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让彼此成长”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沙龙活动在46中圆满完成[模版]
“爱――让彼此成长”
首届合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沙龙活动在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圆满完成 2011年10月27日,由安徽社会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主办、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承办的以“爱――让彼此成长”为主题的合肥市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沙龙活动我校领导鼎立支持和陆桂云校长的亲自指挥和直接领导下圆满完成。
本次沙龙活动共有包括合肥一中、八中、二十九中、四十六中、合肥工大附中、师范附小、金融学校等18所中小学、中专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参加、并交流本校的工作状况和取得的经验。
本次活动由周龙清和陈乐东两位老师在2010年12月开始筹划、在得到四十六中校领导的肯定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策划、和多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和领导沟通后,由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主办、合肥四十六中承办。
本次活动安排了主题讲座、团体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参观四十六中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和观摩四十六中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五项内容。
沙龙活动开始时,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管以东副主任宣布了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决定在2011年11月开始先在合肥市开展“阳光行动——合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讲座”的通知并提出成立讲师团。活动结束前,周龙清、陈乐东等老师商议下次沙龙活动的地点、主题以及今后一年内沙龙活动的大致方向。
本次沙龙活动促进了我市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增进同行间的交流,开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成长的新航向。
第二篇: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大竹县第九小学 蒋美翠 周世志
摘 要:教师成长就是发展自己以适合学生发展、教育变革的需要。课程改革使教师不能再靠吃老本过日子,老师们在课程改革中成了“新兵”。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也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发展,重新成长。所以,学校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中,把培训教师,促进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发展,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来抓。
关键字:更新观念;构建学习型、反思型、创新型队伍;培养名师
引 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而我校教师都是逐年从各个乡镇小学考调而来,如何有效解决每一位老师的经历观念、知识经验、教学风格各不相同的问题,迫在眉睫;学校建立这几年又恰逢教科局教研室在全县推行“自主乐学高效课堂”之时,有何良方可以与“自主乐学高效课堂”相适应,真正实现分组、合作、创新地学习呢?
成长就是积累继承与借鉴发扬,就是探索尝试和创造创新。教师成长就是发展自己以适合学生发展、教育变革的需要。教师的成长是在做好自己的专门职业过程中进步。课程改革使教师不能再靠吃老本过日子,老师们在课程改革中成了“新兵”。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也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发展,重新成长。所以,学校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中,把培训教师,促进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发展,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来抓。
一、更新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教育理念更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而我校教师都是逐年从各个乡镇小学考调而来,每一位老师的经历观念、知识经验、教学风格各不相同,解决老师们的观念问题,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迫在眉睫。学校建立这几年又恰逢教科局教研室在全县推行“自主乐学高效课堂”,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自主乐学高效课堂”相适应的分组合作学习之“尝试教学法”。学校组织老师通过通识培训、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实施途径,让教师在认识课程改革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现代质量观、现代学生观、现代课程观、现代评价观。学校还派出老师远赴杜郎口中学学习取经,以及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区一级的听课、评课,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的理念,着重引导教师树立“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新的教育价值观;树立“课程是生活、是经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的新的课程观;树立“教学是交往”、“教学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按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知识,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课程标准比教材更重要”的教学观;树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的教师观;树立“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知识不仅是掌握,更重要的是变成能力,转化为经济财富”的质量观;树立“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能生存、学习创造未来”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树立人才层次化、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让考试成为学生成功的一次体验,是个性发展的一次展示,是潜能开发的一次展现”的课程评价观。把“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将其作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准,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倡导教师角色意识转换: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员”,从“指挥者”转变为“伴奏者”;创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学习环境,鼓励培养学生创新,富有个性,不囿于传统程式,因材施教,敢于向传统挑战;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排除教师自我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在一系列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严厉少了,热情多了,批评少了,鼓励多了,“一言堂”少了,民主交流多了。
二、探索建立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成长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途径,能否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方式也是衡量教师是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准。探索建立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新理念的倡导,课程标准的改革,教材的变化,都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打破过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局面;新课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空间,要求我们用其他资源去填补,不仅要用课程资源,还要整合其他资源;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要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以来,我们感到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的途径。而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种提升。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引导教师探求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开放、互动、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焕发出生命活力。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探究活动,要求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学科教学特色。在教学中,课堂教学要富有人文气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课内引路,课外延伸。向学生全面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视野,提倡“开放性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倡导思维的活跃性和多向性。
在与“自主乐学高效课堂”的碰撞和磨合中,学校的“自主尝试教学模式”初具雏形,“分组讨论”“学生主讲”的主体框架加上“课前唱”“课中操”“课后演”等形式。摒弃“自主乐学”一定要走“讨论——汇报”这样一个固定的程序,学生们行动机械的重复,真正看到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演讲得绘声绘色的情景。
三、构建学习型、反思型、创新型队伍,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全体教师队伍有奋发上进,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精神,对个人是极大的促进,处在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中,个人的潜力会得到挖掘和展现。
构建学习型组织,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为此,我校着力加强了教研组建设。以年及段为单位组建教研组,让上一年优秀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带领当年的新教师,并形成学校的一项选拔制度。教研组组织组内教师集体备课,大家共同分析教材,共同探讨教学方式方法。要求教师采用电子备课,教案上网,大家相互交流。这样既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作用,又带动了一般教师,更帮助了水平相对较差的教师。我们把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作为教研组的主要工作目标,通过组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学校每学期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赛课、听课、评课,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来帮助教师增强科研意识。教研组真正成了教师合作、学习、交流、成长的园地。学校坚持从严管理,以德冶校,每年对新考调进入的优秀教师,还通过结对子、走出去、观摩示范课、上过关课、教师素质展示比赛、领导听随堂课等形式,逐步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
学校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增强每位教师的危机意识,积极学习的。学校给每位教师征订了教学杂志,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至少保证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一个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还经常组织教师交流读书心得体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学科基础知识考试和素质比赛活动。
教育行为的反思与矫正是专业成长的契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一些多余的不当的教学行为,甚至有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剔除多余,克服不当,矫正错误,需要及时而深刻的反思。追求教学艺术的炉火纯青,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仔细地反思,搜寻我们的记忆,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行为是多余的,不当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对学生的表现,有时给予的赞赏是过分的,言过其实,有时会忽略一部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的表现,该肯定的没有给予肯定。有些学习内容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就完全可以达标,而我们却发挥了自己“讲授特长”,没有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根治这些“毛病”,不正是专业成长的契机吗?成长离不开反思。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反思的重要。尽管有时甜蜜有时苦涩,有时思乱如麻,有时清晰如行云流水,但大家都能从反思中受益。
为了让教师建立富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后能写出教学后记。要求教师每周都能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学校每一学年都开展一次优秀“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并编印《教学反思集》和《教学案例集》。
四、加强师德修养、改革评价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培养的重头戏,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这一新形势下,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影响显得更加突出,更要求教师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高尚的师德,全面的素质,无穷的人格魅力。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开展了“热爱学生,关注学生”为主题的师德系列教育活动,要求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气氛。为了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我们还实施了“三满意”工程,即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让社会、家长、学生来评定我们的学校和教师。
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力措施。在实践中,我们致力于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态度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加强过程评价,探索发展性评价,在注重教学效果、教学成绩的同时,突出教学方式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长期效果。经过广泛讨论和普遍认同,我们提出了“好课”、“好教师”的评价标准。我们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充分体现“合作、探究、自主”的新课程理念,应该是十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充满生命的活力,应该是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位“好教师”应该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应该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应该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应该是充满智慧和活力,应该是致力于学生和自己的发展,应该是有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是“轻负担,高质量”,应该是深受学生的爱戴。
五、培养名师,促进教师成长
新课程改革更呼唤我们培养更多的名优教师,同时也为名优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更有多的机会。因此,我们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良好的契机,以实施名师工程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学校制订了名师培养计划,确立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措施。通过教师自己申报、学生家长评议、学校考核,确定20名优秀骨干教师为名师培养对象。对这些教师主要通过定目标、压担子、给舞台、推出去的办法,进行重点培养。学校让这些教师担任教研组长,让他们引领学科教学,帮扶其他教师。搭建舞台,创设环境,通过举办展示课、名师论坛等活动,展示他们的教学艺术水平;通过推选参加各类名师培养活动和评课活动,充分给予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抓好对新近教师的培养。我们制订和实施了“师徒结对”计划,重点培养每年新考进教师,第一学期观摩学校的展示课,第二学期每个新进教师上过关性展示课,做到“一年能站稳讲台,二年能形成风格,三年能成为教学骨干”。鼓励新进教师参加继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师成长。
2017年6月13日
第三篇:让孩子在爱与严中快乐成长
让孩子在爱与严中快乐成长
燕霞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不仅仅为孩子提供吃穿住,更重要的是培养她优秀的品质,让她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家中,我和马荣华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日趋上升,这样的家庭将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孩子往往孤僻、任性、心理脆弱、承受力低、报复心强、学习成绩较差,因而我们一家都善于欣赏别人,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里,我们很少粗暴地训斥孩子,当她犯错误时,我们总是耐心地给她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她,如果父母是正确的,她必须听从;如果她是正确的,父母也坚决支持她。我们努力做到与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绝不以辈份压人。
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她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我们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我们总是赞美她;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很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从马舒琪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叫她唱儿歌,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她讲故事,雷打不动,坚持到上一年级,其中《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里面的名篇被无数次阅读,孩子对书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订了《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经典阅读》、《少年文艺》等优秀刊物,让孩子广泛阅读,广泛涉猎,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每到节星期天、暑假,我们都会带她出去玩,到公园、游乐园,开阔孩子的知识视野,孩子自然开心,而他们更钟情于新华书店,对书的迷恋并不亚于当教师的我。
三、严格与慈爱并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我们既想办法为她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们会给她新奇的玩具,我们也会常常给她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我们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检查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时,我们会严格地指出来,但绝不会对她喝斥嘲讽;当她与同学发生纠纷时,我们爱她,但绝不袒护。我们在努力地塑造她,我们希望她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做一个坚强、勇敢的生活中的强者。
四、配合老师,作好学校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我们经常通过孩子了解她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与孩子平等的聊天,鼓励好的做法,纠正坏的想法,通过日常小事,养成健全的人格。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的各项要求,配合学校,认真完成,不因为我们是教师而搞特殊,让孩子从小就有优越感。我们要她知道:马舒琪是学生,我们是家长。
当然,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并不是很称职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在家、在学校健康快乐成长。
第四篇: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范文]
乔口镇点点幼儿园2016年秋园本教研:
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育活动中成长
---如何科学有效的组织幼儿喝水环节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的幼儿教育研究中,大家对教育教学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对保育工作的热情却不高,研究甚少。由于缺乏有效指导,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保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保性大,保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直接影响。因此,如何提高保育员的保育水平一直是我园的一个工作重点。
几年来,我园每月组织一次保育员的业务学习,除了进行理论及实际卫生操作培训外,我们还关注保育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尝试通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模式,对保育员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互动式研讨活动,为保育员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从具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入手,帮助保育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她们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保育员对保育工作的反思和总结,有效地改变了她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地点:幼儿园多媒体
教研活动主持人:吴莎(保健主任)参加人:全体保育员
一、提出问题:
主持人:本次教研会上,针对调查问卷要讨论的问题,“幼儿不会主动喝水,有的还要保育员拿水喂才肯喝”、“有的幼儿不喝白开水,只喝自己带来的水”; “每次喝水,都把盥洗室搞得湿漉漉的”; “在幼儿园,我们从早到晚不断提醒孩子喝水,可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一回家就急着要喝水”等问题。既然是大、中、小班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咱们就有必要在一起讨论,找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二、分析问题:
主持人:幼儿各种不同行为的背后都有各自的原因。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喝水环节,会出现哪些问题? 请老师们积极展开讨论并举手发言,时间为5分钟
保育员(刘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小班孩子刚从家里进入幼儿园,有些不良的喝水习惯是从家里带来的。比如:被动喝水——让大人喂;爱喝饮料,不爱喝白开水二是喝水的常规还没有建立。
保育员(蒋海燕):我认为小班孩子的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还不完善,导致了孩子在喝水时状况百出,这需要我们去引导、教育,尽快建立良好的常规。
保育员(刘煦):我也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生活能力差,有的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还不适应,也会出现拒绝喝水、进食的行为。
保育员(苏艳辉):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我觉得,这里也有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可能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喜欢、不认同,所以就会出现孩子不爱主动喝水、或抢水喝等不良的习惯。
保育员(刘建霞):我赞同端庄的观点。
保育员(苏莉):我认为家长也有一定的因素。首先是家长对我们的要求不了解,其次对孩子在园喝水的情况不了解,所以,不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保育员(苏小妹):这么一分析,还是我们对家长宣传不够,家长才不了解我们的做法和要求。
保育员(周惠清):个别家长缺乏正确、科学的育儿观念。
三、解决策略:
(一)保教人员方面: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
问题1.主持人:大家都能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家庭教养方式、幼儿园教育方法等角度客观分析问题,说明大家开始用心去思考问题,找出问题根源,这对于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个可喜的进步。下面我们就先从教育方法人手,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请大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时间为5分钟
保育员(苏艳辉):今年我第一次接小班,我发现在新人园的一个月里,很多孩子不喝幼儿园的水。当时我很着急,对他们讲了许多道理,可都不管用。后来,我想,小班孩子都喜欢玩汽车,我能不能通过玩汽车游戏激发他们主动喝水呢?于是,在一次户外活动前,我对孩子们说:“现在,我们都是漂亮的小汽车,但是,小汽车在出发前都必须加油,如果不加油,汽车就跑不快了,还会跑不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去喝一杯水,就是给汽车加油了,看哪一辆汽车的油加得又快又不洒在车外面。老师现在也是大汽车,也要喝一大杯水,我们一起来比赛。”说完,我就拿来一大杯水,咕噜咕噜把水喝光了。然后告诉他们:“加完油后,把杯子放回杯架,跟着老师开汽车罗。”孩子们听后非常兴奋,大家非常主动的喝水,放好杯子,跟着我到操场开汽车。之后,我带他们又做了很多次这样的游戏,孩子们慢慢喜欢上喝水了,也变得主动了。
保育员(苏小妹):我也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我们班也有一些不爱喝水的孩子,我和班级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孩子玩“娃娃家”、“餐厅”等游戏中加入喝水的情节,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主动,而且扮演“妈妈”的孩子还模仿大人的口气提醒自己的“孩子”多喝水。我觉得这个方法使孩子们逐渐变得爱喝水了。
保育员(刘煦):我在我们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卖水”的游戏。我当售货员,站在饮水处旁吆喝:“卖水罗,卖水罗,谁要买水喝?”孩子们被吆喝声吸引住了,都开心地买水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就会习惯且主动喝水了。
主持人:刘煦、苏小妹、苏艳辉的做法是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利用孩子爱玩车、爱玩游戏的心理,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喝水,这正是《指南》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其他保育员还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保育员(刘建霞):我常常用讲故事、讲道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要多喝水,让他们明白喝水的好处可以预防感冒;可以使身体健康、长高;可以越长越漂亮。
问题2 保育员(苏莉):我觉得,道理是应该对孩子讲的,但光讲道理还不行,还要让孩子真正明白喝水的好处和不喝水的坏处。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在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放上三棵水泡的白菜花,我和孩子们做了一个实验,一棵天天浇水,一棵不浇水,另一棵浇饮料,引导他们观察。过了几天,孩子们大声地叫了起来:“老师,快看,这两棵小花死啦!”“为什么这两棵死了,另外一棵却活着呢?”“因为这棵死的花没浇水,另外一棵天天喝水,所以活了下来。”“因为这棵花只喝饮料,没喝水,所以也死了。”“你们要像这两棵渴死的小花那样吗?”“不要不要!”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那你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多喝水。”“我们不再天天喝饮料,要多喝白开水。”于是,大家都自觉地拿水杯喝水了,因为他们明白了喝水身体好的道理了。
主持人:通过具体的小事来认识大道理,既形象又生动,同时符合幼儿园孩子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还有哪些老师有好的方法。
保育员(刘妹):平时我和老师会收集一些有关的儿歌,比如:《多喝水,身体棒》、《我和小树同长高》、《我和花儿比比美》等,在儿歌的启迪下,孩子们都争着多喝水,都想和小树一样高,和小花一样美。每次喝完水,她们都会跑来问:“老师,我象小花吗?”听到我赞赏后,她们可高兴了。在我们的赞美下,她们越来越喜欢喝水了。
保育员(蒋海艳):我是一名新手,刚进幼儿园不久,所以我常常碰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在我班上,孩子们喝水过程中以上的问题都会发生。
保育员(刘建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过后来我灵机一动,没作声直接站到了孩子们的队伍后面,孩子们看到这一举动,都自觉的接在后面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经过几次这种事情后,我们班幼儿喝开水排队自觉多了。这件小事,给我的启示很深我觉得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我们要用榜样来带动他们。
问题3主持人: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了——如何了解孩子的饮水量呢?
保育员(苏小妹):我们大班的孩子比较有竞争的心理,所以我和老师就针对他们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谁爱喝水”的比赛。方法是:在墙面上和孩子一起布置一个记录栏,孩子每喝完一杯水,就拿一根吸管插在记录栏相应的位置上,一天下来,组织孩子评选,看看谁的吸管超过5根,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贴图。这种方法挺有激励作用,孩子们喝水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
保育员(苏莉):我们也有采用这样的方法,也有一定效果。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有的孩子求胜心切,装水只装了一点点,喝玩后也插了一根吸管;有的整天一直喝,导致尿裤子,所以让我们很难判断孩子的喝水量。
保育员(苏艳辉):我们小班孩子年龄小,每天不是喝太少了,就是喝太多了尿裤子。我的做法是——除了定时间、定小组轮流组织她们喝水外,在晨间活动的前、后提醒;午睡前、后;下午户外活动前、后提醒及课间进行提醒。
保育员(刘煦):我的方法是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有生病、咳嗽的、小便发黄的、提醒他们多喝水。
保育员(刘建霞):我们班也是用记录的方法来观察孩子的饮水量。为了更细致地观察,我们把记录的小花分为红色和绿色,上午喝水后贴红色的小花,下午贴绿色小花,这样我们在检查时就一目了然,清楚地知道这个孩子上午喝了多少水,下午喝了多少水,指导时更有针对性。
问题4保育员(周惠清):我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饮水桶前贴上“小脚印”,然后组织孩子讨论“盥洗室里多了一对小脚印,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呀?”“是告诉我们要排排队。”马上有孩子回答到。“为什么要排队呢?”我又问到。“因为每次喝水我们都是挤来挤去的。”“是呀,所以小脚印来帮忙了啊,那你们知道我们怎么来排队吗?”“我知道,我知道。就是我们站在小脚印的地方排队接水,这样就不挤了。”果然,自从有了“小脚印”,以前那种拥挤吵闹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了,孩子喝水很有秩序。我觉得这种隐性标志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保育员(苏小妹):我也用过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其他保育员:都点头说这是好办法。
主持人:我们所面临的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它挑战着我们的智慧。当我们遇到难题时,要懂得抓住时机随机、及时地调整行为,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几位老师在发现问题时,能巧妙地用自己的行为间接地给孩子提出要求,用智慧化解了孩子的冲突,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还有好的方法和建议。
保育员(刘妹):我觉得给孩子创设一个舒适的饮水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们听着优美的音乐,接杯水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喝,还可以跟别的小朋友聊天,这种温馨的氛围肯定会让孩子们觉得喝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样,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喝水习惯,而且会提高他们喝水的主动性。
主持人:大家介绍的方法都很好。那么,幼儿一天的饮水量到底需要多少呢?这个知识给大家普及一下。
保健医生:人体一天要有1600毫升~1800毫升的水才能满足全身各系统的需要,保证幼儿摄取足够的水量是重要的。大多数幼儿因为贪玩不主动喝水,有的幼儿甚至把水倒掉,所以在定时喝水时,我们最好亲自督促孩子装水,每次要让他们喝150毫升以上。幼儿喝水也不能过量。人体需要水量的多少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像所吃食物的结构、种类,外界温度的变化,活动量等。水量不足会导致消化不良、体温升高;但是水量过多,又会导致胃胀、食欲减退。保证人体一天有1600毫升~1800毫升的水就可以了。
问题5刚才大家已经谈了很多方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水温不能太热,太热了孩子喝不到嘴,又影响他的活动,他们就会失去了喝水的欲望,也不安全。幼儿最好喝温开水。
2、幼儿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
3、幼儿吃饭时不要喝水。食物在嘴里混合上唾液,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分解、消化,才能很好地吸收。吃饭时喝水,水全把食物很快带走,不但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对孩子的咀嚼能力有很大影响。
4、幼儿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剧烈活动后幼儿心脏跳动加快,喝水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容易产生供血不足,所以,大量活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喝水。
主持人: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都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好的做法,比如:游戏法、实验法、故事法、记录法等,大家说的都比较完整,有些方法连我也没有想到。保健医生也从卫生保健的角度阐明了幼儿喝水应注意的事项。总之,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反思、实践才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
(二)家园互动方面:如何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
主持人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是孩子喝水的问题却牵动着许多家长们的心。我们所有的措施,要落实到位,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理解与配合。那么,如何才能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呢? 保育员(苏艳辉):今年我接的是小班,刚开学时,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带饮料来,所以,一叫孩子们喝水,这些带饮料的孩子就不想喝开水了,其他孩子看到了还会向我们要。后来,老师就这个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也理解了,也就没让孩子再带饮料了。这里我有个建议,不知道能不能采用。我觉得在开学前,每班不是有召开家长会吗?我们可以在这时候向家长发张调查表,了解一下每个孩子在家的饮水习惯、饮水量,以便一开学,老师和我们好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习惯来进行教育培养。同时这张表上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在幼儿饮水方面的要求,请家长配合。我觉得这种方法是不是更主动,更有效些? 保育员(刘妹):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不错,可以试试看。保育员(苏小妹):在和家长沟通方面,我也有一点心得。我们可以通过每班门口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喝水的要求和方法以及一些幼儿卫生保健的常识。
保育员(刘煦):我们班也是这么做的,还是挺有效果的,家长还要求老师平时多发布一些家教的知识呢。
保育员(刘莉):家长们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XX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看来,和家长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后来,我通过班级喝水记录表,让家长每天都能从中看到孩子在园的喝水情况。喝水记录表设置在走廊,每天孩子离园时,家长都能方便、清楚地看到孩子的饮水情况了。
保育员(蒋海燕):我们还可以把饮水记录法延伸到家庭中。首先,可以让老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讲解用这种方法的作用、教育价值,然后请家长在家督促、提醒孩子。这样家园配合坚持一段时间,我想孩子的喝水行为一定会得到强化、巩固,慢慢的将喝水变成自觉行为了。
保育员(周惠清):我觉得离园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在家长接孩子时,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家长进行反馈,请家长配合。
保育员(刘建霞):幼儿园门口不是有个对外宣传栏吗,我们可以定期张贴一些幼儿保健知识的材料进行宣传,使家长形成正确的科学育儿观念。
保育员(苏小妹):班级教师也要注意这方面的沟通。可以利用《周计划》让家长了解班级工作的目标、计划、措施;了解习惯培养的教育措施,使家长与我们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强有力的家园教育合力。
四、总结:
主持人:今天大家就如何培养孩子喝水习惯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因为你们在活动前作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所以讨论时都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我认为大家的发言不仅很精彩,提出的策略也非常有实践意义。今天讨论之后,大家要把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哪些方法适合你班孩子,然后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尽快建立起良好的饮水习惯。在此,给各位一点建议:幼儿常规纪律的培养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收到成效的。我们要积极、平等地对待每位幼儿,应以鼓励为主。如果幼儿做得不对,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能做好”,或者“你能做到这点,老师就非常高兴”等。通常鼓励的言语更能激励幼儿按规则办事,而太多的惩罚、批评会带来反效果。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五、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动是我们征集保育员在实践工作中的“经典”问题而展开的互动研讨活动。这种学习模式,我们从保育员的工作实际出发,挖掘出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小问题”,组织你们“小题大做”。面对这些熟悉的问题,你们能主动去思考,查资料,认真反思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自己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在交流研讨中扩展自己的经验。
第五篇:学校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工作汇报---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古人云: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后思进。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由“教师型”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面对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教师理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为此,我校结合市教体局开展的“反思•研究•成长”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反思研究,让教师们唤醒自我成长的意识、成功的意识,真正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
一、提高教师对反思的认识,增强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为此,我校多次在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和教科研理论学习时对教师提出此要求,让教师们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对所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要认真反思,写好札记,形成习惯,将反思的成果自觉地运用于平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校还通过优秀教师谈自己反思的收获,观看专家讲座录相带,让老师们通过比较,感觉到只有反思意识强的教师才会经常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只有不断地解决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完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为教学反思提供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解剖。
二、创设机会,为教师反思搭建舞台。
1、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研讨活动。近几年来,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平度、青岛、省级各类课题研讨活动,有的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出示公开课,有的教师交流经验,还有的是向别人学习。有时我校参加研讨的教师与专家围绕一个主题,反复进行研讨,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正是在参与这样一些活动中,老师们逼着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了认识。
2、开展教师论坛活动。今年6月份,我校举行了主题为“实施新课改中的收获和困惑”的教师论坛活动,全校领导、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级部长均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畅所欲言。随后,各年级组也选择了不同的主题进行教育论坛活动。“关爱每一个学生,我做到了吗?”“对自我教育教学行为的认识与思考”、“以人为本在教学中的体现”等都是教师们讨论交流的话题。教育论坛让教师们的课改理念更加明确,经验得到推广,困惑得到解决。
3、开展优质课、立标课、评课、说课等比赛活动。在优质课、立标课等比赛中,每个教研组的教师们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方式。为了备好课,很多教师牺牲休息时间,研究教材和学生,制作课件、教具。有时为了确定一个环节,教师们激烈讨论甚至争论起来,有的教案推翻了好几次。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新颖恰当,内容充实,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教师们备课中研究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评课比赛中,为了让教师们评课有针对性,我校在报纸专门刊登了评课要求理论。评课中教师们畅所欲言,针对性强,融入了新思想、新信息,不光谈优点,还恰当地指出不足。评课层次清,有深度,为教师发现自己优缺点,相互学习经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说课中,教师们就上课的内容、思路、根据一一阐述,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都有可取之处。通过交流,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4、实施集体备课。为了减轻教师们的负担,让教师们拿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材与学生,教研组成员之间也能更多的交流与研究,我校下发通知、决定在教师中实施集体备课,开展教研活。,为确保活动正常开展,要求集体备课时做到“三备、四定、五统一”。“三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时间、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研究教法与学法。要求教师先自己熟悉教材心中备好课,然后利用每周固定两节课集体交流,形成教案,最后每个教师形成具有个性设计和反思的教案。教导处随时检查备课情况,要求备的课内容要具体、合理、有价值,体现出集体备课的优势,做到不搞形式,真正研究。根据出勤、交流情况、教案评比和听课进行考核评价。通过两年多的实施,教师们体会到在集体备课中交流讨论,在合作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写好教后记
提倡教师写教后记,就是进行教学后反思。具体地说是教师上完一堂课后,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使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为了让教师们重视教后记,明白教后记应该记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我校开展了热烈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老师们普遍认为教后记在内容上要做到就事论事,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可以分开陈述,也可以一事一议,分析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同时把写后记与讲课堂故事有机地结合,促使教师积极查阅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再回到实践的过程,能起到很好的反思效果。
我校始终把写教后记作为备课的一项基本要求抓,为教师印表格。要求教师每课之后必写教后记,写出实在内容,不搞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贵在坚持和及时。
四、充分吸取学生意见,吸纳学生有益建议。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为了让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我校组织了调查问卷和与学生座谈活动。通过问卷与座谈,老师们知道了自己到底是否关爱学生,知识面是否广泛,平日是严肃还是幽默,在语言和行为上学生是否喜欢。学校组织学生着重写出教师的不足,对教师做一个综合的评价。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让一些教师很受震动,也很受启发。在反思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考。
五、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以让教师知道自己在教学创新方面的运用情况。每学期我校都组织每个教研组开展适合于自己教学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们既可以参与批准立项的课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课题,所确立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指导意义。当教师确立一个研究课题后,会定向去读、查与之有关的书,有目的、有步骤地搜集资料,深入思考,提出自己观点。在研究过程中,把课题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始终。要求教师写出研究计划,做好记录,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终期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论文。现在我校一年级语文有在生活中识字的研究,二、三年级数学的情境串研究,一、二年级的早期作文研究,四至六年级的教师也有很多申报研究创新课题,创新课题的研究内容广泛,但都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教有目的,研有依据,二者相辅相承,共同促进。
六、鼓励教师坚持读书学习,加强写作。学习的过程是反思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才能以新理念为教学导航,以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理念,为反思方向提供指南。为此,我校领导经常在会议上鼓励教师们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多读书、多研究。我校为教师们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刊物,经常印发学习资料,发放业务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加强反思理解。根据记录内容和反思进行评价。学校每年进行一次教育理论考试,让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学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每周固定时间全校或以级部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其余时间为自学。集中学习时由学校分管业务校长、教导主任进行组织学习。学校在要求教师学好理论的同时,还要求教师重视论文写作。因为只有形成论文时才能带着目的去学习相关理论和参与资料,查找相关理论观点,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这些材料进行重组,这样反思实践能力才会提高。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也必将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成为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今后,我校将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反思研究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