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执法如何依法实施取缔
浅议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中如何 依法实施取缔“取缔”作为一种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而采取的行政处理行为,因其具有强烈的强制性和终结性特征,而能够有效保证非法活动的彻底完结。但目前国家对“取缔”只有一般性的原则规定,没有可参照的具体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在发现应依法实施“取缔”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时,往往因找不到可参照执行的具体程序,而造成在实践时遇到很多问题。对此笔者就安监部门如何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取缔,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和建议,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安监部门如何实施“取缔”的问题。
实施取缔的法律依据和适用范围
目前,可以为安监部门提供取缔行为支撑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等。依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安监部门可予以取缔的对象范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类:
1、无证无照——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安监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无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行为;
2、无证有照——虽有工商营业执照,但擅自从事应当取得安监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
安监部门作为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三个生产领域的许可审批部门,对属于该领域内的安全生产活动,具有法定的监督和管理职责。据此,安监部门对这三个领域中的“无证无照”、“无证有照”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可以适用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取缔。其他不属于安监部门行政许可范围内的“无证无照”、“无证有照”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和“直接无照”、“有证无照”、“照已失效”这三类情况的非法违法行为,如现场未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则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如发现其现场存在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则应依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5号)第十四条的规定,先采取有效的现场处理措施,确保现场安全后,再依据相关规定,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如何依法实施取缔 安监部门在发现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应依法予以取缔的,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是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下达《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责令其立即停止违
法行为。二是依据《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4号)第十一条的规定,下达《强制措施决定书》,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实施查封和扣押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1、由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且不得少于两人,决定查封和扣押以前必须要掌握足够的证据,并经过县级以上安监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条第一款);
2、要通知其主要负责人到场,当场告知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拒不到场的,可邀请其所在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作为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一条);
3、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制作现场记录,现场记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在记录中予以注明(参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第十四条);
4、对被查封、扣押的财物应当清点、登记,对扣押的物品要在现场制作清单,一式两份,一份现场交给当事人或
见证人,另一份由执法部门存留。对于非法活动无关的场所和财物,不得予以查封和扣押(参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第十一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款)。
5、2011年6月3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实施后,再实施有关强制措施时,要依据该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三是实施查封、扣押后,应当在15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无证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按照法定程序,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以实现对其依法取缔的目标。对当事人积极配合,主动提出对查封、扣押的用于非法生产的设施、设备予以拆除的,经当事人书面申请,应予以批准,但不能作为其非法行为免于受到其他行政处罚的理由。笔者认为,只要规范执行以上措施,安监部门就可以依法实现取缔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
(作者:淄博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 李强)
第二篇:实施依法治校
实施依法治校,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潼关城关二中依法治校汇报材料
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校方针,落实陕西省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和有关精神,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和爱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我校坚持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依法治校的实际效果,促进了校园良好环境建设。
一、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为指导,以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要求为依据,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以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为目的,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采取有效措施依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1、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渭南市教师“十不准”》规定,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确保“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工作取得实效。严格师德考核,切实把师德考核及教师教育行为作为教职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奖励的重要依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2、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课时。不擅自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加快教学进度、提前结束功课和提前复习迎考。认真开展好活动课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主动的接受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
3、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统一作息时间。控制学生每日在校的课内外活动时间,中午严禁布置作业,严禁组织上课、补课或自习等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活动,任何年级和班级不得拖延时间从事任何活动。认真落实“两课两操两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4、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用书管理。彻底解决乱订复习资料和不规范用书问题,规范教材管理和使用行为。任何组室和教师个人均不得向学生变相征订或出售教辅资料。如有违背规定的,要严肃进行查处,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以此维护教材使用和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从而达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的目的。
5、推行校务公开工作,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学校落实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文件依据,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坚决制止乱收费,未经学校许可,任何年级班级和个人不得私自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6、控制学生家庭作业的分量和难度。教师坚持“备课要深,讲课要清,作业要精,辅导要勤”,课后作业质量要精,突出重点;作业量要适当,避免重复。严禁搞题海战术,或随意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坚决杜绝用加大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一经发现,对任课教师严肃处理。各年级强化落实作业审批和督察制度。
7、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按规定组织考试,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成绩排队,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树立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8、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同时,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工作,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及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全面了解社会,利用社会资源,正视社会问题,积极配合和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求全体教师以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不仅教好书,而且育好人,主动和家庭、社会相结合,创造一种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开展了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各种文体活动,如启明星艺术节和体育节,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9、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提高认识,主动增强“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主动自觉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善于研究问题,把功夫下在备课、上课和研究教法上。教师是搞好“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的主要群体,要求广大教师真正担负起工作的重任,为切实地把我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
10、学校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切实把“贯彻《义务教育法》 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经常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违反规定者严肃处理。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发展成长创造优良宽松的学习环境的有效机制。
三、加强法制教育,促进校园法制环境建设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我校法制辅导员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社区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团队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课堂、学校广播站、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晨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他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除确保政治课完成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时间及每周的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学校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学习交通法规,养成遵守交通法规良好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坚持在新生中普遍开展军训活动,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良好习惯,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在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的前提下与守法相结合,使普法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法律这一有力的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学校定期举行消防演练活动,同学们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认真学习《交通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全方位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由于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学生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四、强化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经常对学校房舍安全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汇总情况。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工作,保证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和卫生体检工作,进行岗前培训。采取有效的具体工作措施,做好预防传染病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严格门卫制度,落实责任制。对学校各场所进行防盗、防火设施和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提出整治方案。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加强了对学校内互联网上网服务的管理工作。进行大型活动安全事故事前教育,制定安全措施有效的大型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规范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应的安全制度,对教学设施、实验设施安全情况定期形成检查报告,确保危险品专门地点妥善存放,专人负责。
依法治校的实施,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法制意识,今后,学校将继续开办家长学校、家校法制讲座、小手拉大手互动学法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师生的学法、守法、用法水平,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整体素质,使我校在迈向名校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第三篇:实施依法治校专题
实施依法治校
结合实际,谈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实施依法治校的相关工作。(可自行上网搜索)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二、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
(三)加大了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
3、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
(四)净化了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依法履行岗位职责 正确对待执法风险
依法履行岗位职责 正确对待执法风险
宋向阳
(2009.12)
讲到风险,大家都不陌生这个词,甚至耳熟能详,但对我们的工作或职业来讲,到底有多大风险,有多少风险,存在哪些方面风险,如何加以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恐怕在平时考虑得不多。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共同探讨一下风险问题:1.关于风险的概念;2.风险有哪些;3.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4.怎样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
一、关于风险
风险由来:古代渔民下海捕鱼,家人祈求风平浪静,认为有风就有险——风险。如果给个定义的话,风险就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表现为风险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偶然性、损害性、不确定性、相对性(或可变性)等特点。
职业风险:顾名思义,因职务行为而起,或在履行工作职责中所面临的风险。我们是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类国家公务员,当然我们有我们的职业风险。我们面临的新形势、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工作环境、严格规范的工作要求以及肩负的工作责任,迫使我们必须要关注风险,因为一旦风险发生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原来那种无所谓、无意识、不怎么会追究的状态、现象或思想观念早已过时,近年的很多案例已表明,我们工商行政执法人员已不再是被追责的旁观者,早已进入了被问责的“局中人”。
回顾以前,就是我们身边,有的已发生,有的虽未暴露,恐怕也有风险之隐患。因此,我们务必要重视风险、认识风险、进而做到较好的防范、规避、化解风险。
二、风险有哪些
其实,对于职业风险来说,不管是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也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我们的职业性质决定了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我们所说的“执法风险”是广义的,包括所有的行政行为、执法行为等。梳理一下我们的职业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职能分工中的“先天性风险”;
二是职能到位中的责任风险;
三是职能评价中的社会风险;
四是职能履行中的廉政风险;
五是服务指导过程中的额外风险;
六是内部监督中的制度性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谈谈。
1、职能分工中的“先天性风险”:我国实施的商品质量分段监管模式,国务院赋予了工商机关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职能。而流通领域作为一个中间环节,上承生产领域下启消费领域,是矛盾的自然交汇点:①生产领域所生产的各种产品,几乎都要进入流通领域后才能成为可供消费选择的商品,产品存在的质量瑕疵或在流通领域,或经过流通领域后才会得以暴露;②消费领域发现的商品质量问题,其往往上溯到流通领域,问题排查、责任追究首当其冲;③要完全靠工商部门涵盖对流通领域上百万种商品质量的监管,显然存在着可行性上的折扣,只要在消费领域发生商品质量带来的突发事件,往往都能从流通领域的监
管上寻找出所谓的“疏漏之处”;④工商机关在行使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中存在着“三缺乏”现象,即检测手段缺乏、专门人才缺乏、专业知识缺乏,这些“先天性不足”导致了监管和监管方法上“后天性缺陷”。而现代公共行政的理念要求权力与责任对等。既然工商机关承担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职能,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给工商部门带来了具有自然存在的、回避不了、也无法回避的“先天性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关系。
2、职能到位中的责任风险:依托自身职能,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中实现职能到位,进而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这是现代工商人的使命和期盼。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部门职能定位的交叉、一些不切合实际要求的存在以及个人素质高低不一等因素,极容易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带来一些不确定性,责任风险难以避免。
一是“缺位”带来的不作为风险。即没有按照法定的职责保证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行使到位,该管的没有管,该制止的没有制止,该处罚的没有处罚,该许可的没有许可,因失职不作为的过错导致不良社会后果所带来的责任风险。如对涉及消费者健康、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商品及服务的检查不部署、不落实、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没有被及时发现,导致出现责任事故;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市场巡查、取缔无照经营,但没有依法开展而导致的不良社会后果等。
二是“错位”带来的作为不当风险。即由于对执法授权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对国家赋予的职能认识出现误区,执法监管的目的出现异化,导致作为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后果所带来责任风险。第一是执法趋利化。行政执法权不仅仅是用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不作为谋取部门经济利益的手段,将执法行为与执法者自身利益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的严重背离,从而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第二是监管情绪化。由于市场监管面广量大且情况复杂,一些执法人员放任情绪,不能正确地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能,工作中避重就轻、挑肥拣瘦,该管不管、管而不当、能管就管、难管就放、有利则管、无利则让,有的把管事片面地当作管人,在监管执法中居高临下、语言失当、行为失范,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位置,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第三是处罚随意化。主要是对法规设置自由裁量权的目的理解不清,使用自由裁量权不合理,处罚标准不统一,畸轻畸重,甚至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了法律的公平和统一,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三是“越位”带来的乱作为风险。即我们在履行自身职能的过程中,承担了本该由他人(其他机关)承担的职能,行使了一些自己不能或不该行使的权力,导致乱作为,造成不良社会后果所带来的责任风险。如不合理地衍生、延伸职能、插手其他机关执掌之事;将调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法律法规适用到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等。
四是作为过程中的不到位、不规范风险。指虽然履行了职能,实施了行政作为,但由于没有严格按法律规定或法定程序从事监管活动,人情监管、弹性监管或执法程序违法,导致作为不到位、作为不规范,造成不良社会后果所带来的责任风险。如对市场主体准入的行政许可虽然实行了审查但审查不严、把关不到位;由于来自上级“打招呼”、“给压力”式的行政干预,把不符合条件或不该雾里看花市场主体放进来;在自理投诉举报中(如食品类)就事论事、大事化小,没有一查到底;行政执法人员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该移交不移交等,都可能埋下行政、及至司法的责任风险隐患。
五是揽职过多带来的“代过风险”。工商机关作为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一般都被委以重任,一方面常常会被地方政府赋予不少难以推却的临时性工作、承担着不少应该由社会和市场或其他部门来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为了获取地方党委、政府好的评价,工商机关也主动承担一些地方要求,但属职能之外的工作,从而导致揽职过多,如招商引资、城市环境的整治、市场的消防安全和物业管理等等,这就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代人受过”的风险。
3、职能评价中的社会风险:对工商职能的评价是指地方政府、社会和群众对工商部门的服务水平和公共形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这对工商部门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评议中一些非科学和非理性因素的存在,给工商机关及其干部带来难以承受其重的社会。
一是评议主体对评议对象职能了解的浅显化影响了评议结果的客观性。目前行风评议活动太多选取不同阶层人员来组成一个综合的评议主体,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及企事业代表等,而评议主体对评议对象的了解或不充分、或不全面(有不少人对工商部门的职能认识仅停留在“发发执照,管管集贸市场和个体工商户”的层面上),特别是对体现部门职能个性差异的不掌握,势必带来评议凭感觉、凭印象,这种评议要素之间的错位和失调对整个评议过程有着很大的干扰,难以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性。
二是评议标准的单一化影响了评议结果的准确性。被评议的部门由于职能分工不一样,其工作性质不一样,接触范围也不一样。如有的部门主要是宏观上的政策研究指导服务,相对比较超脱;而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要直接和企业群众打交道,接触的社会面广,潜在影响评议结果的隐患就多。因此,把职能反差较大的部门放在同一层面并用同一标准来进行评议,难以保证评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是评议人员素质的差异化评议结果的公正性。评议主体总体素质在不断提高,科学评价、理性判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科学评价、理性判断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在实际运作中,也不排除个别评议人员凭个人的好恶、个人(或亲戚朋友)的经历来评价一个单位工作的好坏,类似这些“非理性”的想法和做法,必然使评议结果的公正性存在变数。
4、职能履行中的廉政风险: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新的规范、价值观、道德观都在重构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等时刻侵袭着工商机关及其干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经受着考验,面临着廉政风险。
一是“权力寻租”带来的腐败风险。由于工商干部在办理证、照、案、摊、费的过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特别是在自由裁量权选择环节上,如果把握不住,就会出现以原则做交易,以权力觅好处,小则违纪、大则违法,既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又影响了部门的形象,更葬送了个人前途。
二是“人情渗透”带来的渎职风险。工商干部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免不了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领导、亲戚、朋友、战友、同学等,在履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行政许可等具体职能时,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出来打招呼,如果不能理性地审视或适用手中的权力,把持不住自己,就会碍于情面而导致“人情执法、人情监管、人情许可”的现象,甚至徇私枉法,走上渎职犯罪之路。
三是“交往不慎”带来的廉洁风险。工商干部作为社会社会关系中的一分子,离不开与他人交往,这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部分人受利益驱动,按照“逐利性”的取向,有目的地与工商干部交往,熟悉熟悉、意思意思、放松放松、不断地接触、接近乃至揣摩、表面上和你称兄道弟,实质
是看中你手中的权力,一旦需要,就会露出权钱交易,利用利诱的本质,就会使人掉入美丽的“陷阱”而难以自拔,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悲剧。
5.服务指导过程中的额外风险:如办照中的代办、代签、“一条龙服务”等;“消费者信得过商店”、“诚信单位”、“守合同重信用”等评比活动中的凭感觉随意评定,显得无依据、无事实、无程序问题;处罚过程中的擅自许诺和事后帮忙等等,细想起来,都存在着风险或是风险隐患,事实上类似的问题以前都或多或少地已经出现过。所以,我们说,服务也要依法,依法服务与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等一样重要,不可马虎。
6.内部监督中的制度性风险:这是由系统内部的一些约束性制度所决定的,如上级在检查食品安全监管中,对查出的问题要问责,工作秩序暗访中对查到的问题要问责等等。
三、如何看待风险
前面说了如此多的风险,对此,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就不干了?什么也不管了或是干脆什么也不作为了?当然不是。事实上,前面讲过,风险具有可变性的特点,风险的发生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客观存在,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使之向好的方面转化,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避免风险。
一要清醒地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这一点无法回避。严格地说,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风险,如医生、教师、驾驶员、矿主(企业老板)、食品经营者、银行职员等等,各有各的难度,各有各的风险。
二要树立这样一种思想,即:既然选择,就得敢于正视,勇于担当。
三要培养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既要藐视风险,职业风险已经是一种常态,并不可怕,但在日常工作中务必要引导高度重视,让责任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成为工作习惯。
四要正确看自身的权、责、利。拥有一份权力就得承担一份责任,权责对等。行使权力,就要受到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无法想象的”。我们有的人对我们手中的权力有种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我们的权力很小,而责任很大,认为并不是对等的。实际上,请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感觉到我们的权力够大了,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大到只差一副手铐(没有限制人身权)和一把手枪(没有使用枪械权)!因此,我们在履行职责时,当然要严格依法行政,受到严格监督,承担相应的职业风险。
四、怎样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
基于工商行政管理职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我们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规避减少和化解减少工作中的各种风险。
1、增强职业风险意识,确立“责任”新理念。随着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立,权责对等的理念将得到进一步的明确,行政问责制将越来越完善,问责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大,只要有了过错,就必须承担责任,这是躲不掉也避不开的,就虎意义上说,我们所承担的责任也就是面临的风险。因此,只有敢于正视风险,牢牢树立风险意识,强化“责任”新理念,才能规避、减少和化解风险。是要从以往的“我有多大权力”转到“我有多大责任”的理念上来,实现由权力本位向立因对责任本位的转变,尽职尽责,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使命,真正使工商机关的每一个人都充分确立“全面履职就是全面承责”的意识。二是充分认识到工作意味着责任,责任就是份内应做的事,也包括没有做好份内事而应承担的过失。三是要把“责任”转化为“落实”,即落实职能、落实工作,在落实
中分解责任、化解责任,在落实中实现由责任风险向责任安全的转换。四是确立“自己的行为只有自己负责”的理念,一旦有了过错而被“问责”时,没有“救世主”,也不要指望他人来替自己开脱、承担责任,因此要“慎用权”。
2、增强职权法定意识,有效控制职能配置风险。对行政部门来讲,“法无授权即禁止”,授权就是职权法定。授权的裨是限权、授权的同时也限定了行政权力行使的大小和范围。行政职权只有在法律授权后,行政机关才能为之,凡是法律授权工商机关的职责必须履行,必须到位,否则就是放弃职权,是行政不作为;法律没有授权就不得为之,就不得作为;否则就是乱作为。权力随责而定,不是因人而设。因此,我们只有在牢固确立工商行政管理职权法定意识的基础上,来理解职能、理清职能、履行职能,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也就是该主管的事要认真履行主管职责,该牵头的事要义不容辞地发挥牵头作用,该配合的积极予以配合;对发现的经济违法行为,属工商监管职责范围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属其他职能部门管辖的该移交的移交、该提示的提示、该通报的通报,切不可揽职过多;属市场主体责任的要强化其自律。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该管的事情上来,专注于自身法定职能的展开、完成。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监管,其他涉及的种养殖业、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的食品质量监管,我们的职责就是积极配合相关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完成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仅靠一家之力是完全不够的,需要依靠多家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沟通和合作来共同完成。这个完成的过程是一个职能明晰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担风险的过程。
3、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合理规避履职责任风险。一是全面作为,避免缺位。规避责任风险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折不扣地履行职能,按照法定的职责保证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行政到位。工商部门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是全方位的,所有市场主体都是监管的对象,所有市场行为都应纳入监管的范围,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同时,还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加强对市场经济发展这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的研究,不断扩大新的监管领域。二是正确作为,避免错位。要准确理解“法”的内涵、目的和原意,正确把握法律法规对管辖、教育、规范、处罚的不同要求和适用,避免对执法授权在理解上产生偏差,从而导致行使职能的错位。在履行职能时,不但要考虑合法性,还要考虑合理性。三是有效作为,避免越位。越权的行政作为,是无效的行政行为,是“乱作为”,必然要承担由于权力运用的“越位”所带来的责任。我们应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坚持做该做的,而不是做能做的,坚持管该管的,而不是管能管的,坚持干该干的,而不是干想干的。只有专注于本部门的法定授权职能,才能有效履行职能,做到不越位。四是规范作为,避免作为不到位。要严格规范行政行为,避免人情监管、弹性执法和程序违法。应努力提高窗口工作人员、执法办案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促使他们认真、细致地审查每一份申请材料,该进行实质审查的一定要进行实质审查;认真办理每一宗案件,真正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杜绝发人情照、办人情案。当前,需要注意避免作为不到位的现象有::案件办结后涉及到移交司法部门的没有移交,在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开展市场巡查过程中发现相对人有违法行为的,没有依法告知、依法处理;开展的一些专项检查工作,只有行动记录,或记录不全等;特别是对食品、危化、易燃易爆等具有潜在隐患的企业和行业,专项检查发现及指出的问题,一定要留下“痕迹”,不能口说无凭,以有效实现自我保护。
4、增强协调沟通意识,尽力化解职能评价风险。一是要按照“让工商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工商”的要求,积极面向社会宣传工商部门的职能及所做的工作,树立本部门的先进典型等,以有效避免社会各界建立因对工商部门职能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是误解而作出偏颇的职能评价。二要积极建议和协调地方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评议机制,科学确定评议内容,完善评议标准,合理选取和确定评议主体,增强评议过程的公平性和评议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三要注意和评议主体加强沟通联系,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消费者代表等参加工商执法活动等,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工商机关及其承担的职能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以利于他们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实事求是的价值判断。
5、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积极预防履职廉政风险。各级工商部门、要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干部、在履行职能和运用权力时筑牢思想防线、纪律防线、工作防线和家庭防线,坚持自律为先,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谨防因一时疏忽或不慎而铸成大错。一要“慎初”。凡事总有第一次,要在每件事情的一开始就谨慎小心,严格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处理好每个“第一次”。谨记:不慎其初,就会接二连三一发不可收拾!二要“慎微”要从点滴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对普通人来说是人之常情的小事小节,对有权者、用权者来讲就不一定是“小”了。凡事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防微方可杜渐。谨记:不慎其微,往往会走向反而,蚁穴能溃千里之堤!
所幸的是,长期以来,各级工商机关都在关注、重视、研究风险问题,已经在推行监管风险和廉政风险点管理工作,将在试点成熟后形成一整套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实际上是管理学中的“过程控制”,这对我们一线工作人员将是一道很好的风险屏障。
最后,祝愿大家勤勉尽责、工作愉快、生活阳光,面临一切风险都能化险为夷!
第五篇:依法行政工作(行政执法责任制)总结
2008年,我局行政执法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我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下城区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各类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工作,着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
督检查和考核。现将我局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我局健全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了我局依法行政工作(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承担日常的督促检查工作,年终进行考核奖惩。该项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
二、实行目标管理,抓好责任落实。2008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与区委、区政府签定的旅游行政执法工作、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安全食用农产品工作等各项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水行政执法、旅游行政执法、食品安全管理执法检查等法定职责进一步明确细化,通过层层分解岗位责任,使依法行政、职权法定、权责统一、程序合法、公正公开、过错追究等现代行政法治理念渐渐深入每一位执法检查人员心中。此外,我局在开展行政执法检查的同时,还多次召开执法会议,进行总结交流回顾。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研究,对一些成功经验树立典型,逐步提高我局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我局始终把行政执法队伍法律素质的提高和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度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大执法人员培训,规范自身执法行为。先后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由市、区各级法律部门举办的业务和法律知识上岗培训,考取、申领《行政执法证》,做到持证上岗检查。同时,加大自身法律业务知识学习,通过业余时间,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和从事本岗位行政执法工作必需的专业法律知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依”,使执法检查公正化、规范化和有序化。
四、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形式多样检查。执法检查是依法行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环节。2008年,我局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并完善多种形式的行政执法检查模式,在水行政执法、旅游行政执法和食品安全检查中采取“专项执法检查和联合执法检查并用、横向联合执法与纵向联合执法并存”执法模式,建立完善了市、区、街道、村四级联合检查制度,有效地丰富和扩大了执法检查队伍力量,加强了执法队伍的联系与交流。
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我局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确保行政行为内容和程序两个方面的合法性。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寻”,不凭主观意向“枉加评断”;在依职权作出行政处罚、许可、收费、检查等行政行为时,都告之当事人相关的依据和事后享有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做到公平、公正、适当。2008年我局旅游行政执法15次,出动人员65人次;安全食用农产品专项和联合检查全年共48次,出动检查人员320余人次,没收各类违法豆制品、未经检疫的白板肉1600多斤。处理回复各类食品信访、来信举报28起,满意率达到100%。
五、完善监督机制,落实执法考核。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下城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的具体规定,层层细化和分解落实上级下达的考核目标,确定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并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考核内容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如:在水行政执法方面要严格根据《水法》、《防洪法》、《杭州市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沿河、涉河的建设项目进行规范化审批制度,按照省、市行政许可制度的要求,建立审批材料登记、填单、编号、存档,并向报送单位出具回执凭证,并严格执行审批时限。真正做到了“行政执法检查与执法监督并重,考核责任与奖惩机制并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同时,并切实加大对行政执法干部的考核监督力度,进一步增强执法干部工作责任心,有效杜绝滥用职权、知法犯法现象,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