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财政”城镇化延续
“土地财政”城镇化延续
在今天,以“土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经问题缠身并发展到尽头。如新华社评论所言,房地产支撑着政府财政、经济发展、企业和个人财富增值利益,这样注册香港公司是不牢靠的,政府就应当果断剥离捆绑在其上的利益。
近日,经济学家吴敬琏透露,过去几十年来的造城运动中,政府获取的土地价差保守估计在30万亿元左右。正是由于政府在土地政策中的利益,才会大力推动造城运动与发展地产业。
建立在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上的“土地财政”是中国特有的城市化道路的核心,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各个地方政府在过去十几年,通过土地融资,推动城市化,即“经营城市”。这一过程构成了过去20年发生在中国的所谓中国式的“城市化”。其本质是,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需要而不断地投资,这需要资金,通过“土地财政”以及城市建设,恰好可以实现个人“政绩”。当然,更大的推动力是其中普遍的巨大的官僚寻租机会,因此,每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卖地,兑现政绩与个人利益,而不管后果。甚至即使没有卖出去的土地也拿去作为抵押的杠杆,借贷(债)搞建设。
这也是一个与民争利的过程,所谓“30万亿”的价差背后,就是对农民以及城市拆迁居民的。由于政府垄断了一级市场,即使农民的集体土地,也要先由政府征用后才能在市场上出售,这个环节形成的价差就是对农民的剥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房改时,政府将公房几乎无偿划给了城市居民,这些房产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获得了巨大的资产升值,但是,农民却无法拥有自己土地的产权,而且被城市化征用的增值部分被政府拿走。
但是,城市居民也并非都是获益者。今天回头来看,所谓受益者,应该主要是参与房改的体制内的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而他们的获益程度也因为权力等级不同而不同。在房改后,这些部门继续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福利分房或者变现福利分房,并成为过去十余年房价上涨的最大受益群体。而普通居民则承担了不断上涨的房价,甚至有的家庭需要几代人的储蓄才能为孩子购买一套住房。
实际上,政府在地产业获得的好处不限于“土地财政”,还有巨额的税收。根据统计,过去十年间,仅针对房地产业征收的五大税种,其总收入从 2003年的900多亿元,暴涨至2012年的1.01万亿元,增幅高达十倍有余。土地与税负成本占房价的60%左右,如果再加上高额的抵押贷款利息,购房者基本上是为政府和银行打工。
对于房价上涨的调控屡屡失效,皆因政府在地产业中有巨大的利益,而体制内从业者因福利分房又不承担房价上涨的压力,反而因房价上涨获得资产升值。因此,各级政府对地产调控是“虚与委蛇”。
当然,一种观点是,地产价格上涨是货币贬值推动的,因为过去十年持续通货膨胀,鼓励了人民买房投资以抵抗储蓄贬值。一种估计是,中国有1/3的新增住房属于投资性质。可实际上,货币贬值除了政府控制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之外,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财政”释放了过多的货币所致。孰因孰果,还是要搞清楚。
可以看出,过去十余年,中国货币贬值、房价等增速都是迅猛的,甚至是疯狂的。疯狂的主要原动力就是土地。政府近乎失控利用土地发展经济,也造成了通货膨胀、基于家庭资产的贫富差距、经济结构日益失衡、腐败等等问题,并透支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空间。
面对这30万亿,也有声音提出,为在“分税制”下,地方认为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拿得少,做得多。因此,地方政府才不得不大搞“土地财政”,为城市化融资。如果不搞“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则没钱做事,也没钱搞民生。
第二篇:新型城镇化应严防土地财政
新型城镇化应严防土地财政
2013-01-01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最大内需所在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是产业发展推动的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新型城镇化还代表了经济结构转换、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升级。
城镇化目前面临着土地利用、社会平衡、环境资源、城市发展四大问题,土地问题是城镇化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有媒体曝出,国土部酝酿存量土地管理的新规定,以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供给,稳定地价预期。按照研讨中的制度设计,除规划用于商品住宅等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的地块,必须由政府依法收回、收购重新招拍挂外,允许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开发、允许开发主体通过收购进行集中开发、允许农村集体经济自行组织开发。
国土部新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政策的积极引导,盘活现有未开发的存量土地。在解决土地市场供需矛盾、缓解地王压力的同时,更有利于城市城镇化进程。这并不意味着土地出让制度退回“协议出让”的时代,该政策本身并非是对现行的经营性土地“一律招拍挂”的松动。
但有媒体报道,2012年许多地方城市土地出让金骤减,据伟业我爱我家统计,2012年1至11月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为166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5%。这使得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在大力发展城镇化背景下,已有不少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企业把未来城镇化看作是房地产业的救星。进入2012年11月后,国内多个城市开始集中推地,土地市场俨然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继10月全国卖地1.33亿平方米、同比增8%之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20个主要城市,上周的土地市场供应量和成交量又双双环比上升。
有分析认为,当前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仍然较重,受调控政策影响,2012年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减少也让地方财政倍感压力。况且,地方债务也需要偿还,在保证调控力度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将持续保持土地出让力度,在新型城镇化中难免出现地方政府巧立名目卖地的现象,对此应当予以警惕。
第三篇:保护土地延续生命的传奇
保护土地延续生命的传奇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每当我仰望星空,面对繁星点点的黑色夜幕时,我不禁对生命产生敬畏,对孕育生命的大地有一种浓浓的亲切又略带神奇的畅想。
是大地赐予了我们对生命的认知,让年少懵懂的心对这片热土怀着一种满腔的热枕。这种灼热的情感让年少的头脑不断萌发各种超乎寻常的想象,在土地上建造梦中的城堡等等。不过,梦醒来,当我看到窗外灰色的天空,远方光秃秃的小山时,梦中的热情仿佛一下子冰封起来,阵阵凉意向我袭来。
土地是人类繁衍的根本,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来自于大地。保护耕地是我们珍惜土地的第一件事情。因为首先我国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7%,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有463个县(区)低于0.5亩。其次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全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占66%,在平原、盆地的仅占34%。现有耕地中,有9100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下,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耕地的自然分布存在缺陷,全国耕地中74.5%是旱地,只有25.5%是水田。另外是耕地退化严重。受荒漠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
多么惊人的资料和数据哇!难怪江泽民爷爷反复强调:“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事”;胡锦涛总书记也提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们可要牢牢记住这两句重要的话呀!尽管如此,可还有很多损坏耕地,破坏资源的不法行为存在。
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靠土地养育了一代一代的子孙后代,他们朴实无华的默默耕耘,让田野里充满绿意,让大地披上了绿装,是人们让土地充满生机,同时,在今天,也是我们破坏了耕地。因此,依法合理用地必须加强耕地保护,开发整理,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生,为了保护国土资源,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踩一花一草,不摘一朵鲜花。虽然我们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珍惜资源,爱我国土”这几个字眼是多么平常,但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那么,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和美好!
我依然躺在星空闪烁的星空下,此刻,我想的不再是童话中的城堡,而是怎样用我的双手为有限的资源做点什么。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在全国,全世界无数个双手汇集起来,那将是一股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生活在土地上,长期与土地相亲相伴。土地,躺在人们脚下,任凭人们去踩踏,总是默默无声,悄悄地,无私地哺育着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我们生活在土地上,长期与土地相亲相伴。土地,躺在人们脚下,任凭人们去踩踏,总是默默无声,悄悄地,无私地哺育着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两段深情的文字,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土地的爱恋。它们摘自安徽泾县两名中学生的作文。2008年3月至8月,安徽泾县国土资源局和泾县教育局联合举办主题为“爱我国土·保护耕地”的征文活动,发动全县35138名中小学生,参与到国土资源形势的宣传中。
安徽泾县,宣纸故乡,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泾县国土资源局发挥当地的文化优势,搞征文,征对联,制标语,举行知识竞赛,大力进行国土资源文化建设,鼓起宣传的声势,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深入人心,用文化的力量守护家园。
小手牵大手,一人带动全家,家庭带动社会,征文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全社会动员的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土地财政报告总结
思想政治课讨论纪要
“土地财政”现象
一
讨论题目:“土地财政”现象
讨论要点1:科学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权责,努力实现各级政府权责协调。属于全国性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事务,由中央政府管理,以保证国家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属于面向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事务,由地方政府管理。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的事务,要区别不同情况,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分清主次责任。
讨论要点2: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正确的政绩观要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讨论要点3:根据各级政府承担的事权职责,明确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具有调节地区间、城乡间重大收入分配性质的财政责任,应当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责任,应当由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对于在省级范围内,但具有“外溢效应”的公共项目和工程,中央政府要承担部分财政责任。
二 报告内容
报告演讲人:李杨 提纲:
土地财政的定义 土地财政的前世今生
2组组员:阿比尔的、王浩铮、李杨,张耀阳、熊署丹、杨兰强
思想政治课讨论纪要
土地财政的形成机制 土地财政的影响 内容:
土地财政的定义 土地财政的前世今生 1、1954-1978——无偿无限期的使用制度。2、1979-1990——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探索,补偿贸易所有权和使用权第一次产生分离。3、1990-2002——协议出让,对土地使用权出让,转移。优点:政府对土地交易控制,灵活性大。缺点:1.土地收入大量流失,压低低价;
2.没有引入竞争机制,缺乏公正性,不利于公平竞争,滋生腐败。4、2002至今——11号招标拍卖或者挂牌防腐败。
土地财政的形成机制
1.分税制改革,使土地财政称为必要
财政:中央政府接管 事权:地方政府,有财政压力 2.土地制度的缺陷
二元土地所有制: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农村集体所有
3.土地收益分配使得地方政府有利可图——低进高出 土地财政的影响
2组组员:阿比尔的、王浩铮、李杨,张耀阳、熊署丹、杨兰强
思想政治课讨论纪要
优点:1.促进城市化推进
2.地方经济发展
缺点:1.三无农民
2.推高低价跟房价 3.耕地减少,粮食安全问题 4.影响财政安全性
对策:1.改革行政①改变行政政绩评价办法②地方政府(投资向服务性转化)
2.改革财政制度①明确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分化②优化税制结构
3.加强土地管理,调节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三 提问与讨论
刘景升:你刚才提到土地财政是推高地价,房价的原因,如今政府有何办法,是否出来控制?
李杨:土地财政是房价,物价的其中之一,房价之所以这么高,中央政府发钱太多,钱财流向房地产,政府控制房价,钱将流向其他地方,比如高铁计划代替了房地产,很大程度上平息了民众的不满。由此可见政府正在做调整。
书记:07年至今,特别是09年最厉害,房地产圈地运动,现在都有2组组员:阿比尔的、王浩铮、李杨,张耀阳、熊署丹、杨兰强
思想政治课讨论纪要
部分圈地空置,没有修房,08年金融危机时候放任以防经济危机,可是现在是否应该控制,现在土地浪费,与财政 土地财政有什么关系?
李杨:土地财政一直在改革,国家力保房地产不倒,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土地财政的问题,应该认识到房子也是一个商品,认识到了之后,房子是商品,房价不是只升不降,跟政府不是太多联系,主要是地方政府误解政府政策,跟党的政府政策走。
闫永刚:地方政府有很大责任,唯GDP是论,海生圈地,围海造田,挣钱卖地,在这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方面是否有什么措施? 李杨:①中央政府想做,地方政府不听,地方GDP与干部考核制度有关,应该改革官员选拔问题
②可能地方对中央有误解。
柴少波:国家在土地财政制度上有什么改革或者制度动向?国家制度上有什么动向?
李杨:在这个方面我没有搜集到太多资料,在怎样解决问题上,打破地方土地财政的垄断。
问:打破卖地的垄断,怎样办到政府手中的市场化?
李杨: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买的房不是自己的,只有使用权,最有还是回到政府手中,政府再转卖,称为商品。
2组组员:阿比尔的、王浩铮、李杨,张耀阳、熊署丹、杨兰强
思想政治课讨论纪要
问:你说政府的政策有缺陷,怎样调整这些缺陷?
李杨:1公共利益追求的鉴定,不如列举法无法穷尽,抽象的定义也无法写到法律上,最重要的是加强法制建议。
王浩铮补充:大家有一种误解,觉得土地财政是不应该的,政府是无钱而招商引资,政府唯一有的资本是土地,土地财政是有其好处的,而且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但是现在发展过头了,土地财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过程。
在美国也有土地财政,土地完了,转征收房产税,而且每年缴税也不一样,如今政府也开始在重庆试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改革,转移到其他的服务上,北京控制房价力度加大,有400多家房地产申请注销,可见政府的土地财政在改革中取得成效。在国外征收的是财产税。土地财政是必经之路,美国也是土地从公有到私有的发展。
马老师:国税,地税两种税收,不同的土地财政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土地地价上去了,开放商圈地,这个一圈地开发商盖或是不盖,土地开发或是不开发都是净赚,现在国家开始打压,国家打压的力度很大,广州现在富豪们手上好几套房子,外国地税很重,就可以遏制多买房,打压暴发户,打击炒房人物。但是这个是一个发展过程,后期出现弊端,你们大家也将面临这个问题,所有权,使用权分离,70年后不好说,后期的物权法再看怎么样?
2组组员:阿比尔的、王浩铮、李杨,张耀阳、熊署丹、杨兰强
思想政治课讨论纪要
主持人:发达国家是压低物价,国内却抬高地价,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样的方式是极其不好的,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火花,很高兴,如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讨论课上进一步讨论,时间有限,提问到此为止。
四 组内自由讨论
本次讨论大家都比较积极热情,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在很次的报告中,时间控制比较好,报告效果良好。
对道德与利益的讨论:
在老人摔倒时候我们应该去扶,但是我们要注意前车之鉴,注意保护自己。
对教育公平的讨论:
教育区域发展不受大家的重视,大家只注意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看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应该引起思考,我们想想如何发展农村教育,高考名额分配。
土地财政的讨论: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土地财政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调整,相信房子会有的,土地会有的,老婆会有的。
书记总结:二组从土地财政定义,土地财政缺陷也是不经之路,但是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政府也是有所认识,正在进行改革,我们拭目2组组员:阿比尔的、王浩铮、李杨,张耀阳、熊署丹、杨兰强
思想政治课讨论纪要
以待。
记录员:阿比尔的
2组组员:阿比尔的、王浩铮、李杨,张耀阳、熊署丹、杨兰强
第五篇:2013新城镇化与户籍土地
新城镇化户籍土地改革分析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国家将按照小城镇落户先行全面放开、中小城市落户有序放开、大城市落户继续严格控制的原则,制定公开透明的各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其中,户籍改革最先受益的将是有稳定劳动关系、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群体。
在推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同时,《规划》中还明确,国家鼓励部分省市积极稳妥地推行居住证制度,解决好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管理将会采取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制度,等到各方面运行成熟,再进一步实施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这样也就没有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之分。
而《规划》中提出的土地制度改革路径是,国家对城镇建设特别是工业用地要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的规模扩展要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相挂钩,以此来避免走城镇化摊大饼式的老路。目前中国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已经超过130平方米,未来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将被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城镇建设用地之外,《规划》还明确,对于农地征占补偿问题,要求在确保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的基础上,允许农民通过市场流转方式出让承包地、合规面积的宅基地并获得相应的财产收益,以此来消除农民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
很多人关注的农村宅基地权益试点改革,知情人士表示,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公民个人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担保法》也规定,农民所拥有的宅基地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不能用于抵押。对此,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等方面正在加快完善、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步伐。
要破解中国城镇化的改革难题,现行的土地、户籍、财税金融和行政区划等制度都是绕不开的障碍,这些或将需要更为详尽的城镇化改革配套政策。
了解更多我国农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