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基础管理提升月”活动显成效
公司“基础管理提升月”活动显成效
2013年1月 “基础管理提升月”活动在我公司全面开展。俗话说:高楼万丈平地起,基础不稳,谈何高楼矗立。“基础管理提升月”活动,是我们公司打造优秀化工企业的一场攻坚战,公司紧紧围绕“强管理之基,固发展之本”这条主线,深入实施“基础管理提升月”活动。活动以深入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管理促经营,以改革促发展,围绕公司管理质量,管理水平,管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标本兼治,持续优化制度流程,创新管理工具,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信息支撑,提高员工素质,着力解决管理领域的基础性,机制性和瓶颈性问题,提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打造优秀化工提供坚强的管理基础支撑。
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公司的基础管理有了较显著的提高。一,基础管理明显加强。在解决长期制约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公司的基础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二,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公司治理进一步科学完善,管理体系进一步系统高效,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得到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对管理提升的作用明显增强。三,管理创新机制明显完善。管理创新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鼓励全员参与管理创新的文化氛围,管理创新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内部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管理创新水平持续进一步健全。通过这项“基础管理提升月”活动的开展,必将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对夯实基础管理奠定了基础,对公司进一步提升基础管理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篇:合肥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显成效
社区“和”,社会“谐”。
43个街道、421个城市社区、283个农村社区——合肥今年初的数字。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和流动人口变成了“社区人”——正在演进的趋势。两者叠加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社区服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凸显。合肥勇于破题、善于解题。
作为首批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合肥在社区服务管理中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网格化、组织化、信息化、服务化,步步铿锵,让大湖名城荡漾和煦之风,为创新高地增添熠熠光彩。
网格化
细致关注每个社会基础细胞
镜头一:谁家办红白喜事,他总能第一时间知晓;政府推出一项惠民利民的新政策,他总会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宣传……家住安农大第五宿舍的吴祥安老人是该小区的网格长,他的任务就是了解小区的基本信息及居民的需求,然后反馈给社居委,同时还承担着低保办理、征兵等信息的宣传任务。居民们说:“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网格长是我们的好邻居、好帮手。”
借力顺势划桨,开创管理模式先河——我市新老城区探索出的“大社区”和“街居改革”管理新模式,以十足的“双驱马力”,驱动社区发展之舰劈浪前行。
目前,我市三大开发区和滨湖新区实行不同形式的“大社区”模式,撤销或不设街道办,共设14个“大社区”,辖区平均面积达14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约5万人。
与“大社区”模式相呼应,老城区“精街道、强社区”也颇具成效。2008年,蜀山区在全省最早开展“街居管理体制改革”。2011年以来,老城区深入开展以“街道社区整合”为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
街居体制改革,旨在打破原先格局,对街道和社区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去年3月份正式启动改革的庐阳区,今年3月,不仅对辖区街道进行了整体调整,还将老城区6个街道整合成2个,并重新在北部地区增设2个街道。6月份,庐阳区的社区范围也重新划分,从整合资源、便民服务、提高效能出发,将原来的84个社区整合成56个。按照“精街道、强社区”的理念,服务、人力、财力、物力全面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力量,实现管理扁平化。
扁平化让城市管理更高效,网格化则让管理细致到城市的每一个基础细胞。2008年11月,蜀山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社区网格化管理改革,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的规范化和高效化管理。新举措不仅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职责交叉、“身兼多职”的情况,而且大幅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率。
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网格化细分,城市管理更精细化。“如果将网格化比作一张大网,那么,网格长就是大网上的各个节点,他们让社区管理这张大网疏而不漏。”市民政局负责人如是说。
2009年,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全市推广;同年4月,全市网格化引来民政部调研组的专题调研,这一创新思路和成效受到充分肯定。
到2011年底,我市实现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共设立4166个网格,网格责任人5060人。到今年年底,预计县域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将达到60%左右。
组织化
专业的人提供专业社区服务管理
镜头二:随着包河区望湖社区增设“社工服务站”、一位专业社工在社区“扎根”,社区老人享受到专业的社区服务:周一,有社工上门探望;周二,有社团的文艺活动可参加;周三,有每周一次的健康检查;周四,还能享受到免费的按摩推拿服务。最近,该社区推出社区食堂后,社工们还计划为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聘请专业社工驻点,根据居民需求“量身定做”服务,针对性提供专业化服务,这一做法不仅望湖社区开始尝鲜,我市已有多个小区也正在推广。
为居民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和管理,组织队伍是保障。试点“两委两站五中心”组织新模式,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合肥创举之一。
今年以来,我市在包河区、蜀山区分别选择部分街道,建立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主导的公共行政服务项目,实现公共服务的效能化和专业化;建立社区服务站,借助志愿者、社区组织等社会资源,承接居民个性化、社会化服务项目,实现社会服务项目化、品牌化;成立社区事务受理、综治、卫生、生活、文化五大中心,将社区各类服务集中整合到五大平台。同时,向社区输入专业队伍,打通居民需求与社区服务间的对接;通过“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等方式,打造一支立足于社区服务平台,依托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政府与社会支持专业化与职业化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我市在《关于印发“百人计划”工程等6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列入“六大”人才队伍范围。下一步,还将启动“社工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一批社会工作领军人物,为社区服务管理提供专业人才队伍支撑。对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我市也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合肥不断拿出社区岗位向大学生公开招考,吸纳更年轻、更有创造力、知识面更广、素质更高的力量;完善“上升渠道”,2010年,全市共有9名社区工作者提拔到街道负责人岗位;2011年,在全国首开“绿灯”,招考10位社区工作者进入市直公务员队伍。作为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合肥唯一试点城区,包河区从今年起,开始尝试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提供相应的岗位补贴。截至目前,已有62名社区工作人员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质。随着社区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数量逐年增加,到2015年,45岁以下持证上岗率将达80%以上。
基于职业化的社工、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员2支队伍,我市还不断壮大充实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补充。我市计划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立并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服务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与社区志愿组织、社区便民商业组织及其他组织相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
信息化
高科技打造高效管理服务
镜头三:怎么才能知道小区里的住户构成情况?在数字平台上点一点鼠标,一秒钟就能看到;办理一张证件,需要带齐哪些材料?同样也只需要点一点鼠标,一串办事流程图、所需资料列表很快也能列出。这样一个方便高效的数字化平台,是合肥社区服务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实践证明,信息化为加强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提供了有效手段和技术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中,我市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在网格化的基础上,借助手机、GPS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将全市5060位网格责任人采集的动态信息录入信息化平台,从而使得基层动态及时掌控,社区管理更为精细,社区治安显著提升,办事效率明显增速。
作为合肥推进信息化的试点,庐阳区从去年启动,目前已经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网上系统。各网站根据居民需要设置相应服务模块,包括“城市服务110”、“便民在线办事大厅”
等内容,方便居民进入服务平台申报各项事务,反映各种问题,寻求各种帮助。同时,区、街、社区也以一个平台,进入工作内网,与区直有关部门共享数据和信息。信息化的试点,让社区服务管理在掌握大量、准确信息的基础上高效运行,让居民们感受到了信息化社区办事的便利。
目前全市已有180个社区建立起社区网站,庐阳、蜀山、经开区等建立了全区统一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其他部分区、街道也建立了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合肥将建起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服务化
打造市民“十五分钟生活圈”
镜头四:让老人单独在家没人照顾,怎么办?通过社区的智能呼叫系统,在家按一下按钮,叫餐、按摩、洗浴、理发、家政、问诊等一条龙的居家养老服务就能送上门;担心孩子课后少人看护,怎么办?社区内不仅设置有“四点半课堂”,还引进了艺术培训中心,平均每天都有免费课程供孩子们拓宽视野。这些已在我市诸多社区成为现实。
社区建设直接关系群众幸福感。如何改进社区建设,激活社区活力,形成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是城市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合肥社区建设中,居民需求一直被摆在首位。近年来,我市不断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化、标准化、信息化、项目化建设等四种方式,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的形成,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数字让人感慨,数字让人奋进。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我市社区服务化快速推进的轨迹。——2009年6月,合肥市出台《关于开展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的意见》,全面启动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2009至2011年,我市共投入近5000万元,建成64个功能完备、服务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示范社区和15个农村标准化示范社区。
——2009年以来3年时间,市、区财政直接投入社区建设经费超过500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1600多万元。在去年编制完成的《合肥市城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中,对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福利、社区文体五大类配套服务设施的面积、功能等做出详细规定。目前,我市城市社区用房平均面积达537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6倍;我市已建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6个,街道(大社区)级社区服务中心61个,社区工作站3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3个,社区警务室348个,社区社工服务站20个。
——2011年,在18个街道140个社区推广居家养老服务。今年,市委市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将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和“智能化便民服务亭”两项社区服务项目列入“33+X”项民生工程,计划用2-3年在全市建起400个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和800个“智能化便民服务亭”。…………
不久,全市将逐步建立体系完整、设施配套、功能完备、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市民“十五分钟生活圈”,居民遇到难题,在社区里不出15分钟都能解决。社区管理服务,归根结底就是服务第一,居民满意度是其核心衡量标准。今年上半年,市民政局对全市100个社区进行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管理措施的满意度高达95%。
十五分钟服务圈,“织”起的是老百姓的方便圈、幸福圈;社区服务管理,筑就的是“大湖名城”的幸福根基。
成效虽已初显,探索仍在进行。合肥还将继续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不断继承发扬、提升创新,继续探索破解社区管理服务的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我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让和谐之风洋溢在每一户社区家庭、每一位居民心间。
第三篇:班组结构化安全管理显成效
班组结构化安全管理显成效
----焦化厂配煤车间配煤二组安康杯成果发布(王云峰)
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和最终落脚点,同时也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焦化厂配煤车间配煤二组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自身安全生产特点,积极探索班组安全建设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实施结构化安全管理,不断创新班组安全建设,使班组安全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有效提升了班组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一、班组结构化管理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班组安全管理一直停留于表面形式,各种记录和考核细则完善,但执行不力。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班组安全管理的内容不丰富,没有形成一个安全管理的主要框架。随着我们公司扁平化管理方案的逐步实施,每个厂矿都会有多条生产线,进而要求班组必须有一个固定的、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还有一个原因是随着生产设备大型化,自动化控制程度也逐步挺高,班组的安全管理必须提升科技含量,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为此,配煤二组在全组实行结构化安全管理。
二、班组结构化安全管理的内容
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班组结构化安全管理就是把每班的安全生产看成是一个整体,从班组准备生产开始一直到当班生产结束,都要有一个固定的安排,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设备、物料之间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搭配。这些搭配和安排要接受各种投入要素,包括信息、资金、人员、技术等,最后通过实际生产检验,达到
预期目标。安全管理结构化就是科学合理的使用安全资源,使之能有效的整合,通过结构化管理把安全工作做实做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班组结构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班前安全确认结构化;班中安全检查结构化;班组职工培训结构化;安全交班内容结构化。
三、班组结构化安全管理的实施
1、班前安全确认结构化的实施
班前召开班前会,开会之前由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对如下内容进行确认并记录:
人员的确认。把休息不好而身体欠佳的人、有思想包袱而压力大的人、受外界影响而心情不畅、情绪低落的人列为“安全隐患人”,进行重点监控,及时调整岗位或强制离岗,从源头上防止“三违”和各种事故的发生。
岗前隐患危险源确认。班组长提前到岗15分钟,在职工在岗前查找出岗位存在的危险源,特别是对操作环境发生变化后的现场情况进行确认,并把提前确认的内容填写在接班提示牌板上,让每位职工了解所在岗位存在的危险,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消除和减少危险源。
2、班中安全检查结构化的实施
以全面开展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主线,班组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并定期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对照安全台帐采取考核和整改两种处理方式,对整改落实后的结果进行复检,不合格的加重处罚,直到符合安全要求,并将结果计入班组月考核作为考评依据。
一是班中安全检查的时间结构化。班组自检由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共同进行,设备运转1小时后进行第一次检查,交班前2小时进行第二次检查。设备运行1小时后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交班前2小时检查可以检验班组安全生产是否合格,遇有问题可及时处理便于下班生产组织。
二是班组检查内容结构化。由班组和车间共同制定安全检查标准,同时绘制安全检查表,检查表内容细化到每一个人的因素、每一台设备的运转情况、岗位操作环境有无改变、使用的工具是否完好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班组检查时对照检查表内容逐一比对标准,做到安全检查无死角。
三是岗位自查结构化。把相邻岗位或重点岗位之间的职工组成安全联保对子,岗位自查每小时一次,联保对子之间相互汇报自查结果。此方法可有效保障边远岗位人员的安全。
3、班组职工培训结构化的实施
几年来,配煤二组重点围绕提高职工应知应会和现场操作能力,按照“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职工进行理论和实际培训。
班组级培训的培训师为班组长,培训内容为“三大规程”、“班组安全管理” “配煤工艺”、“配煤设备”、“炼焦生产”、“煤质分析和焦炭检验”。以上培训内容不变,班组组织职工循环学习,实现职工素质不断提高。班组还把日常培训和“五学活动”、“每周一课”相结合,倡导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快乐学习理念,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目的,以“学习--检查—评比—考核”的结构化模式为手
段营造学习氛围,促使职工把理论和实践能够有效的结合起来,使班组职工的素质迅速提升。班组还通过开展当一天安全员活动,让每名职工通过换位管理,掌握班组安全管理的内容,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4、安全交班内容结构化的实施
岗位建立交接班台账,每位职工完成了当班的工作后都必须认真交班。交班需要描述的内容有:本岗的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检情况;工具的使用情况;岗位操作环境的改变情况;防护设施有无变化;遗留下的问题或上级临时布置得任务。以上五项为交班固定描述的内容,交班必须逐一确认,描述的内容书面写到交接班台账上,书写格式统一。
四、实施结构化安全管理的效果
班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班组工作更加规范化自主化,班组内部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各区域、设备都有专人负责,配煤二组至今未发生任何重大事故。
职工的安全素质得到提升。职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技能经过锻炼,能力大幅度提高。配煤二组还被公司工会评为“职工先锋号班组”。
班组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职工能对现场不合理的安全隐患积极提出意见并得到采纳和落实,极大鼓舞职工的能动性。配煤二组每年向车间都提出至少15条合理化建议,其中“皮带支架改造”一项还获得了公司三等奖。
第四篇:强排查 重管理 综合治理显成效
强排查 重管理 综合治理显成效
今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与公安、银监、消防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我县农商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支行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部,由安全保卫部总经理负责抓日常综治工作。各支行行长、委派会计、机关综治专干任维稳信息员。全县共有维稳信息员60人,群防群治及义务消防人员38人,看楼护院人员2人,联社综治委成员6人。
2、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抓经营业务发展与保稳定统一起来,总行主管领导同基层支行负责人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状,支行行长与员工签订综治工作责任书,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把综治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实行一票否决。
3、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经常督促检查,重点排查人员思想不稳定隐患,各支行每月上报不稳定因素排查登记表,交综治办备案建立台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消除纠纷隐患。
4、加强本系统内部治安规范管理,随时掌握辖区各位员工的思想动态,各支行每月上报一份本社员工思想政治情况汇报,联社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定期研究部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5、根据了解掌握情况来看,在全县辖区二百多名员工中,没有一人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或人员进京赴省滋事上访现象,也没有出现在本地聚集闹事等非法活动。
6、狠抓内控管理工作,层层签订综合治理、预防经济案件责任状,对重点岗位、要害部位的工作人员加大管控,关注他们的动态和行为,杜绝我县信合系统各类案件的发生。
7、强化法制教育和综治宣传工作,全年下发相关文件组织职工学习,以会代训,逢会必讲综合治理、法纪知识,于二季度专门召开了全县支行行长、客户经理、机关全体人员参加的一次法制警示教育培训班,联社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在培训会议上作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保卫工作培训讲话,安全安全保卫部长同大家学习了相关综治保卫文件。使参会者受到了深刻教育,为保**农商行一方平安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内部人员防范意识,使员工们遵纪守法,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稳定。
尽管在2015年社会综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离上级要求还是有着一定差距。今后的综治工作中我部将结合**农商行工作的实际,按照省联社、县委综治委工作的要求,主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协调,妥善处理周边社社会治安情况,努力搞好本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第五篇:“对症下药,持续发展”--XX公司HSE管理体系显成效
“对症下药,持续发展”--XX公司HSE管理体系
显成效
XX公司自实施《XXXXXX》以来,始终坚持把QHSE管理放在首位,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创新并完善了HSE管理体系,HSE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对方、开好药”QHSE区域化管理为安全生产作保障 XX公司作为一个正处于转型的一线生产单位,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采用HSE区域化管理模式,可谓对症下药,治标治本。治标可以高效解决质量安全的频发隐患问题。治本,可以通过总结归纳,逐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科学发展上来看,是一劳永逸的“良性”办法。
如今在XX场地,实施区域化管理办法不仅大大调动了基层管理负责人的执行力,也明确了各级安全监督人员的监督对象和监督范围,规范了各级安全监督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使安全监督人员责任明确。
同时XX公司HSE部积极响应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在深入基层时以“开小会解问题”实际方式,现场听取各区域负责人一周的安全检查情况汇报,部署下周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工作中违规、违纪员工进行严肃考核,并通报批评。正是由于XX公司统一、严格、协调地施行了HSE区域化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安全设施“统一标准化”创建标准化建造场地 建造公司按照XXXX公司安全设施标准化的要求,遵循“统一标准、制作规范、标志清晰、美观实用、安装统一、确保安全”的原则,全面推进并完善了安全设施标准化工作。在所有生产区域、建筑物、配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安全提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将生产设备、配电箱划好安全线,对全公司消防箱、消防栓进行统一管理,定点放置;在施工现场各路口设置交通限速牌,在车间内设置安全通道,保证车辆及人员安全通行。XX公司HSE部还特别强调在作业现场必须设置统一标准的安全警戒带,并在各项目组块安全入口处悬挂现场作业信息牌,信息牌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负责人、联系电话及基本安全规定等,从制度上规范了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力度。在XXHSE部进行月度检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及文明施工情况受到了全体检察人员的一致认可。
良好作业实践在基层,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培养企业安全文化,做好安全在现场工作。作为XXX系统的发源地,XX公司把建设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工作作为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通过持续开展“良好作业实践在基层”活动,充分调动了基层员工的聪明才智;发掘基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良好作业方法,逐步提高基层员工质量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安全意识进行了转变。
XX公司领导要求QHSE部发动基层各生产部门,将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安全隐患及不良作业习惯拍成照片编制成册。并且XX公司XX部发挥基层绘画方面人才,将这些安全隐患照片绘制成了《HSE警示漫画》,以增加基层员工的受培积极性。目前,临时电缆线气带挂钩、气保护焊焊丝保护罩、设备警示标示、安全责任卡等“良好作业实践”在公司和承包商中迅速推广达到了传递正能量,养成良好习惯逐步消除“低、老、坏”的结果。由于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超前,全体员工思想准备充分,保持了全司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每年的春季是安全生产方面出现问题较为集中的阶段,XX公司HSE部就针对以往的经验教训,通过查员工思想认识、查设备隐患、查管理漏洞,研究制定确保各生产部门安全稳定的详细措施,以确保建造公司各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