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聘用社会医务人员执业管理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聘用社会医务人员执业管理的通知
[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53更新时间:2007-6-16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发文单位:卫生部
文号:卫医发[1998]第26号发布日期:1998-11-19
执行日期:1998-11-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有关直属单位:近来,部分医疗机构出现擅自扩大诊疗科目,随意变换诊疗地点,不按规定办理聘用社会医务人员执业的有关手续,甚至聘用非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等问题,严重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干扰了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并由此引发了许多医疗纠纷,甚至发生医疗事故,损害了患者利益,影响医疗机构声誉,患者和社会反映强烈。为规范医疗服务,保证医疗质量,维护法律严肃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现对有关规定重申和明确如下:
一、严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将本单位的科室或业务用房租借或承包给社会非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
二、医疗机构增加诊疗科目、变更执业地点,必须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对于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擅自变更执业地点按非法执业论处。
三、医疗机构根据医疗需求聘用社会医务人员时,应采用定向或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
社会医务人员系指取得技术职称的待聘人员或个体行医者。199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实施后,则指取得执业资格的待聘人员或个体行医者。医疗机构聘用外单位离退休医务人员,可参照本条规定办理。
四、医疗机构因学科发展需要,拟请外单位在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活动时,用人单位应与拟请人员所在单位签订用人合同。
五、聘用单位除审核拟聘人员身份证明、学历证明、执业证明、职称证明、拟聘人员任职履历及原
单位证明等相关材料外,还应组织专家对拟聘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考试或考核,并按人事部门规定办理正式聘用手续。
六、聘用的医务人员应具有经正式职称评定的主治医师以上的技术职称。
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加强对聘用和外请人员的管理,定期对所聘、外请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辞退。
八、聘用或外请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由用人医疗机构按有关规定负责处理。
九、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外请在职和聘用社会医务人员执业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外请在职和聘用本县(区)内社会医务人员执业应报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聘用本县(区)以外地区的医务人员应报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99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实施后,医务人员变更执业地点应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凡违反本《通知》规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
细则》,视情节责成该医疗机构限期整改直至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追究其领导人责任。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对医疗机构决不能以缴纳罚款取代整改,也决不允许以罚款而认同非法行医。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医疗机构法人代表开展依法执业培训,加强监督管理,并根据本《通知》精神于近期内开展一次大检查,年底前将检查结果报我部医政司。
第二篇:医疗机构执业聘用证明
医疗机构执业聘用证明
我单位拟聘用 同志从事 专业工作,经核实准予申请执业注册。
特此证明。
单位法人(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年 月
日
第三篇:甘肃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记录备案制度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医发〔2009〕312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
为记录备案制度》的通知各市、州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厅直各医院,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为规范我省医疗机构医疗执业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执业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省卫生厅制定了《甘肃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记录备案制度(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书面上报省卫生厅医政处。
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甘肃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记录备案制度
备案登记表
主题词:医政 管理 制度 通知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厅直各医院,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抄送:卫生部医政司、医管司
第四篇: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
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鲁卫医字〔2010〕77号
各市卫生局,大企业卫生处,省(部)属医疗机构:
现将《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32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根据《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诊疗活动的,必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目前,我厅正组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范围内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的单位,我厅将进行公示;达不到要求的,将予以关停。公示结束后,对无异议的医疗机构,各市卫生局要认真组织和指导辖区内有关登记机关按照《通知》要求,办理执业登记手续。
二、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应当向其执业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㈠医疗机构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签署的正式申请文件,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为省卫生厅的,提交单位负责人签署的正式申请文件,说明申请变更登记的原因和理由;
㈡《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及副本原件;
㈣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名册及相关资质,包括《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护士执业证书》复印件、技师需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㈤血液透析室功能区建筑平面图,并详细标明分区布局及建筑面积;
㈥血液透析室仪器设备清单;
㈦血液透析室工作制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各执业登记机关要按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对申请机构进行严格审查和现场考核,审查合格的,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对通过审核的血液透析室要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进行登记,同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根据血液透析室设置和血液透析机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变更登记。
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工作,我厅将委托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结合日常工作适时组织抽查。请各市卫生局于2010年8月31日前,将本市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情况报告及“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更新的数据报省卫生监督所,汇总后报卫生部。
联 系 人:省卫生厅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处 李传播
省卫生厅中医药业务处 李 檬
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方 媛
联系电话:0531-67876155,0531-67876318,0531-85599953 电子邮箱:sdjdyz1@126.com
二〇一〇年五月七日
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
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决定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诊疗活动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
二、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必须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肾病学专业诊疗科目,并符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标准》,见附件)。
部分地区和医疗机构确因地域、服务人群和服务需求等因素,设置血液透析机数量达不到标准的,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三、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应当向其执业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设置血液透析室申请;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及副本原件; 3.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名册及相关资质情况; 4.血液透析室功能区建筑平面图; 5.血液透析室仪器设备清单; 6.血液透析室工作制度; 7.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四、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申请后,应当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资料审查,并按照《基本标准》进行实地考察、核实,同时应当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血液透析设备使用、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现场综合急救能力和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现场考核。经审核合格批准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下登记“血液透析室”及血液透析机数量,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设置或血液透析机数量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变更。
五、已经设立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通知要求办理登记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合格的,继续执业;经审核不合格的,应当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应当保证医疗安全;至2010年8月31日,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关闭。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本省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情况形成报告,并于2010年9月15日前上报我部医政司。
六、未经批准并执业登记设置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理。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施行中的有关情况可向我部医政司反映。电子邮箱:MOHYZSYLJGGLC@126.com 附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附件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血液透析室是对患有慢性或急性肾衰竭、免疫性疾病和中毒等疾病的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场所。
一、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
二、人员
(一)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名执业医师;
(二)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至少有1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四)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有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二)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
(三)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四)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三)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五、规章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第五篇:XX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XX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
成立XX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监督法规科。负责对全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网络记分和管理等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区卫生计生委具体负责辖区内一级(含)以下医院(含未定级),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日常监管和记分工作。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要按照“谁检查、谁记分,谁发现、谁记分,谁处置、谁记分”的原则,对医疗机构审批校验、日常管理、综合监督、运行评价、医院评审、质控督查、投诉举报等各类检查、管理中发现的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符合不良记分规定的,要严格按照《XX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记分,不得漏记、少记、多记或无依据、无证据乱记。委机关医疗机构行政审批(综合监督)、医政医管、基层卫生(中医药管理)、家庭发展、疾病控制、规划财务等科室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工作主体,依据各自职能负责为日常监管和工作中发现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进行记分,负有对同职能下级部门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工作督促、指导责任。
各相关业务科室在日常检查或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XX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且有扣分行为的,填写附件2或附件3报分管领导审批后,3日内送被记分单位,10日内报至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于3日内在XX省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平台进行记分。被记分的单位或个人对记分有异议的,在收到《记分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可向区卫生计生委进行申诉,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须做出决定。办公室每月汇总记分具体情况,并于每季度开始的首月10日前在政务公开网公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附件5)。
各相关业务科室在专项检查、举报投诉查处等工作中发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也可以直接查处和扣分。
三、记分流程
(一)联席会议制度。
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委机关科室负责人员参加。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推进记分管理工作,结合日常检查、专项整治、举报投诉、上级督办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适时通报记分结果,联席会议由委综合监督法规科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前,委医政医管、基层卫生(中医药管理)、规划财务、综合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家庭发展等相关科室和卫生监督所负责将本科室(单位)在日常监管、检查指导等工作中发现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问题线索和处理结果汇总至委综合监督法规科,对区卫生计生委不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但在检查中发现需要记分的,由综合监督科及时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作为医疗机构校验依据,实行动态管理,在组织实施医疗机构校验前,委相关科室应提前通知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其记分管理情况。(二)信息报送制度。
委各相关业务科室于每月10日前将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汇总报送至办公室;委各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对报送材料签字确认;没有记分的,实行零报制度。委各相关业务科室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人员有变动的,要及时通知办公室。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各医疗机构要召开会议,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动员部署和广泛宣传,及时组织培训学习《XX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二)自查自纠阶段(8月)。
各医疗机构要对照《XX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自查自纠。2018年已经开展实施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的,要及时上报办公室,由办公室及时登录XX省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平台进行补录记分,不得消除记分。(三)督查检查阶段(9-11月)。
区卫生监督所要将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一次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专项检查工作,同时将举报投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和行政处罚纳入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四)总结验收阶段(12月)。
办公室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工作总结验收。五、工作要求
(一)要建立长效机制,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并作为工作考核指标。
各相关业务科室在日常监督中发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违法违规问题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应当实行不良执业记分的,要按规定必须记分,记分和处罚不能相互代替。(二)区卫生监督所要通过“双随机”、“飞行检查”等方式,合理分配检查时间,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做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全覆盖,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对问题突出的医疗机构应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各相关业务科室要综合运用医疗机构监管结果,要明确将医疗机构监管结果与医疗机构校验、等级评审、医保定点资格或医保协议管理、专科建设、评先评优、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等挂钩。(三)各医疗机构要认真组织学习《XX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政策。
各相关业务科室和卫生监督所要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不良执业行为的类别、情节、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书,为开展相关工作打好基础。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对社会影响大、后果严重的不良执业行为及时予以曝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引导、督促医疗机构不断增强自觉守法的执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