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背景资料
★《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新闻发布会材料
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背景资料
一、发展简史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信息传播方便快捷,多元文化交汇融合,市民公民意识较强。深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起步较早,1985年就设立了三个层次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其中市政府还设立首席发言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创建之初的众多关键时刻,直面媒体对外发言,起到了还原真相、平衡舆论、稳定社会的作用,对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连续发生新股发行**、水灾、“八五”大爆炸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言人及时回应境内外媒体的采访,较好地引导了舆论。
及至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自此,深圳的新闻发布也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当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了《深圳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工作制度》,确立了在新形势下完善深圳市新闻发言人工作制度的原则和框架。
此后几年间,深圳市出台的不少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都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对新闻发布相关工作提出要求。例如2004年3月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2005年3月颁布《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2005年出台的《深圳市“阳光工程”实施意见》、《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六个配套文件等等。
期间,深圳市以建设阳光政府为核心,确定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等工作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行政首长是新闻发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大力推行多层次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
2004年,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专门文件,要求建立完善全市政府系统新闻发言人队伍。同年7月,市委、市政府举办新世纪第一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120名市区两级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助理经培训结业后正式上岗,我市新闻发布工作迈出新步伐。
二、基本现状
1.深圳特色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通过2003-2006年近五年的探索实践,深圳市初步建立起在国家统筹指导下并极具地方城市特色的现代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框架。深圳特色主要体现在:
1、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一项“一把手工程”;
2、深圳新闻发布坚持“归口负责、分级发布”原则,强调“行政事权”与“发布责任”对等,即有权管什么事,就有义务发布什么新闻;
3、深圳建立起“多层次、多部门、多角度”的新闻发布体系。新闻发布的层级按事权细分,从市政府及其各部门到区政府及其各部门、再到街道办甚至社区工作站,分级负责,各级各类部门应从不同业务角度公开、解读并发布相关政府信息。
2006年下半年,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深圳市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文件,进一步强加和规范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文件就新形势下我市政府新闻发布的工作原则、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和工作要求,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配套支持系统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文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部门指示精神,结合深圳实际,提出了许多可具体操作的措施,对于推动形成我市多层次、多部门、多角度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市政府新闻办成立了“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推进小组”,实现政府、传媒和学术资源的互动,推动新闻发布和危机处理工作快捷、有效科学进行,形成了从“选题确定——新闻策划——媒体公关——网络直播——舆情收集——效果评估”的系统流程和工作机制,实现新闻发布和舆论应对工作“更快”、“更多”、“更专”、“更实”的目标诉求。
2.初步培训建成一支政府“新闻官”队伍。
在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方面,全市政府系统设立了多层次的发言人队伍。截至2009年秋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前夕,市政府及各部门、各区政府共设立新闻发言人59名、配备新闻助理88名,各基层新闻发言人及助理共600余人(全部都为兼职)。市区政府新闻办及市政府各部门每年都开班培训新闻发言队伍。
在业务培训方面,2004年起,市政府新闻办大力推动新闻发言人队伍培训。先后与国务院新闻办、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合作举办多期全市范围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或专题讲座,先后邀请国务院新闻办领导、中央部委和地方城市政府发言人、北京奥组委新闻官员、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传媒人士等来深授课,开展实战演练,先后有1000余人次受到培训。在市政府新闻办支持指导下,各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有关驻深单位近年来都举办了每年达30余期的新闻发布培训班。在市委组织部支持下,2009年3月,还将新闻发布、媒体公关方面的课程增列为市委党校局处级领导干部主体班常设基础课程。
3.新闻发布成为政府常态化重要工作。
近三年来,市政府新闻办平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年均近40场次,市政府各部门、各区政府也都积极自主举办新闻发布活动。新闻发布最密集的深圳市公安局,近年来年均新闻发布会近100场。
各级发言人积极面对媒体,积极发出政府声音,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推动突发事件处置,树立阳光政府责任政府良好形象,沟通政府与公众,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我市政府新闻公关和舆论引导的生力军。
4.新闻发布发挥着“辅政亲民”作用
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是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透明政府,实现信息公开的关键性制度安排。从深圳的实践看,新闻发布工作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中发挥着“辅政亲民”作用,“辅政”,就是通过信息发布和媒体运用,动员各方力量了解、理解和支持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工作措施,辅助党和政府有效施政,提高行政执行能力;“亲民”就是通过新闻发布的信息沟通、交流互动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回应社会关切,关注民生疾苦,密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可以说,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顺应了民意,清明了政风,方便了记者。
三、问题不足
但是,从更高的发展起点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公众和媒体对深圳的信息需求相比,目前深圳市的政府新闻发布能力和新闻执政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个别和公务人员媒介素养和新闻发布意识参差不齐,对新闻宣传工作存在认识误区,应对媒体事件的方式还比较粗放,缺乏危机公关和议程管理意识,存在“重事件处置、轻新闻发布”的现象,基层部门在与媒体打交道方面经验不足等。
针对这些情况,2008年2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同志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建立新闻发言人问责机制势在必行。”他强调,要通过制度的推行,使各级新闻发言人敢于直面媒体和公众,对社会关切不回避,对媒体咨询不推诿,对重大事件不失语,对热点问题不搪塞;使各级新闻发言人必须从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责,不准说假话,不准无故拒绝采访,不准对社会舆情熟视无睹,要以及时准确的发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四、《办法》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国务院新闻办、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要求,2008年3月起,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启动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的调研起草工作。
《办法》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三个方面的“迫切需要”。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避免与民主政治扯在一起。在深圳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民公民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政府急需主动加强信息发布,增进与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的沟通互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而增强公共决策的民主参与、民意表达和民生体察,实现科学发展。二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在常态公共管理下,主动发布信息并实施议程管理是提高政府动员能力、减轻施政阻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应急管理状态下,及时准确、透明公开地发布权威信息是推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化解公共危机的有效手段。所以无论常态还是应急情况下的新闻发布,都应给予充分的制度保障。三是实现信息公开、保障舆论监督的迫切需要。新闻发布是现代国际社会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极其通行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政府与媒体、公众良性互动,并保障舆论监督正常开展的有效办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需要各级政府从新闻层面加以推动落实。《办法》以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媒体采访权”为重点诉求,在督促和规范政府新闻发布行为方面做了大量制度探索。
五、未来展望
《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深圳市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步入法定化的一个崭新历史阶段。
今后一段时间,深圳将全力推动《办法》的贯彻实施,并主动学习国际先进城市,立足深圳现实环境,持续推进政府新闻公关“深圳模式”的建设实践。深圳的政府新闻发布将继续按照“辅政亲民”的功能定位,在促进政府与公众沟通、主动引导社会热点、维护公共利益、建设阳光政府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篇:新闻发布制度
新闻发布工作制度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立权威性、规范性的新闻发布制度,对于准确及时传达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工作措施,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重大工作的进展和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制定本制度。
一、新闻发布会地点 三楼会议室。
二、新闻发布会内容 新闻发布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情况。
2.本单位组织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的筹备、进展和成效。
3.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涉及本单位组织的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以及需要对新闻媒体报道进行回应和澄清的事项。
4.本单位组织需要发布的其他事项。
三、新闻发布会的管理和审批
1.确定主题。新闻发布的主题由本单位法人或理事会确定,也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2.审核。主题确定后,在发布前须将发布的事项、重点内容和新闻发布稿(新闻通报稿)、背景材料报业务主管部门审核。3.审批。填写新闻发布审批表,报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再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县委宣传部审批。
4.变更备案。需将新闻发言人的简历、联系方式、变更情况及时报送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宣传部备案。
5.本单位组织的新闻发布活动需报县委宣传部备案,并由县委宣传部配合组织实施。
6.突发事件和需要第一时间应对的事件,新闻发言人应及时报告、即时发布,掌握话语主动权。
四、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由副书记XXX同志担任。
五、新闻发言人职责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围绕工会业务有效地开展工作。
(一)协助配合县委、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机构做好新闻发布工作。为政府新闻发布会提供新闻信息和相关资料。根据县委授权,积极参与与相关关的新闻发布会。
(二)根据有关规定或授权,负责组织事件现场新闻报道工作。包括向记者介绍情况、为记者提供必要采访条件等。
(三)负责新闻材料准备、信息传递、联络沟通等工作。
六、新闻发布会纪律
1.新闻发布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未经授权,其他人员不得以社团新闻发言人名义擅自发布或提前透露有关新闻信息。对涉及我县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内容的发布,各重点社团组织法人要严格把关,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2.新闻发布要及时准确。当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时,要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业务主管部门,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做好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新闻信息的预案准备,及时发布新闻。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
校园信息化建设背景资料
上世纪末(1994年),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就制订了“中国教育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发展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国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推进“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设工作,同年7月 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采用TCP/IP和X.25技术的全国互联网主干网。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的“211工程”。通过十年建设,从无到有,初步构建了中国独有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及时了解世界学术信息,共享学术资源,促进高等教育提高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同时也推动了高等学校转变资源建设的观念。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定,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目标是:2000年,全国全部本科高等学校和千所以上中等学校入网,并争取计算机网络进入5万名高校教授家中。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建立全国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计算机学籍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2000年7月28日《关于支持若干所高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文),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来进行远程教育方面的试点工作。
2002年9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大学校园网建设工作,积极开展电子化图书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校园内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建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信息化改造。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环境和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分布式的教育资源平台环境,开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重点进行公共、基础性资源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研究建立适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加强指导管理,规范教育信息化事业健康发展。”
2002年5月1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研讨会”标志着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步入数字化校园阶段。从此确立了数字化校园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从基础硬件建设转向了全面的软件应用建设。
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发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一次强调要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网络学习与其他学习形式相互沟通的体制,推动高等学
A0094-02-011
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网络学院的发展。开展高等学校科研基地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开发学校数字化实验与虚拟实验系统,创建网上共享实验环境。建立高等学校在校生管理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2008年3月,全国两会刚刚闭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把研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新一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2008年8月2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听取教育部关于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方案,正式启动研究制定工作。成立了《规划纲要》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亲任组长;成立《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国务委员刘延东任组长。
2009年1月7日教育部下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要求广泛动员,围绕《规划纲要》建言献策,启动征求意见阶段。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号召“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试验”。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纲要中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第一次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专设一章(第十九章),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列为十个重大发展项目之一。
2012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分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实施6个部分,共20章。工作方针为“四个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总体发展目标为“三基本两显著”(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了阐述(第五章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发展任务—统筹规划和具体部署:
(1)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基础教育信息化:重在缩小地区、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在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继续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教育管理信息化:重在整合信息资源,建设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提升教育服务与监管能力
(2)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公共支撑环境:重点是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解决教育信息网络普及率低、发展不均衡、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接入困难问题;建立教育云服务模式,解决面向未来需求的、全国范围的公共存储和计算能力缺失的问题。
队伍建设:重点是帮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教育管理人员信息化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
体制机制建设:重点是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改革调整管理体制,形成权责明确、统筹有力的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在资源共建共享、技术创新和战略研究、产业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创新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
2、行动计划—“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含5项行动计划:
(1)资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a.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b.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c.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2)应用—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a.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
b.高校数字校园建设。
c.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
(3)管理信息化—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a.建立国家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b.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c.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d.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
(4)可持续发展—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a.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b.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
c.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
d.增强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培养能力。
(5)基础能力—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a.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b.国家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络建设。
c.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建设。
d.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
2012年9月5日,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刘延东做了重要讲话。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系统部署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摘抄部分讲话原文):
1、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起步,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新世纪以来,中央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家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快车道,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转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2、按照《纲要》的要求,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核心理念,形成从顶层设计到重点工作的推进思路。
3、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新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景观。还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全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快速的影响。工业革命已经200多年,但世界上还有相当多地区没有实现工业化,而互联网问世只有20年,就已经迅速覆盖全球。
4、当前,信息技术继续朝着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5、教育信息化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①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②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③教育信息化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④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
6、教育信息技术的新趋势和特点:①政府引导推动;②统一标准和规范;③建设全民学习的开放平台;④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7、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了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在教育管理上,通过构建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8、存在的问题:①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融合不够,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总量不足,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③基础设施不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宽带入网率不高。④不少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培养培训力度亟需加大。⑤统筹管理比较薄弱,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9、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阶段,“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讲话强调,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导向。要在高起点上谋划,真正把好事办好。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信息化的设施建设、内容建设、运行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特点和育人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平等、有效、健康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应用驱动的推进思路。必须紧贴师生现实需要,真正使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和管理的核心业务,让师生容易用、喜欢用,避免建而不用、闲置浪费。
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加强软件开发,把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并实时更新,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体现着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要按照“三个率先”原则启动实施,逐步覆盖到全部师生。一是教师率先使用。重点是推动中小学与中职教师教研空间建设,让教师先用会用。二是职业教育率先部署。三是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在大学和初高中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坚实支撑。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两大支柱。
要强化系统建设和实际应用,特别要在完善标准、互接互认的基础上,把学籍、教师、校舍、营养餐等方面的管理系统整合起来,提高管理效率,加快教育管理现代化。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在互联互通、统一标准、使用方便、运行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加强队伍建设,支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和素养,同时制定相关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保证新任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
数字校园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E-campus(即数字化校园)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教授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使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弗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数字化概念,并引出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概念.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学籍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数字校园就是网络化的信息传输、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和智能化的用户终端,三者有机的结合。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
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普通和高等院校都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学院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院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为加速我院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学院决定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构筑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带动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国税总局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附件5: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为了及时准确发布政府信息,切实增强税收工作透明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动自觉地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及其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税收新闻发布是税务机关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发布税收政策、征管制度、税收统计数据、税收工作重大举措以及其他重要新闻的活动。税收新闻发布工作,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客观、准确、及时地发布税收新闻;坚持归口管理、统一发布。
二、组织管理
(一)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负责税收新闻发布的归口管理,组织协调新闻发布工作,局内各单位配合。
(二)国家税务总局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
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由办公厅主任担任,代表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发布税收新闻。税收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包括:协调、指导税收新闻发布筹备、实施工作;审核税收新闻发布建议、新闻发布稿和新闻答问口径;主持税收新闻发布会;代表本级税务机关对外发布税收新闻、声明和有关重要信息。
(三)税收新闻原则上由新闻发言人发布。根据工作需要,国家税务总局领导可以发布重要新闻。经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批准,受新闻发言人委托,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司局领导可以发布有关新闻。
三、内容和方式
(一)税收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
1.发布党和国家税收工作方针、重大税收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重要税收政策、征管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2.发布税收收入等统计数据、税收重点工作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3.发布涉税违法案件以及重大突发性税收事件及处理情况;
4.针对社会舆论关注的税收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
5.需要发布的其他税收信息。
(二)税收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
1.新闻发布会;
2.新闻通报会(包括记者招待会等);
3.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发布新闻、声明、谈话;
4.组织新闻记者集体采访或单独采访;
5.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6.其他形式或渠道的新闻发布。
四、实施程序和要求
(一)税收新闻发布的主要程序
1.明确发布主题。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根据工作需要拟定税收新闻发布主题,报新闻发言人和总局领导审定。
2.组织发布材料。新闻发布材料一般包括主旨讲话和背景材料。主旨讲话主要介绍要发布的主题内容,应形成书面材料并在会上散发;背景材料应根据一个时期税收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必要的答复准备;上述材料由参加发布的相关司局提供,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负责汇总把关,报总局领导审定。
3.确定发布形式和人员。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名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一般由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或新闻发言人发布;以国家税务总局名义召开的自主发布会,一般由新闻发言人发布,也可邀请总局领导或相关司局负责人发布。除新闻发言人外,其他发布人员由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提出建议后,报总局领导确定。
4.自主新闻发布会应相对固定场所,对讲台、背景、标识等做规范化的场景布置。
(二)税收新闻发布是政府信息公开和税收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式,要充分发挥税收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积极作用,服务于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要严格执行新闻宣传纪律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未经批准,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以税务机关名义举办新闻发布活动或对外公开涉税新闻和信息。
五、其他事项
(一)本制度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二)各省级税务机关可根据实际,参照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三)本制度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XX医院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XX医院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为把医院新闻发布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特制定《XX医院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医院新闻发布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发布内容
(一)医院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
(二)医院当前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三)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四)医院的政风行风建设,医德医风教育情况。
(五)社会关注的与医院相关的热点问题。
(六)重大突发性事件。
(七)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和事实说明。
(八)其它需要发布的事项。
三、发布程序
新闻发布具有其权威性,须经院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
(一)新闻发布会一般由医院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信息。重要新闻信息由主管领导发布。
(二)网上发布新闻信息一般由医院新闻发言人审核后网传。重要新闻信息由主管领导审核后网传。
四、发布范围
新闻发布范围分院内和院外两种,标准相同。
五、组织部门
新闻发布活动由医院党委办公室负责组织,其它职能部门予以配合。
六、本制度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