哽咽了,我的眼里,也有一层雾慢慢升起来。
当我和父亲来到李处长的办公室时,他很不耐烦:“你带回家吧,学校不要这种学生!”就在我羞愧地低下头时,突然,父亲扬起巴掌,对我脸上就是一记耳光。这耳光来得太突然,我被打蒙了。我捂着脸看着父亲,父亲又一脚踹在我的腿上,“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给我跪下!”我没有跪,而是倔强地望着父亲。
这时,我清楚地看到:我那50多岁的父亲,向30多岁的李处长,缓缓地跪了下来„„我亲爱的父亲呀,当年你被打成黑五类分子,你对我说你没有跪;你曾一路讨饭到河北,你也没有跪;你因为儿子上学而借债被债主打得头破血流,你仍然没有跪!而今天,你为了儿子的学业,为了儿子的前途,你跪了下来!我“扑通”一声跪倒在父亲面前,父亲搂着我,我们父子俩的哭声连在了一起„„
两年后,我如愿考入一所重点大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跪在父亲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底蕴揭示】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重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了最亲爱的亲朋好友,盼来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情感就会自然流于笔端。象这样“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上面所选的几篇文章可说是都做到了这一点。《娘,让我也抱您一回》就是作者痛失母亲的真情告白,《那个春节真难过》就是我对失去两位亲人的悲痛回忆。而《古道上美丽的传说》就是美好亲情的怀念。《差生的自述》更是一篇用真情写出优秀文章。一篇文章只要有了这样的闪光点,就一定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我们也一定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来。
清代诗人江湜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写真话的好处很多。写真话就有材料。只要你写心里话,国事、家事、天下事俯拾皆是,件件可论;只要你吐露真情,亲朋、邻居、同志,随处可见,桩桩可叙。请客送礼,走后门,你没有看法吗?母爱友谊、生活苦乐,你没有体味吗?匆匆行人,田间耕耘、花园草坪,能不勾起你的联想吗?这些不都是材料吗?可见认为作文没有材料的人常常是“坐守粮山愁无米”了。
导入交流: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课堂探究
一、阅读文章,讨论交流,小试牛刀。
有人说往事随风,有人说往事如烟,有人说往事历历在目,也有人说往事不堪回首,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别人记忆中的往事,一起来鉴赏其文章的妙处„„
1、阅读文章,解读评析: 细节(郁建民)
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
“你还记得单位组织的那次春游吗?大家一起正说笑着,你忽然在我身边蹲下来。我一看,原来你在为我系松开的鞋带。那时,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我却选择了你。因为你是第一个想到为我系鞋带的男孩。” “没想到这一系便系了一辈子。”老头接过话头,脸上带着几分当年的“阴谋得逞”的笑意。
“还记得那次吃水饺吗?你坐在我对面,一直微笑地看着我。还要我慢慢吃,别烫着。等我吃完水饺,你才告诉我你要去出差了。这时,离火车进站只有半个小时了,而你还要赶很长的一段路哩!你也真是,干嘛不早说!我多吃几个水饺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老头不搭话,只是微笑着,一如当年看着那个吃水饺的女孩。“记得那次吵架吗?那是我们婚后的第一次吵架。我很生气,打开箱子收拾衣服。我动作很慢,希望你能说几句好话留住我。可你却背对着我,一声也不吭。我只好拖着箱子出门。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我忽然觉得,在这个城市里,只要走出家门,便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接纳我,收留我。于是我又自己 回家了,可我一回来却发现你又不在家„„
“我找你去了。我以为你会往东边走,东边人多,安全。谁知你往西边走了。” “西边人少。我想,你要是来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见我。”
“我没找到你,差点急疯了。我回家看见你,冲你大发脾气。我规定你以后吵架只准往东边走,而且不许超过500米。”
“也真是,我就那么等你来找。我们哪像是吵架,倒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忽然都吃了一惊:我们想起来的怎么竟全是细节。是啊,两位老人携手走过了大半生的风雨坎坷,其间,也经历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后,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竟然全是相濡以沫的细微末节。
1、问:文章能否触动你的心灵?如果能,请在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
2、小试牛刀,讨论交流:
生命中花开的细节,也许就是那一个眼神,也许就是那件最浪漫的事,现在同学们,分四大组,每组分别对亲人、同学、朋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来一段细节描写,注意捕捉一个个动人的瞬间,要求描写具体生动,150字左右。看哪一组表现最好。
学生写完,小组成员互相讨论,推荐各组最佳代表发言,然后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论。
二、以评促写,指导写作:
交流完毕后,总结归纳:怎样写好细节——
三、再读范文,加深理解:
父亲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声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讨论:结合本文谈谈怎样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生讨论后归纳:
讨论:怎样才能抓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举例说明。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课堂检测
1、学生读下面两则故事,进行提炼素材练习:
(1)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的地上了火车,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了另一只鞋子扔去。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见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能有所帮助。”这个人脚甘地。后来他被印度人尊为“圣雄”。
观点:
(2)我6岁的时候母亲和别人打架,很凶。为了给母亲报仇,晚上,趁着月光,我拔光了仇人家已经开了花的辣椒秧。
拔光了仇人家的辣椒秧后,我回来向奶奶表功。一向和善的奶奶抓过一根棍子,劈头给我一顿猛打,直打到我答应每次见到仇家的人,该叫爷的就叫爷,该叫婶的就叫婶,奶奶这才住了手。
秋后我家盖房子。父亲给石头砸了脚,可是“上梁”的那天,很多和我家有仇的人前来帮忙。看到母亲一脸愧疚,他们说:“娃儿平时喊人喊得可好,不看大人面也看娃儿面哩。”
观点:
2、怎样写好细节?
【课堂反思】:
【学习小结】:
【作业布置】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1、拟一个感人的标题。
2、运用细节描写,把动人瞬间定格。
3、八百字以上。
【参考答案(一)】 【学习过程】
一、1、问:文章能否触动你的心灵?如果能,请在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学生发表意见,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评析:
其实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萦绕在我们心间,环绕在我们周围。怎样把这些动人的瞬间形诸于笔,让它们形象可感呢?这得借助于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细节,把平常生活还原的有滋有味,人物的情深意浓通过细节表现出来。
2、在学生们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巡视教室,必要时给予指导。评论过程允许质疑,师生共同探讨。对学生表达好的地方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二、⑴细节描写要真实,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要把眼、耳、鼻、舌、身的窗户统统打开,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笔下就会构成一幅形、声、色、味、触俱全的立体画面。
⑵细节要有典型性,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⑶ 细节描写要个性化,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⑷ 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三、那么,如何才能将触动了心灵的人事写好呢?
首先要让心灵敏感。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罗丹说过:“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人生的河流上泛舟,每个人都拥有一道人生风景,由于修养、认识方面的不同,对人生风景的敏感度也有差异。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让心灵敏感,要敏感就要多情,多情才善感。多情的人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人和事。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只有把外在的客观事物和内在的感情连接起来才能产生鲜明生动的、印象深刻的感受。多情才能感受细腻、感受深刻,无情的感受是苍白无力的。
其次要确立好“感点”。所谓“感点”,一是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二是一个具体的话题或题目上。
确立的触感点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不避小事。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真实。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作文要达到以文字感动他人,唤起他人与我们同“感”,就必须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他人,唤起读者的共鸣。
独特。“触感点”确立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同学们产生联想的触感点──外界事物是相同的,也会由于各人视角、阅历、联想方式、认知能力等的不同导致所产生的感想各不相同。因此,只要触感点是真实的,感受往往就是独特的。新颖。感触的角度新,感触的结果新,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给阅卷老师以春风拂面般清新、独到的感受,而且也更能以真情实感唤起他人的共鸣。也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创新、具有个性特征。
精微。感受的人和事要有细节。也许是生命中花开的细节,也许就是那一个眼神,也许就是那件最浪漫的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这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把它用精细的笔墨描绘出来。细腻逼真的细节描绘,曲折动人的情节,生动详尽的叙述描写,定会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心音共鸣,从而赢得读者的青睐。
恰切。即描述内容要是产生相应思想反应的最自然的充分条件,抒写的思想情感要是由所描述内容引发的必然反应和结果。
深入。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家庭、社会、学校以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都会给我们垢心灵带来许许多多触动。只有心灵受到触动,真挚的感情才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的笔下流露出来。否则,勉强为之,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2、(1)、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
要人为的、主动的去感受生活,要培养自己有动于衷、常东于衷。不经常写作,或者不经常细致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得人的心灵往往是粗糙的,但我们写文章时就需要主动的去体味生活,努力使心灵丰富,细腻起来。真切的感受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一个微笑、一阵和风、一次偶然事件,都会使有心人对生活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从而表达出对生活丰富而真切的感受。
(2)、要抓独特感受。
因为从古到今,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环境,共同的经历,使我们现代人继承了古人的大多数感觉。比如:看到红色,我们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看到窗外雨潺潺,会感到愁绪满怀无处诉;看到月上柳梢头,会想到伊人在何方„„生活中应该努力让自己感受到独特的景致或情感,是你的文章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比如 说:形容黑,多数人会说像墨一样,也许有人说像夜一样,这都可以,但难免人云亦云,可是友人说:像,盲人一样黑。这是一种非常独特又非常细腻的感觉,一下子就感动了读者。
课堂检测:
1、老师明确提炼素材的方法,并提供素材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提炼素材的练习,最后就每位同学提炼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以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同学们,提炼素材就是对我们平时所观察到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普遍,从表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在反复思考、推敲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才能把握生活的“真实”,然后,在写作上才能在写作上寻找到最佳立意、恰当的表现角度以及清晰的文章思路。
(1)观点:①当我们自己得不到某些东西时,何不成全别人得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时时为别人着想。
②我们要学会成全他人,成全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全我们自己,因为坦然舍弃成全他人的同时,你得到了精神上的回报,这比物质上更有意义。(2)观点:①惩罚伤害自己的人,最好的武器是宽容,是正义,而不是武力,勾心斗角,正如战争中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曲人之兵”一样,用自己的新去战胜别人。
②宽容和忍让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③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④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注意以宽容的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
2、(1)细节描写要真实,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2)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细节描写要个性化,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4)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第三篇:高一语文精品导学案:1.2《雨巷》 (新人教版必修1)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4.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
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2.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
一、基础知识自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
支撑()彷徨()寂寥()惆怅()颓圮()彳亍()2. 词语辨析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
七、自我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俯卧撑()彷徨()寥寥无几()惆怅()风流倜傥()枸杞()颓圮()
2.根据读音,补出字形
Yōu()愁 tuí()废 liáo()阔 3.文学常识
①戴望舒因一首诗成名后,被称为,他曾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象征主义常常在朦胧的意境中表达出幽微精妙的感情。
②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C.“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重叠反复的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八、教学反思:
1、通过意象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
2、了解文中写作手法的效果。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课下阅读一些相关的现代诗歌。
第二题答案
三段:冷漠凄清惆怅 四段:如梦凄婉迷茫 五段:默默走尽雨巷 六段:消散颜色芬芳 第三题答案
彷徨 :写出诗人在那个时代的迷惘
悠长:写出现实道路的漫长,小巷的深长 希望: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怨,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怨。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五课《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2011-2012年高一上学期导学案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科目:语文必修1
主编:
审核:
编号:5 使用时间:2011/9/
4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做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预习自测:
1、给下列字注音:
淬()忤()徵()提()防
创()伤
拊()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写到“我的疑问处”。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明确刻画人物的常用手法,学会在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的形象。
3激情投入,体会荆轲临别时悲壮的心情,学习荆轲的爱国精神。
课前预习案
一、走进作者:
《战国策》又称《国策》,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候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二、了解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很弱小的国家。当初,燕国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王之遇子丹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御秦的强大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挟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乱,则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三、涉及成语:
1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2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形容事物已成陈迹,不能重现。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图穷匕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樊於()期
夏无且()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卒起不意(5)秦王还柱而走
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4)诸郎中执兵
(5)乃引其匕首提秦王(6)左右乃曰
4解释下列句中的字。
(1)徵()太子言,臣愿得谒((2)秦王购()之金千斤(3)诚()得樊将军首(4)樊於期乃前()曰(5)函()封之(6)既祖(),取道(7)发尽上()指冠(8)以()次进
(9)持千金之金币()物(10)群臣怪()之
(11)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囊提()轲(12)断其左股()
(13)事所以()不成者 5判断特殊句式。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见燕使者咸阳宫。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之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5)燕国见陵之耻除矣。(6)先言于秦王
(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9)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6请从下面的文言句中概括出一个成语。轲既取图奉之,图穷而匕见。
我的疑问:
你有什么疑问,请写下来
探究案
探究一
1、阅读本文,全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2文中涉及哪些主要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位?简单谈一谈为什么。
探究二:1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让她慷慨献生?
2文章在描写“秦廷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时,运用了那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探究三: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于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2)又前()而为歌之
(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4)使使以闻()大王(5)箕()踞以骂曰(6)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训练案
1认真完成练习册的习题。2熟读课文。
第五篇:高一语文学科必修三15课《蜀道难》导学案 教师版总结
高一语文学科必修三导学案(学生版)
班级: 姓名: 小组:(使用日期 月)蜀道难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2 【学习时数】
两课时
一、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写作背景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二、学习过程•检查预习效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历井(ménshēn)巉岩(chán)抚膺(yīng)飞湍(tuān)喧豗(huī)砯崖(pīng)转石(zhuàn)崔嵬(wéi)豺狼(chái)吮血(shǔn)咨嗟(zījiē)
2、词语解释
(1)危(高)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比)上青天。.(3)开国何(多么)茫然(时间久远)尔(那时)来四万八千岁 ....(4)西当(处在)太白有鸟道,可以(凭借)横绝(跨越)峨眉颠 ...(5)然后天梯石杠相钩连(交错相连)..(6)上有六龙回(使动用法,使……回转)日之(的)高标 ..(7)黄鹤六飞尚(尚且)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活用:为之发愁)攀援。..(8)但(只)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跟随)绕林间。..(9)使人听此凋(活用:使动,使……凋谢)朱颜 .(10)连峰去(距离)天不盈(满)尺 ..(11)砯(拟声词作动词)崖转(活用:使动,使……滚动)石万壑雷 ..(1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为什么)来哉 ...(13)剑阁峥嵘(山势高峻突兀)而崔嵬(山势高险),一夫(人)当(把守)关,万夫莫开。
(14)所守或(表假设)匪(不是)亲 ..(15)侧身西(向西,名词作状语。)望长(长长)咨嗟(叹息)。....
3、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__________ 点拨 “匪”,通“非”。
4、句式
(1)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2)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3)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____(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3省略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宾语“胡”前置
5、一词多义 危
(1)危乎高哉()(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3)其君之危,犹累卵也()道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道芷阳间行()(4)何可胜道也哉()度
(1)猿猱欲度愁攀援()(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崔九堂前几度闻()(4)高祖为人有大度()尔
(1)尔来四万八千岁()(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无他,但手熟尔()(4)非死则徙尔()坐
(1)以手抚膺坐长叹()(2)项王项伯东向坐()(3)停车坐爱枫林晚()(4)因击沛公于坐()去(1)连峰去天不盈尺()(2)沛公已去()(3)去死肌,杀三虫()(4)汝可去应之()何
(1)问君西游何时还()(2)青泥何盘盘()(3)大王来何操()(4)徐公何能及君也()乎
(1)危乎高哉()(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相与枕藉乎舟中()参考答案:
危(1)高(2)正,端正(3)危险
道(1)道路(2)途径,方法(3)取道(4)说 度(1)度过(2)推测,估计(3)次,回(4)度量 尔(1)那(2)你,你们(3)罢了(4)表肯定 坐(1)空,徒(2)坐下,坐着(3)因为(4)座位
去(1)距离(2)离开,离去(3)除掉,去掉(4)前去,到-----去 何(1)疑问代词,什么(2)表示程度深,多么(3)疑问代词,什么(4)表示反问,怎么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描写蜀道之难,突出强调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段:蜀道开辟之难(一叹蜀道之高)
第二段:蜀道旅途之难(二叹蜀道之险)第三段:蜀道人事之难(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2、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参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
四、探究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练习二: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种什么表达技巧?每一次的含意有什么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反复。第一句的含义是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第二句的含意是表现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第三句的含意是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其作用是:这一句是全诗的主调,是主旨句,在诗中加强了主观色彩,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参考: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讨论:结合前面两段,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说说课文是怎样体现李白诗歌的这种风格的。参考:大胆的夸张、神秘的传说、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描写。
将神话传说、想像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本诗的最主要艺术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五、课后练习:背诵这首诗歌,完成以下训练题。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噫吁(xū)参井(shēn)巉岩(chán)B.飞湍(chuān)崔嵬(wéi)吮吸(sǔn)C.咨嗟(zī)猿猱(náo)嗟乎(jiē)D.喧豗(huī)砯崖(pīnɡ)胁息(xié)解析:选B。“湍”应读tuān,“吮”应读shǔn。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解析:选C。砯,本意是水流的声音,但在这首诗中活用为动词,冲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吏呼一何怒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其险也如此 ②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选B。B项,“但”,都是副词,只是。A项,“何”,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C项,“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其”,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噫吁!危乎高哉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①不与秦塞通人烟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解析:选D。D项,“以”都是介词,用。A项,“乎”,①表感叹;②表反问。B项,“然”,①形容词词尾,②代词,这。C项,“与”,①介词,跟;②连词,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是否对偶。
B.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C.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
D.《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
解析:选B。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融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解析:选C。C项“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分析错误。
7、语用创新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生精神。歌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①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着。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间真情。歌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③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所给的例句看,应该先引用诗句,再点出这句诗表现了怎样的“人生精神”或“人间真情”。
答案:(示例)①歌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③歌的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友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1)简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参考: 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首句是饱含强烈激qing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奇豪放的基调。
(2)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参考: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悬崖峭壁迎面而来,就在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蒸腾升起,人似腾云驾雾。生动表现了山岭的迂回险峻,栈道的狭窄高危。
(3)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参考 ①春林茂盛繁密。②峭崖高耸险峻。③栈道曲折幽深,时隐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