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胡庆芳
我们所指的研究性学习在英语中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即inquirylearning或inquiry-basedlearning(探究性学习)和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它们二者没有实质的区别 ,都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知识的能力和批评性思维的习惯为宗旨和目标 ,都是要求学习者实现主体性的参与 ,学习的过程都是在问题情景中进行的;前者突出强调学习过程的性质是探究 ,而不是填鸭式的说教;后者强调学习过程的组织是以问题为中心的 ,而不是现成内容在师生间的机械位移。
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类型与情景设计
1.问题类型
问题 ,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显的 ,都是研究性学习的中心。在传统的课堂里 ,教师常常是问题的提出者 ,其目的也常常是获得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馈。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里 ,教师所提的问题常常是具开放性和反思性的 ,特别是在低年级 ,教师很注重设问的技巧。
德尼·帕墨·伍尔夫(DenniePalmerWolf)在《发问的艺术》中指出 ,问题可以分为四种 ,即推论性问题、解释性问题、迁移性问题 ,以及假设性问题。
(1)推理性问题
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超越既得的信息寻求到新的信息。例如 ,一位中学摄影教师举起一个 9年级学生拍摄的一张机械师的黑白照片问道 :“从这张照片上你们可以知道什么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讨论 ,学生们发现照片上包含了许多信息 :内容的线索(照片是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方拍的 ?)、拍摄技术(拍照时 ,摄影师站在哪儿 ?光源在哪儿 ?),以及心情和精神(照片上的人给人的印象)。就从这些看似表面的问题 ,让他们发现线索、检验真伪 ,最后得出真实的推论性知识。
(2)解释性问题
如果说推理性问题需要学生补充缺失的信息的话 ,那么 ,解释性问题则要求学生理解信息或观点的意义。例如 ,当教师引导 12年级的学生理解弗斯特(Frost)的诗《丝绸篷》(TheSilkenTent)时 ,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 ,“请你们想象一下 ,如果弗斯特把一个女人比作的是一张帆布篷而不是丝绸篷 ,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 ?”两相对比 ,帆布篷那僵硬、沉闷的感觉立刻使学生们联想起飘逸的丝绸带给人们的感觉。这样他们就不难理解丝绸篷既是全诗的题眼 ,也是美的女人的化身 ,令人依恋 ,让人向往。(3)迁移性问题
如果说 ,推理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是让学生们 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 ,迁移性问题则是激发学生拓宽思维的广度 ,并把先前学得的知识机智地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例如 ,一所中学 10年级影视课的期末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这学期我们认识了三位导演的作品。现假设你是一位评论家 ,假如要拍一部同学友情的影片 ,三位导演执导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的 ?请想象并评
论。”
(4)假设性问题
一般而言 ,人们往往认为基于预见和检验的内容的问题是科学的。但是 ,事实上预见性的思维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当我们读一部小说时 ,我们总是从故事世界里 ,从叙述者的可信程度 ,从作者的风格等诸多方面去预见下一章会是什么样的内容。其实 ,并不需要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把时间全花在戏剧或小说的内容上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让学生不停地反馈并综合各方面信息去积极预见随后可能的结果。〔1〕
在相对简化的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中 ,教学的目标始终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学科的内容、在一个更大的概念框架中的内容、信息加工的技能 ,以及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方面 ,因为它们可以说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同时也应当成为现代教育标准的核心目标。
2.问题情景
基于问题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学习开始于学生遇到的包含问题的情景;呈现的问题往往是不良结构的;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单元的教师对学生负有辅导的责任而不是指令。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课堂上出现的情景往往是学生遇到了一个包含有未界定的问题的情景 ,呈现给学生的情景要求我们运用现实的方法来实现问题解决 ,比如 ,进行观察、建立假设、界定问题、收集信息、运用批判性思维评判先前假设、提出适合问题情景的解决办法、在可以保证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下通过合乎规范的方式修正先前假设。学生继续探索 ,钻进死胡同 ,重新查看已获信息 ,变换思考的方法 ,选择新的策略 ,然后继续探索。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总是在与问题相关的多学科领域间穿梭 ,这表明了各种观点之间的跨学科联系。
3.问题学习单元设计
设计基于问题的学习开始于学生以真实问题解决者的身份遇到了一个包含不良结构问题的情景之时。一个单元开始的情景可以被看成是冰山的一角 ,沉在水下的大部分都是由有意义的适中的课程材料组成 ,有待于通过调查和探索加以揭示。精心设计的一个开始情景往往是让学生寻求对围绕不良结构问题的话题、概念和问题的新见解 ,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技能。在下面美国学校常常组织的典型的活动中 ,请想象一下学生们发现新信息和锻炼推理技能的机会和环境。
幼儿园的小朋友充当摄影师的角色 ,在学校周围的环境中寻找几何图形 ,并要用照相机把他们的发现拍下来 ,而后在家庭———学校联谊会上展出。四年级的学生充当生物学家的角色 ,收到一封小学生的来信 ,信中说他在自家车库的屋檐下发现了一种褐色的毛茸茸的东西 ,并问是否可以把客观存在当作宠物来养。随信寄来的照片清楚地显示出蝙蝠的样子。
7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艺术课阅读学习中忽然被要求暂停而充当一个委员会的委员 ,专门调查 19世纪早期马萨诸塞州纺织厂里的童工情况 ,课本于是就成了委员会的证据。
上述的每一种情景都直接使学生置身于基于问题的学习单元设计者所选择的一个不良结构的问题之中 ,因为该情景包含了一个过程、技能、主题或问题 ,这就是设计者要学生去深入理解的。除了扩大学生的知识基础之外 ,设计者对一个情景进行了精心设计以便使学生能够通过运用推理来解决每一个问题从而
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用推理而不是简单的公式来解决问题的需要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从问题解决的新手到专家的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探究的四个阶段
1.遇见问题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单元的开始阶段 ,学生们探究所给的情景 ,建立有助于理解所面临的问题的假设。当假设建立之后 ,学生们就要识别需要调查的问题 ,以利于更全面地认识在这一问题中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针对教师诸如“我们需要知道什么”的设问 ,把这些问题罗列出来就构成了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求新的相关信息的框架。一所中间学校(middleschool)的科学课涉及的保护北方带斑点的猫头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栖息地的内容就是为问题探究性学习勾画的一种框架。在俄勒冈州一个仿造的国家公园里 ,该校的学生充当森林管理员 ,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设法弄清楚在过去几年里栖息在该公园的五对猫头鹰究竟发生了什 么样的变化。今年的猫头鹰调查小组描述研究结果的备忘录 ,而后形成针对猫头鹰失踪的假设。假设中的每一步推论都要有事实作为佐证。当学生们在准备假设的时候 ,他们同时也列出了有待调查的问题 ,这也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在这一问题中起作用的因素。
2.探究和调查
在探究和调查阶段 ,学生们通过访问信息资源和从教师那里得到直接的帮助 ,加深了对问题所涉及的概念等的认识。一个精心设计的情景往往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推理 ,直到他们能够界定问题 ,并形成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对失踪的猫头鹰的调查过程中 ,学生们围绕
着猫头鹰的饮食、迁徙规律、环境条件、天敌、栖息地标准、繁殖习惯 ,以及对由公园里伐木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反应等方面自发组成研究小组。学生们在学校的资源中心呆了两天 ,得到了资料管理员在技能方面的指导 ,而这些技能都是发现和组织相关信息必不可少的。之后 ,他们就每一个问题为班上同学准备了汇报本 ,而这也成了每一个研究小组进行研究的一种检测。
学生在获得了新的信息之后 ,他们又组成更大的研究小组 ,并着手批判性地评价他们在第一天准备的假设。在这种更大的研究小组里 ,学生们呈现数据、修正假设、围绕新的问题展开另外的信息搜 寻 ,并在致力于得出猫头鹰失踪结论的全过程中坚持严格的批判性思考的标准。作为探究阶段的一部分 ,教师甚至可以围绕对猫头鹰粪便的剖析而加入一节实验研究课 ,以有助于确定猫头鹰饮食的成分或在探究猫头鹰数量稳定性方面向学生演示如何为猫头鹰的寿命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3.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每个学生都要负责设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且完整地附上有关原理和证据 ,并且是以学生在基于问题的学习单元中所充当的真实角色的方式进行表述的。例如 ,前面提到的中学生在社区里充当律师的角色 ,接到了一个仇恨集团要求游行的申请 ,他们不得不仔细研究第一修正案 ,并被要求就游行的最佳线路给市长建议。每一个学生都为此写了一个备忘录 ,并概括地说明了所荐方案依据的《宪法》和《判例法》基础。建议一律以备忘录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为律师在提供建议时也是以书面的形式表述的。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戏剧表演、口头辩论、专题讲座、影像资料、海报或正式文件。但是 ,解决方案的形式应该总是和学生在学习单元中充当的真实问题的解决者创造出来的成果形式相一致。
在形成解决方案的阶段 ,对推理的要求跟诊断问题的当初一样严格。学生们把可能的解决方案视作需要检验的假设 ,他们反复进行推理 ,直到他们能够保证解决方案建立在可行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并且合乎规范的结果将会出现。
4.汇报学习小组的成绩
当学生们完成了建立和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 ,教师就要做一个简报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和拓宽对学习小组所遇到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在这一阶段 ,师生之间要重新审视复杂的观点、讨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见解、对自我和小组进行评价 ,以及把着重点放在元认知的技能上。
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特征
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 ,表现出学习的愿望 ,积极寻求与教师和同学的合作 ,对学习充满信心 ,承担可能会失败的风险 以及表现出有理有节的怀疑精神;学生乐意接受学习的任务 ,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性的过程之中 ,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和审慎的观察力 ,选择和利用他们需要的一切资料 ,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商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只“拦路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
会引起产生新问题或新观点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观察也往往是带有批判性的 ,而不是随便地听听和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地与先前的观点相联系 ,自己设计方案去证实、拓展、肯定或抛弃自己的想法 ,而不总是被告知该如何去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细节和变化 ,关心事件与结果 ,明察相似与不同 ,用多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 ,包括论文、制作、日记、报告、图表、表演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
多种学习的策略 ,本着以解决一个问题为途径的原则去扩大成果 ,触类旁通 ,力求引出新发现。学生们在每一个学习的间隙总是不断地反思学习的全过程 ,积累经验以求驾轻就熟地面对和应付新的问题与困难。〔2〕
四、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教师经常反思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并制定教学计划 ,精心地设计各种策略为学生创造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的机会。教师最明白探究学习所追求的灵魂 ,即灵活的技能、广泛的知识以及思考的习惯 ,总是努力寻求让学生学会为学习承担责任的方法 ,要确保课堂的学习,以得到相关的和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为宗旨 ,时刻做好准备去应付来自于学习者的而自己始料未及的问题。教师在课堂的一言一行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教师的一切学习促进方案都要把知识内容的学习放在一个概念框架内来考虑。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以期产生新的问题 ,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走向深入 ,重视并鼓励学生积极给予反馈信息 ,特别是当反馈信息包含有误解时 ,更是要有效地检查原因 ,并适当地给予学习者以引导。教师总是对学习中的障碍十分清楚和警惕 ,对学生的帮助总 是恰如其分 ,挂在嘴边的总是这样的一些问题 ,“你已经知道什么 ?”、“你怎么知道 ?”、“还有没有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把学生的评价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促进。〔3〕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培养起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习惯与技能。这种素质是现代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 ,这种素质将使学习者终身受益。
第二篇: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
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课题的来源
人类迈入了一个知识和信息占突出地位的新世纪,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一重大的社会变迁必将导致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再是传授固有知识和技能,而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紧迫。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正是在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追随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符合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崭新课题。
如何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
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语文课为载体,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模式,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带动计算机网络与研究性学习在文科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学模式。
研究的意义:
针对当前语文课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开展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改变原来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渠道封闭、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状况,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科学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性的教育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实现从“教”的单向活动到“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以此促进语文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本论文的研究将提出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案例,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有应用价值,并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参考和经验。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与实施,是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最早可
追溯到20世纪初。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尤其是理科教学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明确提出了“探究学习”。他的倡导者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主张以“探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方法”来培养“创造力”。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在上海起步。1998年上海成立课题组开展研究,1999年初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此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但研究性学习的首先开展,是在理科教学中,取得较为突出成绩的,也是自然科学的教学。如何在社会科学尤其是语文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将是当务之急。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不应当忽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不应当忽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这一重要因素对学习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有应用,但多停留在资料查询阶段。这只发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很小一部分作用。而开展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也势在必行。
从目前掌握的研究资料看,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较多,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也有一些,多集中在探讨学习模式上,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甚少,这正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更少,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创新所在。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本文从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一视角出发,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探讨计算机网络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从研究主题的确定与选择,信息化资源的设计与管理,教师角色转换,研究成果的展示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和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并对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为语文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理论层面说明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基本特征、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是分析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阐述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第四部分是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三、尚待解决的问题:
1、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怎样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2、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怎样更好的协调。
第三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
独田中心学校《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培训实施方案与要求
一、组织机构:
成立独田中心学校《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培训领导小组。组长:苏剑波
副组长:戈国军杨志远李怡华
组员:各备课组长
成立独田中心学校《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培训专家组。组长:苏剑波
副组长:戈国军杨志远
组员:李怡华苏明杨仕如谭自红
负责指导和验收工作。
二、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本次培训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副组长:落实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戈国军副校长负责指导初中部的工作;杨志远副校长负责指导小学部的工作;李怡华主任负责总体培训工作。
组员:谭自红、苏明负责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各备课组组长负责收集、检查本组成员的各项材料。
三、培训时间及安排
1、培训时间:2011年10月17日——12月24日
2、学校组织不少于10学时的讲座,具体由到昆明参加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培训和鄂嘉中学参、大庄小学观学习的教师主讲,分别是:苏
剑波李怡华戈国军杨志远谭自红杨仕如苏泽东 杨军才王存梅普文生苏明彭发昌李秀芝彭发明戈国艳余艳郭兴宇等教师。
3、学习时间的安排:(1)、集中培训时间:利用教师例会和晚自习时间集中培训。(2)、培训形式:a、外派教师经验交流;b、各备课组组观看杜郎口教学光碟(4次)。
4、自学阶段:2011年10月17日——12月24日;各教师完成计划、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设计。
5、检查验收:
各备课组第一次:2011年11月5日——11月11日;第二次:2011年11月25日——30日;第三次:2011年12月20日——24日。专家组:2011年12月25日——28日。
6、整改提升:2012年2月——4月
四、培训要求:
1、每位教师要写1份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培训计划。
2、完成5000字学习培训的读书笔记。
3、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培训总结或心得、反思。
4、完成一个1课时的教学设计。
5、各备课组在学习期间对本组教师进行三次督查并进行批注和评定。
6、专家组对每位教师进行三次总体评价。
独田中心学校教科处
2011年10月10日
第四篇:“学习理论、指导实践读书征文”
读书《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由邱敦红同志著、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复兴之路》,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紧扣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若干重要问题的好书,是作者几十年来潜心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结晶。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编写此本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出版。因为此书的内容都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关,所以作者将此本书命名为《复兴之路》。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崎岖而曲折,但是,正像一句名言中说的那样:“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凌辱。孙中山先生向国人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并在1911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制度,也没使人民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仍是一片渺茫,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才得以根本改变。但也正如作者所说的,“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没有使中国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于是,于1978年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恢复高考制度,这对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全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国力大为增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使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中共的成立以及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复兴之路在人们眼中也开始逐渐明朗了起来,而当我们步入21世纪后,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更是清晰可见。
2011年的来临,标志着21世纪的第10年完满的划上句号。这一年,“九一八事件”将走过第80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将经历第90年风雨;这一年,辛亥革命将迎来百年庆典。中国现在的辉煌,中国共产党功不可没。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作为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从此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着中国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继而奔向了社会主义社会;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出了剥削和压迫,奔向了自由幸福的新时代。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不断推动贵州经济加快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西部大开发的纵深推进以及新一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到来,贵州省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进程中已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新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常抓不懈;抢抓机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对现行产业结构进行专业化整合,加速支柱产业的规模化,大胆淘汰市场竞争力弱小的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增加特色经济的支撑力,扩大名牌效应,实现从名牌产品到特色经济的跨越;提高特色经济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出一批一流特色产品,提高科技对特色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用
好国家对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如对地方特色产业、产品的扶持政策,不失时机地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前景的产业,增强本地区在区域分工格局中的协作配套能力;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界资金和人才,促进本地资源比较优势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化。
贵州特色经济发展能否最终形成鲜明的特点,这些应对之策能否助贵州特色经济“越坡过坎”,人们翘首以待。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就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集中力量抓好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
三、深化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五、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奋斗。这些建议的提出,明确了我省经济的发展方向。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我们,是否做好了将这个新时代建设的更加美好繁荣的准备呢?是否能将贵州省经济推向新的阶梯呢?是否能助贵州特色经济“越坡过坎”?是的,我们正用行动证明着,我们不是垮掉的堕落的一代。浩瀚的自愿者队伍中有我们活跃的身影,自主创业的人群中有我们奋斗的汗水,同时我们正努力地改正自身的缺点。2011年,在这个众多历史事件都将迎来周年庆的时候,我们将继续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
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我坚信:在全省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共同奋进,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满怀信心,真抓实干,奋发图强下,定能助贵州特色经济“越坡过坎”,从而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由此可见,中国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蜿蜒曲折,坎坷重重,举步艰难。但是,面对这些逆境,在中共领导下,我们坚定信念、努力奋斗,为成就今天的繁荣扫除障碍。当我们辞旧迎新,展望未来时,我们依旧生活于历史的影响下,现在必将倒影过去,现在必将预示未来,因此,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将坚持不懈的为2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而奋斗。
总而言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领导是根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历史的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现实和时代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特定的世界历史环境和中国历史条件下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切实领悟党的理论思想,将之作为发展我省经济的理论基础,实现我省经济跨越
性的进步与发展。
第五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计算机辅助商务英语实践教学
摘要:国际商务管理论文21世纪全球社会对商务英语知识的高素质人 才大量的急需,使商务英语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商务英语的教学应将语言教学和商务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实践教学正是融合和衔接相关知识、促进各项技能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凸显高职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优势、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从建构主义语言学角度出发,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下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项目内容和方法。
一、引言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商务英语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职教育来说,简单的“英语+商务”模式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兼顾和融合语言学习及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的学习与培养,有效衔接商务知识学习和商务操作技能训练,对培养高职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1]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是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商务知识和英语交际运用的重要环节和方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有效途径。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 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逐步成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认真考虑经济全球化及社会分工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在推进理论教改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探索出适应商务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即从建构主义语言学角度,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计算机辅助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历经对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并赋予意义的。[2] 1.对学习性质与学习活动本质的理解建构 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3]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等学习环境要素,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认知特征和背景的分析,设计适应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并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对学习者的理解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创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4] 3.对教师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强调学习者认知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仍然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协作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微观上,教师的角色由knowledge provider转变成了guidance和facilitator。老师启迪并促进学生的意义构建。宏观上,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他们靠自己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学科知识准确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将局部的知识一点一滴的聚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同时又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5]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计算机辅助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国内以何克抗教授为代表的教育家和理论家不断倡导建构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 开展。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中得到充分体现。[1]将这一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起来,无疑是为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建构新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实验教学确立在教学常态下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进行,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基于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的认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可概括为:网络媒体支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所形成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知识的获得并非完全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从不同层面、角度出发,借助原有的经验、认知结构主动接受和选择加工外来信息,并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学习同伴、网络交流者等)的帮助,利用所能获得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材料、影音资料、视听媒体、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教学软件、网络上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从互联网上文献检索获取的信息),通过与老师、学习同伴等的交流、协作,最终以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等教学资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视听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6]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各实践项目开展主要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模拟商务活动情景来对学生进行商务知识及语言技能综合训练,而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具有的各种特性特别适用于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完成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包括言语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话语。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接近实际的商务活动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实践教学中多媒体和网络学习环境的情景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就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特性与功能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的。[7]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由“情景——探索——协作——评价”等四步构成。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化的网络教学优势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模拟教学,基本流程为教师→知识传授→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评价交流;学生→知识准备→信息收集→明确任务→模拟动作→协作完成。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启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协作,我们不妨将建构主义理论下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创设和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协作、会话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8]即:Comprehension→Consolidation→Communication→Conformation→Creation(理解→巩固→交际→整合→创新)。
1.模拟商务活动情境,确定实训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在实训中教师根据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如话题)精心设计商务活动的模拟情景,利用学校教学平台提供数字化录音带和VCD、IP课件、网络课程和电子文本材料等;利用直播课、语音答疑、双向视频、Email、BBS、网上小组讨论等实时与非实时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向学生呈现有关实训项目的图片资料、录像或计算机动画等,呈现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语境),通过情景自然提出(或导入)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模拟商务社交、贸易谈判、商务会议等各种场景,把实训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确立学习任务,让学生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训练听、说英语的实用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商务交际能力,并从中掌握商务英语口语和商务谈判技巧。该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遭遇情景,通过情景启动任务,再通过任务驱动下一步教学。[9]只有这样,课堂上师生才能有心灵的碰撞,有情感的交流和语言的研讨创设情境:教师主要提供仿真语言环境,在商务英语模拟实验室,按照商务磋商的每个业务环节即询盘→报盘→还盘→接受,提供商务工作所需的材料,如相关的通信工具(电脑、传真机),相关的单证(商业汇票、销售/购货确认书、信用证)等,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编情节、填写实务单据、书写信函来应用商务知识。
2.独立探索,自主学习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按教师布置的任务或提出的问题,小组内部进行任务分工,利用网络,在规定的时间内,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强大功能以及教师对专业知识的适当提示,独立自主地去查找索引、检索文献、阅读资料(包括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等)、归纳整理、独立思考、构建知识。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按教学设计要求整理讲稿(或发言提纲),准备小组内交流发言。他们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单据 理论知识和案例信息的“收集→分析→运用”,掌握贸易基本流程,并在参与商务交流的同时,独立完成外贸单据的制作,从而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该步骤主要是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结合课程学习的特点和形成性考核的要求,促使学生利用网上课堂资源进行大量的、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吻合的听(网上音频材料)、说(通过磁带、MP3等方式自录音或结对录音)、读(网上阅读)、写(用英语BBS交互等)实践训练。在“商务英语函电拟写与进出口单证缮制”实训中,利用商务实训软件(南京世格软件公司编制的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和网络资源,向学生呈现各种真实的商务英语信函和业务单证,反复学习和操练信函拟写和单证缮制规范。同时,通过呈现和列举商务活动中常碰到的问题,如抱怨与索赔、追款等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商务运作的基本程序,并学会处理相关问题。通过实训,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得体的商务用语明确表达意图,完成交易任务。
3.小组交互协商学习网上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互协商又被称为对话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是指持续不断地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往。对话互动是一种协作活动,涉及互动双方和互动情景这三个要素之间关系的确立。对话双方需要互相倾听,互相回应,而这都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12]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成立“模拟公司”,以计算机网格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按照“建立贸易关系(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询价(inquiry)→报盘(offer)→还盘(counteroffer)→磋商(consult/negotiate)→签订合同(sign a contract)→订货(order)→确认(confirm the order)”的流程,在真实的环境下开展业务操作。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几个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EC21等,指导学生熟悉平台结构和有关功能。学生将进入一家中国贸易公司,并以该公司业务员的身份通过电脑局域网与“指导教师”、“国外客户”、“银行”、“海关”、“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进行业务交流,以完成一笔出口交易操作的全过程:学生将亲自操作熟悉贸易商品→磋商英文函电草拟→出口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商务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修改→货物订舱托运→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制作→银行审单结汇→电子邮件收发→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在网上进行商务谈判,制作单据,拟写商务协议,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步骤突出了对学生合作精神、互动意识和创造性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模拟实战训练中进行小组交互协商、讨论,从而熟悉整个商务贸易过程,也加强了商务互动英语口语,最终完成对所学商务知识的意义建构。高水平的语言交互活动还可以采用结对子(pair activities)、讨论/解决问题(problem discussing/solving)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thinking)等形式。4.跟踪实训过程,及时进行效果 评价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网上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将从网上收集的外经贸知识,进行交换、互评。教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总的评价,突出该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关联,对学生在协作学习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精讲,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协作阶段的发言(或辩论)或作明确结论,把问题引向深入;或作开放式处理,不做结论,留待学生继续思考。教师可使用课件附件链接形式进行关键点的讲解。这一阶段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在每个项目各阶段的实训中,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总结,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在集体学习和个别指导的过程中,也可以把一些好的建构作品作为典型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价。同时,为了保证实训效果,实训必须确立考核评价方案,密切跟踪实训过程,及时对学生进行实训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训评价。评价内容侧重于:自主学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小组协作与组织能力;是否完成实训专业知识的意义建构。[10]
五、结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意义建构”。[11]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围绕一个商务情景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协作,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查阅资料,读文献,做调查,写报告,做陈述,进行讨论。这种活动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得到了应用,真正做到了商务交际活动和语言学习相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可见,通过这种“情境创设—信息提供—协商会话—意义建构”的实践教学模式,可帮助学生将语言训练和商务知识获得融为一体,教学从获取资源、信息入手,把语言学习融入信息处理中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能力。因此,国际商务管理论文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计算机辅助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速学生将理论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过程,进而加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个 性化学习与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1]宋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薛伟中.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辅助远程英语教学实践[J].电大英语快讯,2004(2).[3]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4]陈坚林.关于“中心”的辨析—兼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中心论”[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5]杨善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1).[6]黎红艺.基于建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