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政府发挥着不可以或缺的作用。乡镇政府是我国的行政体制设置中最低层次的地方政权组织,它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十分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它是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能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但从当前的情况看来,乡镇政府履职过程中却常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非正常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定位不准,职能不清[1]。因此,科学地、合理地进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角色定位,是成功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七大在政府的职能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上强调了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据此,我们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和角色定位的相关问题。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作用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作用分析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对新时期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部署,而乡镇政府是我国政权序列中处于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真正把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目标,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造福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论述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要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以期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词] 新农村;乡镇政府;干部作风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概念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乡镇政府作用的必要性
(一)发挥乡镇政府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乡镇政府如何在新环境下正确发挥职能,迎接机遇和挑战至关重要。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之义,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而乡镇政府是所有惠农支农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2、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乡镇政府行为是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乡村,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在“催粮催款”的日子里,乡镇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丢了不少应该履行的责任。乡镇政府不务“政”业,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根据职能转变的新要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水平。乡镇政府职能从行政压力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迫使乡镇干部自觉提高服务本领。从乡镇干部现有的知识能力结构看,亟待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市场经济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职能转变之关键在服务,搞好公共服务,乡镇干部必须走亲民之路,不在农民面前摆架子,根据群众的需求,及时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将政府的注意力和乡镇资源更多地投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乡镇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乡镇政府的权力结构
1、乡镇人大职能未充分发挥 在乡镇政权结构中,乡镇人大在实际中处于乡镇的权力边缘地位。目前在不少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中,往往将乡镇人大当作“可有可无”的,认为有了它还增加了协调的难度和麻烦;有人认为农村基层工作都是硬任务,乡镇人大工作没有硬指标,主张虚化人大;在实际中,乡镇人大的一些职权很难落实。从乡镇人大的上述职权及其性质以及乡镇民主建设的要求来看,乡镇人大的主要职能应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对乡镇社区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对乡镇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民主监督。亦可简单地称之为乡镇人大的“人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由于乡镇人大“人事权”和“决策权”旁落,乡镇人大既不能、又不敢、也不愿行使“监督权”。乡镇人大会议每年至多不过召开两次,每次都是“一天会议两顿饭,听完报告把会散”。因此,乡镇人大主席不敢也不愿行使监督权。而且,在乡镇实际工作中,乡镇党委、乡镇政府和乡镇人大几乎不“分家”,例如征税收费、计划生育,都是集中在一起突击“行动”,即使不合法行政也有乡镇人大主席的份儿,更是无从监督。
2、权力过于集中
在实际中,乡镇党委的书记、副书记以及其它党委委员基本上是由上级党委指派、任命的。即使是在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乡镇党委的候选人也主要是上级党委考察、遴选的,几乎没有由党员或党员代表直接提名的。在现实中,选举人至多只能享有选举或者不选举某人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乡镇权力结构中,乡镇党委的权力最高,而乡镇党委的权力又集中于乡镇党委书记等极少数人手中,形成一种金字塔型权力结构格局。之所以会这样,与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没有得到切实执行、贯彻不无关系。
(二)乡镇干部的作风
乡村干部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干部,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村、农民的纽带。乡村干部不但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而且还是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干部的主要工作从催粮派款转向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然而,有的乡镇干部由于思想比较保守,难以打开工作局面,成效不高。再加之村干部报酬比较低(一个村干部的报酬只是一个普通公务员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致使少部分乡村干部在作风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1、乡镇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1)群众观念淡化。少数乡村干部不能沉下去,住下来,扎扎实实为群办一些实事、好事,或逐鹿于城市房车之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相对淡化。不能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相反,有的人遇到问题缺乏理性和耐性,易情绪化,很容易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把矛盾激化,增加工作的难度。(2)大局观念不强。部分干部一是言不由衷,精力不放在工作上、事业上,而是搬弄是非,说别人的是非三天三夜讲不完,谈到自己的不足却一丝一毫找不着;二是不安心基层工作,有的害怕在乡镇工作,乡镇工作苦、累,工作竞争激烈,就一心找关系调城里,有的厌倦乡镇工作,对待工作马马虎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有的认为才高八斗,在乡镇工作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小事不愿干,整天忙调干。
2、乡镇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工作相对较为艰苦,工作环境和条件差,工作任务繁重,服务对象多、范围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乡镇工作的生动写照。有一些干部经不起考验,思想松动,行动松懈,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学习意识不强。平时读书看报看新闻较少,集中学习浮于形式;遇有问题不能很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对方针政策理解掌握地不够深刻透彻。(2)责任意识欠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在部分人中存在,遇有重大事项“退避三舍”,主动请缨少,回避责任多。工作时互相推诿、萎靡不振、挑肥拣瘦、牢骚满腹,而提要求时却振振有辞,理直气壮。部分干部工作目标不明,要求不严。首先是“散”,不能遵守作息时间,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其次是“懒”,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热情不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再次是“怕”,在工作中畏难情绪较浓,难以处理的问题上交了之或一躲了之,有的生来一张好嘴,平时夸夸其谈,在接受工作任务时却找各种理由推诿,深怕做不好丢了面子,对自己没有信心,失去了往日的威风。(3)工作作风不实,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作风浮夸,工作起来“蜻蜓点水”,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办事拖沓,效率低下,养成“九点开会十点到十一点作报告”的习惯。上级安排的任务很难保质保量完成,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及时实现和维护。创新意识不强,仅仅满足于把任务完成,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乡镇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生活作风无小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一些腐败变质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是从生活作风上不检点、情趣低下、作风轻浮、操守不正、品行不端、生活奢靡、道德滑坡开始的。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生活作风一旦出现问题,权力就会迅速异化为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从而跌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深渊。
(1)人生价值功利化倾向。现实当中,有些领导干部由于受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发生了变化,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在生活作风上,由于心理失衡,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过于看重金钱名利,把权力和地位视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哪里有好处就把权力伸向哪里,哪里能赚钱就把权力投向哪里。挖空心思找门子、跑调动、闹提拔,一门心思想升官;有的人生追求严重畸变,凡事讲“回报”,工作为权,办事讲钱,一门心思想发财;淡忘了党的艰苦奋斗传统,办事讲排场、比阔气,急功近利,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凡此种种,都是作风不正的表现,败坏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
(2)生活方式享乐化倾向。新形势下受物欲横流的侵蚀,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各种诱惑几乎无处不在。一些意志薄弱者往往守不住清廉,耐不住寂寞,抗不住花红柳绿的诱惑,逐渐滋长了奢侈享乐、骄奢淫逸、纵欲无度之风,盲目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流连于软玉温香之间;有的认为吃点、喝点、拿点等“小节”问题,无伤大雅,以至嘴巴吃软了、立场吃歪了、原则吃丢了、形象吃丑了也全然不顾,结果一步步走向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道路,在私欲膨胀中坠入腐败的深渊;还有的作风漂浮,经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在推杯换盏、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纵欲成性,堕落成腐败分子,既毁了自己的前程,也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3)人际关系庸俗化倾向。个别干部在人际交往中,不考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一味追求实用主义。交往应有度,应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择善而交,择贤而交,不交无德之友,不交无义之友,不交无耻之友。然而,有些人交友目的不纯,认“大款”做朋友,眼馋的是人家的“钱袋子”;有的和“老板”称兄道弟,琢磨的是给自己找后路;有的把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小人当亲信,沉醉在胡吹乱捧之中;这种不讲原则的“团结”,催生庸俗的关系,诱发不正之风。
四、发挥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对策研究
(一)推进乡镇政府在权利结构和政府职能方面的转变
1、提升乡镇人大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乡镇人大切实履行各项职能,关键是落实乡镇人大的“人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除了由乡镇人大选举乡镇政府领导成员以外,还必须逐步增加或扩大乡镇人大对乡镇政府部门领导的任免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乡镇长的直接选举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推广。副乡镇长和乡镇政府部门领导人选改由乡镇长向乡镇人大提名,并由乡镇人大选举产生或讨论决定;有关乡镇社区的重大事项,必须由乡镇人大民主决策方可付诸施行。乡镇人大只有真正享有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策权,才敢于对乡镇行政依法进行监督。
2、改善乡镇党委的领导。“为了真正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能够有效地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的有活力、有权威、高效能的一级政权,乡党委要保证乡镇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职权,支持乡长大胆地开展工作;县级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要按照党政分工的正常工作渠道领导基层工作,凡属于乡政府的工作,就不要布置给乡党委;乡政府管理经济,主要是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为发展商品生产服务;乡政府要支持乡经济组织行使其自主权,不能包揽或代替经济组织的具体经营活动,更不能把经济组织变成行政管理机构;县级许多部门设在乡镇的分支机构要简政放权,健全和完善乡政府的职能”所以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充分发扬党内和党外民主。
(二)改进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干部作风
1、改进乡村干部思想作风。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乡村干部思想作风问题尤为重要。
一、积极引导乡村干部民主、科学、依法做决策、抓工作、解难事,执行各项制度;
二、认真执行目标责任制,通过考评、任免、奖惩、树立典型等具有导向效应的措施从组织管理、作用监督等方面促进乡村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
三、努力为乡村干部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褒奖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老实干事的干部,鞭策那些等待、观望的干部,教育那些无所事事的干部,约束那些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那些贪污腐败的干部,真正促使他们人人某发展,人人干实事。
2、改进乡村干部工作作风。
(1)完善招录制度,逐步优化乡镇干部结构。规范和健全乡镇干部招录制度,严格乡镇干部录用条件,通过招考选拔方式,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引进优秀人才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同时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就业,为其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使得他们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也能在乡镇干部队伍中产生“鲇鱼效应”,无形中给其他乡镇干部增加压力,使其向好的看齐,不断提高自己。
(2)倡导权责一致,提高八小时工作效率。坚持“充分授权、权责一致”这一基本原则,在进一步做好授权到位、机构到位、服务到位并合理设置机构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权责统一,规范运作,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滥用要追究。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包村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防止干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
(3)健全日常管理制度。
一、严格考勤和请假制度,克服乡镇干部工作散漫、消极问题。乡镇干部包村实行竞争上岗,且要与所包村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充分尊重村干部的意见,以此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竞争力和战斗力;
二、根据职位职责要求,实行目标任务明细化考核办法。考核时要充分体现民意,表现好不好,能力强不强,业绩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发挥群众的评价监督作用。
三、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以后工资增减、评先选优、岗位调整、推荐提拔的重要依。严明纪律,严格责任追究,遇有责任事件,要一追到底,对责任人员绝不姑息,使得乡镇干部工作时葆有紧迫感和责任感。
3、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在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新时期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狠抓作风转变,狠抓工作改进,狠抓责任落实,狠抓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1)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抓好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强化教育和监督,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格,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2)坚持不懈地进行廉洁教育。时时用《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面镜子照照自己,认真检点剖析自己,看看“五官”是否端正,手脚是,言行是否一致,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心灵上的纯洁,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升华道德境界,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抵制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侵蚀,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管住活动圈,过好“亲情关”。
(3)坚持不懈地强化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有效方式,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监督管理机制。一要强化组织监督。把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二要发动群众监督。建立领导干部社区监督机制,聘请社区监督员,设立社区监督举报箱,鼓励、支持和保护群众参与监督。三是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使领导干部始终都“显露”在阳光之下,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视线之内。四是把生活作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切实做到让那些生活作风不检点的人靠边站;让作风正派、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为民造福。切实做到奖罚分明,激浊扬清。
(三)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
转变乡镇职能,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去推进,务必把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合理流动、教育管理作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
1、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要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出发。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职能:一是乡镇政府应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权益,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1)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负责种植业新技术、林业科学技术、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培育、推广,以及人员培训、技术检测、维护修理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三、负责农村水利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培训;
四、负责指导乡、村规划与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3)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主要负责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宣传;承担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保健和优生技术服务;对村、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4)财政所的主要职责。主要负责编制乡镇中长期财政收支计划和财政预算,编审财政决算;指导、监督会计业务工作;负责“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理”工作;依法征管耕地占用税、契税和非税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参与宏观经济管理,做好社会财力综合平衡和调控工作;管理和监督各项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监管国有资产。
(5)民政与人社的主要职责。主要负责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工作;贯彻落实救灾救济、农村五保供养、抚恤优待、拥军优属等工作;推行殡葬改革;开展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业务;负责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搞好社区服务。
2、优化日常工作环境。关心重视选拔优秀的乡镇干部到领导岗位。把乡镇干部住房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妥善处理压担子、给任务与教方法的关系,对工作不力的要批评教育,对工作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助解决。
3、创新工作机制。
一、对照要求、自查自纠。认真对有关干部管理文件要求,认真查找干部存在的作风懒散、拖拉、干部“走读”、“走村”等问题及所产生的原因,开展自查自纠。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住宿考核制度、轮流值班制度、工作去向告示制度,制定奖惩激励措施,把干部住勤情况与干部的经济报酬挂钩,认真抓好落实。
三、加强督导、严明纪律。通过明查暗访的形式对乡镇干部的驻乡住夜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通报,采取通报、诫勉谈话、公开曝光等形式,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要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先进典型,努力为乡镇干部作风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乡镇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扮演角色、如何找准位置至关重要,必须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优化乡镇权利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干部作风,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破浪前行!参考文献:
[1] 温总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R]《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2-3-10 [2] 曹现强.行政职能和行政组织[M]《行政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1-01 [3] 刘延江.新农村建设与基层政府[N]《人民日报》,2012-11-02
[4] 刘彦随.农村城镇化研究[M]《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2008 [5] 韩超.乡镇机构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 [6] 徐建牛.镇政府行为的制度激励论[M]《基层政府行为演进的制度逻辑》
2012-06-12 [7]无名.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近10年的回顾与前瞻 [N] 人民日报,2012-09-10 [8] 白益华,宋志强.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府职能改革体条块分割行政管理[M]《政治学研究》1986年第06期
;[9] 聂月岩.对政权组织形式的探索[M]《当代中国政治制度》2010-07-01.致谢
感谢论文指导老师张尹莉老师,在论文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他在我一次次出现错误时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时时的帮助我从疑惑中走出来。
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杨剑老师,感谢您给我的帮助与指导,谢谢您!
还有我的同学、朋友从我写论文开始至今他们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关怀,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我的启蒙老师,谢谢你们!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导师评语:
成绩:
导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组评语:
成绩:组长签名: 年月日
第三篇: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
摘要:政务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进行政务流程再造。为了解决这一难点,作者提出在政府服务机构中使用“注册跟踪系统”建设电子政务,认为“注册跟踪系统”不但可以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而且可以促进政务流程再造。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职能转变,政务流程再造,注册跟踪
我们期望电子政务可以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将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这要进行政务的流程再造。即使不涉及政府职能变化,单单电子政务本身也是一个政务流程再造过程。然而,以何种方式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实现政务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面临的难题。
实际上,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最重要一条就是要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而政府服务性机构的电子政务,如信访办公室和中小服务中心等的电子政务,就是完善服务方式和质量、改造政府内部管理和政务流程的切入点。如果能够在政府现有的服务机构中“注册跟踪系统”技术,那么,政府就有可能用电子政务来完善这些服务的同时,探索出政务流程再造的途经。
一、“注册跟踪系统”简介
“支持开票系统”是Support;Ticket;System的直译,更贴切的译法,应译为“服务注册跟综系统”,若用在电子政务中,则可以译为“政务注册跟踪系统”或“案件注册跟踪系统”。为简便起见,我们在文章中通称为“注册跟踪系统”。
“注册跟踪系统”是“救助台”(Helpdesk)的核心应用系统。这一系统对提供服务的有关各部门及其责任人采取同一标准,记录案件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国外许多公司的客户服务都使用了“注册跟踪系统”。例如顾客因手机信号不好给电话公司提出抱怨,公司客户“救助台”就会在系统中注册,将注册号告诉顾客,顾客可以随时根据注册号追询,无论当时经手人是谁,只要“救助台”操作员打开“注册跟踪系统”马上就可以回答客户所有,告知问题原因及处理状态。
这一系统在信息技术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外一般大公司的IT部门,对全公司职工开设一个“救助台”,任何人遇到机问题,都可以呼叫“救助台”以便得到及时解决。“救助台”的建立和运行有效地保证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可用性。
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或有效性(availability),是信息系统安全三目标之一。信息系统安全三目标是: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当步入信息化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中断会严重生活和工作。反之,信息系统缺乏可用性将大大阻碍信息化进程:由于信息系统不可靠,人们就只能依赖传统方式来工作,而信息系统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例如,一个学校如果信息系统可用性差,则网上发布的信息无法通知到计算
机出故障的职工,故此传统的会议或张贴方式还得维持,这无形中就阻碍了信息化进程。为了更好地讨论“注册跟踪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让我们以一个可能的政府对公民服务的“注册跟踪系统”来说明其工作原理。当公民要求政府解决问题时,由于很多时候不能当即解决,因此要注册登记,使公民有一个案件追踪号。公民以后查询时,只要提供案件追踪号,公务员马上就能从系统中调出该案件处理过程和现状的信息,给予解释和答复,也可以将公民提供的新信息,输入到系统中,使政府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最新变化情况。这也避免了公民每次都必须找到经手人才能跟踪案件。
对于政府而言,该系统内有相关法规和政府部门职责分工的文件汇集,同时有各部门行政人员联系电话等渠道信息。公务员受理案件时,可以先进行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解释,如不能当即解决问题,才进行案件注册,输入案件详细信息包括对方联系方式,然后将案件号指派给相关职能部门。
被指派的相关职能部门随时都可以看到指派给他们的责任案件,他们有几个路径可循:一是
解决问题,然后告知立案人,确认对方满意后,将案件处理过程和结果输入系统后,结案;二是处理完本部门该做的事后,将过程和现状输入到系统后,把追踪号指派给下一个职能部门;三是无法解决,将困难和情况输入系统后,把追踪号指派给权力更高的部门;四是按有关规定解决问题完毕,但立案人还不满意,也不意愿结案,则要告知立案人对此案不满的投诉渠道和政府监督机构的电话地址,将过程、结果、建议和立案人意见输入到系统后,将案件号指派给上级部门。
二、“注册跟踪系统”的现代社会应用基础
“注册跟踪系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平台,也为客户提供一个透明的信息沟通渠道。
当代社会人际隔阂现象之一是“客户的危机是专家的常规琐事”。病人到急诊室心急如焚,医务人员却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病人可能一生就这么一次到急诊室,而医务人员每天接待几十个类似的病人。病人及其家属抱怨毫无人性,医务人员却需要有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按部就班。;公民到政府办事也是一样。;如公司注册,可能一辈子就一两回,到政府上访,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但办事员见多不怪,照章办事,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专家或专门部门,而人们碰到的是毫无人性的冷面孔。IT行业中率先用“注册跟踪系统”解决了这一“专家-客户”矛盾,做的客户有求必应、又问必答,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公司-客户关系。我国电子政务完全可以应用“注册跟踪系统”建立以人为本的政府形象,改善政务人际关系。
当代社会人际隔阂矛盾之二是组织内部职权责任冲突: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没有权力解决,有权力的没有能力或精力;或解决了问题的人可能得不到绩效考核认可。造成这种现象的是由于现代业务往往需要跨部门协同处理,而瞬息万变的IT行业不断产生许多原有业务流程设计所没有覆盖的问题,为此现代信息行业公司大力提倡团队精神。而“注册跟踪系统”为创造企业团队文化提供了一个激励机制,并加快了企业的速度,促进内部知识传播,也为内部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要了解解决问题的流程,经理一看“注册跟踪系统”中个案的处理过程便一目了然,里边记载了所有相关人员的陈述,包括客户的抱怨和各部门采取的措施和结果。是谁解决的问题,功劳别人拿不走,不管是不是你分内之事。上次处理这类事件的人出差了,经手人可以在系统中搜索出以前如何处理的,结果如何,即可尽快为客户排忧解难。我们的社会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一个任务需要越来越多的专家和部门协同完成,技术进步和社会变化越来越快,尤其在IT行业中,这些现代化进程是“注册跟踪系统”应运而生的基础。
三、“注册跟踪系统”在政务中的作用
首先,作为信息系统管理工具,建立“救助台”使用“注册跟踪系统”是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可用性的有效手段。现在我们政府信息化过程进行大量培训工作,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仅仅靠脱产和业余培训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干中学、在工作中学,而干中学最好的方式是“救助台”形式,一遇到,马上请教救助台,及时解决;如果是和设备问题,救助台分派相关部门专家处理,保障电子政务日常运行。我国信息安全往往只关注信息保密,而忽视了信息系统可用性问题。可用性的保障,是政府信息化建设根本安全保障之一,没有可用性,就无法以信息技术取得传统政务流程。保障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效益。
第二,由于;“注册跟踪系统”是政府相关各个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任何时候立案人和政府内部多个部门都知道此案发生原因和处理过程,以及现在由谁负责,使得案件处理过程对政府内部和立案人都公开透明,因此成为政府内部相互监督和民众监督政府的手段;第三,“注册跟踪系统”可以促进政府由命令型行政转变到说理协商行政。服务窗口公务员任何时候都应该将立案人的申诉和说理输入系统,并向公民提供关于案件处理过程中依据的相关法规和处理状况,公民不再是消极等待结果而是主动参与行政过程,随时可以提供新情况,并有申辩和说理的途径。
第四是通过告知政策法规和相关部门处理意见,告知投诉与监督部门的相关信息,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行政自由裁量权所侵害,落实了公民的知情权。
第五是激活政务流程再造机制,我国政府行政行为本来就是个案处理多而程序化程度低,为了建设执政为民的政府,我们必须消除行政个案处理的时弊,程序化是发达国家政府机构官僚化的惯例,它能有效限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并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并提高行政效率。但程序化和官僚化实际上是成文的固化的政务流程,太多的程序化有可能降低政府制度创新能力,使政府难以应对的迅速变化,尤其是在WTO框架下进行国际竞争的,政府处于一个制度需求大大超过制度供给的时期。“案件注册追踪系统”为老百姓在政府个案处理传统下,提供了一个正常畅通的办事途径,这就使得中国政府的文明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有可能借助电子技术超越发达国家,建造一个有制度供给能力的现代化高效政府。
第六是方便民众。以往民众碰到一个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来回奔跑于政府不同部门。现在政府已经为招商引资提供一站式服务,但在精简机构的原则下,政府不可能以传统方式对所有个案都提供一站式服务地点。“注册跟踪系统”就是政府以电子政务方式对所有公民提供的个案一站式服务窗口,公民一旦将案件注册入系统,案件号就在政府各责任部门之间传递,而无需公民逐个部门追问。特别是涉及到部门职责范围之外的案件,注册号可以经由“升级程序”传递到上级部门,免去了公民路途遥远、耗时费财的上访活动。“注册追踪系统”的管理,一般都辅助以“升级程序”。有几种情况可以激活升级程序:一是积案过多的同类案件,要及时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积案过多证明有制度上的问题,不应该按个案处理而应该建立新的程序来处理,以提高政府效率,这就启动了政务流程再造过程。
二是如果一个案件在某一部门搁置太长(如三个工作日)而没有任何处理过程和现状改变的输入,窗口公务员要按照时滞规则激活“升级程序”,将案件追踪号指派给上一级部门,这样一来,“升级程序“就起到一个内部监督作用,案件不会因为是某部门的“内部事务”而长期搁置。
三是案件在处理中,但长期(如两星期)无法解决,责任部门或窗口公务员就必须将情况报告上一级部门,上级部门可以了解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调整部门之间的权力与责任,达到政务流程完善进化的目的。由此我们可看出,“升级程序”不单是责任监督机制之一,也是政务流程再造的催化方式之一。
“注册追踪系统”催化政务流程再造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它本身是检验和监督政务实施效果的。只要把案例分类处理,政府很快就可以知道哪一个政务实施有困难,哪一个政务有缺陷,因此可以及时修订或更新政策和调整政务流程,缩短为流程再造进行的调查和规划周期,提高政务流程适应环境变化的再造能力。
“注册追踪系统”还可以用其它的方式催化政务流程再造,如对于重大案件,尤其是经过升级程序才能解决的案件,案件主要负责人必须在结案后写出报告,案发原因,提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建议,提出短期、中期和长期解决类似问题的建议,这就把工作在第一线人员的建议有重点有优先地反映给上级。
“注册追踪系统”也是政府服务部门绩效考核的有力工具,政府可以根据案件处理量和处理速度两个指标,不断完善和提高政府内部管理水平。
四、结论
“注册追踪系统”是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进行政务流程再造的技术切入点。
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面临职能转变的巨大挑战。西方国家有许多现代政府形式值得
我们借鉴,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西方政府形式的局限性。西方有很多程序化的政务流程,旨在保护公民权益,使得我们看到了建设责任、效率、公平、公正、透明政府的可能性。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还是一个中国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中国面临的社会和文化变化更频繁,中国要跨越的技术进步台阶更大,由此使得中国政府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按照组织,西方程序化的政务流程更适用于相对稳定的环境,而我国个案处理的政务流程更使用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如果我们为了消除腐败和保护公民权益,不加思考地套用西方程式化政务流程,我们就不但会牺牲政府效率,而且还难以应付我国艰巨复杂任务。把“注册跟踪系统”应用于我国电子政务,就可以在发挥我国以个案处理政务流程的灵活性的同时,建立公平、公正、责任的政府,消除腐败,使我国无需步外国政府演化经历的后尘,而借助电子政务走出一条自己的行政模式。
参考文献:[1];乌家培,《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加快政务》,王长胜;主编《电子政务发展报告》第75页,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对策》,王长胜;主编《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第11~12页
[3];国际标准ISO/IEC;17799
[4];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第12~29页,出版社,北京;2003。;
[5]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1月版,2003年9月第3次印刷。
[6]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李维安等翻译,机械出版社;1999年版;第3章。
第四篇: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组织处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如何正确把握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立足冯雷实际,我们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组织应该扮演好五
个角色。
一、做公共事业的守夜人
相对于城市比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农村的公共事业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平徘徊,基础设施欠帐很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乡村基层组织忙于“催粮催款、刮宫流产”的多取少予模式,乡村经济极为薄弱,没有实力和精力改善和发展公益事业。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政策,使得农村的公共事业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此形势下,乡村组织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大力加强农民行路、饮水、燃料等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真真正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感觉到党和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努力,2006年,我县通村油路的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行路难,使好多群众多年的愿望变成现实,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在群众眼里,新农村建设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二、做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要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就必须始终把发展主导产业,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问题。农民群众普遍都有致富脱贫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存在致富无门,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千家万户组成的一个分散的群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常常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压力。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组织一是要在那些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领域发挥作用,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农业规模的重要手段。2006年,我镇确立了“长抓果、短抓棚,一村一品”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苹果、大棚、畜牧为主的多种经营三大产业,培育建成耀卓苹果科技示范园,“康家牌”无公害西红柿、红提葡萄等特色产品。以切实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科技、资金、流通等服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去年我镇荒地村的红提葡萄喜获丰收,实行了集中统一出售,达到了产量高、流通畅、价格稳、收入多。
三、做科学技术的助推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把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带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乡村组织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首先要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其次,解决“不知道”和“不会”的问题。要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与推广,解决“不用”的问题。在苹果主导产业发展上,要紧紧依托西农苹果试验站和科技示范入户工程,大力搞好间伐等14项技术推广,提高苹果生产的效益。通过对我镇耀卓核心示范户的调查,2006年亩均增收达到1400元。再次,应该以项目引进带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既要扶持苹果的冷藏、贮运企业,引进高科技加工企业。也要发展西红柿等大量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还要想方设法探索为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特定农产品的途径,从而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实现农业的稳步发展。
四、做民主管理的火车头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能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是能否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尊重农民,才能激励农民,所以必须在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上下功夫。要加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农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两委会”议事决策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要强化和推广“村财乡管”等已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化解在农村财务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方法,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强化“三位一体”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体系,集中统治、司法、人民调解的整合优势,使农村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中,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2006年我镇共受理群众调解21起,调解率100%,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不给公安机关添案,不给县委、县政府添乱,镇司法调解中心及其所组建的基层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做乡风文明的倡导者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物质文明得
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就是在伴随物质进步的基础上,赌博、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陋习在一些地方又有抬头,使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任务。实践证明,一个先进村的发展,必然有良好的村风来促进和保障;一个后进村的转化,必须从转变村风开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广播室等教育阵地,向群众积极宣传道德基本准则和社会公德,使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要搭建健康文化活动的平台,积极开展建立一个标准化文化活动室,开设一个规范化的书屋,建设一个村民自乐班,每年举办一次以上文体活动,发展一个文化大院,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六个一”工程,以活跃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三是要建立机制来实现群众移风易俗行为的自律。组织农村支部领导下的红白理事会,开展定期的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活动,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形成共建文明乡风的良好氛围。我镇耀卓村,每有老年人去世,村红白理事会出面组织遗体告别仪式,由村关工委、老年协会推选人员对儿女的孝行给予评价,对行孝者披红戴花,成为儿女辈非常重视的一项活动。西文化村每年开展为老年人洗被褥活动,把年青人推到亮相台,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和警戒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组织要充当好以上角色,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积极转变职能,学会用市场的、法律的手段来推进工作,学会用引导的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要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培养技术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干部,使干部队伍逐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只有乡村基层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才能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长期不懈地深入持久推进。
第五篇: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组织处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如何正确把握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立足冯雷实际,我们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组织应该扮演好五个角色。
一、做公共事业的守夜人
相对于城市比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农村的公共事业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平徘徊,基础设施欠帐很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乡村基层组织忙于“催粮催款、刮宫流产”的多取少予模式,乡村经济极为薄弱,没有实力和精力改善和发展公益事业。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政策,使得农村的公共事业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此形势下,乡村组织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大力加强农民行路、饮水、燃料等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真真正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感觉到党和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努力,2006年,我县通村油路的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行路难,使好多群众多年的愿望变成现实,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在群众眼里,新农村建设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二、做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要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就必须始终把发展主导产业,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问题。农民群众普遍都有致富脱贫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存在致富无门,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千家万户组成的一个分散的群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常常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压力。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组织一是要在那些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领域发挥作用,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农业规模的重要手段。2006年,我镇确立了“长抓果、短抓棚,一村一品”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苹果、大棚、畜牧为主的多种经营三大产业,培育建成耀卓苹果科技示范园,“康家牌”无公害西红柿、红提葡萄等特色产品。以切实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科技、资金、流通等服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去年我镇荒地村的红提葡萄喜获丰收,实行了集中统一****,达到了产量高、流通畅、价格稳、收入多。
三、做科学技术的助推器
四、做民主管理的火车头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能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是能否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尊重农民,才能激励农民,所以必须在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上下功夫。要加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农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两委会”议事决策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要强化和推广“村财乡管”等已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化解在农村财务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方法,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强化“三位一体”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体系,集中统治、司法、人民调解的整合优势,使农村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中,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2006年我镇共受理群众调解21起,调解率100%,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不给公安机关添案,不给县委、县政府添乱,镇司法调解中心及其所组建的基层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做乡风文明的倡导者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一个后进村的转化,必须从转变村风开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广播室等教育阵地,向群众积极宣传道德基本准则和社会公德,使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要搭建健康文化活动的平台,积极开展建立一个标准化文化活动室,开设一个规范化的书屋,建设一个村民自乐班,每年举办一次以上文体活动,发展一个文化大院,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六个一”工程,以活跃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三是要建立机制来实现群众移风易俗行为的自律。组织农村支部领导下的红白理事会,开展定期的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活动,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形成共建文明乡风的良好氛围。我镇耀卓村,每有老年人去世,村红白理事会出面组织遗体告别仪式,由村关工委、老年协会推选人员对儿女的孝行给予评价,对行孝者披红戴花,成为儿女辈非常重视的一项活动。西文化村每年开展为老年人洗被褥活动,把年青人推到亮相台,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和警戒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组织要充当好以上角色,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积极转变职能,学会用市场的、法律的手段来推进工作,学会用引导的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要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培养技术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干部,使干部队伍逐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只有乡村基层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才能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长期不懈地深入持久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