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HR技术系列之三:中国企业全球化中的SAP_HR实施和应用策略

时间:2019-05-13 07:0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AP-HR技术系列之三:中国企业全球化中的SAP_HR实施和应用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AP-HR技术系列之三:中国企业全球化中的SAP_HR实施和应用策略》。

第一篇:SAP-HR技术系列之三:中国企业全球化中的SAP_HR实施和应用策略

伴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企业需要考虑信息系统特别是ERP系统覆盖海外机构业务和人员管理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为企业ERP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集中统一管理其国内外人力资源的统一平台。本文以SAP ERP软件中SAP HR模块为平台,分析拓展SAP HR软件的实施范围以覆盖海外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和方案问题,目标是做到统一系统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兼顾不同国家当地法律、制度和人力资源实务的差异,支持全球管控和人力资源报表分析,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借鉴。

企业SAP-HR系统海外推广的目标主要是:1)推广建立国际化经营员工信息统计管理平台。在SAP-HR系统实现国内员工管理的基础上,完善海外机构、岗位和人员等信息的管理,实现对国际化经营员工的全口径在线统计和管理;2)建立国际化经营人才和国际化经营后备人才查询和管理平台。健全信息项和设定条件,标识并检索符合条件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和国际化经营后备人才,为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统筹配置提供依据;3)建立海外人力资源管理操作平台:对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工作进行在线操作,记录各项管理信息,促进海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

基于以上的目标和功能定位,需要重点加以考虑的几个实施相关的技术问题讨论如下:

一、是否启用中国以外的国家版本

以SAP-HR系统为例,SAP-HR系统提供不同的国家版本以支持本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已经实现的国家版本包括欧洲16个国家、美洲6个国家(含巴西)、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非洲1个国家(南非),主要是各大洲地理和经济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亚洲的13个国家不含中东和中亚国家,没有国家版本的国家SAP提供国际版本“99”供使用。

SAP-HR的人事管理和薪酬福利税收管理模块和国家高度相关,员工组/员工子组、人事范围、工资项目、工资计算规则都是按国家划分,不能混合使用,有国家版本的国家SAP-HR已经对相应国家的员工信息法定需求、工资/保险/税收法定政策提供相应的本地化解决方案。

对国内员工管理基本都是在国家分组“中国”下实现(国家代码28),对于海外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国家版本方案有两种选择:

1)统一在国家分组“国际”(99)下实现,部分海外机构采用所在国家版本

2)统一在国家分组“中国”(28)下实现,部分海外机构采用所在国家版本

推荐使用方案一,从系统设计和屏幕控制方面便于系统实现,并借鉴相关跨国企业的系统实施经验;首先在国家分组“中国”(28)下构建“国内标准模板”,实现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其次在国家分组“国际”(99)下设计“国际标准模板”,统一管理没有国家版本的海外机构的员工;对有国家的版本的,如果某些海外机构的人力资源业务量较大,已达到或三年内将达到3000人以上,可以启用所在国家版本,建设 “特定国家模板”;如果某个国家的海外机构的固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暂不具备启用“特定国家模板”的条件,建议所有海外机构均在国家分组“国际”(99)下实现,也使用“国际标准模板”,待条件成熟后再试点启用“特定国家模板”,随着业务增长和人数增多,如果原本使用国家分组“国际”(99)的企业要启用所在国家版本,则需要进行国家分组相关的数据转换(包括员工主数据和工资结果数据)。

二、员工分类的实现问题

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和国外员工能否使用相同的员工分类(员工组和员工子组),或者略有差异,使用相同的员工分组对跨国家的人力资源报表统计分析是一个先决条件,如果国内设计一套,国外

一套,就不能满足全集团依据员工分类的查询分析。如果人力资源业务成熟,共用一套员工组和子组是比较好的设计方案,但如果海外机构的员工分类和国内有很大差异,也可以定义海外机构设计专有的员工组和员工子组,如海外当地员工、海外国际员工等,需要在员工子组分配给相应员工组的时候,制定其可以使用的国家分组,避免雇佣国内和海外员工时分配错误的员工组/子组,如国内员工分配了海外员工的员工组/子组,反之亦然。

三、薪酬福利的实现方案问题

国内员工原则上采用系统中在线计发薪酬的方式,对海外机构的外籍员工,应尽可能纳入系统计算和发放,但考虑到各所在国薪酬/福利/税收政策的差异和复杂性,事实上各国的薪酬、保险、个税制度不同,是否使用SAP-HR系统发放要综合考虑员工人数、是否有可用的国家版本、工资模块的实施成本代价、薪资计算和发放业务是否外包等综合考虑!

总体上对海外机构和员工的薪酬管理有几个方案,1)使用SAP-HR系统计算和发放;2)系统外计算和发放,发放明细导入系统(按人员,可适当合并);3)系统外计算和发放,发放汇总结果记入系统(按机构)。方案一可以支持对工资总额的管控。但各国的薪酬制度差异很大,需要大量的系统配置工作量,系统实现难度和工作量较大;采用方式二和三便于系统设计和实现,工作量小,但工资计算和发放需要手工或者保留原来系统做处理,发放结果导入SAP HR系统,方案二支持个人级别的明细查询,方案三只支持在特定机构层级上按总量查询和统计。

四、员工跨国家调配问题

员工跨国家调配时候能够顺利衔接,历史信息在新的国家的机构下可以使用和查询!考虑到SAP-HR的员工信息中使用了国家分组做区分,工资计算结果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簇,员工跨国家调配的时候很多企业实际上会使用在一个国家做离职,在另一个国家做入职的操作,员工编号发生改变,这样和国内调动的处理逻辑就有差异。理想的情况是员工跨国调动的时候应该是做国家再分配(Country Reassignment),员工编号不变,员工从调动之日改变国家分组、公司代码/机构、人事范围/子范围、员工分组/子组和工资范围等企业结构相关信息。

五、员工跨国家派遣问题

员工在发生跨国家派遣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国家都要记录和管理该员工,甚至都需要计算和发放薪酬的问题。此时可能系统需要标识是同一员工的两个工号为同一个员工,可能启用SAP-HR全球员工管理的的人员标识(PERSON-ID)对不同的人员号(Personnel Number)做关联,通过人员标识可以看到所谓员工的多个机构和岗位分配,可以定义人员标识的产生规则,建议与第一个人员编号相同。通过人员标识可以在集团层面的员工数统计时避免重复,多个相互关联的人员编号可以实现总部统计的唯一性。

六、海外机构服务器布局和网络连接问题

如果集团的 HR系统采用服务器大集中的模式,服务器统一由总部负责管理,但考虑到部分国家或地区与总部网络连接和对于人事信息存放地的法律规定,部分海外机构可能采取单独部署服务器的方式,将服务器布局在所在国家或地区。需要考虑海外国家的员工人数、网络连接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

综合考虑服务器布局和网络连接情况,海外机构的系统应用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与国内机构相同,直接连接总部服务器总部,海外机构进行在线操作。

二是服务器当地布局模式,海外机构进行在线操作,当地服务器定时/与总部服务器实现数据交换(同步)。

三是海外机构定期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国内机关,由国内单位代为做系统数据维护或导入。

七、系统登录语言和操作界面问题

如果海外机构比分布的国家较多,可能涉及不同的语种,但考虑到英语为很多国家通用的工作语言,为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系统提供至少应中文和英文两种登录语言。系统操作界面按登录语言自动显示为相应文字,表单输出登录语言显示相应语言文本。海外机构建议一律使用英语做登录和系统操作语言,总部和国内机构使用中文登录和操作。总部统一查询和表单输出,海外机构外籍员工的信息显示为英文,国内员工为中文,但出员工花名册等表单会出现中英文混杂的情况,但统计报表主要关注数据统计结果,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需要做的相关工作:

1)统文本描述要按中英文两种语言提供和配置在系统内

2)特定的指标项如姓名字段等需要根据国际化管理需求重新规划使用方案,如英文姓、英文名、本地文字的名字等

3)机构名称/岗位名称是否记录中英文,比如国内机构只记录中文名,国外机构记录中文名同时支持英文名的管理

八、全球模板和本地模板的问题

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全球各机构都适用的核心业务流程和数据指标项,设计、配置和制作全球模板(Global Template),再次基础上根据各个国家的本地法律和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本地模板(Local Template)。每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全球模板和本地模板的并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全球模板主要满足企业全球集中统一管理、监控和人力资源查询/报表和分析需要。

九、数据维护职责和权限

按照“谁使用和管理,谁负责维护”的原则进行信息维护,落实企业总部、国内机构、海外机构不层面的信息维护职责,数据维护应该出自一个源头,避免重复录入,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按照管理职责划分,由总部、国内机构和海外机构分别提出各自职责管控范围内的有关数据,然后做系统的权限设计和配置。

从目前全球推广实施SAP HR系统的案例来看,目前主要是位于欧美的国际化大公司推广SAP HR系统到海外机构,包括其在中国的下属企业/机构。目前还缺少中国自己的国际化经营公司实施SAP HR 时从中国本部开始再推广到海外机构的案例,顾问也缺少相关的实际经验,但随着中国大型国营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等加快其国家化经营业务拓展,同时也有一些中国本土企业如联想集团、TCL集团等的海外并购和业务发展,推广企业现在已经实施和应用的SAP HR系统以覆盖海外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只是时间问题,作为中国的咨询公司和顾问需要增加国际项目的实施经验,以更好的服务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业务活动。

注:该文发表于《思毕德季刊-思》2011年第二期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模版)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作者:

单位: 安徽省灵璧县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摘要:多媒体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脱离枯燥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生动活泼、更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所教内容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策略,笔者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诗歌教学等几个方面对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多媒体技术

策略

正文: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发展并进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教育者对教学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教学手段更新的一个契机。多媒体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脱离枯燥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生动活泼、更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所教内容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策略,以下是笔者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诗歌教学几个方面进行的探讨。

一、拼音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觉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他们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宜多采用直观性教学,借助生动的语言、鲜明的板书、充实的内容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尽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关注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官。美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般来讲,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拼音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1、2年级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例如教学音节“ba”:

1、电脑出示“a”

2、再出示小女孩推着卡片“b”,告诉学生一个声母“b”和一个韵母“a”碰到一起可以拼出一个音节“ba”。

3、课件演示动画效果。小女孩推卡片“b”变成音节“ba”。告诉学生在拼读时,声母“b”要读得轻短,单韵母“a”要读得响亮些。把“b”和“a”快速连读成音节。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的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这一动画形式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一拼读规则。

二、识字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是提高儿童识字效率的新方法、新途径。

1、看视频,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开了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它可以把象形字的演变过程通过flash动画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第一个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看到这样的变化非常兴奋,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

2、看动画,教笔画,正确识字书写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分析字形理解字意,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如在教“禾”字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先慢速播放由谷子的根、茎、穗整体形象变成“禾”字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谷穗”变成了禾字的哪一笔?学生很容易地指出谷穗变成了“禾”字的第一笔,这样一来,“禾”的字形被牢牢记住了,不会与形近字“木”相混淆。

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对比显示。在范写时,屏幕上可以出现一个较大的田字格,教师可根据需要调控“描红”的速度。学生跟着屏幕逐笔“描红”。书空完毕,田字格中出现的是笔画形状准确、布局合理的范字,右边是同步显示的该字的笔顺。这种比传统书本、小黑板字样更清晰、对比更强烈的范例,使学生一开始学写字就有规可循。经过这样有序的训练,学生的字一般都写得较整齐规范。

3、多形式,巧练习,巩固识字内容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例如在进行相近字比较的教学时,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漂浮”和“飘浮”两个词语中的“飘”和“漂“,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漂浮”这个词语,让学生明白这个词语跟水有关,闪动偏旁“氵”,加深刺激,再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接着随图出示“飘浮”这个词语,让学生明白它与风有关,是“风”旁,闪动“风”,也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漂浮”还是“飘浮”。这种由图到字(词),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立体式的课文情境,动态的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发展个性爱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回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先播放《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2、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如在小学语文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汶川地震时的画面,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震的可怕,在课文的朗读时,可以加入音乐,产生一定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教师放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教师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受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

四、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把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营造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借助多媒体精心创设声像并茂的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去。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训练课《我的家》时,教师制作一个《欢迎来我家》的课件。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活泼可爱的“小蓝猫”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和家庭的情况,并提出希望和同学们交朋友。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跃于眼前,都争先恐后地要上台来介绍自己。随着课件中联欢会场景的出现,全班性的活动展开了。同学们一个个上台作自我介绍,有的同学还说了希望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自由交流,互相了解年龄、性格、爱好以及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气氛非常热烈。可见在借助电教媒体创设的语言环境中,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要我说”变为“我要说”了。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言之有情

要使学生言之有情,必须让学生在说话时身处能让其动情的情境,让他们亲身体验情感产生、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让他们说出有感情的话语来。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童话故事精心制作了内容有趣、对话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重点抓住课文中啄木鸟和大树的三次对话来展开口语训练。首先播放了三个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合理想像,再让他们挑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给啄木鸟医生和老树配音。学生们兴趣盎然,争着当“配音演员”。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场景,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的情景里。由于有了角色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情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他们把大树第一次是“叫起来”、第二次是“生气地说”、第三次是“不耐烦了”表演得有声有色,更把啄木鸟先是“亲切地、温和地说”,后来“没办法了,就只好飞走了”的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也提升了学生口语交际时的情感表达。

3、训练学生言之有“法”

小学生在说话时常常会表达不够准确,不合语法。此时就需要及时让他们进行辨析、纠正。然而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若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将其保存并根据需要反复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比如将学生容易用错、意思容易混淆的词或存在语病的语句录下来,做成课件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听、看,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并再次练习,直至改正。

五、写作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听、说、读、写整体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形象生动,情景逼真,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正是作文教学实现低耗、高效的又一途径。

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和认真的观察,学生就不能掌握事物的具体特征,不能把话说清楚,把作文写具体。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在作文教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但由于受时间、地点、观察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致学生对事物仍然会缺少足够的了解,写起文章或条理不清,或内容空洞。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六、诗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我国是古老的诗国,有诗教的传统。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在语文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而且扩大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

1、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如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只看书上仅有的插图及教师的描述,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见过瀑布的学生,更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只有再现庐山飞瀑的壮观场面,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四溅,水雾蒸腾,阳光普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展现在学生眼前。还有那轰隆隆的水声激荡着每个学生的心灵。然后让学生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韵味,深切地理解诗意。

3、拓展意境,让学生想像美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甚至有时候指导一个字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解释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是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

4、吟诵,让学生表达美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往往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但是,同样的一首古诗,有的教师能读出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而有的教师平铺直叙,缺乏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范读教学不尽如人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效果会更好。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在朗读指导中,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的参与对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文的基调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过程,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到各个方面。如果能正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不同、所教内容的不同,在小学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脱离枯燥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的理解,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感知、感悟抽象的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在声、光、电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愉悦的心境中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知,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 黄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教学参考,2009,(6).[3]枣强.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4).[4] 李大友.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5] 顾丽丽.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安徽文学,2008,(11).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不足及改进策略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不足及改进策略

朱少华

(巢湖学院 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发展。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并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 信息化; 效果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Zhu shao-hua

(Chaohu college Eduction department,Anhui Chaohu 238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Rising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education of human.Multimedia teaching with its distinctiv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content-rich, vivid image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discusses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use of the status quo and mode of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alysis.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multimedia;technology; information;effect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填鸭式”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育。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它只是多种媒体中的一种。

(二)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

根据作者戴琴和冯正直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作者采用自编半开放式问卷《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单》,共18题。教师问卷包括对多媒体的认识、制作、使用、评价和对学生的了解5个方面,学生问卷包括对多媒体的认识、需求、评价及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4个方面。调查的结果是:

1、教师对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多、手段单

一、字多、字体与背景不易分辨,图片、动画、视频应用较少,多种媒体链接的百分比不足50%。使用中讲解速度快,操作不熟练,少数教师播放有困难。不同职称教师对多媒体应用的喜好有差异:初级职称教师应用图片多,幻灯片上字多,喜欢鲜艳的背景;中级职称应用动画多,讲解速度偏快;高级职称应用视频多,喜欢浅色字,讲解速度快,播放有困难。

2、学生对多媒体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师多媒体的使用满意率随着学生学历的增高呈下降趋势,研究生满意率最低,少数学生认为多媒体质量较差,中高级教师与研究生选择相近,喜欢 内容、形式简洁;初级教师与专、专升本、本科学生选择接近,喜欢具体、丰富、新颖;各层次学生均喜欢图像;在对学生的了解所设的5个选项中,除丰富和新颖外师生在其它项目上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教师对学生较了解。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方兴未艾,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中介,通过人机交互功能来完成教学目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超文体、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

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征,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

多媒体教学具有的特点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多元化

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资源不仅来源于本地电脑,而更多的来源将是分布在网上的信息。网上有各学科同步教学课件、同步备课素材(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内容丰富,拓展得当,对教师在教学的构想、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都有极大的帮助,师生可以浏览公共资源、个人资源,也可以上传资源、下载资源、教案上传、教案备份等操作。师生通过联网迅速地得到世界上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资料,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所以说多媒体教学信息来自于世界各个角落,其信息呈现多元化趋势。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综合化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促使了教学方法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综合化以下几种:

1、协作讨论法

协作讨论法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辨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双方的学习与交流仅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协作学习的机会。多媒体教学则不但保证了教学双方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交流,而且还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从而使他们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的认识。讨论法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问题,在思考、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兴趣,同时又能收到在启发诱导下举一反三的效果。

2、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安排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去发现所学内容的事实、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的思想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

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要适应这种急剧发展变化的形势,人们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必须终身学习。因此,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3、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我们可以从搜集资料、处理教材、创设情境等方面入手实施模拟教学并在事实过程中改进模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声、画等技术溶为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接合起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5、自主学习法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要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由于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关系,因此它为学生创造性地提供了多途径、多方式学习知识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丰富化

传统的课堂班级式教学,是集体化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人的个性和特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多媒体教学方式则是集体化和个体化二者的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学生可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组,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最终通过讨论达到一致的答案,这就使得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互辉映。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使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是基础,因而多媒体教学在吸收与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等媒体长处与不足 的同时,将现代诸多媒体特点融为一体,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手段,确保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五)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个性化

网络环境的多样性,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教学双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有着巨大优势,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并且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容易流于呆板僵化

现在出版的教学软件能够被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主要是PPT、方正奥思、3D动画等,教学软件的开发还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即使一批教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制作,而成型的东西往往时间一长就易流于僵化呆板。

2、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传统的备课,有参考书、备课本、笔就够了,而多媒体教学则需用微机。多媒体教学要求不仅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精神,而且要结合微机的特点来编制电子教案;不仅要输入文字还要收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图片或电影画面;不仅要将内容准确地讲授出来,而且还要通过微机的视听效果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熟悉内容只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环节,而熟悉微机、掌握微机的各项功能成为多媒体电子教学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必须学习微机课,这在不远的将来,是可行的,但对于现在的尤其是年龄稍大点的教师,就有着一定的难度。他们编制电子教案的速度可能稍慢些,编制的效果也可能不能尽如心意。

3、学生的想象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语言占主导地位。当然,有时也使用一些简单的图片。语言是抽象的,对于一些山水风景人物的描绘,却需要靠想象来丰富起来。读小说中对于美人的描写,往往想象这远胜于一个活生生的人。电视剧把这个人物演出来,往往让人大感失望,这不及想象中的美丽。多媒体教学中,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勿庸语言,它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

4、教学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美观漂亮却内

容匮乏的黑板报。计算 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 网络 功能,但许多课件都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三大功能。而且由于课件的开发技术还不成熟,整个教学都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的。因此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组织课堂活动,不能像教师一样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节奏,觉察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回答,结果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屏幕、记笔记,学生淹没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学习变得既枯燥又使人疲劳。

5、学生的多媒体“排斥心理”

现在的高中生还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枷锁,相对于多媒体教学,学生更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他们早已习惯了“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之下,当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他们反而不适应。在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还认为教师这是在“偷工减料”(因为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省去大量的书写板书的时间),或不负责任。

6、教师在操作运用不当

在学校,不少教师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己开发制作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或是使用课本随带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将整节课从展示教学目标到课堂教学的导入,从复习旧内容到讲授新课内容,一直到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全部包揽到课件中。这样的课件的确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是机械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种现代化的“注入式”。这是一味追求教学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7、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不当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画面设计要科学、直观、生动、鲜明,才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体现。但由于部分教师对课件制作软件、课件制作要求不是非常熟悉、素材收集不够,将多媒体课件搞成文字教材的简单“翻版”;模拟实验、动画不符合科学原理,画面不够真实;画面构图、文字、色彩、配音等方面处理不够恰当,导致部分课件制作不够科学准确。

8、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原有课本中的内容被堆砌和罗列在多媒体课件当中,或者是在此基础上插入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仅仅实现了纸质教学内容的电子化,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丝毫没有变化。这样的做法,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和设备的优点,盲目地将其取代,强势地加入了不必要甚至多余的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这既分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又剥夺了他们自由思考和想象的权利,不但显得课件内容突兀冗余、制作水平低劣不

堪,而且很难凸显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喧宾夺主,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递和思想启迪大大受阻。这使得多媒体教学变成了机械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技术优势,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和学习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水平,根本无法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9、课堂缺乏真实感

有些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缺乏真实感,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而多媒体教学中的画面又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科学能力。(二)解决策略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1、要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要明确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唯有高瞻远瞩,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明确设备闲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使设备生诱、贬值;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高度。

2、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

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

3、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

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费时费力,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

本来低级一些的课件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采取更高级的多媒体手段做课件,这样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而

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具的选择。

5、增进交流,促成资源共享

由于缺乏简洁、易操作的课件制作平台,使得课件的制作相当麻烦。如果能加强校内、校际之间的交流,促成资源的共享,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还是课件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6、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机要适宜

事实上,就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来说,常规教学媒体要更好一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计算机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7、所采取的图片和音频资料不宜过多,防止学生兴趣迁移

教师必须对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否则,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把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成缺点。

8、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

多媒体计算机在丰富表象、补充文字教材不足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忽视语言逻辑的作用,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

9、课件信息含量很大,很容易形成无重点现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不同的形象来展示重点,并且要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

总之,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交叉互补。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好、处理速度快、交互对话和逻辑判断等诸多优点。教师在教授具体课程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多媒体的课件教学可以使教师从课堂的板书及劳作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更多的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难点以及没有掌握的问题,恰当地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力求做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避免滥用,要重视教学主体的参与性,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重点在于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质量。

只要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课堂,从而开创教育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喜权,吕英华,韩毅.多媒体原理与应用[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2]李萍.论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3]陈元电.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和解决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6.[4]张振东,孙振.浅谈多媒体网络教学[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6.[5]张机.谈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发展与[J]应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6]宋成栋.现代教育技术全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843—845 [7]韦应波,郝飞,宋志强,等.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1):46-47.[8]倪 武,缪晓辉,王俊学.论当前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 高等医学教育,2000,5:23-24.

第四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金湖县育才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多媒体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以现代思想观念为基础理解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把握电化教育是历史的必然。

《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彩,声画并茂,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之间,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之间,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看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更全面地去学习,去掌握知识,实验教学也更加轻松,更加全面。

2、在规范、细致的研究过程中,使得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验教学,提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实际操作水平,以此培养一批研究型的《科学》教师队伍,推动全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理解《科学课程标准》,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完善《科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的界定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然后将学生观察、猜想、研究实验所产生的科学现象和变化,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就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和动画等)的技术,包括将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进而集成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应用策略:实际运用的方法、时机等。

由此,本课题界定为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实验模型,阐述科学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规律,得出实验结论,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信息的逻辑链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2)情景认知和学习理论;(3)直观教学理论。

四、研究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小学《科学》实验课,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给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科学认知。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探讨出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时机与方法;(3)通过研究,使科学教师进一步理解《科学课程标准》,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完善《科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以此培养一批研究型的《科学》教师队伍,推动全校乃至全省“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研究内容

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引入的原则:

(1)适时运用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制作选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2)适度运用

在实验教学研究过程中,制作选用多媒体课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教材特点、学生认知能力,适度运用,又不滥用多媒体技术。

2、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引入的时机;(1)无法感知现象的实验;

如①对模拟的实验。在现实生活当中,用肉眼来观察风形成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这一类的实验还有雨和霜的形成、霜和雪的关系和地层形成等。

②探究方面的实验。一些探究方面实验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在小学科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实验。如:地层的形成、卵石的形成、温度对岩石的破坏的作用等。

③化学方面的实验。科学课实验中还有一些化学实验,在实验室演示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成功,或现象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如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变化实验等。

(2)操作容易错误的实验;

科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是学习知识的重要内容,错误的操作会有什么危害由于学生并未亲自做过,事实上老师也不允许做,学生往往记不住,通过电脑动画模拟错误操作,并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会给学生很深的印象。例如:昼夜现象等。

(3)虚拟实验;

利用电脑来模拟实验装置的搭配,是传统科学实验课上无法实现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一些小程序,让学生用鼠标选择仪器,将它移到一定的位置,如果位置正确,则该仪器停留在正确位置不动,如果学生没有将仪器移动到正确位置,则仪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

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引入的方法;

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强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

4、及时评价,不断总结。

(1)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更全面地去学习,掌握知识的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及时评价;

(2)在规范、细致的研究过程中,使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验教学,进一步提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实际操作,及时总结,形成一套完整资料。

六、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查阅文献、学习理论、制定计划、形成实验研究方案、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2年6月)实施方案、调整计划、撰写论文、汇编文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各项资料、结题。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研究有一定基础

“十五”期间,我校成功承担了的江苏省立项课题《苏北集镇“小班化教育”研究》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十一五”期间,我校又一次成功开展了省立项课题《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小学课堂反思性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2、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质

①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课题组主要成员大多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在“九五”,“十五”研究期间,教师们积极探索,在某些活动的组织策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掌握了观察、分析问题,反思言行的科学研究能力;

②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高级教师占80%; ③大学本科学历占50%,其余均大学本科在读;

④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名,市优秀青年教师1名,县学科带头人1名,市、县骨干教师4名。

3、高效的管理机制:

在课题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由课题主持人领衔实行分层管理,定期汇报、交流研究现状,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实施策略,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资料、设备齐全 我校图书室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料,可供课题研究之用。另外,学校10M的校园网以及技术雄厚的计算机技术力量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八、预期研究成果

1、活动观摩:定期以教学活动的形式汇报各研究阶段的成果;

2、活动集:定期收集、整理各研究阶段相关的活动资料,汇编成册;

3、论文集:把参与研究人员的专题论文汇编成册;

4、多媒体资源库:把研究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汇集成库,分类编成目录;

5、实验报告:2012年8月,总结实验成果,完成实验报告。

2009年6月

第五篇:YDF_PDM项目快速实施和上线应用策略探讨

PDM项目快速实施和上线应用策略探讨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了制造企业技术管理信息化的地位,制造企业纷纷借助PDM系统来建立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技术管理信息化平台。随着PDM技术在企业的实施和不断深入的应用,企业对PDM项目的快速实施和成功上线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DM项目的快速实施和成功应用问题已成为制造企业技术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本文在对航宇公司PDM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总结基础上,重点探讨了PDM项目快速实施和上线应用的方法及策略,以为其它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PDM技术 快速实施 上线应用 策略

1.引言

航宇公司早在公司在成立之前就实施过PDM项目(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弹射救生装备产品数据管理项目),该项目自2002年12月开始实施,断断续续,前后实施历时近5年,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实施过程中问题比较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开展信息化咨询活动,我们分析得知:以往PDM系统的实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新的集体行为规范是一个渐进的变革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放任自流;管理体系的改变不是少数部门的事情,企业高层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和IT规划,返工就不可避免。企业通过应用PDM需要达到那些目标,要同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定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目标。

2)需求不具体:企业没有根据产品研发的现状和要求等确定实际需求,造成需求分析没有切合实际,没有关注主要需求,没有以实用性为基础,以致需求过大,过泛或者需求很模糊不具体;

3)信息化基础准备工作不扎实:PDM系统实施需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基础标准工作、数据整理、数据收集和详细需求调研,在详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实施的信息需求,为后续的信息建模做好准备;

4)资源不充分:项目实施的主体是试点单位和IT部门。实施过程中,试点单位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进行产品数据建模、业务流程优化和产品数据导入,则新建的管理系统很难满足用户的要求。实施结束后,IT部门没有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

员接管,独立承担系统的日常维护,该系统无法适应后期使用中的变化,结果导致系统寿终正寝;

5)控制力不足:实施和推广的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和执行力度,领导重视度

不够,项目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6)培训不到位: PDM系统需针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尤其业务模型验证

和优化完成后,需重点对使用人员进行多层次应用培训。还需建立项目控制和执行措施,量化上线应用标准,逐步推广系统在各部门的应用。

由以上分析得知: PDM技术要在企业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项目实施策略和方法,PDM项目的实施必须在先进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和实施方法才能保证企业PDM快速实施和上线应用。

2.快速实施和上线应用应对策略

为了避免PDM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上述六种问题导致PDM项目不能快速实施和上线,必须在实施组织、需求分析、基础准备工作、业务模型构建、以及用户培训等方面提出科学的方法论和应对策略,即:PDM项目实施是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步见效”的实施策略,采取从部门到企业,从产品开发主要环节到整个生命周期,从型号研制项目到产品开发模式逐步推进的实施方法进行实施。下面就影响PDM快速实施和应用的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讨论:

2.1 组建优秀实施团队

PDM信息系统的实施不仅是一个技术方案,也是一个人力方案,PDM项目实施过程需要将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得以实现,所以组建一个优秀的实施团队至关重要。这个团队必须得理解怎样使软件能达到整个企业的一致化。必须由一把手挂帅,强制推行,实施必须得到高度的尊重,决策层竭力支持方案的实施。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实施团队由公司代表各个职能部门的技术专家、能手组成,由他们引导牵头,实施团队的决策制定能得到普遍的支持,团队对现有业务流程全面负责。并且能充分得到管理高层的授权,实施团队可以根据需要去重组现有的业务流程或发展新的支持组织目标的业务流程。

2.2重视需求分析

企业实施PDM系统的第一步就是企业需求分析。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企业对PDM的需求和问题也是动态的。仔细分析这些需求和问题的实质,可以将它们分为三

个层面的需求:

1)核心管理需求:对企业管理影响最大,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2)协作管理需求: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的协作问题;

3)业务管理需求:企业日常业务流程层面(即各个业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因此,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应分清层次,以核心管理需求为根本,以管理需求和业务管理需求为依据,科学地分析出企业的实际需求。当不同层面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从公司层面、跨部门思考、做出更符合公司发展的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需求一方面要结合企业现有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水平,通过流程分析和瓶颈问题分析,整理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需求;另一方面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形成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企业只有明确了信息化需求、制定总体规划之后,才能制定明确的PDM项目实施计划。所以PDM项目能否快速实施和上线应用,认真的需求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一步,还可以避免后期实施中的大量返工及无法弥补的缺陷。企业自身有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对PDM系统实施的期望和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企业事先了解和分析清楚。

2.3 标准规范和基础准备工作

1)PDM系统实施中的标准化管理

PDM系统实施中的标准化管理的原则是:在尽可能保护已有数据的同时提高产品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在不干扰企业正常业务的前提下进行工作流程优化,提高流程的规范化程度。在PDM系统构建和实施过程中,企业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工作是PDM项目快速实施和上线应用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工作。众所周知,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各种数据的交流,离不开标准化。实施 PDM,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企业产品信息的完整性、规范化,达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因此标准化工作是 PDM 项目实施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构建和实施PDM系统过程中,不但需要对历史数据按照计算机管理要求进行整理和规范,还必须制定新的标准管理体系,比如:图纸名称标准化、文档模板格式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方法标准化、工具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和相应标准知识库的建立等,使新设计按照新的标准体系执行。因此,PDM项目快速实施和上线应用标准化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2)PDM系统实施的基础准备工作

在实施的总体指导原则下,企业除了先了解PDM技术基本知识外,为了加速项目的实施进度,使项目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企业必须充分做好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

(1)编码数据准备。确定物资分类编码方法,制定编码规则体系。物资编码需遵循

简单性原则、分类性原则、扩展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唯一性原则、可用性原则和兼容性原则。通过建立统一编码管理体系,统一零件设计和生产的物料标识。

(2)文档数据准备。由专门人员整理与产品有关的文件,如可行性论证报告、总体设计方案、三维设计模型、二维工程图纸、测试大纲与报告、加工工艺、工艺路线以及更改单等,为后续产品全相关数据模型的建立做基础数据准备。

(3)知识资源库准备。专门人员负责知识资源库的规范和整理,如材料库、标准件库、外购件库、元器件库、借用件库、典型工序库、工装设备库、刀量辅具库等,并对资源的申请、维护和选用流程进行规范。

(4)梳理业务流程。根据相关标准和实际工作情况,整理现有产品研发、工艺和制造流程和变更管理流程,明确哪些流程将落实到PDM系统中,理清这些流程的改善点在哪里,详细说明流程每个节点的名称、责任人、执行任务的条件、完成任务的交付物和对应的设计状态,并建立新的管理工作规范机制。流程梳理的工作是PDM实施的关键之处。

(5)系统集成工作准备。对CAD/ CAE/CAM/ EDA及软件开发与管理等工具软件进行数据集成规划,详细了解PDM和ERP/CAPP等管理系统集成数据要求,并提前做好集成接口准备工作。既强调软件单项应用功能的实现,又重视与已有系统的有效集成,以及结合企业实际的二次开发工作;

2.4 业务模型定制和构建

业务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是PDM系统实施的重要工作,是影响项目实施周期的一个主要因素。企业PDM系统快速实施和上线应用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业务模型的组建,所以需要选择能支持业务规则动态变化的PDM系统。

业务模型定制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和权限管理模型、物料分类管理模型、文档分类管理模型、工艺分类管理模型、知识资源分类模型、业务过程管理模型等关键业务模型。业务模型构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生命周期相关数据模型。PDM系统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产品数据,因此建立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全面的产品数据结构是系统的关键,不同企业系统管理范围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差异。产品生命周期相关数据主要包括设计数据、管理分析、计算数据,加工工艺数据、管理成本、采购、运输、储存、发货和维护等数据。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类应分为同一大类,数据分类应考虑粗细问题,数据模型分类越细,为企业带来的优点是管理才可以细化、深入,数据存储才可以分散;而数据模型分类越细,也为企业管

理带来一些缺点和风险,如类别之间的转换、数据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大等。

2)人员管理模型。通过人员管理模型来实现对数据操作权限的设臵与规定,保证企业对产品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要求。人员管理模型的维护应由专人维护,通过PDM系统中的权限多级分配管理机制,根据应用范围确定不同层次的管理维护人员。在人员权限设臵方面还需要结合实际权限使用需要,建立动态权限管理机制。

3)业务过程管理模型。PDM系统业务流程的协同管理能为企业提供并行协作的工作环境,实现设计、工艺以及制造之间的协同,保证业务数据的延续性,增强过程数据的管理能力。设计数据提交后,工艺人员在已对设计数据提前了解的基础上快速的完成工艺工作,管理部门则通过PDM系统实现技术文件、产品BOM的实时浏览,对产品数据实现了提前的介入。下游工作的快速响应可最终实现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的目的。所以,在PDM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各业务部门的需要有效获取已有的知识积累,建立企业级协同工作环境。

2.5 多层次的应用培训

PDM系统培训是系统上线运行的重要工作。系统上线前需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模型针对不同角色人员编制相应的用户操作手册和操作录像等,实施人员还需根据各应用部门业务应用情况建立相应的操作规范,如产品数据导入规范、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更改管理规范等。PDM系统的用户可以分成系统管理员、项目负责人及一般用户三类,对他们的培训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一般用户只需进行关于系统的基础操作培训;对项目负责人需要进行中级培训,在基础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培训关于项目任务的管理功能;对系统管理员则需要进行高级培训,即在基础培训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系统安装、系统设臵、备份和恢复等管理功能的培训。

2.6 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每个阶段规定详细的实施文档,及时掌握实施的质量、出现的问题、解决的途径、遗留的问题等。实施人员通常需要用以下质量文档对实施全过程进行控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实施计划、总体设计方案、详细设计报告、日常工作记录、每周项目状态报告、项目审计清单、项目验收计划、系统使用手册及项目验收报告等。

4、结束语

总之,上述六方面的工作是加快PDM/PLM项目实施的进度,保证项目成功的重要关键。PDM系统作为企业技术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其快速实施和成功应用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否则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甚至事倍无功的结果。PDM的实施应用是分层次的,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和逐步见效”的总体指导策略下,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PDM的实施目标,解决企业的主要问题,使得PDM项目快速实施和快速见效。

参考文献:

[1] 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原理与实施范文慧 李涛 等

[2]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7.2-3期

[3] 微型机与应用 e制造 2007年第一期

[4] 产品数据管理(PDM)规范应用指南 邓超 编著

作者简介:

陈金文,男,工程师,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现供职于信息管理部主要从事航宇公司PDM实施与推广方面的技术工作。

下载SAP-HR技术系列之三:中国企业全球化中的SAP_HR实施和应用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SAP-HR技术系列之三:中国企业全球化中的SAP_HR实施和应用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广告应用

    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广告应用摘要:广告是市场营销策略的中药组成部分,处理好广告与市场营销战略的关系 是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广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营......

    平衡计分卡在中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中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一 、中国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与平衡计分卡的引入 ;;;;中国企业重视绩效评价是最近几年的事。从中国企业迈向市场经济的这20年来看,绩......

    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倡导学校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

    3D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3D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摘 要 3D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实融合营造智慧教学环境,使学习者获得真实的情境体验。在教育教学中应用3D虚拟现实技术需要全新的理......

    电子化普查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探讨

    电子化普查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探讨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已告一段落。此次经济普查采用了相较前两次经济普查更先的电子化普查技术,这在提高了经济普查准确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

    PLC技术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施总结

    定西理工中专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 《PLC应用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实施总结 撰稿人:黄巧萍 校稿人:朱向荣 审核人:王正兵 《PLC应用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实施总结 PLC是一门实践性和......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应用

    《电气前沿技术》班级 电气082学号0830114226姓名 何谦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应用 智能建筑并不是特殊的建筑物,而是以最大限度激励人的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配置大量......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的跨文化管理和沟通策略分析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的跨文化管理和沟通策略分析 文化差异是一道坎,挡住了许多企业“走出去”的脚步。跨国经营是在境外做生意,面临的法律体系、历史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