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述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地理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方面的异同点
试论述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地理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
目的方面的异同点
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城市作为地球表面的一种地理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位置和分布的特征,二是城市内部地域差异的特征。城市是兼有经济、行政和自然性质的一种综合性的区域,城市区域又有市中心、建成区、都市区、大都市带等不同尺度。城市本身又是一种包含复杂物质要素、社会关系和活动内容的客体,许多学科以它为研究对象,如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等。
年代以后,随着城市问题日趋增多和严重而大规模发展起来。早期的城市生态学对城市地理学家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建立地域 结构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使地域结构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自此以后,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都迅速拓展,并相互交叉。城市生态学的“系统”和“平衡”的思想为城市地理研究所吸取,并融 汇在有关城镇体系、城乡关系、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城市中心作用和中心城市作用等研究之中。
首先,从概念上我们区分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地理学之间的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生态学的最终结果都是改善人地关系。
不同点在于:城市生态学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因此,城市生态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而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城市地理是聚落城市学的城市地理学与这些学科有密切联系,它着重从空间观点研究个别城市或区域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层次结构和地域结构。它主要在于研究规律。
其次,在研究内容方面,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地理学存在的异同点有:
相同点在于:城市生态学以及城市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都是为了促进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通过对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化的进程等来测量人与城市的相处的情况,并通过人为的手段来维护或改善这些和谐或不和谐的因子,来共同创造人地和谐的局面。
不同点在于:两者的具体研究内容存在着差异。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物质和能量代谢功能及其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城市物流、能流及经济特征),城市自然系统的变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生态的管理方法和有关交通、供水、废物处理等,城市自然生态的指标及其合理容量等。可见,城市生态学不仅仅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而是为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寻求良策。它以城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学和城市科学的原理、方法、观点去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演变动力和空间组合规律,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人工控制对策。
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围绕这两种地域系统,具体有:
城市化研究,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各国城市化的比较、城镇人口集聚的规律,大城市的优势,以及城市化的效果和问题等;
城市职能研究,把城市产业分解为以满足市外需要为主和以满足市内需要为主两类,从而确立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的概念,研究城市的性质及其对所在区域的作用;
城市分类研究,可根据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职能为依据的分类;
城市体系研究,旨在掌握地域城镇综合体的分布特征和功能、规模结构;
城市形态研究,包括城市聚合特征、城市总平面布置格局以及城市景观的研究;城市群和大城市集群区研究;城市地域结构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城市综合地理研究等等。
此外,在城市地理研究内容中,还包含从国土规划和城市规划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城镇最优布局,新城合理规模,城市再开发以及未来城市形态结构,等等。传统的城市地理学,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对城市或区域运用历史比较法、地理比较法以及综合分析法进行研究。随着现代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新科学方法论的出现,以及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城市地理的研究方法大大增加了。
二者差异性的例子:
城市地理学:1988 年我国 434 个城市,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 11.7%,却集中了全国人口的 27.2%、运输总量和零售商业的50%以上、工业产值的70%以上和几乎100%的高等教育设施,而这些工业、交通、商业、文教活动实际上又主要发生在只占全国面积 0.13%的城市建成区里。②城市不仅是人口中心、经济中心,也是国家社会生活的中心。多数决定国家发展的决策 是在城市中作出的,多数社会变化开始于大城市,然后才扩散到较小的城镇和乡村。城市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影响和联系的面极为广阔。令人遗憾的是城市常常也是社会藏污纳垢的场所。
城市生态学:生态城市就是城市生态学在研究内容上的重要成果。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从生态学的观点,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第三,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生态学在研究目的上也存在着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都是为了政府决策或人们活动做参考。
不同点在于:城市地理学研究社会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性,强调问题产生和解决的空间性,为政府决策作参考。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结构、功能、动力拓研究,最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调控、管理及人类的其他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使城市生态系统沿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依据生态城建设的原则和标准去调节城市内部的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去实现因地制宜的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方面异同点实例:
城市地理学:当代世界城市化方兴未艾,并出现郊区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数目不断增大,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城市机体也越来越复杂,使得各国政府在城市再开发和人口再分布的决策上面临许多难题。城市地理学从空间方面探索城市发展的规律,对城市建设的决策具有实际意义。
城市生态学:城市问题: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工业、建筑的高度集中, 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当城市人口膨胀到一定程度,城市扩大到一定规模时,势必造成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染、生态条件恶化,并导致失业率增加和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现代城市社会弊病。而城市生态学在此时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对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中, 特别是在需要排放污染、倾倒
废物、喷洒药品、采伐、开山、筑路、修建大型给水工程及其它建设项目时, 务必注意调查研究, 摸清自然界诸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与某生产活动有关的其它事物也加以通盘的考虑, 包括考虑此种活动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短期的和长期的、明显的和潜在的), 从而做到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
通过以上对城市生态学以及生态地理学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异同点到了解,我们更能很好的运用自身的地理知识以及周遭的测量工具来对所处城市的生态、地理环境进行评价,对构建生态城市做贡献。
第二篇:有关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今天有幸参加了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教科室主任研修的第一次活动。上午聆听了朱建人处长的指导性讲话,以及两位优秀教科室主任的经验介绍,有很大的触动。下午在阮望兴所长的主持下,对课题报告的撰写进行了交流、互动,本人也借此机会上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在交流和阮所长的点评中,受益匪浅。
在交流、点评中,我还觉得有一个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什么是课题研究的对象。
经网络搜索,在关于“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的大量网页中都有如下的说法:“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在大量的课题研究方案中,对课题的研究对象的阐述也大多是基于上述的理解。
2. 社会研究的对象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一般包括社会中具体的个人、家庭、社区、各类专门人群以及各类组织等。
在理解什么是社会研究对象时,必须要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不同,以及“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概念的差异。
首先,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范围中的任何社会单位。
其次,“社会研究的对象”与“社会调查的对象”也是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后者是指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
在用从单个的调查对象所得的资料推论总体情况时,要注意区分类别概念和集合概念。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性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只代表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年老或残疾)的人所构成的类别。对于类别概念的事物,可以用其全部和多数成员的特征去推论整个类别群体的特征。相比之下,对用集合概念来代表的集合体则不能做这样的推论。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几何体。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对象(收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从一般原则上讲,在每一个层次的分析单位上收集到的资料只能分析和推论该层次的情况。如果混淆了分析层次,则可能导致“以偏概全”或“简单还原”的错误。前者是指从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中得到的资料去简单推论高层次社会单位的情况。后者这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一个成员。
最后,在进行社会研究时还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调查对象的范围和规模。
3. 社会研究的内容
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的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收集的信息。总的来说,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
第三篇:大班礼仪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的研究
大班礼仪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的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又因大班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儿童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越有效。那么如何将礼仪教育成果通过幼儿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是我们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在目标与内容的选择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学期,我们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引,立足幼儿自身及其生活环境,结合《幼儿园指导纲要》进一步把礼仪课题的研究点落在了大班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实践研究上。结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礼仪氛围
良好的育人环境能够凭借特有的感染力促使人在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自觉协调一致,对幼儿礼仪教育开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创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奠定礼仪教育的基础。
1、布置文明礼仪的墙饰。
我们在创造礼仪教育环境上下功夫,根据主题来创设班内大小环境,布置活动室四周。在班级的墙饰上布置好“人走关灯”“安静看书”等内容。收集文明礼仪的图片、图书,张贴文明用语。通过这些无时不在的环境熏陶,影响孩子思想,制约孩子的行为,营造了良好的文明礼貌教育氛围。精选经典传统的礼仪教育思想和内容深入人心。例如:《三字经》、《弟子规》中礼仪,我们制作成画卷,布置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走廊上,引起家长和幼儿的注意。
2、制定文明礼仪用语,学会礼貌动作
让幼儿从用好礼貌基本用语:请、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鞠躬、握手、鼓掌、起立、请让、敲门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礼仪教育内容:仪容仪表、起居、进餐、交往、礼貌用语、节庆、做客、待客等。如教小朋友们说晨间礼貌用语“老师早上好!”时的动作是: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弯腰鞠躬说。
3、制定相应的礼仪教育教材
礼仪相关教育内容:如:去别人家做客、招待客人、与同伴玩区角活动、同伴交往、节庆、敬老各方面的一些简单礼仪,还有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并能在学习后得以运用的公共场所礼仪等行为。如“排队等候”“小小看戏人”“爱护公物”等。
二、开展礼仪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礼仪教学活动,结合《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的“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文明礼仪,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发展目标,力求将礼仪教育目标细化,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经验的,带有童趣的内容,以及符合幼儿兴趣的形式,进一步把礼仪课题的研究点落在了大班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实践研究上,并采用故事启迪法则、示范演示法、情景表演法、游戏互动法、童谣巩固法,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为幼儿创设一些真实或非真实的主题情景,引导孩子介入情境之中,通过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通过与孩子进行互动游戏的游戏形式,让孩子运用礼仪知识解决问题。
三、开展礼仪特色活动。
本学期我们园部增设“晨间礼仪岗”,每天早上由值班教师带领4位小朋友 “站岗”,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鞠躬问好。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提升幼儿的礼仪意识。在“波波乐乐园”活动中,宣扬、传播文明礼仪,让礼仪之花处处开放。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他们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还专门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如:《帮助别人真快乐》、《小小升旗手》等,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交往合作习惯。
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理发店”“烧烤店”“花花饰品”等幼儿熟悉的游戏内容。每个幼儿自主选择区角,由于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所以,也带来诸多的问题,让幼儿学会解决、处理游戏中的矛盾,学会自主、谦让、协作,继续巩固合作交往的方法。
四、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协同作用
我们在抓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时,把做好家园密切配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宣传了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设计了自己班级的礼仪宣言。结合园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引导孩子、家长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比如组织开展了走进惠山古镇亲子环保活动,让孩子走进惠山古镇,开展环保倡议活动。通过游戏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通过家长的榜样引导孩子活动中注意环保。孩子们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都有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愿望,乐意爱护周围的花草树木,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比如:“仁爱满园、和乐融融”老少同乐庆重阳联欢会活动,组织孩子为老人提供
爱心服务:修剪指甲、理发、量血压、送寿桃等,还表演了《感恩的心》,通过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敬老的传统美德。BOBO乐乐园活动结合“迎新年”活动,引导在观看他人活动时要做到保持安静,不在一旁做消极的评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重视家庭教育资源。家长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东西,我们更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家长资源,和家长携手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第四篇:城市供水问题与对策研究(精选)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淮北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福州学习中心(直属)[30]VIP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年 级: 2011年秋季 学 号: 111024401210 学 生: 林信忍 指导教师: 张静 完成日期: 2013年8月13日
淮北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
城市供水事关国计民生,它的安全性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关系着民生国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使得城市供水与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对城市供水的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进行研究。首先针对城市供水问题进行调查,概述介绍城市供水现状,分析总结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供水策略。结合淮北市供水实例,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供水;问题;策略
I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城市供水概述............................................................................................................1
1.1 城市用水现状.................................................................................................1 1.2 城市供水现状.................................................................................................1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2 2 城市供水存在问题分析............................................................................................3
2.1 供水水源问题.................................................................................................3 2.2 水质污染.........................................................................................................3 2.3 用水的浪费.....................................................................................................4 2.4 流域调水工程的前期工作.............................................................................5 3 城市供水问题策略研究............................................................................................6
3.1 水源不足问题解决策略.................................................................................6
3.1.1 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6 3.1.2 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6 3.1.3 建设引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紧张....................................................7 3.2 水质污染问题解决策略.................................................................................7
3.2.1 推行水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7 3.2.2 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7 3.2.3 节水减污措施......................................................................................8 3.2.4 疏浚清淤工程措施..............................................................................8 3.2.5 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8 3.3 城市供水问题解决策略.................................................................................8
3.3.1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8 3.3.2 加速水务市场化进程..........................................................................9 3.3.3 不断提高供水水质..............................................................................9 城市供水案例分析..................................................................................................10
4.1 淮北市供水现状...........................................................................................10
II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4.2 淮北市供水问题分析...................................................................................10
4.2.1 供水水量不足....................................................................................10 4.2.2 供水水源枯竭和水质恶化................................................................10 4.2.3 污染问题............................................................................................11 4.2.4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1 4.3 淮北市供水策略研究...................................................................................11
4.3.1 加强宣传执法力度............................................................................11 4.3.2 采用合理的开采方式........................................................................11 4.3.3 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13
结论与展望....................................................................................................................14 参考文献........................................................................................................................1III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引 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水质的要求有了新观念,要求饮用水水质第一无害,第二有益。如何做到这些要求,就是我们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专业人员需要进行探讨的。伴随着标准的提高,与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做基础性研究也就越多。
本文第一章主要进行了城市供水概述,第二章列举了城市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对城市供水问题进行了策略研究,第四章针对具体的淮北市进行了供水问题的实例分析。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能让城市供水有更有保障: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普通百姓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也可保证工业用水,满足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城市供水涉及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在进行相关问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从传统的工程水利到面向现代化的资源水利的转变;把城市水务工作的研究重点放在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上。深入研究探讨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城市供水问题,实现城市及周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利在千秋的大事。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城市供水概述
1.1 城市用水现状
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是:人口高度集中,工矿业高度集中。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大,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化。20世纪20年代全球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到20世纪末,城市人口已超过50%。我国80年代中国城市已由180个增加到400个左右,到2008年底已有669座城市。由于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和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急剧增长,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尖锐化,因此,中国水资源能否满足今后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工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众所关注的普遍性问题。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较低,多数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在目前668 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其中136 座城市严重缺水。严重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占全国的2/ 3,占南方城市总数的30%;南方占全国的1/ 3占南方城市总数的17.8%。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西北内陆、长江以北、长江以南3个区域水资源量的比例大致为5∶15∶80,长江以南地区大中型以上的城市较少,长江以北地区却较多。这种水资源分布格局与城市分布不相适应,加剧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北方缺水城市中主要是资源型缺水,即城市发展的需水量超过当地水资源承受能力;南方缺水城市中除沿海少数城市外,基本上属于工程型或污染型缺水,即因工程设施不足或水质受污染造成。
城市用水主要包括城市工业用水、城市农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城市生态用水。我国城市工业用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到2006年工业用水量已达到1556亿m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25.9%。城镇生活用水分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供水投入的加大和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城镇生活用水也将迅猛增长。
近些年来水环境质量问题严重,50%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原本紧缺的城市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城市规划区域的滚动式扩展,城市的用水需求和用水构成会因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城市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也会因城市的发展而改变,这种变化的总趋势将使水质的持续下降和可用水量的不断减少,使城市用水问题更加严峻。
1.2 城市供水现状
我国2008年底有669座城市。根据2009年编写的《城市供水用水统计年鉴》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统计,供水总量5910亿m³,其中地表水4796.4亿m³,地下水1084.8亿m³,其他28.7亿m³。农业用水3663.5亿m³,工业用水1397.1亿m³,生活用水729.3亿m³,生态用水120.2亿m³。水厂总数1450座,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6604.1万m³/d,供水管道长度480084km,用水人口35086.7万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78.2L。日供水量6946.3万m³/d。有36座城市的最高供水量超过50m3/d,13座城市的最高供水量超过100万m3/d。
我国自来水事业自建国以来已有了很大发展,近几年城市自来水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但城市自来水虽有较大发展,与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还很不适应,现有自来水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城市高峰用水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和人口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使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污水处理能力较低,造成水质和环境污染,水资源有效利用量减弱。同时,一些城市地下水开采强度过高,地下水漏斗和地面出现沉降,进而造成严重环境问题。上述矛盾使供需总量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供水状况趋于紧张。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其影响涉及到社会的各方面。城市供水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据预测, 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全国将缺水400—500亿m³,而城市污水排放量将达到850亿m³,解决城市资源问题已刻不容缓。综合我国城市的用水、供水现状,应对现今的城市供水矛盾,需要保护供水水质,节约用水,改善水环境,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找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确保居民方便安全用水,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城市供水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增长较快,但城市供水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本章各节针对城市供水中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供水水源、水质污染、用水浪费、供水损失、水质标准偏低、地下水开采过度、运行管理不完善等多方面问题。
2.1 供水水源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增长较快,城市供水中存在水源短缺的问题十分严重,城市缺水是当前一个世界性问题,即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管理型缺水、污染型缺水。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仅列世界第88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有三分之二土地年降雨量不到200mm,供水资源匮乏。
我国城市供水水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春夏多、秋冬少,南方城市的水源比较丰富,以地表水为主;北方城市的水源相对匮乏,以地下水为主,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严重,地下水开挖也存在沉降等问题,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尤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城市,水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水源比较短缺的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有些城市现状水资源己入不敷出。
我国部分城市存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北方和沿海城市,在连续干旱年份,水资源短缺威胁着城市用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用水地域集中,要求供水强度和保证程度高,不靠近大江大河的城市水源地建设越来越困难,城市供水水源地建设难度越来越大。仅靠传统方法开发当地的传统资源是根本无法满足该地区城市用水需求的,必须寻找新的策略、新的方法和新的资源。由于远离水源地区,建设投资高,一些城市附近已经无水可引,不得不依靠大规模跨流域调水。
2.2 水质污染
城市供水的水源处、引水过程以及供水中可能存在污染影响水质。城市水源地上游通常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也提高了土壤中人工化学物质的含量。特别是农业的粗放管理,更导致农业化学品利用率的降低,造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
我国经济现在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对水的需求急剧增长,而且废水的排放量也会相应急剧增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长,加剧了水质的恶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部分技术水平低、环保措施不到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企业少,加上企业设备简陋、资源浪费严重,造成污染物排放数量大、污染治理达标率低,增加环境治理难度,加大了非点源污染的负荷。
我国供水水质监督力不足,2004年10月建设部组织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进行的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在采集到的634个水样中,对照原有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市政公共供水全分析样品的合格率为90.11%,二次供水合格率为80.83%,各类单位自建供水设施供水合格率只有45.12%。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订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存在着项目少、标准低的差距,在一些单项指标的规定上,我国较低,尤其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检测项目更少,监督力度不足。
污水处理能力较低,造成水质和环境污染,当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有近一半工业废水以污水形式进入河道或其它水域;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10%,城市排水管道普及率只有50—60%,致使城市河道和近郊区水体污染严重,甚至危及城市生活水源和居民健康。北方许多以地下水为主的城市,地下水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有效利用量薄弱。
2.3 用水的浪费
我国的现状是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宣传教育工作薄弱,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存在着严重的浪费,且用水效率极为低下。
生活用水其实存在较多方面的浪费,院内接有水嘴和外接阀门的用户,有长流水的现象存在;部分旧居民楼普通水表漏损率大;灌水制度不合理,未能严格按灌溉定额灌水;对于各行各业冲水马桶、水嘴、淋浴器终端用水设备均有关闭不严和跑冒滴漏等浪费水现象。
对于工业用水由于工艺设备和管理的落后,我国工业用水量远远大于发达国家,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 m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我国的主要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许多工业产品的单位产量需水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用水量,工业节水的潜力很大。
各地区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节水意识仍很淡薄,使水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城市在开发新水源上,投入大量资金,却不重视节水,城市节水工作滞后。一些地区不顾自身的水资源条件,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项目,社会经济发展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一些缺水的城市也热衷于建设大草坪、水景观。有的地方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甚至错误地认为推进节水会影响投资环境,把低水价作为招揽外商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有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
2.4 流域调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目前很多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地区以及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地区和其它不同类型的缺水地区,水资源大多开发利用到一定程度,仅依靠当地地表水或地下水资源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因此,对流域问实施水资源再分配,调济余缺,这对确保水资源缺乏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是一项根本的战略措施。目前我国已完成了多项跨流域调水工程,现在规划设计和进行可行性前期研究的调水工程则为数更多。其中南水北调工程是超大型系统工程,它涉及四大流域,其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加上引江济淮,总调水量达数百亿立方米。为了迎接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必须十分重视调水工程的前期科学研究工作和可行性论证,为工程的决策和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城市供水问题策略研究
3.1 水源不足问题解决策略
3.1.1 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城市节水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主导及大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样统筹”的要求,总结节水工作实践经验,创新节水机制。主要目标就是控制用水总量。为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全国已有 1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制定了用水定额。加大节水宣传力度,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及无线传呼、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社会调查、设摊咨询、专题讲座、专家座谈会、拍摄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日常宣传与“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点宣传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节水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的水忧患意识。
3.1.2 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有限,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水利、航运等方面要有统筹安排和合理规划。实施工业节水,工业节水要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目标;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高用水工业为重点,以发展节水技术和工程为支撑,以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先导,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节水型工业。
实施城市生活节水,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商贸、机关、院校、旅游、社会服务、园林景观等用水。目前城市生活用水已占城市用水量的 60%左右,随着城市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生活节水的重点是实行严格的用水定额管制、计划用水、超计划加价的办法,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效率。推广节水器具和减少输配水、用水环节的跑、冒、滴、漏的问题。
推行农业节水,农业节水要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立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为支撑。采取农艺、农机、生物、化学、工程和管理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与我国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用水结构和生产布局。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力度。制定《海水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完善非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常规水资源利用的标准体系;运用示范手段促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应用;依靠科技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运用经济手段促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要在沿海地区发展海水直接利用,研究开发利用后海水的净化处理技术。3.1.3 建设引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紧张
为满足城市迅速发展对水的需求,各地可兴建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供水体系,提高水资源短缺城市的供水能力,缓解城市各行各业及人民生活对水的需求。要加大干旱地区集雨场、水窖、水池、水柜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城区要利用雨水集蓄,用于城区环境生态和回灌地下。对于干旱地区要发展人工增雨。
3.2 水质污染问题解决策略
3.2.1 推行水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工业企业废水排放不但要执行排放标准,达标排放,还必须考虑水环境功能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划分、纳污能力计算、总量控制方案的基础上,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水污染物入河总量的意见,环保部门根据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提出水功能区对应陆域范围内各污染源的分配方案,落实到各工业企业,对重污染企业和所有新、扩、改建项目均应执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确保功能区水质目标达标。3.2.2 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
2002年以来,在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环保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各镇区分别完成了本地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干管规划设计工作,根据建设工程的先后,有些镇区已经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中,需要协调好市与各镇区之间的关系,特别需要按照河流流域的完整性考虑工程布局,在建设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必须配套建设城镇截污工程,规划建设并完善污水管网,逐步实施雨污分流。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3.2.3 节水减污措施
节水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减少污废水的排放量,对降低污染负荷、改善水环境、降低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均有好处,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节水措施开展缓慢,用水浪费、用水无度、水量控制措施无力,导致了水量、污染物量急剧增加,通过开展节水措施,将有助于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的进一步削减。3.2.4 疏浚清淤工程措施
目前,东引运河等河段以及同沙等相当多的水库水质污染严重,由于洪水时带来大量泥沙和垃圾,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底泥会再次污染,对未来水质改善带来二次污染的隐患。因此在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成的同时,必须对东引运河及相关水库进行疏浚清淤措施,防止底泥的二次污染。清理出来的底泥要对重金属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妥善处置,防止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清淤工程需与废污水控制排放工程以及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同时进行,清淤的同时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清淤后马上进行景观设计与修复。3.2.5 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源保护的重要措施是通过划定保护区,执行一定的水质标准,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加强保护区内污染控制以达到保护目的。并针对不同保护区制定相关的水源保护管理规定,成立管理组织机构,制定污染防治措施,定期检查。保护区内严格控制新建污染项目,旧污染源要坚决清理。对可能影响保护区水质的排污口,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减污、调污。对于跨区域河段、水库的饮用水源保护,相关镇区政府要互相支持,联手保护,建立起跨区域水源保护机制。
3.3 城市供水问题解决策略
3.3.1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水价的制定必须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反映水资源价格和供求关系,并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利用价格杠杆,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水价改革要初步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科学的水价计价方式,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3.3.2 加速水务市场化进程
供水行业管理模式应该从政府直接经营向监督管理转变,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问题,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水务体制改革,以实现涉水事务统一管理。根据WTO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城市供水行业必须实行政企分离,建立高效率的政府监管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政府有关部门主要做好市场的准入和退出监管,产品与服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监管等。供水企业要加快改革步伐,入世后跨国水务集团将大规模进入我国供水市场,国内供水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努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供水企业加强管理、严格成本控制和强化投资约束,同时加快资产重组、增强竞争能力,是供水企业改革的方向。供水工程投资多元化成为必然,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将进入供水行业。国家发改委《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税收机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3.3 不断提高供水水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同时合成有害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加,对健康造成重要威胁。国家建设部2005年6月起执行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对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检测项目大幅增加,由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规定的35项增加到93项,加上分量检测项目,总项目达101项;二是对项目的限值有更严格的要求:三是明确水质评价点为“龙头水”。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是供水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可发展多种技术路径予以实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富营养化水的除藻技术;饮用水的消毒技术;膜处理技术。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城市供水案例分析
4.1 淮北市供水现状
淮北市地处淮北平原,是安徽省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地面高程20~34m,市北有新汴河、沱河,市内有环城河绕老城一周。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口的逐年增长,城市供水日趋紧张,这是决策部门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淮北市现有人口近20万,工业总产值约14亿元,城市居民及工业生产用水主要以开采新生界松散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为主。目前市内共有水源井200余口,地下水日开采量约14万m3,年开采地下水近5000万m3,其中开采水量的70%以集中方式开采,集中开采井主要分布于市区的西南,日采水量约10万m3,城市居民及工业生产用水主要来源于此。其余的30%为市内的企事业单位为缓解自身用水紧张,由各单位自行凿井开采。淮北市在未来十年将会迅速发展,预计201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21万,按长远规划中7%的经济增长率,2015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在31亿元左右,根据万元产值耗水量300m3,人均用水量按每人每天80升计,预计2015年的年总需水量为9300多万m3,每日需水量近25.5万m3,在目前的需水量的基础上,将要再增加82%以上。
4.2 淮北市供水问题分析
4.2.1 供水水量不足
淮北市的地下水供水潜力为4600万m3/a以下,发展至2015年的城市需水量将达9300多万m3/a,尚缺水量4700多万m3/a。4.2.2 供水水源枯竭和水质恶化
扩大开采量是目前解决供水量的不足的主要方法之一,开采量的扩大将进一步增加含水层补给的不足,使含水层长期处于负均衡,结果导致含水层疏干,使地下水失去再生的功能。含水层在疏干的过程中,会增加相邻含水层的越流补给,也会改变供水含水层的原生环境,使水质矿化。水质分析对比资料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中的SO42-、CL-、“三氮”含量、矿化度及硬度均呈上升趋势。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4.2.3 污染问题
城市及工业规模的扩大,产生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废水也将日益增多,由于污水处理水平的落后,造成了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减少了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调查结果表明:工业废水的污染已造成了河中鱼虾绝迹,河水无法灌溉,并经常由此引发当地居民与工矿企业的纠纷。4.2.4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由于地下水的年年超采,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在市区的西南、西北、东部已形成三个降落漏斗,年均水位下降幅度0.5~1.0m,漏斗中心最大水位埋深为25m,漏斗总面积约30km2,造成市郊手压井和农机井干枯,已影响到市郊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4.3 淮北市供水策略研究
通过案例中供水问题的分析,针对其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具体策略,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说明。可提出个人的新见解,在以往常用的策略和解决措施上进行改进。4.3.1 加强宣传执法力度
坚决贯彻执行国家颁发的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法制法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制定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实现地下水的有序开采,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4.3.2 采用合理的开采方式
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工业生产的发展,其结果必然会引起城市需水量的增加。加强宣传执法力度、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固然重要,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仍然是增加供水水量。因此,一方面要扩大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开发地下水引起城市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恶化,目前还要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布置水源井
淮北市由于开采引起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也与水源井布置的不合理有关,集中开采虽然有利于水源井的管理和水源地卫生防护带的设置,但却存在以下问题:①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对于整个地区而言,即使地下水的开采量没有超过总的补给量,但由于局部水源井密度过大,可能引起局部的地下水超采,形成局部的降落漏斗。②水源井密度过大,使地下水开采时水源井的相互影响加大,减小了水源井的产水量。因此,选择合理的水源井间距,可以减少地下水的下降幅度,有利于防止地下水水质恶化,并可以降低地下水的开采成本费用。
(2)扩大开采范围
向市区外布置水源井,就目前而言,淮北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地下水的开采规模较小,且主要开采浅部的地下水。因此,淮北市周边地区的地下水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可以弥补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不足,同时开采范围的扩大有利于控制水源井密度,减小了单位面积上的开采强度,有利于地下水的均衡。
(3)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分质供水
淮北市现有人口近20万,用水按人均80l/d计算,目前居民需水量仅为584万m3/a,只占城市需水量的10%左右,城市需水量的90%为工业用水,工业用水对水质要求较低,将一部分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的水源用于工业生产,有利于缓解城市供水的紧张局面。
②污水资源化
污水的净化利用,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污染,而且可以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由于污染的存在使一部分水源尤其是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失去利用价值,污水的净化利用,将使环境污染减小,原来被污染的水源将会净化,使其成为可利用资源。
③利用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岩溶裂隙水
目前,淮北市对深埋的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炭酸盐岩岩溶裂隙水的研究程度较低,尚无开采资料。该含水层是淮北北部符离集镇的主要供水目的层,水质优良,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50~100m3/h。北部符离集的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岩溶裂隙地下水可以作为淮北市扩大地下水开采的备用水源,同时通过增加市区内地下水的勘探投入,有望在市东南部石灰岩浅埋部位找到优质的岩溶水直接作为城市的供水水源。
④充分利用地表水源
淮北市位于沱河、新汴河岸边,由于污染的原因,地表水目前均未作为城市的供水水源,据统计,淮北市多年的有效降水量为641mm,仅有1/4补给地下水,大部分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沱河、新汴河后流入淮河,随着按照国务院制污要求的深入开展,淮河流域的地表水质将会变好,因此本区的地表水供水潜力很大。充分利用这一地表水资源,将会大大缓解地下水紧缺的局面,同时还可以利用优质的地表水在雨季回灌到地下含水层中去,利用地下水调蓄作用旱季抽出,不仅能够扩大地下水的开采量,而且可以控制和减小地下水降落漏斗。4.3.3 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测工作,对重点污染区进行重点监测,并定期对水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切实做到“以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减缓地下水污染,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淮北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结论与展望
城市供水发展规划是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每个缺水城市亟待要研究和解答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淮北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比较突出,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上,过去大都把城市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隔离开来考虑,从而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淮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分析,在进行了城市需水量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淮北市城市供水规划方案、实施步骤和管理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得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为解决淮北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华北地区其它缺水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市供水问题与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希舟.中国2l世纪水问题方略.科学出版社,2012.[2] 王开棣.城市水资源规划.中国建筑出版社,2012.[3] 张刚,城市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北京:管理工程出版社,2011.18-19.[4] 张明.城市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城市日报,2011年3月5日,第2版.[5] 宋序彤.城市水资源开发战略的转移[J].中国给水排水,2011,9(4):25-29.[6] 汪光.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第五篇:城市河道富营养化分析与研究
城市河道富营养化分析与研究
学号:03213713 姓名:崔馨予
摘要: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除了可以发挥防汛、排涝、航运等功能外,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很多地区都忽视了河道景观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致使城市河道的景观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很不相称。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中,呈墨绿色、深蓝色甚至黑色河道随处可见,水面上时常覆盖有很多杂物和藻类,富营养化严重。本文将就城市河道富营养化的程度、产生原因、带来的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就如何控制和治理城市河道的富营养化现象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河道;富营养化;现状;治理
一、城市河道富营养化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污染治理的速度,城市各水道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城市河道水体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和水功能破坏等严重危害.特别是在气温逐步回升的春夏之际,部分河段在部分时间内甚至多次出现水生植物、浮游植物等生物量激增,暴发严重的水华、浮萍泛滥、水葫芦“疯”长等富营养化次生灾害。各类落叶等杂物以及大量藻类植物漂浮水面积聚严重。极盛时,河面几乎全被覆盖,放眼望去,满眼碧绿,密密麻麻。河道水质脏臭。常呈墨绿色、深蓝色甚至黑色。常常散发恶臭,下雨天后尤为严重。
二、城市河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
1、大量农业、工业、生活、养殖业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和倾倒入河道,污水入河现象未得到有效整治,且愈演愈烈,河道生存状况更加恶化,给了水葫芦等藻类丰富的营养源。
2、有些城市河道水域面积小、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造成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富集,藻类大量繁殖生长,呈富营养状态。
3、全球气侯变暖,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生存。
4、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城市河道面积会逐渐减少,现存河道也会由于泥沙淤积、河道缩窄、堤防年久失修。大量杂物堆积阻塞。
5、河道梯级水电开发密度很大,造成缓慢的水流速度、以及适宜的温度和pH,为藻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丰富的营养盐,导致城市河道具备了富营养化的条件。
三、城市河道富营养化带来的后果
1、各类杂物漂浮水面积聚严重,带来水质污染、阻碍河道防汛、排涝。
2、,水葫芦泛滥成灾,成为公害。水葫芦大肆疯长,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而且对河道、水库造成威胁。
3、河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水质,破坏水生态环境,沿岸农民深受其害。
4、河道富营养化影响城市美观,散发的恶臭会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5、城市河道富营养化,河水中有机物及N.P的浓度增加,且河道水流基本不流动,水体中有机物及死亡藻类沉淀加剧底泥恶化;而底泥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溶氧,缺氧的后果导致有机分解不彻底及厌氧,造成水体上层好氧,下层厌氧,大量磷源释放使水体呈现极度富营养状态;蓝绿藻等低等藻类大量繁殖疯长,产生水华,而且藻类的繁殖生长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种藻类死亡后,它所含的蛋白质很容易分解,并能产生有毒物质,这样影响到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生水动植物死亡。
四、如何治理城市河道富营养化
1、现在大多城市普遍采用人工打捞水葫芦的方法。通过人工及机械对水葫芦进行打捞处理,见效快,但当发生面积大时,劳动强度大。
2、城市应该综合运用清淤、疏浚、截污、冶岸、调水、绿化等对河道进行建设改造。[4]
3、上海市漕溪支河采用光化学催化氧化技术结合底泥氧化,同时辅之以复合生态滤床成功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并具有快速、运营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5]
4、引种水生植物 净化河道水质。
狐尾藻治水技术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发的一个新型治污项目。上虞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去年10月引进狐尾藻后,对排放污水的处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绿狐尾藻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质,抑制蓝藻暴发,能很好地解决河水富营养化的问题,有效改善市区河道的水质。
5、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创新的技术可以用来帮助治理城市河道富营养化。
总结:
当前城市水道富营养化状况仍然十分严重,河道的环境切身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但很多地区还没有开始治理,有些地区即使采取了措施,当前的治理情况也并不十分理想,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城市水道富营养化应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河道全面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和发挥河道水域在防洪、排涝、蓄水、航运、生态、环境、景观等方面的功能,保障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善河道生态、增强防汛抗旱能力,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对现有河道进行清淤、截污、绿化等建设改造,积极利用科学创新的方法,实现维护河道水域面积,增强蓄水、排涝能力,减少河道污染,推进河道长效管理,维护河道的水环境、水生态功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做好防汛工作和水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通过工程拦蓄,科学调度,缓解水资源的时空不均,补充地下资源,反哺生态,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玉辉典型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后的富营养化分析与预测研《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市河道保洁现状调查报告2015http:// [3]温州市水利局林孝悌温州市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及整治对策http:// [4]陈美发上海市河道治理现状与展望上海市水务局上海2003 [5] 张敏陈洽群陆峰城市富营养化河道治理的技术探索200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