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枝特区农业合作协会发展状况及对策(推荐)
六枝特区农业合作协会发展状况及对策
郭胜鹏
〔内容摘要〕近几年,六枝特区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协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结合六枝农业合作协会发展现状、采取的措施和做法,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就今后需请上级及有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作了简单陈述,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农业合作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关 键 词〕农业合作协会发展建议
〔作者介绍〕六枝特区农业产业办公室
一、发展现状
2002年以来,六枝特区作为全省第三轮农村改革试点县之一,特区党委、政府根据本区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特点,精心设计了“壮大农村中介组织,促进基地持续发展”试验课题,选择岩脚镇和大用镇,分别组建了岩脚镇“养鸡协会”和大用镇“毛坡大蒜协会”,从政策扶持、地方能人启用、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边试验、边总结、边推广。2005年,特区下发了《关于印发六枝特区加快培育和扶持农村专业协会的意见的通知》(六特办通字[2005]156号),把协会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 实施,并将协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列为各乡(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推动协会的快速健康规范发展。
在这些经验、政策、措施的推动和两个试验协会的有力带动下,特区协会建设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目前,全区各种农业合作协会已达58个,会员4119人,带动农户33867户。组织了“土鸡”、“大蒜”、“杂交油菜”、“优质肉猪”、“郎岱酱”、“优质稻谷”等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协会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协会或个人受到了上级表彰。岩脚冬瓜协会受到了民政部、省及省领导和市、特区的表彰和奖励。落别乡水稻协会会长庞清志,2003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表彰与奖励,岩脚养鸡协会、郎岱养猪协会被省农产办确定为省级示范协会。协会的“民建、民管”的组织方式,已产生了“民受益”的效果,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二、发展措施
(一)及时出台政策,推广改革试点经验
在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中,特区农产办认真按照特区党委、政府“壮大农村中介组织,促进基地持续发展”试验课题方案,进行认真的试验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制定了扶持协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
(二)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培育典型
各乡镇党委和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领导,提高服务水平,从过去的强制性行政手段为主抓农业转到用服务性、指导性手段抓农业,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抓农业合作“协会”的培育和扶持。由政府分管领导亲自负责并具体抓落实,有些乡镇还特别设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协调机构(如岩脚镇),由政府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农技、工商等部门参加,负责协调各合作协会的管理及信息服务,引导合作协会健康发展。同时,帮助规范合作协会的组建程序、建章立制和核算机制,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农户、科技配套、连接市场的作用。如岩脚镇重点扶持的养鸡协会已发展会员312人,覆盖7个村,饲养规模达60万只。冬瓜协会的种植面积从开始的近百亩发展到现在的2200亩,产量11万吨,今年预计总产值420万元。郎岱镇重点扶持的“郎岱酱业协会”到目前止已销售“郎岱酱”4500公斤,销售收入1.7万元,预计今
年产销可达16万公斤,销售收入60.8万元,获利24万元。大用镇重点扶持的“毛坡大蒜协会”种植面积从2002年534亩发展到2300亩,今年的销售纯收入达250万元。
(三)以市场为导向,促优势农产品生产
协会在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扶持下,积极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把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趋向,并结合自身生产条件,以发挥产品比较效益最大化作为生产经营目标,选好品种,合理规划布局,高起点发展区域优势产业。通过协会积极运作,有些产品已初具规模,市场效益看好。如岩脚的“冬瓜协会”种植的冬瓜已远销昆明等市场,郎岱的“酱业协会”生产的酱虽然年产量可达16万公斤,但还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四)以协会为载体,推进科技运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各合作协会建立后,都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特区业务部门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如通过岩脚镇牵线搭桥,岩脚养鸡协会与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贵州秋宇禽业集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并邀请贵大生物系王文亮老师为骨干培训班授课。还有“毛坡大蒜协会”在特区农产办的帮助下,抓住我区与西南农大建立协作关系这一难得的好机遇,及时邀请西南农大的教授专家现场进行指导,并建立了技术协会关系。大用镇毛坡大蒜协会还把村小学办成专业技术夜校,通过授课、观看录像、散发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户的种养殖水平。
(五)用好“能人”,增强组织能力
在乡镇、特区相关部门和村支两委的指导下,由农业合作协会采取民主选举,大胆选举营销能手、科技骨干作为协会理事,并选举威信高的乡土能人担任会长。如岩脚养鸡协会会长刘锦祥就是一位阅历丰富、精明能干的农民,2000年初,他贷款1万元从贵阳购进2300只鸡苗饲养,经过4个月,成鸡上市,成活率98%,商品率95%,获纯利1.3万元。许多村民纷纷仿效,养鸡规模逐渐扩大。养鸡协会成立后,一致推荐他担任会长。大用镇毛坡大蒜协会的班子里,个个都是种蒜能手、种蒜大户,每家的栽种面积都在5亩以上,最多的达13亩。同时,还选派责任心强,技术素质高的农技干部带职带薪参加协会,与协会同工同酬,推进协会发展。
(六)架设通往市场的桥梁
协会成立之前,农户是单家独户经营,规模小,进入市场能力较弱。“跟风”种养、盲目销售、增产不增收情况时有发生。
协会成立后,及时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掌握同类产品的销路动向,随时调整生产和销路策略,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营销手段到区外市场联系业务,引来客商扩大营销;在交易中讲诚信,坚持平等的互惠互利原则;为外地客商提供优质的住宿、餐饮等服务;采取签订“合同订单”的方式与外地客商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在区外市场建立销售网点和专门的电话服务热线(如岩脚镇养鸡协会);在销售季节还采用产品现场议价(如毛坡大蒜协会),维护买卖双方的利益。这些方式的运作,保证了协会产品的顺畅入市。
(七)扶持典型,带动协会发展
协会成立之初,针对部分农民“怕市场风险、怕赔本”的心理,协会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选择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经济头脑的农户作为示范户,重点进行扶持,走示范带动之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推进了协会的发展壮大。如岩脚镇党委、政府坚持重点扶持,联系信用社重点扶持了刘锦春等10余户养鸡户,使他们年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带动了其他农户,促进了养鸡协会的发展,使协会会员从成立时的19人发展到如今的312人,年饲养规模已达60万只。
典型的示范带动,在推动协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区域农业产业的兴起,为构建市级主导产业、县级主导产品,“一乡镇一特”和“一村一品”的山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做出了典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协会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阻碍了协会的进一步发展。协会组织的生产是被动式的生产方式,市场风险相对大。
(二)会员没有缴纳任何会费,导致协会运行艰难,使协会和会员的经济利益难以得到提高,挫伤了协会和会员的积极性。许多协会是在2005年特区党委、政府把协会建设作为乡镇的一项年终考核指标后组建的,运作很不规范,制度也不完善,缺乏凝聚力,非常松散。
(三)产品未进行深加工,附加值低,产品价格及附加值难以得到提升和实现,成为制约我区协会发展和会员增收的瓶颈。
四、对策建议
(一)政府特别是乡级政府及其相关业务部门应尽快帮助协会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应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方式,走订单种植和养殖之路,从而降低风险,保障协会和会员的利益。政府及其相关各部门在市场开拓、安全产品生产方面给予大力帮助,可组织培训或派员直接帮助市场开发和安全产品的生产和监督。对本省和跨省流通的协会生产的农产品,请省农业厅帮助协调开通绿色通道,以保证农产品的快速流通、确保协会和农户利益。
(二)建议上级政府及部门在协会运作无效益的初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先期运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帮助协会动员会员,采取协商的方式,从帮助其销售的产品利润中按合适的比例缴纳,也可采取按帮助销售的产量缴纳。对缴纳的会费必须制定财务等制度,严格按制度管理使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给予协会大力帮助和引导,尽快完善协会各项制度,帮助协会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三)对产品的深加工开发显得尤为紧迫,政府与相关各方应着力帮助协会联系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双方牵线搭桥,使协会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仓库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又是协会深加工车间的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对协会在产品开发、创立品牌、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等方面,上级政府和部门应给予贷款贴息政策和资金与技术支持。对直接吸纳协会产品作为原材料的龙头企业,可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给予农业产业化资金和财政性资金扶持。对拉动协会发展,促进会员和农户增收有特殊贡献的龙头企业与个人应给予重奖。
第二篇:浅析协会目前状况与发展
浅析协会目前状况与发展
加入协会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我学会了很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让团队合作更加效等。现在师妹的加入为我们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还没深入的了解。但是通过从师姐们的口中我发现,她们还是一群很优秀的小伙伴。希望在师姐和师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越办越好。以下是我对协会的看法与建议。
首先,我认为这一届的师妹独立性很强,喜欢有自己的空间的时间,遇到事情喜欢独立的去完成,这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但是,如果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这可能会起到一个相反的作用。其次。师姐与师妹的沟通与交流的时间很少,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信任。以至于导致人心松散,没有凝聚力,大家各自在各自的小世界里活动。按自己的方式与方法做事,并没有考虑到整个全局观,所以出现意见分歧,导致矛盾出现。在一个就是执行力不够强。很多事人都是有一个惰性,喜欢把一个事情办得拖拖拉拉,就比如,可能要去申请一个场地,本可以当天就可以完成,有些人就喜欢拖到最后一天才愿意去完成,这样可能导致后面的活动无法顺利的进行,对于这些现象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点,师姐应该与师妹多沟通与交流,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大家都可以互相讨论,特别是师姐要主动积极,加强情感交流可是一个团队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我觉得我们协会做的最好的是在每一位小伙伴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协会的祝福。我觉的这个会给人一种归属感,加强了每一位对协会的责任心。第二点,应该更多地组织一些需要团队才能完成的活动,去培养大家的一种团队精神。第三点,应该把需要做的工作分配到人,并需要积极的去监督以及辅导,督促其尽快完成。加强办事的效率,从而促进一些活动的顺利进行。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喜欢这个协会的,我觉得师姐们都是好样的,都很热情和爱帮助人。而且对于投入工作她们也是非常耐心,责任感也非常强。在这里我强烈的感受到了。我希望这一点可以潜移默化到师妹,不仅对于协会有好处,对于她们自己也是有非常大的好处。我也对自己提出希望,这次咨询会的活动我没参与觉得好遗憾啊,一次与大家相处的好机会,就这么错过了。我希望自己在以后可以尽可能的去参与一些协会举办的活动,很想认识师妹,很想与好多协会的成员一起,成功地去举办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去完善自己的各个方面。希望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尽职尽责,既然选择它,就要努力地去把它做好。不要懈怠,不要拖拉,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把它看做一个有自己的大家庭,我们这个协会将会越变越好。因为有大家的热情,它能不发光发热吗?加油吧,小伙伴们。
第三篇:2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中
国
农
业
发
展
现
状
及
对
策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并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现在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词:农业 问题 发展 技术
农业高技术引领农业的未来,现代农业和过去农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技术的水平。就目前来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主要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先进装备技术和农业资源节约技术四大现代农业高技术。其中,农业生物技术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核心的、关键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面对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和重视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以解决,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延续了多年的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而力量薄弱,且进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
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涨,化肥、棚膜、柴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尽管农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是由于农业关乎数以亿计民众的吃饭问题,因此政府对终端农产品的价格增长采取了一定的调控措施,将对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频发的极端恶劣天气对农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近几年,中国境内特别是部分农作物的主产区遭遇了极端恶劣天气,比如2008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冰雪灾害,2010年以来旱灾、暴雨等恶劣天气也困扰了西南、长江流域等地区。由于农业自身的弱质性,造成其抗击外界冲击的能
力非常弱,不仅是自然灾害,病虫害也会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比如2005年的H5N1型流感,导致大量禽类被宰杀处理,以致次年的禽蛋产量有所下滑。而中国农田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如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尚不完善,农业设施原本可以起到一定的抵御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作用,设施的不完备更加突出了农业的弱质性特征。
3、农业流通渠道逐渐向现代渠道转变。
渠道的转变其一在于粮食的国家统购统销被打破,其二在于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不再限于传统的农贸市场,更多的进入了商超渠道,甚至是电子商务渠道(如中粮我买网),在这样的销售终端转变中,其流通渠道也变得更加扁平,我们提到的“农超对接”就是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转变方式之一。
对于粮食统购统销,我国从1955年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食购销由国家专营。从1997年开始实施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从2004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和严格市场准入相结合的原则,对粮食收购依法进行资格管理。当年,我国正式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时,国家委托取得经营资格的企业按最低收购价公开挂牌,设点收购农民手中粮食;当市场粮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停止收购,农民随行就市卖粮。
对于农产品销售终端的转变,由于销售的方式由农贸市场的叫卖式转变为商超的货架陈列式,对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过去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国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口虽然增加了2.4倍多(从1949年的5.4亿增加到2006年的13亿),但农业的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使得食物的可获得性得到很大的改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亿多t,增加到1998年的4.9亿t以上,增产粮食近4亿t,年均增产800多万t;1952年,粮食人均产量仅有288kg,1978年为319kg,1998年达到400kg以上。同时,人均食物能量摄入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7117kJ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10 885kJ,营
养不良人口总数从1990--1992年的1.93亿下降到1997~1999年的1.16亿,农村贫困人口也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00年的2148万,创造了用占世界1/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人口的奇迹。事实上,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已经变成农产品净出口国,到90年代中期,中国已成为粮食的净出口国。
1、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是中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
1949年中国粮食亩产水平(1亩=l/15hm,下同)只有68.6kg,到1998年全国粮食亩产达到300kg。这期间粮食作物亩产增加231kg,增长3.4倍,而这期间粮食播种面积只增长了3.5%。据研究分析,2O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亩产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效用;在80年代中期之后,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39%。此外.国家的价格政策和市场改革对农业生产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向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积累。
自1953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据专家测算,在1950--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大约取得5100亿元收入。同期农业税收789亿元,扣除财政支农支出1 577亿元,政府通过征收制度提取农业剩余净额4500亿元,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获得的资金净额在155亿元左右。1979--1994年的16年间,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民那里取得了大约15000亿元收入,同期农业税收总额1755亿元,各项支农支出3769亿元,政府通过农村税费制度提取农业剩余约12986亿元,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向城市工业部门的资金高达8ll亿元。
3、中国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逐步转移。
1952年,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达87.5%,直至1981年这一比重才降至80%以下(79.84%);2000年农村人口比重降至63.8%,2006年进一步降到了56.1%。虽然仍比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略高,但差距大大减少了。与此同时,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197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3.6元,1994年首次突破千元大关(1 221元)。1996年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年增长率达到了9%。到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是1978年的26.8倍,达到3 254.9元。
三、中国农业发展对策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来认识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充分估计在城市化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农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保护和支持,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城市化过程中的代价。
1.农业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当从实现食品的自供给安全,转变为改善农户的生计状况
许多经济学者的研究证明,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甚微,因此,在粮食总产品连续3年保持增产(总产超过4.9亿t,2007年粮食总产量预计突破5亿t)的今天,如何在政府层面上保证农产品供给数量上的安全,同时实现农民实际收入的显著提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点。现在,中国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正视国际农产品市场应有的作用,应当是使农产品供给安全得以有效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2.应当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并发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政策体系与农户生计目标相脱离,忽略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应当集中力量发掘传统农业的精华和乡土智慧,发挥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就像舒尔茨说过的一样:“在自己土地上的普通农民,具有超过来自富国的仅仅懂得经济学的专家的优势。他熟悉他的小块土地和当地气候,而且他能预期他的辛勤劳动将取得怎样的成功,而所谓的专家却一无所知。”事实上,农业产出增长的源泉,往往产生于最好的现有技术的扩散,而不是某一实验室新技术的发明,英国的农业革命、美国的土壤保持运动亦如是。
3.农业新技术的开发和扩散应能促进农民的充分就业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业已不堪重负,而长期以来中国推广的农业技术却是以资本、土地密集型为导向的,不仅没有利用好最广大的劳动力资源,反而使得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为求得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必须把生态学原则结合到以农村充分就业为中心的战略之中,开发“生态技术”使农民能够就地“自我雇佣”,旨在促进农村的充分就业,并开创一系列的增值增收活动。参考文献:
1、崔跃春,宫翔宇;《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及建议》;农民致富之友;2010
年01期
2、陆盛梅;《浅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与实践》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3、易琼芝;《创汇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4、康亚强;会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白银日报;2008年
5、姜太碧,李岩;《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6、杨春莲;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到新的水平;钦州日报;2008年
第四篇:工艺品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夏津县工艺品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夏津县产业发展办公室
(2011年6月14日)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宏扬“务实、创新、包容、开放”的夏津精神,以“富民强县、进位崛起,争当德州跨越发展后起之秀”为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把做大做强工艺品产业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举措,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开发国内外市场,使工艺品产业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亮点和增长极。
一、夏津县基本县情
夏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边缘,属华北黄泛平原的一部分。总面积871.9平方公里,辖10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507个行政村,50万人口。308国道、315省道、青银高速、德商公路贯穿县境,西临京九铁路,东靠京沪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夏津是传统农业大县,耕地总面积83万亩,盛产棉花、小麦、玉米、花生等,植棉历史悠久,常年植棉面积65万亩左右,年产120万担左右,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棉花出口基地,素有“银夏津”之美誉。夏津全境地势平坦,植被丰富,素有“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之称。黄河故道10万亩森林公园,植被葱郁,秀木参天。夏津是驰名中外的工艺品生产基地,家家户户从事工艺品生产,村村设有工艺品加工网点,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07年12月,被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评
为“山东省工艺品之乡”。2008年9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
国工艺品之乡”。
二、夏津县工艺品产业发展现状
工艺品产业在我县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德州市八大特
色产业之一,也是我县对外贸易的主导行业。全县现有工艺品企业
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主要分布在银城、北城、南
城、宋楼、香赵庄、白马湖、田庄等乡镇。其中有艺宝、恒丰、赛
纳斯、日月等31家企业顺利实现了和外商的合作,组建了合资企
业。遍布城乡各地的加工网点6000多个,从业人员近6万人。产
品主要有柳编、布绒玩具、绢花、纸花、塑花、果实、工艺蜡烛等
七大系列上万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六十
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全县工艺品行业完成工业产值10.78亿
元,占全县的6%,出口10766万美元,占全县出口额的63.72%。
近年来,通过实施外向型带动战略,新开发出蜡制、革制、新娘花、工艺品插花等许多新品种。每年逾千人次参加广交会、华交会、青
交会,56处工艺品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赛纳斯、艺宝工艺
品有限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企业效益稳步增长,每年出口额
均在500万美元以上。45家工艺品企业建有科研中心,与大专院
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年研究开发投入千万元以上。根据
市场需求,年均开发新产品140多个;67家企业获得市级以上信
用企业,73家企业获重合同、守信用企业,51家企业获银行AAA
级信用,有3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40多家
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随
着整体规模的扩大和产品档次的提高,工艺品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力
度不断加大,50多家企业高薪聘请专家指导、解决技术问题,60
多家企业聘有自己的外经贸顾问和翻译人员。
三、夏津县发展工艺品产业的有利条件
1、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改善,具有优越的环境优势。夏津处于
环渤海经济圈与济南都市圈结合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拥有6万
KW自备热电厂,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夏津工艺品产业的发展提
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持。德商高速、青银高速建成通车,使夏津成为
鲁西北、冀东南交通枢纽。县开发区及北城、银城、香赵庄、东李
等乡镇(办)的工业园区和双庙、南城、苏留庄、新盛店等乡镇的路域经济隆起带,为工艺品产业的聚集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工艺品加工起步较早,具有充足的人才优势。早在明清时
期,民间就开始从事剪纸、条柳编等工艺品生产。建国以后,民间
手工艺制作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依托自身优势,建立了几处国有和集体工艺品厂,这些企业为我县工艺品产业的发
展培养了大批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工艺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3、劳动力资源充足,具有雄厚的人力资源优势。我县中青年
劳动力充足,每年有大批中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而且我县的劳动力成本与沿海地区相比相对低廉,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另外,我县民间从事工艺品加工的人员多,时间长,熟悉市场和客
户,这也是我县发展工艺品产业的一大优势。同时,我县工艺品产
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企业家发展意识落后、观念保守;产
品自营出口率较低;产品创新跟不上时代步伐;人才储备和用人机
制不健全等等。
四、夏津县工艺品产业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超常发展、跨越前进为主旋律,以晋档升级、加速崛起为首要任务,不断开发
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全县工艺
品产值突破15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工艺品产业对全县
财政贡献率达到40%以上,使之成为夏津居弱图强、进位赶超的支
撑点,建设“一县、三城、五夏津(苦战五年,跨入全省中等发达
县市行列,初步将县城建成制造业城、商贸城、森林城,全力推进
银色夏津、富裕夏津、和谐夏津、生态夏津、文明夏津五大建设)”的闪光点。
为了确保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突出重点,倾力培植骨干企业。建设工艺品产业示范园区,规
划占地260亩,入驻企业25家左右。以集约化发展为原则,高标
准统一规划建设车间,严格筛选有自营进出口权、客户资源稳定、有扩建意愿、能引进高附加值的企业进入,切实将其建成高标准的产业示范区。预计建成后可实现产值4亿元,安排就业人员3000
人左右。同时,鼓励现有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组建大中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形成一批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加大力度,提升企业装备水平。组织企业负责人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调动厂长、经理加大技改投入的积极性。引导工艺品企业逐步
由劳动密集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合理引导,拉长并完善产业链条。
由县项目办公室全面协调服务骨干项目建设,实行一事一议,特事
特办,手续能简则简,费用能省则省,促其尽快发展壮大。提升企
业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对引进的各类急需人才,每月由县财政发放工资补贴,报销探亲费用,确保
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建设一处教
学与实训相结合的职工中专,对全县工艺品企业干部职工进行培
训。同时,对工艺品企业全体职工,每年分期因企制宜地对员工进
行培训。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为企业解决资金、土地等难题。协调
金融、国土等部门向工艺品企业倾斜,邀请省、市金融机构,召开
政银企恳谈会,充分发挥担保公司、贷款协调办公室的作用,加大
资金投入。加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工艺品企业提供信息、物流、检测等多方服务。加强工艺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由
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工艺品产业发展领导小
组。下设工艺品行业协会,具体负责全县工艺品产业发展。
第五篇:2021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
2021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两岸农业合作发展总结
今年来,依托福清台创园新引进台湾水蜜桃、木瓜、芦笋、芒果、杨桃、柠檬、日本锦鲤、台湾真柏、“富贵红”火龙果、黄金笋、“金钻”凤梨等农业优良品种___个,示范种植面积___亩;带动发展了___家本地现代农业企业,充分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已安排就业人数达___万人以上(本地和外地),年增加农民收入亿元以上。
二、继续做好台创园服务工作,推广示范效应凸显。
福清台创园管委会用足用好政策,优化服务引导,悉心为台农台商营造优质的创业投资环境。目前,全园已有___家台资独资、融台合资及合作农业企业,__年产值达___亿元,同比增长___%,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___亿元。福清台创园发展建设在全国 ___个台创园中第三方评估优秀,排名全国第五名。
三、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深化人文交流互惠。
积极___县区及农业企业参加农业对外合作的政策培训与研究,协调___市海洋与渔业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农业对外合作方面的政策措施,在项目推荐上向海丝沿线国家倾斜。___春申股份有限公司和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项目,是___省第一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项目。
四、做好政策和资金扶持,创新项目合作机制。
___邀请了以台湾南投县观光协会总干事颜峻瑜先生为代表的台湾嘉宾一行___人,甄选了___新时代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___谷)、连江开心农场、福清云中部落、连江县望江园、连江县赶海一号等___家___优秀的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参加“第___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生态农业对接会”并签订合作协议。继续支持台资农业企业项目建设,安排__年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___万元用于扶持符合条件的台资农业企业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