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5篇

时间:2019-05-13 14:5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

第一篇: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

豫发【2010】7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加快中原崛起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现就加强新形势下全省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是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特殊需要。各级机关是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领导机构,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指挥部、参谋部。机关共产党员最集中、执政骨干最集中、权利与责任最集中。机关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者、执行者,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的落实者、实施者,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机关党的建设直接影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影响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因此一定要努力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部和中原崛起的迫切要求。中部崛起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中部能不能崛起,首先是河南能不能先行;河南能不能先行,首先是党建能不能先行;党建能不能先行,首先是机关党的建设能不能先行。实现河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立起科学发展的新优势,迫切需要各级机关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带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头关注民生、关注基层,带头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是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识、评价主要来自于机关,对党和政府的希望、期盼主要集中在机关。这要求机关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带头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奋力先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机关党的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机关为目标,以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改进机关作风为重点,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为载体,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更好地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机关中心任务完成,服务基层和群众,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机关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使机关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加强思想建设上求先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作高举旗帜、坚定信念的表率。要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和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特点,充分发挥党组(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在学习上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创新方法,完善途径,拓展阵地,健全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要不断巩固发展深入学习实践观活动成果。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突出实践特色,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继续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在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上求先行,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完成机关中心任务提供动力与保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机关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就要使机关党的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中找准定位、体现价值、有所作为。要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带头宣传、执行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支持和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坚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帮助机关党员干部解决困惑、理顺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工作。特别是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各级机关更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组织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要大力提高机关干部业务能力。抓

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党员干部加强对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和把握工作规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坚持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探索在日常工作、关键时刻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方式方法,防止和克服业务工作与机关党的建设“两张皮”现象。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参与面宽、富有成效的主题实践活动,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上求先行,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改进作风。围绕增强宗旨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不断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强化机关党组织监督职能,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机关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机关党组织要切实负起监督职责,加强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检查,督促定期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加强对本单位重要工作任务、机关重要决策事项和重要人事工作、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机关内部建设和涉及机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等情况的监督,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教育崇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带头贯彻执行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要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以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切实解决机关党员干部在党性、品德、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形象。要建立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纪委和办公厅(室)、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为联席会组成人员,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上求先行,切实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精心设计主题,通过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方式,提高活动质量和成效,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更好地立足本职、争创一流,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认真做好机关党务工作人员的培养、选拔和配备工作。改进党组织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在省直机关和省辖市市直机关实行机关党组织负责人由本部门同级党员干部专任制度。严格执行

机关专职党务干部集中培训、任期、转岗交流等制度,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意愿的机关党内民主制度,推进党务公开,保证党员的各项权利落到实处。要完善机制、制度,探索建立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对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带动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对其他领域、行业党建工作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帮扶力度,加强与企业、街道社区、高校、科研院校、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努力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三、切实加强对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把机关党的建设纳入全省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努力形成各级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各方面支持配合,机关工委直接领导、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具体指导、机关党组织抓好落实,省市县三级机关党的建设协调联动、共同加强的工作格局。

全面落实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形成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共识。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应听取一次机关工委的工作汇报,部门党组(党委)每半年至少应听取一次机关党工委的工作汇报,部门党组(党委)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机关党建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机关党建工作的实际问题,督促完成机关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书记作为抓本地区本部门机关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做好机关党的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既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单位党组织和所在支部的活动,又要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机关党建工作。要建立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抓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情况,要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机关工委参与对部门党组(党委)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检查、掌握机关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

支持和保证机关工委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各级机关工委主要职责任务,发挥其对所属机关党组织的工作领导职能。地方党委常

委会、政府全会等重要会议和党委、政府重大活动,要安排机关工委列席或参加,以便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发„2008‟26号文件精神,机关工委参与做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管理和服务。按照中办发„2008‟17号文件精神,省直机关工委要加强对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督促检查和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由党委统一领导”的规定,机关工委要抓好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机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机关工委领导班子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机关党的工作上,部门党组(党委)接受同级机关工委的指导。机关工委与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联系沟通,搞好协调配合,共同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机关工委对下一级机关工委负有业务指导责任。省直机关工委指导省辖市市直机关工委的工作。

进一步理顺各级机关党组织隶属关系。省、省辖市和县(市、区)级党和国家机关,无论设立党组还是党委,其机关及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由同级机关工委统一领导。党的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业务工作实行垂直管理的基层单位,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由机关工委领导。按照与机关党组织隶属关系相一致的原则,理顺各级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的隶属关系。

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创造良好条件。各级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要鼓励机关党组织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注意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主动支持机关工委和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机关工委和机关党组织活动经费按中央规定列入行政经费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工作需要,逐步增加,保证机关党的活动正常开展。

第二篇:中共河南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

(2004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

第七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决定》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充分认识贯彻《决定》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好《决定》,对于提高全省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增强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提高素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2.准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强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准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努力,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始终保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实现经济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4.准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围绕实现中原崛起,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围绕建设法治社会,推进政治文明,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围绕建设和谐中原,创建综治先进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提高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围绕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改进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围绕实现中原崛起,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5.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切实做到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协调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改善。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我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正确处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结合实际贯彻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解决经济运行中 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6.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抓好先进制造业,推进装备业上规模上水平。推进农产品、有色金属和煤炭等优势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推进产业聚集,培育强势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7.实施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研究制定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挥其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在其他地区发展若干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搞好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和鼓励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

8.切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适用工业产品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以优质专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生产和加工基地、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重视发展林果业。抓好农业标准化和市场体系建设,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抓好劳务经济,拓展农民外部增收空间。

9.推进体制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清理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策法规,认真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到2007年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完善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深化和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农村税费、投融资体制、垄断行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放宽市场准入,改进服务和监管,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县(市、区)管理权限,凡省已下放省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县(市、区)。完善乡镇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并村联组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改革试点。

10.加强管理和调控,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按照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科学决策、提高效率的要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土地及矿产资源管理。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政府各项建设资金由有关部门统筹提出安排意见,经政府集体研究决定。统筹安排使用政策性贷款、国有产权、环境容量、土地矿产等政府调控资源,集中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依法加强土地管理,所有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把有限的资源向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集中。

11.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和建立高效运作的党领导经济工作 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全局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支持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活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党员领导干部要熟悉市场经济规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则管理经济,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系统性。

三、围绕建设法治社会,推进政治文明,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12.坚持民主执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权,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优化人大、政协领导结构,扩大常委会专职委员比例,促进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拓宽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渠道,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同民主党派协商制度。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做好社会各阶层人士工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3.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组织和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做好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选举、城市居委会选举、农村村委会选举,并在一定层次、一定范围内进行竞选试点。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和新型社区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职工和农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完善公开形式,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内容。

14.完善决策机制,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明确党委全委会、常委会的工作职责,强化全委会的决策作用,一般不以书记办公会的形式议事。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认真听取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意见。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前社会公示、听证制度以及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推行和扩大投票表决制。健全决策反馈和监督机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规定,充分发挥引咎辞职制对决策失误的制约作用。

15.坚持依法执政,提高依法治省水平。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用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把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及时固定下来。进一步强化政府法制建设,规范执法程序,严格行政执法。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减少部门交叉执法的现象。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认真解决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难问题。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率。加强对执法和司法活动的监督,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保障。深入开展以宪法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的氛围。

16.坚持科学执政,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好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来实现党的领导。进一步规范党政机构设置,优化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要求,建立健全决策讲科学讲民主、执行讲效率讲效益、监督讲到位讲实效的各项措施。加强和改进党对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17.推进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重点学科和教材体系建设,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我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着力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不断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新的实践。联系河南实际,加强应用研究,服务现代化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的作用。

18.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实现中原崛起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唱响加快发展主旋律,打好正面宣传主动仗。把握宣传舆论工作规律,提高宣传舆论工作水平,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针对性和感染力。重视对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新闻媒体和出版业的规范管理,在新闻出版从业人员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管理,扶持重点新闻网站,建立网上宣传队伍,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1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河南文化整体实力。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抓紧制定河南省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革除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扩大文化主体自主权,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扶持,重点抓好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面向市场,创新体制,着力培植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培育文化市场,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经营单位。加强中原文化研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积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20.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调动一切干事创业的积极因素。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原崛起”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史来贺、任长霞、常香玉等先进模范人物活动,引导人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深化“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强化诚信机制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新经济组织拓展,向社会特殊群体延伸,向广大农村和社区覆盖,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建立社会舆情反馈机制,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重视对互联网等新型传媒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及时掌握社会思想动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双创”工作,开创精神文明创建新局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环境,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1.优先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提高全省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科教兴豫战略,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教育创新,重视学前教育,加强义务教育,扩大中高等教育,发展民办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坚持科技创新,鼓励发明创造和自主创新,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优化科学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展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增强干部群众识别、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

五、围绕建设和谐中原,创建综治先进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2.加强利益协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和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预防为主,做好矛盾排查分析工作。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努力把各类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善于做好说服、教育、引导工作,慎用警力和强制手段,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

23.完善工作机制,做好信访工作。构筑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监督协调、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党委政府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接待日、领导包案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健全信访答复、结果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干部下访制度,主动到基层、到群众中去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制度和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听证会制度,引入信访案件仲裁机制和终结机制。抓紧修订《河南省信访条例》,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保障信访活动依法有序进行。

24.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管理。研究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基层自治组织以及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在各类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做好对各类社会组织登记、培训和服务工作,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依法加强管理和监督。

25.关注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下岗职工、农民工、贫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按照自愿原则,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有效机制。在经济发达的农村逐步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乡逐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与其他救济措施有机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努力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

2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和重大案事件责任查究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抓好普法教育,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和法律进社区活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健全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自我动员、自我保护机制,强化民众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坚决遏制群体性事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提高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

27.增强机遇意识,把对外开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抓住国外及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重大机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制定开放带动主战略行动计划,进一步 5

明确对外开放的目标、任务、重点、途径以及政策措施。完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把发展开放型经济纳入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8.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全方位、多渠道吸引外资,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构建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招商模式,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创建高水平招商引资平台,精心组织好大型招商推介活动,重点搞好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步伐,引导外资加快投向中原城市群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百户重点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完善投资环境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外商投诉处理责任制、领导包案制,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

29.完善政策措施,扩大对外贸易。建立贸易促进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继续实施机电产品推行计划、科技兴贸计划,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形成加入世贸组织的长期应对机制,对可能受到冲击的重点行业制定和完善应对措施,增强国际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参与应诉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加快郑州出口加工区建设。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快速通关机制。推动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汇经办银行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0.实施东引西进,加强省际合作。加强豫沪、豫粤、沿黄省区经济技术合作,重点引进省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完善吸引内资统计考核办法。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鼓励我省优势企业开拓省外市场,扩大河南产品在省外市场的占有率。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合作,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31.统筹内外贸易,建立一体化贸易机制。加强内外贸协调管理,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市场主体,形成内外贸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32.拓宽对外交流渠道,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学习掌握国际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知识,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巩固和发展对外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合作关系,加强高层交往和民间交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依法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扩大科技、人才、文化对外交流。充分发挥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对外交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改进方式方法,增强宣传效果,提高河南的国际知名度。

33.增强国防意识,提高服务国防建设的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民防空建设。积极开展争创“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

七、围绕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34.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亲民、爱民、富民意识,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切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总结和推广群众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惠百姓的工作,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认真贯彻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强化“五项制度”,做到“六个减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35.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创新扶贫思路,立足开发式扶贫,增加资金投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重视解决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拆迁改造、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群众利益受损问题,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问题。落实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下决心解决好食品、药品安全等与群众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

36.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完善和落实调查研究制度,省级领导干部每年至少用两个月时间,市厅级和县(市、区)领导干部每年至少用三个月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健全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限期办结、首问负责和失职追究等制度,完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集中审批形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搞好联县驻村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37.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教育、示范、服务等方法,引导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善于同群众交朋友、到基层摸实情,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设立科技服务网站、便民服务台和咨询服务热线,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最大方便。

八、围绕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改进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8.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实行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和检查通报制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干部,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9.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力度,拿出部分副厅级、县处级、乡科级职位,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全面实行省、市、县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推行干部任用全委会“票决制”,市、县(市、区)党政正职拟任和推荐人选由常委会提名、全委会无记名表决。在市、县两级试行干部选拔任用“三票制”,在资格审查基础上,通过群众推荐票、素能测评票、差额表决票决定干部任用。保持县(市、区)党政正职相对稳定,原则上要在同一地方、同一岗位任满一届,届内一般不作调整。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新提拔担任市厅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原则上都进行交流,省辖市党政正职和纪检、组织、政法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原则上异地交流,县(市、区)党政正职在全省范围内有计划地交流,对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干部相互交流进行试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40.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三支队伍之间合理流动平台。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选派科技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到市、县开展科技服务。选派科技工作者到县(市、区)担任科技副职。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41.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逐步拓展到县乡各单位和农村各类经济组织。按照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标准,选拔村党支部书记,配备村两委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力争三年内使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和农村党员干部达到“双强”标准。加大在社区建党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的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团结群众的功能。以选配专职党务工作者为重点,加快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坚持标准,保证质量,重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7

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创新党员管理体制,注重抓好外出务工和下岗失业党员的管理。

42.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党内民主。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抓好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试点工作,选择部分市、县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选择部分县(市)进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试点,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选择部分乡镇进行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试点。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43.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紧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促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狠刹行贿受贿、跑官要官、打着领导旗号谋私利、领导干部参与赌博等歪风。坚持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规章制度,更好地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约束从政行为。突出重点部位、重点对象,加大巡视力度,提高巡视质量,并逐步对县(市、区)进行巡视。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持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并将审计范围从县及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扩大到市厅级。实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警示谈话制度。加大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坚决纠正各种行业不正之风。

第三篇:中共河南省委文件新农村建设

中共河南省委文件

豫发(2009)28号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意见

(2009年11月9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示范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抓试点、争致富、办实事活动,采取有力措施,扎实稳步推进。全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生产捷报频传,现代农业快速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是各地在工作实践中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不少好经验,涌现出了许多好经典,走出了符合当地实际、具有不同特色的好路子。全省的新农村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提高,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是全面贯彻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的必然要求,是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总结新乡等地经验、审时度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组织开展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既有利于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有利于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既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又有利于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既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又有利于农民减少住宅建设投入;既有利于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城乡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事关全局、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的高度,站在有效应对危机、实现“四保”目标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努力开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二、示范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等方式,努力把示范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搞好规划指导,加大政策扶

持和财力支持,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坚持“四议两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

2.规划现行,合理布局。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根据村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抓住当前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的机遇,科学合理地编制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的制定要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相衔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3.发展经济,产业支撑。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将生产发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强化产业发

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示范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

4.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发展完善型、村庄搬迁合并型、产业带动

型、服务共享型和整体搬迁等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坚持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外观与环境相协调,体现地方特色和乡村风情,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5.依法依规,节约用地。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防止以新农村建设等名义盲目圈地、违法批站土地,鼓励不占或少占耕地。严格执行|“二户一房、建新旧拆”,建新农村住房只能用于搬迁户分配。

三、示范村建设的选址布点

(一)布点原则。依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总体规划,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环境、村庄现状规模和

布局、区位交通条件,综合考虑村庄建设用地、建设投资和社会效益等因素,选择靠近小城镇、产业聚居区、具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交通便利、基层班子团结、群众热情较高的村作为示范村,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模式与发展道路。

(二)名额分配。全省158个县(市、区)原则上各确定2个示范村,济源市确定5个示范村,全省共350个左

右。将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纳入示范村建设范围。筛选时应优先考虑原有纳入“十县百乡千村”试点范围的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扶贫移民搬迁试点村及土地整治村等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村。

(三)时间安排。示范村建设计划安排三年左右的时间。其中,2010年2月底前完成示范村布点规划,2010年年

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除省确定的示范村外,各省辖市、各县(市、区)也都要按照具有典型性、示范村,便于总结推广的原则,再选择若干数量的村开展示范村建设工作。

四、示范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主

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高效生态农业和弄产品加工业、村服务业等产业,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积极推进一村一品,每个示范村要形成1—2个有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搞好农业适用技术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示范村80%以上的群众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职业技能。着力促进劳务输出、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加快开发旅游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森林生态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和村内街

道硬化率均达到100%,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率、通互联网率均达到100%。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80%以上。推广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生活污水治理率70%以上适宜地区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农户普及率60%以上。开展农村卫生改厕,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无公害化卫生厕所。开展以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创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基本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洁机制。

(三)强化公共服务。推广新乡市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经验,以“五室二站一超市”(党政办公室、治安民

调室、党团活动室、村民议事室、计生服务室,便民服务站和环境卫生管理服务站,便民超市或便利店)为主要内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搭建和延伸社区便民服务网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适龄儿童入学要求。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每村至少有一座标准化卫生所(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5%以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80%以上,2020年前基

本实现全覆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60%以上。实行优生优育,计划生育92%以上。积极引导连锁超市、农资供应、邮政、村镇银行等在示范村设立网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原设在示范村的分支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产品和服务功能。强化农村气象服务,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四)繁荣农村社会文化。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村级文化场所,确保每个村有1个农家书屋、1个阅

报栏、1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专设备室、1个文化活动娱乐室。完善体育健身场所,配置体育器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

(五)健全民主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

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双强”工程,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与完善农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实施农村平安工程,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创建平安乡村活动,基本杜绝发生严重违法乱纪行为和刑事案件,达到平安农村建设标准,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95%以上。

五、示范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组织协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具体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直接责任人,相应工作机构的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各省辖市、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都要加强领导力量,充实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农办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群众主动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支持。按照省市奖补、县乡为主、部门支持、农民主体的原则,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示

范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省财政安排的新农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集中用于示范村建设。市、县也要加大对示范村的投入。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经费原则上由各级财政负责。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等可控资源和上级扶持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合理确定投放项目和范围,优先投向示范村建设,提高资金的聚合效应和使用效用。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等多种方式参与示范村建设,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讲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发放当地贷款,不断增加对示范村的信贷投放。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办法,鼓励和调动农民参与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明确职责分工。各级部门要服务大局结合实际,依据本《意见》制定具体的贯彻措施或实施意见,政策上

倾斜,资金上扶持,项目上优先安排,确保示范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按期完成任务。省委农办负责示范村建设的综合协调和监督考核,研究提出涉农有关资金整合的方案;省发改委负责优先安排示范村水、电、路、气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基本建设项目;省财政厅负责出台并落实对示范村建设的资金扶持政策;省水利厅负责将示范村的农田水利建、农村安全饮水列入建设规划、省电力公司负责示范村电力设施建设;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示范村配套通信设施建设;省交通厅负责把示范村道路建设纳入农村道路连接;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优先安排示范村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省农业厅负责将示范村的户用沼气建设纳入计划;省林业厅负责支持和指导村庄绿化工作,开展绿色家园活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协调落实新农村建设用地,开展土地整治,整理复垦废弃宅基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指导农村建房、基础设施及公益设施建设,监督招投标,对村庄规划、建筑风格给予指导,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省商务厅、省供销社负责将示范村纳入农村连锁超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范围;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将示范村纳入生态文明村建设,支持示范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示范村优先纳入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施范围;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供销社、省畜牧局负责支持示范村建设优势特色农业(林业)基地、养殖小区,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寸一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扶贫办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进行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省农村联社、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等金融机构负责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建房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示范村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和二三产业;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解决收看广播电视和有限或无线电视入户问题;省新闻出版局负责为每个示范村建设一个新农村书屋;省邮政局负责在示范村设立邮政营业网点;省教育厅负责将学校纳入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校舍维修工程;省卫生厅负责示范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省文化厅、省人口计生委负责示范村文化大院及人口计生指导室建设;省扶贫办负责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省民政厅负责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社会救助体系,搞好行政区划;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逐步将示范村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省委组织部负责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抓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省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搞好新闻报道;省体育局负责优先为示范村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省文明办负责抓好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综治办负责平安示范村创建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省文物局、省人防办等部门结合工作职责,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并减免相关费用。

(四)强化监督考核。各级要把示范村建设工作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建立工作监督考核体

系,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完善目标管理、群众评价和社会评议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考核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半年通报、年终评议、验收总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以奖代补的重要依据。严格工作奖惩,对示范村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五)营造舆论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示范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大力宣传各地涌

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充分发动群众,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示范村建设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辟专题专栏、组织采风活动等形式深入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示范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四篇: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纲要》的意见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系统、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是指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

《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是我们国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和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不仅有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而且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只有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德治在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做到德法并举、标本兼治,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第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全面推进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先进文化,使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面对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

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迫切需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第三,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省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全省公民 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发展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社会上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衡,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只有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才能在新世纪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我省第三步战略目标。

二、学习、宣传《纲要》,力求使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家喻户晓

贯彻落实《纲要》,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和全体公民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广泛的宣传。

一要准确把握《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这是搞好学习和宣传的前提,也是贯彻落实的重要依据。《纲要》是一个比较系统、比较科学、比较全面的文件,把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并明确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整个文件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原则要求与具体规范、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抓好全省公民的学习培训。要紧紧围绕《纲要》的主要内容,组织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培训。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纲要》列为重要专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各级党校、干校要调整教学计划,增加《纲要》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要开设专门课程,系统讲授《纲要》。全省各中等专业学校以及中、小学校要把《纲要》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贯穿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各类市民学校、职工学校、民工学校、农民夜校、家政学校都要注意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要通过学习、教育和培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省委宣传部要组织编写《基层公民道德建设知识手册》,发放到基层,为学习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全面

正确地宣传《纲要》。要充分发挥我省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出版单位在《纲要》宣传中的主导作用。《河南日报》、《党的生活》、省电台、省电视台都要加大宣传分量,开设专栏或专题节目,深入浅出地阐释《纲要》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利用文艺表演队、流动宣传车、标语牌、黑板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各新闻媒体要注意发现、总结和宣传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为全省公民的学习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全省公民道德建设。贯彻落实《纲要》,必须从我省实际出发,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公民道德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紧紧抓住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力争3—5年内,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全省公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基本实现公民道德素质明显增强,社会道德风尚明显好转,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河南整体形象明显改善。落实这一目标任务,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依据,修订、完善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具体规范。企业、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基层单位要根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抓紧修改、补充和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乡规民约、市民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等,把《纲要》提出的原则要求和主要内容,落实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达到人人皆知、人人皆信、人人皆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制定具体道德、行为规范,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必要的支持。

(二)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公民道德建设既是教育的过程,又是实践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在巩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为主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在全省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以此为载体,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全省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要在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要制定全省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好实施好。

(三)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结合点,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创造发展良好环境的过程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能“单打一”,不能搞“两张皮”,必须同当前的工作重点结合起来,尤其要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应对复杂国际新形势和加入世贸组织新情况的迫切需要。各地要抓住贯彻落实《纲要》的契机,深入开展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快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以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为手段,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有效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以法治省的要求,在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各地、各单位在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时,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

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行为,又要提倡和奖励多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道德高尚的行为,防止和避免因具体政策的不当或失误给社会带来消极后果,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行政规章以及道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四、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党委一定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发[2001]15号)要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一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各级党委要从全面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省七次党代会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从具体事情抓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在道德建设上作出表率,在“立行”、“立言”上多下功夫,带头实践基本道德规范,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进而带动全省公民道德建设。

二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格局。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公民道德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要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做好工作。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和经验交流。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加大指导和督促检查的力度,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创造性地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要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抓好若干社会影响大、示范作用强、受群众欢迎的实事,一抓到底,不断深化,务求实效,使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纲要》的全面实施。

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要注意掌握各地区、各部门的贯彻情况,并及时向省委报告。

第五篇: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通知)河南省文明办 豫宣通〔2008〕17号

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省辖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省直各单位,各省管企业和高等院校,中央驻豫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动全省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为构建和谐中原奠定良好道德基础,经研究,决定在全省深入开展“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弘扬社会正气、培育良好风尚为着力点,积极培育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全省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活动安排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发挥机关、社区、村镇、家庭等主渠道作用,利用党校、干校、各类大中小学校、职工学校、市民学校等阵地及城市社区活动中心、公园、广场和农村集镇等场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培训、研讨座谈、文艺演出、出版书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利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悬挂标语、设立标牌展板、播发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思想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活动为载体,与认 2 清当前形势与任务结合起来,与促进本地本单位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干部群众现实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公民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有行业特色和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尤其要充分利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奥运开展的系列活动,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增强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强化人们的道德自觉行为。

3、以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制订和完善为手段,健全公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各有关单位在制定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企业、农村、社区、机关、学校,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充实完善道德规范、乡规民约、市民公约、学生行为规范等,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融入并落实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努力达到人人皆知、人人皆信、人人皆行。

4、以典型的示范带动为突破口,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运用榜样的力量,抓好典型示范,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法。各个行业都要树立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要充分利用先进典型所具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发挥其引领作用,力求用先进个人影响单位,用先进单位 3 带动行业,用先进行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用人民群众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要通过举办报告会、出版先进事迹读物、创作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和崇高品质,努力在全省形成宣传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组织领导

1、要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要求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计划,纳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部署、精心组织安排。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要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组织、协调、指导等职责,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要创新思路,改进方法。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公民道德建设自身的规律,认真分析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需求,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探索有效形式和载体,使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富有成效。要利用各级宣传文化阵地,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把活动的过程变成灌输道德规范和弘扬社会正 4 气的过程,使人们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教育。

3、要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各级新闻媒体要围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设专题、专栏、专页,及时反映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道德需求,反映道德建设的新理念、新观点,反映道德建设的新事物、新典型,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道德热点问题的正确引导。各种文艺评论、评介和各种作品、活动评奖,要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作为其中的衡量标准。

4、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对活动的要求,谋划部署工作,坚持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对本系统本单位活动认真督促检查,表彰先进,督促落实,推广经验,推动活动不断向深度发展。今年年底,将对全省思想道德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河 南 省 文 明 办

2008年5月4日

主题词:德育工作△ 知荣辱 讲正气 促和谐 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办公室 2008年5月4日印发

(共印300份)

下载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