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洒播关爱 收获和谐
洒播关爱收获和谐
————结合自身岗位浅谈和谐校园构建
作者:李 蓉
部门:学生科
时间:2008年5月
洒播关爱 收获和谐
———结合自身岗位浅谈和谐校园构建 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花开的日子我们相聚在校园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的歌唱;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和学生一起编织梦想;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和谐是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
——题记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教职工在辛勤的耕耘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的收获充实、成熟,收获友情、信赖,收获职业的幸福感。
当今,社会各界都在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因此,学校教育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校园、企业、机关乃至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有机体的和谐,细胞的强健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强健,因此,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我们要从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着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清新的办公理念、完善的管理体系、过硬的师资队伍;优质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风气、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和谐之情赏心,和谐之面悦目,和谐之声爽耳,和谐的环境是激励我们奋进向上的家园,和谐的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学生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运校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青春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氛围。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和谐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我们携手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文明校园。
学生公寓已不再单纯是休息、生活的场所,公寓内生活的是一个知识密集和思想敏锐的特殊群体,各种各样的不同观念、思潮、行为在这交汇。因此,宿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熏陶的中介,也是知识和信息传递、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基地。宿舍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到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和校园文明的提高,真正把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引入学生宿舍,对管理员的职能和素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是一名公寓管理员,和谐校园的构建有我的一份责任,我的任务是:从主体上负责公寓的管理制度落实、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安全保卫工作。
1.忠于职守,建立管理层间的桥梁
公寓管理员肩负着服务育人的重要责任,注重日常卫生检查结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合理协调好住宿安排,传递学生动态信息,积极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起到生活指导、日常管理、信息沟通的不可缺作用,建立起学生公寓工作与各部学管工作的桥梁,加速联络机制的正常运行。主动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联合开展管理与育人的工作办法,是和谐校园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
宿舍管理员接触学生的机会多、范围广,容易跨专业,跨系部的和同学沟通、听取意见、交流看法,提高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关心学生近况生活变化。从细微之处着手,及时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配置及所需,并迅速快捷的报送相关部门,以便协商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磨合物业管理与宿舍管理的接口。
2.监督促进,以主人翁的姿态工作
从事公寓管理,首先要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协助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及时处理偶发事件。积极投身公寓规划、修建、设施配备、日常管理、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参与公寓安全、卫生、秩序的管理和检查,树立管理-服务-教育的意识。督促卫生达标宿舍奖励机制的正常运行,贯彻落实实施在宿舍卫生测评机制、公正记录综合考查结果上。提高自身素质,争取以点带面,正确树立育人、服务的德育观。自觉将以服务为基础,管理为手段,育人为目的管理工作纳入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的范畴。既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形成,又能充分保证学校教育工作的正确导向。
老师们、同学们: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社会的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构建和谐,从我做起。相信这一理念必定会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一定会内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希望大家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努力使自己成为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努力促进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事业的新发展。
学生科 李蓉
2008年5月
第二篇:情系下一代,关爱洒社区
情系下一代 关爱洒社区
――梅河口市金华社区关工委
梅河口市金华社区地处城区西南部,下辖四个居民委,辖区内共有驻街单位16个、商业网点488家、民营企业3家、医院一所、学校2所。有居民小区12个,现有户籍人口15689人,5669户。青少年约占社区总人口的2/5,其中孤残儿童9人。
几年来,我们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五老‛作用,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抓组织、抓队伍、抓阵地、抓活动、抓各项基础建设,使社区关工委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加强学习,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自2004年金华社区关工委成立以来,社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分重视社区关工委的班子建设,选聘模范共产党员、老战士汪天藻为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社区领导班子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关工委的工作制度。社区党组织针对不同情况定期、不定期召开研究青少年教育的专门会议,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和谐家庭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把关心青少年工作融合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之中。
为了提高队伍素质,社区关工委每年都在参加市关工委举办的培 训班后,向社区‚五老‛队伍传达会议精神,明确工作目标。我们还与市关工委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坚持经常性地与市关工委请示汇报工作。我们每搞一次大型活动都邀请市委组织部、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等领导参加,争取关工委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在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质的培育、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等方面进行创新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二、组建“三员、两团、一队”,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这‚五老‛队伍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支中坚力量,是一个丰富的人才库,是培养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我们根据老同志的特点、专长、兴趣、爱好,并结合社区实际和开展工作的需要,组建了‚三员、两团、一队‛。‚三员‛指网吧义务监督员、家长学校教导员、德育辅导员,‚两团‛指五老报告团、老年艺术团,‚一队‛指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老同志以这些组织为依托,开展各项活动,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和优势,从而更好地达到了老有所为的目的。同时,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社区的老同志对关工委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从而自觉自愿地融入到‚五老‛队伍中,使我们的‚五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家长学校教导员马春玲,每月定期在社区多功能会议室为家长朋友们开设亲子关系教育课、孩子性格发展辅导课等课程内容;网吧义务监督员、社区老党员王世忠,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几年如一 日坚持在辖区各网吧巡逻,为社区青少年绿色上网作出贡献;67岁的通化市优秀共产党员张兴全孝敬104岁的老母亲在社区被传为佳话;农业局退休老党员孙玉清精心侍候瘫痪在床10多年的老伴深得人们的尊敬;金属站退休党员张文亚除了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外(两个子女都是大学生),还帮助了2名校外流失生。
‚五老‛报告团团长汪天藻,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虽已八十四岁高龄,但每次报告会他都是亲自讲课,联系实际,现身说法,很有亲和力,深受中小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他立足社区、面向全市。从2005年至2013年,他到辖区各学校作德育报告200余次,受教育达万余人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被评为梅河口市文明市民标兵。
社区老年艺术团声乐指导尚忠兴老师把市民道德基本规范谱成优美的曲子,在社区广大居民、党员中传唱,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不仅如此,社区还充分调动老党员的积极性,不断扩大 ‚五老‛队伍,组建了一支拥有37人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经验上和时间上的种种优势,做到‚立足社区、构建网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每名党员帮教一名后进青年做好思想转化工作,每季度向社区汇报一次青少年教育工作情况,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一次文体活动。
三.帮贫扶困,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绿色家园”活动 我们多次调查了解社区青少年成长状况,重点针对不同人员进行 助学帮助。2005年下岗职工陆连兴家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弟弟,妻子患脑出血住院,两个孩子又双双考上大学,家里很困难。社区关工委协调各有关部门,争取到民政部门救助2500元,社区党员、干部及有关单位又捐款5000元,使两个孩子圆了大学梦,患病弟弟也送入精神病医院免费治疗。新华小学四年级学生武月患白血病无钱医治,社区关工委与学校配合,动员社会各界捐款两万余元,使其得到及时治疗。不仅如此,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社区都要派人到贫困家庭走访。
去年以来,社区关工委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作用,发挥老同志的育人优势,以青少年为中心,讲求实效,积极开展‚绿色家园‛活动。社区关工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对本社区生活特别困难家庭的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失学辍学儿童、问题青少年进行全面摸底,通过辖区内学校第一实验小学和卫校,以及新华派出所了解情况,填写了包保对象明细表,组织帮扶队伍,建立了关爱联系卡。并且随着辖区学生的流动,追踪跟进了新的关爱联系卡。社区还联系了辖区有实力的大单位,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进行帮扶,形成了驻区单位、学校、社区干部、‚五老‛志愿者、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共同帮扶的‚多帮一‛模式。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青年志愿者义务辅导、五老志愿者上感恩教育课等。并积极帮助困难弱势群体,为低收入残疾青少年家庭办理低保申请。去年5月22日下午,社区组织‚五老‛、党员自愿者、举行了以‚情系青少年成长,建设‘绿色家园’‛活动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共有20名党员自愿者及社区 工作者和关工委成员,为10名贫困学生捐助了书包、文具、书本等学习用品。今年4月16日,金华社区携手市法院、市第一实验小学举办 ‚大手牵小手、跟爱一起走‛爱心助学活动。市法院10位法官捐赠爱心书包10个,社区‚五老‛志愿者捐赠爱心书籍10套,金华社区干部捐赠面、油10份。通过这些活动使自愿者与贫困学生进行对接,使他们得到长期的助学救助。几年来,社区为贫困‚残疾儿童家庭‛申请办理低保100多户,关心外来打工子女入学20多名。全社区为贫困户捐款9500多元,走访特困户210多户,捐助衣物750多件。王芳、王媛是19岁的双胞胎姐妹,因从小父母离异而与母亲生活,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因单亲而更加贫困。金华社区领导联系多个部门开展帮扶活动,形成市法院法官李德民、新华派出所副所长新瑞博、社区‚五老‛志愿者汪天藻及社区领导共同帮扶的‚多帮一‛模式。多年来,一直为两姐妹补贴学费,解决学具和生活用品。今年,两姐妹共同考上辽宁大学,社区联合市总工会为其申请了金秋助学,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圆了两姐妹的大学梦。
四.社区、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共建青少年教育体系 几年来,社区利用市民学校宣传栏、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科普讲堂等载体,开展科技、文化、体育、法律、卫生、治安‚六进社区‛活动。每逢‚七一‛等节庆活动纪念日,都组织报告会或进行宣传演出,回顾党和人民艰苦奋斗历程,教育青少年和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并加强社区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了 以和谐家庭、文明市民、好婆婆、好儿媳等为内容的‚四好‛文明户评比活动,把无型的教育寓于有型的评比奖励活动之中。2012年3月5日,金华社区在翰林中学多媒体会议室举办了以‚传承雷锋精神,创建和谐社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学习雷锋报告会。社区关工委副主任、老战士、老党员汪天藻就雷锋生平事迹并结合自身经历及感受作了极具感染力的报告。今年5月9日,金华社区与市第一实验小学联合举办了‚相约母亲节、传递感恩心‛母亲节感恩活动启动仪式。社区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书,倡议学生为感恩母亲行动起来,开展‚五个一‛活动,传递感恩之心,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启动仪式结束后,社区随记者一同对学生回家的表现进行了追踪报道,也将感恩母亲的行动落到了实处。
五.突出重点,丰富形式,主题教育丰富多彩
1、‚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活动成效显著
社区关工委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社区的实际,丰富社区青少年的假日生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让青少年离校不离教,开展一系列内容鲜活、形式多样、贴近学生实际的假日主题活动。一是整合资源,开辟社区育人大课堂。邀请专业人员相继为社区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播音主持培训讲座‛,通过系列讲座活动,营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科学氛围,引导青少年从小培养科学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增强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意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区图书室全天为青少年开放,给青少年提供学习和充电的良好条件。二是合理安排,开展公德实践活动。金华社区努力创建‚绿色社区‛,以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拒绝白色污染,保护美丽家园‛环保小卫士活动,组织青少年打扫楼道、清除卫生死角、清理花坛白色污染等公益活动,对社区内的不文明言行、不文明现象进行督查。为社区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开展助残、敬老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三是精心组织,举办文体娱乐活动。利用社区活动阵地为青少年精心安排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了读书比赛、拔河比赛、成语接龙、抢凳子坐等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在书、画、纸工等方面的特长,举办了‚青少年书画装扮楼道‛活动,并发动青少年自排节目,在社区广场文艺演出中一展风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青少年在自娱自乐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愉快地接受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
社区关工委一直把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美德融于社区学生的德育教育之中。社区关工委每年都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看望老人们,向他们献上自己的爱心。志愿者有的为老人理发,有的为老人们检查身体,也有的来到食堂,为老人们亲手包饺子。通过开展系列‚老少互爱‛活动,既给困难老人们送去了温暖,也让青少年学会了如何敬老爱老。
3、构建青少年成长驿站,力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化引路、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从满足青少年的文化需求出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为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导好向、引好路、充好电。一是优化人文环境,积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推进青少年成长驿站阵地建设。金华社区开设少儿亲情驿站,为双职工子女提供课外辅导、开辟第二课堂;建立供未成年人学习健身的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书画交友室、文体排练室、多功能活动室及休闲健身广场等活动阵地,其中,图书阅览室拥有各种藏书5000余册,免费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书籍,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加油站‛和‚催化剂‛。二是优化生活环境,构筑成长乐园。针对本辖区,社情民情相对复杂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警区共建、群防群治、结对帮教等措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广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社区活动,建立社区综治办、治安队、居民治安协管队全方位的治安防范网络,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建立党群联手、社区管理、学生结队手拉手、警民共建、全民关爱的青少年帮教网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4.促进就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教育
我们依托市劳动就业局,着力提高失业人员和待业青年就业技能。不定期地举办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焊接技术、木工瓦工等就业培训。据调查,在270人下岗失业人员中,已有90%实现了再就业。有32名待业青年通过学习掌握了一门专业技术,自立门户,走上增 收致富的道路。2008年8月,我们社区还组织一次老少单身相亲会,百余人参加,为老年人及青年人解决婚姻问题,也受到了欢迎。目前社区内讲课学习的人多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遵纪守法的人多了,参与文体活动的人多了,真正成为文明和谐的社区。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梅河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社区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吉林省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先后被梅河口市和通化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金华社区关工委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和社区各届人士的关心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和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在上级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工作,克服一切困难,使社区关工委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爱洒古城构和谐
情润万家暖民心 爱洒古城构和谐
——丽江市古城区消防大队开门评警活动纪实
为积极构建具有酒城消防特色的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推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跨越式发展,坚持以“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为抓手,严密组织,强化举措,以真情赢取民心,以厚爱编织和谐,积极构筑“五四工程”,“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落实“四项机制”,开创走访新局面。支队坚持“边访边改、边评边建”的原则,贯彻落实“四项机制”,助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深入开展。落实整改反馈机制,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办结时限,及时向群众反馈整改结果并跟踪问效;落实评估考核机制,把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和成效作为检验基层单位、官兵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大民意测评在各级考核中的权重,真正把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认真总结活动中好的经验、好做法,表彰一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官兵,对出现严重损害警民关系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内外并重、防控并举”的方针,把灭火救援、消防监督执法情况置于严密、广泛的监督制约之下,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切实推动消防工作的新发展。
坚持“四字方针”,彰显走访新气象。坚持做到一个“纳”字。通过走访地方党委政府、公安机关、共建单位、社会群众,利用警民恳谈、群众座谈、警营开放日、向社会群众汇报工作、公开述职述廉、发放征求意见书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实现了加强沟通、改进工作的目的。坚持做到一个“扶”字。通过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及孤寡老人、定点帮扶弱势群体等形式,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坚持做到一个“争”字。定期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大走访”工作情况,积极赢取党委政府在政策上和财政上的支持,今年,全市共争取业务经费约800多万元。坚持做到一个“联”字。加强与党政机关、工商、安监等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努力构建“走访社会化、帮扶网络化、联勤一体化”的“大走访”新格局。
注重“四个结合”,赋予走访新内涵。与学习实践“三句话”总要求主题教育相结合,引导官兵强化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和奉献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与“四个能力”建设和“五大”活动相结合,帮助企业单位和社会群众研判分析火灾形势、查找消防安全薄弱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切实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感。与打造消防铁军、灭火救援相结合,全面提升部队灭火救援和维稳处突能力,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与创造“五型机关”结合,扎实为人民服务的根基。
推出“四心工程”,赢得群众新赞誉。支队始终用最真实的行动,最真挚的感受,最真切的话语,“心心相扣”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一是听取意见“虚心”。为了更好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支队及时走访辖区社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负责人、员工及企业、单位,广泛发放《征求意见书》和调查问卷,对征求的意见进行分析归类,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措施,完善制度,不断改进,积极回应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二是扶贫帮困献“爱心”。支队官兵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冷暖装在心中,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做起,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特别是在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特殊人群的关爱方面,积极做好“一对一”帮扶和贫困家庭走访慰问工作,以实际行动向群众传递了消防部队的关爱和温暖。?三是宣传教育“用心”。通过走访慰问群众,抓住时机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富有实效、内容丰富的面对面的宣传,大力普及消防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驻地老百姓的法律知识。?四是上下互评用“真心”。认真开展部队内部上下互评,听取全体官兵对官兵关系、队伍建设、上下级工作关系等意见,分析了官兵对部队建设、业务和指导工作需要加强方面的建议,完善细节,加强团结,提升内部凝聚力,为部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提供保障。
突出“四大亮点”,彰显走访新成果。“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全市部队因地制宜,创新举措,突出特色,凸显亮点。创新载体,创建走访队伍。支队组建了 “慰问队”、“宣传队”、“服务队”,通过清理垃圾、美化市容、走访慰问、扶贫帮困和消防知识下乡等形式,解民忧,帮民困,保民安。拓展渠道?,“键对键”让老传统焕发出新活力。支队坚持并不断完善传统有效的“面对面”走访评议办法的同时,根据网络时代群众工作新特点,通过泸州消防服务网、QQ群、手机短信评警系统„„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积极打造“网上服务高速路”、“网上民意直通车”,最大限度地拓展和畅通警民联系渠道,赋予群众工作新的生命力,让老传统焕发出新活力。立足本职,打造“五新”“群众满意工程”。从“打造新窗口、培养新作风、争创新佳绩、树立新形象”入手的服务承诺,切实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消防部队优质、快捷、高效的为民服务质量。拓宽考评渠道,成立“大走访”督察队。支队每月对各地“开门评警”大走访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短信等方式发布“通告”、广播和短信的方式告知全市人民,确保了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丽江市古城区消防大队紧紧围绕“开门评警”目标要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创新制度机制、提高工作水平、改进作风形象,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截止目前,全市消防部队共召开各类汇报会、恳谈会、座谈会30余次,走访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20个,走访企事业单位74个,走访社区、村62个,收集到意见建议60条。
第四篇: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收获
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收获
——浅谈爱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定西市安定区黑山中心小学)
关键词 [爱 点燃 情境] 内容提要: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风吹遍了每个教师的心田,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人文性教育,注重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面对的孩子更是千差万别,必须发挥他们的优点,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的教育成为扬长的教育而不是辟短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宽大的爱心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教育成为一种幸福的事业。
记得叶圣陶爷爷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好比一个大池塘,如果教育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不论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爱”贯穿了全部过程。传统教育中,注重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学生自身的感受。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与进步,师爱越来越被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由尊敬、恐惧变得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爱”谱写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用“爱”点燃孩子的心灵。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校中学生的指导者、领路人,也可以说是孩子的心灵启蒙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被孩子们关注、模仿、影响他们心灵的发展。教师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言行给学生表率、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公平、真诚的心面对每一个孩子。刚刚步入学校大门的孩子,对一切都是陌生、好奇和恐惧,教师是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小学低年级班主任,每天处在他们那些是是非非之中,听他们无休无止的小报告,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这种情况,左右为难。管得不得力,孩子们的心里很容易出现一句老师偏心;不管不问,长期下去,班内出现什么事都没有人告诉你。中国有句俗语“十个指头有长短”,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疾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能力千差万别,在他们心中对教师的期待和感情也不相同。新课程要求我们蹲下来聆听孩子的心声,并且停下手中的工作认真的聆听,用一颗慈母般宽大的爱心,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关爱,少一份责骂。在我们班有三位同学没有妈妈,都靠爷爷奶奶抚养,有一名小女孩,经常是蓬头垢面、鼻涕不断,衣服也是看不见面料颜色的那种,经过调查才知道她爷爷奶奶体弱多病。我以全班总动员的方式,从“洗”开始,每天要求中午回家的同学洗脸,给不回家的同学准备清水让他们也洗脸,我特地在宿舍里烧好热水,让几个女孩子给她洗一下。周末让学生学习自己洗衣服、洗澡等,发动同学们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互相监督,我定期检查,久而久之,全班同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小女孩的面貌变了,心情也好了。这个过程,即有我的强烈要求,又与他们的自愿相结合,点点滴滴的工作,将我与孩子们融在一起,将爱融入他们的心田,将丰收的喜悦留给我。“我以我心付童心,笑看花苑映照阳”,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希望。
二:用“爱”获取新型的师生关系。
几千年师道尊严的传统,高高在上的地理位置,使师生的心理距离非常大。记得在读书的时候,我们把老师比作猫,我们自己比作老鼠,看见老师,立刻躲开,装作没有看见。平时自修,恨不得老师早早离开,总认为老师在教室里影响我们上课。老师前脚刚走,我们高叹一声:“老猫走了,老鼠该造反了”。但是孩子具有“亲师”的天性,在他们的内心里,时刻在期待老师的关注与赞扬。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及时的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并且关心、帮助后进生,让每个孩子受到同样的关注。由于班额大,学生的差距大,座位也是插秧式排列,面对全班学生,我总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为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将目光与时间留给他们,让他们回答问题,久而久之,我发现优生上课不再认真、积极地去想、去做。终于有一天,一只倔僵的小手不肯放下,经过允许后,他说:“老师,您偏心,为什么让我回答的次数越来越少。”孩子的话让我限入深思,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照顾到每个孩子,让他们不再受到我的冷落。我改变座位的排列方法,以两排为一组,绕教室一周,中间留一块空地,作为活动地和施展台,这样面对面的座位我必须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学生围着我的引导前进,我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的状态,调整教学的步骤,并且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能够认真倾听,这一变化,让我的教学工作受益匪浅。
有一次上课中,我说:“老师喜欢上课专心、积极参与课堂的同学,不喜欢上课时心里还想着别的事情的同学”。有名同学发现了我说的是他,怯怯的站起来说:“老师,我昨晚看了《木偶奇遇记》,我觉得很奇怪,有的地方我能看懂,有的看不懂,您能讲讲吗?我们都喜欢讲故事的老师。”在成人的世界中,只有我们的喜欢和感觉,有谁关注到孩子的喜欢和感觉。他的话打断了我教学的过程,顺水推舟,我表扬他课外读书和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让他把自己知道的讲给其他同学听。他的故事获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从每个人的脸上读出了羡慕,从他的脸上读出了自豪,这为以后的课外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让他们以小组讨论形式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老师,教室里的气氛非常热烈,最后总结我必须做到十四条他们的规定。相机,我也给他们讲我喜欢怎样的学生,在征得他们同意后,我们师生共同签字约定,努力去做。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我没有按时完成,却让我以后的工作如鱼得水般轻松。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不强,纪律性极差,我必须时时跟在他们的身边,我前脚刚出门,教室里就乱成一团,拿个教鞭大声吼几声,效果甚微,而且学生对这样的的老师是“恨之入骨”。两年多的日常管理,让我觉得他们完全符合“吃软不吃硬”这句话。我将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各小组制定班级纪律条约,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生效,并推选一个纪律管理员,给表现好的一组加分;如果有一个人违反了我们共同制定的纪律,则每人都不得分。这样,即让他们懂得个人在小组中的作用,懂得团结才能获胜。当然,在他们遵守条约的同时,我必须遵守他们给我制定的条约,我们师生互相监督,共同履行我们的职责。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和带来的效果,我为我的“骗术”而得意。这种“哄”的办法,煅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自制力、小组凝聚力。在作业批阅和纪律约束上,改变传统的“甲、乙、丙”或“A、B、C”的评价方法,利用小红花或⌒⌒或 来评价,每当看到他们为得更多的红花认真地去做,看到他们在数自己的红花时那种喜形于色的样子,我也被他们的快乐而感动。这种方式比我手拿教鞭在教室里大声责骂的效果好得多。在我们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我用“用微笑面对每一天”几个字组成一幅笑脸图,时刻提醒着我、鞭策着我,并且在教室里挂一面镜子,这不是让我时刻去关注自己的容貌,而是让我不要将怒容挂在脸上,把快乐带进课堂,把微笑送给孩子,不论遇到多么不开心的事,都坚决地把它放在教室门外,不让我的情绪影响学生。每个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差别很大,考试只是检测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纪律也是一种人为的规范,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平时的表现,不要以分数定英雄,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成长。有人说:“请不要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批评孩子,这会让他的自尊心严重受挫”。作为小学教师,就要有一颗孩子的童心,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满足孩子的心理要求,照顾他们的“小面子”,对孩子们来说,你对他的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一句关怀的问候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三:用“爱”激起孩子的求知欲。
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所以培养乐学、爱学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持久性不强,好玩、好动、长时间进行同一活动,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学、玩、思、动相结合,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有关爱学生的心,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勤务员。抓好课前预习第一关,每课中找出相关的问题,回家去做,不会做的可以向家长请教。这样,即煅炼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和家长取得联系。当他们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家长的参与,将自己知道的知识讲解给其他同学时,他们的脸上有自毫的笑容。
学习是一项终生性的活动,不仅仅是学校的学习,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学生到学校的目的就是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到生活,但是,我们的任务不是教给他们固定的知识和答案,而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习的意识和要求。我们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学生对一门功课的喜爱与教师对待他的态度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想学、爱学,对他们少点责备,多一点鼓励,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苦难”,学校不再是“监牢”,老师不再是可怕的“猫”,他们也不再是可怜的“老鼠”。
新世纪的人才不是抱着理论去工作,而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型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和鼓励他们多提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我们集体商议。有时候,他们提的问题的确毫无意义,但是我并不会去批评,而是鼓励他们多提自己不懂又能难倒老师和同学的问题,这样,他们就会认真的去想。有时候,他们的问题常常真会难住我,让我无从回答。在我们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全班同学都在感受王二小的勇敢和机智,但是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他并不机智,我们看过《鸡毛信》,海娃也被抓了,他不是想办法逃走了吗?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珍爱生命,他怎么能牺牲呢?”我深思很久,却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时,另一名女同学说:“我觉得王二小是这样想的,牺牲他一个不要紧,几千老乡的生命更重要,所以他就没有逃走,而是带敌人进埋伏圈。”我惊喜万分,我没想到她们能想到这种答案,这也许就是他们独特地思想与见解吧。他们也懂得了别人快乐,自己快乐。这一点小小的插曲,成了我这节课的亮点。在学习了《女娲补天》后,有这样一道题,“为什么天塌后,日月星辰都向西移去,而不是其它的地方呢?”这本是一篇神话故事,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当全班同学考虑时,有一双小手已高高举起,迫不及待地回答:“他们是去凑热闹了。”“他们是去西天找如来佛祖了”另一个着急地说。教室里立刻笑声一片,就在快乐的氛围中我们共同成长。
四、联系生活,开拓视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乡村的孩子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只能通过家中的电视机。不管课本中讲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多美妙,在他们的心中依然是这一片山村的景色。有时他们的日记只能写一些“我今天上学,我今天玩得非常高”。为了开拓他们的视野,在班内成立图书角,让他们多读书,并记录好词好句,有空余的时间带他们观看一些科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生活,开拓视野。为了激发他们的创作才能和合作能力,在班内设立兴趣角和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进行记录,都给别人展示,让他们有学习的成功感,让学生将课外读到的故事讲给班上的学生听,锻炼他们的口语交流的表达能力。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学写日记,从开给简短的几句到现在已经能写两页多。记得一名男同学写过这样一篇,“天还黑黑的,我一个人不敢再往前走,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等同学一起上学。这时,我听见石头生气的对我说‘把你的屁股抬起来,你把我快要压死了’石头会说话,哈哈哈,笑死我了„„”。有时在他们的日记中会向我倾吐自己的心声,一位女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非常爱我的奶奶,可是她去年去世了,您上课不要再提奶奶好吗?一听见奶奶两个字,我就难过地想哭„„”字字真情,他们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有平直的语言,只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看着一篇篇的日记,有时我会微微一笑,有时会紧皱双眉,终于有一天,一名女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老师,我觉得你很奇怪。”猛然之间,听到这句话,我心中真是很生气,但我同样出于好奇,让她说说为什么这样说。她说:“有时候,老师我们说一句话,老师会笑起来,有时候我们却看见老师皱着眉头”,原来如此,差一点因为自己的心情伤害了孩子对我最真诚的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对他们讲到我们的父辈们度过的日子,他们都会开怀大笑,好像我在给他们编故事。有时候我进教室,吃的东西会丢在地下,或者垃圾筒中。其实这种现象我们成人也是如此,对每个人来说,倒掉一点剩余的饭菜,扔掉一个馒头都是一件极平常的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记得小时候,每次吃完饭,爷爷总教我要把碗舔得干干净净,吃一点馒头要用两手捧着,掉一点渣儿,还要捡起来吹干净吃掉。看到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我是又气又心痛,我知道这不能完全怪他们,这里面有社会、家庭的影响。我不能禁止他们每天带食品到学校让他们饿肚子,但可以给他们另一种方式的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四处租借有关红军万里长征时期的碟片,让他们重温革命的历程,让他们自己体会和感悟。当他们看到一个苹果几个人转一圈还有许多;看到八路军叔叔穿着破烂的草鞋和补了多次的衣服过雪山,过草地;看到他们吃着树皮和树叶;看到一个小八路军在攻打敌人时,要在战争胜利后吃一碗白米饭,结果战争是胜利了,可他却牺牲了,当他的班长给他端来一碗白米饭时,他已经不会再醒来时,孩子们都哭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镜头,孩子们深受感动,他们也知道一切来之不易,在观看后让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交流,把自己的收获给别人说一说,并且回家后讲给家长和其他的小朋友听,让大家行动起来珍惜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成果。并把自己一天的成果记在日记本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室里已经没有了馒头满地丢的现象。
爱是人生的和弦,而不是孤单的独奏曲。当我把爱心送给他们的时候,我也得到他们无私的爱,点点滴滴,刻在我心中。在我回家的路边有一处养蜂的,对面正好是我们班一个小女孩的家,在养蜂人来到的第二天,她就爬到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您回家的时候要骑得慢一点,我们家门口有许多蜂儿”;忙碌一天,胳膊总有疼痛的感觉,只好右手工作,左手捶背,可不过一分钟,脊背上已多了几个小拳头,轻轻地捶着,炎热的夏日,其他班的教室里有各种鲜花,唯独我们教室里有自己培养的花草和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我不许他们摘花,但是他们看到别人有,就问我,路边有很多的野花,可以采吗?得到我的同意,他们是那么兴奋,教室里多了几份色彩,而我的头上也悄悄地戴上了他们亲手编的花环„„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每个教师的心灵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必须改变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旧习,迎接新的挑战,从传统的教师主体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用一颗宽大的爱心面对每一个孩子,发挥孩子的优点,张扬孩子的个性,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当我们不再以长者自居,当我们潜心教诲,奉献爱心时,我们会惊喜的发现他们的思维是那么广阔,他们是那么可爱。只要我们献出一点点的爱,我们就会收获精彩的课堂。
个人简介
刘爱玲、女、汉族,80年10月出生。2000年7月毕业于省联合中等专业技术学校,2001年3月参加工作,2003年12月取得大专学历。
2003年承担本校第一批新课程实验班语文课教学。多次承担学区、校组织的公开教学。2004年5月在区教研室组织的教师技能比武中,获得优质课奖励。2005年5月西北师范大学专家来内官调研时,承担语文观摩课教学。本人撰写的《我与新课程一同成长》被刊登在安定区教育教研通讯中。
走进新课程,给我带来全新的面貌,在孩子们中间我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第五篇:消灭“假文盲”,关爱洒人间
消灭“假文盲”,关爱洒人间
——漫画《假文盲》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华君武叔叔的一则题为《假文盲》的漫画: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标注着“母子上车处”的站台,却站着几个高大威武,挺有品味的男人。而一个衣着单薄,头盖围巾,手抱幼儿的瘦小妇女,却被众人挤在一旁,弱不禁风的身体冻得瑟瑟发抖。
画家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讽刺和揭示了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使人不得不拍手称妙。明明是“母子上车处”,为什么真正站在旁边的却是一帮男人们,难道他们不认识上面那醒目五个大字吗?不是的,细看,你们都会发现他们都是些军人,老板或者医生,他们怎么可能不认识字呢?他们只是为了快点上车,快点抢个座位坐下。而装一回假文盲,他们是没有爱心的文盲,是没有公德的文盲!这些人的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他们连基本的道德也没有,而且不遵守公共秩序。透过他们道貌岸然的外表,人们看到的其实是龌龊的内心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这样的假文盲。比如:在草坪上经常立着“足下留情”、“禁止践踏”等警告牌,可一个个“假文盲”在草地上嬉戏着、奔跑着;“不准乱刻乱画”的旅游景区,又是被一位位假文盲刻下“XX到此一游”的语句„„其实人们只要相互谦让,相互关心,这样社会就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人与人,人与自然就会更加和谐。
在此,我呼吁,请大家不要做“假文盲”,多些谦让,多些关心,多些帮助吧!让“假文盲”这类现象彻底地从生活中消失的,让真诚和关爱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