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医药产业规划

时间:2019-05-13 00:1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治市医药产业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治市医药产业规划》。

第一篇:长治市医药产业规划

长治市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医药行业是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担负着服务城乡、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

一、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形成了中成药、中药精制、生物医药、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制剂和医疗器械及医药物流配送等门类品种较齐的医药工业体系,共有医药企业20户,主要产品有清开灵、生脉注射液、血液制品、复方苦参注射液、六味地黄丸等300多种。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骨干企业有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振东金晶药业有限公司等。从发展趋势看,我市医药行业的比重逐年增大,正朝着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支柱产业的方向发展。

二、目前医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医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知名品牌少,自主研发能力弱,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相对匮乏。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活跃市场龙头,巩固种植基础,壮大工业支撑,打响文化品牌,全力推进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物流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管理规范化,构筑药业发展“四大支撑”,推促医药产业整体上档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实现我市医药强市的战略目标;医药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医药工业在全省全国地位争取进入前列。到十二五末全市医药工业现价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四、发展重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医药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突破性地发展医药产业,使我市的医药产业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力我争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医药产业基地。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品牌为核心,依据新型工业化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以中药现代化和生物医药为突破口,以医药流通为载体,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品牌创新,实现医药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在全市形成六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平顺、壶关、屯留、沁县、沁源、武乡),五大医药优势行业(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配送),十大优势医药产品系列(清开灵、人血白蛋白、复方苦参、冻干粉针剂、神经生长因子、比卡鲁胺胶囊、L-苯丙氨酸、六味地黄妨、单味配方颗粒、依西美坦胶囊)的格局。到十二五末力争医药行业成为我省优势产业之一,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以太行药业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要向纵深发展,要研发一些新特药。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天然药物成为现代医药的发展热点,目前世界天然药物的销售额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为此,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医药,抢占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因此要重点发展高效、速效、长效(三效)和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小)及贮存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三方便)的新型号中药,如单味配方颗粒,是继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之后的中药第四大支柱,是中医药领域的未来方向性产品。

以康宝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要向外围拓展。现代生物技术成为医药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医药工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疑难疾病认识的深化,众多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问世,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将极大地改变医药工业面貌。世界发达国家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垄断国际生物制药市场,表明我国医药界在生物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的新一轮的竞争已经展开。因此要在人血白蛋白的基础上,加大神经生长因子、抗凝血酶、医药中间

体、L-苯丙酸胺、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等的开发力度。

以振东药业为代表的抗癌药要向扩大抗癌药物品种发展。目前癌症已上升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世界第2位“杀手”。自 90 年代初至今全球抗肿瘤药物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12.5%,大大高于其他药物 7%的平均增长率,且增速还将提升。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的增长一直高于医药行业的增速,目前国内抗肿瘤药物及免疫调节剂的医院销售额达到 90 亿元市场规模,预计未来我国抗肿瘤行业复合增长率将为 26%。由于抗肿瘤药物行业壁垒较高,市场份额主要被专业抗肿瘤药物生产厂商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因此要在现有抗癌药物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注射用盐酸头孢唑兰、来曲唑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新型抗癌药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进一步发挥市政府部门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建立市医药联合协调组织,由经委、发改委、药监、卫生、工商、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协调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医药产业发展中重大问题,加强宏观指导。

加快市医药协会的组建,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努力打造医药行业规范化、秩序化、文明化、国际化新格局。

(二)、实行科技兴药政策,鼓励技术创新。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与在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确定科技主攻方向,加大科研力度,利用国家政策,帮助企业建立国家、省级科技创新中心。

2、加强新药研发。积极支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目标,逐步建立新药自主研究开发体系,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开展新药研发。

3、加强和鼓励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有计划的对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在研发、立项、经费补助、新药审批及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上给予优先考虑。

(三)加大改革力度,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鼓励经营者持大股,购买企业组建大集团。

(四)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根据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适时地调整支持和鼓励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改善医药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效的促进医药工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长治市图书馆规划建议

关于长治市图书馆“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草案

21世纪第一个五年,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机遇期。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图书馆新馆大楼于2005年5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15个月,接待各级领导、读者参观访问十一万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的拍手称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标志着我市图书馆事业出现了全新发展的态势。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市图书馆建成融服务性、教育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现代化网络教育服务体系的先进图书馆,特提出长治市图书馆“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草案,请予审议。

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实施“三三战略”,建设“三个长治”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全局,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层次,着力开展岗位竞赛、优质服务,着力强化图书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全市图书馆事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二、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十一五”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腾飞期,也是我市图书馆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我馆将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规划目标,遵循整理、保存、开发、应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于全市公众的宗旨,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全面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努力向管理科学化、业务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推进,尽快形成具有上党老区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的服务功能,将我市图书馆建成融服务性、教育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现代化网络教育服务水平的地市级一流公共图书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市人民的文化教育需求,以高质量、高效率为全市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要瞄准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前沿,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缩小与全国先进公共图书馆的差距。力争到2010年,将市图书馆建成为设施精良、资源丰富、队伍精干、服务一流、独具特色、科研与服务均衡发展,力争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实现较高数字化程度,成为省内外周边地市具有一定影响的学习型图书馆。

三、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1、管理与制度建设

“十一五”期间首先要形成一套更加科学合理、体系健全的馆内运行机制和

管理制度。坚持以法治馆,高效运作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原则。将能否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考核全体馆员工作实绩的基本内容,将能否充分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作为自我评价的基本标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办馆档次。

其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流程重组、职工竟聘上岗后,2006年基本完成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标准制度等。以各业务部门为单位签立服务公约,建立服务承诺制,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和操作细则。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到2010年使全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能够引领长治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进程。

第三、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职工代表大会、图书馆业务工作咨询委员会、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和读者协会的作用,不断提高图书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保证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持续有效地发展。

2、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经过五年的收集、整理、开发、应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形成馆藏丰富、结构合理、品种优良、特色鲜明、各种载体互补共存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基本上满足为全市各级领导机关决策、科研与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及其他事业发展提供学习研究的需要。

(1)根据办馆方针和任务,制定文献信息收藏规划。在文献采购工作中确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和时代意识。有系统地入藏参考文献、地方文献,有重点地入藏科研文献、科普文献,有选择地入藏青少年课外阅读文献,慎重入藏具有潜在价值的珍贵文献,把优化馆藏结构作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目标,大力加强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使之成为馆藏文献主体的重要部分。依据新馆设计规模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年进书量应保证在4万册以上,到2010年馆藏总量达到50万册以上,中外文报刊达3000种以上。

(2)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完成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的转换工作,力争在2010年以前采用套录的方式完成全馆中文图书、报刊回溯书目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同时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建成馆藏外文图书书目数据库。

(3)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应积极开发利用网络上公共和免费的信息资源,逐步建立电子信息资源规范导航系统。根据经费情况,每年购置1——3个中文光盘数据库,到2010年,购置和引进成为馆藏的数据库争取达到10——15个。同时,要结合本馆馆藏特点和优势,对部分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自创3——5个具有本馆特色的书目或全文数据库:如太行精神、抗战文化等专题研究。并根据读者实际需求和图书馆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能力,有计划地增加音像资料的入藏数量,到2010年馆藏非印刷型文献达到一定规模。

(4)积极筹备长治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协调委员会,加强全市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实现全市范围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3、读者服务工作

“一切为了读者”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继续开拓创新,逐步完善建立起一整套的服务管理体系。力争在五年内,使读者服务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接近国内一流公共图书馆,让读者的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1)采用查、阅、借、藏、参、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对读者实行全开架、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文献信息服务。并积极创造条件,发掘潜力,坚持全天候开馆,随着工作人员的增加,逐步延长开馆时间,网上资源做到每天24小时开放服务。

(2)用两至三年时间,对全馆文献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与调配,条件成熟后,力争在全市范围实行文献通借通还,对重点读者提供代借代还业务。积极开展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对藏书利用情况和读者阅读倾向不断进行调整、统计、分析,逐步走上“一卡通”、馆际互借、联合检索、网上阅读、资源共享的现代化轧道。

(3)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网络环境,开展多种层次、各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文献的利用率。积极开展网络咨询、文献信息定题、课题成果查新、最新文献报导等信息服务工作。通过图书馆网页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电子出版物、做好网上信息资源导航服务。设立网上读者意见箱,及时了解并尽快解决读者利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开设文献检索辅导,指导读者阅读与检索。

(4)充分利用广阔的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书画展览、知识讲座、报告会、发布会、演讲会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2006年,首先办好中高等美术专业培训班、少儿绘画、青少年演讲与口才、声乐、电子琴、舞蹈、英语、奥数、习作、书法等培训班。逐步实现我市校外教育事业的腾飞,帮助全市广大青少年尽快尽早成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帮助他们走出长治、走向三晋大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4、基础设施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用两年时间,(06——07年),完成市图书馆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全部对外开放所有窗口,基础设施与办馆条件力争在全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正式启动“图书馆之城”建设,用三年时间(08——10年),把长治老区建设成为一座“图书馆之城”,一个没有边界的图书馆网“虚拟+实体”。为全市城乡提供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打造学习型城市,让“书海”真正流动起来,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建筑模式,让全市人民坐在办公室和家里,打开电脑随时随地就能阅读书、报、刊,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1)硬件设施到2010年,馆内阅览座位增加到2400个,多媒体及视听阅览室可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达到200台,各种服务器达到20台,数据存储容量达到10T。利用现有的存储中心,构建网络实时咨询系统、数据库跨库检索系统、光盘网上发布系统、电子阅览收费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等。努力建成一个技术先进、开发性能好、与国内外网络互联、符合国家数字图书馆数据标准,并能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2)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保、科学发展的原则,按照开放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标准营造好市图书馆。力求实用、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经济、美观的和谐统一,体现出文化与科技高品位,充分展现出生态馆、绿色馆、数字馆、多功能馆给读者带来的周到、快捷、便利的服务,让读者在休闲、宁静、舒适中进行愉快地学习研究。同时,要逐步完成休闲区、知识长廊、学术活动区等设施的建设。建立总咨询台,开通文献检索与读者导航系统,让读者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馆藏资源。进一步加强馆内馆外环境的美化与绿化,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整洁安静、学术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求知场所。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市图书馆建成全市人民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术

研究中心、文化休闲中心、教育服务中心、知识管理中心。

(3)积极辅导帮助各县(市、区)、乡(镇)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五年内帮助十三个县区公共图书馆全部达标,其中重点帮助长子、沁源进入国家二级馆,全市146个乡镇(社区)都能建成小型图书馆(室),把全市各级、各类、图书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图书馆网,真正实现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和跨越式发展。

5、队伍建设

隋着图书馆馆藏载体多元化,业务操作自动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发展,对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外语水平等基本素质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造就一支素质优良、能适应新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的馆员队伍,是我市图书馆建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制定专业队伍建设的规划和聘用实施意见,逐步使馆员队伍的学历层次、专业层次、职称层次和数量与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相适应。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图书馆专业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进,专业素质有很大提高,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文化部评估指标的要求。

(1)调整馆员专业结构,逐步补充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员。到2010年,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要形成梯度,30岁以下的占40%,30——50岁的占40%,50岁以上的占20%。学历结构比例2010年图书馆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要达到20——30%,研究生占一定比例,计算机专科以上学历要达到20——30%,其他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40%。职称结构比例达到高:中:初=1:3:6。

(2)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层次,每年公开招聘一批计算机专家及图书馆学专家,通过考试、考核进入图书馆工作。再就是积极鼓励、支持、创造条件、选派素质好的年轻馆员,外出培训和深造,为市图书馆培养、选拔、造就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从而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3)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理论培训,组织全体馆员学习有关新知识、新业务、要求每个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现代化技术服务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形式,如业务讲座、学术报告等办法,不断提高全体馆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定期重点选拔一批专业基础好、思想素质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的骨干馆员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促使他们逐步成为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或现代化技术应用方面的业务骨干和主体力量。

(4)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每年组织一次全市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全市图书馆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撰写发表论文,支持馆员参加各级学术活动,锻炼队伍,锻炼人才,提高在全省、全国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条件具备成立晋冀鲁豫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发扬光大“太行精神”,加强周边地区的资源共建共享。

四、几点建议

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各级领导的强有力支持,为了全面落实市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特向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各级领导提出以下建议和请求。

(一)新馆大楼虽已投入使用,但距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还相差很远,许多内部设施,尤其是自动化、数字化的设备还不完善,还需要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每年投入200万——400万元,购入现代化设备和环境改善,06年应首先

安装中央空调,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购书经费应加大投入。市图书馆建馆六十年,馆藏大多数是旧书、老书,经过几十年的借阅,有的已破损,不能再流通;有的则成为历史文物,升级为国家文献资源,如抗战史料,需要保护,不允许再流通借阅,包括解放前和文革时期的书、报、刊,需要整理保护、保存,成为我市的特色馆藏,镇馆之宝。新馆设计藏书80万——100万册,急需大批购进青少年读物和新书。市图书馆购书费从06年起应增加到60万元左右,并逐步增加。

(三)建设一流的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才能进行科学管理,提供服务。从2006年起,每年应新进图书馆专业方面的本科毕业生不少于5名,计算机专业大专毕业生不少于5名,同时要引进图书情报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若干名。

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我们将不断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教训,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成果,全面推进“以人为本,强化特色,争创一流,再铸辉煌”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带领全馆人员开拓创新,踏实工作,把图书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推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加快全市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为全市经济腾飞、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十二五”规

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二月十日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做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实施“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的工作思路,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理清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战略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努力使“十二五”规划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使其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主要任务和分工

(一)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前瞻研究,凝聚社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撑。“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重大课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通过向社会公开选聘和直接委托等形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制定计划的依据。总体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明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确定该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点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提供公共产品,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引导的领域。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县(市、区)级规划。县级规划内容要突出本地特色,形式可以更加灵活,要增强可操作性。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由当地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扎实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做好前期研究是搞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前期课题研究一方面要针对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加大研究的深度,挖掘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另一方面要拓展研究的宽度,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领域问题的相互关系,提出总体思路和战略。课题承担人一定要选择那些情况熟悉,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积累,研究能力强的同志参加。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方专家意见,加强实地调研,注意与其它课题的衔接联系,切实保证课题的进度和质量。

(二)科学制定规划发展目标。“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制定要按照避繁就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主要围绕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生态建设四大领域,提出一些能检查,可评估量化的指标。经济增长的速度指标要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经济结构方面的目标,要体现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结构的要求。民生方面的目标,更加强调收入分配和就业,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更加强调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

(三)突出规划重点。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按照“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围绕全面实施“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的工作思路,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十二五”规划要突出以下八个战略重点:一是通过经济转型,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来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和统筹城乡发展。三是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我市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五是通过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七是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八是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区域合作,提升竞争优势。

(四)加强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论证。重大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筛选出一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意义深远、带动力强的项目。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把项目作深、做实、做细,力争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为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奠定良好基础。

(五)注重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做好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特别要及时了解国家和省级规划的动态,主动与上级规划编制部门对接,尽量使我市规划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及生态建设规划要同步安排、同步编制、无缝对接。各级各类规划衔接的重点主要是发展目标、政策措施、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方向等。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协作,积极主动做好衔接工作。

(六)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公众了解和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提高编制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四、进度安排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10年3月起至2010年5月底,各课题承担单位组成课题组,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调查和研究,2010年5月底前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报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对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汇总编印,提炼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并上报市委、市政府。重点专项规划前期调研同步开展。

第二阶段(纲要基本框架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6月至8月底,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规划纲要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等。围绕纲要框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召开相关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部署开展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其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纲要形成阶段):从2010年9月到11月底,集中研究制定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听取各县市区、各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完成与国家、省规划的衔接工作。12月将规划纲要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准备提交2011年市人大会议审议。

市人大审议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后,进一步对“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进行修改,2011年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

五、保障措施

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时间紧迫,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市政府成立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领导挂帅,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的责任单位要统筹安排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与规划领导组办公室沟通并汇报进展情况,严格按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时间要求节点完成任务,保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编制长治市“十二五”规划所需的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安排。各县(市、区)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附件一: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组名单

附件二:长治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 附件一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组名单:

组 长:张保

市长

副组长:董岩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李国隆 副市长

曹惠斌 副市长

尚宪芳 副市长

许 霞 副市长

成 员:秦正安

市政府副秘书长

柴玉棉

市发改委主任

张旭亮

市经委主任

段爱民

市农业局局长

车忠和

市财政局局长

张培民

范长喜

魏绯丽

吴凌市

杨云光

李秀亭

宋锦书

李明芳

关小平

王俊杰

张军生

陈秀英

赵 坚

李新春

陈 皎

李建鸣 李志平市人事局局长 市教育局局长 市科技局局长 民政局局长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市建设局局长 市规划局局长 市交通局局长 市水务局局长 市林业局局长 市商务局局长 市文化局局长 市卫生局局长 市环保局局长 市劳动局局长 市统计局局长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郝海龙

市粮食局局长

阎潞平

市安监局局长

张进敏

市煤炭局局长

石建旺

市广电局局长

陈天锁

市体育局局长

闫 广

市文物旅游局局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委主任柴玉棉兼任。今后,除市领导外,其他成员若有变动,由该成员所在单位相应领导自行接任,不再另行发文。如因机构改革原因使成员单位发生变动,则原单位承担的职责由改革后承担相应职责的机构自行接替。附件二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

1、长治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水平及基本特点,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及面临形势环境,提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及政策取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2、长治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趋势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取向,紧密结合长治实际,具体分析“十二五”期间长治面临的新机遇,以及“十二五”期间可能对长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的因素、产生的影响和危害程度;提出如何适应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转型的战略举措。(责任单位:市信息中心,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3、长治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长治的要求,研究提出“十二五”以及到2020年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取向,研究提出指标体系设置,对“十二五”期末及到2020年的目标值进行预测,并对届时这些指标在国内外处于何种水平进行分析预测。(责任单位: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4、长治市“十二五”时期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今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分析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背景下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研究提出发展接替产业,实现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体制保障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解决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思路,需要采取的保障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5、长治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工业化的现状特征、发展阶段和制约因素,分析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因素对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提出在“十二五”时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责任单位:市经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工业交通科)

6、长治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十二五”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思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提出“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和对策。(责任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农业科)

7、长治市“十二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方向、优先领域、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8、长治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当前我市交通体系现状和运输业发展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分析预测“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需求;研究提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研究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思路和主要举措;明确“十二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重大项目、实施保障及政策建议。(责任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工业交通科)

9、“十二五”期间长治市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长治市城市建设的现状、差距和存在问题,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快“1+5”城市群建设,推进城镇化的方向、目标和重点,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实施的时序、途径和措施。分析我市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形势,提出加快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国土环保科)

10、长治市“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长治教育、卫生、体育、广电、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十二五”期间发展社会事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明确重点建设项目及空间布局,研究如何加强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薄弱领域和薄弱地区的投入,实现社会事业的均衡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11、长治市“十二五”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影响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因素,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方向,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等。(责任单位:市文化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社会科)

12、长治“十二五”科技创新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未来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及其对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研究加快科技创新的突出瓶颈,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社会科)

13、长治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强市战略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长治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长治人才需求状况,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方向、重点和举措,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人才成长、人才流动和人才创业的发展环境、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等。(责任单位:市人事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人事科)

14、长治“十二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十一五”期间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效,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难点和原因;提出“十二五”期间长治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阶段性目标,以及重点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步骤和对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15、长治市“十二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十一五”期间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及存在主要问题,按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市的要求,提出“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和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指标,以及实现上述目标的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结合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的思路与制度保障政策。(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国土环保科)

16、长治市“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思路与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长治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重点研究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出推进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和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17、长治市“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与重点建设项目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在保持合理投资结构的前提下,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对策措施,探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利用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扩大市场直接融资的有效途径,在产业培育、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梳理形成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18、长治市“十二五”期间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评价“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外开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我市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及环境条件;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扩大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着重研究提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国外资金的目标、重点,研究如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利用国内外资金方式,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思路及对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外经科)

19、长治市“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就业形势、劳动就业状况及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十二五”时期我市劳动力供求形势,提出扩大就业基本思路、目标和对策措施。根据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提出“十二五”期间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市劳动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人事科)

20、长治市“十二五”期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研究内容:回顾多年来全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展变化情况,对目前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总体评估,分析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的政策、体制原因,提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思路、对策,以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控制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办法。(责任单位: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21、长治市“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分析我市“十二五”期间消费状况,包括消费增长、消费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评价我市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我市“十二五”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着重研究如何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的途径和对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22、长治“十二五”期间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思路研究

研究内容:对目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转变的基本评价、难点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分析;“十二五”期间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推进思路、目标、重点和配套措施。(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23、长治市“十二五”期间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与土地综合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土地、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总量、结构和布局特点,根据“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测我市“十二五”期间要素资源的需求总量和区域结构,深入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市资源要素保障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要素资源供需矛盾的可行性方案和措施,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资源开发与土地利用的目标和调控政策。(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国土环保科)

24、长治市“十二五”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能源发展现状,以及能源资源、环保、水资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等主要约束性因素对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能源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十二五”期间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提出煤炭清洁利用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提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煤层气、天然气等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25、长治市“十二五”社会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新形势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趋势,研究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社团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治安和应急体制以及社会工作体制的思路、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综合科)

26、长治市“十二五”期间公共财政供给能力研究

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市财政收支结构、资金使用效率、财政体制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预测分析“十二五”时期财政收支状况,重点研究“十二五”我市公共财政供给的范围、内容和标准,提高公共财政供给能力的目标和举措,尤其是研究如何利用财政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优化支出结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等问题。(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投资科)

27、长治市“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市开发区、产业园区现状和面临问题,按照“准确定位、错位发展”的原则,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市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布局,提出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产业园区的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经委,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工业科)

28、长治市“十二五”期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研究内容:分析我市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结合人口与经济、资源协调发展的思路,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口发展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重点和对策措施等。(责任单位: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配合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发改委联系科室:社会科)主题词:经济管理规划方案通知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2月11日印发

第四篇: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主线,建立以中药、民族药、天然药为重点,包括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植物提取物、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天然保健品、特殊化妆品,康复保健、药物研发服务外包及中药材种植在内的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以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产业(云南)基地、医药工业园区为平台,通过资本纽带形成产业链,推进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和医药商业的协调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有明显特色优势的大品种、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品牌,力争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实现“5111” 发展目标:重点培育50户大企业、100个大品种、10个大品牌、1000亿的经济总量。

4、技术创新目标:完成50个原研新药申报并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其中Ⅰ类新药不少于3个;Ⅱ-Ⅲ类化药8-10个;生物制品10个;其他为中药、民族药、天然药新药及二次开发品种不少于30个。

5、企业发展目标:重点培育50户产值超亿元的重点企业,其中:工业产值超100亿的企业1户,超50亿的2户,超10亿的10户,超5亿的10户。

6、品种建设目标:打造单品种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100个重点品种,其中:销售过10亿元的品种1-2个,5亿元以上的品种5-8个,过亿元的品种超过35个。

7、品牌培育目标:培育以“云南白药”、“森菊”、“康王”、“沃森”、“绿A”、“金品”(省药物所)、“昆明”(昆药)、“盘龙云海”、“东方不老”、“特安呐”等为代表的,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10个大品牌。

五、产业布局

在滇中地区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医学工程产品、药物研发服务外包;在滇东北地区重点发展植物提取物、生物源农药;在滇南和滇西南地区重点发展天然药、民族药;在滇西北地区重点发展药物中间体。

(四)研发平台布局

依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央在滇科研单位、省属高校构建基础研究平台(主要布局在昆明地区),主要包括: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然药物活性筛选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三七农业工程实验室、云南省药用植物育种与规范化种植(GAP)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新型疫苗工程实验室等。

依托生物产业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和省属医药领域科研机构构建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平台、药物标准体系(主要布局在滇中地区),主要包括: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中试生产中心、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病毒性传染病生物制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植物提取物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化学药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依托省药检所和州(市)药检所构建地方药材、民族药标准制定研究体系。

六、重大工程

2、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

以昆明制药集团、昆明积大制药、昆明滇虹药业、昆明贝克诺顿制药等为代表制药企业,构成我省化学原料药、化学药产业集群,在新医改的拉动下,显现新的发展机遇。

要抓住近几年有大批专利药专利保护即将到期的时机,提前进入,抓紧专利药的仿制;要重视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新产品、新技术引进,加强制剂技术,以及新辅料的研究、引进和推广,提高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仿制的起点和水平,加快云南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品更新的步伐。

到2015年,力争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工业产值达到80亿元,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户以上。

(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在现已形成的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基础上,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各环节的实际需要,通过优化重组与机制创新,完善涵盖新药创制、天然活性物质筛选与结构优化、中药材优良品系选育与规范化种植技术研发、药品中试与剂型研究、药品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产品标准体系研究等环节,形成结构合理完整、装备先进配套、人才分布合理、成果转化快捷、运行高效规范的技术支撑

链条。以骨干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逐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药研发技术联盟。到2015年,建成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研究开发平台及成果转化基地10个;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

(七)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工程

“十二五”的重点是:利用灵长类动物模型(抑郁症的灵长类自然发生模型、化学诱导的帕金森病慢性猕猴模型、酒精诱导猕猴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模型、高脂肪食物诱导的Ⅱ型糖尿病猕猴模型等)、版纳微型猪实验动物,为国际和国内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和医药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研发支撑、临床前生物安全评价。开展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和结构改造、结构修饰等相关技术服务。

八、促进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四)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设立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领导小组同意后安排用于支持重大成果产业化、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支持、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品种原料种植基地建设、配套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等重点领域。鼓励各州(市)人民政府和产业园区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整合省级各部门专项资金,各部门按职责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力争省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达到5亿元,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800亿元。

通过政府资金与社会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云南省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生物医药产业,鼓励投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生物医药企业,解决我省生物医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全社会、多层次、多途径投资体系形成。

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优势、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金融机构融资优势,引进开发性金融机构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成果产业化和产品出口给予信贷支持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信用方式,积极探索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形式,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实物担保能力不足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订单质押、保理业务等融资服务,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适时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专项贷款,建立相应的贷款运作机制和风险分

担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探索借助金融资本杠杆,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由单一产品经营向产品经营+资本经营的转变,由内生渐进的发展向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转变。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开展高新技术医药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鼓励成长型医药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和企业(公司)债券;鼓励医药企业采取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信托融资、基金融资等形式实现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产业基地和园区通过打捆的方式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五)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

强化政府对中药材种植的规划和指导。重点支持中药材种苗(种子)繁育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加强“云药之乡”的认定和建设;

(七)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保障

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完善医药产业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云南生物医药人才资源信息库,完善人才价值评价机制;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鼓励海外优秀人才来滇创办企业、申请和承担政府科技计划、基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鼓励企业公开向海内外招聘创新团队和技术负责人。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五)成立由省人民政府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批准和审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整合政府行政资源,统筹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国家有关部委,争取国家在产业布局、政策、重大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组建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

五、推动行业整合,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十六)支持重点骨干和特色企业发展。采取贴息、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省内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做大做强。政策调控的重要资源,优先配置给水平高、效益好的重点和特色企业。制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对一定规划期内销售收入能够达到10亿元、20亿元、5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和项目,建立部门联系和“一事一议”机制,由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分头负责、责任包干、跟踪服务,并建立部门定期会商协调机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十二)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制订并发布我省生物医药项目投资指南,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投资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我省生物产业基地和园区的、世界知名生物研发机构到我省建立研发中心的、总投资规模在1亿元或2000万美元以上的生物产业项目,按照最优惠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支持;生物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应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政策。

八、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二十七)设立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领导小组同意后安排用于支持重大成果产业化、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支持、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品种原料种植基地建设、配套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等重点领域。鼓励各州(市)人民政府和产业园区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二十八)企业用于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二十九)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产品的技术转让,在一个纳税内,生物医药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五篇:医药产业动态聚焦

医药产业动态聚焦-——宏观经济与政策月度分析报告2011年第二期 医药行业】基本药物目录即将调整 药企命运融入制度环境建设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使用部分)将进行调整和完善,力争更好地适应基层用药需求,并适时启动制定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工作。”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

“所谓调整,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不动、调出和调进。就基本药物目录而言,我个人觉得还是调进的比重将更大一些。”江苏某制药企业政府事务部总监表示。

在制药企业尚在观望基本药物目录如何调整时,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明确指出,2011年将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

“目录调整只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内容。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对行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神威药业营销总经理王伟说。

1、调目录缘自“不够用”

为确保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安全有效的药品,我国于2009年8月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定了307个品种的国家基本药物,并要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最新监测结果表明,基本药物制度已在国内57.2%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安徽、天津、宁夏、吉林、江西、陕西、甘肃、海南等地初步实现了基层全覆盖。

卫生部2009年提出的目标是,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一年半以来,“基本药物数量和品种均不够用”的呼声不绝于耳。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有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补基本药物目录。据统计,到2010年9月底,已有14个省(区、市)完成了药品目录的增补,普遍增补了200种左右的药品。如浙江首批增补目录达150种,江苏增补292种,广东增补244种,山东增补216种,安徽增补265种,天津增补240种。《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录》(2010版)更是增加了381种基本药物。

所谓增补,即国家目录不够用而进行增加。广东省基本药物专家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席萍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国家基本

药物目录不能满足基层基本急救(农药中毒、蛇咬伤等)、抗过敏、儿科、妇科、皮肤科以及清热祛湿祛暑的常见病慢性病和感冒、胃肠道疾病的用药需求。

“随着一些病症的变化,临床用药也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原有的307种可能不够用。”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郑传誉说。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也表示,“不够用”主要有几种情况;第一,各地用药习惯存在差异。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药品种普遍为300种,但是一些地方的常用药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07种)的重合率只有50%。第二,以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在诊疗的范围已经从原来的常见病、多发病扩展到住院手术,超目录用药需求不断增加。第三,一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部分上级医院转诊患者的康复治疗工作,对药的需求范围加大,特别是患者普遍希望用大医院原来所用的药。

《工作安排》也强调,相关部委要“研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使用部分),规范各省(区、市)药品增补,兼顾成人和儿童用药需要,更好地适应基层基本用药需求。”

2、企业静观各种变化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有着极大的决心,制药企业应该会对目录调整有强烈的兴趣。”江西三精易安医药总经理杨昌顺表示。

“目前各省基本药物招标都将实行量价挂钩和单一货源,对企业来说,产品如果不在基本药物目录内,就意味着该产品将无法在基层市场销售,广阔的基层市场就彻底丢了。”杨昌顺说,独家品种一旦进入目录,则将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空间。

四川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卫俊才认为,将那些本身销量不大又不具备价格优势的药品纳入到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对普药企业来说则更具诱惑力。“一旦进入基药目录,该产品不仅被自动纳入医保甲类报销目录,同时还可以借助政府采购,迅速占领市场,增加企业的现金流。”

但也有人士表示,制药企业对待基本药物目录的态度已渐趋理性。原因无外乎以下几条: 首当其冲的莫过于基本药物降价。坊间已传言,国家发改委已经制定出包括600多个品规的基本药物降价目录,降价幅度因品种不同而异,有可能在今年“两会”前后公布。此外,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调整增补也会考验医保的支付能力。有企业人士预测,医保部门也会要求对基本药物价格进行控制。卫俊才表示,基本药物多为普药,本身利润就薄,在物料、人力成本都持续增加的当下,药品价格继续下降,企业很难继续扛下去。“现在我们使用的包装材料,单个供货价上涨了4分钱左右。单纯靠企业已难以消化生产成本的上涨。”郑传誉坦言,罗浮山国药之所以在30多个基本药物中,主推消炎利胆片一种,原因很简单,那就

是该产品的质量标准是罗浮山国药定的,成本控制相对容易。

其次是政府补偿尚未完全到位。众所周知,由于基本药物在推行过程中采取零差率销售,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维持日常运转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如果政策和经费落实不到位,保障机制也不健全,都将直接影响基本药物的需求量和供应量,预期受益基本药物销量放大的医药企业也很难美梦成真。

事实上,由于补偿不到位,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以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的同时,还销售着大量非基本药物;去年,某省在基本药物招标中做出了“30天回款”的承诺,但在实际结算过程中,中标企业却很难及时拿到货款。“我们跟基层医疗机构结账,基层医疗机构说政府还没有把资金给他们,他们也没钱。”一位企业人士说。不仅如此,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留住患者的积极性减弱,加上随着交通便利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一些基层患者开始涌入医疗能力更强的县级医院,一些地方出现了“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县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

“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统计,尽管在招标过程中政府实施了单一货源政策,但我们中标产品在2010年9月~12月期间的销量,较之上年同期并没有出现预期增长。”一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高管称。

3、政策环境正在改善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让百姓用到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基本药物目录调整的初衷也在于此。但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关键是让老百姓能够持续用上基本药物,一次两次地使用不能算。因此,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尤为关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

可喜的是,随着《工作安排》的出台,围绕着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政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工作安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2011年,我国将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此外,《工作安排》强化了财力保障,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将2011年医改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要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要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显然,这一要求从政策层面扫清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最大障碍。

天相投资研究人员认为,医保补助标准提升和基药市场扩容,使基本药物生产企业“迎来利好”。不仅如此,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正在加快,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都取得了初步进展。预计到2011年下半年,公立医院改革方向就会比较明确,新一轮政策驱动即将拉开序幕。

基本药物制度建设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可能在未来有助于基本药物在基层用量增长。作为企业人士,王伟的态度则更为乐观。他认为,随着政府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力度增强,企业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望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得到逐步解决。重要的是制药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

“制药企业要想在基本药物目录调整,乃至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真正获益,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生产出高质量的基本药物;二是顺应政策趋势,通过技术升级来控制成本。”王伟强调,基本药物市场的蛋糕,不会让所有医药企业来分享。无论是新版GMP,还是各省基本药物招标中采用的技术标,都对基本药物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药品降价已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难以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必须顺势而为,以技术升级降低成本来赚取利润,一些在技术上、质量上都不占优势的企业,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当然,想赚取更多药品利润的企业,也可以走专利药、创新药的路子。走高端还是走低端?大部分企业的战略路线明晰了,行业格局才能进一步趋向合理。”王伟说。

下载长治市医药产业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治市医药产业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药产业研讨会欢迎辞

    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致辞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各位来宾、朋友们: 下午好!在这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美好季节, 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隆重召开,这是全市经济社会发......

    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众所周知,医药产业作为国际产业标准划分的十五类国际化产业之一,它属于幸福行业,其持续发展关系到了人类生存和健康,而被称为是最重要的生产行业。......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一、全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一五”发展主要成效 (一)农业资源环保体系建设情况 农业环保监测预警体系人员、机构及设备建设情况:成立......

    长治市博物馆讲稿

    长治市博物馆讲稿 1.简介 兴建写主府称列墙高志内凡四四中初目雅整省书文以战方长治市博物馆位于长治市太行西街。1990年9月动工建新馆,1992年10月落成,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筑......

    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0-05-31 08:25 ——2010年5月20日在长治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史加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

    长治市商业银行考试内容

    长治市商业银行 简介 长治银行的前身为长治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企业,长治银行多年来始终坚持自身定位,依托政府、面向企业、服务市民、贴近百姓,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一支不......

    长治市煤矿(5篇范文)

    5、简答题 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那些职责? 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组织制度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