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丰富的痛苦》5篇

时间:2019-05-13 04:4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丰富的痛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丰富的痛苦》》。

第一篇:读《丰富的痛苦》

或迎?或拒?

——论中国皇帝对唐吉诃德的态度及其原因

(读《丰富的痛苦》)

摘要:1605年,一位鲜为人知的西班牙作家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创造了一个自己民族和时代的文学典型——奇情异想的绅士唐吉诃德·台·拉·曼却。此人物出台,大受欢迎。而塞万提斯本人也预言,他的唐吉诃德将受到中国皇帝的欢迎。本文主要论述在那时的社会状况下,塞万提斯的预言能否在他的“意料之中”;并结合唐吉诃德的精神气质,论述了“能”与“否”的原因。

关键词:塞万提斯的预言何以迎何以拒

1605年,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出版了一本题名很怪的书,叫《奇情异想的绅士唐吉诃德·台·拉·曼却》,作者名为“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是个鲜为人知的作家。这第一版是根据他的手稿排版的,排字工人不注意原稿的标点,音符和缀字法,各自按照自己的习惯排印,错误很多,不得不在同年又出版了第二版,共改易了3928处之多。尽管如此,此书出版,还是大受欢迎的。各地——葡萄牙、巴塞罗那、巴伦西亚,据说还有安贝瑞斯,纷纷争先排印,十多年内,就印了约一万五千册。1614年,搭拉果纳的街头出现了伪造的唐吉诃德——一位名叫“阿隆索·费尔南台斯·台·阿维利亚内达”的先生写了该书的第二部,并把唐吉诃德与丘桑的性格严重扭曲了。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大受欢迎”所带来的厄运。于是,塞万提斯在1615年赶紧出版了《唐吉诃德》第二部,并在《献辞》里宣布:“四方各地都催着我吧唐吉诃德送去”,“最急着等唐吉诃德去的是中国的皇帝。他一个月前特派专人送来一封中文信,要求我——或者竟可说是恳求我把唐吉诃德送到中国去,他要建立一所西班牙语文学院,打算用唐吉诃德的故事做课本;还说要请我去做院长”①云云。

可是,尽管有认真的学者的严肃考证:1612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年)中国皇帝曾委托某一位教士带给西班牙国王一封信,给了这位落魄的西班牙文人的预言所需要的一点根据,但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带有自我吹嘘的预言,只是一个国际玩笑,只是文人惯用的涉笔成趣的文字游戏。

其实,自从马可·波罗到中国,他的游记向西方人展示了一个拥有高度文化的东方民族,神秘的中国就引起了西方知识分子的浓厚兴趣。但他们最初对中国的了解完全凭借传教士(主要是耶稣会传教士)从中国带回来的第一手资料。而让西方人开始真正了解中国的可以说是利玛窦了。由于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之前的传教士都未能进入中国内地传教,而只能停留在澳门。懂中文且了解中国国情的利玛窦是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不过,利玛窦却始终没有见到皇帝本人。此时的万历皇帝已经很多年没有上朝了,他曾发誓除了太监和妃嫔外不见任何人。一本题为《耶稣会在华开教史》的小册子(金尼阁著,这是一篇根据利玛窦的手稿译成的拉丁本的前言)在欧洲曾风行一时,就是与唐吉诃德第二部同年出版的。而塞万提斯却在17世纪初,就预言中国会接受他的唐吉诃德,并提出了在中国建立西班牙语文学院的设想,未免过早。毕竟到了20世纪,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才向西方四处寻求精神力量的。

其次,在我的观点里,一个文化和里一个文化相遇的时候,一般都是从自身的文化来想象对方的,双方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塞万提斯是按照他自己国家的文学传统与时代要求创造

了唐吉诃德的,但起初西班牙读者只是把他看成一个疯癫可笑的骑士,将《唐吉诃德》当作逗趣、消遣的通俗读物。17世纪西班牙批评家瓦尔伽斯甚至这样评价塞万提斯,说他“不学无术,不过倒是个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还有一位17世纪批评家,甚至责备塞万提斯的讽刺用力过猛,不仅消灭了西班牙的骑士小说,连西班牙的崇尚武侠的精神都消灭了。②但后者是塞万提斯所不愿意的。所以连本民族的人都无法理解塞万提斯,无法理解唐吉诃德,那么处于东方的神秘的中国,有着不同的种族特征的中国皇帝在当时又怎能完全理解他们,接受他们呢?

后来,经过三个世纪的长途跋涉,唐吉诃德才来到了中国。当然,这时最等着唐吉诃德去的已不再是中国的皇帝了。中国的帝制在他的到来之前也宣告终止了。但不妨做一个假设,假如唐吉诃德真的来到中国皇帝跟前,那么中国皇帝是迎还是拒?都有理由。

(一)唐吉诃德何以受到欢迎?

⑴唐吉诃德对权力的追求。

唐吉诃德式的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宏伟理想与抱负,以及由此而焕发出来的热情、意志力,是很容易通向“追求伟大和显赫权势的狂热迷梦”的。其实,塞万提斯早已意识到并已讨论过了唐吉诃德与皇帝权力的关系问题。在小说第一部第十五章和第二部第十八章唐吉诃德都反复对人宣称:“游侠骑士一生要遭遇千百次的危险和苦难,可是他们也有千百个机会,可以马上称皇称帝。”第二部第二十章,理发师也曾和桑丘一起讨论,认为唐吉诃德“他做大皇帝还比较容易,因为他那好战之心,压倒了学道之心。”如此倾慕权力,让中国皇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更从他身上得到了精神鼓舞——不顾一切以达到目的。在中国,居于中央的帝王从不愿意将权力过多地下放给地方的,双方自古就是上下关系,平等都是奢望。做了皇帝就能拥有极其巨大的、无以伦比的好处,所以皇帝的龙椅即使是刀山火海、风口浪尖,却也诱惑着一代又一代豪杰抵死相争,坐上龙椅的人更是千方百计抓住它。因此,唐吉诃德便与中国皇帝志同道合了。

⑵唐吉诃德对专制主义的捍卫

德国诗人海涅在他所写的《卢卡城》(1829-1830年作)进一步肯定“唐吉诃德式的行为是生活中最值得赞扬的事情”,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它鼓舞着整个世界,连同一切在世上讲哲学、奏音乐、种田地、打哈欠的人去从事更加大胆的飞跃”。但海涅也十分明确地划清了与唐吉诃德的界限,他说:“我那些从书本汲取来的狂念和妄想和这位曼却郡的骑士的观念和妄想正好相反;他想重新恢复正在没落的骑士时代,而我正好相反,凡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东西,现在我要把它们完全消灭„„”。③在他看来,恢复正在没落的骑士时代,“实质是在捍卫专制主义”。所以唐吉诃德的这点便十分符合中国皇帝的口味了,中国皇帝正好利用他成为实施专制统治的工具。

⑶唐吉诃德把苦难神圣化

唐吉诃德自己有一套天赋苦难、天赋折磨——甚至将苦难神圣化的理论:“这是天意,是命定,是自然之理,尤其是我本人的志愿。„„我知道做游侠骑士得吃无穷的辛苦;可是也有无限的快乐。美德的道路窄而险,罪恶的道路宽而平,可是两条路的止境不同;走后一条路是送死,走前一条路是得生,而且是永生。”④这当中似乎有点“佛”的韵味,教人们学会忍受今生的苦难以换取来世的幸福。这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相当奇怪的逻辑,但却极有可能受到中国皇帝的推崇,正如佛教思想在某一个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一样,因为从某一个角度讲,这些道理能消磨人们对于苦难的反抗意识,进而有利于统治者从思想上加强专制统治。

(二)唐吉诃德何以被拒之门外?

⑴唐吉诃德的乌托邦理想与当时的专制主义格格不入

在第一部第十一章里,唐吉诃德与牧羊人谈到他的“黄金时代”——

古人所谓黄金时代真是幸福的时代,幸福的世纪!„„那时候的人们还不懂得分别“你的”和“我的”。在那个太古盛世,东西全归公有。„„那时一片和平友爱,到处融融洽洽。弯头的犁还没敢用它笨重的犁刀去开挖大地妈妈仁厚的腑脏。她不用强迫,她那丰厚宽阔的胸膛,出处贡献出东西来,使她的儿女能吃饱喝足,生存享乐。„„那时候,表达爱情的语言简单朴素,心上怎么想,就怎么说,不用花言巧语,拐弯抹角。真诚还没有和欺诈刁恶搀杂在一起。公正还有它自己的领域;私心杂念不像现在这样,公然敢干扰侵犯„„⑤

这是一个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道德崇高的、公有制的理想的群体社会。这样的渴望回到人类原始状态的理想,是很容易令人想起塞万提斯的前辈,16世纪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对未来乌托邦实惠的描绘的。据说16世纪和17世纪是历史上探讨乌托邦思想最为兴旺的时期,而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却正好反映了这一种时代精神。而这种时代精神对于正在专制统治的桎梏里苦苦挣扎的中国百姓,不得不说是一种福音。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理想必定会对中国明朝正在强化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造成根本性的冲击。中国皇帝如果要维护统治的稳定,当然要把唐吉诃德和他的乌托邦理想拒之门外了。

⑵“思想的自由和行动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

小说中,唐吉诃德一再高喊:“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地下和海底所埋藏的一切财富都比不上。自由和体面一样,值得拿性命去拼。不得自由而受役是人生最苦的事”,一再宣扬“平等”与“正义”。在唐吉诃德看来,他所生活的时代,“世道人心,一年不如一年”。于是在他这个极富想象力的头脑里,就产生重振乾坤的任务。唐吉诃德他想入非非,以假为真,但他失去理性的疯劲儿却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他“打得算盘自得其乐,急于把心愿见诸实行。他在想象中把风车变成货真价实的巨人,然后也没看清楚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从这方面来说,唐吉诃德的思想是开放的,他的行为是不顾后果的。所以以暴制暴的唐吉诃德又是对专制主义的各种禁锢是会造成威胁的。明朝,为了限制任何“越轨”思想,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为了一步步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统治者废除了丞相制度;为了有效地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之事,统治者设立了“锦衣卫”和东厂特务机构;为了慑服公卿,维护皇权,统治者实行了廷杖制度。所以,如果唐吉诃德真的在当时来了中国,真的见了中国的皇帝,那么他的下场便不消说了。

在这里,塞万提斯可以圆了自己的预言,奇情异想的骑士唐吉诃德终于走进了神秘的中国,并与中国的皇帝进行了一次严肃的交流。不管他与中国皇帝是不谋而合,还是背道而驰,但至少他找回了最真实的自己——他不是“可笑的疯子”。

参考文献:

①《唐吉诃德》下册,第一页

②转引《丰富的痛苦》,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

③转引《丰富的痛苦》第七十五页

④《唐吉诃德》下册第四十八页

⑤《唐吉诃德》上册,第七十四——七十五页

第二篇:读《名人传》有感:痛苦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举世闻名的反战主义者,他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他为此写作了《名有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期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痛苦磨炼自己

读了《贝多芬传》后,深深地了解到贝多芬一生的悲惨遭遇,但面对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的创作风格扭转了当时维也纳轻浮的作风。童年的悲惨、爱情的失败、肉体的折磨,无不使他痛苦不堪。试想,这些痛苦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能承受得住吗?面对这样的痛苦,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

当我看到贝多芬的听觉越来越衰退时,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精神的痛苦再加上肉体的痛苦,那才是世上最大的痛苦,而贝多芬却以他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苦难。这让我不由想到,当我们面对一道道难题时,我也会感到痛公文有约采编苦,可这种痛苦和贝多芬的痛苦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痛苦中,创造了许多美好的作品,他的一生完全是穿着痛苦的衣装走过来的,上帝给了他生的机会,却没有给他美好的一天。可能他的美好的就在这痛苦里。所以,无论面对怎样的苦难,只要相信自己能闯过去,你就能战胜苦难。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神圣的痛苦生涯

《米开朗基罗》向我们描述了米开朗基罗痛苦挣扎的一生。在阶级斗争中,他蔑视教皇统治的国家,甚至看透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这世界。他知道生活的困境,却不肯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难道他是自讨苦吃吗?不,米开朗基罗绝不是这样,他用自己非凡的技能创造了财富,可他要从困难的生活中去磨炼自己,通过这种磨炼,使自己变得更顽强。这种定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在工作中与人斗争,遭到卑鄙小人的算计,受教皇的控制,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在痛苦的环境里,造就了他一生的辉煌业迹,因而,这种痛苦是伟大的,神圣的。米开朗基罗一生就在这样的痛苦中拼搏、创造,进行着他神圣的事业。

痛苦并抗争着

托尔斯泰从小就不那么幸运,他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常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他同情下层民众,可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但他用自己的艺术与智慧,说出了普通人所共有的思想。面对整顿秩序个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公文有约采编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可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勇敢的面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在这么巨大的痛苦之中,在这么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托尔斯泰仍然在顽强的拼搏、奋斗,并最终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抛弃一切,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托尔斯泰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遭受生活的不幸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去,要么不屈不挠地进行抗争,而《名在传》中的三位伟人则都属于后者。他们都从痛苦中磨炼出来了,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对我们中学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怎样在困境中磨炼自己,让我知道痛苦并不可怕,让我学会利用痛苦,在痛苦中成长,在痛苦中锻炼自己!

第三篇:拥抱痛苦——读卢梭《拥抱痛苦》有感

“痛苦的成因”是法国文学巨星卢梭的非常著名的一篇文章。卢梭从一个平民到一个著名的作家,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他悲惨的晚年逃亡生涯,更使他比任何人都理解了什么叫痛苦。

文章开篇就写到,我们不可能知到绝对幸福或绝对的痛苦是什么样子的,它在人生中全部都混杂在一起了„„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谁感受的痛苦最少,谁就是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可怜的人,痛苦总是多于快乐,这是我们都能感到的一大人生无奈。

接下来,他又精辟地总结到:我们的痛苦正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

我第一次拜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被一些锁事纠缠,内心非常痛苦,无以排遣,是标题吸引了我。当我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几天来萦绕在心头的苦闷竟奇迹般地少了十之八九,从那以后,每当心里有了苦有了痛,就自觉不自觉地读一遍《痛苦的成因》,我把它当成了“去痛片”。

卢梭,这个葬在法国巴黎伟人公墓的平民作家,他用一生的痛苦经历,找到了痛苦产生的原因,却怎么也找不到解决痛苦的办法,这正象一个高明的医生,一下子就诊断出病人得了癌症,却没有医治的办法,于是,告诉他的病人:别去想它了,就当没这回事,想吃啥就吃点啥。怎样解决我们遇到的痛苦呢?我觉得关键是如何看待痛苦,这有些象我们生活中的咖啡、茶叶一样,不爱喝的人说它苦,爱喝的人说它香。卢梭在他那历史特定的条件下,加上他自身的经历,在看待痛苦、解决痛苦的问题上,显示出一个伟人的无奈。如果换一个角度,把痛苦看成动力,看成财富,甚至视痛苦为快乐,那么情形就全变了。

痛苦到底是什么?

卢梭认为痛苦是超越了能力的追求,而我觉得,痛若是快乐之父,就象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

痛苦在哪里?痛苦在生命里,在生命的每一天里,在生命的每一个追求里,没有了痛苦也就没有了生命。

不是吗?

人类正是在痛苦的追求中发展的,原始人谁能想到有一天,他的同类真的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多年前,结核是绝症,而现在它只能算个小病,但癌症又出现了,当我们把癌症攻克的时候,艾滋病又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而且将来还会出现更难更复杂的病种。这正象卢梭所讲的那样:起初看起来,似乎是伸手可及的那个目标,却迅速地向前逃循,使我们无法追赶,当我们以为追上的时候,它又变了一个样子远远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似乎感到了痛苦在同我们开着玩笑,但我们是否也感觉到了人类正是在苦苦的追赶中进步了? 痛苦是一种动力,它逼着我们去寻找解决痛苦的办法。

人人都有过牙痛的经历,当我们牙痛的时候就发誓一定要拨了它,可到了医院牙医告诉我们“牙痛的时候不能拨,等炎症消失再来拨。但炎症消失后,牙也不痛了,既然不痛,谁还去拨它。于是,拨牙的誓言要等到下一次牙痛再说了。这正象前几天听人讲的“青蛙效应”,说是把一只青蛙放到滚开的油锅里,青蛙一下子跳出去,接着,又把另一只青蛙放到装着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热,当水温渐渐热起来时,青蛙也试着跳几次,却没成功,结果,第一只青蛙活了下来,第二只青蛙死掉了。所以说,痛苦是一种动力,痛苦越大,动力也就越大。

痛苦是一种财富,卢梭之所以成为那个时代的伟人,这和他的痛苦经历是分不开的,痛苦是卢梭作品的原料库。我国当代作家张贤亮,也一再表明:他的十几年劳改生活,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财富。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又盲又聋,一生在黑暗、无声的痛苦里,却写出了震聋发聩的作品“给我三天视力”。

痛苦是一把双刃剑,你把握了它,战胜了它,它就是你的财富;它压倒了你,征服了你,就是你灭亡的开始。

痛苦是一种财富,但前提是你如何看待它,如何把握它。

痛苦是快乐之父。世界上任何一件快乐的事、幸福的事,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痛苦积淀了快乐,痛苦孕育了快乐。

十年的寒窗之苦,孕育了金榜题名的快乐,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十年寒窗之苦,然后榜上却无名,这哪有快乐可言呢?

中唐著名诗人张继,就是十年寒窗、金榜无名,回乡路上夜泊枫桥,痛苦不堪,彻夜无眠,于是,留下了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千年过去了,当时金榜题名之人已无法考证,无人知晓,但落第才子张继的诗篇却被人们千古传诵。

韩信如果没有受辱胯下之痛苦,不会成为威名远播的将军;勾践如果没有亡国之痛苦,也不会卧薪尝胆,以报前仇。孟子早就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离不开痛苦,所以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一个民族离不开痛苦,所以,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必将成为一个强盛的民族。

高尔基在“海燕”一文中大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暴风雨是什么?是弱者的痛苦,也是强者的快乐!

为了明天的快乐,那么快去拥抱今天的痛苦。

第四篇:从痛苦中走出的人生更为丰富励志故事

希思和丈夫沃里克都是画家,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工作,他们之间的挚爱和对艺术的献身精神使他们俩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不幸的是,沃里克患上了绝症,在与病魔顽强抗争八年之后,他离开了人世。

当希思眼睁睁地看着护士把丈夫的尸体放进一个黑色的塑料口袋时,她的心简直要碎了。她呆呆地站在疗养院门外的街上,目送着他们用一辆小车把他拉走。

就是在那个时候,希思体验到黑暗和无望的抑郁。她脱离了家人与朋友,甚至心理顾问和支持团体都不能给她丝毫的安慰。

希思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她开始对自己的作品感到不满意,所有的灵感似乎都远离了她。希思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她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同时又面对着可怕的空虚。

逐渐地,一步一步地,希思开始认识到:黑暗是一个人伤痛愈合和发生改变的必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已经结束,但新的尚未开始——一个生物学上称之为变态的过程,就像在黑暗的蛹中,毛毛虫从一个蠕动的、只会咀嚼叶子的、蛆一样的东西变成一只能自由飞翔和吮吸花蜜的美丽蝴蝶。

这种对生活的看法使她又支撑了痛苦的两年,直到终于有一天,她又能富有创造性地作画了。

希思觉得,丈夫的去世使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学着如何去面对空虚和失去的过程中,她在更深的层次上获得了激情与动力。尽管这种经历是痛苦和令人心碎的,它却极大地丰富了希思的人生,她将永远铭记它。

感悟:

当人们处在巨大的痛苦中时,一定要学会如何去面对空虚和失去,给自己一段体验悲痛的时间,然后人们才会获得新的前进的动力。蜕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会破茧成蝶。

格言:

人一生的路,要走多远、多快、多高,只有你自己能决定,重要的是要早早作出这个决定。

——[美国]比尔·克林顿

第五篇:读《痛苦积聚着力量》有感

读《痛苦积聚着力量》有感

有一个小故事叫做《痛苦积聚着力量》,读完之后,我不由得对故事的主角戴安娜·高登肃然起敬。这个故事主要讲戴安娜·高登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然而她却不幸患上骨癌,被迫锯掉了右脚。后来她又先后失去了乳房及子宫。可她最后不但没有被病魔打倒,反而以自己顽强的斗志和非凡的勇气排除万难,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还在美国历届滑雪锦标赛中荣获了29枚金牌。

戴安娜·高登虽然身体残疾了,但她仍然坚强地活着。不但如此,她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梦想。这,正是她所令我敬佩的地方。

世界上还有很多像戴安娜·高登一样身残志坚的人,他们同样也值得我们敬佩。因为,就连一个正常人也难以在困难面前昂首前进。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戴安娜·高登坚强不屈的精神。

石滩镇中心小学五年级:杨鑫

下载读《丰富的痛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丰富的痛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丰富实践

    高学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到底哪一项比较重要实际能力却比这些持有大学文凭的人要强。每当客户用赞赏的口气跟我交流,无意中问一句您什么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经常说不出话来。高学......

    浅谈如何丰富作文材料

    浅谈如何丰富作文材料岱岳区粥店中学 范维专 浅谈如何丰富作文材料 有一位名师说过:语言教学是枝繁叶茂的大树,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田沃野,以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提高为粗......

    丰富校园文化

    丰富校园文化:我校在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注重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今年来我校加强了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突破口,开展了各种艺术教......

    读必须承受痛苦有感 (共5则)

    读必须承受痛苦有感 今天,我读到了一篇名为《必须承受痛苦》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父亲说服女儿打针的事。 文章中父亲对女儿说的一段话我感受很多,这段话是这样写的,“人活......

    用痛苦成就辉煌——读《名人传》有感

    今天,通过名人传记,我遇到了伟大的音乐家波恩的莱茵河。他出生在佛兰芒家庭,一个音乐家庭。 父亲总是用暴力来强迫贝多芬去学习。当他四岁时,他的父亲让他整天坐在钢琴前面,或......

    我读路遥的《痛苦》(共5篇)

    我读路遥的《痛苦》 慢慢的接触了路遥更多的文章,突然发现他写的这些事情都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 高考落榜的痛苦,恋人毫不留情地离去的痛苦,这些情节我是多么的熟悉啊!文章......

    美丽的痛苦——读《青铜葵花》有感

    美丽的痛苦——读《青铜葵花》有感 “青铜将绳子的两头分别系在窝栅里的两根柱子上,然后朝他们笑:灯!这是灯! 晚上,葵花不用再去翠环家或秋妮家了。 这是大麦地最亮最美丽的灯。......

    用欢乐祭奠痛苦——读《名人传》有感

    用欢乐祭奠痛苦——读《名人传》有感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射到床上,懒懒散散的我从床上爬起来,沐浴着初升的太阳,生活如此多娇,一天的时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一大早的时光,怎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