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曙红)浅谈通过日记教学激活学生写作
山东省2010年中小
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浅谈通过日记教学激发学生写作
姓名:韩曙红黄凤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十八里屯初级中学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王母宫十八里屯初中
邮编:262515
浅谈通过日记教学激发学生写作
韩曙红
日记教学,历来被认为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实,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载道”作用.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肯定日记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新时期作文教学的必然。日记是在写生活、写心情、写自己,不必华丽,也不必虚伪,只要是自己的,怎样写都好!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魏书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自己从小就坚持写日记,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虽然多练笔(坚持写日记)也是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但要让学生从开始就喜欢写,再到会写、爱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老师悉心指导,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快乐,不把它当成一项任务,而把它当成一种享受,有话就说、有话想说。所以日记有极大的“发挥”空间,而在你“发挥”时,不知不觉你的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自己的教学中,我试图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一)互信——“信”字交往,沟通心灵,改善学习气氛
1、教师走近学生
学生拒绝访问“高高在上”的老师。朋友般亲合力强的老师,才能促使学生敞开心扉,无所顾虑,从而在源头上改善学生学习作文的氛围。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身份,把自己融进学生的队伍,成为学生的交谈者、倾听者、建议者、合作者,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缩短心理距离。特别是对于中下生,让他们不再不懂装懂,走出“问”的心理障碍。教师要经常以微笑面对学生,使他们消除对老师的恐惧感;对中下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他们的作文、日记见逢插针地进行点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不要歧视和冷嘲热讽,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课堂游戏、日记讲评„„
2、师长沟通联系
(1)争取家长配合:给固定的书桌,给固定的图书角,给子女独立支配的时间。创设安静的环境,多督促,多检查。
(2)密切家校联系: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互相交流学生的日记表现。
学生日记特别好要发报喜,学生日记有进步及时反馈,学生日记有困难寻求支持。并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尽量争取家长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舒心的写作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对写作效能产生的干扰。
(二)互动——“动”字交流,促其参与,提高参与密度
日记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外,局限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师可以适时地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但教师在设计时,要注意把握好尺度,设计好情景,以不伤害学生心理品质为原则来设计。
1、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课堂互动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充分利用并挖掘“生生互动”资源,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生活。教师可布置一些合作式写作,组织小组合作或自我结对,互帮互助。“洋思现象”告诉我们,优生和后进生搭配,坚持“兵”教“兵”,可以达到“一帮一,一对红”的效果。
2、组际互动
组际互动也是课堂互动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教师首先要调配好“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小组,保证各组之间的平衡,然后根据各组讨论、归纳的情况,进行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克服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3、师生互动
这是师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学生在参与日记练习时,教师要走近学生,和他们一起探讨、一起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在师生和谐的互动生活中,促使学生更愉快地完成日记。
(三)互相激励——“激”字交融,扬起激情,增强日记写作欲望
激励是成功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励的方案包括日记隆重的展示和激励性评价。
1、发挥日记的激励功能
(1)隆重展示
当学生的日记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时,他的成就感愉悦感就会成倍地增加,而这种愉悦感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动机,促使学生以更好地心态持
续完成写作。因此,教师可以把日记进行交流,相互传阅,让学生体会到“我的日记别人在欣赏”的那种喜悦和骄傲;还可以设置“日记擂台”、“日记光荣榜”、“创意日记”,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日记成果。
(2)成长记录
学生的每一次写作都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足迹,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为自己的日记建档。在每学期的期中与期末,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整理、装订、美化自己的日记。然后进行妥善的保存与收藏。这不管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培养学生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方式。
2、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互评
所谓互评,是指同学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即是生生互动的过程。在互评中,可以使评价者和被评者的日记进行对比,让评价者发现被评者的闪光点,从而激励自己产生自我评价。
(2)师评
学生是需要发展的个体,学校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地方。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教师要宽容学生,善待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譬如可采取:
接纳式评价:对于中下生的缺点,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行讲优不讲差的接纳式评价。
期待式评价:“聪明的你再认真点,相信会更好”,“不久的将来,老师期待你的进步”„„
鼓励式评价:一个赞许的微笑,真不错,竖起一个大拇指„„
几年来,我校的作文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日记是对所学教材的雅词佳句、写作技法尝试和运用的地方,通过写日记,增强了学生的摹仿能力和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提高了,从而写作水平相应的也提高了。通过写日记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新的阶段里,我们,仍还需继续探究,挖掘学生写作的潜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作文教学一定会结出丰厚的硕果。
浅谈通过日记教学激发学生写作
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
韩曙红
第二篇:培养学生日记习惯 激活学生写作源头
培养学生日记习惯
激活学生写作源头
泸西县永宁乡明德小学
马红芝
昝建云 泸西县永宁乡笼册小学
唐海分
冰心说:“写日记是练习习作最好的方法”。日记可以自由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与作文异曲同工,可以说一篇日记就是一篇作文,还能为今后的写作积累必要的素材,更可以帮助自己观察,分析事物,积累经验,提高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为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除按课本上规定的习作题目让学生写作作文以外,还着重抓了写日记的训练,以此激活学生的写作源头。现将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和做法简述如下供参考。
一、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留给学生宣泄的“自由地”
朱作仁教授在他主编《教育辞典》中指出:“良好的习作心境会使为儿童在充满情趣、动机蓬发、积极主动状态下进行写作,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健康发展,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都能在最佳状态下得到训练。”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首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形成平等、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习作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教师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重视。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解决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困难,排除种种困惑而引发的习作心理障碍。
从小学生的习作需要来看,心理安全需要是第一位。因此,排除学生心中一切的不快与困惑,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写日记的前提。为此,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并告诉他们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任何人都有“隐私权”,不容侵犯,他们有权自我保密。这些时时刻刻都在老师、家长“监视”下的学生觉得很新鲜,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发泄思想感情的“自由地”,于是习作兴致倍增,天天悄悄地写,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慢慢地使他们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使学生日记水平得到提高。
二、摸清学生写作心理,激发学生写日记的欲望
“只有持续用功相当长一段时间,殚精竭力,发愤作文,然后才可能心窍大开,灵明焕发,方机增长,由量变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吴思敬的一语,不仅摸清学生写作心理,而且精辟地指出写作成功之道。因此,笔者首先经常教育学生,使其对作文能力提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个正确的认识。其次,笔者列举因爱好与日记而走上写作成功之路的名人,对学生进行熏陶。如,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则是教师的逼近下,7岁就写日记后来写出轰动一时风行四海的优秀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写日记的优势,看到写日记的希望。再次,笔者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在习作中有“米”下锅。最后,笔者注意进行循序渐进地训练,从听到说,从说到写,从写一句话到几句话,到一段话„„,并随时训练“说文”,当场习作。如有一天早晨,同学们刚来上学,顿时狂风大作,树枝乱摆,嫩绿的叶子吹得满花园,操场上的尘土被卷起,我看到有的同学缩着身子紧盯着窗外露出恐慌的神情。我马上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外面发生的事吧。”“今天是几日几月,天气怎么样,哪位同学说说你观察到室外发生的自然情况?”马上,同学们活跃起来,由害怕变成了欣赏与描写。大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我作适当整理,将这篇日记板书,然后告诉学生刚才做的就是一篇好的日记,都跃跃欲试,充满热情的开始写下当时发生的事。使学生觉得习作并非难事,破除神秘感,激发其写作兴趣与热情。
三、鼓励学生说写真话,拓展自由表达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中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重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自国家大事,下至家庭琐事。情出喜怒哀乐,意至经验教训,凡是自己认为值得一记的都可以写。可参考著名作者老舍写作的座右铭:“上中易懂,阅者赏心,听者悦耳,皆大欢喜。”比如:今天思想上有什么问题,一下子想不通的,对老师有什么要求,有什么看法,就可以写下来认真思考,逐渐想通;别人对自己提出了什么批语和意见,可以写下来当作一面镜子,经常拿来照照,随时提醒„„。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理出自己思想变化的线索,总结学生和生活的经验教训,使自己不断得到进步,同时自己写日记的举动也会大大增强。只有真实地记下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做到敢说真话,不说假说。内容追求真情实感,无话则短,有话则长,言之有物,文采飞扬。相反,如果在日记里瞎编乱造。自欺欺人,这种日记即便定了,也失去了它的本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四、随察随写,积累真实材料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将会碰到不少有意义的事情,当时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可是日子一久就忘记了,或者记不清了,这时日记就可以起“录以备考”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积累真实材料,平时我要求学生准备好一个观察本,带在身边。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留心周围发生和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并做到随时观察,随时用笔把它记录下来。例如,旅游、植树、劳动、下棋、运动„„,捕捉生动形象,速写新鲜感受。同时提醒,记录不要花很多时间,课余、饭后、睡前都 可以利用,最好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写,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以备后用。不但要认真写,而且要学会用,要经常翻开看看,查查过去记的一些思想上的收获,学习中教训,学习中的心得体会等,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写作能力。
五、激励引导,鼓励创新
古之学者有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进不能已。”恰当的表扬、激励,能促进学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如布置每天完成一则日记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对那些敢说真话,写实话,即便有的东西消极,也要细致的批评,充满爱护之心,既对学生的隐私权给予保密,又要指出在日记中一些好的东西加以激励,以引导为主,培养和训练学生怎么修改习作的能力,养成写完之后,也需要看一遍,如发现有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随即改正,保证其质量,并启发学生做人要老实,作文要狡猾。写日记不要写成流水帐,如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吃饭等,这样的日记毫无意义。应该写一些自己思想、学生有帮助的事情。写作要不断创新,日记要一篇与一篇不一样。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等十八般武艺都要用上,要敢于花样翻新。
总之,学生的日记写作必须“坚持”为前提,如果一曝十寒,不能数年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那也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恒心,多锻炼学生的毅力,学生的日记的习惯才能逐步养成,促使学生把日记变成自学行为。学生凑日记应付的毛病才能从“根”上彻底改变。为他们今后习作水平的提高提供终身受用不尽的写作素材。
第三篇:韩向红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例
2、例3及练习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 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3、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第四篇:红杜鹃教学设计 韩强2
第五课《映山红》教学设计 ——阳信县流坡坞镇中学 韩强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有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少年在红军时期如何成长的故事,从拍摄至今,陪伴和激励着多少代少年的成长,这部电影叫《闪闪的红星》,下面我们就欣赏《闪闪的红星》插曲。
“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映山红又叫红杜鹃,红杜鹃是老区人民的希望,更是人民翻身做主、幸福自由的象征。“映山红,映山红,英雄儿女血染成”更是道出了映山红浸透着革命者的鲜血,是革命的鲜花。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五课,红杜鹃——红色摇篮。
(同时板书课题)
二、新授知识
1、井冈山十里杜鹃长廊,在左右两侧的山脊上生长着高大而挺拔的杜鹃花树,形成长达10余里的杜鹃林带,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每当春末,杜鹃花漫山遍野,蔚为壮观。当年白居易曾称赞杜鹃花为“花中西施”。下面我们再近距离的欣赏杜鹃花。
(播放《杜鹃花儿开》视频。)
2、杜鹃花唯美、漂亮,我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杜鹃花,了解杜鹃花的结构和形态。
(播放摄影图片)
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些杜鹃花的摄影作品,摄影作品通常和我们的中国画取景方式相似,很少有全景式的构图,而是采用的“折枝法”,只取最为经典的,一
枝、一花就足以表现其精神。
这几幅作品在构图上都注意了疏密得当,虚实结合,这样画面既充实,又不显得拥挤。
再来看杜鹃花的细节部分:叶子——椭圆形;花苞——椭圆形;花朵——喇叭形;花瓣——五辨;花蕊——雄五雌一或雄十雌一。杜鹃花成蔟开放,所以花盛开时特别茂盛。
三、尝试笔墨
看了以上的视频和图片,大家能不能尝试着画一画?那就请同学们尝试来表现一朵或一簇杜鹃花。
(学生练习,指点同学们如何用笔、墨、颜料等,教育他们要注意整洁。)
四、欣赏作品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没有,在杜鹃花的花瓣上有些红色的斑点。相传,在春天的时候,有种叫杜鹃的鸟经常悲鸣,以至于口中啼血,鲜血洒落到满山野的花上,就形成了这斑斑点点的红印,所以也把这些带有红色斑点的花称之为杜鹃花。想当年英勇的革命战士和无数的英雄儿女用自己的热血浇灌着这片土地,使杜鹃花的花瓣更红了,更加鲜艳了。也是因为这些点点红斑,所以杜鹃花也像是革命群众的鲜血染就,所以杜鹃花也被称为革命之花。很多画家也多次利用杜鹃花来进行创作,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名家的作品。
(出示作品)《血染的杜鹃》又名《井冈杜鹃红》,借井冈山的红杜鹃表达作者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思念之情。《遍青山红了杜鹃》借红杜鹃的红表达出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把青山染红,把绿山染红,更把漫山遍野的山花染红,对先烈的追忆,对革命者的崇敬,还有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爱之情。
我为了备课,也查阅了好多资料,深深地被这革命之花感动了,通过了解使我产生了很多感触,激起了我对革命摇篮的向往,对为自由而浴血斗争的人民的感激之情,我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自己的笔墨之中,创作了几幅作品,请看——
(出示作品)《红似火》红杜鹃开得象火一样地热烈,就像毛泽东的诗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是以此来表达对红军前赴后继,必然取得胜利,革命烈士的丰碑长存的心情。
《岭上开遍映山红》是我用了《闪闪的红星》中的一句歌词,写的是红军是人民的希望,共产党是人民的希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些画都带有我浓浓的情感,是我对红军的敬仰。
五、演示创作
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国画的创作方法,我现场为大家演示一下画法。在画前要注意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下笔不改,一气呵成。
先构图。确定一下花蔟的位置和枝干的走势。
画花瓣:清水蘸大红或曙红,亦或朱红色,侧锋用笔,五瓣成形。宜密不宜疏。
花斑:用朱红趁湿点染。
枝:用墨,浓淡结合,中锋用笔,仰为鹿角,垂为蟹爪。叶:花青加墨,侧锋,浓淡结合,疏密得当。花蕊:雌一雄五,可用胭脂勾花丝,用墨点花抵顶部。叶筋:浓墨,中锋,趁湿点染。
题款:写出自己的心情或想法(用短句或诗句)(注意停顿,给学生提示)钤印(点中国画的诗书画印。)
欣赏了名家的作品,又看完老师的绘画,对杜鹃花又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现在的幸福正是由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为了表达我们对英雄战士的感激之情,我们大家愿意用自己的画笔来表达出来吗?
现在就请同学们创作自己心中的杜鹃花。
六、学生创作
教师指导学生技法,同时进行指点创作理念。(播放视频)
七、作品评价
先从小组中推荐出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并说一下推荐理由。然后集中展评。展评的内容:
构图:是否合理?能否表达出杜鹃花成簇开放的景象?
笔墨:是否浓淡相宜,变化丰富?形象是否准确生动?颜色是否鲜艳有感染力?
题目:是否有新意?能否表达感情?书写得是否美观?位置是否得当?
八、总结拓展
以上作品都很优秀,表现了出我们班同学们的良好素质。同学们再请看老师带来的另一些作品。
请同学们说一下,我画的这些画有什么内涵吗?
荷花(一起背诵《爱莲说》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④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代表——清廉,洁身自好,出淤
泥而不染。
牡丹(牡丹富贵者也,所爱者众矣)代表富贵,吉祥的寓言。
梅(一起背诵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竹(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虚心有节,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冷艳清贞。唐·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那么就请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写意法画一些其他的花,来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下课,谢谢大家。
第五篇:123红寺堡中学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用歌曲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的结题报告
红 寺 堡 中 学 魏月英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一)、在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引下,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对健全学生健康的人格尤为重要。
(二)、在课改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音乐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没有兴趣做基础,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而言,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我校学生虽然是中学生了,可大多都是南部山区边缘地区搬迁的移民子弟,没有什么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音乐课是喜欢放松,而不是喜欢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在音乐课上只对唱一些旋律上口的歌曲感觉有点兴趣。
(四)、红寺堡开发区音乐学科开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学校管理没重视;另一方面师资水平更不上,社会、家庭都追求升学率。
所以如何引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我以歌曲教学为切入点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一)、理论目标。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音乐学科教育学》和《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相关内容的研究,把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探究以歌曲教学为切入点,尝试性的研究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二)、教育目标。
1、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让教师树立“通过歌曲教学可以培 养每一位学生都有可持续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可能”的学习观念。
2、促进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培养全体学生持续学习音乐的兴趣。
3、培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本课题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旨在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属于实验应用研究,以歌曲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研究,总结出音乐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收集一些歌曲(曲谱,录音带,光盘等),收集有关歌唱家和作曲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三)、欣赏歌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四)、搞班级演唱会、学校歌咏比赛,参加文艺演出或观看演出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统计法:通过发放问卷,对比统计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变化,及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
(二)、个案研究法:根据班级的不同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为培养音乐兴趣研究策略提供案例。
(三)、教育叙事法:根据不同阶段的小结积累,写出论述型的文字。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理论结合实践,制定相应的策略,使学生的音乐兴趣的培养得以更好地实施。
(五)、教学实验法。
1、用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
2、运用校园广播。
3、运用网上资源收集大量歌曲作品。
五、研究对象
红寺堡中学七年级学生。
六、课题实施方案、过程和具体的措施
(一)、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8年4月——2008年7月)准备阶段:设计研究方案,制订实施计划,组织音乐组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知识。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10年4月)实验阶段:按计划展开实施,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2011年4月——20011年11月)总结阶段:收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二)、课题实施过程和具体的措施。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对音乐课的态度和歌曲的喜好情况。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我校七年级学生喜欢唱歌的学生占37%;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占58%;不喜欢音乐或音乐教材内容的学生占79%。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音乐兴趣非常重要。
2、收集资料。
(1)、发动学生广泛收集歌曲: 歌谱、磁带、光盘、mp3格式的歌曲都行。只要被老师选用了就给学生考核中加成绩,这样在收集过程中他们就进行了一个自己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听歌或唱歌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歌曲学习的兴趣。
(2)、收集作曲家、歌手或歌唱家的故事,拓宽他们的音乐知识面,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我在课堂上讲了刘和刚也是农村孩子当初考上艺术学校因家庭困难还是乡亲们凑的钱上学,他不负众望,在二00六年全国CCTV歌手大赛获得金奖。因为我校学生也是来自农村的,当时一下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不但听刘和刚唱的《父亲》,而且还听有关车行的作品,有关父亲的歌;母亲的歌,并且每节课上争着讲歌唱者的故事或他们听歌的感受。
(3)、把收集的歌曲筛选出来,根据教材编排原则和目标,有的选用课堂教学有的在广播室播放。并且找一些典型的好作品示范,放一部分让学生听,激发他们想听下去的欲望。然后自己在课余时间听,再放一些典型的不适合学生听的一些歌曲作对比。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从中学生也学会了发现音乐的美。
(4)、每节课都在授新课前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演唱歌曲或讲歌唱家的 故事或谈欣赏歌曲的感受。
3、歌唱教学。
(1)、根据教材安排,我一般采用取舍补充的办法,因为教材中的有些歌曲时代性不强,有的旋律我们这里的学生不喜欢,所以我就进行删减补充。如:七年级上册《祖国颂歌》单元,要求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曲,我把这个曲子让学生简单的欣赏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把祖国爱在心窝里》,这首歌曲旋律活泼、曲调优美,很容易上口。既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音域也不太宽广,适合学生变声期或变声前期演唱。这种安排方式学生演唱兴趣特别高。还有些歌曲如:《祖国歌》曲调好听,但歌词学生不感兴趣,我就让学生学会旋律,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自己填词。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
(2)、在歌曲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模式。我一般先范唱或播放录音,初步熟悉歌曲,然后进一步欣赏,并在欣赏中教师设计问题。如:“你喜欢哪部分?歌曲分几部分?表达怎样的情绪?高潮在哪部分?你认为难唱的部分在哪里等。”同时也让学生发现问题,在歌曲中找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一遍遍的欣赏,欣赏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便把歌曲学得差不多了。对歌曲的感情基调也掌握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唱,把演唱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练习。
(3)、加强熟练程度演唱歌曲的练习。
一般采取齐唱、领唱、对唱、旋律接轮、轮唱等不同演唱形式和不同组的学生比赛,并适当给他们加分的形式等。每一遍演唱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提高要求,这样的训练切实有效,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达到了一种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唱歌就是比谁的声音大,他们反复唱熟练为佳。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学生的认识模式,我在歌唱中重视演唱技能的训练。如:教他们呼吸、发声、腔体打开、咬字吐字等技巧的练习。启发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用心演唱。这样一学期过去了,通过和过去的录音对比。学生自己感觉现在的的歌声比以前美多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成功和自豪的微笑。
4、歌曲欣赏教学。
(1)、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文化基础、音乐素养和教材编排等特点,我把重点放在《祖国颂歌》、《神洲大地》、《中学时代》、《红旗飘飘》、《银屏之声》等单元上。因为这几单元欣赏声乐作品较多。
(2)、在每一个单元我重点欣赏1—2首作品。从这一两首作品中教给学生欣赏歌曲的一些方法。如《祖国颂歌》单元中重点欣赏《祖国颂》。从音乐的要素入手,音乐速度变化、力度变化、旋律的变化、演唱形式的变化、节拍的变化、节奏的变化、调式的变化等,歌词的写法、曲式安排怎样推动音乐情绪变化的,从而也获得了一些音乐美的感受和精神的娱乐。其余的是泛听,比如:《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除了教材中有的作品选用。我还介绍一些腾格尔、德德玛、才旦卓玛的等作品学生很有兴趣。这样既把本单元几个民族歌曲特点了解了,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推荐的作品一般听一部分,给学生留下要听下去的 旋念。课余时间自己听,一般在这段时间里就让广播室也播放这些作品。(3)、无论是精赏还是泛听,在教学中渗透的一些音乐常识的学习。如:词曲作者介绍或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风格、高、中、低男女音色的特点或相关的乐理知识等。在听赏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歌曲中,能唱的唱,能随音乐律动的律动。如:我给学生推荐一首《好日子》,我拿了几件打击乐器和红绿绸带。学生当时唱呀跳呀,教室里特别活跃。最终回归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情”“趣”相投,让“乐”(音乐)成为“乐”(快乐)了。
5、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班级音乐会、学校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社会有效文艺活动的参加和观看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唱歌能力。
6、歌曲教学时间的分配。
我每节课大约三分二的时间是歌曲教学,每学期大约二分之一的时间是歌曲教学。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喜欢音乐的学生比例有大幅度的提高。课题研究结束之后,我做了调查统计现在喜欢音乐课的学生达到87%,喜欢唱歌的学生达到83%,喜欢听歌的学生达到91%,从学生写的心得体会中也看到,好多学生都认为现在他们对音乐课的认识有所改变,现在不仅对歌曲感兴趣,对乐曲或音乐课上的内容都喜欢了,和小学比起来真是学了不少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确实大大提高了。
(二)、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1、结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旋转舞台搞了班级演唱会,我和学生同时参与评价打分并作为本学期音乐成绩的60%记入期末音乐成绩。2、5月份组织校园歌手大赛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校合唱队的训练和元旦文艺演出也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凡遇到开发区或学校的大合唱比赛都安排学生观看。
通过学校和社会的有效活动的参加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唱歌能力。
(三)、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
如上所述,“歌曲教学”的研究使新课标得以良好的贯彻。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使该“问题研究”顺利实施,圆满结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课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的课堂实践研究而得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我校音乐教师有着实践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转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由最初的模糊转为清晰,对音乐程标准的认识由最初的茫然转为理解,对学科探究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抵触转为积极实践。第二,教师驾驭学科课堂教学的能力也有了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实践层面上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无论是最初的理论研究,还是后来的行动研究,都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场所。第三,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们能围绕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实践、反思,并注意总结。教师们增加了丰富的积累。这里有理论层面的积累,还有相关文化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完善的积累。
(五)、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通过种种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式使其音乐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于大量的收集和听赏内容涉猎,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增进了对相关文化、姊妹文化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
八、总结、反思、推广
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为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效,我们把新课程的推进、课题研究及教师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不仅要求实验教师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教学实践,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注意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时进行推广,在教学中不断完善音乐教学的诸多方面的策略。
九、问题与思考
1、教师问题 :新教材的编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博学多才,一专多能,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自学,还要创设互学、他学的机会,否则、很难驾驭新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
2、条件限制:学校没有音乐教室,上课的局限性较大。
参考文献:
「1」、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