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校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我校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朱梦独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又很要求数学知识的连续性,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使用于中职数学教学。目前,在我校的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进入我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在中考不理想的情况下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学习兴趣不浓,基础不牢,同时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能够集中精神听讲,课后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复习。另外,大多数学生步入我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比较盲目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2.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恐惧心理。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大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都有一种畏难的情绪,甚至在一些学生眼里,数学就是“枯燥和艰难”的代名词,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3.教师对学生认识不足。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疑惑,也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慢,老师失去教学的成就感,有些学生故意上课顶撞老师,也使老师逐渐失去教学情绪。
4.思维的依赖性
大多数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过程比较缓慢。在遇到数学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想到怎样得到关于求解题目的提示或是依赖老师的讲解。
5.思维缺少灵活性
学生思考的过程灵活性不足,大多习惯于固定思维的解题模式。尤其是当期的教学方法注重题型讲解、方法套用、单纯看重结论,轻视解题过程和思考方法,这更加助长了学生们呆板的思维方式。
6.思维的迟缓性
学生思维比较迟缓,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很快把握问题的重点,能够很快迅速找到解题的方法,而我校学生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弄明题意,思维过程不够简洁。
2012,05,30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高中阶段要求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笔者也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问题教学的改革.
一、从理论体系上来分析“问题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从心理学与生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人的问题思维是可以启发的,人的思维会在不断的启发中打开问题的“匣子,从而把思维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完善、提高、巩固.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一验证——结论,把“问题教学”摆在解决困难之后最重要的位置,说明了“问题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个心理与生理的分析,把握学生的基本状况,设计好“问题教学”的计划,进而实施“问题教学”的步骤.
二、从实践教学研究上来尝试“问题教学” 1.读透“三本书”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弄明白《数学课程标
第 1 页 准》中对知识的要求,因为它是数学海洋中的指向灯,弄清它指明的方向,你才能更好地去设置教学中的问题;还要读懂高中数学课本,只有弄清所教知识的内容,你才能更准确地提出问题;更要用好高中数学教师用书,它能为你创设教学问题提供有力保障.教师只有弄明白、读懂、用好以上三本书,才能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下基础.其次,新教材在数学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设置‘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所以教师对课标、课本、教参的理性把握是做好“问题教学”的前提. 2.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对将要传授的新知识进行分析与领悟,明确引入问题情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步骤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把这些任务在上课前准备好.才能推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一节,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这个函数,教师就不必再给学生讲这部分内容,更不必在教学中给这部分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了. 3.安排好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第 2 页 工作,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不好理解的问题做上标记,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如有一位同学在预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一节时,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两个向量在做完加、减运算后为什么不是一个实数,而是一个向量呢?”我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把这个问题引入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中,学生明白了向量是一个矢量,它有大小与方向,向量在做完加、减运算后仍存在大小和方向,而实数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这是它们本质的区别,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还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 4.及时做好“问题教学”的总结工作
一节课讲完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课堂中同学未听明白的内容、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等,都需要教师经常到学生中走一走、看一看,这样不仅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为今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合理安排学生课堂位置
教师要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定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实现优生与中等生、学困生的最佳组合方式,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这三类学生,这样教师就容易进行问题意识的尝试与解决了. 6.做好课堂问题的重组工作
第 3 页 当你带着写好的教案和设置好的问题进入教室,进行新知识的传授时,当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进入知识的分析、解决过程时,你应该随时随地接受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适时调整你的授课进程,达到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笔者在讲授“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一节时,有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练习第l题(练习第1题的两个小题分别为:①求经过两点A(2,3),B(-1,O)的直线l1;,与经过点P(1,0)且斜率为l的直线l2平分;②求经过两点c(3,1),D(-2,O)的直线l3.与经过点M(1,4)且斜率为-5的直线l4垂直)中的点P与点M的坐标好像没有用?”不少同学甚至当时在场听公开课的教师一下子也没反应过来,因为刚才解题时确实没有用到这两个条件,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想,一分钟就后有了答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如果没有这两点就无法确定直线ι2与ι4的具体位置”从而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位同学的提问虽然打乱了我的问题设置,却把课堂氛围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这说明我的试验是有效果的. 7.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恰当地提出问题可以给学生示范提问的方法,使他们能更加
第 4 页 主动、更有兴趣地学习每一节课都尽量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使他们认真观察具体实例中反映的数量关系或几何特征,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与猜想、归纳与推理的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
第 5 页
第三篇:初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初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抄作业现象严重,而且任凭老师家长围追堵截,仍然是屡禁不止,老师对此现象一直
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变又束手无策.2、学生有畏难情绪,课上不跟老师的思路走,老师照顾不到.
第四篇:关于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桥小学数学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广大教师不断地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但由于我们对新课程认识还不十分到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按照课题组安排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听课、查阅教案和座谈访谈及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和掌握了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的现状。调查结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教师数学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问题设计随意性大,前后问题缺乏紧密性,问题无层次,学生一头雾水。多数教师不了解和掌握数学问题呈现方式的类型或形式,普遍采用单一的问答式,缺乏灵活性、多样性,使整个课堂教学波澜不惊,平淡而无味,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很好激发。问题呈现的过程过于复杂,对于初接触这样问题情境的学习者来说,感到束手无策,一下子找不到问题的入手点,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由于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教育需要讲究针对性,它要求教师在把握整体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有利于提高地提问。
(二)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急于求成,走了形式。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而是专心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没有能够给学生的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此,教学程序即使是规范的,但是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学生没有能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反而更加迷茫,这样就远远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的问题不剖析,只是简单地用对错去评价,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调查中也发现,有些教师在按照教学设计中预设问题进行提问后,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能够准确地做出评价。这样首先不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估;其次,有的学生对了,但是有的人是猜中的,有的是经过大脑思维过的,而有的学生错了,但是他希望能够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如果了教师只是用对错来评判学生的回答,首先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另外就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四)提问古板,表情僵化,热情不足,过于严肃,难以激发学生的兴
趣。这是问题呈现中的教师的态度问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通常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不强,因此枯燥严肃的提问通常不能为学生所喜欢的。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通过感知来获得知识。因此问题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它首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能够使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而不是在枯燥中慢慢厌倦学习。
(五)部分教师在呈现问题时有没有考虑到学生能不能较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直接呈现一个大问题,没有用阶梯式、小问题串等方式加以引导,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因此练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导致了好的问题设计却没有出现好的预期效果。
(六)有些教师的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用教的过程代替了学生学的过程,没有留给学生提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智力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问题意识薄弱,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较低。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
经过此次调查,我校教师对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希望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在课题组的带领下,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深入学习课标,专研教材,处理好学科知识的框架结构,认真设计课堂问题,学习相关课堂提问教学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层次性地设置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断改善自己的问题呈现方式。
第五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课 型]: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18、1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寄信买邮票的过程。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教学方法]:调查研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活动:[=+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iexiebang.com]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2)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 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1)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2)只用时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读者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三、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硬,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