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设置演讲的“兴奋点”
演讲稿是演讲的前提与基础,而演讲中最能赢得听众情感共鸣的是你思想的火花。
所谓兴奋点,是指散落在演讲稿中那些富有激情,容易对听众产生较强刺激或引起其高度重视、能产生强烈共鸣的词句。
在演讲稿中设置兴奋点,不但能有效地引发演讲者的深入联想,有利于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使演讲更加生动感人,而且会让听众时刻跟着演讲者的思维转。这样,台上台下就会同呼吸、共悲欢,形成讲与听的整体效应。
1、酝酿浓厚情感,留出掌声空间
掌声能够活跃会场气氛,给演讲者以“感情回报”,使之心情更加愉快,思维更加敏捷,也能给听众以陶冶,使之更加认真投入。掌声的调剂会使演讲产生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因此起草演讲稿时应有意识地给掌声留出一定的空间。这就需要在演讲稿中主动运用那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充满激情的语言,那些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能够给听众以深刻启迪的语言和那些热情歌颂真善美、无情鞭挞假恶丑的语言。这些语言能让听众受到激励、鼓舞和启发,从而自发地鼓掌。具体而言,一种是感情澎湃、妙语连珠。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一种是“寓情感于情理之中,发掌声于妙语之外”。如朱基总理在就任伊始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铿锵的话语赢得了满堂的掌声。
2、设置兴奋语言,满足听众心理
所有能够引起听众兴趣和热切关注的事例、名言、佳句和精辟独到的见解都属兴奋点的范畴。在演讲稿中,按照演讲内容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兴奋语言,绵延不断地“埋设”在演讲稿中,让它像星星一样闪烁,像眼睛一样放射出睿智的光芒,会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满足听众的心理需要,但要讲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千万不能不顾对象,故弄玄虚,刻意求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日本投降时发表的广播演说中,首先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接着又回顾了四年前的珍珠港事件,让所有美国人的心都为之跳动,在缅怀亲人的同时,阐明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并认定“胜利后的明天将是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希望”。整篇演讲起伏有致,既肯定了民族的精神与意志,又让人民对明天充满必胜的信心。
3、敢于打破定势,善于标新立异
人都有好奇心,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身就具有兴奋作用。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是设置兴奋点的很好方法。为了使演讲吸引听众,在尊重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要对演讲稿进行必要的创新,打破思维定势,要敢于创造,善于借鉴,造清新之气,树时代新风。外交场合的演讲大多平稳有度,但1972年尼克松来华时,在一次演讲中却说:“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它使人们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长城还使人们想起,在几乎一代人的岁月里,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听到这里人们不知来意是善是恶,自然细心聆听下文:“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一句话让人轻轻放下提起来的心。
第二篇:如何设置演讲的兴奋点
演讲稿是演讲的前提与基础,而演讲中最能赢得听众情感共鸣的是你思想的火花。
所谓兴奋点,是指散落在演讲稿中那些富有激情,容易对听众产生较强刺激或引起其高度重视、能产生强烈共鸣的词。
在演讲稿中设置兴奋点,不但能有效地引发演讲者的深入联想,有利于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使演讲更加生动感人,而且会让听众时刻跟着演讲者的思维转。这样,台上台下就会同呼吸、共悲欢,形成讲与听的整体效应。
1、酝酿浓厚情感,留出掌声空间
掌声能够活跃会场气氛,给演讲者以“感情回报”,使之心情更加愉快,思维更加敏捷,也能给听众以陶冶,使之更加认真投入。掌声的调剂会使演讲产生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因此起草演讲稿时应有意识地给掌声留出一定的空间。这就需要在演讲稿中主动运用那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充满激情的语言,那些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能够给听众以深刻启迪的语言和那些热情歌颂真善美、无情鞭挞假恶丑的语言。这些语言能让听众受到激励、鼓舞和启发,从而自发地鼓掌。具体而言,一种是感情澎湃、妙语连珠。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一种是“寓情感于情理之中,发掌声于妙语之外”。如朱熔基总理在就任伊始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铿锵的话语赢得了满堂的掌声。
2、设置兴奋语言,满足听众心理
所有能够引起听众兴趣和热切关注的事例、名言、佳句和精辟独到的见解都属兴奋点的范畴。在演讲稿中,按照演讲内容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兴奋语言,绵延不断地“埋设”在演讲稿中,让它像星星一样闪烁,像眼睛一样放射出睿智的光芒,会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满足听众的心理需要,但要讲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千万不能不顾对象,故弄玄虚,刻意求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日本投降时发表的广播演说中,首先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接着又回顾了四年前的珍珠港事件,让所有美国人的心都为之跳动,在缅怀亲人的同时,阐明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并认定“胜利后的明天将是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希望”。整篇演讲起伏有致,既肯定了民族的精神与意志,又让人民对明天充满必胜的信心
3、敢于打破定势,善于标新立异
人都有好奇心,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身就具有兴奋作用。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是设置兴奋点的很好方法。为了使演讲吸引听众,在尊重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要对演讲稿进行必要的创新,打破思维定势,要敢于创造,善于借鉴,造清新之气,树时代新风。外交场合的演讲大多平稳有度,但1972年尼克松来华时,在一次演讲中却说:“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它使人们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长城还使人们想起,在几乎一代人的岁月里,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听到这里人们不知来意是善是恶,自然细心聆听下文:“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一句话让人轻轻放下提起来的心
4、加大语言力度,提高刺激强度
从生理学角度讲,在额定域值内,人的感官接收外来刺激的强度越大,神经兴奋的程度越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最容易记住对自己有重大影响、对自己有利的、自己主观愿意记住的或给予自己重大刺激的信息。听众对演讲反映强弱,或者说演讲对听众兴奋程度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演讲语言的强度。演讲语言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演讲者对演讲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事物的感悟程度、对问题分析的透彻程度和现实立场的鲜明程度。演讲要尽最大努力把问题看得透彻、准确、鲜明,始终给听众一种压力感和责任感。如泰戈尔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开头便说:“我的年轻的朋友,我眼看着你们年轻的面目,闪亮着聪明与诚恳的志趣,但是我们的中间却是隔着年岁的距离。我已经到了黄昏的海边;你们远远地站在那日出的家乡。”相对陌生而又清新雅致的诗句从诗人的口中缓缓流出,哪一个青年能不为之动情动容,继而为他的连珠妙语所吸引?他由此升发开去的保持纯净灵魂和自由精神的演讲自然就异常深入人
第三篇:演讲时的“兴奋点”该如何设置
所谓兴奋点,是指散落在演讲稿中那些富有激情,容易对听众产生较强刺激或引起其高度重视、能产生强烈共鸣的词句.
在演讲稿中设置兴奋点,不但能有效地引发演讲者的深入联想,有利于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使演讲更加生动感人,而且会让听众时刻跟着演讲者的思维转.这样,台上台下就会同呼吸、共悲欢,形成讲与听的整体效应.
1.酝酿浓厚情感,留出掌声空间
掌声能够活跃会场气氛,给演讲者以“感情回报”,使之心情更加愉快,思维更加敏捷,也能给听众以陶冶,使之更加认真投入.掌声的调剂会使演讲产生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因此起草演讲稿时应有意识地给掌声留出一定的空间.这就需要在演讲稿中主动运用那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充满激情的语言,那些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能够给听众以深刻启迪的语言和那些热情歌颂真善美、无情鞭挞假恶丑的语言.这些语言能让听众受到激励、鼓舞和启发,从而自发地鼓掌.具体而言,一种是感情澎湃、妙语连珠.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一种是“寓情感于情理之中,发掌声于妙语之外”.如朱基总理在就任伊始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铿锵的话语赢得了满堂的掌声.
2.设置兴奋语言,满足听众心理
所有能够引起听众兴趣和热切关注的事例、名言、佳句和精辟独到的见解都属兴奋点的范畴.在演讲稿中,按照演讲内容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兴奋语言,绵延不断地“埋设”在演讲稿中,让它像星星一样闪烁,像眼睛一样放射出睿智的光芒,会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满足听众的心理需要,但要讲求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千万不能不顾对象,故弄玄虚,刻意求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日本投降时发表的广播演说中,首先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接着又回顾了四年前的珍珠港事件,让所有美国人的心都为之跳动,在缅怀亲人的同时,阐明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并认定“胜利后的明天将是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希望”.整篇演讲起伏有致,既肯定了民族的精神与意志,又让人民对明天充满必胜的信心.
3.敢于打破定势,善于标新立异
人都有好奇心,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身就具有兴奋作用.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是设置兴奋点的很好方法.为了使演讲吸引听众,在尊重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要对演讲稿进行必要的创新,打破思维定势,要敢于创造,善于借鉴,造清新之气,树时代新风.外交场合的演讲大多平稳有度,但1972年尼克松来华时,在一次演讲中却说:“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它使人们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长城还使人们想起,在几乎一代人的岁月里,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听到这里人们不知来意是善是恶,自然细心聆听下文:“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一句话让人轻轻放下提起来的心.
4.加大语言力度,提高刺激强度
从生理学角度讲,在额定域值内,人的感官接收外来刺激的强度越大,神经兴奋的程度越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最容易记住对自己有重大影响、对自己有利的、自己主观愿意记住的或给予自己重大刺激的信息.听众对演讲反映强弱,或者说演讲对听众兴奋程度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演讲语言的强度.演讲语言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演讲者对演讲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事物的感悟程度、对问题分析的透彻程度和现实立场的鲜明程度.演讲要尽最大努力把问题看得透彻、准确、鲜明,始终给听众一种压力感和责任感.如泰戈尔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开头便说:“我的年轻的朋友,我眼看着你们年轻的面目,闪亮着聪明与诚恳的志趣,但是我们的中间却是隔着年岁的距离.我已经到了黄昏的海边;你们远远地站在那日出的家乡.”相对陌生而又清新雅致的诗句从诗人的口中缓缓流出,哪一个青年能不为之动情动容,继而为他的连珠妙语所吸引?他由此升发开去的保持纯净灵魂和自由精神的演讲自然就异常深入人心.
第四篇:风景园林设计的兴奋点
风景园林兴奋点设计
作者:刘征
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人员来说,他们的许多设计创意和构思可称为上乘佳作,但现在有的公众审美意识水平差,景观资源价值开发度低,优秀的创意和构思不被理解,其价值难以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摆在公众与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面前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尽快大幅度地提高公众审美能力,要么从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人手,寻找一种更适合于当前公众审美意识水平,实现其美学价值的设计思路。显然,前者现在难以做到,那么,出路就必然在于后一种选择上。
既然风景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它之所以被认为具有风景旅游价值,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不同程度人有相同的美感。下面从审美主体(公众)的视点进行美感的层次透视,了解这点对于设计人员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审美主体是审美活动的核心,审美潜意识水平是美感质量的基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征直接决定着审美效应的大小。因此,可以对审美主体的美感层次进行划分(这种划分与景点级别划分具有本质的区别),并采取不同的相应设计对策。
1、安全感是公众审美的基本要求
安全感是产生美感的基本保障,它构成美感的基本层次。这种要求反映在游人对整个设计审美的过程,能对所经历环境有这总体的了解,以及在不同视点和位置上,对空间平面和立体面的可视性性状况的了解。例如,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人就很难再有心情去欣赏四周美丽的风景;路途崎岖的环境会使游人望而生畏。因此,在最起码的安全感对公众来说是必要的。当然,有时适当的冒险也会刺激游人的审美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兴奋点的作用。但对于工作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环境中过多的冒险是不适合的,安全感是一个基本要素,这往往是产生美感的必要前提。
2、自然风景能够使人心旷神怡
自然风景的美与不美根本原因是在于人的审美,如果它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欲望,这样会在美感层次上表现为一系列的美感层次,即各种相互融合的风景信息可以使一个人感到心旷神怡,给人以持久的舒适感。随着风景场的转换,不断有新的风景信息来强化对游人的刺激,使美感平台缓慢波动。但总的来看,在一定时间内,平台“高度”会逐渐上升,达到一个最高点后再缓慢下降。这时,若没有新的较强烈的风景信息进一步强化刺激,游人的美感平台“高度”将继续下降,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所以当处于平台区的审美主体受到强烈的风景信息刺激时,美感层次会在前一个平台基础上急剧上升,使审美主体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而后再缓慢下降进入下一个平台区。新的平台“高度”会因兴奋点的特征及审美主体的审美潜意识而比前一个平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对整个审美过程 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次审美活动美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奋点的数量和质量。只有在安全感基础上,平台才会与激变区不断反复促进才能使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一层层的上升,并获得较好的审美效应。否则,若审美主体的美感只局限于一两个平台区内,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审美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兴奋点在美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中应突出兴奋点设计这根主线,在合理安排景观生态和观赏效果的同时,因地制宜,巧妙设计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公众审美素质水平的现实,充分发挥风景园林的作用。
事实上,我国传统造园理论非常重视意境创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里”,方寸之间,意境无穷。这实际上是兴奋点创造的一种形式。例如,欲扬先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对比手法,为了表现空间的开阔,先营造一个压抑的预备空间,使游人在充分压抑之后豁然开朗。这种对比的强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兴奋点设计。如果没有预先的压抑,让游人直接进入开朗空间,虽然也会给人以开阔、舒畅之感,却不会产生兴奋感,美感层次处于一个平台上。而增加了一个预备空间,则能使游人美感层次经过兴奋点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从而达到强化审美的效果。
3、兴奋点设计
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点设计,二是暗点设计。
3.1明点设计是指: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各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风景信息引起游人的兴奋点。风景信息可以来源于自然景观,也可以来源于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来说,往往要利用某些稀有现象或巧夺天工的构思给人以出奇不意的感受。稀有现象如海市蜃楼、佛光、云海、雾淞以及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知名度较高的观赏对象。巧妙的构思则要因地制宜。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本无特殊之处,但由于其中水池假山的设计别具匠心从而引起了游人的兴奋点。设计者利用假山的自然孔洞进行巧妙布置,使天光透过孔洞在水中映出弯弯月形,并在特定观赏位置设置栏杆加以提示。游人至此,必亲临水边观赏白天水中的“一弯月”,从而得到很强的审美满足。
明点设计的风景信息亦可来源于人文景观,例如在泰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在景观资源价值中占有很大比重,游人在游览雄壮而奇丽的自然山水风景的同时,更被诸如摩崖石刻中的书法,名人诗词、帝王封禅等丰富而别具特色的人文资源所吸引,产生兴奋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泰山位列五岳之首,被列人世界遗产目录,成为世界上九项综合性遗产之一(截止1993年)。
3.2暗点设计是指: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利用一些风景信息所包含的,不能直接被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潜在信息,作用于一定层次的审美意识水平所产生的兴奋点。与明点设计相比,它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不同的审美意识水平对它的反映程度不同,兴奋强度也不同。错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就是暗点设计的一种形式。例如,面积较小的园林,为了营造深远的艺术感,在道路设计上通过逐渐缩短路宽,路的尽头设置较小的景物以及路旁植物配置有意减少株距等方法,利用透视变形的原理,使人感到深远。相反,则可以使一段较长而单调的道路通过弱化透视变形而显得距离变短。
中国古典园林在暗点设计上可以说是独树一至的。由于受到五千年文明丰富积累的深刻影响,意境审美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者通过形象思维,将过去所见所闻重新联系组合,形成许多美的联想。运用诗、词、歌、赋、联、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描绘出一幅幅联想性意境画面,大大拓宽了欣赏者的审美空间。联想的内容十分广泛,江南园林的水景常在一泓池水之外,贯以短短的溪流,并掩以花木,使人不知其何所止,这使人联想到这泓池水是有来龙去脉的,而不是一潭死水。
古典园林中有时在亭中悬一面大镜,游人赏镜中的虚景,再观亭外的实景,既有虚实对比,又扩大了空间感,正如《园冶》中所提到的“宛然镜游”。设计者要善于利用这种联想的手法,使景色虚实相生,这些手法在西方园林中是十分少见的。
至于我国园林景点或建筑的题名,更是激发联想,引人入胜。如颐和园的“山色湖光共一楼”;不足百米山巅处的“排云殿”;圆明园的“四宜书屋”等。从名称上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夸张。此外,还利用屏联引发游人的联想,如扬州郑板桥读书处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苏州拙政园有南朝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字数不多,却使游人联想玩味,美感倍增。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承德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月色空明之夜,万籁俱寂,静中传来武烈河水流动的哗哗声,细听似乎还能听到江上人家的摇橹
声。江声并不吵人,相反,正是因为有了江声才使月夜显得更加宁静。意境设计作为暗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收四时之烂漫”和“景到随机”。这个“机”允许在现实景物的基础上施展浪漫主义的遐想,使风景的意境深化。避暑山庄如意洲西临水处原有“云帆月舫”一景(康熙三十六景之一),这是一座临水的仿舟形阁楼,景名取“宛如驾轻云,浮明月”的意境,这称得上是“景到随机”的范例,“驾轻云”比较容易理解,即借驾轻云横逸为船帆鼓风而进的写照,而“浮明月”并不是明月浮于天际,而是月光如水,遍撒大地,舫座落在月光笼照的地面上,犹如浮于水面上一样。这也正符合前面提到的“月来满地水”的诗境。象这样在具体的基础上又寓抽象,在写实的造型中又赋写意意味的兴奋点设计是十分可贵的。
4、兴奋点设计
兴奋点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采用得越多越好。医学上早已证明,过多的兴奋刺激反而会使人的兴奋感被削弱。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有“二十五米理论”,指出移步易景的频率为每25m左右一次,既不要频繁地变换景物,也不要设计呆板,使游人接受不到充分的风景信息刺激。当然,25m只是一个观念,并不确指一个标准。但这可以说明兴奋点设计除了要注重质量外,还存在一个数量与频率问题。设计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削弱游人的美感,频率变化不当也同样会影响游人的审美效应。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景观资源的具体实际,在原有自然科学现象、历史背景、名人轶事和神话传说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放大”设计,将这些潜在的风景信息 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风景园林的兴奋点设计数量从根本上应取决于景观资源的价值。在设计时既不能对可以利用的景观资源视而不见,也不能凭空捏造和生搬硬套兴奋点设计。在总体规划阶段应对规划地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风景园林的审美情绪设计基调,在序幕--发展--递进--高潮--尾声等各个阶段,结合景观资源实际情况确定兴奋点设计的数量和频率,尽量使游人在各个阶段和层次上都能保持一种较强的审美渴望,并且在各个过渡空间能给游人以足够的提示,从而引导游人按照设计者的思路进入下一个景观序列。事实上,这种过渡提示很重要,它可以把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让游人按照景观序列的发展,完整地欣赏风景。可以说,兴奋点设计是使游人产生审 美欲望的动力,过渡空间的风景提示则是正确引导这种审美动力的“指路牌”,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审美的欲望,游人当然不会继续游览;只有审美欲望,却不知如何完整地欣赏,就好象面对一部精彩的影片,只杂乱无章地看了几个片断,当然不能满足审美需要。目前,对于象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这样较大型的风景园林,其游客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去游览,就象去看一部新影片,需要从头至尾仔细观看才能知道是否精彩。在这种情况下,风景提示就来得更为重要,因为这不同于对风景园林情况已较熟悉的游人,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景点去欣赏,而不会影响他们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些景观资源在整个风景园林序列中的地位和价值。
近年来,在风景园林设计及建设中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份追求景观的新、奇,许多地方曾一哄而上各种微缩景观、西游记宫、蜡像馆等。事实证明,这些为获得暂时经济效益而不顾实际,粗制滥造的兴奋点设计是不能长久的,结果不能使游人产生积极的美感,反而为社会带来了许多不良的负面效应。另一种倾向是过分追求所谓开放式的 “时代要求”,不惜破坏原有的风景资源,对极富开发价值的兴奋点设计视而不见,一味地营造大草坪和低矮植物配置。诚然,向西方学习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环境是对我国风景园林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发展,但不能僵化成为一种千篇一律的模式。笔者见到有些地方为了营造这种“大环境”,不惜破坏历史遗迹,或者把本来别具特色的龙墙、亭台拆掉,这种重复建设的效果未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丧失了个性就等于生命的终结。东方园林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依靠的是东方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不是某一种或两种具体的模式。
5、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过一般的形式美法则色彩配比、地形及植物处理等手法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园林环境对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来说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这些传统的设计手法营造的风景园林其风景信息非常明确,容易被游人认可。但这种设计仅仅能满足公众美感的 前两个层次,所获得的审美享受是有限的。而对于兴奋点设计,尤其是暗点设计,目前之所以缺乏认识,一是由于这种设计比较难于被公众认知;二是由于设计人员本身不明确 它在风景园林设计以及公众美感层次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作为一种适应当前公众审美水平、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风景园林景观资源价值开发度的设计理论,兴奋点设计应从过去模糊的、纷杂的设计理论及技法中提炼出来,成为一种明确的设计思路和手段。它有助于公众对风景 园林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随着公众审美潜意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又会对兴奋点设计从更高层次上加以理解和把握,获得更大的审美享受,这两者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这有利于形成“公众的园林为公众服务”的现代园林良性运行机制
第五篇:职场倦怠 如何找准兴奋点
职场倦怠 如何找准兴奋点
2008年12月10日 11:25来源:39健康网
每天早晨上班前照镜子,你的表情是微笑吗?不知从哪天开始,你是不是从星期一就盼着星期天?是不是恨不得撒个小谎不去上班,哪怕生病也好?在办公室,动辄懒洋洋地消极怠工,这份工作让你厌倦甚至沮丧?你无法控制内心暗长的倦怠感和消极情绪?——你,已经成为职场“倦鸟”!
一旦职业倦怠如“流感”般蔓延,便一发不可收拾——“被传染者”会无心工作,没有了向心力的团队更如同一盘散沙。因此,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跳出职业倦怠泥沼至关重要。
“倦鸟”的故事
持续高压情绪焦灼
孟飞 28岁 业务经理
“如果我每月不能做到一定数额的利润,我的业务就无法运转下去。”孟飞在通信业奋斗了6年多,现在每天都要面临这个问题。
5年前,孟飞只身一人来到广州,他什么困难都不怕,一心向前冲。从当初的业务员奋斗到现在的业务经理,薪水倒是涨了好几倍。而现在,经验丰富了,说话的口气却不如以前“硬气”。面对同样的压力,他几乎难以做到当初“从零开始”的坦然。迫于业绩压力,他每天都处于一种极端的焦灼状态。“稍遇不顺,我的厌倦情绪就滋生出来,非常想逃避,不想上班。每天晚上,我必须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并且多次因为情绪失控而影响到家人。真的很讨厌这样的状态。”
工作热情日渐消退
小柯 25岁 旅游业
小柯是一家知名旅游公司的员工。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幸运儿——目前从事的旅游策划工作,既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又与自己的兴趣相投。她已经在这个公司工作了整整3年。
3年来,小柯的职位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的工作她已经完全驾轻就熟,她觉
得工作越来越没劲。“我每天都不想上班,对工作没有了热情,就想着只要不出错就万事大吉了。可这是我曾经最喜欢的职业呀!我也曾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很多,但现在那种职业的成就感没有了,我觉得自己具备的这些知识应付目前的工作绰绰有余。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脚下的路通往何方。”她摇摇头无奈地说。
工作琐碎缺乏成就感
杨健 男 33岁 行政人员
杨健在公司里做了10年,如今也混了个“资深”,一人身兼多职,从上到下什么都需要管,既是办公室负责人,也分管后勤工作,偶尔还帮忙会计报个税,帮人事处协调协调,甚至在老总出差时担任全面负责内部工作的助理,几乎从早到晚连轴转地工作,没有一刻得闲。“经常回到家里了还得不到休息,电话不停地接,不是老总找就是同事找,老婆经常说我打杂还打得这么热火朝天。”他自嘲道。
虽然如此忙碌,杨健却并无多大成就感。他整天忙来忙去,压力很大,生怕哪里出了个错,大家的笑脸会立刻变成麻将脸。“我这个位置还很尴尬,这边老总认为我是帮公司花钱,不创造利润。那边员工认为我是老总的帮手,是眼线啥的。经常吃力不讨好,心累啊。”工作越辛苦,个人成就感却越低的他为此充满苦恼。
调查:
职场“倦鸟”年轻化
孟飞、小柯和杨健的现状在当今职场中其实屡见不鲜,这就是人们通称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常见表现是:工作时常常感到精疲力竭、容易情绪波动、经常妄自菲薄、服务质量下降、工作欠缺主动性、频繁跳槽、工作效率低等。
日前,国内某网站开展的一项《2008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74.6%的职场人产生工作倦怠。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调查中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参加工作未满4年。工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工作16年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人群。职业倦怠的年轻人最典型的应对则是换工作。和其他年龄层的劳动者相比,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换工作。
“随着社会的变革转型,就业压力增大。企业求创新突围,给管理者、员工带来一定的压力,职场倦鸟应运而生,且已经成为影响工作效率的头号敌人。作为企业及其管理者,如何帮助员工防治职业倦怠,在当前尤其重要。”某公司顾问指出。
循因:“倦鸟”的五个阶段
即将度过自己30岁生日的赵东特意休假独自出外旅游散心,想好好反省自己的职场经历,为接下来的道路想定一个方向,“都说‘男怕选错行’。工作8年来,我换了两个行业,这两份工当年我都曾十分向往并想以之作为终身职业的,但不知为何做到后来就会步入职业倦怠的老路„„难道,倦怠是一种职场必然吗?”
某公司顾问分析指出,企业文化体制导致的员工职场倦怠,并非始于员工入职之日,职业倦怠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管理者要了解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阶段、程度,方能根据其不同阶段和程度采取不同的策略防治员工职业倦怠。归纳起来,职业倦怠的形成包括蜜月期、激励期、衰退期、衰竭期和涅槃期五个阶段。
蜜月期:一开始,任何员工都会经历一个职业的蜜月期。工作的新鲜感刺激着员工,通过工作,员工认为其需求、愿望都可以从中得到满足,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企业做贡献。
激励期:当最初的工作热情开始减退,人们冷静地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中的枯燥、压力让员工感到工作难以满足其所有的需求,员工开始感到困惑,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便进入了职业的“激励期”。
衰退期:接下来,原先的热情和精力将被长时间的压抑情绪所取代,员工有了越来越多的挫败感和愤怒,出现沮丧、焦虑和身体不适的状况,对于企业、同事和上司变得挑剔和不满„„
衰竭期:这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期间,员工将会感觉悲观和绝望,甚至全盘否定自己的工作价值,还可能出现自杀、酗酒等现象。
涅槃期:如果职场人士能成功克服倦怠,将会迎来充满希望的“涅槃期”,即通过自我调节及企业帮助,员工从职业倦怠的危险状态发生凤凰涅槃的蜕变,重新定位自己,调整自己,重新唤回对工作的热情。
涅槃:找准职业兴奋点
1.从多角度更客观地评价自己、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多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那么重要吗?我非得这么忙不可吗?你或许会发现,忙碌只是一种习惯。不如
给自己放个短假,张弛有度的生活能让人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
2.做好时间管理,让工作更有条理,养成列举工作日程表的习惯,然后考虑哪些条目可以完全放弃,哪些可以委托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尽量使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效率提高,成就感增强。
3.注入资源,增强实力。对内增加个人的专业技术资源、可以通过补充知识来实现;对外增加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资源,比如建立同相关资源之间的人际关系脉络,获得工作上的信息;与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经常保持联络,培养感情,以得到他们的关心和鼓励。
4.时常进行心理自测,摸清职业倦怠状况,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没了兴趣,就要重新慎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作。
把脉:你倦怠了吗?
高级顾问指出,白领们所处的职业倦怠阶段是受其程度影响的,程度越深,所处的阶段也偏于晚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可以通过下面的职业倦怠程度问卷,有效测算和评估出自己的职业倦怠程度,进而估计自己所处阶段。
1.晚上很早上床睡觉,但很难入睡,即使睡着了也总是被噩梦惊醒;
2.即使头天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仍然觉得很疲倦;
3.从早上睁开眼睛就想着是否可以以生病为借口请假逃避上班;
4.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表,渴望下班时间的来临;
5.认为星期一是“黑色”的;
6.经常迟到;
7.总是下班后仍然想着工作的事情,并且心情烦躁;
8.经常头疼、感冒、腿脚酸软;
9.面色苍白,无精打采;
10.眼圈浮肿;
11.觉得自己工作很努力,可是得到的却很少;
12.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努力没有得到重视;
13.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愿意与同事交流;
14.在工作遇到问题时,你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
15.时常抱怨,对自己的某某同事没有好感;
16.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7.在工作中感觉不到兴趣;
18.常常觉得压力太大,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19.靠服用药物、酗酒来麻痹自己;
20.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以上状况,从来没有发生的,得1分;很少发生的,得2分;有时发生的,得3分;经常,得4分;完全吻合,得5分。分值在25~35分之间,表示处于蜜月期或涅槃期,倦怠度很低;分值在36~60分之间的,表示处于激励期,倦怠度较低;分值在61~90分之间,表示处于衰退期,倦怠度较高;91分以上,表示处于衰竭期,倦怠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