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思想汇报:顺应历史潮流
敬爱的党组织:
1963年12月14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开始访问亚非四国的日子。周总理此行,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非洲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提出了中国政府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人民的团结与合作,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在外交上的创举。
一直以来,我国都致力于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往来。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着对非援助,为非洲国家培养人才,为他们减轻债务。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国和非洲友谊源远流长,基础坚实。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分析国际形势后作出的科学论断,也是我们制定内外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外交中坚决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日俄领土争端,朝韩矛盾加剧,美在亚太的频密军演等等各种国际力量不断分化组合,都使得国际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得深刻复杂。作为近邻,世界的目光无疑都聚焦到中国,关注中国政府的态度。
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方的一贯立场,也是中方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及有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强调,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呼声。
事实证明,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繁荣也难以持久。由于种种原因,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是,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合作是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携手开创未来、推动合作共赢,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今日的和平是我们的先辈们用血与泪换来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样的地区争端。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不稳定,经济结构急需调整的今天,我们更应顺应历史潮流,创造和平的环境来谋求发展。发展与和平密不可分。没有和平,不可能有稳定的发展;没有发展,难以确保持久的和平。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倾听历史潮流的声音
倾听历史的声音
达州市
第三篇:教育顺应自然
教育顺应自然
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尽管他的理论与实践带有宗教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特点,但是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幼儿园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他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他认为人性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东西,发展不仅是分阶段的,更是连续的和联系的。
在福禄贝尔看来,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活动本能和兴趣需要,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儿童自流、任其发展,而是指教师、父母和其他成员应为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运用正确而行之有效的手段,顺应儿童的自然性向,促使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儿童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的本质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被完全忽略;二是发展过程中遭到了不良干预。因此,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不能忽视儿童的本性,也不要过多地干预儿童的本性。
福禄培尔基于性善论,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儿童教育的基点和中心。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始终。“自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论述教育顺应自然时,自然主要指后者。
而在儿童期生活中,许多方面都还没有表现特殊的、固定的方向,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幼儿,让他们去完成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幼儿园的绘画配色的作业,并不是要培养一个未来的画家;
进行唱歌的教学,也不是有意地训练一个未来的音乐家。设置这些功课的目的,只是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福禄贝尔在创立幼儿园之初,就给幼儿园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称之为‘幼儿园’,与通常称为‘幼儿学校’的类似机构是不同的,它并不是一所学校,在其中的儿童不是受教育者,而是发展者。”而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听到有些家长在幼儿从幼儿园回家后问“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教了什么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或者会听到有家长“炫耀”自家的孩子会写多少字,会背多少古诗等。今天越来越火热的艺术培训班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正是迎合了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但从幼儿的发展来看,孩子不宜过早地接受一些概念知识或者命题知识,教给幼儿他们也不理解。
因此,首先我们要树立对幼儿园的正确认识,从思想意识上改变人们已有的错误观念。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上的改革,还依赖于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在幼儿园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要面向家长和社会,做好宣传幼儿教育的正确思想,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做到学校与家庭的统一,这也是福禄贝尔提出的教育思想中的统一原则。
其次,是对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改革。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的第一站,接触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更多的同龄小朋友,在这里幼儿开始接受真正的人的教育,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的开始。在初期
幼儿会有一种失落甚至是恐惧的情感,但当幼儿习惯、适应这些环境时,说明幼儿已经在社会性上取得了重大进步。特别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影响下,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存在严重的拔苗助长和漠视的两极化现象。在幼儿的教育中,任何过高过低的倾向都是不妥当的,有危害的。因此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我们要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对每个幼儿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我国,城乡幼儿园的发展差距很大,农村幼儿园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与城镇相比都相对较弱,对于福禄贝尔的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在农村的幼儿园,我们在教室空间大小,辅助教学等的硬件设施改造还不够完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软件设施的改造来达到目的,而且农村幼儿园在硬件设施上有一个优势,相对于城镇的幼儿园来说,它的周围都是随处可见的大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在福禄贝尔的教育顺应自然中,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的优势,与软件设施相结合,也可以达到幼儿园的教学目的。
对于农村幼儿园的软件设施改造,我们应该从这几方面去着手。
1.增强师资力量。国家政策多偏向一点农村的幼儿教育,让更多的幼儿教师到发展稍差的幼儿园去。对于社会方面,我们应该多关注那些在贫困地区教书的老师,通过一些慈善机构,对于这些地区给
与多一点的支持。在媒体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地宣传,增加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
2.改变传统的教学的手段,帮助幼儿自我表现并得到发展。(1)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所接受的应该是一些良好习惯的培养,身体和感官机能的训练,帮助个体认识自然和认识人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态度,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等,而不是接受一些语言、数学上的填鸭式的知识。(2)要改变以前的教师讲, 幼儿听;教师念, 幼儿读;教师做, 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3)在课程设计上,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4)教学内容应与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相结合,增加幼儿的活动时间。注重个体差异, 实行因人施教, 由过去偏爱“好”、厌恶“差”的做法转变为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在众多的课程中选择自己所爱, 发展自己所好, 既保证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引导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5)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更好地,更有意义地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比如说每个季节,每个周都可以带孩子出园,观察四季的颜色,花草树木,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3.改变以前传统的管理手段,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应要求幼儿跳跃性的发展, 反对脱离儿童的发展阶段给儿童规定训练目标。(1)在活动中,去挖掘儿童的活动本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同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充分发挥幼儿在中的活动中的主体作用。(2)在生活上,多给予幼儿的自由时间,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可超出幼儿应有的能力水平范围。
对于城镇幼儿园,在软件设施相对较好的水平下,幼儿园创设自然、自在的课程环境。组织他们去自然环境,多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一种自然环境中成长。另一种形式就是在幼儿园多布置一些绿化环境,可开辟“科学角”, 根据主题内容和季节变化为幼儿提供富有本地农村特色的材料, 供幼儿探索和发现。比如在装饰活动室的墙壁时, 可贴上反映动物繁殖生长过程的“小蝌蚪找妈妈”、充满幻想的“遨游太空”、揭示自然现象的“雷电”等;在室外环境设立小果园、小菜地、小饲养角等,可以让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着一种植物去观察记录它的生长,感受自然生命力的强大,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
以上只是根据福禄贝尔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对于幼儿园的一些想法,而中国的幼儿园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进步的地方,应该将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思想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展现出本民族的教育特色。
第四篇:《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导入: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两岸分隔、骨肉分离可以说是中华儿女最深的乡愁!那么台湾、香港、澳门这些原本属于我国的领土的地方时如何与祖**亲分离的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段不堪回首的往昔„„
(一)历史的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的由来:
用幻灯片的形式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英国又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99年。至此,香港完全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香港问题”就此形成。所以香港问题属于中英国家之间的问题,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问题。
2、澳门问题的由来:
我在这里列了一个表格,列举了葡萄牙人侵占澳门的全过程。首先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船遇风暴,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再次,1557年后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开始长期占据。此后相继占领了澳门半岛、氹dang仔岛和路环岛。至此,澳门完全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门问题”就此形成。所以澳门问题属于中葡国家之间的问题,也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问题。
3、台湾问题的由来: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继而占领台湾;1662年明代大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感而发做了这首复台诗;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中的条款强占了台湾。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复台湾主权;可是好景不长,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又被人为的分离了。当年人民解放军集结了重兵,做好了攻台的万全准备。但是这个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我们开始抗美援朝。后来美国第七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峡,我们就这样错失了战机,成了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台湾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内政问题。
同学们现在思考一下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区别?(学生预期回答: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港澳问题我们需与英、葡谈判协商解决,而台湾问题应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
我这里有一幅漫画,我想找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一下漫画里的人物台台和湾湾。
台台:母亲为什么用炮轰我们啊?555~另外,我听说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已经习惯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活模式了,台湾要是回归大陆会让我的生活陷入混乱的!
湾湾:是啊,我们不是不想回到祖**亲的怀抱,实在是为难啊!谁能想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就好了!
对于台台、湾湾的难题,我们的邓小平同志给出了一个答案。
(二)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 1.目的、内容及原则:
材料一: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对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共和地方谈判。双发达成协议后,可以正事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引入两则材料,让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回答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内容和中国政府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提示: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原则→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 2.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逐步发展的过程。之前同学们 已经预习过了本课的内容,现在再快速浏览一下本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找出哪些历史事件推动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学生回答)①雏形
只有中国具备了一些条件才能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日益发展,新中国政权愈加巩固,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外国反华势力对我国实行的封锁和遏制政策走向失败,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和紧张关系亦随而趋于缓和。正是在这样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开始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可惜后来因“文革”和“左”的思潮的干扰而中断了。197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1979年1月,邓小平在美国国会的演讲时也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设想就构成了“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②酝酿
1981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长叶剑英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并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展示原文“九条方针”条款,“九条方针”指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区(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并可保留军队,但这一点仅针对台湾有效。是对台方针与对港澳方针的不同之处。
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1)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
(3)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对台湾与港澳 不同点
国家在港澳驻军,外国军队撤走,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而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4)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5)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6)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7)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8)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9)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提供建议、共商国事。③提出
80年代初,邓小平在会见台湾知名人士傅朝枢首次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④确立
1982年 “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们又在新宪法中,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了“一国两制”制度。最终在1984年的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上正式确立“一国两制”方针。4.影响:
(1)台台、湾湾的难题有了解决的办法,消除了台湾人民心中的顾虑,所以“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繁荣和稳定设;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2)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式,比如说现在很热的韩朝问题。朝鲜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韩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也可以考虑“一国两制”。
5、地位: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我们中国的独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
(过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成功运用。
(三)成功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归纳香港回归过程中的三次重要历史事件。1.香港的回归(1)回归过程
①中英会谈;1982年9月中英首次谈判 :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
②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4年12月 ③胜利回归:1997年7月1日
(2)香港回归的原因:(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101页第二框题第一段到102页第二段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片旁那段小字回答)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时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 ——邓小平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部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
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前提);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 ③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 ④中英《联合声明》(法律依据)
(3)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102页大字和小字回答)
①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②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③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过渡:)香港问题顺利解决为同样久而未决的澳门问题提供了范例。2.澳门问题的解决(1)回归过程
①中葡联合声明:1987年4月
通过多次谈判交涉,于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②胜利回归:1999年12月20日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使本来平凡的这天永远载入了中国的史册。
(过渡:)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
(四)光明的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①隔绝(1949至1979): 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海峡两岸关系在1949年之后一直处于隔绝状态,尤其是1958年,我前线部队 “万炮轰金门”。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这一战整整打了20年。②暖风(80-90年代):
70年代末,随着祖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让学生结合103页第三框题前三段大字回答关系缓和有哪些表现?)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
(2)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不仅实现了三通(通邮、通航、通商),而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加强了交流。(通过表现分析原因)
(3)90年代时,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不断加强交流。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两个协会会长汪道涵和辜振甫的 “汪辜会谈”又为两岸的交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过渡:)美好的局势中却也暗藏汹涌。在90年代两岸关系也遭遇到了寒流。③寒流(90年代):
作为台独势力的两个人物不断制造“台独”言论。这两个人就是李登辉和陈水扁。他们鼓吹“一中一台”论,企图将台湾完全独立出去。
(过渡:)两岸关系虽不断遭遇寒流,但是我们在其间也看到了促动两岸关系的契机。④契机:
两岸不断进行交流与对话,增进联系,出现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民族之旅”、“经贸之旅”等。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契机。
展示“博主台湾的博客”分析台湾回归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提示:
(1)有利条件:祖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统一是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成功运用;两岸交流的不断加强;一个中国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2)不利条件:“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大致归纳本课的内容。邓小平同志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不仅成功地应用于解决港澳问题,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诚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结束语】
播放我国著名朗诵家陈铎演艺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作的楚辞诗歌《望大陆》。最后让我们一起发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祝愿祖国早日统一!
第五篇:《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
谢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及内涵;港澳回归的基本史实;“一国两制”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把握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图片、文字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及实践,培养学生概括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香港回归
2、难点: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学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四、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分析材料→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五、教学手段
利用教材及相关材料,并辅以多媒体演示
六、教学设计
导课:大屏幕演示配乐诗朗诵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体会诗人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那份乡愁。两岸分隔、骨肉分离可以说是中华儿女最深的乡愁!那么台湾、香港、澳门这些原本属于我国的领土的地方时如何与祖**亲分离的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段不堪回首的往昔„„
(一)历史的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的由来:
用幻灯片的形式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英国又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99年。至此,香港完全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香港问题”就此形成。所以香港问题属于中英国家之间的问题,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问题。
2、澳门问题的由来:
我在这里列了一个表格,列举了葡萄牙人侵占澳门的全过程。首先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船遇风暴,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再次,1557年后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开始长期占据。此后相继占领了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至此,澳门完全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门问题”就此形成。所以澳门问题属于中葡国家之间的问题,也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问题。
3、台湾问题的由来: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继而占领台湾;1662年明代大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感而发做了这首复台诗;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中的条款强占了台湾。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复台湾主权;可是好景不长,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又被人为的分离了。当年人民解放军集结了重兵,做好了攻台的万全准备。但是这个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我们开始抗美援朝。后来美国第七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峡,我们就这样错失了战机,成了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台湾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内政问题。
同学们现在思考一下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区别?(学生预期回答: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港澳问题我们需与英、葡谈判协商解决,而台湾问题应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
我这里有一幅漫画,我想找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一下漫画里的人物台台和湾湾。对于台台、湾湾的难题,我们的邓小平同志给出了一个答案。
(二)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 1.目的、内容及原则:
引入两则材料,让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回答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内容和中国政府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提示: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原则→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 2.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逐步发展的过程。之前同学们 已经预习过了本课的内容,现在再快速浏览一下本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找出哪些历史事件推动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学生回答)
①雏形
只有中国具备了一些条件才能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日益发展,新中国政权愈加巩固,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外国反华势力对我国实行的封锁和遏制政策走向失败,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和紧张关系亦随而趋于缓和。正是在这样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开始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可惜后来因“文革”和“左”的思潮的干扰而中断了。197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1979年1月,邓小平在美国国会的演讲时也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设想就构成了“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
②酝酿
1981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长叶剑英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并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展示原文“九条方针”条款,“九条方针”指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区(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并可保留军队,但这一点仅针对台湾有效。是对台方针与对港澳方针的不同之处。③提出
80年代初,邓小平在会见台湾知名人士傅朝枢首次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④确立
我们又在新宪法中,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了“一国两制”制度。最终在1984年的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上正式确立“一国两制”方针。4.影响:
(1)台台、湾湾的难题有了解决的办法,消除了台湾人民心中的顾虑,所以“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繁荣和稳定设;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2)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式,比如说现在很热的韩朝问题。朝鲜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韩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也可以考虑“一国两制”。
5、地位: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我们中国的独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
(过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成功运用。
(三)成功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归纳香港回归过程中的三次重要历史事件。1.香港的回归(1)回归过程
①中英会谈;1982年9月
②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4年12月 ③胜利回归:1997年7月1日
(2)香港回归的原因:(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101页第二框题第一段到102页第二段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片旁那段小字回答)
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前提);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
③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 ④中英《联合声明》(法律依据)
(3)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102页大字和小字回答)
①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②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③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过渡:)香港问题顺利解决为同样久而未决的澳门问题提供了范例。2.澳门问题的解决(1)回归过程
①中葡联合声明:1987年4月
通过多次谈判交涉,于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②胜利回归:1999年12月20日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使本来平凡的这天永远载入了中国的史册。
(过渡:)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
(四)光明的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①隔绝(1949至1979):
海峡两岸关系在1949年之后一直处于隔绝状态,尤其是1958年,我前线部队 “万炮轰金门”。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这一战整整打了20年。②暖风(80-90年代): 70年代末,随着祖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让学生结合103页第三框题前三段大字回答关系缓和有哪些表现?)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
(2)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不仅实现了三通(通邮、通航、通商),而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加强了交流。(通过表现分析原因)
(3)90年代时,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不断加强交流。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两个协会会长汪道涵和辜振甫的 “汪辜会谈”又为两岸的交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过渡:)美好的局势中却也暗藏汹涌。在90年代两岸关系也遭遇到了寒流。③寒流(90年代):
作为台独势力的两个人物不断制造“台独”言论。这两个人就是李登辉和陈水扁。他们鼓吹“一中一台”论,企图将台湾完全独立出去。
(过渡:)两岸关系虽不断遭遇寒流,但是我们在其间也看到了促动两岸关系的契机。④契机:
两岸不断进行交流与对话,增进联系,出现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民族之旅”、“经贸之旅”等。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契机。
展示“博主台湾的博客”分析台湾回归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提示:
(1)有利条件:祖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统一是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成功运用;两岸交流的不断加强;一个中国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2)不利条件:“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探究问题】
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大致归纳本课的内容。邓小平同志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不仅成功地应用于解决港澳问题,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诚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课堂练习】略
【结束语】
播放我国著名朗诵家陈铎演艺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作的楚辞诗歌《望大陆》。最后让我们一起发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祝愿祖国早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