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学校服务建设职教大省的实践与建议
职业学校服务建设职教大省的实践与建议
安徽理工学校詹镜青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省政府根据我省省情,从战略的高度适时提出了将我省建成职教大省的规划。这对我们从事职教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为此欢欣鼓舞。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十七大文件、两会精神,开展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特点,坚持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相结合、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相结合、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相结合、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相结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质量特色为核心,打造优秀职教品牌;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职教办学水平;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1、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校园建设
科学定位我校南北校区校园功能,满足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条件改善的需要。通过新建和改建,把北校区建设成以培养理工类学生为主的具有特色的生态化、环保化、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在南校区,合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重点培养财经类、计算机类学生。同时把南北校区建设成为社会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重点基地。
2、多方努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树立“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职业特色,创立精品专业,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办学理念,根据我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围绕计算机、财会、电子、机械、化工、自动化、商贸旅游等专业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要,积极借鉴省内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装备先进实训设备为条件,建设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面向社会进行技术培训与服务的示范型实训基地。
学校在完成05-06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实训基地320万资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06-07年度,又投入180多万元,购置高档数控车床14台、普通车床10台及其它机械设备和电子仪器器材。完成了对金工车间和数控车间等实训场地的扩建与改造。学校现有高档数控机床16台、各类普通车床81台、计算机1000多台,各类实训实验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做到了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的结合。07年学校获得“三重工程”中的重点学校项目,届时70-100万元的配套建设资金将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供可靠保证。
3、突出重点,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学校教学、科研和学术水平的关键。学校认真贯彻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严格按照省中职学校机构编制暂定办法核定学校编制,充实我校师资队伍。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确认和待遇等各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激励机制,创新方法,通过“走出去”(到工厂去,到社会去,专职教师每三年要有半年的社会实践)、“请进来”(聘请企业事业单位技能型人才来校兼课;聘请专家来校进行短期讲座和培训)、“建立校内培训基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加强教改、互帮互学”、“选派教师参加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多途径多方位培养一支适应学校发展、教
育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007年1月,学校举办了首届机械车工培训班,为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相关教师转型奠定基础。暑假期间还选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加工等5个专业9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名教师被国家教育部选派送至德国进修学习。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训,先后选派了3名计算机网管教师到华为公司进修培训。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十一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所有教师学历达标,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层次的教师比例,重点培养和提高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
二、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职业培训模式创新
1、面向市场办学,打造优质职教品牌
学校重点组织实施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将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加工、电子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等技能型紧缺人才和创新型技能人才作为提升质量、树立特色的切入点。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和实训手段上下功夫,积极推行课程设置“模块化”、实验实训“现场化”、技能鉴定“标准化”、毕业实习“职业化”,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100%,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8%,对口率85%。在继南校区做大做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等优质品牌专业之后,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在北校区打造数控技术应用和电子技术应用两个特色专业。
2、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教研室主任工作考核暂行规定》、《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秩序管理暂行办法》和《专职班主任聘任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文件,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推进保驾护航。
3、以职业培训为契机,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学校作为安庆市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技术资格社会培训,07年8月学校被安徽省商务厅指定为商务部“千村万乡农家店店长培训工程”学校,承担培训教材编写和皖南六地市的培训任务,开展培训34场,培训“农家店店长”680多人次。同时开办了会计人员再就业培训班,年培训会计上岗人员110人次。学校注重教学模式创新,作为安徽省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在一年制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新模式,将普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和联合办学有机结合,实现规模的有效扩张。
三、完善制度,创新方法,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学生道德教育,注重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和技术文化,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爱岗敬业的品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娴熟的职业技能。
1、积极探索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和有效机制
学校分别与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安徽化工学校、安徽省交通学校、安徽省计划生育学校等就学生工作经验进行校际交流。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新班主任岗前培训,对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我校的德育工作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深入开展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学校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如三月的“宿舍文化月”活动、四月的“八荣八耻教育月”活动、五月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八月“军训月和新生入学教育月”、十一月的“法制教育月”活动、十二月的“仪容仪表教育月”活动,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精神面貌的整体提高。
3、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切实做好国家助学金的宣传发放工作
学校将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与实施纳入重点工作,建立科学可行的资助对象评审机制。在坚持“严格政策、坚持标准、阳关操作、重视宣传、加强教育”的工作方针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保证了国家助学金按时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与此同时,对受助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通过“申请国家助学金自律承诺书”签名、《关于发放国家助学金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家校配合教育、“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的倡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切实加强和提高学生刻苦学习,比学赶帮、回报社会的思想意识。学校还开展了校内奖学金、学生顶岗实习、特困生基金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活动,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出发,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
5、丰富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四月的足球联赛和篮球比赛、五月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歌咏比赛、十月的书法绘画比赛、十一月的征文比赛和秋季运动会、十二月的“春之声”元旦晚会等,学生既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
四、建设职教大省的几点建议
1、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骨干,受传统意识的影响,重普高轻中职的观念仍存在,使中职招生始终处于弱势,我们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招生宣传,使广大初高中毕业生和家长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招生办法,全面使用招生信息系统;有关部门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净化招生市场,保障其健康发展。
2、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发改、财政、劳动、人事、科技、农业、扶贫、企管、宣传等职能部门要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劳动执法监察,搞好职业资格证书考发和就业准入制度,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用人单位在招录时要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有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毕业生中优先录取。与此同时学校要采取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为家庭贫困学生学习提供方便。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积极探索吸收国(境)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途径和机制。
3、示范性学校的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是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需要,是建设职教大省、服务安徽崛起战略任务的需要,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可以有效的发挥其导向、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其他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水平的提升。我省职业教育现状迫切需要一批有实力、能创新、敢探索的优秀职业学校走在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在办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面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推进办学和培养模式创新,努力建设职业教育大省”这是2007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所有职教人要全面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踏实工作,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推进职教大省建设。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调研思考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调研思考建议
一、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适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面前,学校与企业一样,企业要兴旺繁荣,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培养出适用对路,品学兼优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是以强调实践能力为基础,大力拓展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手段单一。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是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处理、转换和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主,最大程度地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是只把学生领进教室,“口述+板书”的传统模式,而时代的发展则需要我们把学生带出去,“多媒体教学+大量实践操作+对外参观学习”的模式,把学生由一个知识的授予者转变成知识的驾驭者,把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模式转变。
2.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方法及理论运用滞后。教学模式是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同时教育模式如果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发展,就能带动教学方法的发展,那么我市现阶段职业教育模式中显现出了“软硬”两个方面:软环境中教育理念陈旧,技能知识严重的与时代脱节,前沿学科了解和分析的能力明显不足,理论联系实践内容较少。
3、教师的指导实践能力不强,教学方法落后。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方面专业的教师还很少,中职学校大都是由其他学校改制而成,上课的时候也是用要求高中学生的一切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自于企业实践一线的教师很少,对企业实践了解得也很少。试想,这样知识结构的职校教师能教出高技能的学生吗?
由于被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中职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虽然在提倡课程改革后,很多教师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看法,只要求注意听讲,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无论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
1.明确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核心,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采用课题、模块、多媒体等方式组织实施教学,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2.根据学生特点建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经费的投入,二靠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及科学有效的管理,三靠学生本人的不懈努力。中职学生处于人生黄金时期的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教育模式上就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展示技能水平的平台,由传统理论书面考试转型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来评定学生的总体成绩,这种教学模式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客观、更直接地了解“知识带动技能”、“实践促进掌握”的科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中职生的特点是:1、学习成绩差且非常厌学。2、法制观念淡薄,无法制意识。3、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氛围和指导。4、缺乏真正的关爱。这些学生在初中时饱受挫折、尝够了白眼,教师更应该带着一颗美丽纯洁而高尚的心走近他们,温暖其脆弱而敏感的心灵,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拉进心灵的距离,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些学生虽然“应试成绩”不理想,但并不表示所有的方面都差。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这些学生厌恶枯燥的文化课学习,喜爱动手,面对各种汽车实体,争先恐后踊跃参与。因此,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帮助学生跨越其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传道、授业、解惑”。3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强,实践基地的配备和发展至关重要。不但要大力坚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更需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是校内实践基地的补充。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探索校企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高学校实训水平。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让行业、企业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实习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到相关部门参观生产现场、体会操作,聘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现场示范讲解工作方法和经验,模拟工作流程,结合地方实际,优先建设重点专业、品牌专业、示范专业实训基地。
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可以直接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节奏,经受实战的考验,便于毕业后一步到岗。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4.开拓教学新领域,丰富教学平台。现在中等职业学校都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作为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等现代化手段丰富了教学模式,告别了“黑板粉笔教材”的单一形式,这是发展的标志,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使教学方法更灵活、形象、多样、系统地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互动性、交流性更直接地反应出理论知识的要点和实践操作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不断提高,丰富了专业阅历,拓展了知识的范围。
5.建构创造创新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心目中不存在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一视同仁。建立一种亲密无间,师生平等的融洽关系,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去感受,去联想,这才有利于学生思维敏捷,大胆创新。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设框框,不给学生限定答案。让学生能抛开束缚,跳出圈圈,大胆设想,还可以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引导性想象。正确对待和评价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无论是正确的,片面的,还是错误的都要给与肯定,并做出评价。
6.面向全体,分层教育,重新建构评价体系。
一是要重新建构评价体系,应当多层次多方面地评价学生,要让学生有习得的成就感,体会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二是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笔试、结论式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模式,取而代之是“技能为主、理论为辅”:“项目为主、学科为辅”;
“成长性为主,阶段性为辅”的新的评价方式。三是要改革学生评价制度。
要重视过程管理、淡化结果评价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考核方式,广泛采用口试、面试、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高案例分析报告,特别应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过程性考核档案袋,7.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外活动形式。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要加大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师资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已是职教发展面临的大课题,学校应有意识地安排好教学计划,建立岗位轮换制,加强校内外培训基地建设,使专业教师能有时间和机会与生产工程紧密联系。学校应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培训,申报高级职称时给予“双师型”教师优先考虑,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获取多种证书,促进教师自觉地更新知识,参与在职培训和实践训练,提高自身素质。第三篇:试论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试论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职业学校美术教师能力有限,职业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需要,要求美术教师提高美术教学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实现职业学生对于美术技能和审美观念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学校 美术教育 教学
一、职业学校美术教学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美术教育更是如此,培养职校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增强对于美的感受力,是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社会在发展对所需的职业要求也开始有了改变,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美术教育,通过职业技能与个人需求相联系,美术教育不再是像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样,而是通过自身愿望得到满足之后,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从艺术的角度使社会得到认可。美术教育有着它自身的魅力,职校学生不应该放弃对美、对艺术的追求,使职校学生拥有创造力的学习和生活是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注重职业学校美术教学技能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现在的美术教育不单单只是作为一种传授绘画技能的教育,也不是仅仅为完成一个作品才开始实施的教学。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的思想进行美术教育教学,传统的美术教育将间接地消磨学生天生就拥有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呆板的点线面构图程序会使得美术失去色彩。失去了美术魅力的美术教育教学,使得职校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将失去对美术及艺术的欣赏。开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要从课余爱好中培养起来,既然美术教学搬上了课堂,教师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在美术教育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改变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始终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导学生学习美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注重专业技能与学生个性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教育体制的发展就是教育思想得到了实施的结果,教育思想的进步使得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美术教育不断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教学在教育体制上仍然有着许多不足。社会对职业需求的改变,职业学校开始针对职业需求开办了其它相应的专业课程,可是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始终达不到专业的水准,下面总结了两点影响美术教育教学专业性的因素。第一点就是因为职校学生学习美术专业课的课程较少,第二点是美术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偏离了原定美术教育的教学目的。
对此,可以先改善美术教育教学课程的数目,规范美术教育教学的学习目的,这需要职业学校做出一些改变,首先增加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一般的基础课程可以适量减少。职校学生大部分还存在着对学习认识的问题,觉得自己现在所学的内容将来在社会中用不上,不愿意将时间用到学习中去。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职业学校根据目前职业需求进行调整,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水平。
四、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应加强人文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职业学校对学生实行专业项目培养教育,美术教育教学不但要学生学习绘画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美术不仅仅是作为一门生活技能而存在的,它带有丰富的艺术色彩和生命色彩,欣赏优秀的作品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唤醒学生心灵的纯真与柔软。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根据讲解作品本身的时代背景,创作理念与作者思想情感的寄托、表达,结合文化背景地方特色等特点,培养学生对于祖国山河及外国风情的欣赏,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以及提升其审美鉴赏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现美创造美,在适当的时候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赏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作热情得到提升,将对于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热爱,无限地传递到创作当中去。
五、总结
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一方面是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师在实行美术教育教学时,要改变教学思想,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员。
参考文献:
[1]王飞.浅议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
[2]吴慧红.中职美术课分层拓展型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1)
[3]崔庆丽.职业学校美术课教学刍议[J].金色年华:下,201l(11)
简介:杨帅(1974/2),男,汉族,湖北咸宁人,大学本科,讲师,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第四篇: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职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赤峰市名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
一、发展历程
****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把****职业学校建成领导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以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化校园为手段,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农牧民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教育部专家、领导到学校视察工作,给予学校“求索奋进的榜样,农村职教的典范”的高度评价; 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区职教协作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获得了“草原风光,职教楷模”的赞誉,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刘占山为学校作了“草原职教一枝花”的题词;同年,被确立为“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7年和199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来校采访并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1999年,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写入《人民日报》的《奋进的中国·教育篇》;2000 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新评估认定;《农村教育》(2000年第11期、2002年第8期)两次专题报道学校“三农”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2001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赤峰市名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学校构建了“就业(未入学先为学生就业找出路)、服务(服务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升学(努力把学生送入高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的办学模式,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为先导,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承担科教兴旗的重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自治区教育厅领导来校视察,给予学校高度评价:“在全区职业教育面临滑坡的情况下,在赤峰地区的偏远山区却有这样一所办得如此有声有色的职业学校,我们不能不说,职业教育前途无量。”赤峰市教育局原局长张子军到校考察时指出:“如何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典范,我们要在全市推广华夏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科研兴市,就要发展职业教育。”并亲自为《草原职教一枝花——****职业学校发展纪实》一文做按语,推荐刊发在《赤峰教育》上,在全市推广学校的办学经验;2007年,学校被评定为“赤峰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旗级、市级和自治区级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和劳动技能鉴定站;2008年,学校被自治区宣传部、发改委和实践杂志社等八委(厅局社)评为“社会奉献突出单位”;学校连续五年,在全市职教系统“双杯”竞赛和“三强杯”竞赛中获得优胜奖,多次被赤峰市政府评为职教先进集体;2012年,被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授予“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称号;2012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行列;2013年,被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风险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行风 2 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同年4月,中国品德教育联合会将****职业学校确定为“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同年5月,荣获中国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联合颁发的“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牌匾和荣誉证书。
二、基础能力
学校占地面积136135平方米,建筑面积83735平方米。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建有二类驾校一所、实习门诊一所,建有功能齐全和运行流畅的数字化校园网,建立了数字化校园网络办公平台,为所有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完全实现了多媒体电化教学和网络办公。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装备图书7.2万册、各类报刊83种,可供全校师生借阅和查找资料。学校配备了38座的教工阅览(资料)室1个,同时为学生配备了80座的学生阅览室3个,可容纳240人同时阅读。学校配有计算机教室5个、电子备课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有多媒体教室5个、语音室1个、美术画室3个、音乐排练室5个、学术报告厅1个。
学校建有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有相对完备的教学资源库、试题库,学校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应用与维修等重点专业配备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数字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专业建设
学校共开设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牧医、医学、护理、财会、工艺美术、音乐、旅游、幼师、化工等十七个专业,其中,农学(现调整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名专业;电工电子专业(现调整为电子电工应用与维修专业)是内蒙古 自治区精品专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赤峰市骨干示范专业。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学校发展围着市场转,专业建设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社会需要转”和“巩固发展精品专业,重点建设骨干专业,精心打造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改造老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开发特色专业,突出骨干专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学校组建了由旗政府、合作企业、合作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成立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合作企业参与制定新开设专业发展计划和传统专业调整方案,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两级骨干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建设一批与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重点专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确定重点打造的六大品牌专业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和护理专业。
学校投资2146.9万元,大量购置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大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当地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校内实训基地。各实训基地均可同时接纳1个以上班级开展实习实训,能满足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需要。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配备土壤速测仪等设备3128台(套、件);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配备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设备1560台(套、件);建筑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配备沥青抽提仪等设备466台(套、件);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占地面积7100 4平方米,配备发动机分析仪等设备501台(套、件);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占地面积960平方米,配备调温焊台、电器套件等设备1390台(套、件)。学校为实习实训基地配建电工电力拖动实训室、中央空调原理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训室、PLC编程实训室、机械制图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视听及电子安装调配实验室、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柴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汽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空调维修实训室、汽车整体实训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涂装实训室、汽车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混凝土检测试验仪器实验室、石油沥青检测试验仪器实验室、试验机防水卷材实验室、建工多媒体实训室、生化实验室等25个实习实训室。
学校与巴林左旗鑫达种业有限公司、十三敖包镇伙房村现代种植园区、巴林左旗林东镇蓝鹰进口汽车维修厂、富邦汽贸公司、鑫隆建筑公司、恒远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公司等17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学、实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制定了合作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做到“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循环实习、稳定就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师资队伍
学校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编制标准、任职资格与职务评聘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该机制为充实教师数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创设了制度环境。学校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和水平,“双师型”教师人数逐年增加。建立企业专家人才库,从企业和行业聘请理论功底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改善 5 专业教师结构,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我校注重教师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专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246人,其中专任教师216人,学校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课兼职教师30人。专业课教师130人,基础课教师86人;研究生学历13人,本科学历233人;高级教师69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5人;赤峰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5人。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9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多位教师被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授予“2010‘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科研单位”称号。国家级课题《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自主创新教育和谐体系实验与研究》下设的子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于2010年7月结题,学校被评定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基地。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教学能力大幅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五、课程改革
学校以“课程体系技能化,教学过程实践化”的思想为指导,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开发课程,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针对企业岗位需要训练学生技能,参照企业岗位标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教材,不断丰富和充实与之相配套的课件、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校本实训教材15本。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将技能大赛体现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 6 和课程体系中,对接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全面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化、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校构建了“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六、办学机制
为加快我旗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校企、校际联合,为巴林左旗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2009年9月,由巴林左旗政府主导,****职业学校牵头,联合巴林左旗各乡镇、初级中学、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巴林左旗鑫达种业有限公司、鑫隆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巴林左旗林东镇蓝鹰进口汽车维修厂、巴林左旗财政局、教育局、人社局等单位组建了“巴林左旗职业教育集团”,制定了《巴林左旗职教集团章程》、《巴林左旗职教集团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办事机构。
自成立以来,职教集团以服务巴林左旗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目标,积极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改革,扩大了生源,整合了师资,实现了教学仪器设备、专业实验实习场所等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调整了专业布局,加强了骨干专业建设。企业、行业的参与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改变,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工学结合成为特色,保证了学生就业,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巴林左旗职业教育集团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七、服务能力
秉承“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职业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职工岗前岗位培训、外来劳动者培训、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农村贫困 7 劳动力培训等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旗、市、区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基地。****职业学校始终承担着巴林左旗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重任,每年培训学员3000人以上,主要送往北京、天津、长春、大连等地区就业。学校始终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组织力量开展送教育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免费向农牧民发放各种实用技术手册,每年为当地农牧民和相关技术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达5000人次以上,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帮助当地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进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积极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左旗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政府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提供大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三十多年来,****职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沐浴着党的阳光,乘着“十八大”的东风,蓬勃发展的****职业学校必将谱写职业教育更加华美的新篇章!
第五篇:省装企业品牌服务建设
打造省装企业品牌服务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人才为根本,以信誉求发展”是我们树立省装品牌服务建设的根本宗旨。装饰行业品牌有企业品牌与项目品牌之分。企业品牌所反映的是企业的整体形象,其塑造是对企业整体资源的整合。而项目品牌是工程单个项目的品牌,其塑造只能带动本身项目的销售。企业品牌建设与项目品牌建设同样重要,两者相互促进,联动发展。企业品牌强势地位的取得得力于项目品牌的支持,优质的装饰项目在提升项目自身品牌价值的同时,也使甲方加深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同时,强势企业下的项目将借助企业整体品牌优势及社会影响力,抬升项目品牌的价值,带动项目销售。只有企业品牌与项目品牌一起抓,才能真正的实现将装饰企业品牌的建设进行到底。
装饰企业品牌的构成核心应该包括企业利润、施工质量兼顾舆论口碑以及资金实力为主,任何单一的条件都不足支撑一个企业品牌建设。所以我们省装力求项目工程上精细化管理,质量巡检制度,服务流程上规格化以及企业宣传上实事求是。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才能完成省装的精典项目品牌,而做好项目品牌建设就是在为企业品牌建设打基础。
一、在项目工程上,我们力求精细化管理,特别是人员管理方面,只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会有一项好的项目工程。在项目部管理方面,项目部管理班子在管理以及经营方面有明显的管理特色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各项目经理更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工程进展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近几年领导班子在培养人才上面,花费大量心血,通过两到三年的锻炼,各项目部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初步具备管理及经营高素质的优秀人员,假以时日一定会成长为各项目中的骨干力量,对将来项目部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项目成本上,省装集团在业内独家创立“全过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从项目中标签约到施工准备、从施工现场在到竣工验收及保修阶段,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对工程项目过程链成本进行科学控制,达到工程项目过程链成本最优,从而实现质量好、成本低、效率高的终极目标。
二、在质量巡检方面,抽调部分人员组成巡检小组,由以前的临时性抽查变成有针对性的定时定点巡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由于项目部人员的疏忽造成的工期延缓,加大管理力度,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对重点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减少安全隐患,重点巡检工人的施工质量,原材料质量,环境危险源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服务品牌,是公司服务宗旨、服务理念、营销策略、公司精神、服务特色的综合反映,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体现了经营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建设服务品牌对我们省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充分认识服务品牌建设的紧迫性及必要性。启动服务品牌建设,就是要建立富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装饰特色的省装式的统一的服务品牌体系,并对其进行整合、推广、传播。二要充分认识服务品牌建设对省装未来的重要意义。首先,打造服务品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省装整体竞争实力。其次,打造服务品牌有利于推进“黄金装饰”的宣传。再次,服务品牌建设对推进省装的网络建设,提升网建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服务品牌建设对促进营销队伍管理上水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五,打造服务品牌对实现黄金集团的价值核心关及落实公司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力求要跟上黄金集团企业宣传服务特色的脚步。三是会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重视、要认真、要落实,切实做好服务品牌建设的后续推广工作,实现服务制胜、品牌强企的目标!
四、“做一个工程,树一个样板”,传递着“黄金装饰”对设计施工水平的自信,也承载着“黄金人”对客户的庄严承诺。多年来,省装集团本着“公平忠诚 责任”核心价值观,以“让尽可能多的个人和尽可能大的范围,因山东黄金集团的存在而受益”为终极目标,不断拓展着公司在装饰市场上新的疆域。
目前,省装集团不仅在国内承接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建立了稳固的国内市场。还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2010年,企业将目光瞄向以奢华著称,代表世界顶端装饰水准的国际都市——迪拜,并在当地成立海外合资公司。顺利开发了迪拜白金塔工程、RYDGES PLAZA酒店和AL FAHIM AVENUE商场三项工程,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广泛赞誉。在黄金办公楼,山东省博物馆新馆,邹平市博物馆等几个大型优质装饰项目上,均获得“筑巢奖、泉城杯、泰山杯”等优秀奖,更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同和瞩目。山东省装更荣获“2009中国建筑装饰百强”,获得“山东省建筑装饰五十强”、山东省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全国优秀装饰设计、施工企业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央警卫局等单位的表彰。
树立企业品牌建设,让省装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省装。省装集团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筹建了中国材料的销售展厅。这既是展示中国装饰材料的窗口,也是展示中国装饰业形象的窗口,省装是山东的省装,也是中国的省装,世界的省装。山东省装以“质量为本、创新发展”的经营宗旨,将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设计和施工,完善的售后服务,迈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