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

时间:2019-05-13 02:2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过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过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

第一篇:通过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

通过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2013-2-26 5:25:56来源: 《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6日 16 版)现在搞城镇化遇到一个矛盾,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但是生活成本高,而且城市交通拥堵,各种城市病都出来了。中小城市虽然生活成本很低,房价也很低,但是就业机会少,在县城里买一套房子,一平方米两三千块钱,北京两三万都买不到,但是县城没有就业机会。所以,关键是怎么提高县域的城镇对产业的承载能力,提高就业的承载能力,使现在七亿人口大多数能够就地在本县实现城镇化。

解决这个问题,要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制度,打通城乡之间的各种障碍,生产要素要流通,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要打破。在县域范围内,如果县城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十万到二十万人的城市,就大大增强了县城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另外,再有两个中心镇能够发展到十万人左右,一个县城镇人口就可以达到四十万。假设现在一个县的人口约是八十万,那么在县域范围内,城市化率能够达到50%左右,就会对全国的城市化率达到70%给予有力的支持。

第二篇:海淀试点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

海淀试点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

------------------

2011年12月20日 10:1

4明年,海淀香山地区将启动综合环境整治,现有的民居将变身家庭旅馆,既满足游客居住和农民增收需求,又不破坏香山地区的整体环境氛围,实现就地城镇化。这是记者昨天(19日)从海淀区了解到的。

海淀区探索农村城市化新模式。明年,将启动香山、苏家坨、上庄等地区规划保留村庄就地改造城镇化的试点。

“所谓保留村庄就地改造城镇化,就是不大拆大建,人口也不大量外迁,尽可能保留现有村庄的风貌。”海淀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将按照“统一规划、政府扶持、农民主体”原则,通过整治与改造相结合的手段,实现村庄面貌、居住品质、设施条件与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作为试点之一,香山地区结合环境整治,将于明年整体启动就地城镇化改造工作,“目前已经入户调查居民需求。”

据了解,香山脚下有众多民居,分布散乱,高矮不一。对于这些民居如何进行就地改造,海淀区规划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将从香山的旅游特色出发,有可能将民居改造成家庭旅馆、旅游商店,“有下店上居、前店后厂等几种模式,将综合农民产业发展、居住条件改善、地区旅游配套完善、环境景观提升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

依托大西山旅游带,海淀苏家坨镇的车耳营村、管家岭村,也将进行类似的就地城镇化改造。

在环境整治方面,海淀区明年还将加快玉渊潭玲珑巷等28个城中村滞留项目的拆迁整治进程,分批启动22个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城中村项目。同时实施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完成中央党校西墙外环境整治,启动圆明园周边等地区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六郎庄等8个重点村城市化改造收尾工作,做好安置房建设、农民上楼、社会保障等后续工作。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王海燕)

第三篇: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煤化工产业升级的主要措施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煤化工产业升级的主要措施

四、发展目标

我省位居沿海,有着联系东西南北的独特地理交通优势。我省煤化工原材料全球采购、产品全国销售已经形成稳定网络,有的产品已占据产业链高端,新的领先优势正在形成。大力推进我省煤化工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传统煤化工向新型煤化工转变,有利于补充省内油气资源不足、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有利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深度,解决我省高硫煤加工利用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创业就业,增强主导产业带动扩散效应,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形成集群经济,构建多元产业体系。

(一)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我省煤化工产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加快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加快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压减氮肥、焦炭等传统产品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品链条,突出发展煤化工下游相关产业和深加工、精细加工产品;引导兼并重组,优化区域布局,形成特色发展之路,提升煤化工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成为煤化工产业强省。

(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拓展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压缩煤化工产业落后产能,重点发展深加工、精细加工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到2017年,全省焦化行业完成淘汰4.3米以下焦炉落后产能,焦化产业链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到2020年,煤化工产业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现代煤化工产业比重和精细化工率有大幅度提高。

(三)技术创新发展目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健全多层次科技研发机构,加大对煤气化、煤液化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到2017年末,力争行业骨干企业科研开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 %以上,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末,力争行业骨干企业科研开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5 %以上,生产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节能环保控制目标。逐步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重点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废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各项指标优于国家、行业或地方强制标准,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17年,煤化工产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13年降低3.5%;到202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17年降低3%。

(五)园区建设优化目标。优化整合产业资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依托骨干企业,加强集约化、规模化煤化工园区建设,实现布局科学、规划合理、资源共享、产业协同,打造配套完善的煤化工产业链。到2017年,建成鲁南、枣庄、菏泽、济宁、聊城、鲁北、鲁中等7个省级产业基地,其中鲁南争取建成国家级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再建成潍坊、淄博、临沂等3个省级产业示范基地,聊城力争建成国家级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龙口力争建成国家级页岩油生产加工示范基地。

五、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1.延伸产业链深度。发挥我省煤化工产业优势,促进现有初级产品向下游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新型化工材料方向延伸,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有机结合,培育形成化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清洁能源、焦化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链。

化肥产业链,以现有化肥产能为基础,重点发展合成氨、尿素的延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精细化工产业链,以甲醇、醋酸、合成气为基础,重点发展甲醇深加工产品、醋酸、尿素、聚丙烯、醋酸乙烯、醋酐、草酸、二甲醚、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低密度聚乙烯(LDPE)、二甲基酰胺(DMF)等产品。

合成材料产业链,以煤基烯烃技术为龙头,发展乙烯、丙烯及下游衍生产业。

清洁能源产业链,以甲醇为原料,生产醋酸、二甲醚、烯烃、变性甲醇燃料产品,形成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推广实施甲醇替代汽油工程,争取列为国家甲醇汽车试点省份,研究制订甲醇汽油推广应用实施意见。与中石化、中石油山东分公司合作开展甲醇汽油推广应用工作,争取兖矿集团等重点企业成为我省清洁甲醇汽油试点企业。

焦化产业链,重点打造新三大产业集群。(1)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集群,在不增加原料、能源消耗总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干熄焦、煤调湿、余能余热综合利用;(2)清洁型燃气能源集群,重点发展城市及工业燃气项目,利用富余焦炉煤气发展深加工工艺,生产甲醇、液化天然气,提供优质氢气、燃气清洁能源;(3)煤焦化工产品深加工集群,重点发展煤焦油深加工、苯类深加工、二甲醚、炭黑、蒽系列、酚系列、针状焦、石墨碳素等产品。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新工艺技术应用,努力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气综合利用,废渣配煤回用,真正把煤炭“吃干榨净”,走煤焦化产业融合、高效经营、循环发展的转型之路。

2.优化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企业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优先扶持资源消耗少、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辐射拉动作用强的产品品种。支持开发高精密铸造焦。组织实施焦炭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开发高附加值蒽油深加工及精萘、山梨酸钾等产品。开发甲苯、二甲苯等高附加值产品。科学实施甲醇、合成氨等项目,扩展焦炉煤气利用领域。鼓励合成氨生产企业在不增加原料能源消耗总量的基础上,发展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新型肥料,积极开发各类新型缓控释肥、抑制剂型稳定性肥料、增效剂型缓控释肥、氨基酸螯合肥料、生物肥料等。

3.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加大煤液化、催化剂的研发力度。实施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化技术改造。应用气体净化、硫回收配套气化技术进行升级改造。进行焦炉的大型化改造,采用新技术对焦化副产品进行升级利用,推广应用高温煤焦油加氢技术、焦炉气甲烷化制CNG、LNG工艺。采用新技术生产电石。突破小颗粒油页岩油电联产技术关,做优、做精,省内油页岩产业。适度发展高硫煤清洁利用项目,消化高硫煤。

4.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煤化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机制,促进焦化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实现煤焦化企业与上下游行业互利共赢。依托青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平台,为全省煤焦化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供应链融资支撑,实行总代表制的国内、国际炼焦煤集体采购,增强国际煤炭采购话语权,建立煤炭-焦化化工-钢铁-银行紧密结合的新型供应链体系。

(二)严控传统煤化工生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控制直接大量耗煤的煤化工项目和初级产品规模。严控新建扩建焦炭产能,加大焦化新产品生产研发力度。严格控制氮肥新建项目,实施化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煤气化逐步淘汰固定层造气,控制初级产品产量,关闭小甲醇企业。

(三)支持发展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提升综合实力。

1.兖矿集团。以煤液化、煤气化、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优化省内外产业布局。省内,峄化公司淘汰尿素装置,通过合资合作建设年产3亿立方米SNG气项目;国际焦化公司加快与大型钢铁企业战略合作,实现转型发展;鲁南化工公司深化酸酐联产增收创效,重点实施150万吨酸酐联产扩产改造,打造国内最大的乙酰基化工基地,开展醋酸加氢制乙醇、1,3-二氧戊环、新戊二醇、二醋片、DMM3-8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国宏公司全面推进甲醇汽油、高能复合醇项目建设。省外,陕蒙基地以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乙二醇、煤制油、合成材料等石化替代产品为主,打造煤炭、煤液化一体化基地;贵州建成煤层气开发、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研发基地;新疆推进煤制天然气项目,重点做好煤化工项目达产达效。

2.山东能源集团。突出“发电、焦炭、烯烃、天然气”的多元化产业特色,重点建设三大煤化工园区。省内园区以枣矿集团为主,重点建设煤焦油深加工、炭黑和针状焦、焦化联产LNG等项目。开展全国油页岩气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新疆伊犁煤化工基地煤制天然气项目,以及内蒙古焦化联产LNG、发电、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完成呼伦贝尔新大洲能源科技公司100万吨褐煤提质炼油示范项目建设。

3.鲁西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丁辛醇原料路线优化、己内酰胺、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合成氨联产天然气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延伸烯烃下游产业链,拉长聚碳酸酯项目产业链条。发展聚碳酸酯上游双酚A和下游ABS合金等项目。

4.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依托自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气化平台的核心技术,大力发展有机化工和特色精细化工,打造一站式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原料供应基地。

5.山东焦化集团。以铁雄冶金科技公司为龙头,完善煤焦化电气一体化产业链,优化整合全省物流园区加气站终端市场,推进LNG、CNG加气站建设,推广LNG清洁能源,实现煤焦-LNG-加气站完整产业链。以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山东省内重要的焦化-热电-精细化工示范园区。以山东焦化铸造焦公司为主体,打造焦电联产一体化产业链。组建1000万吨级特大型焦化集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国际化企业,最大限度的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6.山东潍焦集团。建设潍坊昌乐百亿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研发生产锂电池负极、PBT改性新材料,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发展。建设薛城煤焦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打造100亿产值的煤焦化工循环经济园区。

7.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发展焦油加氢、碳纤维、苯加氢等深加工产品,发展煤、电、化、建多联产系统,建设粗苯加氢、高性能煤沥青碳纤维、煤炭分级利用等项目,开发焦油加氢、粗苯加氢等新能源替代技术。

8.山东金能科技公司。利用燃气轮机技术,打造“炼焦-化产-燃机发电-热电联产”的能源循环模式,构建“炼焦-化产-焦油加工-炭黑生产-再炼焦”的节能减排循环生产模式。

9.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以DMF、甲醇为重点,以洁净煤技术为核心,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发展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化工产品。

10.联泓集团有限公司。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发展方向,建设山东滕州化工基地,发展甲醇制烯烃、乙烯下游衍生物等产品,打造有规模、有影响力、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化工产业集群。

(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1.推进煤化工企业深度重组。支持煤化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鼓励独立煤化工企业与煤炭、钢铁、化工企业紧密型联合重组,整合现有优势产能,最大限度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链纵向整合,走企业大型化、产业集群化、市场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支持煤化工企业进行外部开发。鼓励支持我省煤化工企业在省外、国外进行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3.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骨干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五)加快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提高项目建设集中度。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优势,加快煤化工园区或基地的建设,新上项目一律放在园区建设,建设煤、化、电一体化的企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建设鲁南化工园区,形成醇烃酯、乙酰基产品和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链,重点发展甲醇、甲醇制烯芳烃、高能复合醇、甲醇燃料、醋酸、醋酐、醋酸制乙醇、醋酸酯类、醋酸纤维、聚甲醛、丁醇及聚甲氧基二甲醚等产品。建设枣庄化工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新型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形成合成氨、清洁能源、碳一化工三大产业链。建设邹城煤化工产业示范园区,推动高硫煤资源高效洁净利用,重点发展氮肥、甲醇、烯烃及后加工产品。建设济宁化工园区,延伸煤焦化和煤气化产业链。建设菏泽煤化工基地,推进菏泽开发区、巨野、郓城、单县等特色煤化工产业发展。建设聊城煤化工产业基地,以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三条产品链为主链,开发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化工新材料高地。建设鲁北化工园区,建立鲁北煤化工生产基地,周边辐射德州、滨州、聊城等市煤化工企业。建设龙口油页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形成集油页岩开采、炼油、发电、液化气、页岩灰渣、水泥建材、页岩油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行业引导,促进健康发展。成立山东省煤化工行业联合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设行业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国内外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市场动态等信息服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作用,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行业技术、环保、节能等准入标准,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争取纳入国家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二)加强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重大新产品研发能力。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煤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建设国家级煤化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中心,为全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化示范。支持行业和企业与技术研发单位合作,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高效、多联产、符合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

(三)加强财税支持,引导资金投向。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四)拓宽融资渠道,做好资金保障。各级、各部门应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方面对煤化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各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方面提供贷款。煤化工企业应以盘活存量资产为主要方式,加大招商引资,扩大社会融资,大力吸引各类资本投资煤化工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投资、价格等各种政策手段,鼓励煤化工企业与拥有资金、技术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实施合作。完善绿色资本市场体系,推行“绿色贷款”,对符合条件、采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工艺的新建、改建、扩建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优先贷款、低息贷款。引导公共资源向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倾斜。

(五)加强企业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夯实质量管理技术基础,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品牌管理纳入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增效和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确立品牌发展目标,制定品牌培育创建激励政策和措施,努力发挥当地龙头企业品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品牌。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善我省煤焦化产业地方或行业标准,引导并规范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支持将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行业标准;制定我省油页岩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明确行业准入条件,规范油页岩行业管理。加大开拓市场力度,强化企业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及时调整营销战略、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第四篇:以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

以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

来源:红旗文稿 2014年02月12日11:58 收藏 打印 字号

海南省澄迈县城镇化之路调研报告

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没有“三农”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总书记在今年考察海南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朴实的话语,揭示的是最深刻的道理。“三农”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抓手,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抓手,则是走好农村的城镇化发展之路。提出并践行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的理念,正表明中国已坚定决心,要走出一条避免重蹈国外城市化建设中反复发生的“城市病”覆辙的新路。这条新路,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使海量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尽可能做到“离土不离乡”。中国正在进行的这场深刻的城市化运动,堪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宏大的城市化运动,成功与否,不仅事关中国的前途命运,而且事关世界的繁荣发展。近年来,海南省澄迈县坚持“就地城镇化”理念,对破解“离土不离乡”问题进行深入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有益经验,值得重视。

一、城镇化的基点在县域小城镇

中国的城镇化之路,究竟以哪里为基点?国外通常的办法,即转移出来的农民向大城市聚集,这是各国的必由之路吗?带着这些问题,调研组踏上了澄迈调研之途。

在和澄迈县领导座谈时,围绕城镇化问题,大家热烈讨论总书记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思想,同时讨论了习总书记今年7月在湖北考察时提出的“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的问题。县委书记杨思涛对总书记的这些思想高度认同、心得很深。他对我们说,中国的城镇化一定不能只注重大城市的发展,不能把农民都往大城市赶,转移出来的农民,还是要按照“离土不离乡”的原则就地安置,不然,走国外过度城市化的老路,必然导致国外那种“城市病”,一边是萧条败落的乡村,一边是富人区与贫民窟并存的畸形大城市,人满为患、治安不宁、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活质量却越来越低,经济、社会、环境乃至政治的成本和代价难以预计。

澄迈县、镇两级领导形成共识,认为,从澄迈的实际情况看,城镇化的重点应放在澄迈县域内小城镇的发展上,这些小城镇是城乡的连接点,有利于实现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共建共享。如果以这些小城镇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农民就可以像城市人一样享受现代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实现“就地城镇化”。

在“就地城镇化”的思路下,澄迈人理顺了城镇化发展思路,即: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鼓励农民在家门口自主创业或以土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等固定资产入股合作,开发乡村公园、农家乐、乡村旅馆、休闲养生馆、放心菜园、果园采摘、劳动体验、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旅游服务业,提高农村常住人口中从事非农生产人员的比例,实现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就地转化。为促进“就地城镇化”,澄迈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各地的自然禀赋,打造具有不同特色的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

澄迈县历史悠久,是海南历史文化古县,海南传统文化重要发源地。自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县,至今已有2123年历史,是西汉时期海南三大历史名邑(即玳瑁、紫贝、苣中)之一,史脉久远,人文炽盛,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古村落遍布县域各地。位于金江镇美榔村的美榔双塔建于元朝初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位于老城镇的罗驿村,是世界上最大的用火山岩建造的古村落,自南宋1256年建村延传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海南省有名的历史文化古村;该村走出了一位古云南丽江的知府,他返乡后,依照丽江古城样式再建了古罗驿村,罗驿村堪称海南的丽江城。澄迈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融入对这些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中,城乡统筹,有力带动了这些古村落及周边的发展。如今,像美榔村和罗驿村这样古朴天成的美景,每天都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目前,澄迈正在实施对这些古村落集中连片整治修复的工程,并筹划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彩亮点。

位于澄迈县北部的福山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是种植咖啡的理想基地,也是海南省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当地农民以传统方式种植和炒制的中粒咖啡为咖啡上品,享誉海内外。澄迈以咖啡为抓手,打造咖啡文化,建设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这一我国首家以咖啡文化为主题的风情镇项目,总体规划范围约76平方公里,集世界咖啡种植文化观赏、咖啡交易中心、世界咖啡口岸、咖啡制作观摩品尝区、陶艺制作创意体验区、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今年1—10月,来到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品咖啡的游客约有89万人次,省外游客25万人次,境外游客 10万人次。咖啡文化风情镇的建立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周边村庄的“就地城镇化”进程。例如,毗邻的向阳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村庄与咖啡文化风情镇一体融合,环境优美,风韵独特,游人如织,多种产业和家庭旅游收入可观,68户村民过上了离土不离乡、幸福指数很高的城镇化生活。

在建设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的同时,澄迈还打造了台湾风情小镇、欧洲文化风情小镇、地中海文化风情小镇等,这些风情小镇各具特色,绿色、低碳、宜居、宜业、文明、富裕。这些小镇将用小火车连通,小镇及周边的村庄,连片形成就地城镇化的美丽风景,使澄迈成为海南新的旅游目的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澄迈县旅游接待人数125.9万人次,同比增长114.4%;旅游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147.5%。

澄迈就地建设小城镇,既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依托这些小城镇发展起了专业市场、特色市场,也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目前,澄迈已重点打造出三条“美丽乡村”带,以此为纽带,计划串连县域内的村、镇、开发区和农场,使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之间,形成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互为依托、相互支撑的空间格局。按照计划,澄迈到2015年要建成6条“美丽乡村”带,并力争到2018年,全县99个500人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

“就地城镇化”,农民离土不离乡,必然要求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相应地带来了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旺盛需求,路网、供水网、供电网、通讯管网、垃圾处理网、污水处理网以及公共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美丽乡村”建设纳入了城市建设的统筹方案。

二、关键是打下新的安身立命的根基

人往哪里去,也就是转移出来的农民,如何留得住,有保障,生活好,也是调研组的问题。我们意识到,“就地城镇化”问题,说到底是使人就地“转型”的问题,其中的关键,是要有新的产业承接兜底,使惯于务农的农民,在“就地城镇化”过程中转型为新产业的自食其力者,从而打下新的安身立命的根基。澄迈的实践令我们鼓舞。

澄迈“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特点,正是注重产业带动和支撑,帮助传统农民转型。“以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让“美丽乡村”成为一个“整体性可经营的商业品牌”,这是澄迈的雄心壮志。为此,澄迈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千方百计发展新型农业,振兴农村经济。

在《澄迈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方案》中,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很多。比如,发展新型农业。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基础,重点培植特色农业、包装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彩色农业、外向型农业。以澄迈火山岩红土地罕见富含微量元素硒为亮点,建设“开心”农场,开展消遣性农事活动,农民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生产生活设施,即将土地作细致切割,每块农田占地 0.1—0.2 亩,由周边市县游客和外地游客认领种植,也可以由当地农民有偿代为种植,成熟瓜果由地块所有者自由支配。再如,发展特色林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村庄周围,房前屋后,种植珍贵树种或果树,在三条“美丽乡村”带上打造出一批咖啡村、福橙村、槟榔村、椰林村、花梨木村、沉香村等。又如,发展长寿产业。借助澄迈是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开发长寿康体休闲项目、长寿康体休闲旅游线路、老人用品和富硒保健品等。提升城乡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完善公共养老中心、敬老中心设施建设,等等。

根据“以发展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的原则,澄迈持续加强农业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2009年至今,坚持“围绕品牌抓农业”工作思路,把注册商标与品牌打造作为农产品销售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商标品牌做精做强,努力走出“打造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品牌发展之路。经过4年“商标富农”探索实践,累计有效注册涉农商标1033件,其中著名商标18件,成功打造福山咖啡、澄迈福橙、澄迈福牛等一系列优势特色农业品牌,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如今,澄迈的沙土地瓜、福牛、白莲鹅等特色农产品的种养示范点已全省开花,成为广大海南农户的致富法宝;福山咖啡、福橙等也成为澄迈周边市县农民的摇钱树。由此形成的整个农业——工业——商业——旅游——消费的产业链,成功吸纳了大量转移出来的农民,“旧式”农民在转移中成功转型,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可以说,切实推动农业现代化,并将特色农产品销售与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新型农业——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带动,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做好产业承接这篇大文章,以多种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正是澄迈的成功之道。

同时,澄迈注重推动大中城市优质资源向中小城镇乃至中心村延伸。例如,澄迈积极打造海南生态科技新城,开出了一片新天地。海南生态科技新城走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通过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新城内建设农园,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既为新城提供服务配套,又解决部分农民就业。对原土地上的农民进行就业培训,成立服务公司吸纳农民就业;为下一代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使他们成为新城重要的后备人力资源。目前,园区凭借日渐凸显的环境、政策及服务三大优势,吸引了包括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印度NIIT集团、浪潮、惠普、东软、中软、长城信息、久其软件、展创光电等294家企业落户园区,初步形成数字医疗、地理信息、旅游信息化、物联网应用、高端电子制造、服务外包以及动漫创意等七大业务板块的产业格局,产业集聚快速形成。2011年园区实现产值33.9亿元,2012年实现产值和软件外包服务收入超65亿元,今年将努力实现生产总值超100亿元,力争容纳4-5万软件工程人员,向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位于澄迈的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也令人振奋,这是我国唯一能够生产飞机机窗玻璃和高铁车窗玻璃的国有控股企业,填补了国内玻璃生产的重大空白,就是这样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其物流、包装、检测、运输等业务,也为吸纳当地农民转型就业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硬指标

据统计,2012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52.6%,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35%,两者相差17.6%。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城里的人,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诸多公共服务方面,并未真正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处于被城市边缘化的状态。因此,调研组认为,是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衡量“就地城镇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子。“就地城镇化”后,农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有没有一个可以评估的指标,是调研组十分关注的问题。

可以明确地说,澄迈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有这样的硬指标的,澄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电力通讯、金融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统筹建设,并将之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和基本前提。

澄迈从2008年起,就开始实施并持之以恒地抓“8+2民生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文化建设、电信服务、金融服务8个方面,以及富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个工程),作为澄迈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举措。

“8+2民生工程”覆盖澄迈全县城乡,并注重向“三农”倾斜,取得了重要成果。比如:

率先全省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三免四补”政策,从2010年秋季起,将“三免二补”升级为“三免四补”,即免除十二年义务教育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补助学生作业本费、职校和中技学生生活费、住宿贫困生生活费、贫困生助学金;

率先全省实现村村有标准卫生室目标,2012年,全县投入1179万元建设142家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93.7%,医疗健康信息化项目全面实施,建成了连接177家村卫生室、20家乡镇卫生院、3家县级医疗机构以及卫生局的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健康信息化网络,创造了农村卫生试点改革县镇村一体化的“澄迈健康模式”;

率先全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农村“两场一室”(标准篮球、排球场,文化室)覆盖所有行政村和500人以上自然村,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

率先全省实行分散供养和社会供养相结合的养老体制机制,对建省后被征地农民实行养老保险政府财政全支付,同时由政府财政予以老年生活保障补助。此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农合参合率99.8%,城镇居民养老参保率99.6%,新农保参保率95.6%。60周岁以上人口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每月给8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贴。最近,当地又把100—104岁老人长寿生活补贴费提高至800元/月,105—109岁老人长寿生活补贴费提高至1000元/月,110岁以上老人长寿补助提高至1500元/月;

率先全省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宽带,从2010年起,在全县11镇、177个村(居)实施推进宽带村村通工程,2012年继续投入2380万元,加快实施工程进展, 有线宽带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居委会和半数以上自然村(463个),基本实现有线宽带、无线宽带城乡全覆盖;

率先全国实现金融便民服务延伸到所有行政村,截至目前,累计安装823部POS机(刷卡消费终端),发放借记卡8万多张,通过“一卡通”的方式将47项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直接划入补贴对象,惠及8万多户农民;等等。

同时,澄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注重新能源(生物质能源、风电等)、绿色建筑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在乡村基础建设上的应用,把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作为产业运营资本,以“低碳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经济与环境治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立足对“绿色崛起”的正确理解,澄迈扎实推进“生态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创新思路保护生态,狠抓以生态林业、生态海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家园、生态人生为内容的“八项工程”,强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注重在乡村发展各种类型的生态产业,以加强农村“造血功能”,通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生态林业、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既美化人居环境,又推动农民致富。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示范典型。

目前,澄迈人均预期寿命77.79岁,分别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4.77岁、6.59岁;百岁以上老人215人,占总人口的38.05/10万,超出中国和联合国“长寿之乡”规定存活百岁老人7/10万、7.5/10万标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澄迈广泛开展创建亲老敬老活动,帮老助老、敬老爱老蔚为风气。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等问题。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的荣誉,不仅是澄迈生态环境优良的有力证明,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好标志。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澄迈以“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的理念和实践,无疑是符合中央城乡一体化建设总布局精神的一个有说服力的案例。

第五篇:推动资阳市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思考

推动我市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思考

周绵武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我市在人口多、底子薄、城镇分散、经济久发达的现实背景下,怎样走出一条独具资阳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值得思考。

一、“就地城镇化”的历史背景

新型城镇化不仅要关注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也要重视农民在农村的“就地城镇化”问题,不片面追求“去农村化”、“去农民化”。就我市而言,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城镇化率为35.8%,到2020年全市人口预计达到52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将达到50%(以年均2%的城镇化率增速计算),仍将有26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到2020年,我市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和潜力所在,而农民“就地城镇化”因有巨大的现实需求,则是农村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各地在农民“就地城镇化”或新农村建设中作了许多探索。河南省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现代城镇体系,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界牌社区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我市雁江区积极推进保和镇晏家坝村、中和镇明月村、丹山镇田坝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作用明显。从大量实践看,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依托和突破口的农民“就地城镇化”将为新一轮农村建设打开新局面。1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明确主张将“农村新社区”纳入城镇化的范围,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应包括“老城区”、“新城区”和“农村新社区”三个组成部分。这种“农村新社区”应具备以下内容:农村新社区要实现园林化,成为环境优美、清洁的宜居、低碳、节能型居民区;要实现公共服务到位,农村新社区的公共服务与城区社区的公共服务基本相同;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实现社区自治,农村新社区成为基层单位;农村社区居民的就业可以采取“公司+社区+农户”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农户”模式、“社区指导下的农民自营模式”、“社区指导下的农民集体经营模式”等多样化形式。

三、“就地城镇化”的目标定位

“就地城镇化”有三大特征:一是人口集聚程度较高;二是生产方式实现三次产业联动,以二三产业为主;三是公共服务已经达到或接近城镇水平。其实质是农民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和思想观念现代化。因此,“就地城镇化”应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布局,打造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人文相亲、邻里和谐、公共服务配套的农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帮助他们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这样的农村社区建成后可成为邻近村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望成为所属乡镇的副中心,为进一步城镇化提供基础。

总书记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我市这样一个农业大市,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农村。

一是总体市情所迫。我市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县份少、城镇化率低、经济久发达、中心城市及县城的吸引力不强等实际情况,按现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买房落户”的模式(人均需投入10万元以上),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是思想观念所趋。近年,我市有年均160万左右的农民外出务工,不但收入得到了增长,城镇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更新。这些农民工在城乡往返之间,带动整个农村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娱乐上也很自然地逐渐向城镇靠近。

三是乡土乡情所依。农民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亲戚朋友多,风俗及语言习惯相近,从情感上更愿意在家乡办厂创业,更愿意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这些社会人文因素是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根据。

四是发展趋势所向。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即大批生活稳定的中产阶层从城镇迁到郊区或农村居住,部分二、三产业向郊区和农村转移,这为农村“就地城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照。

五是现实条件所及。近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进行了巨大投入,使农村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及文教卫生通信等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因

其政策优惠、成本低廉、乡音不改等优势,正逐步被广大农村所接受,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为农村“就地城镇化”提供了先决条件和直接动力。

六是统筹发展之需。农民“就地城镇化”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土地及住房等资源浪费,有利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配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建立适宜人居的新型农村社区,也有利于减轻大城市的压力,防治“城市病”。长远看,农村“就地城镇化”由于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也有利于减少战争、地震等突发和自然灾难带来的影响。这些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社会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就地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农村“就地城镇化”涉及面广、环节众多,应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统筹协调,综合考虑。

(一)纳入规划,引导集中。要将农村“就地城镇化”纳入各地总体城镇化建设体系,构建以中心城区、重点乡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每个乡镇侧重规划2—5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信息支撑等进行衔接规划。可考虑重新规划乡镇,突出新型农村社区的“结点”作用,通过村社合并和边远山区的人口迁移,适度加快农村人口向“结点”的转移和集中。

(二)给予支持,提供配套。政府将纳入规划范围的新型

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加大投入,提升发展水平,优先搞好路、水、电、气、网络、文教卫生、污水处理等方面配套,推动形成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鼓励在新型农村社区兴建集贸市场和建立集贸制度,对市场交易行为给予优惠政策,以增加人流和物流量,增强吸引力。新型农村社区农民自用住房按照有关政策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财政可考虑以奖代补。根据自愿原则,可为农民办理城镇居民户口。

(三)培育产业,做强支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其合法权益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适度集中,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围绕蜜柑、晚白桃、柠檬、蚕桑、大耳羊、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业,健全“公司+农户”等利益共享机制,提升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比较效益。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引导农民发展仓储、包装、运输、住宿、“农家乐”等涉农生产生活服务业,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职业非农化。

(四)整合资源,协调推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城乡互动、产村相融、服务均等”的城乡一体、统筹发展路子的路子。一是通过宣传引导,改变农民被动的“城市化”观念,把“我要进城”变为“我这里有城”,引导村民逐步适应城镇生活方式。二是整合各种农民培训资源,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安置。包括大力开展农民转岗培训、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和继续教育等。三要密切村企关系,加大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力度。鼓励企业招收、培训本地农村富裕劳动力,给予政策支持,帮助企业与本地农村劳动力建立长期化、稳定化的雇佣关系。

(五)深化改革,破除障碍。一是加强村社基层组织建设。尊重历史和村民意愿,打破区域界限,对邻近的村可考虑合并建立社区联合支部,拓宽为民服务范围。二是加快落实土地改革政策。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创新征地补偿办法,明确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范围、标准,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三是探索社区治理模式。由乡镇整合提供社保民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统一编排街道名称。四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对在农村社区中开办农产品加工、农贸市场、仓储、包装、运输、住宿、“农家乐”等涉农项目的,或是招收本地村民达一定比例的企业,政府给予财税优惠政策。五是成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专门从事农村土地整理、招商、开发等业务,有效利用闲置土地,推进规模化经营。

当今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我市新型城镇化的潜力在农村,因势利导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当前农村改革的大势所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一四年五月十四日

下载通过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过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逐步脱贫目标

    【脱贫攻坚在行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逐步脱贫目标为了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逐步脱贫目标,疏附县采取有力措施,探索出一条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就业发展路......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摘要]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在人口红利经历‚拐点‛之时的重大选择。新型城镇化有何新内涵?人的城镇化究竟‚新‛在哪里? 1、均等化待遇:让农民进城‚进得来......

    关于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思考

    关于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思考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在城镇化地区有套房子,这是“人的城镇化”的第一步。目前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能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的还是凤毛麟角,但在一些城......

    论文:就地城镇化——我国未来城镇化路径的可行选择

    就地城镇化——我国未来城镇化路径的可行选择 哲学院副修生 龚奥 2010202854 外国语学院副修生 张若愚 2010202132 一、 引言 到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53%,与此同时......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五篇)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产业集群,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

    如何通过网络营销实现传播最大化

    如何通过网络营销实现传播最大化 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面对严酷的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获得更多宣传话语权,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胜。......

    通过中日韩贸易区实现产业互动,加强企业学习与交流合作

    通过中日韩贸易区实现产业互动,加强企业学习与交流合作 中日韩投资协定的正式签署,为历时5年的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举标志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即将进入......

    有色金属产业通过企业创新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有色金属产业通过企业创新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较为平稳,景气度处于正常区间。国家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