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公共卫生范畴内的循证医学模式应用

时间:2019-05-12 23: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公共卫生范畴内的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公共卫生范畴内的循证医学模式应用》。

第一篇:分析公共卫生范畴内的循证医学模式应用

分析公共卫生范畴内的循证医学模式应用

循证医学是目前医学实践比较主流的方式,它不但对临床的实践以及思维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药学、公共卫生、临床研究以及医学发展,在医学界成为了流行用语[1]。1 循证医学核心思想

循证医学实践是指在进行系统的研究后,将个人的相关经验同有的证据相结合。循证医学核心思想就是在对患者作出医疗保健措施的有关决定时,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证据。经验医学的疗效主要以适度为主,疗效指标的适度是在实验室的检查结果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的基础上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研究证实,临床终点的疗效以适度疗效为主不具有可靠性。比如,一些有降血压以及降血糖功效的药物,但是对于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在并发症的预防方面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放疗有缩小肿瘤的作用,但是在患者生存概率的提升方面不是绝对的。循证医学中的证不是从患者本身所取得的症状、主诉检查结果以及体征,而是科学的最佳证据,也就是临床合理的文献评估以及研究,同时科学性、重复性以及真实性比较高。医学的本身就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包含客观证据与个人经验,循证医学应该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有据可依,传统医疗实践也要有证据的支撑,要做到有证可循,与传统医学相比较,循证医学的不同在于在证据含义的区别,同时在证据获取方法的途径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权威并不是专家的意见与经验,最佳的证据也不是不可逆转的,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据也在不断的进行修订以及完善。公共卫生的循证实践

循证实践是通过评价、寻找以及科学所作出的决策,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循证基本原则在许多的公共卫生实践中都得到了应用。循证医学在循证实践以及基本思想方面,都来源于临床医学。但是同公共卫生的大部分活动的主要原则以及许多专业实践都有着相似之处。循证医学的主要原则也需要应用到职业病的临床活动中。比如,在诊断职业病以及分析治疗决策时,应该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重视职业的主要危害以及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全面

系统的评价相关证据[2]。在暴发SARS疫情的初期,医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其传播性,以及扩散所带来的危害。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才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发生非典时,我国按照SARS疫情的准确报告,分析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并且深入研究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制定并且颁发了有关的法规以及决策,这样才能取得抗SARS疫情的胜利。决策制定的主要科学依据是源于医疗卫生的循证与实践活动以及对流行病学的研究,进而按照相关资料进行准确的分析。在作出循证卫生的有关决策时要按照现有的最佳证据对公共卫生的基本措施、宏观卫生的主要政策、医疗以及卫生的管理进行制定。新世纪卫生管理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高效率工作、最低成本以及良好的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要想实现这一原则,循证决策是必不可少的。对证据进行不断的评估以及探索,将现有的无效措施不断的进行淘汰,预防在医学实践中出现无效的措施,这样能使资源得到节省,有助于卫生服务效率以及质量的提高。3 循证医学方法以及步骤

1970年以来在公共卫生的领域中出现了META分析,主要是采取统计与合并的方式,综合分析以及对比研究目的相同但是有不同研究结果的事项[3-4]。RCT属于前瞻性的一种研究,根据规定好的排除标准以及入选标准,对研究的对象进行相应的选择,随机的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两组在环境与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再对实验效应做进一步的观察,采用客观的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实验的结果做出科学系统的评估。主要步骤:将临床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对有关的证据进行检索以及收集;对文献有关的方法、效果以及结论进行评估;与有关的证据以及因素相结合,对患者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制定;对前四项步骤的效率以及效果进行评估,不断的完善。结论

发展至今,循证医学倡导找出最有利的证据,用科学的观点,对证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将个人所拥有的专业经验以及技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对有关的价值取向与条件进行全面的考虑,进而对医疗卫生的有关决策作出慎重的决定,这是现今医学在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先进性方

面的主要体现。不管是在临床实践,还是在公共卫生中,都要尽量的做到:如果在现今的公共卫生或者是医疗卫生实践中以较高的工作效率、良好的服务质量以及最低成本作为主要的原则,那么这个目标实现过程中,循证决策是必不可少的;要对文献的检索方式以及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做出科学的选择以及准确的评估,对医学知识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更新,使眼界得到开阔,使思路得到拓宽;要善于进行观察,并且及时的发现问题,对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并且做出正确的研究,在求证的过程中要积极;对于生物学的主要统计方式以及流行病学要做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的验证,使研究有效性得以证实,使进而证据科学化,并且在实践中应用。

第二篇:循证医学临床分析

循证医学临床分析

一、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与步骤

从本质上讲,循证医学是建立在以下5项相互联系的观念上的:①临床决策的根据是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②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决定了需要寻找的证据;③寻找最佳证据意味着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思维④寻找证据和对证据进行批判性评论得到的结论,只有在变成处理患者或作出医疗保健决策的行动时才有用;⑤对医生的医疗实践应该经常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总结提高。循证医学实践就是医生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作出处理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但这些结构式的步骤并非对每个患者,对每天的医疗实践都是可行的。下面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一)确定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循证医学的第一步,首先是提出问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的问题,但又必须弄清楚,否则有碍于对患者的正确处理时,强调临床医生必须准确地来采集病史、查体及收集有关实验结果,占有可靠的一手资料,经过仔细分析论证后,方可准确地找出临床存在而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如诊断、治疗方案选择、预防、预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有利于患者诊治决策外,也有利于本人和本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发现某些需弄清的问题用传统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例如:一些新检验项目在临床诊断评价中参差不齐。Ra0.TK检索了1995年前发表的中性粒细胞抗体诊断Wegener肉芽肿文献747篇,该试验的敏感性从3钱到9器,特异性从88%到100%。如此大的差异,岂不是问题?又如:对一位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绝经妇女,我们是否可以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采用,治疗的效果和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孰大孰小?这些都需要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过程来加以解决,故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实施循证医学的关键,也是实践的第一步。

(二)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可以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 检索证据的前提是提出问题。虽然提出问题似乎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一过程可帮助检索者获得一个贴切的答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理想的临床问题应包括下列4个要素:患者或人群、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与对比。检索有关医学文献可根据第一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关键词”,然后应用电子检索系统和期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拟弄清的临床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再作分析评价使用。对于临床问题,我们还可以咨询上级医师、查询教科书、医学期刊及其相关电子出版物,现在刊登的文献资料多已经过严格的评价,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如美国内科医师学院杂志俱乐部认cPJc)、循证医学杂志、CoehraneLibrary,Bestevidenee,CliniealEvidenee,evidenee一basdeardiolg丫等。特ZIJ要强调的是电子计算机与intemet为查阅文献、获得分析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选择文献方法:文献资料选择应分三步进行:(1)初筛:根据题目和摘要,筛除明显不合格文献,对己肯定或不能肯定的文献查出全文。(2)阅读全文:对可能合格的文献,逐一阅读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合格。(3)与作者联系:如对文中提供的信息有疑问,还可与作者联系,获得有关信息以后再决定取舍。

2、采集文献证据基本途径。(1)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况采用人工或手式计算机检索,如通过Medline、网上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Pudmed,网址为:~.neb1.nlm.nih.90〕(2)通过一类再版的新型杂志采集这类新型杂志检索了许多杂志,找出那些既同临床实践相关,又经过了严格质量评估的文章,同时又增加了有经验医师的相关评价,并冠以与临床相关的更醒目的标题。这类综合性的文摘、文章如ACP杂志俱乐部(美国大学医师学会主办,双月刊)每期检索50种针对患者的、既符合严格的科技方法学标准又同临床限学相关的有关临床诊断、预后、治疗、病因学、”理质量及卫生经济方面研究的文章。它们阐明了相关问题,如果是关于疗效的,研究中是否采用随机分配患者的治疗方案?如果是关于诊断的,是否独立运用盲法同金标准进行了比较?如果是有关预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是否出现一致的症状?每一篇文章在杂志中占一页,据读者调查显示这些文章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实用性.又如英国的EBM杂志,运用了同样的方式,扩展到涉及外科、妇科、儿科、精神病学等更广的范围,已由英国医学出版公司于1995年出版发行。由Mcmaster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E服研究中心联合编辑的一种严格评价现有临床医学证据的教科书也已出版。(3)通过Coehrane协作网采集1993年在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其目的是收集临床医学各专业和亚专业的全世界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发表结果,为医疗实践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践循证医学提供“证据”。该协作网通过出版计蒸机软盘、网络及其他各种方式提供信息.通过上述这些途径,临床医师便能简捷而有效地从经过统一标准评判过的大量临床专题中找出自己所关心问题的最佳证据,完成循证医学关健的第二步。

3、判断临床文献的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循证医学将临床文献依据等科学性和可靠程度粗略分为四级水平(1)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做的系统评价资料。若由多数中心联合统一规划R口研究就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大宗病例RCT汇总分析,包括有80%以上的随访率,设计上同质性,95%可信区限窄,分组病例数累计达到400例。(2)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虽然临床研究已不属于RCT设计,但仍为队列研究(c。hrtstudy),即两组为对比治疗,诊断相同的、或对照组未有治疗和并非连续病例等。(3)三级:包括虽未使用随机对照试验但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的系病列观察文献。(4)四级:为个人经验性意见,并无专家组讨论核定。总之以第一、二级小平文献依据可靠性最高,三级可靠性降低、四级由于受个人经验局限。相对可靠性最低。

(三)、评价所收集证据的真实性,作用大小和实用性对于查询到的文献资料,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进行严格评价,而不能盲目相信。不同研究类型的文献资料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治疗性研究的评价标准为:研究对象是否被随机分配入组、研究对象是否有失访、失访病例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采用盲法进行研究和测量结果、各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是否可比,各组研究对象接受的其它措施是否一致等。英国已经研究成功了一种简便有效、可以很快学会的评价一篇临床论著的真实性和用途的方法,3个步骤称为关键性评判题目(criticallyapprai。edtopic,CAT),现介绍如下:

1、研究结果正确吗?(l)、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2)、进入实验的患者对结论都有意义吗?①随访完成情况?②不依从者仍在原来的组中被分析吗?(3)使用盲法了吗?(包括患者、医生、研究者)(4)实验开始时间可比吗?(5)除了有干预方法,对各组的处理相同吗?

2、研究结果是怎样?(1)疗效是多少?根据资料性质计算疗效小。(2)疗效的精确度是多少?参考P值大小或95%可信区间。

3、这个结果对治疗我的患者有帮助吗?(1)结果可以用于我的患者吗?(2)所有重要的临床结局均被考虑了吗?(3)治疗收效与潜在的危险和费用的比较。在阅读文献的同时,即对上述各项内容回答是“是、否或不清楚”片进行有关疗效大小的计算,进而综合评价这些证据的价值。

(四)将证据一与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期望进行整合。由于主管的病人与临床资料中病例存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依从性、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差别。因此,真实可靠且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证据并不一定能直接应用于每一位医生主管的病人,医务人员必须结合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经验、病人的具体情况、病人的选择进行综合考虑,作相应的调整。这样,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从中获得的真实可靠并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最佳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于临床。反之,对于经严洛评价为无效甚至有害的治疗措施则否定;例如在检验医学,上世纪90年代,有36个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曾被淘汰。去年卫生部规定关于出凝血检查仪器测定出血时间、以凝血四项替代凝血时间测定,就是循证检验医学应用的一个很好实例。也说明对于那些尚难定论并有期望的实验室检查或诊治措施.,还需进一步提供研究信息,作出更好的发选择。

(五)评估循证医学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便于改进提高。在应用最佳证据对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必定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临床医生应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从中获益,达到提高认识、增进学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事实上,任何临床处理都应该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进行随访,举是一种连续的证据累加过程,在实际情况中,医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来提高诊治技术,特别是如何利用大量的、高质量的、事先经过消化的信息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这也是临床医生自身进行继续教育的方法与过程。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循证医学的应用广泛,主要有以下方面:(一)识别不确定的问题、并转换为临床问题 即在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文献等证据,来发现或识别一些不确定问题或领域并形成相关的、有针对性的、且容易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

(二)发现并评价证据

通过检索法寻找解决该临床问题所必需的各种证据。对收集的各种证据,利采种规定的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每一证据的主要意义。

(三)评价证据提出的有关建议或推论的临床

可应用性,并确定是否采用。不同证据所做出的各种临床建议或推论往往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为此都必须通过评估,以明确哪些可以采用,哪些不能采用。在综合分析各种证据的基础上,提出是否应用这些证据。

(四)评价应用的效果

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来评价应用效果。(五)总结并存储报告

这是所有卫生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及时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将有用的知识技术存储并且传播,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循证医学实践的例证

循证医学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通过我国循证医学工作者的积极努力,近年已有快速发展。临床医生积极学习循证医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

1、在儿科临床判断小儿咳嗽时是否患了肺炎,应注意小儿的呼吸。2一12月婴儿如果呼吸次数超过50次/min,并有咳嗽可诊断为肺炎。经过跨国家、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的研究后发现,它与应用听诊器,X线照片相比较,诊断正确率相等,己得到国际公认并在全球推广,这是循证医学在儿科界的一个伟大实践。

2、在内科心血管专业临床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获得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aJAP)措施的证据后,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这对有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评价后的治疗措施认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阿斯匹林在UAP治疗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可作为此类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常用剂量为75一325mg/d;抵克力得可作为阿斯匹林过敏或不耐受者的选择,肝素抗凝不应作为UAP治疗的常规手段,此外在抗心肌缺血治疗措施中,硝酸醋制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缓解症状、减少再发率等,但无证据证明此类药物在减少UAP远期心脏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方面有肯定作用。早期介入治疗在减少uAP症状发作和入院时间确有益处,但对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并无影响,其远期效应尚不清楚,这些结果的应用,都解决了传统治疗中的相关的问题。

3.在检验科临床近年来,随着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国外先进仪器的引进,我国的医学检验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其中一个特点是,用很少的标本进行多项目检测成为了可能,给病人带来了方便,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目前国内有许多医疗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展检验项目大组合。不管病人什么病,一来看病,医生就做一个几十项的“大组合”检查,且这种“大包围”做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大组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加重了病人的负担。一些对该种疾病来说并无太大价值的证据、甚至对诊断无关意义的检验被滥用,形成了非常实际而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过80年代检验项目用于临床诊断的“激增期”后,目前已进入“冷静期”,即从以往全面的、多项目的检验转向有针对性的、必须的项目检测。这是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对诊断试验重新评价,做到合理、正确的进行诊断试验,避免了滥用与误用。

总上所述,循证医学的出现使医学模式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循证医学的实践是最关健的内容,决定了它的效果与质量。我们一定要掌握患者、医生和最佳临床证据三大要素,按照“五步曲”实践循证医学,才能制定最佳方案,卓有成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第三篇:第十三章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

第十三章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

第一节循证医学概述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L.Sackett在2000年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二、循证医学的基础

1、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实践循证医学的主体是临床医生,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而且还需要随时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2、最佳的研究证据最佳的研究证据是指对当前临床研究的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行认真分析和严格评价获得的新近最真实可靠且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证据。

3、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要想收集最佳证据,必然要分析其研究设计是否科学;要评价文献的质量,必须要掌握严格的评价标准,分析所报道的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偏倚的影响及其可被接受的程度;要评价文献的重要临床意义,必须分析研究终点指标的合理性、准确程度以及临床价值等,而这些因素正是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患者的参与及合作医生任何诊治决策的实施,都必须通过患者的接受和合作,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

5、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创造和应用临床最佳的研究成果,都离不开相应的硬件设施。

三、循证医学的特点

1、证据的来源EBM是个人经验和外部最佳证据的结合,强调证据尤其是证据的可靠性。

2、对研究方法的要求EBM要求提供证据的临床研究一定要符合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原则,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将多种偏倚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3、对样本量的要求EBM要求大样本。

4、结果评价的指标EBM以结局终点指标(outcome end-point)为主要观察指标。弥补了传统医学以适度疗效指标(surrogate end-point),为主进行评价的缺陷。

四、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1、弄清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2、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3、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

4、分析和应用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5、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的最佳研究证据,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

五、循证医学实践的意义

1、促进临床决策科学化,避免资源浪费;

2、发掘疑难问题,促进临床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3、促进临床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紧跟科学发展水平;

4、有利于国际间医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5、有助于患者参与医疗过程,监督医疗,保障自身的权益。

第二节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一、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研究证据的来源与检索

3、严格评价证据

4、应用证据指导决策

5、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

二、循证医学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来源

1、病史和查体:怎样准确和快速地采集病史和查体,怎样恰当地解释这些资料的发现

2、病因:怎样准确地识别疾病的原因

3、临床表现:疾病临床表现的频率和时间,怎样应用这些知识对病人进行分类

4、鉴别诊断:怎样鉴别出那些可能的、严重的并对治疗有反应的原因

5、诊断性试验:怎样基于精确度、准确度、可行性、经济及安全等因素来选择和解释诊断性试验,以确定或排除某种诊断

6、预后:怎样估计病人可能的病程和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7、治疗:怎样为病人选择利大于弊和有确定疗效的治疗方法

8、预防:怎样通过识别和纠正危险因素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及通过筛查来早期诊断疾病

三、循证医学实践的证据来源

证据可以来源于原始研究资料(如专著、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著、电子出版物等),也可以来源于经系统综述的二次研究资料,包括循证教科书、与证据有关的数据库、网站等。

四、循证医学实践的证据质量

1、第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多个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2、第二级单个的大样本RCT。

3、第三级虽未使用RCT,但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

4、第四级专家意见。

五、循证医学实践的证据评价标准

1、分析评价证据的真实性

2、评价其对于临床医疗实践是否具有重要价值

3、分析是否能适用于所面临的临床问题。

六、证据内在真实性的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1、科研设计是否科学;

2、诊断标准及纳入/除标准是否设置适当;

3、研究结果的观测方法和指标是否正确,偏倚是否得到控制;

4、研究对象(患者)的依从性是否良好;

5、科研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否合理,等等。

七、系统评价的概念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成,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八、系统评价与传统综述的比较

二者均是对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其目的都是为某一领域和专业提供全面和最近的知识和信息,以便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某一专题的研究概况和发展方向,获得解决某一临床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Meta分析

一、Meta分析的定义

英国教育心理学家G.Glass于1976年将Meta分析定义为:Meta分析是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而且还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定量的合并。

二、Meta 分析的特点

1、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

2、也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提出问题、搜索相关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和剔除标准、提取资料信息、统计学处理、报告结果等基本研究过程。

3、一般研究的不同点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发表与未发表)各独立研究结果资料,而不需要对各独立研究中的每个观察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三、Meta分析的目的1、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通过对同类课题中多个小样本研究结果的综合,能达到增大样本量、改进和提高检验效能的目的。

2、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当多个同类研究的结果在程度和方向上不一致时,通过Meta分析可以得到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对有争议甚至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得出一个较为明确的结论,而且使效应估计的有效范围更精确。

3、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由于研究水平、研究对象、试验条件、样本含量等不同,多个同类研究的质量可能有较大差异。通过Meta分析可以发现单个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考察研究间异质性的来源,估计可能存在的各种偏倚。

4、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通过Meta分析可以探讨单个研究中未阐明的某些问题,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

四、Meta分析的指征

1、需要作出一项紧急决定,而又缺乏时间进行一项新的试验;

2、目前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3、有关药物和其他治疗,特别是副作用评价方法的研究;

4、研究结果矛盾时。

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2、检索资料

3、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

4、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5、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

6、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六、Meta分析资料检索策略

1、先进行预检索,大致确定检索范围,根据预检索的结果修改检索策略;

2、检索时可进行必要的限定,如研究对象、语种、出版年限、出版类型等;

3、保证较高的查全率最为重要,因为漏检了重要文献可能直接影响Meta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4、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并重视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

5、要注意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如会议专题论文、未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内的章节等通过常规方法难以检索到的文献。

七、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过程

1、制定统计分析方案。

2、选择适当的效应指标连续变量一般用均数差表示效应的大小,二分变量用率差(rate difference,RD)、OR、RR等来表示效应的大小。

3、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

4、模型选择及统计分析得到效应合并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5、效应合并值的假设检验与统计推断。

6、采用图表表示各个独立研究及效应合并值的点估计、区间估计

八、敏感性分析

1、按不同的研究特征,比如不同的统计方法、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高低、样本量大小、是否包括未发表的研究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层Meta分析,比较合并效应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2、采用不同模型计算效应合并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比较合并效应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3、从纳入研究中剔除质量相对较差的文献后重新进行Meta分析,比较前后合并效应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4、改变研究的纳入和剔除标准后,对纳入的研究重新进行Meta分析,比较合并效应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九、形成结果报告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对象;

2、资料检索的方法;

3、统计分析的方法;

4、结果报告;

5、讨论。

十、Meta分析的常用统计模型类型

1、固定效应模型多用于实验性研究.其理论假设是所有的同类研究来源于同一个效应为δ的总体,即疗δ1=δ2=δ3=„„δk=δ,同时各研究的方差齐性,其效应大小综合估计的方差成分只包括了各个独立研究内的方差。此时在估计总效应时,用各个独立研究的内部方差来计算各研究的调整权重(ωi)。

2、随机效应模型其理论假设是所有的同类研究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研究总体,即δ1≠δ2≠δ3≠„„δk,各个独立研究间具有异质性,其效应大小综合估计的方差成分既包括了各个体研究内的方差,也包括了各个研究之间的方差,所以在估计总效应时将两者综合起来估算调整权重(ωi)。随机效应模型所得到的结果其贿%可信区间比较大。故结果也比较保守。

十一、异质性检验Q值统计量检验法的步骤

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计算检验统计量Q值

3、确定P值,做出推断结论Q服从于自由度为是k-1的分布,若Q≥P≤a,则拒绝H0,接受H1,可以认为各研究的效应指标不相同.即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若Q<,P>a,则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各研究的效应指标不相同。即可以认为各研究之间是同质的。

十二、模型选择原则

1、经异质性检验,如果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同质的,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综合效应;

2、如果各研究的结果不同质,但有必要计算合并后的统计量,则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3、如果异质性检验的统计量在界值附近,最好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模型分别进行计算后做出分析判断。

十三、常用的统计方法

固定效应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对于计数资料,效应指标的表达常使用OR值,具体估计方法有Peto法、Mantel—Haenszel法、方差倒数权重法;对于计量资料,效应指标一般使用标准化差值。

十四、Meta分析的偏倚的种类

1、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是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如果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而致偏倚的发生。

2、文献库偏倚(database bias)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如Medline、Embase、Science Citation lndex(SCl)虽然收集的杂志种类多,但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发展中国家具有阳性结果的研究可能更容易发表在这些文献检索库中,所以仅通过这些文献库收集研究报告可能引入偏倚。

3、纳入标准偏倚(inclusion criteria bias)目前尚无公认的研究纳入的统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据此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从而引入偏倚。

4、筛选者偏倚(selector bias)尽管制定有严格的研究纳入标准,但由于纳入标准不一定对每一项研究的选人与否都非常特异,在筛选过程中就可能会受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偏倚。

十五、Meta分析的偏倚的控制

1、系统、全面、无偏地检索出所有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是减少发表偏倚最重要的方法。

2、在Meta分析之前,应测量发表偏倚和评估其影响程度,如果发表偏倚较大,则需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如与原文作者或者研究组联系,查阅有无阴性结果的研究,如果有,则尽量从中获得相关的资料。如果不能将发表偏倚减少到一定的低水平,则只能放弃Meta分析。

3、制定客观严密的纳入标准,采用多渠道、多种数据库资源交叉检索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纳入标准偏倚和文献库偏倚。

4、制定客观严密的纳入标准,也是控制筛选者偏倚最重要的方法。除此之外,盲法筛选也常用于控制筛选者偏倚。即让筛选者事先不了解各项研究的结果,从而避免依据研究结果而决定取舍的干扰。此外,制定严格的纳入标准也是有效减少此类偏倚的有效措施。

十六、应用Meta分析结果时的注意事项

1、Meta分析是一种观察性研究,用于分析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结果时,一些似是而非或相互矛盾的流行病学上的关联,很多时候是因为混杂和偏倚所引起的,因此报告Meta分析结果时,应结合研究背景和实际意义进行讨论,必要时也可以比较大样本的单独研究和Meta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2、由于实际遇到的临床问题在干预对象特征、干预场所、干预措施以及依从性等方面可能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有所差异,所以将此Meta分析的结论进行推广时应注意分析这些差异。

3、Meta分析的结果仅是现有研究的综合,随着同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其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要求研究者必须不断收集新的研究资料,及时对结论加以更新。

第四篇:循证医学-meta分析入门总结

一、选题和立题

(一)形成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系统评价可以解决下列临床问题:

1.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研究;

2.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3.诊断方法评价;

4.预后估计;

5.病人费用和效益分析等。

进行系统评价的最初阶段就应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精确描述,包括人群类型(疾病确切分型、分期)、治疗手段或暴露因素的种类、预期结果等,合理选择进行评价的指标。

(二)指标的选择直接影响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关系到制定检索策略。

(三)制定纳入排除标准。

二、文献检索

(一)检索策略的制定

这是关键,要求查全和查准。推荐Mesh联合free word检索。

(二)文献检索,获取摘要和全文

国内的有维普全文VIP,CNKI,万方数据库,外文的有medline ,SD,OVID等。

(三)文献管理

强烈推荐使用endnote,procite,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检索和管理文献。

查找文献全文的途径:

在这里,讲一下找文献的过程,以请后来的战友们参考(不包括网上有电子全文的):

1.查找免费全文:

(1)在pubmed center中看有无免费全文。有的时候虽然没有显示free full text,但是点击进去看全文链接也有提供免费全文的。我就碰到几次。

(2)在google中搜一下。

少数情况下,NCBI没有提供全文的,google有可能会找到,使用“学术搜索”。本人虽然没能在google中找到一篇所需的文献,但发现了一篇非常重要的综述,里面包含了所有我需要的文献(当然不是数据),但起码提供了一个信息,所需要的文献也就这么多了,因为老外的综述也只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这样,到底找多少文献,找什么文献,心里就更有底了。

(3)免费医学全文杂志网站。,进入左侧的“现刊联目”,可以看到有“现刊联目查询”和“过刊联目查询”,当然,查询结果不可全信,里面有许多错误。本人最难找的两篇文章全部给出了错误的信息(后来电话联系证实的)。

(2)再给出两个比较好的图书馆索要文献的email地址(有偿服务),但可以先提供文献,后汇钱,当然做为我们,一定要讲信誉吆。一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信息部:xxbmlpla@sina.com,电话:01066932429;

(3)二是复旦大学医科图书馆(原上医):ill@shmu.edu.cn,联系人,周月琴,王蔚之,郑荣,电话,021-54237822,需下载文献传递申请表(http://202.120.76.225/ill.doc)。其他的图书馆要么要求先交开户费,比如协和(500元),要么嫌麻烦,虽然网上讲过可提供有偿服务,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3.请DXY战友帮忙,在馆藏文献互助站中发帖,注意格式正确,最好提供linkout的多个数据库的全文链接,此时为帮助的人着想,就是帮助自己。自己也同时帮助别人查文献,一来互相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二则通过帮助别人可以积分,同时学会如何发帖和下载全文,我就感觉通过帮助别人收获很大,自己积分越高,获助的速度和机会也就相应增加。现在不少免费的网络空间(我常用爱存.cn),比发邮件简便很多。所以如果你求助以后,要及时去“我的论坛”中查看帖子,有的很快就把下载链接发过来了,不要一味只看邮箱。

4.实在不行,给作者发email。这里给出一个查作者email的方法,先在NCBI中查出原文献作者的所有文章,注意不要只限于第一作者,display,abstract, 并尽可能显示多的篇数,100,200,500。然后在网页内查找“@”,一

般在@前的字母会与人名有些地方相似。再根据地址来确定是否是同一作者。

5.查找杂志的网址,给主编发信求取全文。这里我就不讲查找的方法了,DXY中有许多帖子。我的一篇全文就是这样得到的。

6.向国外大学里的朋友求助。国外大学的图书馆一般会通过馆际互借来查找非馆藏文献,且获得率非常高。我的三篇文献是通过这一途径得到的。

如果还是找不到,那就……我也没辙了,还有朋友如有其他的方法,不妨来这里交流。难度不小吧,比起做实验来如何?

三、对文献的质量评价和数据收集

(一)研究的质量评价

对某一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是评价试验结果是否有效,结果是什么该结果是否适用于当地人群。下面一系列问题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系统的质量评价:

①该研究的试验设计是否明确,包括研究人群、治疗手段和结果判定方法;

②试验对象是否随机分组;

③病人的随访率是否理想及每组病人是否经过统计分析;

④受试对象、研究人员及其它研究参与者是否在研究过程中实行“盲法”;

⑤各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等是否相似;

⑥除进行研究的治疗手段不同外,其它的治疗是否一致;

⑦治疗作用大小;

⑧治疗效果的评价是否准确;

⑨试验结果是否适用于当地的人群,种族差异是否影响试验结果;

⑩是否描述了所有重要的治疗结果;

治疗取得的效益是否超过了治疗的危险性和费用。系统评价者应根据上述标准进行判断,不满足标准的文献应剔除或区别对待(数据合并方法不同),以保证系统评价的有效性。

(二)、数据收集

研究者应设计一个适合本研究的数据收集表格。许多电子表格制作软件如Excel、Access ,和数据库系统软件如FoxPro 等,可以用于表格的制作。表格中应包括分组情况、每组样本数和研究效应的测量指标。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测量指标可以是率差、比数(odds)、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包括RR 和OR)。各研究间作用测量指标不一致,需转化为统一指标。常用的统一指标是作用大小(Effect Size , ES),ES 是两比较组间作用差值除以对照组或合并组的标准差。ES 无单位是其优点。

(三)、数据分析

系统评价过程中,对上述数据进行定量统计合并的流行病学方法称为Meta分析(Meta analysis)。Meta 意思是more comprehensive ,即更加全面综合。

通过 Meta分析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提高统计检验效能;2.评价结果一致性,解决单个研究间的矛盾;3.改进对作用效应的估计;4.解决以往单个研究未明确的新问题。

统计分析的指标

(一)、异质性检验

1.检验原理:

meta 分析的原理首先是假定各个不同研究都是来自非同一个总体(H0:各个不同样本来自不同总体,存在异质性,备择假设H1,如果p>0.1,拒绝H0,接受H1,,即来自同一总体)这样就要求不同研究间的统计量应该接近总体参数真实值,所以各个不同文献研究结果是比较接近,就是要符合同质性,这时候将所有文献的效应值合并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有些算法,如倒方差法,mantel haenszel 法,peto法等.2.分类:

异质性检验,包括三个方面:临床异质性,统计学异质性和方法学异质性,作meta分析首先应当保证临床同质性,比如研究的设计类型、实验目的、干预措施等相同,否则就要进入亚组分析,或者取消合并,在满足临床同质性的前提下(非常重要,不能一味追求统计学同质性,首先考虑专业和临床同质性),我们进一步观测统计学同质性。临床异质性较大时不能行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也不行.只能行描述性

系统综述(systemic reviews,SR)或分成亚组消除临床异质性.解决临床异质后再考虑统计学异质性的问题.如果各个文献研究间结果不存在异质性(p>0.1),选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model),这时其实选用随即效应模型的结果与固定效应模型相同;如果不符合同质性要求,即异质性检验有显著性意义(p<0.1),这时候固定效应模型的算法来合并效应值就是有偏倚,合并效应值会偏离真实值.所以,异质性存在时候要求采用随机模型,主要是矫正合并效应值的算法,使得结果更加接近无偏估计,即结果更为准确.此外,这里要说明的是,采用的模型不同,和合并效应值的方法不同,都会导致异质性检验P值存在变动,这个可以从算法原理上证明,不过P值变动不会很大,一般在小数点后第三位的改变.异质性检验的Q 值在固定模型中采用倒方差法和Mantel-haenszel法中也会不同。

随机效应模型是不需要假定各个研究来自同一个总体为前提,本来就是对总体参数的近似无偏估计,这个与固定模型不一样(必须要同质为基础),所以随机模型来作异质性检验简直是“画蛇添足”,无奈之举!

因此,随机模型异质性检验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都是可以用,而固定模型必须要求无异质性。可以证明和实践,如果无异质性存在的时候,随机模型退化为固定,即固定模型的结果于随机模型的合并效应值是相等的目前,国内外对meta分析存在异质性,尤其是异质性检验P值很小的时候(具体范围我不清楚,是0.05~0.1吗?请版主补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争论,很多人认为这个时候做meta分析是没有意义,相当于合并了一些来自不同总体的统计结果,也有人认为,这些异质性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文献发表的时间,研究的分组,研究对象的特征等因素引起,只要采用亚组分析或meta回归分析可以将异质性进行控制或解释,还是可以进行meta分析,至少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可以相对无偏的估计总体.这里要强调的是,异质性检验P值较小时候,最好能对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和说明。合理进行解释,同时进行亚组分析,相当于分层分析,消除混杂因素造成的偏倚(bias)。

3.衡量异质性的指标

一个有用的定量衡量异质性的指标是I2,I2 = [(Q – df)/Q] x 100%,此处的Q是卡方检验的统计值,df 是其自由度(Higgins 2003, Higgins 2002)。这个I2值代表了由于异质性而不是抽样误差(机会)导致的效应占总效应估计值的百分率。I2值大于50%时,可以认为有明显的异质性。

(二)、敏感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的含义:

改变纳入标准(特别是尚有争议的研究)、排除低质量的研究、采用不同统计方法/模型分析同一资料等,观察合并指标(如OR,RR)的变化,如果排除某篇文献对合并RR有明显影响,即认为该文献对合并RR敏感,反之则不敏感,如果文献之间来自同一总体,即不存在异质性,那么文献的敏感性就低,因而敏感性是衡量文献质量(纳入和排除文献的证据)和异质性的重要指标。

敏感性分析主要针对研究特征或类型如方法学质量,通过排除某些低质量的研究、或非盲法研究探讨对总效应的影响。(王吉耀第二版P76中)

“排除某些低质量的研究,再评价,然后前后对比,探讨剔除的试验与该类研究特征或类型对总效应的影响”。(王家良第一版八年制P66、154)

敏感性分析是从文献的质量上来归类,亚组分析主要从文献里分组病例特征分类。

敏感性分析是排除低质量研究后的meta分析,或者纳入排除研究后的meta分析。

亚组分析是根据纳入研究的病人特点适当的进行分层,过多的分层和过少的分层都是不好的。

例如在排除某个低质量研究后,重新估计合并效应量,并与未排除前的Meta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该研究对合并效应量影响程度及结果稳健性。若排除后结果未发生大的变化,说明敏感性低,结果较为稳健可信;相反,若排除后得到差别较大甚至截然相反结论,说明敏感性较高,结果的稳健性较低,在解释结果和下结论的时候应非常慎重,提示存在与干预措施效果相关的、重要的、潜在的偏倚因素,需进一步明确争议的来源。

2.衡量方法和措施

其实常用的就是选择不同的统计模型或进行亚组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偏倚来源,慎重下结论。

亚组分析通常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的某一特征如性别、年龄或疾病的亚型等进行的分析,以探讨这些因素对总效应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而敏感性分析主要针对研究特征或类型如方法学质量,通过排除某些低质量的研究、或非盲法的研究以探讨对总效应的影响。

建议可以看参考王吉耀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

敏感性分析只有纳入可能低质量文献时才作,请先保证纳入文献的质量!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方法,如果是RCT,可选用JADAD评分。如果病因学研究,我认为使用敏感性分析是评价文献质量(前提是符合纳入标准)的较为可行的方法。

敏感性分析是分析异质性的一种间接方法。

有些系统评价在进行异质性检验时发现没有异质性,这时还需不需要作敏感性分析?

我的看法是需要,因为我觉得异质性也是可以互相抵消的,有时候作出来没有异质性,但经过敏感性分析之后,结

果就会有变化。

(三)对入选文献进行偏倚估计

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评估(包括作漏斗图,和对漏斗图的对称性作检验)。可以用stata软件进行egger检验。

人是活的,软件是死的,临床是相对的,统计学是绝对的。

四、总结:

(一)结果的解释

Meta-分析结果除要考虑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外,还应结合专业知识判断结果有无临床意义。若结果仅有统计学意义,但合并效应量小于最小的有临床意义的差值时,结果不可取;若合并效应量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时,不能定论,需进一步收集资料。不能推荐没有Meta-分析证据支持的建议。在无肯定性结论时,应注意区别两种情况,是证据不充分而不能定论,还是有证据表明确实无效。

(二)结果的推论

Meta-分析的结果的外部真实性如何?在推广应用时,应结合该Meta-分析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考虑其样本的代表性如何,特别应注意研究对象特征及生物学或文化变异、研究场所、干预措施及研究对象的依从性、有无辅助治疗等方面是否与自己的具体条件一致。理想的Meta-分析应纳入当前所有相关的、高质量的同质研究,无发表性偏倚,并采用合适的模型和正确统计方法。

(三)系统评价的完善与应用

系统评价完成后,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包括: ①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和临床医师的评价;②接受成本效益评价;③关注新出现的临床研究,要及时对系统评价进行重新评价。临床医师只有掌握了系统评价的方法,才能为本专业的各种临床问题提供证据,循证医学才能够顺利发展。病例-对照与横断面研究的区别:

1、按照提供证据的等级来分:病例-对照优于横断面,主要原因是前者(病例-对照)一般选择新发病例,而横断面是某一个时期的所有病例的“普查”了,既有新发、也有现患病例,所以横断面研究也叫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试想那些得知自己得了膀胱癌的人是否会改变自己的一些暴露习惯呢(也就是因果倒置,是结局导致了暴露而不是暴露导致了结局),那么你再去研究某个暴露因素与膀胱癌的关系时,是不是有点问题了,证据是否变得不可靠或者偏倚了?这个是横断面研究最大的缺点,所以它只能(在流行病学上)算是提示性研究,为下一步更深入的病例-对照、队列和RCT研究做准备。

2、研究设计不同:前者选择病例(一般是新发病例),并为病例选择“适宜”的对照(所谓的适宜即是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成功的关键,即对照要来自产生病例源人群的非病人,这样才有可比性。具体可以做以人群为基础的,此处质量较好,证据级别较高,问题不大;但若做以医院为基础的,那么在选择病例以及适宜的对照就有很多的讲究,若选择不当,研究注定是失败的,此处省略3万字),最后看暴露的比例在病例组组和对照组的比值(OR)以此来判断暴露对疾病的影响。而后者是选择一个特定人群,于某一时期在这个人群中就某个疾病做普查或者部分调查(如抽样调查)并获取一些因素的信息,最终得出得出一个患病率(一般是现患率而不是发病率),研究者可以更深入的做患病率比的分析(即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患病率比PRR),当然可以调整其它的影响因素了(如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或),但PRR的可靠性不及OR,原因见1,更不及RR、HR等等。

所以一句话,横断面研究只是一个提示性研究(或者描述性研究,有些国外书是这么分类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做患病率调查,而不是一个分析性研究(关联性分析只是一个附属的功能),证据的质量相对于case-control、cohort、RCT要差很多。横断面研究并不考虑暴露和结局的发生时间的先后,横断面研究也无法考究暴露和结局之间的因果联系!横断面研究最适宜诊断性试验的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适宜病因研究、干预研究。横断面研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病例对照研究能透露但不能证明因果关系,队列研究可以证明因果关系。

诊断性试验的研究对象应能代表试验组检查对象的总体,应选择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所有疑似患者。一部分是经金标准确诊'有病'的病例组,另一部分是经金标准证实为'无病'的患者,称为对照组。病例组应包括各型病例:如典型和不典型病例,早,中,晚期病例,轻,中,重病例,有和无并发症病例,治疗过或者未治疗过病例等,以便使诊断性试验的结果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而对照组,应选择有相似临床表现而又被金标准证实没有目标疾病的其他病例,特别是与该病容易混淆的病例,这样的对照组才具有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实质上,诊断试验设计的时候有两种方法

There are two basic types of test accuracy study: ‟single-gate‟ which are similar to consecutive

series(and previously sometimes called diagnostic cohort studies)and ‟two-gate‟ which are similar to case-control studies.The term „two-gate‟ being used where two sets of inclusion criteria or

„gates‟ are applied, one for participants who have the target condition and one for those who do not.These designs differ in structure from other cohort and case-control studies in that both are generally cross-sectional in nature

1.e single-gate design includes participants in whom the disease status is unknown, and compares the results of the index test with those of the reference standard used to confirm diagnosis, i.e.it is broadly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enario in which the test would be used in practice.2.e two-gate design compares the results of the index test in patients with an established diagnosis of the target condition with its results in healthy controls or controls with another diagnosis(known status, with respect to the target condition, is therefore treat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i.e.it is unrepresentative of practice and is unlikely to contain the full spectrum of health and disease over which the test would be used.所谓的纳入正常人群,即two-gate design的一种。会出现很大的偏倚,是不主张推荐的。

There are inherent problems with the two-gate design that may lead to bias.The selective inclusion of cases with more advanced disease is likely to lead to over estimations of sensitivity and inclusion of general popula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wo-to three-fold increases in measures of test performance time-to-events derived from a diagnostic cohort design.诊断性系统评价步骤流程图

1)事先设定诊断有关的问题(患者/疾病,诊断工具,诊断参考标准)

2)熟悉诊断系统评价的方法学及原始研究的操作步骤,然后开始拟定计划书

3)合理的选择含有潜在诊断研究的数据库

4)每个数据库逐一检索(当然还包括主要杂志,原始文献引文等方面的手工检索)

5)把检索到的题目和摘要导入文献管理工具,并记录检索策略及数目(此为初筛)

6)两个检索人员独自检索筛选,并就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讨论解决,最后筛选出的文献进入第二个筛选环节

7)获取全文进行第二次的筛选

8)纳入符合标准的原始研究,并将每篇研究标记独立的编号

9)由两人分别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记录内部真实性(通常以Kappa值表示)

10)把数据录入相关统计软件

11)输入和分析数据:

以表格的形式描述每篇研究的一般特征

以森林图表示敏感性和特异性

探寻真阳性和假阳性的关系,检验阈值效应,SROC分析;

探寻异质性及原因;

如果可行,可考虑对Se,Sp,LR,DOR进行合并;

进行亚组和敏感性分析

探寻潜在的发表偏倚

12)解释和讨论结果

13)概述结果,指出本研究的局限,为临床研究和公共策略提出建议

灰色文献”具体指1)不公开、不刊登在报刊上的会议文献;2)非公开出版的政府文献;3)学位论文;4)不公开发行的科技报告;5)技术档案;6)工作文件;7)不对外发行的产品资料;8)企业文件;9)内部刊物,即内部

征订或部分赠阅、交换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10)未刊稿,包括手稿、译稿、以及学术往来函件;11)贸易文献,包括产品说明书和市场信息机构印发的动态性资料。

第五篇: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本文浅谈新形势下公共卫生领域预防医学方面人才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预防医学;创新能力;实践教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2-01

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疾病的治疗方式也日益变化,死亡率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在不断的上升,公共卫生的领域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这巨大的挑战并不能难倒我们的科学发展,见招拆招,最大化的推进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要将传统的预防医学有利的方面与现在的医学相结合,转变以前已有的思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是新型创造性的预防医学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型的预防医学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还要将实践融合起来,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要有着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预防医学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高校开始设立相关的课程,有些科目也较早的开设,并且还开展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革新,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并且对预防医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重要性给与足够的重视,也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理念落到实处。知识的制约性要得开放,要在教育思维上下工夫,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深蒂固的惯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所以。预防医学的教师施教能力和学生的创造行为学习方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很关键的一步。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优化实践教育平台

我们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学模式的革新,这些一系列的转变才能为培养人才创造机会和方式,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医学的专业性强,知识性强。需要专业的医学人才。要给与一定的重视。实验室教学是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为培养预防医学的专业学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能够了解预防医学实际工作过程,方法和技术,实验中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知识,要做到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很好的结合。在实验室的教学中,引入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着创新的思维。并且让学生们总结实验的经验并且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的能动性,也怕恶扬了学生们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特别关键和重要。为此,要创建大样本的社区人群健康基线研究基地来满足学生们来开展现场实践以及开设综合实验课的需求。为学生们实习教学开辟了一条道路,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一培养机制将促进预防医学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清工作的症结所在,要创新教学理念,开展一系列的措施,从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科学研究等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通过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将高素质的人才模式构建,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预防医学人才。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以五大卫生科目为主,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以疾病防治,环境卫生安全,人类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事务管理,职业技能,医务人员的素质等课程模块,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但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也要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的培养,选择优质的教学实践基地,完善基地建设。同时,丰富教学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将更多的书本知识以讲座的形式传授给感兴趣的学生,与此同时也要鼓励老师多为学生开设实践和实验课相结合的课程,这样才能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更有利于预防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固然重要,同时也要将传统的一些方式改变,这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我们要解决好,为以后的公共卫生事业做贡献。人类的健康也更加有保障。

下载分析公共卫生范畴内的循证医学模式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公共卫生范畴内的循证医学模式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循证医学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长春职工医科大学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的应用循证医学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班级:2013年 月 日 循证医学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指......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的运用5篇范文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的运用 摘要:循证医学强调,在对病人施加处置的时候,遵循已有的证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研判,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依据......

    循证医学理论在胸外科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理论在胸外科临床带教课程设计 中的应用【导读】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胸外科临床的......

    网络英语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应用

    网络英语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应用 [摘 要]网络教育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便利和机会。而网络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

    中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分析与应用(最终版)

    中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分析与应用 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自主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范文]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的优点迅速成为医学院校改革医学教育的新趋势。医学英语听说教学在现代化的高......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分析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分析报告 目 录 1 项目基本实施情况 .............................................

    PDCA模式在卷烟上水平中应用分析探讨

    国家局提出要把“卷烟上水平”作为行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后,各烟草企业都在努力寻找上水平的最佳途径。对商业企业来说,我认为,认真遵循pdca模式,市场营销上水平一定没有问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