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生产性新员工离职
浅谈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生产性新员工离职
社保一班 10122034 黄郑波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制造基地,大至国内外重要机械制造,小到日常穿的衣服,鞋袜,玩具等相当一部分产地都来着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线阵地,珠三角的贡献不言而喻,然而随着这次经济危机的到来和加深,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难熬,举步维艰。究其原因很大部分是因为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主力军,而新生代的高离职率就是根结。
有幸或不幸,我去年跟今年有去珠三角地区做过暑假工,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没有无缘无故的高离职率,在我接触看来,有两大方面因素。首先是企业方面:一,工作时间长。虽然劳动合同明确8小时工作日,然而往往还有各种加班,加班时间大致3—5小时更有甚者达到6,7个小时。所以算下来基本有十二个小时以上,如此长的工作时间,除去吃饭睡觉基本没有什么休息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时间让员工厌恶并产生烦躁情绪。二,劳动强度大,因为主要是制造小部件,所以粗心大意不得,经常是几个几个小时不停的在做机械的物品,精神投入量大。三,工资待遇低,一般小时工资仅8—12元,而加班则是平时小时工资的1倍,1.5倍等,所以导致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不得不加班卖力,让人无可奈何。四,伙食差,住宿环境差。伙食一般是两菜一汤,食材比较差,管饱不管好吃。住宿基本是8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限电限水,管理人员服务态度差,基本不管事。五,管理人员态度差。当员工做的好的时候没有好的激励政策与鼓励,员工做得不好的时候各种破口大骂,相当不尊重人。六,晋升机会低,企业无前途。由于从事的是底层制造,员工基本没话语,参与权利,清一色的流水线工人长期处在中高层压制环境中,无论你努力多少,你的工作工资都是相差不远,打击员工的进取心。另外人际关系,薪酬奖励难处理也是一个较大因素。其次是新生代员工的自身原因。一,独生子女带来的吃苦耐劳精神问题。新生代员工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吃苦少,受不了太大委屈,管理人员稍有恶语就难以接受,不服从管教继而顶嘴暴力反抗等等。二,制造业底层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虽然对比老一辈员工有了比较大进步,但相当大部分员工学历水平只有小学初中高中,制造业本身不需要太多知识降低了入职员工的教育水平导致员工基本没有职业发展观念,企业招工容易,留住员工难。三,员工没有职业责任感和企业认同感。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投入,企业没有浓厚的企业文化和环境来感化员工,员工无意识不主动迎合企业文化,甚至经常做与企业文化相违背的事。四,新生代员工缺乏稳定性意识。一般而言就是哪个企业给的工资高,工作轻松就群体涌去进厂,一旦老乡或者熟人在其他企业做的好了向其介绍,就又想离职前往。流动频繁加上信息的获取不平等性更是加剧了这类事件的发生。另外新生代团队合作不强,个性追求自由等也是很大因素。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制造业生产性新生代员工面临这些突出问题。1,待遇水平较低,加入工会比例较低。2,工作稳定性差,职业发展空间小,无法满足实现自我发展的主观愿望。3,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4,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培训不理想。5,职业安全隐患较多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6,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企业不重视职工权益的现状感受强烈,管理者不关心职工疾苦。
常言道,问题的产生往往伴随着解决问题的方案。珠三角制造业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上渐行渐远,锐意改革,各方企业亦有不同解决之道。大体有以下几点:
1,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保证员工的稳定性。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建立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制定切合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措施:第一,按月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进行奖励兑现,以
此来提高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的劳动报酬,由此在公司上下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多劳多得的竞赛氛围。第二,引入提案制度,充分依靠一线员工的智慧。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提案机制,对合理的、有实效的提案给予公开的奖励,使一线员工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确认和肯定。通过肯定一线员工的价值,促使一线员工学习如何去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才可能有效地保证员工的稳定性。
2,树立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是无形的财富,可以起到吸引人才留着人才的作用,所以要推崇团队意识为主的企业文化,优化企业内部软文化,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激发员工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激发员工创造力。加强企业文化不是空话,要落实。一方面要以各类制度的建立落实并对员工伙食住宿等环境整顿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开展各种员工培训,开展员工素质养成,加大业余文化活动从而鼓励员工有多种休息安排。既要积极培育以人为本,尊重人,信任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逐步建立健全明确积极向上的的行为规范,形成以企业为家,企业兴我兴,企业荣我荣的价值取向,努力使广大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让员工自觉的把自己与企业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局面。
3,提高员工待遇报酬,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现阶段的新生代员工的离职很大程度还是因为待遇。所以劳动报酬仍是企业留住员工的基本手段,树不能无根,对于新生代员工待遇就是根。提高员工的劳动收入,使企业员工与同行业员工相比觉得自身获得工资是公平合理。同时要尊重老员工,特别是技术熟练的工人的工龄工资制度和年终奖金按时按量发放。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对企业有更高的认同并依附企业,从而使其安心工作,以此为本职工作。
4,提高管理的细节,积极预防和满足员工心理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很好的阐述了对待员工的分层管理。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还有归属感,自尊,实现自我需求等。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给予生产型员工充分的关心和尊重,这相当于是给予生产型员工另一种无形的福利。组织的关怀可以减少员工的后顾之忧,和谐人际关系,并提升员工的离职成本。而且,这种关怀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多大成本,基本属于“细节管理”,需要的可能仅仅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份基本的尊重、一份相对的公平。因此,要时刻关注员工各方面的需要,在组织中充分发扬民主,切实转变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倡导“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建立柔性化的制度。这样,员工在组织细心的关怀下才会有更多的“企业公民意识”和“企业公民行为”,从而有效防止员工离职。
5,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企业一方面应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从经营收入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用以改善生产型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安全条件,包括车间环境、厂区环境、食宿条件和劳保用品等;另一方面应尽力提供符合员工心意的人性化工作环境,这既能让员工心情舒畅,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又能让员工真切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关心与重视,从而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积极的工作热情。
总结: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问题却不解决问题,或者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新生代员工有其优势方面,也有其不足方面,新生代员工的高离职率的确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挑战。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员工的离职对企业的重要性在逐渐增加。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员工与企业这两条主线深入研究并制定出合乎实际的制度,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在一起,营造公平公正,团结友爱,鼓励创新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第二篇:珠三角制造业用工难调查报告
珠三角制造业“用工难”调查报告
重点队
拟写人:吴晓旭
班级:09首饰工艺(学号:09602240
2)班
珠三角(广州)制造业“用工难”调查报告
吴晓旭
2009年,在金融海啸爆发后,一度急剧减少的外需有所恢复,珠三角企业重新出现招工难的局面,尤其是制造业。那么,“用工难”因何而生?企业的佣工困境如何解决?为了更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后珠三角广州地区制造业用工问题,特做此调查。
本次调查以广州为主要抽样点,以偶遇抽样的方式开展,具体访问对象主要通过拦截方法获得。
出现用工难的原因非常多,一个问题便科衍生出另一行一类的问题出来,根据我队的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详查,大致归纳关于珠三角制造业用工难的问题的结论。
1.珠三角(广州)制造业“用工难”因何而起。
(1)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企业纷纷金蝉脱壳关门“走厂”,剩下
一堆愤怒而无奈的工人。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压在了已日趋脆弱的农民工供应链上。随着人口出生的逐渐减少,这根供应链条将无可回避地走向细弱。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再也不是想象中的源源不断取之不尽,而是越来越有限供应。金融海啸之后,商品生产地与消费地分离和“就业地”与“劳动力形成地”
分离,因此劳工力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工资也无法因供求关系进行价格传导,也就是说,即便出现了用工难的情况,也无法靠大幅度提升工资去挽救这个局面。
(2)随着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当内陆经济日益蓬勃,尤其是在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一派热火朝天,劳动力需求大为增加,而珠三角的工资仅凭一两百元的微弱优势难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时,即使出口已经从万户萧疏转而复苏回暖,但那些漂泊异乡的农民工还是开始了用脚投票,以毫不留恋的姿态离开。
(3)此次我们面对的是制造业的用工情况,在珠三角广州地区,制造业“用工难”显然是对普工和技工垂涎三尺。据了解,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多数为比较低级的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在珠三角经济转型的今天,这些“粗放型”的企业出现“用工难”也是经济发展中矛盾的产物,这些生产条件和发展方式滞后的企业便会面临“用工难”的问题。原由制造业的工种性质,在经济转型中,首当其冲地遭受到了用工难的问题。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业企业都会出现用工难的问题。面临着用工难的企业往往这类的公司总资产比较低,相应的生产设备和员工的福利待遇也会相对较弱。据了解,在南方日报接到的投诉中,80%的拖欠工资情况集中在用工人数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现在的企业缺的就是良心和诚信, 招不到工的企业大多不是好企业,没有社保、工资水平低,又不能及时兑现,有些甚至是违反国家政策法规、“打一枪换一炮”的“黑工厂”。而一些相对来说有些资本的企业,虽说不至于招不到工,但是招到了人却留不住,不是用工难而是留人难。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式的产业转型致使企业的用工需求向高技能人才转移,常规的普通农民工供给不能与之对应,因此珠三角广州地区出现的是结构性民工荒。
(4)而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们,已经在新的人生观指引下,呈
现出了比父辈们更为多元的选择。对于那些没有技术性的只是靠机械地重复单调动作的制造业工作,他们肯定做不长久。80后、90后新生代外来工中很多人表示,比起企业薪酬待遇,他们更看重“企业是否给我们买社保”、“是否有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而这些,正是一些招不到工的企业的软肋。一些小型企业在劳动保障、社会福利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招工一年比一年难。
(5)珠三角投资的吸引力不如长三角,这方面的因素可以从劳动
力素质和福利待遇等等方面得到非常明显的比对。
2.珠三角(广州)制造业用工难的解决对策。
(1)在很多调查问卷的填写和访谈中,关于如何解决珠三角制造
业用工难问题这一栏,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一致认为,首要也是最关键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工资待遇和员工福利。那么,这点建议对暂时缓解这个用工难的问题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提高提高工资待遇和员工福利,对于珠三角地区的大部分制造业来说,随之而来的就是生产成本和利益的问题。所以,解决的对策还是找到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平衡点,在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下适当地提高员工的待遇和福利,企业的管理应该更趋向于人性化管理。
(2)国家政府应该积极帮助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
方式,这也是响应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注重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积极创新,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解决在劳动力输送链上出现的尴尬难题。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整顿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中的黑工厂等,更好地促进珠三角地区劳务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的问题。
(3)珠三角投资的吸引力不如长三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
力素质,培训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企业和政府可以从提高就业素质、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方面进行努力。比如说,珠三角能否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先行先试一个暂行条例,让企业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劳动力培训?而执行的企业可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
(4)社会和企业要多关注多关怀农民工,在我国的城乡二元结
构中,外来务工者在“就业地”受到许多限制和排斥。例如户籍限制,使农民工子女上学和升学遇到了许多困难,而农民工包括其子女在“就业地”也遭受到排斥,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外来务工者无法长期留在“就业地”,因此也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加剧了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用工难的情况。
此次暑期“三下乡”的实践调研诉得到的结论都已列述出来,其中尽可有不完善之处,但这也是我们重点队凝结的心血。
第三篇: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探讨
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探讨
基本思路和基本结构
改革开放后,最初的珠三角成为了以香港、台湾为主的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地,在很长一段时间有“世界工厂”的称号,制造业是当时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带动了珠三角区域经济的腾飞。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宏观调控,珠三角已经不是早期单一靠制造业支撑的局面,而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产业结构。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点及现状及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讨论关于珠三角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转型与升级是珠三角企业的必然大势的论点以及发展趋势的对策及建议。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点及现状
1.1 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点
1.2 珠三角企业的现状
1.3 金融危机对珠三角企业的影响
二、珠三角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2.1 加工贸易是工业化初期发展外向经济的有效途
2.2 机制灵活有利于培育经济竞争力
2.3 地区经济的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三、刺激珠三角企业转型的因素
3.1 政策和成本的多种因素
3.2 高素质劳动力短缺
四、转型与升级的必然大势
4.1经济危机对珠三角企业产生的影响
4.2珠三角企业为什么要转型
五、加快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第四篇:赴珠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赴珠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2009年12月)市第十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1月8日至20日市第十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53位同学,在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存俭、市委组织部副调研员田习文和班主任王伟高老师的带领下,赴广州、珠海、中山、东莞、深圳参加异地培训。学员们均表示收获丰硕,受益匪浅,现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内容
在广东省委党校和我市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为期12天的培训紧张有序,务实高效。市第十八期青干班学员听取了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MPA之父”夏书章,广东省委党校巡视员、副校长陈鸿宇和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蔡立辉等10名专家、教授的课堂授课,考察了珠海、东莞高新区和广汽本田、格力电器等企业。大家对广东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城市群和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研讨。
二、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几个鲜明特点
(一)经济发展速度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他们能够立足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抢抓建特区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管理理念,用足用活上级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东莞市,130多万人,GDP从1978年到2008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达到了370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3.0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9.2亿元,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3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328元。同时,这些地方干部群众的观念新,经济发展的特色突出。如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不论是市县区,还是乡镇、村,都建有工业园区,并且园区建设正在转化升级,由粗放到精细,由无序到有序,由低水平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跨国公司不断涌入,外向型经济生机勃勃。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小而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中山市小榄镇的五金制品,形成了大市场,2008年,小榄五金塑料行业销售收入达150亿元;电子音响业形成了规模,2008年底小榄镇有电子音响企业1080家,全年实现行业销售收入100.4亿元。
(二)招商引资政策活。如珠海市在引进中山大学等名校时,政府除无偿提供土地外,每年还拿出4000多万元补助到珠海办学的教职工;深圳市对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每平方米建设用地补助300-400元;深圳、东莞等地充分发挥沿边、沿海、侨乡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东莞市2008年年末民营单位登记注册户数47.6万户,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03.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2.5%;外资经济增加值1555亿元,占总量的42%;松山湖高新区全年引进项目105个,合同引资85.4亿元。外资企业多,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的外向度。深圳市2008年出口总额1797.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6%,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4.5%;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六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三)城市建设标准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建设上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文化品位”,所到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山青、水秀、城绿。深圳市2008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达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东莞、珠海等地的城市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管理严格规范,道路宽广、绿化面积大、亮化程度高、功能齐全、文化品位高。东莞2008年年末全市建成区土地面积为706.6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9.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绿化覆盖率为44.3%,人均公共绿地15.2平方米;镇街所在地绿化覆盖率35.1%,村庄绿化覆盖率31%;全市建成公园、广场1446个,面积4189公顷。珠海市沿海铺建了一条长达28公里的情侣路,将珠海渔女、野狸岛、海滨泳场等沿线景点有机相连,曲折蜿蜒,形成了一条浪漫雅致的景观带,充分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相互交融,每年来此的游客近400万人次。
(四)社会保障体系全。在这些地区考察,时时能体会到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喜悦。如中山市小榄镇大力推进“三个一”民心工程,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确保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镇政府成立了“帮助本镇群众就业办公室”鼓励创业,并设立创业贷款,2004年至今,小榄镇政府已为324个居民提供了1450万元创业贷款;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实行补贴,提高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目前,经多次推荐仍未就业的劳动力少于全镇总劳动力的1%。小榄镇还借鉴新加坡经验,对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的家庭,只要其工作,每月就能拿到100元补贴。二是确保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从2004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在全镇范围内推行让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并且逐步提高了报销比例,每人缴费120元/年,即可在本镇住院时药费、手术费报销90%,均不封顶;检验费、治疗费、护理费等有关费用报销50%。现在,全镇92%的居民拥有两份医疗保险,患病住院的费用报销率达89%。三是确保每一个适龄小榄人都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为了使每个人都有一份社会保障,确保他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小榄镇全力推进全镇性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到目前,镇各村委会都给予股民老人每月723.6元或以上的养老保险金。同时,发动党员干部和富裕人家对人均月收入高于350低于500元的436户家庭结对,实施“帮思想、帮就业、帮就读、帮就医、帮生活、帮住房”的帮扶措施;为人均居住面积少于15平方米的双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
(一)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工作的大进步、事业的大发展。考察学习的广东各地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框框、突破陈规,善于用超常的思维分析问题、用超常的办法推动工作,有利地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如珠海格力集团不断创新经营体制,稳步实施品牌拓展,努力强化实业经营,积极拓展资本运作,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使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成为“集团化经营、多元化拓展、国际化运作”的大型企业集团,空调年产能达2000万台,“格力”品牌已成为世界名牌。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落后面貌,加快赶超步伐,就必须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关键不放松,而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常抓常新、不断深化。当前,解放思想要着力解决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满足的问题,牢固树立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意志消沉、情绪低迷、得过且过的问题,牢固树立事在人为、不甘人后、迎难而上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患得患失的问题,牢固树立敢闯敢试、敢担风险、大胆创新的思想观念。
(二)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所考察的各地,都把招商引资、扩大投入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举措,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深圳市200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0.3亿美元,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64家。我们欠发达,最突出的表现是工业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投入不足。要拉动经济增长,加快赶超步伐,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扩大投入,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这是解决菏泽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菏泽自有资金少,解决投入问题关键靠招商引资,这是多年来的实践得出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保持强大的投资后劲,争取有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广东省已经注重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不再对所有“外来的和尚”都感兴趣,而是把引进世界500强作为招商引资的真正目的。比如东莞作为一个加工密集型产业集聚的城市,早已不再满足于只做来料贴牌加工,为他人做嫁衣的发展思路,近年来东莞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口号,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其产业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虽然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直接导致已建立几年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至今没有“吃饱”,但当地官员说,我们就是把大多数企业挡在门外,也要坚持松山湖的高技术生态型的门槛。这一点,我们欠发达地区应该后发而主动,认真加以借鉴。
(三)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培育骨干企业。所到各地在鼓励、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这次参观的广州的广汽本田和广东威创视讯、珠海的格力集团等,都是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象中山市小榄镇,规模以上的企业达到了1300家,2008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80亿元,全镇有华帝、乐百氏、康妮雅等“中国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依靠强有力的企业支撑,全镇2008年实现税收总额27亿元。我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拿出相当的精力抓好企业的培育,重点扶持一批主导品牌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具有带动辐射潜力的企业,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等方面向骨干企业倾斜。要进一步鼓励引导我市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合资合作,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实现快速膨胀。要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培养,通过专家讲座、学习深造、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尽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撑。对招商引资项目不能“一招了之”,要加强跟踪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帮助解决项目在建设、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促使其尽快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四)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广东省经济社会建设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广大干部工作用心、作风扎实。他们对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善始善终,有布臵、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从不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更不急功近利、追求轰动效应。他们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干部队伍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良性发展机制,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同志不愿意铺下身子做过细的工作,说的多、做的少,布臵多、督促检查少,做显性工作多、做隐性工作少,心态浮躁,不利于菏泽的长远发展,特别是管长远、管根本的机制、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今后,要进一步严格实行责任制、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广大干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引导大家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观念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真正干出一番经得住实践考验,经得住经得住群众评判的业绩。
四、几点建议
(一)这种异地培训的学习方式值得借鉴。参加这次异地培训,学员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一是深入学习了广东精神。对广东加快科学发展、再创新优势的的开拓进取、科学务实、积极作为的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解读,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理解,对广东省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城市群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思考,对粤鲁两地的发展走向有了正确的判断,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二是解放了思想。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立足广东看全国看世界,自己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比广东看山东看菏泽,找到了现实的差距,增强了分析思辨能力;对照自己固有的思想看当今看未来,思想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三是锻炼了意志。53名同学一起异地学习生活十几天,朝夕相处,大家普遍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亲身感受到了真挚的友情和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上都是在学校教室里不能感受到的,由此,也建议我市各级各部门多组织到先进地区的参观考察,以起到解放思想,借鉴经验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广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做法值得借鉴。广东省十分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实施 “双转移”(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的重大决策,加快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粤北、粤西、粤东整体发展步伐,缩小山区和沿海、乡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2008年以来,广东通过“结对”共建产业转移园等方式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相对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通过培训农村劳动力,实现其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大批珠三角企业纷纷将企业的子公司、子项目迁往广东省内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广东省的劳动力“扎堆”珠三角的局面也得到改善,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这样,广东经济出现了三大现象:一是欠发达地区隆起。2008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GDP分别增长13%、10.2%、12.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出现可喜变化,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增强。目前,珠三角各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深圳、珠海、东莞降幅均超过2个百分点。三是农民非农收入、人均收入双提高。2008年,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99.8元,增长13.8%,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总额的占比较2007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73%。
(三)广东实施主体功能分区考评的办法值得借鉴。2008年,广东省推出的绩效考评分为四个要点: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的发展。区分全省21个地级市,将广州、深圳列为都市发展区,将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列为优化发展区,将梅州、河源、韶关等列为生态发展区,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列为重点发展区。在实行绩效管理和问责时,每个功能区的实绩成指标体系分值都不相同,比如经济发展在都市发展区占30分,而在生态发展区则占25分。这种绩效考评办法,能够克服过去“一刀切”考评产生的弊端,更为科学合理,更能促进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第五篇: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问题及发展论文..
目 录
目录„„„„„„„„„„„„„„„„„„„„„„„„„„„„„„„„„„1 摘要„„„„„„„„„„„„„„„„„„„„„„„„„„„„„„„„„„2 关建词„„„„„„„„„„„„„„„„„„„„„„„„„„„„„„„„„2
一、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3
(一)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3
(二)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3
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问题„„„„„„„„„„„„„„„„„„„4
(一)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内部问题 „„„„„„„„„„„„„„„„„„„4
(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外部问题 „„„„„„„„„„„„„„„„„„„6
三、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6
(一)内部因素局限性问题的对策研究 „„„„„„„„„„„„„„„„„„„6
(二)外部环境的对策研究 „„„„„„„„„„„„„„„„„„„„„„„„9 参考文献„„„„„„„„„„„„„„„„„„„„„„„„„„„„„„„„12
摘要: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本文将对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我国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现状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
竞争力 珠三角 2 中小企业论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企业小而弱,大而散,管理水平相对较 低。
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数目众多,大多数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差等现状。企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缺乏科学的治理制度。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式的企业,一般情况下企业主是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身,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家族式管理,他们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不能托付给外人,血缘关系高于一切,企业内部的用人制度也是由老板说了算,“任人唯亲”是他们常用的用人制度。对于外来员工,放心和能干往往无法兼得。这种家族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之初,这些中小企业往往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许多中小企业并不能根据自身的发展去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从而也使得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在内部滋生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1.人治与法制相冲突。中国企业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产业 任人唯亲,通过编制较好的人际网络关系来治理公司;而内控要求通过制度化、表单化来治理公司,从而从人治到制制存在一定的困难。
2.口头指令向书面化指令过渡困难。中小企业不管是上传还是下达一般都是通过 口头形式表单,而内控要求任何一个流程环节都要有参照的标准(制度或表单),做过留痕。
3.一支笔的工作形式遭到挑战。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大领导说话算,任何事情都要 经过大领导批准,而忽略了工作任务本身的可行性、收益性;内控要求项目立项要编制可行、可研,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后方投资,重大工作需要集体决策。基于此,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家族的管理人员往往就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二)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最初的珠三角成为了以香港、台湾为主的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地,在很长一段时间有“世界工厂”的称号,制造业是当时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带动了珠三角区域经济的腾飞。但自2007年发轫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助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1.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并带动整体经济增长下滑。不少出口导向性的 企业面临倒闭的压力,缩小经营规模,生存困难,如东莞合俊玩具厂的倒闭,企业降低成本的空间有限,各种成本不断上升,但加工的利 润则不断下降。公司倒闭和缩小经营规模,将巨大的劳动力释放到社会,进一步的拖累经济增长下滑。
2.劳动力需求下降,就业压力增大。招工难,用工成本逐年攀升。一线员工 和基层管理人员、基层技术人员招聘困难,流动性大,用工成本逐年攀升。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珠三角地区“用人荒”的现象日渐一日的凸显,到了2016年,整个珠三角地区用人缺口将达200万,员工的流失率非常频繁,以笔者的公司来看,每月的人员流失率由2005年的每月5%左右,到现在的15%左右,到农历年底的最后一个月,人员流失率更是达到50%左右,(笔者公司的人员有1500人的规模)。员工成本逐年以10-15%左右攀升,政府近几年来,每年都调整最低工资,各地调整的幅度不一,在珠三角地区,最低工资一直维持着10-15%的增长幅度,导致用工成本逐年攀升,压窄了公司原有的利润空间。
3.基于现有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长期持续。我国珠三角地区中 小企业大多数都是技术比较陈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属于典型的“三来一补”型,属于为外资企业配套加工或组装型的,他们多数技术设施设备都不完善,还很落后,甚至还有些是处于原始的手工劳动阶段。经济实力稍好一点的中小企业,又仅满足于单靠引进设备仿制市场上的产品,来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通常生产出来的产品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技术含量都不高,附加值偏低,没有自己的品牌特色。不少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势单力薄,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粗放化,竞争能力不强,而且缺少必要的科研设施,很难以给紧缺人才支付较高的薪资,更无法为其员工职业生涯进行前景设计,所以很难以吸引层次较高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更别说留用这些人才。4.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良好机遇已经来临。本次金融危机在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般加工型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不得不加快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同时,海外环境的恶化,也降低了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产业群转型和升级的成本。中国正在大力刺激内需的各项政策,这有助于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扩大内需和向国内转移。
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问题
(一)影响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内部问题
企业内部的健全和团结对于一个团体来说极其重要,企业要面临行业间的协作、外部同行的竞争,内部的协调与统一、素质的完善及提高的重要性就更被体现。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在其产生时一直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在政府的政策上受着“不平等”的倾斜,虽然现在政府在政策上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扶持,但力度不够,尚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1.市场问题。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相比较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对市场的认识较早,但认识程度仅在于了解什么地方能够销售他的商品。虽然能够从现代的角度了解市场,也能掌握“价格战”这一类争夺占有率的战术,但不能从战略的角度上认知市场。以上市场意识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使 得市场问题变得更加尖锐。
2.品牌问题。品牌是什么?我国学者韩光军认为“品牌俗称牌子,是商品的脸谱”,“他体现商品(或服务)个性和消费者的认同感,象征生产经营者的信誉,包装等 符合的组合”,“品牌是一个复合型要领,它有品牌名称、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标志、品牌色彩、品牌包装及商标等要素构成”。所以,品牌是未来产品上市的上岗证。我国中小企业对此还不够重视或者由于市场概念的比较模糊,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人重视的是眼前的利益,而轻视由单个产品的质量、规格以及弟弟去性所营造的品牌。
3.发展战略问题。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不仅仅要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建设自己 的品牌,还应该重视发展战略问题。企业战略的本质就是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战略并非只是一个梦想,或者只是一纸 空文。完整的、科学的战略方案对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业绩、实现企 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战略对于企业的价值,就如同思想、智慧对 于一个人的价值。没有思想、智慧的人不可能创造出太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大环境中,企业不能再是被迫去创意去提供新的需求,而应 该是本能的,否则企业就会被吞并、被收购、被宣布破产等,而退出企业舞台。人才问题,21世纪的竞争拼的是人才的竞争。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在有劳动密集型的竞争环境转向技术密集及资本密集型的竞争环境之中时,人才问题的重要性就被显现出来。可以这么说企业拥有人才结构及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对于企业,人才问题的解决,其台问题就不是问题,但中小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薪金、福利、发展空间以及社会地位等需求,并且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对人才问题不够重视、不尊重人才以至于浪费人才。所以人才问题成为阻碍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5.技术创新问题。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之前主要为“三来一补”型的企业,技术 含量很低,所获的的利润也非产的底,比如富士康生产美国的苹果手机,每台手机只赚取2%的利润,绝大部分利润为苹果公司所获得,何况其他的中小企业呢!故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要想赢得市场份额,要有竞争力,其根本途径在于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
(二)影响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外部问题
阻碍企业发展的不仅只是内部问题,外部问题也是具有作用的。在市场经济时代,有许多企业经不起市场经济的风雨,相继破产和倒闭,无非是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的表现。
1.环境问题。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国外众多企业的环伺下,企业的环境问题更显复杂,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大企业的竞争,更是要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企业面临着被集团化或联盟化,最后终端消费者随着消费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对产品的要求。怎样在弱势环境之下生存和发展,将是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所面临外部问题的最大问题。
2.融资问题。企业要发张,必然会遇到资本问题,单靠资本的原始积累,时间会长达几十年,可是,有时机遇是瞬间而来,无法抓住。通过非正常的方式取得的资本,一旦资金链断裂,产生的连锁反应会导致一系列的企业倒闭破产,甚至是经营良好的企业,所以,怎样处理发展与资本的关系是我国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3.社会化服务问题。人这个社会是因为彼此相互提供服务二存在,一样企业也时刻在提供和接受服务,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企业想单兵作战根本不可能,随着消费需求趋向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之间所存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在一个已提供服务的环境下,所面对的不再是生存与发展问题,应该是“有效提供”的问题。怎么样提供服务是我国中小企业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新问题
三、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一)内部因素局限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1.以需求为导向,提供有效需求。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是市场的变化而不是政府机构的改变,企业人应该做的 的不是能提供什么,社会就需要什么。要想在大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理念,在市场经济下重新认识市场规律,了解并去掌握新的市场游戏规则。在维护就市场之上去创新市场,利用各种媒介去提高市场占有率或扩大品牌的影响不为中小企业所适用,海尔、松下等知名企业是在产品拥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基础上而产生的,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要立足自己已有的市场基础上,要针对自己所服务的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市场自然会扩大。
如:华为需要采购开关电源,预计在5000万只/年,采购金额估计在5-7亿人 6 民币,华为采用从3家合格的电源供应商里进行招标,根据各家以往的产品品质、交期以及目前的报价等条件按一定的比例系数予以评分,以分高者取得一标,次之二标,再次之三标,一标取得60%定单,二标取得30%定单,三标取得10%定单,如此方案,一年举行一次。A公司作为华为的合格供应商,要充分了解华为客户的需求,并一次为导向,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需求。因为华为对于A公司来讲为第一大客户,为此,A公司成立服务华为的窗口-华为客户服务经理,并安排专人对应服务华为的产品品质,工厂内部成立华为产品专案,组织学习华为的相关文件、流程、要求和标准,将其在A公司内部拉通,使得A公司能够更好的满足华为的需求。在配合华为公司的严格要求过程中,A公司的企业效益体现的势头不错,在2015年,国内大部分公司经营困难的情况下,A公司营业额较2014年上涨20%,其中有一半的营业额为华为贡献的,同时也接到诸如飞利浦、海尔、中兴通讯等优质客户的订单。
2.建立品牌理论,打造品牌效应。随着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素质的提升,品牌消费是必然的趋势,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应该树立品牌理念,从市场角度认知品牌效应,建立品牌体系。首先,明确品牌效应。产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只有品牌才能使两者与市场联系起来。企业应该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以及销售过程和售后服务中去体现品牌,从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去加强品牌。其次,建立及维护品牌。品牌必须与企业产品、未来发展趋势、追求目标、管理理 念、企业名称或产品名称等相结合,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等效于品牌的维护。最后,打品牌战,品牌战是战略,不是战术。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必须能够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待竞争。销售战术会造成围绕市场的拉锯战,参与者没有胜利者,取得最后胜利的才是胜利者。
如:深圳的永业昌机电有限公司以生产小型的散热风扇企业,该产品技术门槛不高,基本的设备只要15万左右,员工20人左右,就可以开厂运作,所以,加入其中生产该产品的小作坊、小 厂等在深圳很常见,为了争取订单,大家不惜大打价格战、成本战,结果单个产品利润的市场报价越来越低,产品质量为了减低成本,偷工减料,企业愈做愈艰难。如何在如此杂乱纷扰的行业里生存和发展呢,深圳永业昌机电有限公司的给的答案是:品牌。该公司从建立之初,坚持提升优质品牌战略。首先,坚持做优质品牌的产品。当华强北的其他档口的散热风扇采用市场上通 7 用的零件组装散热风扇,零件质量很差,如用塑胶的水口料或再生料注塑扇叶、采用公模注塑毛刺很多等等,单价很低,但成品整体的质量比较差。永业昌坚持自己开私模,自己成立模具车间、注塑车间,使用原生的塑胶原料,自己研发设计产品,从设计上、源头上控制好主要的零部件的品质稳定。其次,坚持高价原则,其产品要高于当市场上同类产品的10%,不搞价格战,建立品牌效应,很多客户刚开始也很拒绝使用永业昌的产品,认为其价格较高,可是在使用其他公司的产品后,因为品质问题屡屡出现,偶尔试着换用永业昌的产品,经过比较,发现还是永业昌的品质过硬,使用寿命更长,风力更大,噪声更小,就这样,陆陆续续有很多回头客户,通过15年的坚持,其产品由之前最低时的每月5000只,到现在的每月有2000000只左右,员工有200人,已经是国内该行业的前三名,实现了企业的良性循环,所以,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建立品牌、重视品牌,利用品牌战略,在国内公司的新一轮洗牌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3.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确保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各种战略的总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 是发展性,是着眼于企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发展战略是其它企业战略的上位概念,是统帅其它企业战略的总战略。用企业发展战略指导其它企业战略,用其它企业战略落实企业发展战略,这是先进企业的成功之道。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如果想继续发展,想摆脱夹缝中生存之命,那么就必须要制订发展战略,以知晓企业行为的有效性,以知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何种行为才使发展过程最短、风险最小、效益最大。这只有制订发展战略才得以解决。发展战略是以信息为基础,以远期的市场地位为目标,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模式,品牌模式以及经营理念上。
4.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经营人才企业。以人为本是对人性基本规律和人的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符合企业和谐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企业管理最优化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加快企业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全面建设和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和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以往的管理注重的是 8 效益、成本,认为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就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人的需求发展。实践证明,人作为主体,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可以有效的把企业从常规的就生产抓生产、就管理抓管理、就经营抓经营的狭隘思维定势中摆脱出来,站在调动和提升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的高度,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有效性也将得以大大提高。第三,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人的潜能决定物的潜能的发挥,提升企业素质,首先要提升员工素质,而这一素质的提升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力量,是被被动管理为自主管理,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为企业负责、为他人负责、为自己负责,全心全意的完成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自觉自愿的做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事,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愿望。
2016年,珠三角的员工基本上是“90后”,他们大多有如下特点:心理承受力差,缺少理想和信仰,棱角凸出、个性张杨,职业素质偏差。如何对 “90后”后的员工实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所有企业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但万变不离其中,唯有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去经营企业,方能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如:关爱“90后”的身理健康,建立温暖和谐的工作氛围,采取赞赏式的工作方式,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等等。
根据企业的实际采取合适的薪酬和奖励制度。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之前的薪酬制度多为底薪+加班费+津贴+奖金,但奖金的部分非常的少,缺乏激励的动力和激情,但之前员工的工作比较难找,故员工可以忍受,而到2016年,全国都是缺少人力,珠三角地区尤其严重,缺口达200万人左右,如何留住员工?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笔者的公司,每年的离职率原因调查中,60%的离职员工是因为薪酬较低的原因,但单纯的增加工资,会增加成本的压力。所以,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采取计件工资或集体计件制,使得员工的工资直接与计件挂钩,一般计件制工资要高于计时制工资的20%,效率则可以提升30%。其次,针对基层或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加大奖励的幅度,制定 KPI(关键绩效考核),根据KPI计算,使得每月奖励的奖金可以达到之前工资的 9 30-50%,也可以采取分红制度,享受公司一定比例的利润,如此,可以大大激励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最后,采取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等等。
实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以机器替代人员,减少一线员工,提升生产的产量和品质,东莞市政府已经立项,大力鼓励在莞企业实行自动化生产,并在税收和资金上予以扶持,如富华电子,去年在一条生产线上导入自动化设备,花了资金110万左右,节省人力15人,以每人4000元/月计算,则在1.5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并且节省了人员,降低了人员招聘的压力,而目前整个广东都处于用工荒的状态,可以大大减轻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用人压力。而剩下的操作自动化的人员带有一定技术性质,薪酬待遇都可以提高,可以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实行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5.提倡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和升级。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企业应该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推进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推动技术创新。首先,要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战略,其次,采取模仿式的创新技术,为企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技术信息和科技研发能力,为企业进一步进行改进性、渐进性创新打下基础,最后自主创新,最后,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协调一致。
(二)外部环境的解决对策
1.目前的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日益严峻,国内的产能目前已经面临
过剩,相互同行间要面临不同层次的价格战,血腥残酷,同时外资企业也在寻找 出路,加入其中,在如此的环境下,企业要做到主抓核心业务,核心技术,放弃 一些不能盈利的或勉强经营的业务。抱团取暖,在公司产品的上下游间供应链间 建立策略联盟,形成一个微型的生态链条,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2.建立和完善融资体系。我国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机遇问题,主要体现为融资性问题。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主要有三种模式:自我资本积累、直接引进资本、间接引进资本。公司要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从而采取何种资本积累方式。自我资本积累是一种最保险最没有效率的一种资本积累方式。保险,是因为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只依靠企业自身能力,不会因为产权、品牌、利润、权益等等一系列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使企业分裂或分化等有碍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数。最不具有效率是指机遇稍纵即逝,企业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筹措资本时,机遇已经远去了。直接引进 10 资本。就是直接从金融机构引进投资资金。金融机构会考虑中小企业的信誉、投资的风险、利息的支付等一系列运营问题,间接引进资本。就是与相关的企业采取联盟、合资等引进资金投入的模式,共同创造条件,把握机遇。此种方式,一者有利于企业接触新的技术,一者有利于促进企业形成经营的本能性的转变。
3.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服务、流通服务、生产服务。中小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社会信息服务机构,以尽可能的避免风险,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掌握信息服务,能够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流通体系和社会流通服务,加快资本周转率,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在生产服务方面,企业同时要在经营活动中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把风险大、收益小、非竞争优势业务外包于其他专业企业,生产服务的重点是只经营自己具有的竞争优势的业务,在大的环境下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已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
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 越来越多的大中小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这一趋势,意识到只有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光军著:《品牌策划》,经济管理出版社,第1997.1页。
2.万向东、刘林平著:珠三角与长三角外来工比较研究”调查报告之一 流动、打工、生活与外来工权益状况 《珠江经济》,第2007.4页。
3.王苏生著:经济危机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 《百度文库》,第2008.1页。4.汪小星著:富士康:苹果代工利润仅2%受劳资矛盾困扰《南方都市报》,第2012年1月
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