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1225医改新机制:医疗资源共享 让百姓在
医改新机制:医疗资源共享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11月2日,广州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整合市内优质医疗资源,在该市东山口打造一个能体现“充分整合、分工协作、共建共享、服务大众”宗旨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据《广州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医疗中心将搭建一个“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就诊者可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各医院门诊的挂号、住院床位、专家介绍等信息,各医院的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大型医疗设备,甚至专家人才等信息也将在该中心实现共享。另外,广州还将培育引进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销售总部,形成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销售总部集聚效应。这将意味着以后患者在广州市内看病可省去盲目排队就诊和反复检验等麻烦。
10月21日,福建省湄州市医改部门组织湄州市第一医院、福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负责人以及人大代表等,就组建该市两大医疗集团、推动医疗资源城乡共享等话题,进行专题座谈。
和广州市、湄州市一样,新医改三年多来,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探索整合城乡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就医,切实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足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转诊不便等问题,取得实效。
共同体组团促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今年6月20日,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三省在湖北武汉达成共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各自在资源、科教、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共享三省医疗卫生资源。据三省共同签订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卫生事业发展武汉共识》,支持三省城市群大型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在对方布点,开展跨省服务,推动三省重要节点城市成为区域性或全国性医疗卫生中心。尽快实现三省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快构建双向转诊机制。积极推动三省城市群预约诊疗挂号统一平台建设,推进三省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互通共享。实现参合农民跨省刷卡就医、即时结报。这一举措惠及三省约1.7亿人口。三省卫生部门还表示,将根据《武汉共识》确定的合作领域,以医改难点问题为重点,选取若干紧密联系民生、亟须破题的重大问题共同探索,推动三省医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3月初,深圳按照“整合资源、连续协调、分层服务、形成合力”的原则,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协调性为目的,将全市医疗机构划分为13个组团,实行联网运营,建立形成了医疗卫生服务各环节有序衔接的共同体。联网内的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无缝连接、高效运行,体现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可及性和高效性。实现组团医疗机构联网运营后,深圳还完善了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转诊不便等问题。同时,深圳在3个组团之间还开展人才技术帮扶、科研攻关、网上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对网格内病人的医疗服务实现无缝衔接,尽量避免病人跨网就医,方便了患者就医及诊治。
为减少繁琐复杂的环节,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2011年7月,四川南充市成立南充市医疗集团,以南充市中心医院为龙头,顺庆区人民医院为紧密层,以南充市精神卫生中心、妇幼保健院、妇孺医院、中医院,以及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阆中市人民医院,武警8740部队医院等30多家医疗机构为联盟层,共60余家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纵向联合的医疗集团体系。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借助互联网,将辖区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联结起来,织成一张医疗与健康信息共享互通的智慧医疗大网。
鄞州区卫生局副局长陆国咪说,这张网联结了辖区内两家综合性公立医院、3家专科医院、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84个服务站,使该区从医疗信息孤岛林立迈入共享时代。在这张网中,疾病预防与监测、健康管理、诊疗信息、医生处方、各类检查与化验、药品监管、公共卫生信息等各类关键医疗与健康数据“一网打尽”,实现了多部门、多节点的数据实时互通共享,并有效整合。借助这张大网,该区优质的医学影像、检验资源直接送到了“家门口”———基层群众在社区医院拍片,由区级专家会诊审片;15名检验专家对社区医院的检验质量实时监控。
医生多点执业开拓资源共享新格局
和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在医疗人才方面处于弱势。新医改政策出台后,民营医院名正言顺地邀请知名医生作为在职医生,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江西九江仁爱医院院长陈宏称,这一举措颇具战略眼光,其实就是通过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达到方便患者就医、提高诊疗水平、医疗资源共享的目的。“以九江仁爱医院为例,我们特聘了上海仁爱医院、广州仁爱医院、武汉仁爱医院等三甲医院享有盛名的多位知名妇科专家常年坐诊,患者只要提前预约就可轻易挂上这些炙手可热的专家号。”
从今年9月起至2013年11月,福建省在漳州等5个设区市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多点执业,使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共享,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按试点规定,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医师可申请、尝试在本单位之外的两个以上医疗机构从事执业活动。
而早在2009年2月13日,昆明市作为全国首个实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充分发挥省内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技术优势,合理分流病人,云南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在昆明市进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于当年4月10日起正式实施。到当年底,即有1000余名医师参与多点执业试点。云南省医改部门表示,云南省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且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实现了患者、医院、专家三方共同受益:更多人享受到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医院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其他医院的高端人才,促进新技术、新项目的交流与推广;通过落实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专家本人的自身价值也得以实现。
医院托管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2011年4月,北京市郊区大兴区中医院(二级医院)被广安门医院整体托管,成立了广安门医院南区。这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中,首次尝试以托管模式将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转移。时任北京市中医局局长赵静说,托管是指派出单位安排管理骨干,结合被托管医院的骨干力量开展工作,通过输出医疗技术和管理等方式,提高被托管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逐步达到三级医院标准。为使广安门医院南区医疗水平尽快达到三甲标准,广安门医院对医院南区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派出专家到医院南区出诊。此外,原来医院南区没有的科室也陆续开设。广安门医院还把管理方式也移植了过去,派人进入医院南区管理层,所托管内科、外科和医院本部内科、外科等科室的科主任为同一个人,实行统一的科室管理。
2011年2月,仅有11年历史的民营三级心脏病专科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正式开始托管具有56年历史的二级甲等公立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第七医院引入亚心医院“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院长负责”模式,亚心医院投资完善第七医院硬件设施,并将部分心血管疾病诊疗项目转至第七医院。此举创立了湖北民营医院托管公立医院的新模式。
2011年1月16日,作为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湖北南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正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全面托管经营。在5年托管期间,咸宁市中心医院保持资产权属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医院性质与基本功能定位不变、财政拨款保障水平不变、职工身份及收入待遇不变等“五个不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通过“以大带小”,输入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医疗技术、优秀的人才等,派驻院长及相关管理人员,常年派专家到咸宁医院坐诊、住院查房、手术。两家医院的合作,优化了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地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提升了市民健康保障水平。此外,湖北省中山医院经过认真调研和长期的准备工作,于2007年将驻地两个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合二为一并实行托管。
第二篇:医疗制度改革经典案例——神木医改(范文)
神木医改
背景:
2009年3月1日,地处陕西最北部的神木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全民免费疗”的医疗改革措施,此举也引发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再度关注。而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也为此后更多地方推出医疗改革提供了借鉴。因为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陕西省神木县,在一夜之间名扬全国。而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政策的实行,成为了一项“开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县境内煤炭探明储量500亿吨,属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人均GDP高达6.87万元,财政总收入72.27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92位,西部第5位,陕西省第1位。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神木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成为全国医改格局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神木县的发展是从采煤开始的,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财政富百姓穷的现象还是普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屡见不鲜,经过核查原有数据,医疗预算,搜集国内外相关信息,走访各部门、医药单位及企业。终于在2009年3月 1日颁布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在之后的九个多月以来,这项被称为”开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了的确让全体神木群众真正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实惠。
改革的举措:“全民免费医疗制度 ”包括三项基本内容 :改革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实施覆盖城乡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实施门诊医疗卡制度。
具体来说:
1.设定点医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在公共医疗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选择服务的提供者,政府通过制定竞争机制,按照医院条件选择定点医院,对县里评选的1家公立和7家民营医院作为“全民免费医疗”的定点医院实行动态考核,不达标要求被取消资格;
2.施行设定起付线的住院报销制度,乡镇医院报销起付线为每人次200元,县级医院为400元,县境以外的医院每人次3000元。起付线以下的费用患者自付,以上的费用全额报销。住院可完全报销的范围包括一般费用,特殊病情特别治疗的可以报销70%-90%,每人每年的医疗费用最高可以报销30万元。还将其他医院不提供报销的医疗项目也纳入了报销之列,比如安装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等等。3.实行门诊医疗卡制度,城乡居民每人每年给予100元门诊补贴,职工基本医保卡延续原政策,门诊卡超额自付,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
4.施行转诊制度,基本医疗实行就地、区域、逐级转诊,是确保基本医疗全覆盖、公立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卫生经费高效率、总经费不破盘的最基本制度
5.覆盖范围:神木县范围内参加医保的神木籍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未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不予享受免费医疗。6.组织机构: 康复工作委员会,跨部门的领导机构,由县委书记担任主任 康复工作办公室,作为管理机构统筹协调 县医保办和合作医疗办执行
7.监督体系:政府管理卫生局,卫生局管理康复办,康复办对医保办、合疗办、定点医院进行管理,监察大队独立对定点医院进行外部监督。起到分散权力、强化管理的效果;同时,利用“网络控制医师医嘱药费”、电子档案的集中管理等多种先进的监管方式,提升了监管的信息化程度,降低了权利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了医改平稳的进行。8.资金筹管:收支分离,管用分离
全民免费医疗基金组成为:
(一)县医保办收缴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二)县合疗办收缴的合作医疗基金;
(三)社会募捐的资金;
(四)县财政拨付的资金。
全民免费医疗基金由财政局社保科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具体由医保办和合疗办根据全民免费医疗支出需要报康复办审定后,财政局社保科予以及时拨付。9.费用管理:
费用结算:门诊医疗费用一般由个人门诊医疗卡支付,县医保办和合疗办按月结算。老红军、慢性病等的门诊费用由县医保办和合疗办按规定报销。
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先由患者自付,待出院后按规定到县医保办或合疗办报销。县医保办和合疗办采用“直通车”方式报销住院费用。
改革医疗付费方式: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力度,缓解医疗机构经济压力,二.合并县中医院和县医院,整合人员设备等资源,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缓解医疗机构的成本压力,打消“以药养医”的念头
三.政府通过招标定点生产或者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降低药价
四.彻底取消“以药养医”的体制,政府补贴药品处方服务的合理成本
五.建立了总费用调控机制、单病种定额付费制、人均总费用限额及对定点医院资格进行动态审定,并通过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所有的县乡医院纳入一个统筹管控平台,对服务质量进行细化控制,促使医院自觉改善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使得“以药养医”无空可钻。
定性评价:神木医改并不是人们理想中的免费医疗,其核心是一系列制度安排下的“全民医疗保险”,是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简而言之,就是走全民医保,但让政府在医疗中扮演主角;公立医保机构代表参保者的利益向各类医疗机构购买医药服务;医疗服务走向市场竞争。所以神木医改应该是全国医改方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医疗保险运作模式。形成了以民营医院(市场化)为主导,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医保制度。
成功之处(可借鉴之处):
1.统筹农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医疗一体化
2.公共医疗服务引入竞争机制,整合医疗资源,推动医疗事业的市场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标志着政府职能从管制向服务转变,从而基本实现了医疗服务中的管办分离
3.改革医疗付费方式,传统的医疗模式中都是医生开方,医院拿药,病人付费。神木改革中,通过公共财政中落实补需方的原则,大力推行医保供方付费改革,尤其是对于收费较多的住院服务开展改革。基本药事服务政府定价政府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取消以药养医体制,保障财政绩效,严格费用控制,实行用药三级审批制度,药品费用月报制度,药品费用日限额制度和推行合作医疗稽查制度。
4.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实行收支,管用分离,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实行三级公示和二次救助。
5.扩大医保受益范围,把门诊列入了报销范围,制定住院报销起付线制度,并提高了报销比例。
6.神木实施的全民免费医疗,在制度上彻底打破了以往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医疗保障待遇不同的局面。农民和城镇人享受到了同等医保待遇,每个人每年只需缴纳10元钱,就可享受个人只承担10%费用的医疗服务。这种城乡并轨,待遇一致的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真正体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公益性,公平性。
7.将民众的购买力从医疗费用中解放出来,间接拉动了GDP的增长。减轻民众负担,提高政府公信力与群众满意度,有利于后续政策开展。
8.实行定点医院动态管理机制,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台竞技,监督与淘汰不合格定点医院,定点医院为防淘汰,非定点医院争取成为定点,都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 9.神木医改以监管规章为依托,监管机构为先导,通过多种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进行监管,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监管体系,能够有效的保证医疗服务的公平公正。10.控制诊疗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11.建立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12.高财政投入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地区医疗资源总量的根本力量
存在的问题: 1.费用控制标准和报销比例皆有政府单方制定,在缺乏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科学性难以有效保证。
2.长远看来,政府主导的竞争机制,是否能稳定而积极的运行,尚需观察。
3.由于地域发展差异,以巨额财政投入支撑医疗系统运行的做法,短期内难以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
4.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5.相关医改的法律法规,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边实施边完善的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6.医院报销运行方面,缺乏发票审核机制及财务核算方面存在弊端。7.各医疗定点医院缺乏有效协调
8.广大居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公共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差。
9.城乡医疗机构补偿比例相同,会导致乡镇卫生院病源流失,而遭到淘汰。这就要求坚持定点医院与转诊制度
10.定点医院制度导致非定点医院门可罗雀,人员设备等资源闲置,非定点医院为了升级成为定点,定点医院为了不被淘汰,扩大规模,更新设备,也会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服务的资源配置效率
11.导致参保居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产生有病看不了,病好不出院的局面。进而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医疗资源浪费,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同时也反应出了医疗服务的不足
12.求医潮涌入定点医院,政府财政出现紧张。
13.医疗条件和质量上的不成熟,费用控制严格挤出医生的部分灰色收入,同时工资水平不变,工作量却增加了。医生压力大,矛盾多
14.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相对脆弱,全民免费医疗政策下,神木医疗体系疲惫不堪,医疗资失控性短缺,重治疗轻预防依然存在,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神木体系难以应对
15.政策设计不合理,报销范围过广,难防道德风险。免费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的倾向,这种合谋会带来逆向选择,财政入不敷出,最终政府陷入两难境地。也不利于居民健康维护 16.有限资源高度竞争,催生腐败
17.免费医疗服务只面向当地居民,导致结构性不公正,忽视了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二是居民内部个人关系,行政权力,信息不畅的存在,会造成机制性不公正
18.财政预算缺乏合理规划,一方面公共医疗费用不断膨胀,另一方面,其他科教文卫支出受限
19.缺乏付费约束机制。没有明确规定单病种付费制度和患者可以免费接受医疗的程度,住院期限。
20.公共卫生属于公共产品,基本医疗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其他医疗服务属于私人产品。没有区分卫生服务的产品的性质,导致公共产品搭便车现象出现,进而导致公共资源不足或者浪费,私人产品不该纳入政府负担范围,导致高成本,低效率的出现
21.缴费机制有欠缺,患者先垫后付后报销,对经济状况不好的居民有困难。应该开辟绿色通道
措施(建议):
1.区分卫生服务产品的性质,分类负担
2.建立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解决流动人口异地医保问题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设定费用自付比例,引入中介组织如强制个人购买保险,约束医院,强化单病种付费约束机制,达到付费限度不出院自费,加大惩罚力度
4.按人头付费给定点医院,费用包干定额,防止医院提供不好的医疗服务和索取过高的价格。
5.设立基层,乡,县,三级转诊制度,分流患者,合理分配资源,防止县城市医院患者过分集中。
6.对所有医院实行同治同质,同价,公平对待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
7.充分发挥康复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指挥的作用,保证政策统一性,目标同一性
8.建立健全筹资机制完善基本医疗和基本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制度提倡预防为主,小病及时治疗大病进医院 9.坚持定点医院和转诊制度
10.加强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培养全科医生 11.加大立法力度,以法律形式来规范免费医疗政策的推进工作 12.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完善后备人才
13.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民免费医疗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14.提高公民的医疗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素质
第三篇:2018基础医疗与医改相关知识答案
1.(D)是公民权利和义务,就业是有收入的劳动,职业是与个人资质匹配的分类就业。(2 分)D.劳动 2.世界卫生组织对(C)的定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2 分)C.健康 3.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分离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和(B)。B.制度分离 4.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评估原则:保基本、(A)、促发展。A.促健康 5.国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称为社会保障(C)的底线。C.生命
6.(A)养老存在着不人性化,而西方社区养老有着比较完善的文化。A.公积金 7.医生利用医院平台提供(D),因此,医疗费用的收入中,应该分清、区分医院收入和医生收入。(2 分)D.医疗服务
8.服务型政府“税费、(D)、服务”三家马车拉动社会建设。(2 分)D.管制 9.老年支出=(A)。(2 分)A.养老金
10.(B)的权益记录从人一出生到死亡是终生记录,每年进行缴费基数发放的数据核对。(2 分)B.社会保障 11.(C):经济来源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2 分)C.老年风险 12.(A):住宅及其地产是社会资产,非普通商品。(2 A.住房保障 13.(B):符合特定法律要求从而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福利计划。(2 分)B.职业福利计划 14.“(B)养老保险”是国企改革的配套措施,应进行结构调整。(2 分)B.职工 15.(A):帮助困难群体的善举和政策支持。(2 分)A.慈善事业 16.制度安排要保证公民能有(C)的收入。(2 分)C.持续
17.:公共服务生产:法律政策+(A)+信息系统。(2 分)A.筹资计划 18.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成本质量+结果评估。(A)(2 分)A.制度措施 19.老年护理:生活护理+(C)。(2 分)C.基本保障 20.社会保障业务管理,(D)服务的体系。(2 分)D.医疗 21.社会保险计划包括哪些?(ABCD)(4 分)22.社会补偿计划包括什么?(ABCD)(4 分)23.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包括哪些?(ABCD)(4 分)24.最低生活救助制度包括哪些?(ABCDE)(4 分)25.公共服务包括哪些?(ABCD)(4 分)26.需方的选择包括哪些?(ABCD)(4 分)
27.社会保障外延包括哪些制度安排?(ABC)(4 分)A.社会福利计划B.社会保险计划C.社会救助计划
28.社会风险的ILO《社会保障(最低标准)102公约》包括什么?(ABCD)(4 分)29.老年风险包括哪些?(ABD)(4 分)A.持续收入B.健康D.居住
30.中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54312社会工程包括哪些?(ABCDE)(4 分)
三、判断题(共20道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31.英国《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报告》和国家责任(1942)。(1分)A.对
32.养老理财: 养老资产(养老金,房产等)+信托管理。(1分)对
33.个人账户养老金:省级受托人;全国账户管理人;全国财产托管人;全国投资管理人(1/3货币投资;1/3股票投资;1/3社会基金。)(1分)对
34.英国《济贫法》和济贫项目(1621)。(1分)错
35.生育保险:带薪假期,医疗费用,困难补助。(1分)对 36.失业率:15%是正常失业率。(1分)错
37.新加坡《公积金法》和积累型计划(1958)。(1分)错
38.管理寓于服务,服务当中寓于理,社会保障业务的经办属于管理范畴,因此,需要非常有序的,完善它的信息系统。(1分)对
39.公共政策—养老理财与团购—服务商机—养老服务产业化。(1分)对
40.老年服务: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社区=“家”。(1分)对
41.1998年推行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同时进行银行体制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企业工资总额20%进行社会统筹。(1分)对
42.社会保障是公共服务的“龙头”,社保号管理是“龙鼻子”,一号、一户、一卡、一网、一窗和一站式服务。(1分)对
43.美国《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系体系(1985)。(1分)错
44.公共部门养老金改革引领国家养老金结构调整,退休金年降1%,对接国民基础养老金;职业年金年增1%,替代退休金;20年完成结构调整,实现帕累托改进。(1分).对
45.ILO《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和制度评价(1972)。(1分)错
46.社会保障涉及全体公民的一生。(1分)对
47.养老金计划: 国民年金(20%-30%)+个人养老金(30%-80%)。(1分)A.对
4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分)A.对
49.职业保障:有尊严的就业和创业;促进就业服务,劳动合同,薪酬协商[工资+福利],安全规程,失业保险,争议处理。(1分)A.对
50.中央统筹国民化,克服贫困(消费支出40%);个人账户全民化,改善生活(职业年金,个人储蓄市场化,保值增值,消费支出60%以上)。(1分)A.对
第四篇:2010年医改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2010年医改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资 料 汇 编
安康市卫生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
子长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子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实施‚煤油强县、草畜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推动‛的发展战略的同时,着力破解吃水、上学、看病、住房、就业等‚五难‛问题,特别是围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于2008年6月启动了以创建‚平价医院‛为突破口,以建立机制体制为核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改革前相比,住院病人平均费用下降44.8%,门诊平均费用下降45%。门诊人次和住院病人月分别增加25%、17.3%,出院病人月均增加130人。目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财政保障,强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
一是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差额变为全额预算管理。二是医务人员津贴补助和人才培养等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乡镇卫生院的运转经费由财政定额补贴,每院年均10万元。三是将公立医院历史债务统一打包,由县财政逐年清还。四是按比例下调所有检查和诊疗费用、门诊和住院费用,下调费用由县财政全额补齐。其中,CT下调了30%,磁共振、彩超等平均下调了15%,胆结石手术费用下调了近三分之二。五是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
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创新医药购销体系
一是取消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县财政按药品实际销售额的15%予以补贴。二是县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以大额团购换取药品低价格,采取三轮竞价、一轮议价的办法,公开招标,确定一家配送公司负责全县药品供应,实现了药品目录、价格、质量、采购、配送和结账‚六统一‛,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0%左右。全县集中采购药品总体
二是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演讲、述职、技术比武和交流等形式竞聘上岗;对卫生技术人员采取笔试、面试、技能考核等形式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实行合同管理。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将基础工资(档案工资)的60%(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70%)作为岗位工资,按考勤发放,40%(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30%)作为绩效工资,按工作量和医德医风等综合评估考核发放。效益工资由奖励资金、医院财务收支相抵后盈余的30%和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及其他收益构成,按工作实绩和效益考核发放。
三是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医院会计由县财政局委派,医院的盈余和县财政的专项补助资金,40%用于医院正常运行,30%用于医务人员的效益工资和奖金福利,30%作为医院发展基金。
四是取消开单提成。改‚处方金额提奖法‛为‚处方数量提奖法‛,杜绝‚大处方‛行为。
五是实行优秀人才奖励制度。县财政每年为公立医院安排130万元的专项资金,奖励为医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五、打牢基础,统筹发展,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700万元建设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建成疾控中心综合大楼并配备仪器设备48台(件)。建成甲级乡镇卫生院6个,其余9个达到乙级标准,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1辆。建成126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在建174个。对新建、改扩建的村卫生室在省、市补助的基础上,分别补助1.5万元、0.5万元。
二是落实村医补助。村医补助每年每室6000元,加上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平均每年每室村医补助达1万元以上。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县财政每年列支90万元培训经费,选派60多名业务骨干到城市医院进修培训。公
强化政府投入 突显公益性质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
中共子长县委 子长县人民政府
子长县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地和抗日东征的出发点。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曾为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在这里召开,被誉为‚红都‛和‚将军县‛。全县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设8镇5乡。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5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2008、2009年连续两年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县区第一。
近年来,在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卫生部张茅书记的亲切指导下,我县以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锐意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围绕资金投入、药品购销、医院管理、医药费用、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等问题,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初步实现了患者、医护人员、医院和政府‚四满意‛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人为本、锐意改革,探索医药卫生新体制
200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倍加关注民生,明确提出要积极解决包括‚看病难‛在内的‚五难‛(上学难、吃水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问题。经过大量的前期考察、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所谓的看病难,在县域范围内实质上主要是看病贵的问题,看病贵则主要体现在医药价格、检查费用和大处方等方面,而医院‚以药养医‛体制和政府投入缺位则是导致看病贵问题的主要根源。2008年初,我们结合县情实际,提出创建平价医院,并确立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质为核心,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强化政府投入
力比较雄厚的国有医药经销企业,签订供销合同,负责全县药品配送工作,实现了药品目录、价格、质量、采购、配送和结账‚六统一‛,使统一配送总体价格较省挂网价降低了13.3%,全县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下降了40%左右。一些药品价格从上百元、几十元、十几元,降低到几十元、十几元、几元钱甚至几毛钱。同样是胆结石患者,药品统一配送前住院的日平均花费460元,之后为360元,降低100元。仅药品集中采购一项,每年就可减轻群众负担800万元。同时,还较大幅度降低了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资金的支出。动态调整基本用药目录,并将新增的药物全部纳入报销范围。今年2月份,结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用药需求,我们将307种基本用药中除吗啡等毒性药品外的其它药品全部纳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目录,配送的范围也由县乡医疗机构延伸到村卫生室,并纳入报销范畴。目前,全县集中采购药品配送率保持在95%以上。医疗单位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从2007年的56.2%降低到38%。
四、完善制度、绩效考核,强化医院运行管理
医院是医改政策落实的一个关键环节,医院运行管理是否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能否配合支持医改,某种程度上事关医改成败。我们从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入手,着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一是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制度。全面推行联网收费、一日清单、收费项目公示和费用查询等制度,在患者的缴费票据和一日清单上明确体现国家的收费标准、医改后的减免比例、患者的受益金额,提高收费透明度。二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内部分配绩效工资制,合理设臵医院岗位,公开招聘医院院长,对卫生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合同聘用、岗位管理。在分配制度上,扩大活工资部分,重点向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重点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将卫生事业单位的基础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岗位工资一般占基础工资总量的60%(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70%),按岗位考勤结果发放;绩效工资一般占基础工资总量的40%
建设。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协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壮大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已培训60人。医改以来,公开为医疗机构招聘了103名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是2001年至2007年6年招聘同类人员总和的2倍。同时,将村医补助提高到每年每室6000元,加上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使村医每年每室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确保了人才能成长、留的下、用得上。三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乡镇卫生院院长,设立院长奖励基金,对考核优秀的院长给予3—5万元的奖励,使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达到8—10万元。同时,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政治待遇,统一为副科级建制。并规定今后任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领导时,优先从现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中选拔。今年,全县14所乡镇卫生院,除2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托管外,其余12所乡镇卫生院院长已于6月份全部招聘完毕。四是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了乡镇卫生院托管机制,确定2家县级医疗机构分别托管1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试点示范工作。推行全科医生县乡联动,县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以上职称前必须到乡镇卫生院累计工作一年以上,已安排了23人。加强村卫生室的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财务、药品购销、绩效考核‚五统一‛管理,有效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
六、扩面提标、补充救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把公立医院改革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相衔接,发挥医疗保障政策的综合效益。一是扩大医保覆盖面。将国有困难企业、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保困难人群纳入医保范围,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城镇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城镇职工参保率和农民参合率均达到95%以上。二是提高补偿标准。在下调各级医疗机构报销起付线的同时,大幅提高筹资标准、住院报销比例和最高封顶线,降低各级医疗机构报销起付线。将参合农民在县医院、乡镇卫生院住院统筹报销比例提高5%,其他医疗机构住院统筹报销比例也相应提高了10%,将
1石患者手术费用不到3000元,降低近2000元。低就医费用也吸引了许多患者,不少到外地就医的患者又回到了县医院。
二是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医改以来,我们为县医院添臵了CT、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10多台。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掌握了在全市县医院较为领先的腹腔镜手术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新技术,医疗技术装备和诊疗水平明显提高。门诊人次和住院病人月分别增加25%、17.3%,出院病人月均增加130人。
三是建立了全县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的实施和《子长县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目录》的形成,大幅度降低了药品价格,理顺了药品供应渠道,遏制了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也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用药习惯,保证了临床基本用药的需求,做到了基本药物医院愿意购、医生愿意开、患者愿意用。
四是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同医保制度的有效衔接,以及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公共卫生进行补助,健全和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覆盖,使患者在政策保障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向均等化迈进。
五是强化了政府的主导地位。药品购销、会计委派、绩效考核、院长招聘等一系列综合改革,使政府对医院的监管进一步加强,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更加顺畅,卫生政策落实更加有效。增强了公立医院综合实力,减少了医疗市场无序竞争,政府主导地位得到加强,三级卫生网络更加稳固。
通过医改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1.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强化政府的责任。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医院,必须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投入。我县把医院历年来的债务包起来,把恢复医院公益性质的缺位资金补起来,使医院轻装上阵,正常运转,既履行了政府职责,又惠及
“双补双管四结合”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府谷县人民政府
府谷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全县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辖8乡12镇,331个行政村,总人口23.05万。过去受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长期县贫民弱,群众的健康、就医得不到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发展,逐步摆脱了贫困,走向富裕。从2005年到2009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赶超跨越,全县GDP增长7倍以上,人均达到9723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70%,达到42.03亿元;城乡群众两项收入大幅提升,综合实力由全省第35位跃居第一,进入 ‚西部百强县‛行列。2009年,全县完成GDP162.5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2.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7亿元,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我县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立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既补贴医疗机构、又补贴就医患者,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切实减轻医患负担;制定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既对医疗机构实行绩效管理,又对医保和大病救助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实行规范管理,确保医疗机构高效运转、补偿资金有效使用。在实施过程中,坚持预防与救治结合,补贴与管理结合,医保与救助结合,投入与捐助结合,形成‚双补双管四结合‛的医改模式,实现了医疗机构有活力、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各
80%,乡镇政府配套10%,卫生院自筹10%;三类卫生院由县财政予以全额补助。在确保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加快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截止2009年底,乡镇和卫生院靠自我积累投入资金2100万元,民营企业家捐资1900万元,用于卫生基本建设。县上要求县乡医疗机构收支结余的5%用于人才培养,并在人才引进、对口合作支援等方面建立了合理的补偿机制,仅2010年就从全国各地招聘本科以上毕业生23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90名,较好地解决了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认真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全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严格实行药品‚三统一‛,实现了零差率销售。对医疗机构减少的合理性收入部分,乡镇卫生院由县财政按近三年药品平均收入的40%予以补偿,以后逐年按10%递增;村级卫生室平均补偿标准不低于8000元;县级医院逐步实行药品零差率,保证了医疗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
加大对参合、参保群众的就医补偿。从2010年8月1日起,全县参合农民基金由每人150元提高到200元;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报销95%,县级医院报销80%,门诊统筹增加到50元。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按规定实现应保尽保。成立了大病救助基金会,县财政注入3000万元、社会捐赠1.56亿元作为原始基金,依靠基金投资收益对城乡大病、重病患者特别是贫困患者实行二次救助;对大病救助以外的城乡困难患者纳入民政救助,形成了高水平、多渠道、多层次的救助体系。通过落实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形成了既补医疗机构,缓减医院压力,又补城乡居民,减轻就医负担的‚双补‛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三、推进管理创新,保证医疗服务规范有效
单纯投入而忽视政策保障容易造成‚大锅饭‛和过度医疗问题,必须辅之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为此,我县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制度。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经费管理上,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实行严格的指标考核、任务考核、绩效考核,根据工作进度拨付业务经费,年终按考核
4医疗部门工作职责,明确了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县委、县政府把全民免费医疗工作作为创建亲民型、阳光型、创新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列入‚十大惠民工程‛,列为县乡‚一把手‛主抓的‚民心工程‛,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初步建立了县委、政府组织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行、医疗机构服务、城乡居民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推行全民免费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充分调研,制订方案。
我们以资金费用测算为主,核查了2005年、2006年、2007年全县医药费用状况以及医保办、合疗办相关数据,概算出2009年全县医药费用需求金额为1.5亿元。同时,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信息,走访了130多个医药单位和16个部门以及部分乡村、企业,预测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中、省、市政策规定的原则,制定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草案)。经充分调研论证,数易其稿,并在网上向社会各界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还制订出台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慢性病门诊治疗全年限额报销的规定》、《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办法的规定》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
1.城乡居民免费医疗一体化。免费医疗对象为县域内神木户籍的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中、省、市驻神木各单位、各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继续执行《神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凡参加城乡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不论是农民、城镇居民,还是干部职工,住院后报销的起付线、免费范围、封顶线都是一个标准,享受的免费医疗待遇完全相同。
2.全民免费医疗基金来源。由县医保办收缴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县合疗办收缴的合作医疗基金、社会募捐资金和县财政拨付的资金4部分组成。2009基金筹集总额为1.49亿元,其中,县财政匹配专项资金1.27亿元,占筹资总额的85%。
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对医疗机构实行定点动态管理制度。通过自愿申请、组织考核、社会公布的方式,确定了8所医院和21所乡镇卫生院为定点医疗机构,基本上满足参保患者就近就医需求。二是实行住院垫付‚直通车‛报销制度。参保患者入院后医药费自行垫付,出院时在手续完备的情况下,由各定点医疗机构当天进行核算,垫资报销。同时,我们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进驻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患者报销时,发给一张住院报销‚明白卡‛,住院费用、报销金额等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明明白白住院,清清楚楚报销。三是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采取‚个案查合理、综合查指标‛的办法,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个案查合理‛,即每月按一定的比例抽查病案,统一评审方案,组织市级有关专家,对每一例住院患者的检查、治疗、用药、收费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审。若出现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收费等违规行为的,该患者报销金额全部由医院承担。‚综合查指标‛,即每半年对各定点医院的月人均住院费用、药品费比例、自费药品费比例、检查阳性率、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超出规定指标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并责令整改直至暂停或取消定点资格。四是强化全程监督。县上专门成立了‚全民免费医疗检查大队‛,由监察局负责日常监督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满意度测评,每月向社会公布各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相关疾病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药品费用等信息。各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均设立了意见箱,公布了举报电话,畅通监督渠道,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五)完善设施,提升服务。
进一步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累计投资800余万元,对21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投资558万元,对258个村卫生室开展了规范化建设。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药品实行‚三统一‛、零差价销售,进一步让利于民。同时,我们每年选送30至50名医
2010年医改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大 会 交 流 材 料 之 一
以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契机 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安康市中心医院
2008年1月,我院开始了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按照陕西省卫生厅等级医院评审的有关要求,医院把创建工作当作维系医院长远发展的大事,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等核心内容。全院职工顽强拼搏、勤奋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一举荣获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就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做一小结。
一、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全员参与
为了加强对创三甲工作的组织领导,院科两级创三甲管理组织,制定了《安康市中心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到部门、科室和个人。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和动员,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对创三甲工作的认识,使全院职工都积极投身到创三甲工作中来。
二、坚持依法依规职业,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各种应急预案、诊疗技术及操作规范。印制了《医院常用法律法规汇编》等近30本法律制度汇编,为医院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严格依法执业。医院加强员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树立全员依法以规执业的思想。认真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人员、设备、技术准
0学术委员会等32个专业管理委员会和小组,对各种重大业务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
(二)坚持实行院务公开。利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医院资质信息、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信息、便民措施、行风建设情况等。定期向职工公开医院重大决策事项、医院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医院主要业务指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完成情况;工作计划与总结、重要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使用、医院运营管理情况等。对医院重大事项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院办公会、工会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
(三)加强医务人员基础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针对处方质量、医师体格检查、医师手术技能、无菌观念、医务人员急诊处理能力、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各种应急预案、心肺复苏、电除颤、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四大穿刺(骨穿、腰穿、胸穿、腹穿)、手卫生以及换药术等进行了严格的培训、考核和演练。共组织各类医务人员基础培训20余次,理论考试20余次。对全院人员进行了五个轮次的徒手心肺复苏、电除颤、人工呼吸培训,基本做到人人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四)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认真实施‚人才培养五大工程‛(育苗工程、拔尖工程、晚霞工程、知识更新工程、包装工程)和‚学科建设三大工程‛(学科群建设、学科分类晋级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制定了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实施‚双百‛人才建设工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天使人才培训工程。今年新进硕士、博士研究生9名,新增护理人员50名,使医院人力资源日趋合理,人才梯队逐渐形成。
目前,医院拥有1个省级优势专科、1个省级特色专科、17个市级重点专科。
(五)加强教学科研管理。2008年,医院投入用于科研立项与成果、实验室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医院管理丛书编写、学术论文奖励等的科研经费15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等科研工作的固定拨款2.84万元,科研课题配套经费投入2.9万元。获得各级科研资助经费2.84余万元。承担郧阳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教学工
2后勤总务维修改建等重大经济活动均由医院监审、医务、财务等部门组成的采购招标管理组织按‚安康市中心医院招标管理规定‛公开招标。
四、强化优质服务,提升保障能力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优质服务理念。医院及时修订并向患者公示‚安康市中心医院便民服务措施‛,并增添了患者候诊椅、自助取款机、IC电话等便民设施。此外,医院努力创建绿色环保医院,加大院内绿色植被覆盖率。简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就诊。加强了分诊管理,充分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规范全院标识。根据日门诊量动态调整门诊医师,方便患者就诊、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应急管理预案、定期组织实地演练,使其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五、加强自查和督查,及时反馈、认真整改。
在近两年的创三甲过程中,医院组织各种督查25次,编发创三甲的有关文件11期,重要事项通知16期,出版《创三甲简讯》17期,编书29本。组织各种召开会议50余次,组织学习20余次,组织培训2大周期。模拟急救演练2次。通过创三甲工作,医院在如下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作为地市级医院的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健全了医院各项制度,依法依规执业的意识普遍增强,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医疗纠纷大幅减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才梯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医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信誉不断增强,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院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
4并于2009年9月29日正式被市卫生局、物价局授予‚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称号。下面就我院创建等级医院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健全组织。在创建工作之初成立了创建等级医院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等办,抽调业务骨干负责创等达标工作,调整和充实人员,增设了控感办、质控办和信息科,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保证创建效果;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医院多次召开动员大会,提出‚出几身力,流几身汗,确保等级医院如期通过评审‛的口号,统一创建思想,并与各科签订了创等达标目标责任书,与各科的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增加各科创等达标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掌握创建标准。购买了42套《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基础质量考评标准(暂行)》、《陕西省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考评标准》和《陕西省医院评审手册》,下发各科,组织培训学习,明确了创建标准;四是组织参观学习。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到省电力中心医院、市中心医院、汉滨区三院、凤翔县医院、汉阴县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创建经验,提高创建等级医院的能力;五是细化创建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细则,细划分解了《陕西省二级综合医院综合考评标准》中的各类指标,编制了创建时间进度表,明确了责任人及责任领导,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了责任追究制,保证创建工作如期完成;六是加强资料收档整理。针对各科室创建资料不全、不规范的现状,创等办成立了资料督查组,加强了对各科资料收集情况的督查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
(二)、以‚十项达标‛工作为重点,稳步推进创建工作
在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临床基础质量‚十项达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十项达标‛工作重点保障,经全院及相关科室的努力,病案质量管理、临床输血质量、临床检验质量、内镜及口腔消毒质量、手术室质量、供应室质量、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先后达标,‚三基‛培训、合理用药基本达标。十项达标使医院的质量基础更加稳固,重点科室和重点部位的基础设施配套及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高。
(三)、狠抓内涵建设,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一是修改质控方案流程。针对我院在三级医师负责制、急会诊制度、夜间护理流程、打印病历的书写等制度和流程上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了修改和制定,同时对原有的质控方案进行了修改,使之便于操作和落实,使医疗安全管理监控体系更加完善;二是健全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充实完善了医疗质量安全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21个必备的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职能科室设臵齐全,专人专岗,责权明确,加强‚十五项核心制度‛的督导落实;各临床医技科室均成立了质控组织,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开展活动,构筑起医疗安全和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落实了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坚持每周四业务院长带队检查,重点对病历书写,各项报告单审核签发,重点环节部位医疗质量,新技术准入管理,疑难危重手术病人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及时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落实整改;三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方案,定期对职工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加大了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和部位的规范化建设监测控制力度,落实手卫生,添臵了洗手液、脚踏式开关、手纸盒等消必要设施,对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逐步开展工作,防范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四是坚持医疗质量通报制度。积极组织职能科室,采取有力措施,定期对全院医疗质量安全、护理管理、感染控制、病历书写、处方书写、抗生素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抽查,评价分析,按季度编发《医疗工作简报》在全院进行反馈,院领导带头落实整改,并将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兑现奖惩,从而起到了促进工作落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作用。
(四)、坚持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册的诊疗范围开展执业活动,定期进行校验,同时对诊疗科目进行了细化,对新开展的项目及时进行补注。开展了全员医疗安全教育,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职工医疗安全意识。进行医师执业资质自查,责令一名不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待岗,一名超执业范围的医师调岗,关闭了眼耳鼻喉科。此外,对不具备执业资质的护理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不允许单独值班,并明确了带教老师和相关责任,防止因医务人员的资质问题而引发医疗纠纷。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管理日渐规范
创建等级医院以来,先后整理编写了宁陕县医院《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手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院感染诊断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医务人员防止感染与损伤手册》等九部规范,重新修订了《宁陕县医院质控方案》、《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宁陕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等十余部规范,编发各科,使医务人员行为有标准,执业有规范,医院的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办院条件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年来,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共投资1100余万元,新建住院综合楼、门诊楼,改扩建旧住院楼共1万余平方米;更新医疗设备。号召职工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先后添臵了彩超、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数字胃肠、五分类血球计数仪等检查设备,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的诊疗水平。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医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患者的就医条件,也为创建等级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医院服务管理,树立良好形象
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各科签订了反商业贿赂承诺书,制定了党员廉洁建设六项制度,公布了党员服务八项承诺,建立了全院职工医德医风档案。制定了《宁陕县医院行为规范》、《医德医风指导手册》和各科的文明用语,大力推行文明用语并张贴上墙。在住院部安装电梯,在门诊大厅设臵导诊台和专职导医,添臵候诊椅,提供饮用水,安装住院费用电子查询系统和电子药品价格显示牌。公布院领导投诉电话,建立投诉制度。简化服务流程,改变处方划价收费程序,‚120‛、孕产妇、因公负伤公安民警实行绿色急救通道。明确了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对涉及职工利益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奖惩办法、设备采购、基础建设等问题实行公示和提交职代会决定。实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建立了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在各临床医技科室门口显要位臵制作了价格公示栏,将常用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公示。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对病人、职工进行满意度调查,改进服务态度。
二、主要成效
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显著提高。一是依法执业意识普遍增强。医院的各项诊疗活动按执业范围开展,医务人员自觉尊重病人权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各种告知文书、知情同意书等记录详尽规范,全院职工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二是核心制度落实到位。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及死亡病人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执行良好,落实到位,医疗质量和管理工作再上台阶。近年来,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抢救成功率、甲级病案率、处方合格率等几项重要医疗质量指标稳步提升;三是基础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基础质量十项达标的先后达标,明显的规范了我院的对基础质量的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四是两个效益稳步增长。通过等级医院的创建活动,社会各界对医院工作满意度逐年上升,医护质量和水平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过去几年,虽然我院围绕创等达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和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为我院的科学管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我院管理、医疗服务和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2010年医改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大 会 交 流 材 料 之 三
以创等达标为契机推动医院科学发展
汉阴县医院
我院自开展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以来,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等核心内容,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着力点,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为目标,对照评审标准,严格要求,逐项落实。
2009年11月2日,我院正式被省卫生厅命名为‚二级甲等医院‛,实现了全院342名员工梦寐以求的夙愿。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在这里就创等达标工作,与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分享交流。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几年来,医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充分认清形势和正确估价医院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医院发展定位及重点。统一全院职工思想,达成共识,制定形成了《汉阴县人民医院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办院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那就是在‚质量求生存、管理出效益、科技促发展、服务树品牌‛二十字指导方针下,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足用活国家卫生政策项目投入,解决医院住院楼、门诊医技楼等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低端落后的问题;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政府医院的公益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依法依规执业,所有医疗服务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制所规;坚持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增强医院发展后劲的战略紧抓不放;坚持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作为医疗工作的生命线。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走具有大综合、小专科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发展道路;逐步建成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梯队和精简高效的医院管理人才两支队伍;建立和完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质量管理、全成本核算三个体系;不断探索医院体制、技术、管理、服务四个创新;不断引导职工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发展意识、贡献意识五种意识。奋力实现两个目标:用两年时间创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汉阴县人民医院打造成安康乃至陕南区域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县区级医院。
二、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形成等级医院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是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召开全院职工动员大会、中层领导专题会议、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等级医院创建的重要性和目的意义,提高全院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创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二是健全组织,明确职责任务,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学习培训,掌握创建标准。各科室组织对创建标准认真学习,同时还积极组织部分科主任、护士长参加了省市创建培训,多次邀请省市领导及专家来院指导创建工作。四是制定实施方案,强化任务落实,做到了有计划、有任务、有要求,并将评审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条逐项落实到各部门、各科室和个人。五是强化责任追究,强势推进创建工作,制定了奖惩制度。
三、狠抓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关系患者生命健康,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永恒主题。近年来,医院逐步建立了院、科质量管理组织,制定了各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流程及应急预案手册;及时修订、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并汇编成册;制定了全面系统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加强了终末质量评审与考核,同时制定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审批制度,严把了临床从业人员准入关,并从严执行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入手,全面加强了各项工作制度及工作规范的落实,从而加快了医院的制度化建设进程,有力地提升了医院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十项基础质量达标工作,使医院的质量基础更趋牢固,重点科室及部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提高和改善。同时,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组织了对法律法规、应急预案、诊疗常规以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并以医院管理年活动、创建等级医院为契机,抓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及医疗安全,将三基培训工作长期化,全面提高专科技术水平。
在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及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安排,全面加强了自查自纠及考核、整改工作。自二甲启动以来,我院通过扎实开展自查以及上级督导检查,依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专题研究,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整改,创建工作成效得到了巩固和提高。通过督导检查和强化整改,使我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都有了持续的改进和显著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四、加强优势重点学科建设,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以‚创名院、建名科、出名医‛为目标,有计划地培植、完善专科建设。对于已批准的市级重点专科骨科、外一科、儿科、检验科,在资源配臵、设备设施、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力度上予以倾斜,各重点专科按照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在科研、新技术、新项目方面不断创新突破,充分彰显重点专科的优势和特色。同时鼓励各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每年医院学术委员会对各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进行评审,并拿出一定资金进行奖励,从而调动了全院职工科研积极性。各科室在保持现有优势和重点的前提下,制定了开展业务技术项目的计划,在确保二甲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业务,努力使医疗业务水平与医院等级同步提升。
五、加大基本设施投入,改善就医环境
我院的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和投入。近几年,医院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及财政补贴,建设了连接楼工程及符合国家标准的传染病区;启动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和手术室的改建工作,并顺利通过了手术室和供应室达标验收。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完成了放射科射线防护改造、门诊楼前场院地面改造;改造了综合楼门诊、住院楼,对病区配备了空调、热水器、电视、电话等,还建了洗衣房,更换了病区病床、被褥等设施,规划了花园、修建了凉亭、阳光雨棚、硬化了医疗区道路,为患者创造了一个整洁优美、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目前,6000平方米的七层综合住院大楼项目即将竣工,新住院楼建成后将新增床位100张,能有效缓解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同时有计划地更新了与学科相应的设备,利用政府贷款、融资等手段,引进彩超、数字胃肠机、DR、运动踏车、眼科AB超、C型臂等大中型及常规医疗设备,使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六、营造医院文化,凝聚精神力量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一是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了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确定了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并分步实施,确保医院文化建设有序开展。二是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建设打造人性化服务平台,从文化制度和文化形象入手,在全市率先实行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医院标识,确立了医院院徽和‚敬业、诚信、求精、创新‛的院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质量求生存、管理出效益、科技促发展、服务树品牌‛的办院方针及‚创名院、建名科、出名医‛的品牌思想,编写了对该院文化建设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医院文化手册》,使先进的医院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三是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把职工凝聚在医院文化的阵地上,使职工在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增强了使命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四是经常组织部分科室专家开展下乡送医送药活动、定期到福利院开展扶贫帮困、号召职工开展义务献血等活动。通过医德医风教育和治理商业贿赂活动,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全院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门诊、住院患者、医保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医院工作满意度逐年上升,医护质量和水平大大提高。2009年,我院业务收入达4792万元,比2008年增长31.18%、门诊人次达 137610,增长17.98%、住院人次达7708 人,增长 7.59%,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并先后获得2005-2009全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集体、安康市医院管理年先进集体、全县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虽然我们在二级甲等医院创建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我们也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广大患者的期望还有差距,我们真诚希望领导和同仁为我院的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虚心听取,并根据反馈意见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会以饱满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改进,不断完善,促进我院管理服务和技术水平再上台阶,真正打造陕南一流县级医院。
2010年医改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大 会 交 流 材 料 之 四
整合资源 优化机制 全力支持发展中医事业
石泉县中医医院
石泉县地处安康西端,与汉中的西乡、洋县、佛坪3县接壤,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8镇7乡,202个行政村。作为一个只有18万人口的小县,在安康市人口排序中名列第7位。在我们县委、县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不懈努力,我院在近4-5年发展较快,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逐年增加,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年门诊量近7.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达3000余人次,手术台次1000余台次,2009年业余收入是2004年前年业务收入的7倍。医疗设备配有双排螺旋CT、DR、电子腹腔镜、C型臂X光机、全自动生化仪、电子胃镜,彩超等;新建9800平方米的石泉县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已成为石泉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县委、县政府主抓的‚民生工程‛再一次展现在市民面前。新大楼配备有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呼叫、消防自动报警灭火、电梯、电视监控系统等。设有内、外、骨伤、肛肠、针灸等门诊科室21个,病区四个,设臵病床160张,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极大的改善了病人的就医环境和住院条件。2009年以851分的好成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成为安康市第二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一、统一思想认识,健全组织机构
2008年初,我院正处于整体迁建时期,旧的业务用房面积小,且房屋破旧,住院条件差,而新的门诊住院大楼尚在建设当中,因建设资金缺乏欠下一千多万元的外债。在此非常时候,我院领导班子不怕困难,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一手抓基建,一手抓创二甲工作,把创二甲工作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我院由于建院时间短,设备短缺、陈旧,重要的是人才梯队建设尚未完成,创建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为此,医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创建工作,院委会及中层干部形成共识后召开了全院职工动员大会,使全院职工认识到医院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突破发展,必须以创二甲工作为突破口来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创建的第一阶段利用会议标语、黑板报、医疗简报、院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院创‚二甲‛工作的意义及相关要求,在全院营造创等级医院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严格按照《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基础质量考评标准》和《陕西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方法(试行)》制定了《十项达标及创‚二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书记任副组长的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领导小组‛,下设‚二甲‛办公室,由主管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专人办公。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层层把关。
二、认真查找问题,积极以查促改
自2008年以来,共接受市卫生局五次督查,多次主动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就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感染办等进行检查指导,认真学习督查意见,积极整改。二年来,邀请上级医院10余位专家计50余人次来院指导。新添臵了酶标仪、除颤监护仪、急救呼吸机、麻醉呼吸机、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牙科综合治疗仪、发电机等必需设备,新建了消毒供应室、输血室、生化室、胃镜处臵室等标准化科室。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设备保障。
三、重视人才培养 强化人员培训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此,我院采取了多种形式优化专业人员结构,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先后选派十余名青年骨干到省市医院进修深造,参加省市学术会议及各种培训100余人次,请上级医院专家讲课指导30余人次。多次到西安、武汉、十堰等地的医学院校招聘本科毕业生十余人,其中中医药人员6人,从其它县选调业务骨干4人。同时,大力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医院成立了‚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考核计划和奖罚措施。培训工作以科室为主导,每周进行一次,每月考核一次。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每月再对医、药、护、技人员进行相关专业考核,考核成绩全院通报。奖优罚劣。对于心肺复苏、体格检查等重点内容更是采取了反复培训的方式,专题请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5位专家来院指导,并对我院各科主任进行考核。每月开展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促进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突出质量第一,坚持中医为主
我院始终把医疗质量管理放在突出位臵,常抓不懈。先后充实调整了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明确各级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感染办、药剂科等职能部门经常深入一线,对科室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定期考核,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能解决的要求立即改正;对牵涉面较广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出台措施加以纠正,对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的科室,书面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限期进行整改。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进,逐步实现了诊疗环节抓质量,医务人员重质量,医疗文书看质量,齐抓共管促质量的良好工作氛围,各项质量指标逐月提升,去年六月市卫生局授予我院内镜消毒等七项基础质量管理为达标单位。在临床工作中,以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等,加大对医疗文书的考核力度,严把病历‚三关‛,实行激励机制,甲级病历每份给病历书写者予以奖励,丙级病历每份给病历书写者予以处罚,在当月工资中兑现。通过奖罚措施的兑现,提高了医生的质量意识,病历书写甲级率达到90%以上。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我院确定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办院思路,结合临床需要,确定发展方向。我院骨伤科于2008年底顺利通过市卫生局验收,被评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针灸推拿科通过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已通过第二批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验收。确定了10个中医专病,整理出37个中医诊疗项目。目前,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不但在我县境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吸引了邻县不少群众慕名前来就医。科室门诊中医治率达78%,病房中医治疗率达62%。
五、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安全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我院始终把抓医疗安全放在工作首位,大力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狠抓核心制度落实,严格要求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落实首诊负责制,并制定了门诊转科病人陪送制度。在每周的行政大查房和业务大查房时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必查内容,列入医务人员应知应会重点,要求大家熟练掌握,严格执行。同时,注重加强医患沟通,做好服务细节。为加强医患沟通,建我院通过广播、护理宣教、出院病人电话回访等方式真诚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了解诊疗过程、用药和手术的必要性、疾病的预后情况及医疗费用使用情况等,并请他们投票参加优秀医生、优秀护士的评选活动。在沟通活动中,努力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尽量把医患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定期开展全员质量安全培训,在全院职工心目中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始终将患者的医疗安全臵于首位。同时针对各种意外伤害事件制订详实的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并多次组织全院职工进行消防及急救演练,不断提升我院的应急能力。经常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六、培育医院文化,提升服务水平
‚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 是我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长远目标,也是我院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主线。在实际诊疗服务中,我们要求把病人做为我们的朋友来看待,要求医护人员微笑服务,特别是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直呼患者姓名,不以床号直呼患者,对患者无论长幼贫贱,做到呼叫带尊称,把亲情化服务融入工作当中,努力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千方百计为患者就诊提供便利。在门诊大厅、住院病区设立了就诊流程指示图,所有病房安装了病员呼叫系统,配备便民服务箱、轮椅和担架等。对常用药品价格及医疗服务价格均进行公示,对住院患者实行一日清单制,对患者不明白的收费可以随时查询。我院把关心职工生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医院职工、家属和父母生病住院,院领导亲自探望;对离退休人员生病,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亲自登门拜访,使职工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实行院务公开,政务公开,重大决策公开,药品采购和设备采购集体决策并提前公示。尊重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利,努力培养人人爱护医院,人人关心医院发展的主人翁精神,使医院凝聚力不断增强,职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服务态度不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七、几点体会
通过近两年的创建工作,特别是我院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是关键。一个单位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领导,更离不开个兄弟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中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在基本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县委、县政府是非常支持的。二是加大投入,政策保障是基础。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目前财政体制下,加大投入和政策保障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政府决定新建用地实行有偿划拨,减免资金,同时还为中医院购臵医疗设备,加快了中医的发展。三是班子团结,强化管理是根本。一个好的院领导是医院发展的前提,配备一个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建设德才兼备的一支专业技术队伍,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强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我院通过整体搬迁、二甲创建使就医环境、医疗设备、医疗服务水平、医院管理水平、职工素质和医院的综合实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但我们仍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将通过更进一步的努力将石泉县中医医院建设成让领导放心、令广大人民群众信赖的医疗机构。
2010年医改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大 会 交 流 材 料 之 五
发挥优势特色
提高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省级示范中医院创建工作
安康市中医医院
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始终围绕管理年活动主题,将‚质量、安全、服务、费用‛核心要素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每年有安排、有重点、有落实,自2005年开展以来,连年得到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医院管理年检查组的充分肯定。2009年,我院提出了创建省级、国家级示范中医院的宏伟目标。通过狠抓医院内涵建设,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确保‚三甲‛中医院内涵质量,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为质量和安全为基石,促进医院科学规范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和永恒主题,我们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百日医疗安全检查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全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等有效载体,不断强化医院内涵建设,促进了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一是狠抓依法执业,严格各项准入制度,对新近人员建立有效的培养和约束机制,增强了医务人员规范执业意识;二是狠抓业务素质,积极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及医疗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和规范全体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训练机制,提高全员业务素质;三是狠抓质量控制,抓好基础质量管理,重视环节质量干预,强化终末质量考核,切实提高甲级病案率。
二、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不断促进学科建设。
中医的发展重点在于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不遗余力狠抓专科建设,对重点专科实行投资优先、岗位设臵优先、人才引进优先、职称聘任优先、进修学习优先的政策,力求把优势专科做大、做强、做精。一是先后出台了《安康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建设规划》、《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中医专病门诊、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方案》、《中医专家查房制度》等,规范建立了40多个中医专病门诊;二是在中医特色建设中,加大了临床科室中医药特色建设力度,中医专家对口参加手术科室病区查房,对围手术期病人进行中医辩证施治,切实提高中医参与率、治疗率;三是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康复业务,建立了中医治未病科,充分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特色优势;四是构建龙头学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三级学科体系,加强对专科的宣传和包装。我院骨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脑病科和肛肠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有15个市级重点专科;眼科和肛肠科为市级诊治中心。并已申报成立安康市眼科医院和筹办安康市肛肠病专科医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医有专长的发展格局。
三、以人才培养为基石,构建高素质的人才梯队。
我们以实施‚特色专业工程‛为引领,构筑高规格人才培养平台,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用好‛三个环节,坚持‚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的培养方案,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推出‛、‚留住人才‛三大人才战略,把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一是通过名师带徒,加快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确定省级‚师带徒‛两对和院级‚师带徒‛两对,制定了三年带教计划和考核细则,组织学术继承人按期参加省中医管理局集中理论学习;二是通过临床进修,加
大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及专科专病人才的培养;三是邀请知名专家定期业务指导和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四是做好对‚名医之星‛的宣传,目前我院有全国中医临床研修项目学术继承人1人,市级中、青年名中医6人。通过人才培养,专科诊疗水平显著提高,学术影响力明显增强。今年我院开展了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启明星‛人才推荐选拔工作,构建高素质的人才梯队。
四、以科技强院为支撑,不断提高医院的科研能力。
在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引入现代化医学技术与成果,作为中医药发展的支撑条件,而医学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近年来,我院坚持‚科技强院‛战略,以科技创新促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采取政策扶持,加大奖励力度,对获得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参照省、市奖励标准,医院给与同等奖励,院内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给予年终一次性奖励。仅2008、2009两年,医院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有三项科研项目荣获第三届陕西省科技调研成果三等奖。提升了各专科的声誉,加快了学科的建设,打造了医院的品牌。
五、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为引领,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我们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增强职工的凝聚力,从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制订了《安康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对医院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划,确立了‚厚德、精医、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和‚质量兴院、诚信为本‛的服务理念,医院的院徽和主体色调已作为医院的标志被广泛运用于医院标识系统中;二是把诚信医疗、满意服务作为追求目标,编印了《安康市中医院员工行为规范》,每年
开展各种优质服务和礼仪培训,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工作始终,有效的推动了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三是加强文化宣传,创办了医院内部报纸——《安康中医》,扩大了医院对外宣传窗口,提供了职工学习交流的园地,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强化内涵,细化管理,突出特色,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管理更加规范,各项业务质量指标不断攀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医院基础建设期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7%,门诊人次同比增长33.3%,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5.7%,床位使用率为98%,而人均门诊费用110元,人均住院费用4631元,居同级医院较低水平。2009年我院顺利通过省级示范中医院的达标验收,被省中医管理局再次确定为省级示范中医院,同年被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中医院建设步伐,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医龙头和示范作用,同时将以门诊综合大楼投入使用为载体,朝着国家级示范中医院的目标昂首阔步,不断前进,为发展中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0年医改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大 会 交 流 材 料 之 六
以等级评审为抓手,全面 提高医院综合质量管理水平
安康市人民医院
安康市人民医院位于美丽的汉江北岸,前身系安康铁路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及康复为一体的综合医院。全院占地面积16100平方米,现有职工508人,病床350张。自2007年以来,医院以等级评审为抓手,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医疗综合质量管理水平,2010年上半年顺利通过省卫生厅二级甲等医院复审。目前,医院正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斗。下面,将我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给大家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强力营造医院等级评审氛围。评审工作启动之初,医院及时成立了二甲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院长负责二甲复审的全面工作,主抓医院管理与财务,其他3名主管院领导分别负责医疗、护理、医技质量、医院感染、后勤管理以及服务质量管理,二甲办负责日常督促检查、上报资料等工作,制定下发了《安康市人民医院关于开展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安康市人民医院等级复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领导有分工,科室有目标,职工有任务。在此基础上,为调动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医院多次组织召开科主任、护士长会议,对医院等级复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凤翔县医院等兄弟单位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控感办、党办等职能部门采用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业务查房、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在全院营造人人知复审,人人谈复审,人人积极参与复审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促进各项医疗质量创等达标。
第五篇:7.13医改:让农民享有更多保障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焦点访谈):百姓说看病难,政府说医改难。医改是中国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这难那难,最难的还是偏远山区的农民们,他们怕生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让他们难以承受。小病拖,大病扛,慢病基本不管,这样的就医现状让人更能感受到医改的急迫。记者最近在云南省玉溪市采访时了解到,医改的实施,正在给这里带来变化。
左永丽家的福音:血友病纳入新农合
左永丽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村民。8年前,她出生不久的儿子,在一次疫苗接种后突然流血不止,后被医院确诊患有血友病,从此为孩子治病就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
小孩子爱动,少不了磕磕碰碰,蚊虫叮咬,而对左永丽的儿子小海友来说都会引起出血和疼痛。每个月,左永丽都要带着儿子注射数次凝血因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海友慢慢长大,用药剂量也越来越大,家里的负担相应也越来越重。
症状不太严重的时候,左永丽就让儿子忍着,只有在病情趋于严重的时候,她才带儿子来到医院进行注射,为此她不止一次默默地流泪。去年6月,她得到一个好消息,玉溪市红塔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血友病这种慢性病纳入到新农合报销的范围之内,这就意味着孩子再也不会因为家里经济困难而得不到治疗了。
以往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十分突出,90%的农民只享有10%的医疗服务资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广大农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玉溪市经过调研和测算,决定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解决农民看病贵的实际问题。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2.6亿元,从重点保障基本医疗和大病做起,逐步向慢性病延伸。这样,不仅仅是左永丽的孩子,很多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的村民,现在都能享受到新农合报销政策所带来的实惠。
张伟的意外之喜:新生儿住院母婴共享
张伟是云南省新平县农民,今年28岁,几天前他喜得龙宝宝,但是孩子出生三天就得了新生儿黄疸,医生告诉他必须住院治疗,这让他很着急。
张伟和妻子都参加了新农合,张伟琢磨着,妻子生小孩住院的费用应该可以按照新农合的报销比例进行减免,但是刚出生的孩子也住了院,这笔治疗费肯定是要自己出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儿子的医疗费用也能得到新农合的报销减免。
2011年,玉溪以新平县为试点,创建了新生儿住院母婴共享的医疗保障制度,这项制度正好适用于张伟一家所遇到的情况。
过去当地有一种说法,叫做“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是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一种很形象的比喻,一个重病人可能会拖垮一个家庭。为了减少群众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2011年玉溪市在国家投入的基础上,从市财政中为176万参合农民每人再筹资100元,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看病负担减轻了
几年前,当地很多农民有病没钱看,不敢去医院,小病拖大病扛,慢病基本不管。医改实施以来,农民看病的负担减轻了,医疗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当了20多年村医的奉永洪对这一点有着深切的体会。
医改实施以来,玉溪市红塔区加大了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每年都要对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免费体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也要参加体检,每三个月还要对他们进行回访,村医奉永洪要把体检的通知单发放到每家每户去,并看望他要随访的病人。
实施医改以来,农民的报销比例提高了,住院报销比例乡镇级达到95%以上,补偿年封顶线达16万元,基本实现了农民基本医疗高补偿的目标。为提高管理水平,乡村的卫生所和市县的大医院一样,也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只要用身份证扫描,个人全部的病例信息一目了然,这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也给乡村医生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在玉溪市的各个医院,病人的电子健康档案都可以实现互通互联,统一管理,而且所有乡镇的人群年龄分布,疾病分布,以及乡村医生的工作量都可以实时查询。
经过各级财政的资金筹措,2012年玉溪市医保的人均筹资水平达到了360元,老百姓从医改中得到了实惠,看病报销的比例大大提高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缓解,如今玉溪的老百姓少了看病的后顾之忧,日子过得越发踏实了。
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08年的54%、48%均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
新一轮医改经过三年的初步探索期,如今已经进入“深水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医改仍然面对许多难题,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怎样才能进一步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怎样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医疗保障?面对这些问号,大胆实践,因地制宜,才能让更多的医改成果惠及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