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企业发展改革中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研究
评《企业发展改革中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研究
—以石家庄卷烟厂为例》
本论文评述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吕亚楠硕士论文《评企业发展改革中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研究—以石家庄卷烟厂为例》的文章结构进行简单的梳理,以提出问题——分析框架——解决问题为顺序;总结了论文在选题、案例和结构上的优点;最后,提出该论文在时效性、创新性、内容组织、资料引用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信息化建设与实施评述
一、论文梳理
(一)提出问题
本文认为,信息化水平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表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烟草企业整合的特点以及在国际国内竞争的新局面使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发展迫在眉睫,石家庄卷烟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管理模式遭遇瓶颈,但河北烟草系统信息化大环境基础较好,企业信息化发展有较坚实的平台,但是信息化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仍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建设好信息化系统,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序高效是问题的关键。
(二)分析框架
第一层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层次:SWOT矩阵分析
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1、总流程
2、生产管理流程
3、设备管理流程
4、质量管理流程
信息化现状分析
1、网络现状
2、机房现状
3、生产信息系统现状
4、办公信息系统
5、信息管理体制现状
第三层次:信息化战略实施
第四层次:实施步骤
1、管理过程数字化
2、生产过程数字化
3、决策过程数字化
(三)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针对石家庄卷烟厂信息化过程的分析,作者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底层控制系统执行方案、制造执行系统设计方案、业务处理与管理应用系统设计等,同时作者认为信息化过程是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风险的防范并提出了保障措施,作者以石家庄卷烟厂为例指出信息化建设为工厂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生产和管理效益,未来作者认为要讲求信息技术先进性与企业适应性的结
合,加大规划力度,注重信息化实施策略,持续改进流程与精确企业决策结合,强化信息化安全管理,将信息化与员工实际生活结合,使信息化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二、论文优点
(一)选题具有现实性
不仅是烟草企业,所有企业在信息化问题上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技术应用已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应有之义,本文对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决策过程等提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以及与此配套的安全防范与执行保障,包括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建议对其他行业的生产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案例直接、论据鲜明
作者直接以石家庄卷烟厂为例,论据直接来自该厂实际,案例直接,论据鲜明,与作者提出的论点相辅相成,论证意义大。
(三)结构清晰
本文从河北烟草系统特点,层层剥离到石家庄卷烟厂生产特点,进而对石烟进行信息化战略分析,提出信息化战略设计,并做了风险分析和保障规划,最后提出未来发展的设想,文章整体结构清晰,层层推进,让人一目了然。
三、论文不足
(一)时效性问题
论文选择题目虽具有现实性,但却有失时效性,诚然,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该命题早在几年前在学界就已经提出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广泛应用,如本文多次引用的徐宁先生的《烟草企业信息化实践与研究》就发表于本文成文的7年前,而且,几乎所用引用观点均来自至少7年以前,这几年中,信息化建设应该说已经渗透到大多数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中,特别对于石家庄卷烟厂这样的大型国企,信息化建设应该说早已进行,问题在于执行的广度和深度,而本文在论点中对信息化建设并没有提出超越现阶段的有前瞻性和突破意义的有价值的观点。
(二)创新问题
本文理论来源和观点很大部分来自于徐宁先生的《烟草企业信息化实践与研究》一文,过多的引用给人感觉本文是徐先生该文的脱胎与变种,文章仅是对徐文的简单提升和观点、论据的重新阐述,所不同的是本文将徐文的内容实际化到石家庄卷烟厂,因此,文章的创新不足。
(三)内容组织问题
应该说,文章对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案、步骤、实施保障和未来设想方面提出大量的阐述,但内容有些广而化之,几乎道尽作者所掌握或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化应用的方方面面,虽然内容丰富而翔实,对于本文主要阐述的石家庄卷烟厂针对意义也很强,但却同时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自己独到而鲜明的观点提出,在内容组织上缺乏独创性,同时在对河北烟草系统以及石家庄卷烟厂特点阐述部分
内容过多,有些与全文的关联性并不强。
(四)资料引用问题
文中部分内容似乎阐述作者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观点和看法,但实际为全盘引用,引用痕迹浓厚,如在企业化战略实施方案中的底层控制系统执行方案、制造设计系统执行方案均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在石家庄卷烟厂信息框图中更是直接引用徐宁先生的《烟草企业信息化实践与研究》中的图表。
潘慧
2011-1-4
第二篇: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思考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税收工作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税收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税收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税收信息化对提高征管效率、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控、完善纳税服务措施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纵观近几年来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发展进程,应该说是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税收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局,近几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总体上税收信息化基础建设有了快速、惊人的进步和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省数据大集中;进一步规范、优化了税收征管和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改善了税务机关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了信息处理、综合利用能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税务机关的行政管理水平和税收执法水平得到了加强,为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有效促进了税收事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主客观因素困扰着全县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进程,成为制约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不强。
在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层税收工作者对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在思想认识上不够深,认为现有的税收征管手段能够完成和处理好现阶段的税收征管业务工作,缺乏科技兴税的观念。受传统观念、手工操作习惯等方面的束缚,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包括不少领导干部对实施“科技加管理”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人管人”、“人海战术”和传统的手工传递信息及领导协调上;只一味地强调硬件配置和设备更新,而忽视了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片面地把征管改革理解为外在机构和人员的重新组合,而忽视了信息化对税收管理从形式、内容到管理制度上的作用,认为信息化只是对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特别是对信息化应用规律的认识模糊。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欠缺
从税务内部来讲,信息化建设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科技加管理”是对每位税务干部的高要求,再好的设备和先进的信息系统,也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去操作,但是目前的人员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各级税务机关能够熟练地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日常税收工作的干部还很少,屈指可数的计算机人才彼于应付日常维护工作,专业才能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受到制约,能够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更显紧张,如大型数据库、中小型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人才奇缺。就地税系统来说,现在每个县市区局只有1至2名能够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维护的管理人员,一旦出现严重故障就会束手无策,难以就付。特别是在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单位普遍缺乏那些既懂计算机,又懂税收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我局,至今没有一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干部,就是信息中心的2名干部也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
识和管理,而全局其他干部,大多是税收和会计专业毕业,普遍缺乏计算机系统知识,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遭遇断层。一句话,人才紧缺,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肘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瓶颈”。
(三)信息共享利用水平低
通过近几年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投入,全局税收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软硬件设施得到了全面加强。全省内部网络安全畅通,省局征管信息系统全面启用,并实现了全省数据大集中。硬件方面PⅣ2.0以上PC机达到了人均一台。但在信息化建设中也还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硬件投入多利用效率低,基层单位信息化设备大多只用于台前的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等方面,税源监控、人事教育、税务行政管理等领域在计算机应用上不容乐观,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二是以省局征管信息系统为核心,各地市自行开发加挂的小软件五花八门,虽然有些应用效果较好,但只限于局部使用,未能在全省有效推广,造成财力和资源浪费。三是网络功能不够健全,由于税务部门与工商、银行的网络还未真正实现联通,制约了税务系统广域网络作用的发挥,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些年,计算机网络建设日新月异。就我县地税而言,县局都设置了自已的网页,并已实现网络联通,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特别是广域网的应用相对滞后,缺乏一个基于广域网的大型数据库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内部的各专业化管理,如税收征管系列、稽查系列等这些系统的信息之间缺乏沟通,形成“信息割据”,每一割据区信息往往不能很好共享,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造成信息资源在系统内无法有效充分利用的局面。
同时有个不良倾向就是信息化建设与整个社会环境的信息化不“接轨”,横向联合滞后,与外部网络如金库、工商、银行、国税及政府等至今不能取得信息联网、数据共享。对纳税人征管信息的掌握也缺乏主动权。因此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成了影响我县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和效能的的一大问题。
(四)征管信息系统数据应用水平不高
全省征管信息系统启用以来,由于部分干部工作不认真细致,随意性较大,对纳税人的相关纳税信息采集和录入不准确和不完整,导致了系统中数据失真,系统中所产生的分析数据对各单位领导制定决策作用不大;另外全局干部整体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应用手段落后,大多数干部对系统中的数据缺乏较好的分析方法,仅能从表象在系统中查看一些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不能有效地运用好数据仓库为税收管理提供决策服务。
(五)纳税申报方式滞后
机构改革后,为适应大集中征收的需要,原办税厅都收缩到城里。如我县地税系统的办税服务大厅缩减为5个。机构的收缩,为有效管理和节约税收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纳税人办税程序复杂,路途遥远等不利因素,申报难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但由于纳税申报方式还停留在要求纳税人到申报大厅申报的方式上,以电子申报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申报尚未推开,电话申报系统也没有推广到位,征收相对集中与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严重制约了征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也给税务机关的对外形象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六)管理工作弱化和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税收管理水平同税收信息化要求存在差距,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仍未能在征管信息系统中得到有效解决。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权力分散、人浮于事,推萎、扯皮、“两权”监督制约乏力、行政执法中存在随意性不能在系统中得到有效监督和控制,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些还不尽人意等。
以上现状和问题表明,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形势逼人,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步伐已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不少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转变观念,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税务部门群体信息化管理素质。树立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观念,引导税务人员积极参与信息化管理,加大对税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重点放在具体的操作规程上,在普遍提高全体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重点培养高层次信息技术管理人才,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加强信息中心建设,强化信息管理部门职能和作用。从实际工作上看,信息中心的职能和作用还远远未得到发挥和应用,要加快信息中心建设步伐,从省局到县市局的三级税收征管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职能要进一步明确规范,赋予信息中心必要的职权,明确信息中心权威地位,全权负责各地的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和处理等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动征管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
3、强化外部沟通,实现税务机关网络与现有公众数据网、公众电话网、行业网连通,将税收征管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信息建设中,由内部网络建设向社会化税收管理计算机网络转变,将税务机关计算机网络信息公路延伸到社会各部门,实现纳税人和各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真正发挥信息网络作用。
4、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在网络覆盖面、数据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应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安全管理应当在网络建设、对外信息交流,特别是内部业务网与互联网等公网连接时,在目前安全技术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要把握好“度”,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损失放在首位;要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并及时查处。
(二)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增强意识,改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不转变,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信息技术永远只是管理手段,它只有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因而,当务之急是要实现思想观念和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要让全县地税系统上下人人都认识到,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是个变革的时代,再不能以传统的模式来看待今天所面对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加管理”代表着税收管理的方向,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加强税收管理的实际需要,今后税收工作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税、管理强税”之路。因此要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促使每一税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彻底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自觉应对挑战;同时,务必要加强领导,因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融现代科技、税收业务、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要对过去的管理、制度、流程、机构等各方面做出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只有领导重视、指挥得力,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的素质。
人才是最宝贵的第一资源。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因此,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人员素质问题。必须千方百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筑宝塔型的人力资源配备。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除了要积极引进社会上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外,要立足自身培养,重视现有技术、骨干人员的再提高,有重点地选拔一批有潜力的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分别去学习深造,培养造就一支能胜任信息化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全才”的排头兵队伍;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抓好现有人员的素质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重点加大管理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力度,除了要注意抓好岗前培训、知识更新等培训外,要特别注意加大对基层领导、35-45年龄段干部的强化培训,切实提高这些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营造一个人人重视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3、加速完善税务网络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利用环境。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并不意味着仅仅依靠税务部门自身的计算机网络,而应“借水行船”、“借桥渡河”。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开放的信息网络,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共享。在网络建设上,应当遵循一体化、兼容性和共享性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应用、注重管理”的要求实施,具体说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内网);第二,在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的协作网(公网);第三,在内网贯通、公网沟通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外网)。保证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信息沟通。
4、大力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
征管改革的切入点是申报纳税方式的改革。推行税收征管信息化后,申报纳税电子化的意义就非常明显地凸现出来。为适应“大集中征收”的需要,实施数据集中处理,就必须采用电话申报、银行代缴、网络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方式,实现同城或异地纳税,利用互联网税务信息发布站点、电话查询、语音申报提示、语音催缴等多种方法,以方便和服务纳税人。实践证明,推行以电子申报为主的多元化申报,投入少,见效快,可以大大方便纳税人的纳税申报之间的矛盾,既是当前征管信息专业化的需要,更是支撑征管新模式和信息一体化下集中征收的需要。
5、积极推广依托信息网络的税收监控体系。
为加强税收征管质量监控,实行税收执法责任追究,我们应充分利用省局征管核心软件的有利时机,建立起征管质量和依法行政的税收内部监控体系。这是税务机关规范执法、落实责任、促进自我改良的主要手段,全系统上下务必要高度重视,念好“金箍咒”。要求在计算机网络的依托作用下,尽快开发应用或引进税务监控软件,重点就两权监督、绩效考核、征管质量与效率等方面进行计算机控管,基本实现信息化对税收执法的自动监控和考核,从“人管人”到依靠“制度管人”、借助“机器管人”的根本转变。
6、提高信息收集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税务系统对于信息技术的主要需求是基于应用,而不是研发。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是“内容”,省局征管信息系统启用以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数据质量。数据垃圾的产生有业务素质的原因,有操作水平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思想作风、责任心和法制观念的问题。无论是操作层的应用还是管理层的应用,应用质量是最重要的。当前,由于数据质量差而带来的应用质量不高仍然是很突出的问题。基层信息数据的采集随意性致使征纳双方、管理层级之间信息不一致,导致上级税务机关无法对下级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监管,大量可用信息游离于信息化监控之外。此外,税务机关的信息数据采用的是手工输入微机的办法,由于现在的办税窗口服务是登记制而非审核制,企业申报的原始资料原本就不完备,不准确,在手工输入微机时又可能发生错误,致使信息资料可信程度不高,失真或不全,计算机的依托作用难以发挥出来。故此,我们必须以此次省局进行系统数据清理为契机,认真做好数据清理工作,及时清理上级分发的各项垃圾数据。通过制定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增强干部对系统数据的分析应用水平,保障“江西地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及时性,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
第三篇: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发展的研究
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发展的研究
摘 要: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基所在。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十二五”战略的新任务、新形势下,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思想堡垒和政治保障,也是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2-2
0 引言
近几年来,许昌烟机公司党委坚持围绕生产经营大局,狠抓公司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党建促经济,使公司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基层党组织干部、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为公司的产品转型及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持续健康稳定。但是,随着公司战略规划以及产品转型向纵深层次的推进和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长期沉淀的一些矛盾近几年也逐渐暴露出来,影响和制约了公司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公司各基层党支部先后开展了党的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科学发展观大讨论等教育活动;并且按照烟草行业的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开展了符合行业发展特色的“两个至上”主题教育、“践行‘两个至上’,做到‘三个始终’,树立‘五种意识’”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实效。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司发展思路、管理方式的不断转型创新,职工群众思想比较活跃,加上公司各部门工作任务繁重、业务类别差异较大,支部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理解,也有一些负面的问题显现,使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公司党建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公司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传统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是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强调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忽视对党员的服务和权利保障,与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不相适应。如许多党员时间难以集中,人员难到齐,思想难沟通导致难以开展集体活动,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民主承诺等党建活动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2.2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党员的思想观念形成巨大冲击,党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多样化趋势:有的宗旨观念退化,丧失了政治热情和前进动力;有的淡化了对党的朴素情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加上公司的工资改革刚刚完成,一些举措还在探索改进之中,部分岗位工作内容和范围与其工资标准不相匹配,不能公平体现不同岗位的价值贡献;也使得一些党员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
2.3 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缺乏多样性
随着现代信息计划和科学管理思想的应用,新形势下对支部基层建设工作也提出全新的要求,基层党组织习惯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时形式单一,经常“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与现代化的的管理方式不相适应,导致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造成支部成员的思想跟不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科学生产与管理的需求,行动上自觉与不自觉地与公司党委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有一定偏差。
2.4 部分基层职工对党建工作存在认识误区
在外部社会改革以及公司内部不断转型的过渡期内,部分党员对外部发展的形势分析把握不准,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见,存在“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不利于高效率地开展工作;一些党员工作理念陈旧,缺乏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新工作的主动性,也使得部分基层职工认为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党建工作 “口号化”、“文件化”、“形式化”,缺乏实实在在的参与热情和行动支持。问题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层党组织的班子成员存在忙于事务性工作而放松学习的现象,缺乏在理论的实践;缺乏系统学习、深入研究、理性思考;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的问题,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正是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把握的不够全面,造成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有时不够自觉、主动,运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统筹开展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等问题。
二是对“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运用还不够到位。比如强调制度的完善和业务的规范,容易忽视人本管理。工作中更重视推动解决当前问题以及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对一些的难点问题的推动不够,对职工关心的学习培训、业余活动、绩效考核以及个人成长等问题,重视不够,有些历史问题长期积压而得不到有效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支部班子自身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思维方式、领导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引领思想、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探索改进。对策及建议
在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下,公司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党的政策和路线方针的贯彻落实为核心,以创先争优和文化落地为抓手,以健全组织、提高素质、加强管理为目标,彰显烟机工业的发展主线,为公司“十二五”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一是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从抓学习入手,提高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的新时代,不会学习的干部不可能成为优秀干部,更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抓自律入手,增强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在各党支部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 的良好工作氛围。通过支委扩大会、党政工联席会等共同商讨支部的重大问题,在各方面统一思想后,做出决策,保证支部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二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
把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先锋队意识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公司的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制定及阶段性的工作规划,做到具体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时限、有考核、有总结,确保党支部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以“学理论、学技能,比党性、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建设、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增强广大党员的发展和创新意识,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增强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紧紧围绕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做好宣贯工作。深化形势任务教育,把企业的发展方向、生产经营的中、短期目标、支部和部门当前的任务及存在的困难向职工广泛宣传,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团结奋斗,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结合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和服务品牌建设工作,以服务文化理念为指导,增进公司员工对烟草行业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增强员工践行烟草行业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文化的凝聚作用,全面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向心力。
四是充分调动党政工团的力量,提高人本管理水平。
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切实关心爱护职工,充分调动党政工团的力量,及时了解掌握员工思想情绪和生活困难,尽最大努力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不断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员工在工作之余享受文娱活动带来的快乐,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让广大党员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积极主动配合党支部工作的开展。
总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全党来说,直接关系到新时期整个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于企业来说,直接关系到能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命脉根基。因此,在行业发展的新任务和新形势下,公司的基层党组织必须以创先争优和企业文化落地为抓手,从健全组织、提高素质、加强管理等方面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基础工程,为公司战略规划的稳步实施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和政治保障。
第四篇:深化税制改革与加快企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深化税制改革与加快企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刘晓婷
【摘要】:税收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最重要杠杆之一,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企业生产和发展。每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总是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财政需要相适应。然而,形成于10年之前、运行了10年之久的中国现行税制,同其赖以依存的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不相匹配已成为共识,日益表现出与经济全球化下现代企业发展的不适应性。若不对税收制度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税收制度肯定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已箭在弦上。本文从现行税制与企业发展的矛盾入手,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必要性。根据入世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和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税制改革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民经济改革方案和企业体制改革方向,设计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模式。除结束语部份之外,全文共包括六个章。第一章导论,简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论文结构。第二章阐述我国的税制发展过程。第三章深入分析现行税制结构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第四章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和国情,剖析我国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第五章简介国外税制改革的内容、经验和启示。第六章详细阐述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税制改革 税收征管 企业发展 博弈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
4【分类号】:F812.4
2【目录】:
第一章 导论8-1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8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9
三、论文结构与创新9-11第二章 我国税制历史回顾11-1
3一、1953年税制改革1
1二、1958年工商税制改革1
1三、1973年的税制改革11-1
2四、1979-1993年的税制改革1
2五、1994年税制改革12-13第三章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13-25第一节 现行税制结构的特点13-14第二节 现行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14-2
5一、现行税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适应性和差异性14-20
二、从博弈角度看我国税制改革中的问题20-
21三、宏观税负实证分析与税收政策取向21-2
5 第四章 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25-30第一节 税制改革的必要性25-26第二节 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26-30
一、两大进程决定新税制改革应有全球化视角27
二、税制改革全球化视角包含的六个方面27-28
三、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具体原则28-30第五章 国外税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30-36第一节 欧美国家税制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30-3
3一、减税30-
31二、扶持科技开发
31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31-
32四、启示32-33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经验及启示33-36
一、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总体比较33-3
4二、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34-36第六章 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策略与内容36-53第一节 税制设计36-37第二节 税种设计37-4
4一、增值税改革37-40
二、企业所得税改革40-
42三、个人所得税改革42-44第三节 费改税44-45第四节 加强税收征管45-48
一、税制优化必须考虑征管因素45-46
二、税制优化有助于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46
三、税收征管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税制结构的优化46-47
四、具体措施47-48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48-53结束语53-54参考文献54-57后记
第五篇:浅谈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
论文关键词:教学 实验室 信息化管理 系统设计
论文摘要: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实验、实训的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文针对筹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的契机,提出实验室建设中信息化平台的定位和设计原则,综合利用网络技术,构建集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于一体的高度自动化、立体化、开放化的教学和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一、教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述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集合体,是一个包括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在内的高效集成的管理系统。它以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的采集、录入、处理、检查、判定、存储、传输、共享、报告发布以及业务工作流程管理为核心,将实验室的人员、材料、设备、技术、方法、资料档案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测试资料自动采集、网上调度、实验信息安全共享、人员量化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各方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它也是连接实验室、管理部门及用户的信息平台。
二、教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1.信息化平台的定位
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平台和载体,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应定位于实用、高效、节约,着眼于构筑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环境,确保实验室内部知识信息从创新到应用各环节问相互协调与高效运作。建设的核心是将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实验室仪器设备等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加以科学管理,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网络管理环境,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教学和科研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
实验室信息化平台,服务于“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是一个开放、深度、学术、实战多方面结合的平台,是一个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平台,是一个既重理论更重实践的平台,也是一个服务于知识经济、知识传播、知识分享、知识学习、知识创新和所有知识者的平台。该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内容为主、学生优先、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原则。
2.总体规划
系统所运行的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实验室数据信息资源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信息管理的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管理方法的效率,扩展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功能,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其体系结构可以用一系列同心圆表示,内圆是核心,是基础,外圆是在内圆的基础上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服务。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四层:[!--empirenews.page--](1)网络基础。网络是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最基础的硬件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1][2][3]下一页(2)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整个信息平台的信息基础是由若干个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3)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信息发布等。
(4)高级应用服务。高级应用服务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根据相关的逻辑提供给用户使用。
3.系统采用的模式
软件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一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l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H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
4.信息化平台的构成实验室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平台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平台,由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共同组成。(1)网络平台。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益完善,校园信息化、网络化逐步实现,计算机实验室已成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管理和维护,每个实验室分别组建局域网,通过校园网接入CERNET和Internet,从而使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硬件平台。计算机实验室以教师和学生上机实验为主,兼顾多媒体教学,因此在硬件设备方面,除微机之外,还配备有服务器、交换机、功放和音箱等设备,从而为各种应用提供强力的支持。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以及避免由于学生误操作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硬盘数据混乱或丢失,实验室采用硬件控制方法,即通过海光蓝卡来保障硬盘的数据安全。[!--empirenews.page--](3)软件平台。网络平台和硬件平台的建设是计算机实验室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软件平台的建设则是实验室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核心。软件平台包括系统软件、教学应用软件以及实验室门户网站、实验教学论坛、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平台,其中,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是软件平台建设的关键。上一页[1][2][3]下一页 5.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
应用系统平台采用面向构件的、基于总线的、开放式的三层体系架构,以实验室门户网站为载体,集成其它应用系统,建立一个松散连接的、可预测的分布式系统平台,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和高度共享。
(1)实验室门户网站。实验室门户网站是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对外宣传的窗口。网站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采用多线索的信息组织方式,整合信息发布、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教研成果、在线留言、在线调查、内容检索、教学论坛、实验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于一体,为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数字化资源共享环境。
(2)实验教学论坛。论坛是一个以交互形式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交流平台,其特点是:网络用户均可以利用其功能进行信息交流,包括提供新闻和各种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回应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等。实验教学论坛按照实验课程的不同分为多个主题版块,由实验教师担任相应课程版块的版主,协助管理员管理该版块的秩序,活跃版块讨论和交流气氛,为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之间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和观点辩论的乐土。教师通过论坛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参考资料、习题、课程录像等,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下载资源,进行课后学习、作业提交、在线测试、网上讨论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修订教学计划,并进行在线答疑。
(3)多媒体教学系统。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满足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和演示实验的需求,计算机实验室安装了洪恩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它是基于局域网的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能够构造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教学环境,实现纯软件方式的广播教学、教学示范、遥控辅导、师生对讲、分组讨论、电子抢答、文件传送、远程管理等网络教室教学功能。洪恩多媒体网络教室,彻底解决了以往网络教室建设中存在的成本高、周期长、操作复杂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4)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采用基于Web的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实验设备的登记、管理、规划、调配、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监控,减轻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和工作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该系统的实施,提高了实验设备利用率,减少了库存的无谓积压和重复购置;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统计数据,自动生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类报表,为各级领导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支持;同时,使异地办公成为可能,实现了特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5)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实验时间和实验周期固定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实验过程的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及从事实验研究的兴趣。因此,实验室采用安圣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从时间、空问上全面对学生开放。系统采用c/s架构,基于TCP/IP协议通信,支持课表上机、自由(课时)上机、自费上机等多种上机模式,通过校园IC卡可以实现对上课、上机过程的全自动化管理,包括安排课时上机任务、自费机时的预收费、赠送学生自由机时、学生卡片管理、机房值班管理等。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及时掌握开放机房的使用情况和学生课内外上机情况,从而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任务和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实验室的开放,尊重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为学生走进实验室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是知识型、综合型、研究设计型实验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验室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的有效手段。[!--empirenews.page--]
三、结束语
在教学实验室中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实验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将会对实验室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目的,首先要发挥系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功能,其次是提高实验室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同时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