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场化改革培训学习心得.doc
烟草市场化改革启示
----学习培训心得
8月21日,按照市局的统一安排,我参加了市公司营销中心组织的营销人员培训会,会上营销中心程杰处长对省局文件精神的解读,河北中烟专职讲师对客户服务、市场化改革等课题深入浅出的讲解,印象尤为深刻,对我启发很多。下面我将我学习前后的感想在此与大家共同进行分享,如有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是面临新的挑战,急需要提升我们的业务技能。我主要和大家交流的课程是品牌培育,在没有学习之前,对于品牌培育我简单地认为:在现在卷烟控量投放到大环境下,投放什么烟经营户就卖什么烟,我们只要将货源信息告诉经营户就行了,并嘱咐将有效的货源访回来就行了,至于品牌培育好像不是很重要。但是通过学习,老师将烟草未来的发展趋势向我们做了系统的讲解。
二是市场化改革,急需要我们转变思想认识。目前烟草还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整合,所以我们商业企业更要迎合改革的步伐,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卷烟的投放结构,引进新品牌向市场推荐,使市场逐步接受,从而使新品牌成长为畅销品牌和主打品牌。
现在正处于全国品牌整合的最重要的阶段,新老品牌的置换,新品牌培育工作势在必行,我们要站在烟草未来发展的高度上看
待这个问题。经营户可能不知道,也可能看不到那么长远,但是作为我们专业的营销人员不能看不到。
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营销人员当下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十分艰巨和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转变思想认识,紧跟行业新变化、新要求、新思路。
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们实际工作,我个人认为在以后的品牌培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做好准备工作,按照“PDCA”循环工作法。作为专业的营销人员,一定首先自己要掌握你要培育品牌的类型、档次、价位、质量、包装、吸食口味、产地、焦油量、烟碱量、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品牌文化等等方面,只有你对这些了如指掌,才能显示你的专业,你所说的客户才会相信。
二、充分掌握了零售客户的各种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在宣传推介新品种时要有所侧重,切忌泛泛而谈,在品牌推介过程中还要注意四个避免,即避免缺乏真诚和热情,避免无技巧性的沟通,避免无目的性的闲谈,避免急于说“不”。对大、中、小户提供不同的引导。总的来说我们推荐新品牌的主要的方法有:对比推介法、立标杆法、加鸡蛋法、挖客户痛处法、催眠式销售法等等。
三、不断提高服务客户的水平,真正让客户体会到江苏烟草“与客户共创成功”服务理念。要善于进行合理而适当的解答。在品牌培育工作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经营户不接受,而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面对面经营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疑惑。这也是是让我们营销人员最感到头疼的地方,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哪有这么多的疑虑?为什么我说了这么多他就是听不进去?往往这个时候,我们觉得无言以对,解释多了就觉得反感、甚至还有些急躁,给客户的回答粗矿、含糊、甚至有的十分不负责。
陈文明2014年8月27日
第二篇:市场化改革料加速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9日即将拉开帷幕,世界各国主要媒体近来纷纷对中国可能在会后深化改革的领域展开预测和分析,其中围绕国企、土地和金融三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引发外界最多遐想。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指出,从中国主要领导人最近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中国下一轮改革的大方向是: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明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统一市场,“毫无疑问,习近平和李克强正在推进市场化改革。”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表示,涉及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在三中全会后出台。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认为,破除国企垄断将是三中全会首要改革之一,以此来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的重新成长。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称,如果三中全会能够在国企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受到热切企盼的领域有大胆突破,那就证明本次三中全会及其开启的变革的确意义重大。
针对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德国《世界报》认为,金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将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诸如放松利率管制、引入外部竞争等方式,将推动总体经济增长。
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指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将解除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一个主要阻碍,让人民币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国际间流动。
韩国《朝鲜日报》估测,中国将在金融、通信、石化等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其中,金融领域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另外,对高达2.5亿的农民工及贫困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构筑社会安全网,也将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中国领导人近期频频提及的城镇化和民营经济问题,同样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多国媒体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可以为支撑中国下一轮增长提供动力。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三中全会将给出改革指导方针,以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过度依靠投资、出口和国有企业,逐步转移到倚重内需、民企、城镇化、高新技术和服务产业等作为提振经济新动力。
美国彭博新闻社在报道中指出,随着老龄化和人力成本上涨调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中国领导层已经明确表示将依靠城镇化作为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此三中全会或将推出涉及户口制度的改革,以促进劳动力流动。
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较之过去30多年平均逾9%的增幅有所降低。然而德国之声认为,若以经济力和增长率作为衡量标准,中国的情况仍好于其它“金砖国家”,深处金融经济危机、债台高筑的西方工业国家更无法与之相比。尤其是3.6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中国具备了深化经济改革的财力基础,“这或许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批准进一步经济改革计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本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引发多家外媒关注。外媒认为,公报勾勒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未来几年的改革蓝图。外界舆论均预测,这是中国新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的首次尝试,将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勾勒中国未来10年改革蓝图
多家外媒均在第一时间关注中国官方媒体的相关报道。美联社报道称,在为期四天的会议目的在于确定中国未来10年的改革蓝图。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共在公布的一份旨在推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宣称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并明确了各级党委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这份外界密切关注的文件勾勒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对未来的改革构想。
路透社称,从历史上看,三中全会往往具有深远意义,是中国实现经济改革的“跳板”。而本届三中全会可以看做是中国新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针对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美联社报道称,许多观察人士预计,中共领导人同意逐步并无争议地推进解决爆炸性议题,而这些议题很可能引发各方矛盾冲突。
路透社还表示,三中全会提到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态、民生、法律等,是全面改革,而且会议强调是若干重大问题,全面却不是事无巨细,实际上是对当前面临的重要核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报道称,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是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是更符合市场关系。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表示,会议公报包括了许多国家及地方政府官员、学者以及其他人士的讨论结果,在这其中达成的共识要远远超过美国的国情咨文或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西方主流媒体现在对习李政权推进改革的决心更多几分期盼,同时提出“关键要看实施”。不过,已经有不少观察人士表示,三中全会确定政策方向,其历史意义或许要到几个月、几年之后才开始显现。
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此外,多家外媒还聚焦“中国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以往的政策声明中,中国官方言论一直是呼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这一次的措辞变成了发挥“决定性作用”。路透社据此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市场的地位在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理念中有所上升。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正在寻找由市场带头、摆脱政府控制的途径。在过去,中国市场的物品价格和投资决策主要由政府作出。“在中国国内,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理论”。
《联合早报》则认为,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过去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美联社表示,中共给予该国民营企业强烈的支持,称他们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导人承诺令市场经济发挥更大作用,并试图优化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中国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后,将让本国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日本经济新闻》此前曾指出,贯穿本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推进“市场化”。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反复强调的那样,“转变政府职能”这一多年来的课题成为本届会议的重要课题。虽然目前已开始致力于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但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市场作用、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稳定增长不可或缺的。
改革不止要说更要做
“三中全会将给中国的未来勾勒蓝图,中国目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环境问题和中等收入陷阱。”法新社称,中国仍然致力于经济改革,尽管目前步伐有所放缓。
美联社则援引经济学家的话说,在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的中期经济前景取决于政府能否做到开拓道路。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要施行必要的改革,就要挑战既得利益。最好的选择是,部分国企应该私有化。至少,这些国企应当被迫提高效率,参与竞争。此外,还需要实施相关的银行业改革。
路透社则称,强调“反腐改革”的习李新政上位伊始就拉开机构改革序幕。面对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又作为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李克强称,半年多中央政府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指出,中国发展到今天,一次会议创造奇迹的可能已越来越小,但这绝不意味着领导人没有发挥空间。恰恰相反,社会的强烈要求与外界的善意期待,是领导层能在几件具体而民众有需求的问题上,展现“闯关”的勇气,改革贵不在项目多而在精,需要设计还更需要执行,不止要说,更要做。
文章进一步强调,改革除了要思路,还要具体的操作要求。只要抓得准,哪怕只是一项改革都可能让全局改观;只要领导人有决心,改革从不缺路径与方法。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这几天的紧张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心理准备,让我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这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要求。社会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首先要进行教育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发展的要求。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层不变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会以展的前提。我们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和普及。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每个人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可选择的。更强调和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以及其深厚的内涵。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为教师教学创造较大的空间
通过听取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的报告,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新课程改革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
1、教育观念问题,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主要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2、课时不够,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同时也有教材本身的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注意强调知识的选择性。尽量及早通览教材,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禁止在教材的选用上版本的不同。
3、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本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要流于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会造成教师忽视基本功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不认真研究课标。(2)不备学生,(3)不敢批评学生,盲目赞扬。(4)不重视教学设计。(5)不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甚至导至性格外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冷落,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实践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让我们进一步休会到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第五篇:我国电价改革市场化曙光乍现
我国电价改革市场化曙光乍现
我国电力等资源品价格长期在均衡价位下方徘徊,相当于对高耗能大户形成隐性补贴,这并不利于节能减排事业的推进,电力定价体系需要得到厘清。
时至年底,煤电谈判又到关键期。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正酝酿电煤价格彻底市场化的办法,而中电联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也提出,电煤价格并轨是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多年来,电力体系在“市场煤、计划电”制度下问题频出,而管理部门出于通胀等因素考量迟迟未能下决心完全放手市场调节,电价改革亟待突围。我国在2005年就曾宣布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但管理部门顾虑到社会通货膨胀压力而一直未成行。此后,煤炭市场价格一路走高,电企运营成本高企,发改委为缓解发电企业困局于2008年7月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5分钱,并对煤价采取临时性价格干预。今年7月,阶梯电价在全国全面试行,电力用户成本上升。
从近年来电价改革轨迹看出,管理部门为平衡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双方利益不得不通过小幅上调电价来安抚电企,同时尽可能减少电价调整对民生冲击。但行政力量仍无法阻止电企因成本价格倒挂而制造“伪电荒”现象发生,而电价上涨也引发一些民意反弹。问题在于,我国电力等资源品价格长期在均衡价位下方徘徊,相当于对高耗能大户形成隐性补贴,这不利于节能减排事业推进,电力定价体系需得到厘清。
事实上,电力体系改革关键在于,行政部门回归运作秩序监管职责,放手市场竞争贯穿整个细分链条。这其中除了强调实施煤电联动之外,还需在电力体系内部实现全面竞争。其实,电价合理上调并不会引起公众反感,但电网企业坐享高额厚利的现实,却难免让人联想到以全民之力为垄断电企买单。虽在外界看来,只要电力体系存在高垄断盈利,就不应让终端用户为煤炭成本上涨买单,但如今电网企业已成独立法人实体,以行政措施要求其向发电企业转移利润可行性不大。恰因此,适时理顺电力市场内部电企与电网间经济利益也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包括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等打破垄断的举措需尽早落实。
分析结论:当下消费品价格指数增幅明显放缓、煤炭市场整体疲弱,为国内电力体系彻底走向市场化打开了时间窗口,相关改革举措值得期待。今年9月,CPI同比涨幅仅1.9%,消费品价格指数重回“1时代”;与此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煤炭价格呈下跌态势,国内煤炭库存总量高位徘徊,重点合同煤与市场煤之间的价差收窄。这些因素为电价改革提供难得的机遇,电力价格彻底市场化曙光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