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时间:2019-05-13 10:4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第一篇: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郭忠宁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

地区主义的全球发展是20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主要经历了旧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的两个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国际体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主要从宏观上就地区主义发展对国家体系单元、国际力量结构、国际机制与国际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地区主义 国际体系

中图分类号:D81

一、地区主义的涵义与发展历程

(一)地区的涵义

中国学术界原来很少使用“地区主义”一词,直至现在,实际上相当多的文献仍用“世界经济中的集团化或区域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等含糊概念来指代同样的东西。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世界经济交往程度的加深,特别是中国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后,“地区主义”一词才渐入中国学术界的文献中。

要理解地区主义,首先要理解地区,但地区主义的地区与一般意义上的地区不同,主要是指赋予经济、政治与社会成分,社会化的地区,强调国家之间的互动,越来越远离“地理区域”的原始含义,把地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思考,如东亚地区,并不是指地理意义上的五国,而是经济、政治链接在一起的东亚和东南亚区域。建构主义者强调一个地区应该共有一种社会认同感的国家组成,而不管它们的地理位置如何。瑞典学者赫特(BJORN HETTEN)、索姆伯姆(FREDRIK SODERBAUM)把区域化分为五个层次:地区区域(Region area)、地区复合体(Region complex)、地区社会(Region society)、地区共同体(Region community)、[1]地区国家(Region state)。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认为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地区主义中的地

区是指根据内聚力(同质的程度)、交往(互动的程度)、权力的层次(权力的分配)或各种关系的结构(合作的程度和紧张的烈度)等一个或多个因素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生活

[2]空间。

(二)地区主义的涵义

关于地区主义的涵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阐释,庞中英教授认为,“地区主义是指在地缘上接近的彼此间有着复杂关系的民族国家之间的一种联合、合作进而一体化的过程,是国家通过政治力量之间的合作(建立国际关系的新制度)和形式(一种国家间的安排),进而达到调节国际关系的一种理论与对策,简而言之,地区主义就是以形成一个区域国际体系的[3]广泛的国家间的区域合作运动”。肖欢容博士,认为地区主义正如“ism”(主义)这个后

缀所体现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和观念信仰。从以上的学者观点中,我们可以得出地区主义是在一定信仰和价值追求下,通过地区层次的合作进而建立一系列机制,解决国内经济、政治、安全等问题的思想和理论。

(三)地区主义的“旧”与“新”

20世纪后半期,地区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一次是50年代到70年代初的旧地区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欧洲国家内部为了思考未来的发展目标与道路,引发的理论与实践,目的是提高成员国之间经济、社会与政治领域的合作;二是有些新兴国家为了避免大国对其国家主权和自治权的干预,成立了像美洲国家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统一组织的综合性地区组织;三是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加作者:郭忠宁(1985–),男,汉族,甘肃正宁人,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国际政治专业.强,地区主义的关注点从和平与安全事务转向经济社会事务,尤其是欧洲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国家相继效仿,成立了一系列经济组织,如1961年成立的拉美自由贸易协会,东南亚联盟的转变。这些组织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在促进地区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美苏对抗的缓和,国际环境逐渐宽松,国家间交往不断频繁,特别是全球化的影响,地区主义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交往不断加深,为了与旧地区主义相区别,学术界将之称为“新地区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与冷战初期相比,地区主义不再局限于相对狭隘的安全和经济目标。它所关注的内容和要求实现的目标不断增加,涉及建立在地区基础上包括人权、民主、环境和社会正义的跨国社会和文化网络等方面。第二、新地区主义具有明显的自我伸张性。与旧地区主义不同,新地区主义不在甘心置于联合国框架之下,而是希望取得与联合国平等的地位。当前的地区主义的各种实践,都体现了地区主义本身的各种形势的扩张性。地区主义的这种扩张,对国际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第三,冷战时代的地区主义仅仅关注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新地区主义是与全球结构的转型紧密相连,它包括与全球体系不同层次的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问题。[4]因此,理解新地区主义不能局限于单个地区,而应该与全球秩序联系起来,因为单个地主的一体化都会影响整个地区的秩序,伴随新地区主义的发展,全球体系结构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二、国际体系的涵义、演变与后冷战时期的基本特征

(一)国际体系的涵义

目前,关于国际体系的涵义国内外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表述,争论不定,笔者认为,国际体系概念可以表述为:对国际关系整体状况的一种抽象和概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是指有规则、有机制并且分享共同价值和方向的一种稳定态势。从各种行为体互动的规模来看,国际体系可分为全球性国际体系和地区性分体系。[5]包括单元、国际力量结构、国际机制和文化四个方面。

(二)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体系是在具有主权性质的民族国家出现之后所形成的,其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648年确立的威斯伐利亚体系。这一体系以欧洲“多极均势”结构为基础,带有较多的欧洲国际体系的特点和色彩,因此,这个体系还不具有全球性。

第二阶段是1814—1815年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这一体系以英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国所构成的实力均衡结构为基础,并将世界其他地区作为欧洲列强侵略和资本扩张的对象纳入这个体系,从而使该体系具有一定的世界性。

第三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以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所构成多极均势结构为基础,是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性的国际体系。

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以美、苏两极均势结构为特点,带有美、苏两霸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两极格局的外在表现是美苏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体系被称作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

第五阶段是冷战后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即后冷战国际体系。[6]

(三)后冷战时期国际体系的特征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是由两极格局结构向多级多体的和平转型中的体系,呈现出一些新的显著特征:

1.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除了美国,如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多强并存,国际行为体多样化,如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地区组织、跨国公司、宗教组织等角色,美国的虽然

处于超级地位,但随着其他新兴行为体力量的不断强大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地位明显下降,国际体系表现为动态性和平转型。

2.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相互间依赖程度增强,全球性问题突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制度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制定和落实。

3.地区组织和全球性国际组织之间的联动作用日益增强。

三、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地区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旧地区主义与新地区主义,伴随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地区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对国际体系单元、国际力量结构、国际机制与文化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一)对国际体系单元的影响

单元是国际体系中的基本要素,是指参与国际体系的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实体。当今的国际行为体主要包括主权国家、超国家行为体(如欧盟)、政府间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等,地区一体化对国际行为体的影响主要表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单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与政治利益;二是丰富了国际行为体,如超国家行为体(如欧盟),政府间组织(如东盟、非洲联盟与南方共同体)等。

从第一方面看,单个民族国家通过经济合作,政治紧密沟通,军事对话,成立地区组织,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和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地区环境,避免了主权遭受大国的侵犯和外部势力的骚扰。像欧盟刚当初成立就是缘于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国力损耗,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困难重重,因此各国谋划进行经济合作,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实践证明各国走向了富强之路。二战后,新兴国家成立的美洲国家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统一组织等为国家主权维护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东南亚联盟因地区安全考虑成立,为防范中国和美国等大国的侵犯,发展成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形成的“10+3”、“10+1”机制,去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为东盟国家创造了更多的投资机遇与广阔的市场环境。

从第二方面看,伴随地区主义的发展,各地区成立一系列地区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非洲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等组织,继民族国家之后的新单位,成为我们在处理国内和国际问题的视角,如欧盟“以同一个声音说话”,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国际交往中往往不是以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而是以一个整体出现。国家间关系不在是大国与大国、大国与小国之间,而是以地区为单位的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组织、地区组织与地区组织、大国与地区组织之间的多边关系。

(二)对国际力量结构的影响

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力量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区一体化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促进国际结构均衡化、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

首先,随着地区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地区国家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加深,这就遏制了大国主导一切的国际秩序,在冷战时期,为了遏制美苏主导一切,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利益,阿拉伯国家于1945年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拉美国家先后组成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960年)、中美洲共同市场(1962年)、安第斯集团(1969年)、南方共同市场(1995年)、南美国际共同体的成立(2004年)等,为了抵制美国在东亚的过分侵入,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地区集体的力量与霸权主义进行抗衡,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尤其随着新地区主义的发展,地区合作内容不断丰富,面临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地区主义成为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的桥梁,地区组织成为一股强大的中坚力量。

其次,随着世界呈现块状化发展,以地区为单位的经济或经济政治组织,如欧洲板块(欧洲经济共同体)、美洲板块(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板块(日本和东盟),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一级的地区主义框架,如美洲的拉丁美洲南部共同市场、非洲联盟,加之,金融危机影响,使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国际体系将由一超多强向大国以地区为依托,各个地区均衡化的趋势发展。

最后,地区组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导一切的国际秩序,使以地区为依托的每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有机会与能力维护国家权益,不断促进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

(三)对国际机制的影响

国际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机制是指在国际关系领域里由行为体愿望汇聚而成的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和决策程序。[7]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整个国际机制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制定,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被排斥在国际机制之外。二战后,随着地区主义的发展,地区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来大,以地区的力量参与国际机制的制定,如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有力的抵制了西方对石油价格的垄断,维护了产油国国家的利益,特别是欧共体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有效遏制了美国的独断,在核不扩散条约制定、全球环境治理责任承担上对美国施加压力,这些对国际机制公平制定与运行作用重大,随着非洲、拉美地区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地区组织也将更进一步加入到国际机制的制定与维护。

(四)对国际体系文化的影响

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地区性组织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与经 济发展模式。地区内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模式基本相似,通过地区合作与交流使主权国家能够根据自己实际不断发展包括人权、民主、环境和社会正义的跨国社会与文化网络等方面。

2.地区主义的发展使不同的文明、地区制度得以弘扬与借鉴。同一地区的相同文明的国家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文明的国家,通过不断交流,都会使其文明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弘扬。在地区一体化过程中,欧洲走在前列,也是最成功的一个,欧洲一体化过程的理论、制度、发展理念和实践模式,成为其它地区模仿与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这些都会加速地区主义的发展,将会对国家体系产生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赫特(Bjorn Hettne)和索特伯姆(Fredrik Soderbaum)著,袁正清译:《地区主义崛起的理论阐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2]耿谢峰:《新地区主义发展与亚太地区结构的变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3]庞中英:《地区主义与民族主义》[J],《欧洲》,1999,(2).[4]肖欢容:《地区主义及其当代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2).[5]杨洁勉:《大体系—多极体系的新组合》[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6-7.[6]徐蓝.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国际关系体系演变[N].光明日报, 2007-04-03.[7]门洪华.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 2001,(2).英文摘要:

The impact of regionalism developm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Guo Zhongning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Gansu Lanzhou 730070)

Abstracts:

Regional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It mainly went through the two history: old regionalism and the regionalism,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hav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From the macro, I mainlydiscussthe effects of regionalism development to the unit of the national system, the international power structure, the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international.culture

Keywords: Regionalism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第二篇: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用心专注

服务专业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是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思潮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初始于美国。其目标是使城市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并创造宜居和休闲式的街区环境,密集有序地安排住房、工作和商业场所。

新城市主义还有助于推进恢复传统城市规划,如查尔斯顿市区、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的乔治敦所实施的规划。这些区域对新城市主义者而言都很理想,因为每个区域都拥有一条方便步行的主要街道、一个中心公园、购物区和一个网格街道系统。

新城市主义的历史

在19世纪初,美国城市发展往往采用紧凑、混合使用的形式,让人想起弗吉尼亚亚历山大老城区。然而随着有轨电车和可负担的快速交通网路的发展,城市开始扩展并布设了有轨电车郊区。后来汽车的发明进一步加速了这种中心城市的分散化,这种分散化后来导致了分散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张。

新城市主义是对城市扩展的一个回应。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些思想开始流传开来,在欧洲之后,美国的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也开始拿出计划为城市建模。

用心专注

服务专业

1991年,当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本地政府委员会邀请了几位建筑师(包括彼得·卡索普、迈克尔·科贝特、安德烈斯·杜安伊和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等)到优诗美地国家公园开发一套设计规划原则,即针对着重于社区及其宜居性的土地使用规划之时,新城市主义发展得更加强大了。

这些原则以会议召开地优诗美地的阿瓦尼酒店命名,被称为《阿瓦尼原则》。它包括15条社区规划原则、4条地区原则和4条实施原则。然而每一条原则都包括过去和当前的一些观点,旨在使城市尽可能干净、适宜步行和宜居。1991年底,在优诗美地会议上,这些原则被提交给地方民选官员。

此后不久,参与制定阿瓦尼原则的一些建筑师在1993年组成了新城市主义联盟(CNU)。今天,CNU已经成为了新城市主义理念的首要推动者,并已拥有了超过3000个成员。每年它都会在美国各地举行会议,以进一步推动新城市主义设计原则的实施。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理念

今天,新城市主义概念包括四个关键理念。首先是确保城市是适

用心专注

服务专业

宜步行的。这意味着,任何居民都不需要汽车就可以到达社区的任何地方,而且前往任何基本用品商店或服务区的步行耗时都不应该超过5分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区应该为人行道和狭窄的街道投资。

除了积极推动步行之外,通过把车库设置在家中或小巷里,城市也应该降低汽车的重要性,新城市主义者建议只设置路边停车场而不设大型的停车场。

新城市主义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建筑在风格、大小、价格和功能上都应该是混合型的。例如,一个小的城市屋可以与一个大型的单户住宅相邻。混合使用的建筑,例如那些下部是商业空间而上部是公寓的建造,也是非常理想的。

最后,新城市主义城市应该把建设重点放在社区上。这意味着通过高密度的公园、开放空间和社区集会中心(如社区广场)的布设,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新城市主义城市实例

尽管新城市主义设计战略在美国的许多地方都已经进行了尝试,但第一个充分开发的新城市主义城镇是佛罗里达州的Seaside,由建

用心专注

服务专业

筑师安德烈斯·杜安伊和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设计。施工开始于1981年,然后几乎一夜之间,它由于其建筑、公共空间和街道质量而变得非常有名。

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的斯台普顿社区是美国另一个实现新城市主义理念的例子。原址是斯台普顿国际机场,新建设始于2001年。这一区域规划包括住宅、商业和办公室,将成为丹佛最大的社区。像Seaside一样,它也会积极削弱汽车的重要性,但也会有公园和开放空间。

对新城市主义的批判

尽管新城市主义在近几十年内很流行,但针对其设计方法和原则还是有一些批判的声音。首先是其城市的密集性导致了居民隐私的缺乏。一些批判者声称,人们希望有独立的、带院子的房屋,以远离邻居。但由于混合密度社区本身及居者间可能共享车道和车库的行为,这种隐私就不复存在了。

批判者还说新城市主义的城市感觉是不真实的和孤立的,因为它们并不代表美国住宅模式的“规范”。许多这类批判者经常指向Seaside,因为它曾用来拍摄影片《楚门的世界》,并作为佛罗里达庆

用心专注

服务专业

典、迪斯尼社区的一个典范。

最后,新城市主义批判者还认为,新城市主义社区并没有促进多样化和社区发展,相反由于这类社区往往非常昂贵,它们仅仅吸引了富有的白人居民。

然而尽管有这些批判声音,新城市主义理念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受欢迎的社区规划形式,并且随着对混合使用建筑、高密度住宅和步行城市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原则将持续发展。

第三篇:浅谈英雄模范对地区社会辐射影响

浅谈英雄模范对地区社会辐射影响

班级:临床医学一班姓名:李洋学号: 2114112906

摘要:英雄教育是深层次的精神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和相互感化能促进它的发展,特别是以地域为基础的共同体生活更利于它的维持。但是这个有利条件正在进一步消失。由于都市化和社会流动。越来越多的人不以工作区域作为居住区。即使居住居住在同一区域,每个家庭具备齐全的生活设施、自成一统。邻里之间甚至可以老死不相往来。在英雄榜样的形成和维持上,地域共同体生活的影响在缩小。

关键词:英雄,英雄教育,英雄主义

参考资料

[1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上的重要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5-01-1 9(, 1).[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500. [3]陈立新.浅议道德典范人物问题[J].天津:道德与文明,1 998,(4).[4]葛登纳.自我更新———__閍_Ni|__个人与革新的社会[M].马毅志,译.三山出

版社,1 972:1 53.[5]美国韦恩·卡肖.人:活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煤炭 工业出版社,1 989:1 99。

[6]李述永.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1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什么是英雄?

英雄,就是具有超越性能力和崇高品性的特殊人物。超越性能力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超越自然的、非日常的能力。确定某人具有超越性能力或崇高品质,直到崇拜的行为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行为。只有当信奉他的人们实际出现时,他才叫英雄。像岳飞、郑成功、林则徐这些民族英雄,毛泽东、同恩来、邓小平这些革命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这些战斗英雄,雷锋、徐虎、孔繁森这些“小草式”英雄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崇拜,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学校榜样,英雄与崇拜是相辅相成的,有英雄而无崇拜就不成其为英雄,它们是一个整体。

因此,英雄榜样的树立本身具有内在的教育功能。因为,英雄形象作为某种价值体系的象征,对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对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大学中

一、大学生英雄模范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大学生英雄模范是在当代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道德品质高尚、事迹先进感人、富有时代气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供学习和效仿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大学生英雄模范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为大学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道德实践的目标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大学生英雄模范的思想灵魂,而大学生英雄模范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的典型人格教育人,动人的事例影响人,发挥大学生英雄模范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能够使大学生在受大学生英雄模范的感染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英雄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变革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大量涌现,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面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必须正确处理价值观念多样存在与

价值观一元主导之间的关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激浊扬清,把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发生及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在多样的社会生活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英雄模范为价值如何取向、道德如何选择树立了榜样。大学生英雄模范体现了为祖国、为人民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导向,他们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集体主义的荣誉感,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把个人的学习生活实践和理想追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大学生英雄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格化,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大学生英雄模范存在于青年学生中,是有血有肉、有追求、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人或群体,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体现着当代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凡是同主体的主客观条件越相似或

越相近的对象,对主体的吸引作用越大, 越能成为主体模仿的对象。”[2]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大学生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在耳闻目睹大学生英雄模范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大学生英雄模范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原则、要求和规范。

(三)大学生英雄模范是一定社会价值评价的标尺,能够激励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要求。任何社会的英雄典范都是一定社会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具有社会肯定性和主导性,因而都会受到社会的推崇和表彰。对于大学生英雄模范的学习,不能止于对其行为的模仿和类推式实践。“不是学习他们具体的行为样式,而是从这些具体的行为样式中学习到体现在其中 的道德精神,学习和领悟到行为中表现出的道德观念自身的那种精神,从中

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力。”[3]大学生英雄模范为社会所尊崇的效应,能够使大学生的按照主导的社会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他们追求崇高、积极向上,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主导的社会评价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二、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应对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消极和负面影响。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变革,社会道德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民族的价值观、外来的价值观多元并立已成不争的事实。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予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这种多元的选择和充分的选择自由往往导致大学生选择的困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错误价值观的选择必然导致大学生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学校、个人与他人的对立和冲突,从而给大学生的成长造成误导和危害。当个人的想法、个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有的大学生因此走上人生歧途,甚至走上价值毁灭的道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而大学生英雄模范是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集中体现了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引导他们学习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消极价值观的影响,提高思想道德觉悟。

(二)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萌发和道德觉醒。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具有独立性,自我意识较强,这有利于他们独立自主,增强竞争意识,主动寻找并通过自身努力缩小与大学生英雄模范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容易受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的影响,而身边的大学生英雄模范恰恰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促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大学生英雄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具体化、人格化、个性化,发挥其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真切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及践行的社会意义,引导大学生更新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他律到自律,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发展。而且,大学生英雄模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感人的事迹,且大多具有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特质,其行为具有超越性和突破性,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和表率,能为大学生提供行为示范,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舞大学生提升道德情操。

(三)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从众性、进取心和崇拜倾向,绝大多数都程度不同地向往和追求着某种高尚的理想人格。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大学生英雄模范只要选择准确,倡导得宜,就可以发挥出其他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效能,以至成为大学生效仿的道德榜样。正如心理学家韦恩·卡肖所说:“榜样的行为常常充当一种正确行为的诱因。”[5]利用大学生英雄模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宣传和有效引导,不断强化与大力倡导大学生英雄所体现的高尚人格,使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仿效大学生英雄模范,进行自我激励与强化,通过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的事迹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

三、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策略

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唤醒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运用道德模范的道德力量,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古今中外的普遍做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高校一贯高度重视学习和宣传各类大学生英雄模范,注意发现大学生英雄模范并善于发挥其积极作用,加强示范引导,让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大学生英雄模范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具有可比性的榜样,他们既与大学生有同样的生活经历,又处于相同的环境,大学生英雄模范身上秉承的中华传统道德,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舍己忘我的牺牲精神、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都能够为大学生所接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大学生英雄模范所展现的道德品质,不仅可为大学生作出直接的示范,唤起他们对高尚品质的崇敬,而且还折射出激励、启发、催人奋发向上的价值取向,让大学生在身边的典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选择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升华道德品质。

(二)运用大学生英雄模范,激励大学生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6]从为国献身的李伟、见义勇为的长江学子、感动中国的徐本禹、志愿服务的赵福兵到孝亲敬老的黄来女,他们身上闪耀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对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感染、激励等作用。大学生英雄模范是大学生身边同龄的榜样模范,它激励着大学生寻找其中共同的契合点,通过宣传学习,既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又在精神上得到极大鼓舞,并且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外在的价值规范内化为价值信念。

在企业中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在一般的介绍企业文化建设图书或资料中,必不可少的一条就是:树立英雄模范的作用。

这样的一种提法,是有来由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中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他们在这本书中还提出,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就包含了“英雄”这一项。英雄模范被当成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种提法影响深远。我国在后来的教科书里一般依样画葫芦地将“英雄模范”引入进来。当时,我们国家还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经济的躯体还大部分安躺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之中,政治上对源自战火时代和前苏联那套话语系统,还念念不忘,故而暗合了这种“英雄模范”的提法。

可是直到现在,这种提法仍然漠然而不知所云地在一些谈论企业文化建设的书籍上存在着。在今日所处的市场经济时代,在民主化呼声日益高涨的时代,在张扬个性、主张平等人权的新时代,这种提法尽管让人感觉到别扭、突兀,这种做法尽管在现实生活中难遂人愿,可是人们仍然不知道该拿它如何是好,也不知

道如何辩证地对待它。

一、英雄观念对于今天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限适应性

英雄模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现实运作情况基于以上认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利用英雄模范的榜样力量呢?

革命战争时代有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深深的影响着今日的中国人。人们也不太怀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问题是,如何寻找和树立榜样呢?

有一个民营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受传统影响太深,结论:英雄模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小

二、企业如何发挥英雄模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效应

英雄模范的代表性、英雄模范的先进性、英雄模范的真实性、英雄模范的适应性、英雄模范的辩证性

但是笔者觉得这种提法放在当代显得有点突兀。看那样的图书,我们第一个印象就是觉得传统、土冒,俨然感觉到,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某种政治教化的附生物,与现在的时代,不说格格不入,至少有了一段非常明显的距离。这种距离一部分是理性的,更多的则是情感上的。

我以为时代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气质在运行的。时代反对什么,俨如一个人,在坚决地反对什么,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波时代的冷水,而应该顺杆子而上,正面诱导。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在某一方面表现相对好一些的?有,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点和缺点常常在一起。那个人如果这方面表现突出了,那方面必然不如我们。因此,这个人还值得不值得学习呢?向来,我们是以怀疑的眼光对待这一切的。

如果我们对待那个人尚且怀疑——也就是不相信、不佩服,那么,这样的企业文化建树活动还有多大意思呢?

再说,如今是一个讲究团队精神的时代,任何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不但不值得弘扬,反而还应该在集体主义这个统一的棋盘上,有所收敛方能使整个局面处于和谐的运作之中。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还大肆捏造一个英雄模范,会好的有效果吗?

结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合时宜的捏造活英雄的神话,已经不明智。如果一定要树立英雄模范,一定要注意英雄模范的先进性、真实性,一定要注意限定英雄模范的领先范围,一定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而要和风细雨得让人们感受、体验。

第四篇: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18

经济理论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张令倩 马小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山东青岛266555)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在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我国

国际服务贸易进行了新的理论分析,从而从高等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组织战略以及政府作用方面总结

出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指导理论,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 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 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兴旺发达的程度 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提高我国服务 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成为当 今社会研究的课题。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 与交易活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 务贸易的界定,服务贸易包括四方面内容:(1)跨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的 服务。在这种形式下,服务提供者和被提供者分别在本国境 内,并不移动过境。如,电讯、邮政和金融。(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 供服务。在这种服务提供形式下,服务的被提供者,也就是 消费者跨过国境进入提供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接受服务。如:旅游、留学。(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指一个 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某种形式的商业机构提供 服务。这种商业机构形式可以采取独立的法人形式,也可以 仅仅是一个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另 一国家境内以自然人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与商业存在不 同的是,它不涉及投资行为[1]。如,外籍教师、律师等以自然 人的身份在我国境内提供服务。

这四种提供方式的定义并不是服务贸易分部门的划分。事实上,许多服务贸易部门,都可能同时具有以上几种提供 方式。为了谈判、统计等工作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 贸易有一个部门的分类目录,将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 讯服务、建筑及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 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有关的服务与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 行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 12个类别。

二、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在今天的国际竞争实践中,一些国家顺利胜出,一些国 家却一败涂地;一些国家在某些产业独占鳌头,而在另一些 产业却处于劣势,濒临出局。这一现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表 现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但还 存在一定的问题,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低,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

口差额与总额之比。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起从顺差变成 逆差,TC指数一直小于零,2000年到2003年连续四年一直 在-0.08左右,到2004年达到-0.07。这反映我国服务贸 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竞争力较低,仍处于比 较劣势地位。

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56.01亿美元,2002年

扩大为68亿美元,2003年高达86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逆 差达58.9亿美元。至2003年,我国仅在旅游、通讯服务、建 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 的服务贸易为顺差,其他项目均为逆差,这表明我国在绝大 多数服务贸易项目上不具有比较优势。2.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构成,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运输 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三者共占服务贸易的80%左右,比重 偏高。2004年,我国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在我国 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7%、4.83%、0.68%、2.15%[2],合计仅为7.83%,而2002年美国这4项合计所占比 重达54.77%。从以上分析看出,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 集型的旅游和运输行业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而 我国新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 比重偏低,有待于加强。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如中

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 的差别,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 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 决,容易产生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 及行业垄断等问题。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 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

较大的改观,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 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 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但与服务贸易 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

不足之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19

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 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 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 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 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

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的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 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是后天开发的,对计算机、通信、金融等国际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体 上,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基础要素的重要 性日益下降,而高等要素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一个 资金相对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教育发展滞后、劳动生产效 率较低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讯网络、高科技 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 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2.相关产业支持不力

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竞争已不单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

是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集体行为。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相关产业间合作的 紧密程度;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相关产业企业密集和 信息环境质量。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条块分割仍局部 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恶性竞争俯拾即是(如旅游业),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 的意识。其实,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像美国的IT行业、新加坡的 旅游业,都拥有一流的教育、科研机构和极其发达的信息网 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及坚实的第一、第二产业基础。在 这一方面,我们还十分薄弱,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3.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欠合理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说到底要落实到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上,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施战略管理,同 时还要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度和集中度。在国际企业组织结 构趋向扁平化、柔性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还有 待改进和重塑,另外,我国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普遍存在重 竞争策略、轻竞争战略的倾向。在竞争程度方面,从理论上 讲,加入WTO以后,高度的国内、国际竞争有利于企业进行 技术创新,从而逐渐确立国家竞争优势,但前提是存在公正、公平、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这种环境对于我国来说还不真 正具备。

4.政府的辅助作用比较弱化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政府作用不可忽视。政府作用主

要表现为政府对产业、行业、企业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孵化 与激励,以及对竞争规则的完善与监督。我国政府仍然一定 程度上存在重干预轻孵化的倾向,对教育、研究、开发的投入 和指导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很不 利。但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政府完全有能力 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 项目的投入。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研评估与 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

三、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对策

综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政府从 全局的角度,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建立完善的行业协调机 制,积极规划和诱导服务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逐步 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

1.稳步推进消费结构升级,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

任何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往往都以合理、高级的国 内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为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是以 商品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 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国家竞争优势。随 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 降至50%以下,但我国居民对商业服务的消费需求还不是 十分强劲,服务消费的比重很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 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强国的服务产业一 般是首先在其国内形成竞争优势,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和政府应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导居民优 化消费需求结构,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为我国服务贸易国 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推动力。2.建立健全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

我们正处在协同制胜的经济时代,各产业只有相互支持 才能持续发展。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离不开相关 产业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服务业内部诸如批发、零售、餐

饮、运输、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公共管理、教育、卫生等 各业间的相互支持,又包括农业、工业对服务业的促进。由 于传统体制的约束,我国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还不够 健全,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盘调度全国的生产要素,优 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在规划服务业内部企业规模和市场秩 序,处理竞争和垄断的关系,推动服务技术进步方面,我们的 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我国的第三 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占GDP的比重由1991年的33%提高 到了2005年的40%[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 的发展水平仍相当落后,占GDP的比重较低。因此,要彻底 改变重产品轻服务的思路,建立高效的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 持机制。

3.创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企业战略管理

服务产品和有形产品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有关 如何管理制造企业和如何管理服务企业的知识已经逐渐融 合。在管理服务企业时,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综合考 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尽量实现人力资本、生产价 值和财务价值最大化。我国服务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 下、人员素质不高的倾向,对自身业绩的评价过分偏重于短 期利润。今后,在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企业长 远发展潜力、内部流程和外部竞争力的动态评价,创新业绩 评价指标体系,并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指标。在新的评价体系 中,逐步导入智力投资比率、产品设计水平、员工知识水平、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售后服务质量等指标。4.抓住机遇,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

首先要切实改善教育状况,加强对高新技术等高等要素 的孵化。我国目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等要素的生成机(下转第75页)会计理论 经济理论研究75

能够调整经营方针、策略,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另一种方 式是“用脚投票”。中小股东会抛掉手中公司股票而转向那 些更有前景、经营管理更好的公司。有较多股份的机构投资 者也会抛掉该公司的股份,改变手中的证券组合。大量的抛 售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继而会吸引收购者,此时股东 也可以采取对并购行为给予支持等相机性治理措施。2.债权人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 同样有两种相机治理方式。一种方式是进行财务重整,指通 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改变公司资本结构,合理解决其债务问 题,以便使公司摆脱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并保持继续经营。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又可以维持企 业的持续经营,主要适用于企业出现暂时财务危机的情况。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破产机制申请企业破产,可以清算也可以 重组。破产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硬约束,是公司相机治理中最 基本和最具威慑力的武器。

但是在我国,由于银证分离,企业主要的债权人银行不 能参股企业,使得银行在企业破产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无法起到更有力的相机治理作用。要建立银行的相机治理 机制,其必要条件是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使银行成 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以便按照市场原则塑造银企 关系,使银行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相机治理。

3.政府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的经营违背公共财务法 律法规以及制度,政府要能依法给予规范和惩罚。例如,当 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失真时,财政部门就要依据《会计法》,对 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给予罚款或行政处分,还要对相应的 审计部门及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当企业有偷税漏税的行为时,税务部门就要依据《税法》及 有关规定向企业收缴偷漏税款并进行相应的罚款、警告等。4.员工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经营业绩下降或经营者

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员工可采取要求董事会更换经理人 员,提议召开临时职代会罢免经营者,通过工会起诉违法的 经营者,以职工收购为基础的企业重组等相机治理措施。随 着企业对人力资本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相机治理机制的健全 也日益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关注。

5.经营者的相机治理机制。如果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

者尤其是股东的干涉妨碍了经营者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经营 者可以实施MBO(管理层收购)。MBO指管理者通过向金 融机构融资收买股东的股票,成为企业的控股人。这样可以 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释放其“企业家才能”,减少代理成 本,使企业能按照经营者的战略考虑持续经营下去。参考文献: [1]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湖北: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2.[2]林钟高等.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3.[3]张维迎.所有权、控制权与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 究,1996,(9).[4]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杨瑞龙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 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1).[6]林浚清等.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B].财经论丛,2003,(1).作者简介: 1.侯学博,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电 子商务。

2.崔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财务 会计。

3.张志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管理 工程。

(上接第19页)制,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要素的培育与 发展,存在盲目扩张、急于求成的误区,对高等要素质量的检 测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其次要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予以 政策倾斜与扶持。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 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 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结构、组织、技术 政策,努力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最后 要加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我国国际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微弱的,特别是现代物流、金 融、保险、计算机数据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很难与外 商抗衡[4]。而我国作为WTO成员已经承诺尽快实现相关服 务贸易自由化,这对国内服务企业将造成直接冲击。我们应 该尽量多考虑困难,加快建立起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 护机制,多方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 我国弱势服务行业。

从战略意义上看,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

而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 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1]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152-156.[2]王国安,杨军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国际贸易问 题,2005,(9):63-66.[3]韩可卫.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统计与决策, 2006,(3):129-131.[4]王云.浅谈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国 际经贸,商场现代化,2006,(6):24-26.作者简介: 1.张令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马小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第五篇: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标签: 绿色建筑 新材料 绿色建筑认证

进入21世纪以后,绿色建筑及相关理论开始迅猛发展。在人类品尝了过度工业化带来的苦果之后,注重保护环境和人类自然和谐发展逐渐成为新的概念被提出。在建筑界,作为一种概念,绿色技术提出的历史并不长。20世纪50年代,一批西方学术著作如《设计结合自然》、《寂静的春天》等提出了建筑与生态相结合的概念。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生态建筑11(绿色建筑)的新理念。从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开始,绿色建筑才作为一种新的边缘性运动出现,新材料和新技术在绿色建筑浪潮中的应用使得尽可能地节约能源成为现实。

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际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价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早期: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价、介绍与展示;(2)中期: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模拟与评价;(3)近期: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价。国外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儿种应用比较广泛:

1.1英国BREEAM

著名的英国建筑研究所“(BRE)于1990年首次推出„建筑环境评价方法,”(BREEAM)。它也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针对当时英国的市场需求和绿色建筑发展状况,其评价目标主要是英国的办公建筑。该杉L}!同时为建筑师和开发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建筑环境评价方法”(的住宅版,首次发布于2000年。它满足了近年来英国市场对住宅类建筑进行绿色生态评价的新需求。其评价内容包括能交通、污染、材料、水、生态与土地利用以及健康等七个大的方面。由于英国建筑协会的参与,该证书在英国具有相当的权威与有效性。BREEAM评价体系的推出,为规范绿色生态建筑概念,以及推动绿色生态建筑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至今,它不仅在英国以外(例如中国香港)发展了不同的地区版本,而且成为各国建立新型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文献。

1.2美国LEER

“(LEEI)绿色建筑等级体系”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3年开始着手制定((1993年0月发布第一版,2000年ii月发布第二版)。它受到英国BREEAM的启发,主要用于评价美国商业(办公)建筑整体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绿色生态表现。其评价内容包括可持续的场址、能源与大气、用水效率、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设计过程的改进等六个大的方面。由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权威性,该证书也具有相当的权威与有效性。

1.3加拿大GBC

绿色建筑挑战(GBC)是从1998年起由加拿大发起的一项国际合作行动。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绿色建筑评价工具”(GBTooI)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发展一套统一的性能参数指标,建立全球化的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标准和认证系统,使有用的建筑性能信息可以在国家之间交换,最终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绿色建筑实例具有可比性,为各国各地区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价提供一个较为统一的国际化平台,从而推动国际绿色生态建筑整体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完善的时期,目前已经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数据采集困难,模型制作复杂,可操作性低,要耗费专业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建筑师与使用者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这一评价工具应当同时考虑生态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生物学与非生物学、社会与经济等多因素,还应涉及建筑环境综合评判中各种构成要素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行绿色建筑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现状

绿色建筑认证在我国大陆尚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认证体系不久前,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已组织了有关专家,制定出版了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绿色生态住宅评价体系一《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其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2.0),同时融合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等法规的有关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是我国在此方面研究正式走出的第一步。此外,《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健康住宅技术要点》、《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等陆续推出,也对我国生态建筑评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现行的评估体系至少还有以下缺点:一是颁布者的层级不高,权威性不够,既无必要的强制性,又无激励机制;二是定性指标太多,定量指标太少,可操作性较差;三是缺乏相应的、一系列的法律、政策支持。

下载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伦理体系对我国NGO发展的影响(5篇模版)

    中国传统伦理体系对我国NGO发展的影响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王松55000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NGO在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也越来越关注NGO的发展,不少学......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班级:08装潢1班姓名:梁世文学号:200830113107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新自由主义盛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美国马萨诸......

    浅析文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

    重 庆三 峡 学 院题目浅析文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学号 姓名张 盼 龙教师冉 宁完成时间2012年6月I浅析文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张盼龙[摘要]企业在......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国际市场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是指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换而言之,国际市场营销是一种跨国界的社......

    国际话语体系

    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 作者:陈汝东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1期 [摘要] 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和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成就了一个全球话语场。既有国际话......

    信息服务发展视角下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的影响探讨

    信息服务发展视角下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的影响探讨 [摘 要]文章在全面提升农村信息服务功能的视角下,结合西部落后偏远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落后偏远地区信息服务发展的外......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领域及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在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基......

    关于大型水电站建设对相关地区影响的调研

    关于大型水电站建设对相关地区影响的调研——以观音岩水电站建设项目为例一 前期开展工作本次暑假,我与老家几位在校大学生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旨在对观音岩水电站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