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师,请记住我
老师,请记住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就要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了。再过一年就要毕业了,希望老师您能记住我。
回首往事,师恩难忘——和您因为学习的激烈争论,和您一次次的碰撞交流,无论学习还是运动。当我努力学习时,您为我高兴,当我进步慢时,您十分着急,您的批评与教导让我始终难以忘怀。您多次批评我学习不认真,做作业的时候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上课的时候还会走神;在上课的时候,我举手发言的次数不多,大多都是您把我叫起来回答。其实有些问题我是真的不太会,怕回答错误。现在想想有点可笑,学习就应该不耻下问,不应该害怕自己出错。我以后会尽力改正的,上课认真听讲,把每个问题都搞明白,争取举手次数再多一些。
我还有个问题,就是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前一次做错了的题目,下一次还是再做错。可能有时候我还会因为得了一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导致我的成绩不稳定。这都是因为自己平常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很用心地学习,也不善于总结经验,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专心,争取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一年,我没少让您操心,让我最感激的是您始终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您经常教导我:“要严于律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并且用了许多方法,如让我加强背书,还对我加强辅导等等,使我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尽管我还有许多缺点,但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在班级里,我是非常平凡的一个学生,优点不多,缺点倒不少,但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我的一部分。老师,请记住我。
第二篇:老师,请记住我的名字
老师,请记住我的名字
刚看到这句话:记住孩子的名字,觉得是多简单的一件事啊!但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每个老师接到新的班级,都会有意无意地慢慢记住孩子的名字,孩子也都会记住老师的名字,但学生总能记住教过他们的老师,但老师要记住教过的学生就并非易事了。我们能记住名字的孩子有两种:学习特别好的和特别调皮捣蛋的。学习好的孩子上课善于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遵守纪律,哪个老师不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总能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自己在课堂上不守纪律,还惹得班上其他的孩子哄堂大笑,而他可能还会为自己的杰作得意不已。这两种类型的孩子,你想忘都忘不掉!
这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班,从接班老师那里我知道了班上有个调皮大王,王小蛋。在刚开学分发新书时,我喊到了这个孩子的名字:“王小蛋,你帮老师分发一下书好么?”这个孩子听到我喊他名字时,先是一愣,接着又显得非常高兴,一边发书一边和下面的孩子用一种惊讶的语气说:“呀!你们听见了么?老师知道我的名字!”样子十分自豪和陶醉。让我想不到的是,在接下去的学习中,这个学生表现得大有进步,不仅自己很积极,还主动提出要帮助我维持班上的纪律。而且直到下课了,仍在向其他孩子谈论我能喊出他名字的事情。从孩子的表情上我体察到他是多么快乐,受到老师的重视,他开心极了!仅仅是我喊了一声他的名字,学生就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可见孩子是多么希望老师能看到自己,得到老师的重视啊!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的话:“如果我力图显示出我对儿童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我理解,这“最完美的形式”不一定是指多么让人激动人心或是多么刻意地创造情境,更多的恰恰体现于这些不经意的细节中,其中就包括在开学的时候喊出了孩子的名字。
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第26条,其第一条就是“记住孩子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的细微和深刻之处,记住了孩子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你在乎他,重视他,关心他,这也是最单纯,最明显,最重要的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的办法,这样孩子对老师产生了好感,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也爱屋及乌地产生了好感,积极配合教学,乐意接近你,与你交往。“记住学生的名字”,老师才在学生心目中有地位,学生才会觉得他在老师心中有地位。卡耐基的《处事奇术
赢得友谊和影响力》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牢记他人的名字,没有任何语言比亲切呼唤他的名字更能打动他的心。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开始在教学中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去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 1.报名的时候除了登记缴费之外,尽可能和每个孩子多聊几句:家住哪里呀,爸爸妈妈在哪里上班呀?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呀„„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尽量记住孩子的模样特征。这样,等报名结束的时候,总能多记住几个孩子的名字。
2.点名记忆法:在开学初的时候,尽可能多点几次名。点名时认孩子最直接的方法。每个孩子在回到“到”的时候,老师都抬头认真看看这个孩子,最好能面带微带微笑注视这个孩子几秒钟。如此几次下来,就又能多记住几个孩子的名字了。
3.外貌特征记忆法。在开学之初,我通常很注意观察学生的外貌特征,并将之与学生名字联系起来。只要你发挥联想,那些死板的姓名就会生动起来。如一个叫王莺的学生,我发现这个小女生嗓子很好,唱起歌来的确像一只小黄莺。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她的名字。有些学生的外貌特征恰好与姓名相反,如一个叫小强的学生,身材矮小,一点也没有强壮的感觉,名不符实,觉得幽默的同时,也就记住了他的名字。
4.自我介绍法。迅速把学生的座位安排好,开个简单的班会,让每个学生自我介绍一下,走到孩子们中间,听他们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有着怎样的故事。“我叫杨乐平。爸爸希望我快乐平安!”一个腼腆的小男孩报出自己的名字。“老师,我叫秦全全。爷爷希望我能十全十美!”一个虎头大脑的孩子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我爸爸姓孙,我妈妈姓林。所以我叫孙林。”„„然后我又让一排排的孩子站起来,喊对他们的名字就请他们坐下来。看着孩子们那热切的眼神,我努力地搜寻着记忆叫出他们的名字。有一两个名字我有些叫不准,但可爱的孩子马上给我提示,我就反复叫两遍。
就这样,很快的,我记住了班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当我在课内外熟练地叫他们名字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写着被老师喜爱的幸福。看着他们的纯真的笑脸,我也不由地笑了。
细细想来,记住孩子的名字只是个教育细节,但“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芒”,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就在这些细节里。记住孩子的名字是对他的尊重,能在短时间里记住孩子的名字,这是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基本要素。要做一个好老师,就应该从记住孩子的名字开始,也是心灵与心灵交流的开始,更是真正教育的开始。老师们,让我们用心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吧!
第三篇:老师请记住我的名字(最终版)
老师请记住我的名字—我的教学反思
一次,与女儿的聊天中,她问我,“爸爸,你能记住你所教学生的名字吗?”我说:“差不多。”“去年,李佳说,‘老师根本不认识她,一年都没有喊她的名字。’我能听得出那个学生说此话时是何种的表情。此后,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求自己力争在两周之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上课时,我每教一个学生,我都会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真的,我发现,当学生听到老师喊他们的名字时,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自己的自豪和喜悦,“老师记住我了。”特别是那些上课爱走思,调皮的学生,他们的变化更大。我想,这应该算教学中平等体现,这样使得学生和教师间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教学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学知识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学做人。教和学既是一种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知识与艺术结合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基本功,更要学会“察言观色”,时刻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变化和心理活动,在教育和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洞悉心理,因材施教。教师要学会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家庭情况,及时和家长以及学生进行沟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能记住学生的名字,也体现了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体现。尊重是相互的,身教胜于言教,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教师自己都做不了学生的表率,那你怎样去要求你的学生呢?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让学生信服,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这样才会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一个和谐的课堂是教学取得良好成绩的保障。
第四篇:记住老师,谢谢老师
记住老师,谢谢老师
你听或者不听,老师就在这里,注视着你;你懂或者不懂,老师总在这里,启发着你;你会或者不会,老师还在这里,教导着你——这就是老师,因为你,他孜孜不倦!
夜深了,人静了,老师的办公室里还灯光闪烁,那是他批阅作业时洒落的星辉;天亮了,钟响了,教室内,老师满面春风,那是他披着阳光赠与你的最灿烂的厚礼——这就是老师,因为你,他不能有丝毫倦怠!
这就是老师,是咱们亲如父母的老师!他别无多求,只盼你记住——他是个老师!他们知道,能让学生记住,那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获得尊严的体验。可是,就这意思,老师也没敢说出口。而我们学生呢?要记住老师,还需要别人提醒吗?难道我们就不能自觉地把老师铭记在心吗?千万不要说你记不住!我们能短时间记下长长的演讲稿,难道用一辈子的时间,就记不住老师那平凡的几个字?
今天,我们是一棵小树,一朵小花,要长成参天之势,少不了老师的辛勤培育,要尽情怒放,也少不了老师的热情浇灌;假如明天,你高高在上,指点江山,可知道,老师就是你登天的云梯;假如明天,你签上大名,领走高薪,可知道,就是这一字千金的几个字,也是老师手把着手教给你的。
想想我们的古老先贤、名人雅士,他们是怎样记住老师的呢?程门立雪的杨时,顶风冒雪而不入,怕打扰老师休息;梅兰芳拜见老师齐白石,如“雪中送炭”,获“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的尊师名句;邓小平探望病中的汪云松老师,一度成为人间佳话;居里夫人亲吻轮椅上的小学老师,更是轰动全球;就是尊敬的江泽民爷爷,到了美国,也不忘专程看望自己的老师顾毓琇先生,谱写出了五十二载的师生情韵……他们,无不是尊师的典范。我们又何不向他们那样,感恩先去感师恩,学礼先去尊师长呢?
而今天,老师们放下鞭子,压低嗓门跟我们平等交流。我们仿佛是被彻底保护起来了,但当“体罚、鞭策、惩戒”都一并被回收到词典里后,老师们为什么还活得那么小心翼翼?到底是我们太脆弱,经受不起必要的责罚,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不解也罢,更让人揪心的是,在我们身边,辱师骂教的言行,不绝于耳;打开百度“一搜百应”,伤害老师的事件层出不穷,多起事件居然还是我们学生所为。为什么呢?为什么在所有老师与学生的纷扰中,受伤的总是我们那亲爱的老师?难道 “都是月亮惹的祸”吗?
同学们,这些伤感的事例,我们不去效仿,永远鄙夷!我们应当坚信,幸福的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们是老师的作品,我们尊师,老师才会重教。对待老师,岂可不敬,怎敢不尊?
如果你是学生,就请我们亮出自己的声音来吧!让我们放声高呼——“记住老师!谢谢老师!”
第五篇:18、永远记住你,老师
18、永远记住您,老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海伦•凯勒自述的方式,饱含情感地描写了安妮•沙利文老师对她的教育令其终身受益以及她对安妮•沙利文老师的感激、热爱之情。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先写“我”因又聋又瞎而生活在沉寂和黑暗的世界里;再写安妮•沙利文老师对我的教育;最后写安妮老师的教育令我终身受益。整篇文章抓住老师爱我、我爱老师两条情感线,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事例具体,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以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是本文一大写作特色;以自述方式,两条情感线索并行,把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师生之间的浓浓深情。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妮.沙利文老师与作者之间发生的事,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厚的师生情谊。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通过介绍安妮老师自身经历来烘托人物精神的写法。
2、结合上下文、通过具体事例感悟人物品格,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资料
学生:海伦.凯勒的事迹资料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海伦.凯勒的相关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和大家交流交流。教师补充资料:
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她在19个月的时候,由于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14部著作。
2、教师过渡: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一生能取得这么卓越的成就,与一个重要的人物分不开。这个重要人物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她的心声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字音:帕
耶
怜悯
欺骗
肺腑
字形:怜悯
肺腑
词语理解:怜悯
肺腑之言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熟读课文
1、熟读课文,把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2、找出令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多读两遍,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温故导入,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学生评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永远记住您,老师》(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质疑,师梳理归纳问题。
初读了课文后,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生充分质疑)
预设:
(1)安妮.沙利文老师是怎样教海伦.凯勒的?教会了“我”什么?(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的问题,画出你不懂的和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学情,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学习。
二、解疑合探
1、同桌交流,相互纠正补充。
2、全班交流。
(一)了解安妮.沙利文对海伦.凯勒的教育
过渡: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安妮.沙利文硬是把她培养成了一个有用的、杰出的人,她是怎样教育的呢?安妮老师教会了“我”什么呢? 预设:
(1)了解安妮老师怎样教“我”识字词 引导学生交流批注
a.“我清晰地记得,多少次她在我的小手上拼写单词,但是我都毫无反应。”
(引导学生从“多少次”“毫无反应”体会安妮老师超人的耐心。)
b.指名说说安妮老师是怎样教“我”学会“水”这个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安妮老师让我触摸到水、感觉到水的凉意的同时,在我的手上“不停地一笔一画第写”,终于使我明白了水这个词,这充分体现了安妮老师的智慧。从“不停地”“终于”中还可以体会到教我识字是多么的艰辛和需要怎样的耐心。)(指导有感情朗读。)
(2)了解安妮老师怎样教“我”玩耍和感受空气的存在
(指名说,学生评价,交流批注,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安妮老师的智慧、爱心和对生命的热爱。)
(3)了解安妮老师怎样陪我上大学(指名交流,谈体会,评价。)
(从安妮老师鼓励“我”上大学,为了我的学习眼睛差点瞎了体现了安妮老师对“我”的爱,从“我”为了让她休息而撒谎体会“我”对老师的感激和爱。)(4)了解安妮老师怎样教我学说话(指名交流,谈体会,评价。)(引导学生从“一次又一次”“不断”“总算”这几个词中体会安妮老师教我说话时的艰辛和耐心。)
(指导有感情朗读。)
(5)了解安妮老师怎样教我学会坚强(引导学生从最后一自然段感悟)
(二)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渡:对这样一位智慧、有耐心、有爱心的老师,作者会有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交流,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1)了解安妮老师教“我”之前,我又聋又哑,生活在沉寂和黑暗世界里的情况。
指名读第一段,体会“我”的痛苦生活。
(2)从安妮老师教“我”的过程中“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我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三、质疑再探
1、回顾课文,引导质疑
课文学到这里,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你心中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
1)文章既然写安妮老师对我的教育,为什么要在其中穿插介绍安妮老师经历的段落?(烘托人物精神)这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只有得到正常人的待遇时,才会知道自己蕴藏的力量。”)
2)结尾一段中老师常对“我”说的:“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必须继续努力,在哪儿失败的,就在哪儿重新开始。”有什么深刻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最后一段和结合前文,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运用拓展
1、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技巧上总结)A、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B、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事例具体,情感真挚。C、通过介绍安妮老师自己的经历来烘托人物精神。
2、学习了本课,不仅了解到了安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感受到了她强烈的爱心,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热爱,而且还了解了作者的习作方法,大家的收获很真不少。那么,你打算设计什么样的作业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1)学生自主编题(2)小组交流(3)全班展示
3、教师补充题:
A、在生活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位老师?试着像海伦.凯勒一样用手中的笔表达对老师的感激。B、推荐课外阅读作者自传《海伦.凯勒》及其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附:板书设计
18、永远记住您,老师
教“我”识字、教“我”玩耍
感激
安妮.沙利文
课后反思:
教“我”感受空气的存在陪“我”上大学
教“我”说话
教我学会坚强
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