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探索

时间:2019-05-13 11:2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探索》。

第一篇: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探索

[摘要]社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其规划建设应该成为城市边缘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在考察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

1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的内涵

学术界关于城市边缘区的概念有多种提法,如城市边缘带(urbanfringe)、城市蔓延区(theareaofurbansprawl)、城乡结合部(citycountryfringe)、城市阴影区(urbanshadowarea)、城乡交错带(urbanruralfringe)等。现在国外比较权威性的定义是由普内尔于1968年提出的:“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中心城的连续建成区与外围纯农业腹地之间,兼具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虽然学者对城市边缘区的表述和理解不是很一致,但城市边缘区确是城市地理的客观现实区域。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是城市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它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地域实体,在土地利用上则表现为由城市向乡村过渡的混合土地利用地带。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外延的发展用地,是城市人的服务区,既是城市外延部分二、三产业的吸纳地,又是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的基地,它总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将社区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农村社区。传统的农村社区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由于长期共同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而形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理念的共同体。这些社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城市边缘区农村社区是指在地理位置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村社区,它具有部分城市特征,也保持了原有的农村社区的文化理念。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应将社区建设作为出发点,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联系起来考虑。当前国内城市社区的建设往往采取政府主导,依托原有的街道委员会进行。这是在城市建成区条件下的模式,而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应该根据实际条件,创新模式,满足各方面要求。总之,在城市边缘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中,利用创新社区规划模式可以对村容村貌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避免新农村社区成为城市社区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广州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特点

2.1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特点

广州城市边缘区的位置、建设情况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而且,城市的快速扩张促使城市边缘区里城中村与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普遍出现,这部分的建成环境出现了既有完全城市环境包围乡村,也有乡村包围城市住区,还有城市与乡村杂存的复杂情况。这部分的新农村社区具有了很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开放性。随着广州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交通、信息因素的介入,广州城市边缘区传统农村社区的封闭性被打破。尽管农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单位仍然是农户,但是他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愈益社会化,由此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

(2)流动性。当地农村人口不再限于本乡本土,而是大规模、高频率的外出务工经商。即使在本乡村务农的农民也利用农闲时间在广州市或周边的城镇外出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3)异质性。传统农村社区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还在于其同质性社会,即在同一社区居住的人群从事同样的职业,过着同样的生活。现在,由于村域内产业的兴起,外来人口的大量介入,农村社会正处于大分化之中,差异性愈来愈突出。产业分化造成不同产业人群、不同职业和身份群体共同居住在同一社区;

(4)动态性。城市边缘区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地域范围也不断在变化。在这样环境中的新农村社区也不断的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有的仍是农村社区,有的虽然名义上是农村社区,实际在空间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2.2边缘区新农村的实体环境特征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广州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的实体环境具有以下的特征:

(1)自然环境优美。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人海口,边缘区农村大多位于珠江水系纵横的河道水网之间,一年四季植被茂盛,形成丰富的绿色景观。由于地域文化特点,有历史的旧村建设都会考虑一定的风水因素,因此,大多数城市边缘区的农村仍然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基础。番禺南村镇的八个村落都有水系河流,其中陈边村内还有几个小山分布其中,形成特色生态景观。

(2)新农村传统社区环境各具特色。广州城市边缘区的传统农村社区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历史,在明清时代建村的较多,例如,番禺南村镇的南草堂村建村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有的村落沿江而建,有的村落依山而起,有的村落自成体系,形态完整。例如,南村镇新基村传统社区环境形态受珠江支流小河的影响明显,呈线性发展。所有村落传统社区的街巷肌理自然有序,历史性建筑点缀其间。各个村落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既契合周边自然环境,又具有自己的文化理念,从而各具特色,体现了岭南乡土文化特征,形成了丰富的村落景观。

(3)现有村落空间架构呈现拼贴性特征。其中,历史旧村环境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广州城市边缘区的农村社区处于广府文化影响圈内,村落实体空间的生长反映了村落内部的社会结构。村落布局中,祠堂、宗庙成为核心节点,空间结构肌理具有岭南特色;而上个世纪末建设的村落格局则成格网状布局,每户宅基地面积一致,未考虑公共交通,各家住宅距离很近,整体村落呈现两

种肌理的拼贴。南村镇市头村旧村肌理清晰,建筑与道路具有明显的向心性,其中宗祠(公祠)众多,新旧共存的整体空间结构呈现异质拼贴特性。

(4)村落环境需要改造。边缘区村落在发展中,实体环境的某些方面已经与村民生活需求脱节,表现在村内交通、聚居方式、交往空间、公共设施等各个方面。村内交通无法满足村民开车出行的需要,防火通道不符合要求;聚居方式分散,土地利用存在浪费现象;交往空间较少,村落公共空间不支持村民活动;公共设施缺乏,防火、垃圾处理、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足。广州城市边缘区的村落居民在经济上比较富裕,与这样的生活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3广州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构想

基于上述广州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特点,结合对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的认识,提出新农村规划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统筹。在宏观层面需要结合广州城市总体城市规划,进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规划法已经颁布实施,在落实广州城乡规划中,需要重视将新农村规划统一进来。广州城市区域不能无限制的蔓延,基于我国可利用土地较少的现状,采取有机聚集发展是可行的方式。这样边缘区的新农村有一部分将成为城市社区,有一部分将成为城市边缘绿带界限中的聚落,自然景观得以保持而不被城市化的浪潮所淹没。

(2)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产业发展。广州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与广州市毗邻,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市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广州正处在产业转型期,新农村社区需要结合自己特色,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在特色农业、第三产业发展中拓展空间。在社区规划建设中,预留产业发展空间,根据不同产业类型,结合居住社区建设综合性的新农村社区。例如,南村镇的新基村紧邻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华南新城,新基村发展必然要受到华南新城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变被动为主动,走一条房地产商、村民集体和政府三赢的道路。

(3)特色保留。广州城市边缘区的新农村社区各具特色,构成了广州城乡景观的重要部分。过去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出现不少建设性破坏工作,有些农村聚落的空间组织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不仅要注意保护社区环境中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也必须合理的保护具有明显空间结构肌理的农村聚落,创造有特色的新农村场所景观。

(4)规模合理。社区建设可以与村庄行政区域、基层社会组织紧密相连,为了保证社区建设与地域居住环境和基层社会组织相配合,社区应该具有合理的规模,这样有利于形成较强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现在的农村社区正在不断的异质化,原有的共同心理文化特征还没有被彻底改变,一些新的变化也在产生。在这个过程中,实体空间环境的规划应该注意按照社区规模确定地理范围界限。并运用多种手法,在不割裂整体性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整合,这对于城乡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5)渐进发展。城市边缘区新农村规划建设存在各种问题,也有很多机遇,在当前条件下,更容易采取的建设方式应该是小规模

改造。一方面,广州城市边缘区的新农村社区量大面广,相关利益复杂。建设资金缺口也较大;另一方面,采取变革性的彻底改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关照各方利益,实行渐进式的小规模改造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每个新农村社区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由点带面,展开滚动式发展。

(6)空间有序。参照国外城乡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乡规划方法必然是综合性规划,而不是简单的环境规划。综合性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实体规划与社会结构发展相结合,建设有序的空间环境。城市边缘区的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在于其社会意义,有序的空间环境也会影响人的行为,构建和谐社会。针对规划对象的社会结构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特点,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对新农村的社会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考察传统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对人们文化心理层面的认识进行探索,并落实到新农村空间实体环境的规划中,形成有序发展的新农村社区环境。

(7)可持续利用。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国家允许集体所有制农民土地进行流转的新政策,考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采用生态的规划方法与建设科技,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新新农村社区的管理模式,针对城市边缘区新农村不断融合进城市社区的特点,达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而新农村社区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进行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的建设是城乡规划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已经进行了一些实践。在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尝试以社区建设作为出发点进行规划设计。抛砖引玉,珠三角地区的新农村具有自身特点,考虑地域特征条件下的新农村社区规划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山.城市边缘区空间动态演变及机制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8(3),19—23.

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杨春学,李绍荣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赵民,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0.

朱火保,王瑜,周祥等.广州小城镇社区建设模式研究[J].南方建筑。2005(3).9~12.

第二篇:红岛经济区新农村社区规划

红岛经济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河套18村庄计划搬

目前青岛市已经完成红岛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编制,河套街道18个村庄搬迁安置已经进行了统筹安排,初步划定形成8个集中安置组团……6月24日,记者了解到,红岛经济区规划建设方面有了最新进展。市规划局将积极协调红岛经济区管委结合奥体中心规划建设,有序推进赵家岭等社区搬迁改造,相关规划信息将通过规划政务网站等媒体对外发布。

6月24日,记者了解到,依据《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域总体规划》,本着就近、就地整合的原则,市规划局会同红岛经济区管委相关部门对河套街道现状18个村庄搬迁安置已经进行了统筹安排,初步划定形成8个集中安置组团,大小涧安置组团、赵家岭孟家安置组团、山角上下疃安置组团、潮东潮西安置组团、罗家营安置组团、尚家沟安置组团、东西河套安置组团、孙东孙西安置组团。结合河套片区控规的深化完善,目前青岛市完成红岛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编制,细化明确了村庄的安置区用地位置、用地规模和开发规模。其中,赵家岭和孟家社区涉及奥体中心布局,将合并安置在现状赵家岭社区西侧区域。

另外,交通方面,市交通委会同公交企业进行调研。因受红岛周边公交停车场建设的制约,暂无法开辟宿流开往市政府的区间车,以及河套绕高新区至红岛;从棘洪滩绕高新区到红岛的公交线路,待下一步该区域公交停车场进一步完善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将对该区域进行线路规划。

据介绍,市规划局将积极协调红岛经济区管委结合奥体中心规划建设,有序推进赵家岭等社区搬迁改造,相关规划信息将通过规划政务网站等媒体对外发布。红岛组团初步规划东西大洋等7大集中安置片区,河套组团初步规划大小涧等6大集中安置片区。目前,市规划局已经完成村庄现状情况和搬迁意向的摸底调查。记者 李晨

第三篇:浅谈城市边缘区村屯生态环境问题(论文)

城市边缘区

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师:22 学生:22 2222年10月8日

城市边缘区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边缘区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加强城市边缘区环境保护的立法,切实做好城市边缘区的环境规划工作,实现城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环境问题;环境立法;环境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problems relevant to resour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ciety and economy, it is vital to strengthen the corresponding legisl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urban fringe and rural areas.Keywords: urban fringe;environmental problem;environment legislation;environmental planning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发展中较活跃、变化迅速的地域实体,其功能及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边缘区迅速崛起。不仅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而且对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城市边缘区普遍存在的传统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环境意识淡漠,导致城市边缘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 城市边缘区的环境特征

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从城市形态上看,该地带位于市区向郊区过渡的地带。由于其在土地所有制、土地利用形式、经济与人口构成、空间建设的模式与景观以及社会观念、管理体制上与城区存在着明显差异,使得“城”和“乡”的内涵和表象在这一地带混合,形成这个能融合多种特征的综合性过渡区域[1]。1.1 空间形态结构上的过渡性

城市边缘区的发展是城市和农村城市化合力作用的结果。其空间结构和内部有机构成与城区及农村地区有着继承关系或延续关系,兼有城市与农村两种形态的特点,是城乡空间结构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过渡地带[2]。1.2 社会发展的动态性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边缘区总是处在动态发展之中。一方面,城市不断吞噬农村,城区面积不断扩张, 城市边缘区逐渐演变成了郊区或城区;另一方面,构成城市边缘区的各种内部要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城市因素、现代性因素不断增长。1.3 管理体制的二元性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必须接受城市政府的领导,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下运行;其属于农村地区的部分,在土地、户籍管理等方面又不得不在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下运行。这就造成了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上的二元性。

城市边缘区的过渡性、动态性、管理二元性特点,使得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与其他地区比较起来更加复杂,难度也更大。当前, 城市边缘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2 城市边缘区的环境问题 2.1 环境问题的表现 2.1.1 大气环境状况

总体而言,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普遍超标,污染源大部分来自城市边缘区。城市边缘区乡镇企业密集,能源以煤为主加之缺少净化设施,致使空气中烟尘、SO2的浓度严重超标,造成了大气污染[3]。以安徽省繁昌县狄港镇为例分析大气的污染状况,狄港镇产业主要以建材、水泥为主,且水泥产量以成为狄港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带动着城镇建设和居民生活的提高,但同时因为水泥生产产生的大量粉尘,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城镇的大气环境。狄港镇大气污染主要为水泥厂的窑尾烟囱、矿山开采、各种生产、生活锅炉及机动车辆的尾气及二次扬尘。主要的污染物质为粉尘、SO2和NOx。

据芜湖市环保所1994年对狄港镇主要污染源的调查、统计资料估算,获狄港镇中心区大气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下表。污染物

粉(烟)尘

SO2 NOx

排放量(t/a)

7536 417 未测

尽管狄港镇政府加强了市政建设,强化了城镇管理,减少了灰尘污染,但由于未能解决污染源的问题,使得整个狄港镇区灰尘蔽日,当地人形象的称为“晴天是灰洲”,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城镇形象。1997年对镇区中小学生体检表明,其肺部检查不合格率达到80%,由此看出粉尘污染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发育成长和身体健康,大气污染已到了急需治理的时候[4]。

2.1.2 水环境状况

近年来,我国每年排放的废水总量约为365亿立方米,其中70%为工业废水。在废水处理上,城区优于郊区,郊区乡镇废水处理率不到27%,污水排放达标率仅为36.8%,致使50%的城镇地下水受到污染,78%的城镇河段不宜用作饮用水源,工业发达的城镇水污染更加严重[5]。水环境污染不但有来自小城镇本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而且也有来自外来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即整个大区域的污染,有些小城镇外来污染远大于自身污染,这对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提醒人们治理水环境污染不能仅限于某一小区域,而需对大区域及整个流域进行综合治理。2.1.3 土壤环境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大, 城市边缘区耕地锐减,土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我国现有人均耕地为1.2亩,为世界人均的1/4。1981-1985年,全国耕地减少3689万亩,相当于54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同时,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引起土质恶化,耕地质量下降[4]。据研究,在天津市郊区受污染的农业土壤中,Cu、Zn的有效态占含量为5%~31%,Pb为3%~30%,Cd则高达22%~98%。宁波市郊表层土壤中酚的浓度为我国正常土壤环境中酚浓度的373倍。

2.1.4 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

大多城市边缘区村镇没有垃圾处理场地,垃圾无处倾倒,城镇的生活垃圾基本未作处理,大都集中堆放,镇区垃圾箱及垃圾清运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垃圾处理要求。如新登镇没有垃圾中转站,呈自由堆放状况,城环卫所有一辆3吨吸粪车,一辆5吨洒水车,远不能满足垃圾清运要求。旧区街道原设有垃圾箱已大部分破损不全,而新建的街道尚未设置垃圾箱,在居民区内部地段未设置公厕。加之不良生活习惯问题,严重影响环境卫生。2.2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分析

2.2.1 污染源由城市中心区域向城乡结合部转移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将城市作为工业基地,在城区建造了大量的工厂、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污染严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的重要性,城市中心区域的功能定位逐渐由过去的以工业为中心向以商业、服务业为中心的转移。这种定位的转变要求城市主动地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的无污染产业。在这种趋势下,大批的老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不得不向城市周边地区迁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本属城区的污染源转向了城市边缘区。2.2.2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同时乡镇企业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成为城市边缘区污染的主要源泉。见下表。一个企业污染一条河,破坏一座山的现象屡见不鲜[4]。项目

1984年

1989年

1995年

有污染的企业(万个)

18.16

57.15

121.60

占小城镇企业总数的份额(%)11.00 3.10 5.50

占小城镇工业企业的份额(%)

20.20 7.80

16.90

污染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

1004.00

19260.00

占小城镇工业总产值份额(%)

35.50

37.60

毋庸置疑,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减轻城市就业压力、避免城市过于臃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普遍存在着“乡办企业办在乡,村办企业办在村,户办企业办在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使得环境管理大为不便,污染治理十分困难。加之乡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设备陈旧,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等问题,乡镇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难以避免[6]。2.2.3 法制不健全

针对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保护部门执法不严。环境保护部门虽努力执法,但机构、人员、经费不足。有关部门不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地方政府干预环境保护执法(保护地方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无形中助长了环境损害者的污染行为。2.2.4 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 总体而言,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不高。长期形成的重经济,轻环保,重建设,轻规划,重投资,轻管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局面一时还难以改变。3 加强城市边缘区的环境保护 3.1 完善环保立法

近年来,我国虽制定并颁布了不少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尚缺一部专门用于城市边缘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我们一方面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城市边缘区的特点,对已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必要的修改补充,明确城市边缘区范围,突出其环境保护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需要尽快制定专门用于城市边缘区环境保护的法律。地方各级政府也可根据本地实际和环保需要,制定相应的适应本地环境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环保法律或规章,以完善城市边缘区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3.2 加强环境监督管理

3.2.1 健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是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但是,由于城市边缘区地域位置的特殊性,这种管理体制还称不上尽善尽美。一是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城市边缘区既受城市管辖,又受乡(镇)、村制约,是典型的双重管理体制。这边监管严那边管理松;一边抓城市环境治理,一边强调发展经济,极易发生矛盾,造成不利局面;二是城市边缘区的动态性特征决定了监管主体的难以确定性。城市边缘区的某一部分既可能归城市管理又可能归农村管理如果管理机构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或互相推诿扯皮,就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形成监管真空。因此,必须实现管理体制的一元化,改变城乡共管的局面,确立城市管理体制,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3.2.2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造成城市边缘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环保执法力度不够。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的环保职能,实行领导干部追究制,将环境目标责任制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内容。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运用《刑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惩处。坚决扭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局面。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日常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环境污染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3.3 搞好环境规划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边缘区工业发展欠规划,更无环境规划[3]。各级政府要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本着发展经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同步实施的方针,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举,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好城市边缘区的环境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4 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城市边缘区环境问题复杂多变,必须综合治理要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思想根源入手从影响和制约城乡结合部环境的源头抓起,彻底加以整治[3]。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开展以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及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明确城市边缘区环境综合整治的责任,健全城市边缘区环境管理机制,完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结合城市功能分布和结构调整进一步防治工业污染。3.5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管理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才能搞好环保工作。一是要确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是知情,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起码条件;二是建立公众参与环保的机制。要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就应当采取实际措施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以群众举报、信访、咨询、听证、新闻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公众参与机制,推动政府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第三方力量的形成。3.6 加大环保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改变城市边缘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落后局面的关键在于统筹规划。交通、通讯、供电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应统一规划和设计,尽量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同时,要对已有的环保设施充分利用和不断改进,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强的特点,避免重复建设。资金短缺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推行基础设施的有偿使用或者在适当情况下通过对企业征收环境税来筹集环保资金,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参考文献: [1] 胡彩屏.推进广州城乡结合部管理的对策探讨[J].探求,2001(6)[2] 王锁娥.充分认识和发挥城乡结合部在西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1(2)[3] 张海霞,张志宝.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初探[J].山东环境,2002(6)[4] 高文杰,刑天河,王海乾.新世纪小城镇发展与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5] 刘延玲,关柯.小城镇建设面临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6)

第四篇: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去年以来,XX区按照中央、省委“1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生态小康新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有效载体,特别是以XXX为重点着力打造了新农村建设带动示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按照“四新一建”的建设标准,完成了全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5个乡级建设规划和启动村建设规划,完成了200615个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特别是结合区情实际,打造了XXX10公里生态小康新村走廊,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新农村建设的“曾家山模式”。

一是发展新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龙头+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壮大了产业支撑。2006年,全区核桃基地达10万亩,蔬菜基地达10万亩,蚕桑基地达10万亩,生产洋三元仔猪20万头,发展食用菌600万袋,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达8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如曾家山立足独特的自然和地质资源,大力发展以无公害蔬菜和乡村旅游,建成了1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仅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打造了10户星级旅游农家乐,仅半年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户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二是营造新家园,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去年15个村共完成房屋改造8120间;院坝硬化10万余平方米;改厨1206户,改厕1228户,改圈2359户,建花园花台2万余平方米,农居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打造新环境,农村基础明显改善。去年15个村共建村组公路60公里,硬化入户路14公里,修建过河桥12座;新解决人畜饮水800户;整治河道6480米,改造藏水地1320亩;新建沼气1050口;新增电话810部,新通光纤电视754户,初步呈现出街院整洁、村庄绿化、道路通畅、饮水安全、通讯便捷的新气象。

四是培育新农民,三村建设不断深化。去年15个村均完善了村级活动阵地,农户“新农合”参保率达90%以上,集中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和改善生活卫生习惯为内容的培训10000余人次,组织所有农户开展了“星级户”评选。今年,朝天区又启动了15个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并集中力量打造曾李路20公里生态小康新村走廊,使其和去年建成的新村,连接成风格和谐统一,独具山民居特色,集生态休闲、地质观光、民俗文化风情为一体的30公里生态小康新村长廊。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超常推进,立足“干”。

一是强化四种意识,统一思想行动。各级各部门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进度意识,自觉服从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认真履职,密切配合,狠抓落实。

二是立足早抓部署,迅速宣传发动。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抓宣传发动、抓技术指导,形成了全党动员、各级齐抓、全民参与的抓建氛围。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促动。坚持“县级领导联系、区级部门帮建、业务部门指导、乡镇党政主抓”的工作责任制,各级均成立强有力的抓建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班子成员联系牵建,细化措施,落实任务,逗硬奖惩,扎实抓建。所有区级部门落实得力人员驻户帮建,建设任务不完成,部门帮建不脱钩。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

一是紧扣区情布局。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体现特色为关键,以农户自建为主体,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突出示范、推动全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以建设“XXXXXX”为框架,在区境主要通道建设起“XXXX新农村长廊”。

二是注重科学规划。提前介入,入户规划,既立足长远、统一布局,又因户制宜、以点带面;既体现简洁、朴实、大方的山区民居特色,又展示山水风光、生态观光、民俗风情,逐一把规划落实到农户、细化到项目、明确到进度、测算到投资,并制定出内容详实、具有操作性的规划方案。

三是健全抓建机制。梳理完善了“班子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协同、区乡分级负责”的抓建领导机制,“县领导联系村、部门帮到户、乡镇抓到点”的帮建指导机制,“半月一通报、半年一评比”的督查督办、目标考评和效能监察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质量、统一管理”的人财物统筹安排机制,统一了思想行动,形成了抓建合力。

(三)克难攻坚,突出“拼”。

一是领导率先作示范。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挂帅,经常深入现场调研指导,解决重大问题,提出建设要求;各级干部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抓建之中,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铸就了“敢想敢干,苦抓苦干”的XXXX精神。

二是打捆资金强投入。按照“农户主体、政府主导、项目整合、信贷扶持、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投入原则,配套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是严明纪律提效能。建立抽查考勤制度,加强督查督办和效能监察,去年以来先后制发了17期专项工作通报和督查通报,发出了150余份整改通知书。

四是强化监管保质量。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狠抓工程规划、技术指导、材料调供、施工作业、现场监管、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树立用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尽最大努力节省建设成本。

$

第五篇:河南省薛店镇新农村社区规划

河南省薛店镇新农村社区规划

项目概述

一、项目概况

河南省薛店镇新农村社区规划项目位于现状镇区西南约两公里处,其具体四至范围是:东至西气东输边界规划路,南至货栈街北侧规划医院北边界,西至解放大道,北至莲花西路,规划用地面积约为21.5公顷。项目现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所承担规划设计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中充分倡导“工业促起步,环境带发展”的理念,依托薛店镇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毗邻郑州航空城的区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规划设计原则,打造精品项目,使其成为传承历史文脉、展示地域文化、体现新技术应用、生态、环保、宜居的新农村社区。

三、规划行动策略

规划充分尊重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要求,在建设居住社区的同时注重沿莲花西路商业设施的配套服务功能。在具体设计中,居住建筑以多层单元住宅为主,采取坡屋顶的形式,使建筑空间形态富于变化,营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商业建筑可独立设置或结合沿街住宅底商,提升区与活力,并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项目总体开发强度容积率控制为1.0-1.2,共建设住宅约18万平方米、商业设施约3.5万平方米。住宅的户型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结构的使用需求,单元户型面积为80-150平方米,项目总居住户数约为1500户。初步测算,项目总投资约为3.4亿元,考虑到枣园西路贯穿规划用地,可考虑分期开发实施。

下载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型社会视角下新农村社区规划探讨_

    两型社会视角下洞庭湖区新农村社区规划探讨 ——以大通湖区河坝镇三财垸村为例 摘要 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背景,结合大通湖地区河坝镇三财垸村新农村社......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 摘要: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的交错结合带,是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区域,科学地规划好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对......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安置社区规划的思考(精选5篇)

    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安置社区规划的思考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安置社区规划的思考作者:代晓利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1.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相关问题1.1“社会主......

    特大城市边缘区特色中心镇的培育[全文5篇]

    特大城市边缘区特色中心镇的培育 ——三河镇中心镇旅游特色打造思路 单虎 乔森 郑军 作者简介:单虎: 合肥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注册城市规划师 乔森: 合肥市规划局蜀山......

    乡村旅游目的地型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精)[精选五篇]

    乡村旅游目的地型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 曾磊 , 汪 永 萍 , 史 玉 江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 , 河北保定 071002 摘要 探讨了新农村社区规划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 对......

    黔西县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

    黔西县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 张雪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机遇,给农民带来了希望,作为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一点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黔西县......

    来自XX县的报告-丘区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大全

    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丘区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来自XX县的报告XX县属典型丘区农业县,幅员面积8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42万人中农业人口36万。近年来,XX县立足......

    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精)

    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各项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工作主题,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