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论》看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的基本特点

时间:2019-05-13 11:0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实践论》看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的基本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实践论》看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的基本特点》。

第一篇:从《实践论》看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论》看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的基本特点 方法论是知道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化学或理论体系。在层次上由高到低可分为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中最为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论体系。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理论体系及其发展过程,尽管包括它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他们的继承者在方法论理论的表述上各具特色,但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本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列宁指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的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毛泽东《实践论》写于1937 年7 月,是一篇具有创造性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这个真理,还有一部分经验主义者,长期拘守于自身一些片断的经验不去领会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指导意义。因此,毛泽东的《实践论》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为轴心,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多处反复强调,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他说: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方法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的标准)。毛泽东说: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就方法论而言,我们常说方法的适应性(即方法的运用要适应其所运用的对象)是方法论的基本命题,而一个方法是否有较强的适应性,即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其检验的标准也只在于它能否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此而言,实践自然也就成为检验方法的适应性、合理性的唯一标准。毛泽东一再强调:“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要不断地吸收同时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成果,总是从发展着的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阐发新的理论,开辟自觉实践的前进道路。而《实践论》正是从“行”这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中一个基本特点,它不仅是理论认识的工具,而且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伟大革命实践的工具。

第二篇:从《实践论》看今朝风云

从《实践论》看今朝风云

姓名:童飞飞学号:2011201879院系: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

摘要:《实践论》是毛泽东在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下创造的,以马克思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的循环理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而推演出理论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促进实践的发展的论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一切正确决策的必由之路与现实依据。实践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无论是在昨天还是今天,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无疑具有永恒的价值与指导意义。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很多成功失败的背后都可以在《实践论》中找到依据。尊重实际,则成;反之,则败。

关键词:实践认识指导发展成败世界形势

正文: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人们的生产活动最基本的是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认识产生于实践,并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最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又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也是反复地、无限发展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也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站在历史的前沿,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实践论,并由此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后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无不坚持实践论的观点,一切从国情出发,一切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使理论符合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鲜活的血液。

放眼世界,小到个人决定,大到国际政治,都无一不遵循这一原理。以近期频频成为各大报刊头版的利比亚事件为例,卡扎菲被西方国家成为“中东疯狗”,甚至将其与恐怖主义相提并论,尤其在本拉丹死后,更是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头号目标。纵观其一生,卡扎菲于1969年9月1日,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年轻的卡扎菲是个脑袋里装满了革命和解放念头的理想主义者,他试图在利比亚推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实施国有化和私营结合的经济模式。而在当时,利比亚或是整个中东北非地区,仍处于落后的农业文明时期,有的还是列强的殖民地,在这样的贫瘠时期实行社会主义无疑是天方夜谭,也就是违背了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这一错误的决定不仅使卡扎菲本人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也使利比亚从此进入一个更为动荡的年代。21世纪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卡扎菲再次忽视了这一事实,不间断地涉足敏感领域。他称安理会为“恐怖理事会”,将利比亚置于与世界各国敌对的阵地,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为由,在一个民主盛行的年代里一意孤行地推行独裁专政,更在西方最在意的石油问题上大做文章,最终使他的政治生涯在42年后被迫终止,还搭上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给自己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卡扎菲的政治才能是不可否认的,他成功地带领600万人口的利比亚摆脱贫穷,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他恃才傲物,使这种才能走进政治的乌托邦,被一己私欲利用,忽视现实与实践,用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哄骗群众,企图不可为而为之,最终一败涂地。

再看美国,这个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曾一度实行严格的移民政策,尤其针对入境的亚非人民。但从2008年次贷危机开始,这一政策已逐渐放宽。近日为刺激一蹶不振的楼市,更是有美国国会两名参议员提起一项跨党派议案,为在美国购买总价50万美元以上住房的外国人发放居留签证。议案中的措施如果获国会通过,将成为现行美国签证项目的补充。舒默说:“这是不花联邦政府一个子儿就能刺激更多需求的办法。”为了解决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奥巴马政府不断出台有利于民生建设的措施,如推行医改,改善福利,促进就业,鼓励投资,缩减政府开支等。这些政策的制定,正体现了美国当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个国家的政策不是一尘不变的,只有适时调整,才能有利于稳定政局,安定民心。疲软的经济状况,不得不使“山姆大叔”收敛一点。但与此同时,美国“世界霸主”的势头仍未消停,这在对中国的态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011年以来,美国不断逼迫人民币升值,并多次将自身经济危机归咎于中国,频繁涉足中国台湾问题与南海问题,组织军演,挑衅中国主权。这看似是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实则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体现,这就脱离了实践论的正确观点,因为转嫁危机的最终结果是扩大危机,到头来危及自身利益,得不偿失。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日渐增长,以及华资在美的巨大比重,美国不得不考虑惹怒中国的严重后果。

当今世界,各国竞争愈演愈烈。各国政府都应当深刻学习并贯彻实践论的正确观点,一切以事实为依据,走出教条主义,也要避免走进政治幻想,在和平中走向繁荣。实践,归根到底是人民的生产活动,忠于实践在本质上就是要坚定地维护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呼声是最大的实际。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只有民主和务实这一条道路。这是《实践论》留给世界的最真的教义。

第三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 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2)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从而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以往哲学家们竭力追求的包罗万象“科学之科学”的时代。哲学既不能“代替”一切具体科学,也不能因有了具体科学而“取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从社会作用上看,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标志着它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哲学遗产的继承和总汇,又是这一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第一、从研究的对象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方面来说,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从而真正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哲学内容上说,它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的完备的理论体制。第三、从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说,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同旧哲学有着根本区别,成为自有哲学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所指内容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有机的高度统一,因而是有史以来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都是物质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物质对精神起着决定作用,精神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但反过来又对物质发生反作用。在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的分析,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党员干部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从中获得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好为人民的事业甘愿奉献的思想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所指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践方法论,是社会实践和能动的辩证法,是通过实践对事物自身逻辑的认识.它的灵魂是社会理论批判,它的特点是社会历史实践。

3、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致性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宇宙)总的根本的观点。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指导方法论,方法论贯彻世界观。世界观更根本。

第四篇:从马克思主义看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问题之我见

【内容摘要】:说到时政热点,毫无疑问,这段时间讨论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钓鱼岛事件了,全国各地的游行示威,抵制日货闹得沸沸扬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此事件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立场,因此,就钓鱼岛事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方向,我有了以下的观点。

【关键词】:钓鱼岛利益马克思理论

一、钓鱼岛问题之现状

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强烈要求收回钓鱼岛的,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钓鱼岛但却在日本的控制之下,这是中国人不能容忍的。我认为钓鱼岛的问题跟日俄的北方四岛问题和日韩的竹岛(或称之为独岛)问题很相象,这些国与国之间的领土问题主要来自于历史原因,军事原因,政治原因,民族间的情绪。但是钓鱼岛的的争执的核心是主权问题,日本妄想强行行使日本国内法,使非法侵占中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岛的卑劣行径变成既成事实。

二、日本的闹剧

钓鱼岛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其实际占领的前提下,更是加速了对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针对日本的种种不法行径,中国大陆及台湾对钓鱼台列岛声张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称为“保钓运动”。而此次发生的让中国人民气愤的钓鱼岛事件,更是使得中日外交战因此事而不断升级,愈演愈烈。事实上,钓鱼岛问题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并且可能成为中日关系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过去几十年来,中日关系一边发展,一边不断集中爆发矛盾和冲突。每次两国关系恶化,日本或者是挑事者,或者是放纵偶发事件升级的一方。无论历史、贸易还是海洋权益,只要日本不率先发难,不火上浇油,中日关系就相安无事。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历史证明,面对日本这样的邻居,光讲友好显然是不够的。过分强调中日关系重要,会使日本误判中国对国家利益的排序,误判中国社会对日本挑衅的容忍度。中日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利益体,两国过去发生过战争,今天在战略上互相防范。两国的友好只能以互利和相互尊重为前提,日本的自我纵容应明确不被允许。虽然中国不想与日本主动摩擦,但过去几十年,特别小泉执政以来,中国的善意没有被日本准确理解,中国只有同时加强与日本斗争的另一面,才能促使日本全面看清并尊重中国。

三、中国的态度

中国在此次钓鱼岛事件中一定要强硬一些,决不能让日本得寸进尺,积小胜

为大胜,从量变转化到质变,一步步将钓鱼岛蚕食到手。对于钓鱼岛未来前景的展望,我认为在我国将来国力强盛的基础上,中日双方可以通过平等协商,以合作的态度解决钓鱼岛问题,但很显然,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仍尚需时日。

四、我的观点

(一)从唯物论看钓鱼岛问题

作为一名理科生,对于钓鱼岛事件没有特别专业的认识,但是我觉得最起码要明确的事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中日之间的问题需要长期的协商解决。通过课本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我认为在钓鱼岛事件上我们必须明确,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实践则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钓鱼岛事件的根本还是中日两国关于领土归属的问题,而我们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认识论都告诉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来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也曾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在钓鱼岛事件发生不久后,在成都、重庆、贵州、西安等地均发生的学生大规模反日游行活动,从主观出发,我们学生非常爱国,应该支持国家争夺钓鱼岛的行动,显然,这一点我们是做得很好的;从客观出发,我们也应该理性的爱国,这样才能正面地给国家以帮助。游行是一种表达我们反对日本侵犯我国钓鱼岛主权意愿的方法,但在游行中却出现了许多不恰当行为,如果仅仅是文明的游行活动倒没什么,但就我所知的成都游行事件是有些失去理性的,比如在成都春熙路出现的一些打砸日本商场伊藤洋华堂的恶劣行径。诚然我们可以抵制日货,但决不能以这种非法手段,对本国日货进行打砸,这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

(二)从认识论看钓鱼岛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还告诉我们,虽然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感性认识还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本质。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也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次中日钓鱼岛事件,表面看起来好像只是单存关于渔民去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合法性问题,但其实这只是次要矛盾,而这一事件的真实本质,也就是主要矛盾还是中日双方对钓鱼岛主权的争夺,即是对钓鱼岛周边海域丰富资源的争夺。就此事件的本质即主要矛盾来看,中国决不能答应日方提出的“只要船长认罪,就可放人”的条件。如果中方船长认罪且“被释放”就等于说明日本的执法船是在本国境内执行公务,也就等于承认钓鱼岛是属于日本;而不认罪则坚持了日本此次行为是非法的。自始至终,船长詹其雄都坚称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而对于次要矛盾,可以通过较为平和的方式解决。对此,民众应该支持政府,绝不能简单以认罪为条件来救人,而应该通过合法的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敏感事件。

(三)从辩证法看钓鱼岛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它事物处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所以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

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分析钓鱼岛事件,我们不仅看到它涉及到中日双方的利益问题,同时也要看到它还与其它多种势力存在复杂联系,充分认识到其在钓鱼岛事件上的利益攸关另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同时质变也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进行飞跃,达到质变。所以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日本此次在钓鱼岛事件中的行为,无疑就是又一次量变的过程,他们企图以种种量变为手段,达到最终夺取钓鱼岛这一质变。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同样还告诉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应该要掌握适度原则。诚然,我们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合法的途径,比如文明的游行等,来表达我们的合理主张和爱国意愿,但前提是我们应该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不应过分宣扬这种反日情绪及抵制日货的行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应该感情用事,要拿出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来看待这件事情,要学会理性爱国,尊重党和政府针对这一事件所作出决定,以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问题。

总的说来,对待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方法去思考,用批判的眼光去看问题,对事情的一个侧面进行质疑,从而可以看到事情的另一个侧面,这样就可以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看待整个事情。所以通过以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历史和现实,对这钓鱼岛这一事件进行的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来认识这一敏感事件,也更懂得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要学会理性爱国。

日本对于钓鱼岛的狼子之心尽人皆知,而中国一贯的和平外交政策已经被打破。以前,对于钓鱼岛问题的处理,无疑中国是采取一种忍让的态度的。对此,换一个角度来看,就要了解当时采取温和政策另一个原因:为了取得日本的经济援助。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呢?毫无疑问,因为钓鱼岛问题而最终爆发中日冲突的话,双方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但是,如果一味的采取让步的话,可能援助和主权我们两样都最终拿不到。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个国内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问题,而主权却首先是一个必须处理的国际关系问题。没有了日本的贷款,我们仍然可能成长为经济大国;但是如果我们不断让步失去了钓鱼岛的主权或者其他边疆主权,我们就永远失去了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必须做好心理上和军事上的准备。我们并不是要寻求同日本的冲突,但在关系主权的问题上不能单方面让步。这还要求我们的外交能够把握好微妙的斗争艺术。在采取坚定的外交政策和爆发冲突的极限中还有很大的余地。如果一味退让,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并没有消失,反而有可能导致总体冲突;如果我们采取更为坚决的态度,宣示我们不可动摇的决心,同时保持相应的灵活性,做好分化击破的工作,可能更为有利。中国政府必须对中日钓鱼岛冲突的不可控发展做好准备,包括必要的军事准备。钓鱼岛危机已经在日本右翼的带头冲击下上升为中日当前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日政府之前不扩大冲突的默契已经瓦解。两国政府至少在目前情况下都没有退路,两国社会彼此的高度对立和敌视在推着局势往前走。

就今日钓鱼岛问题的严重性来看,“中国政府单方面采取控制措施已无可能,这将意味着中国内部团结的巨大损失,对政府的威信将是灾难性的。中国政府大概只能顺应民意,与日方逐渐展开控制钓鱼岛的真实争夺。这对中国意味着一定的战略风险,但这个风险是政府在民主化不断深入时必须面对并驾驭的,如果钓鱼岛是中国崛起的一道坎,我们也必须去迈过它。

中国社会并非要求现在就完全夺回钓鱼岛,公众已经清楚这有困难。但公众不接受日本在钓鱼岛冲突中的对华嚣张,中国人的确咽不下这口气。人们的真实要求是,政府对日本的挑衅行为坚决回击,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往前走,而不是往后退或原地踏步。人们希望清清楚楚看到这样的进展。”

第五篇: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当代中国腐败现象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当代中国腐败现象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学号:

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当代中国腐败现象

自2013年以来,以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无论是中央的高官,还是地方上的官员,大老虎逐一落马。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一些官员一步步地迈入了贪污腐败的深渊,然而,是什么引起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前走呢?在此,通过分析我国当代社会腐败的现状,结合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相关论述,对我国腐败现象出现的根源做出了一些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过程中,也是社会问题的高发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腐败现象,特别是公职人员腐败的普遍泛 滥。当代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有重 要的历史传承关联和特殊的时代内容。一、当代中国腐败现状分析

具体讲目前的腐败现象主要由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行贿受贿。行贿受贿和权钱交易是目前腐败现象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

第二是公款超标消费。对某些领导干部来说,公款虽是公家的,但怎么使用却自己说了算,花公家的钱不心疼,于是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公款挥霍浪费。花的是公款,享受的是个人,所以也都是以权谋私,都是腐败。

第三种是法人腐败。法人腐败也叫单位腐败,即部门或单位进行集体谋私的现象里逐步公开化趋势。其中打着“为公”的幌子用公款公物送礼行贿的行为,被称为“公贿”现象。

不顾别人的死话,只顾自己。所以,与“大跃进”时期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虚报浮夸的实质是以权谋私,是腐败。

二、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中国腐败现象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的,是客观事实。但腐败也是一种社会实践行为,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行为是与人的主观动机有内在关联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腐败现象的形成是可行而有合理的。

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来看,当今中国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一个社会经济条件发生根本变化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必将随之改变,而变化的思想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机体,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意识,人们的意识正在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保守,中庸,平均集体主义思想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开放创新,竞争,效率,个人主义观念改变。传统的道德观念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的金钱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对于是非的评判也不是“非好既坏”。

从社会客观条件机制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该如何做

首先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要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腐败“这股风来得很猛”是事实,但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并不断扩大反腐败战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看形势必须坚持“两点论”,既不能回避腐败问题存在的严重性,一味地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也不能满眼都是腐败,全盘否定党的作风。“一分为二”并不是说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均等的,而是强调看事物的主流、本职,包含着“重点论”。承认当前的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待廉政建设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的本质是好的。

其次,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对腐败,要严格确定它的内涵,概念不能泛化,更不能把“看着不顺眼”的所有现象都当成腐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腐败作为不发达、不文明的沉渣,是在伴随着社会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的。在现阶段甚至今后一个时期,从政行为不洁的现象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对反腐败的评价标准不能理想化。

再次,要努力从规律层面把握形势。

形势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对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得越深刻,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认识也就越正确。一个国家处在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现阶段,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这讲的是规律。腐败的高发多发领域往往集中在垄断性行业,新的腐败行为与改革的重大措施的出台和行政、经济重大决策的实施相伴而生,这也是顾虑性认识。正确把握规律,才能够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避免“悲观论”的

下载从《实践论》看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的基本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实践论》看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的基本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汉字构形特点看对外汉字教学

    从汉字构形特点看对外汉字教学 王传东,王晓丽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摘 要: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以形表义具有内在的理据性,字与字之间在构形上又是有联系的。......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精选5篇)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传统......

    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郑州大学文学院 高瑾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古希腊农村祭祀酒神的“山羊之歌”。公元前560年,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图把这种活动由农村引入雅典,后来添加演员,丰富了内容,演化为戏剧......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点

    从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点 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末的一部丹麦史,1576年一位法国作家把它写进他的故事集里;16世纪80年代中,伦敦舞台上曾多次上演过莎土比亚同时代......

    从气候及建筑特点看湖南大学的建筑节能

    从气候及建筑特点看湖南大学的建筑节能 摘要: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资源紧张问题的日趋严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现今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建筑所消耗的能源又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那......

    从话剧的通俗化看大众文化的发展特点

    从话剧的通俗化看大众文化的发展特点 过去的一年中,全国娱乐文化的两大标志性风景当推小沈阳的暴热和周立波的蹿红,他们通过通俗化的小品、海派清口等话剧艺术形式让人们狂笑......

    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看民间文学的特点

    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看民间文学的特点 摘要 民间文学是对劳动大众的创造力量,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的一种现实肯定,它是民众精神生产的结晶,民众的创作活动,基本上是一种自然状态......

    从鲁迅小说看细节描写的特点(最终版)

    从鲁迅小说看细节描写的特点 宋平山 (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22 ) 【摘要】鲁迅的小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奠基作,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超群绝伦,堪称典范, 故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