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分析

时间:2019-05-13 14:1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分析》。

第一篇: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分析

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分析

一、全球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美国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2、日本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3、欧盟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4、韩国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5、新加坡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6、印度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二)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全球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2、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总结与启示

二、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

1、经济全球化

2、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

3、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基本态势

(二)中部崛起与国内产业转移趋势

1、中部崛起

2、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3、产业转移面临的新趋势

(三)长株潭一体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1、长株潭一体化

2、两型社会建设

(四)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1、长沙市服务业发展概况(夏芳)

(1)总体情况

(2)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措施

(3)经验与教训

2、株洲市服务业发展概况(凌佳丽)

(1)总体情况

(2)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措施

(3)经验与教训

3、广州市服务业发展概况(夏芳)

(1)总体情况

(2)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措施

(3)经验与教训

4、武汉市服务业发展概况(凌佳丽)

(1)总体情况

(2)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措施

(3)经验与教训

三、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资源条件(李师)

(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禀赋

1、区位优势

2、传统商业文化积淀

(二)服务业良好的发展基础与发展势头(要有数据支持)

(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所衍生的巨大市场需求(要有数据支持)

(四)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五)其它(可以自己琢磨并创造出来)

四、SWOT分析(张炎炎)

(一)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机会分析(外部)

(二)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外部)

(三)所具备的优势(内部)

(四)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内部)

第二篇: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

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

2008/12/30

岳塘区发展改革统计局 何志军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以基层社区为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兴办的以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为服务对象的服务业。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社区服务业应归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

社区服务业分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两大业态,其中公益性服务包括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服务、老年服务、就业服务、社区治安法律服务、文化科教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经营性服务包括便民利民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家政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发展社区服务业对提高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社区服务业的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社区202个,雨湖区76个,岳塘区76个,高新区9个,湘潭县17个,湘乡市19个,韶山市5个。2001年,我市出台《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决定》以来,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提高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书院路街道、东坪街道、中山路街道、中洲路街道等10个街道获湖南省和谐社区先进单位,木屐塘社区、唐兴街社区等26个社区获全省和谐示范社区,霞光社区多次获得省文明示范社区等荣誉,并获得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等光荣称号,飞喜家政服务公司、诚信家政服务公司、娟娟家政、梦圆家政、南盘岭社区老年陪护中心、天友餐具消毒中心等品牌社区服务业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社区服务的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各社区普遍建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层、居民代表会议为决策层、社区居委会为执行层的组织体系,为居民服务、社区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基本形成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局面。

2、社区服务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

2001年,我市城区有50%的社区办公用房不足50平方米,各社区经费3000元/年,社区设施极为简陋。近年来,政府把改善社区基础设施作为重点,逐年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到2007年,各社区的经费达到5万元/年,2003年-2007年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4227万元,新建办公用房16120平方米,改扩建近30000平方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达到220平方米,所有社区都建立了社区服务站(中心),大多数社区安装了空调,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老年活动室),部分社区建立了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市民学校、棋牌室、门球场、乒乓球室、文体活动广场,配备了室外健身器材。

3、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和优化

我市现有748名居委会委员,其中女性561人,中共党员467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02人,平均年龄39岁,社区服务人数大幅增加,社区服务人员平均年龄降低,人员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

4、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全市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服务中心42个,社区服务站202个,建立和完善“星光”老年服务设施150个,全市社区服务网点3730个,社区专业服务队748个,社区志愿者服务队317个,社区服务从业人员10319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136人。服务项目从最初的十几项发展到近300项,从原来单一分散的福利型、公益型服务发展成为餐饮、托幼、养老、残疾人服务、卫生计生服务、咨询、优抚、社会治安维稳、居民生活、心理健康和疾病康复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系列化服务体系,并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牛头岭社区基本上实现了“办事不出社区”的目标,霞光社区建立了“小病在社区、大病有医保、康复回社区”的卫生服务体系。

二、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社区服务业在边起步、边规范的过程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沿海发达地区和长沙株洲而言,仍存在投入不足、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市场发育不健全、服务企业规模偏小、服务档次偏低、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没有突破福利和公益服务的范围,对于拉动社会需求、扩大就业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社区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全市有广场街道、平政路街道、中洲路街道、岳塘街道建立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社区服务功能,优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社区服务阵地由室内转向窗口平台,实现了靠前服务、便民服务、快捷服务;南盘岭社区服务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其家政服务覆盖了全市主干道沿线社区,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牛头岭社区服务中心走“以项目融资的路子”,形成了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服务格局,其物业管理服务覆盖社区并向周边辐射,该社区除房产外,现有服务设施43万元,并有一定的积蓄,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大部分社区办公服务场地不足,社区经费仅能勉强维持发工资和日常传统服务项目开支。个别社区经费方面甚至存在寅吃卯粮、借新还旧的现象,工作方面仅能应付,社区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全市社区服务业经营网点虽然不少,但管理和服务规范、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品牌效应的极少,而且大多经营业态雷同,设施设备陈旧,不少社区服务网点与居民住宅设置在一起,破坏了居民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新型高档住宅小区的服务网点多数由开发商主导,网点少,租金贵,商家不愿意在初始期进入经营。

总体来看,我市社会救助服务、就业服务、社会治安法律服务、计生服务等公益性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而经营性服务处于自由发展阶段和无序发展状态,没有行业管理制度,也没有行业标准规范。

2、社区服务业发展资金不足。

首先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我市2001年财政投入每个社区的经费为3000元,2007年为5万元。据了解,长沙市天心区2007年投入每个社区的经费为22万元。其次是社区工作者薪酬偏低,我市2007年社区工作者月工资标准为600元,2008年正研究调整为社区书记主任月工资标准900元,副主任850元,委员、低保员、社保员800元,考核奖平均150元/人月,工资奖金合计平均约1000元/人月;长沙市天心区2007年工资标准1100元/人月,2008年7月起实行主任基础工资1600元/人月,副主任1500元/人月,委员1400元/人月,绩效工资为基础工资的30%,工资奖金合计平均约1950元/人月。第三是企事单位、集体经济、民营企业以及其它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投入社区服务业极少,这是目前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3、社区服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我市平均社区用房220平方米,离省定标准300平方米尚有一定差距,社区用房在150平方米以下的有35家,还有15家是借用。全部社区用房中,有80%以上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证。社区内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老社区,公共绿地较少,存在小街小巷道路不畅、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垃圾站设置太少的现象。

而与之相对照的是长沙市从2006年起,将359个社区分阶段纳入标准化建设范围,按照精品社区、达标社区和一般社区三个层次推进。选择重点社区由市、区两级财政各安排100万元建设和谐文明社区。全市所有社区有六室:办公室、党建活动室、警务室、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有三站:社区服务站、医疗服务站、保障服务站,大部分社区有室外健身场、市民学校、雷锋超市、文化长廊和一站式服务中心。长沙市建立了500所特色市民学校,每所市民学校有场地、有教材、有专职教师、有教学计划,课程的开设由社区居民作主。

4、社区服务功能错位,行政化倾向严重。

一是社区事务性工作多,走街串巷为居民服务的精力少。随着政府部门工作的下移,社区成了一级小政府,社区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再加上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还要应付一些上级部门的检查、达标验收,留给社区工作者了解社情民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导致社区服务的基本职责履行不够,社区功能错位,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社区层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社区自我管理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社区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管理权,其财务账由街道代管,其经费使用由街道审批,财政拨付社区的资金存在被截留现象,市、区拨付社区的5万元工作经费部分没有足额落实到社区。

三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精神没有得到完整贯彻。社区工作任务增加了,经费开支增大了,而相应的人员和经费往往到位不够。

5、社区服务业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目前,社区中介组织可以分为四类:活动类、维权类、服务类、救助类。我市的社区中介组织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种类不健全。其中活动类社区中介组织,如舞蹈队、书画协会、腰鼓队等较多,但权益类、服务类和救助类社区中介组织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服务类中介组织还没有发挥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和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产业化程度还很低。

6、社区服务业龙头和品牌较少,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明显。

全市有影响的社区服务龙头企业和品牌服务较少,市、区、街三级社区服务中心龙头和区域龙头作用体现不明显,社区服务的产业化依然任重道远。

如规模较大的南盘岭老年陪护中心,2007年营业额约40万元,梦圆家政服务2007年营业额约20万元,比长沙社区服务龙头企业相差甚远;我市起步较早的品牌家政服务企业娟娟家政主要服务项目包括家庭服务钟点工、保姆、陪护、护理、家教、家电维修、办公楼和旅社保洁、建筑物外墙清洗等,其最兴旺的2005年营业额40多万元,从业人员达278人,到2007年营业额约为15万元,从业人员锐减至40多人。

总体来看,我市经营性社区服务业发展属起步阶段,个别的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和长沙相比,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总体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三、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社会将对社区服务业发展壮大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

1、居民收入的提高将带动社区服务业需求。

近年来,我市城市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十五“期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2.3%,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2元。居民收入的增加为社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收入群体对社区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并形成一定的消费规模;同时,随着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低收入群体对社区服务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加,市场前景看好。

2、社会人口趋向老龄化将带动社区服务业需求。

我市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户均人口减少。我市一代户、二代户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现象日益突出。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更多的老年人必然要求社会化的服务来保障其生活所需,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为主、养老院为辅的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将是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3、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将带动社区服务业需求。随着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信息咨询产业逐渐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文化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促使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生活方式趋向多样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花钱买服务的观念逐渐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旅游健身、休闲娱乐等,社区家政服务、便民服务及保健服务等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住宅的小区化和私有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将离不开专业化的社区物业管理服务。

4、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将带动社区服务业的需求。

5、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将带动社区服务业的需求。

四、发展湘潭市社区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发展湘潭市社区服务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要实现湘潭市社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法律法规,理顺社区管理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颁布以来,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区服务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方面,《组织法》对社区的定位和管理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另外,《组织法》的第十七条关于社区经费来源方面,没有对目前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等收费项目提供法律依据,社区建设和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

按照该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对居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开展工作

⑴建议市人大组织开展调研,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条款细化和深化的修改建议,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社区管理体制,二是社区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⑵建议市人大组织开展对湘潭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并监督实施。政府要全面清理各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的文件,不相适应的一律废止,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社区居民自治的各项措施,健全完善《社区自治章程》。

目前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理顺管理体制。社区的人事权经费权、财产权应由街道移交社区,减少各类检查、评比、考核,促进社区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和社区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2、制定并实施《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开创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等十四部委1993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民政部于2007年发布了《“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建议按照以上2个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并参考东部沿海城市经验和作法,制定《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对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发展方向和保障措施予以细化和深化,提高可操作性。

以《杭州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为例,在主要任务方面严格区分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分类指导意见,公益性服务分6类,经营性服务分4类,并分别细化其发展规划,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特征比较明显,其保障措施有8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3、加大对社区服务业的扶持力度,规范对社区服务业的管理。

⑴制定社区建设标准,指明社区服务发展方向。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7年发布的《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湘潭市城市社区建设标准》。加强对社区服务业的宏观指导,规范社区建设标准,明确社区服务业发展方向,推动社区服务向高标准规范化方向发展。建议按精品社区、达标社区和一般社区分别制定标准,标准的设置分组织管理、政策扶持和资金筹集、服务内容、设施建设、服务队伍、效益等几个方面,指标设置要淡化定性指标,突出定量指标,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硬性指标,提高可操作性。

⑵明确各类建设主体的责任,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政府投入应成为社区公共服务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工作者薪酬、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用房、社区基础设施和其它服务设施均应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逐年增长,同时加大对经营性社区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奖励和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

⑶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建议按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队伍和市场化服务专业人员分类,分别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和服务技能标准,把好准入关,做好社区专职管理人员的选任、招聘和培训工作,加强对市场化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上岗培训,坚持执证上岗制度。

⑷出台《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改善社区服务业发展软环境。

据了解,杭州市对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社区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规定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按每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集中设置,严格执行开发商按要求建设配套公建设施的制度,同时建立其他公益性服务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偿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经营性服务的扶持力度,制定具体的税费减免标准,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有关条件的,可凭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和《杭州市就业援助证》,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一次性领取3000元的就业援助补助费;三是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对社区公益性项目的补助和其它项目的扶持及奖励,并制定《杭州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社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来源及用途使用原则,具体的公益性项目、经营性项目优惠和补助标准、审批拨付程序、管理和监督进行了专门的规范。

⑸制定社区服务行业标准,促进社区服务业良性发展。对社区服务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使之符合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促进社区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关于社区服务业行业,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据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沈阳、宁波、合肥、西安、广州、济南、乌鲁木齐、太原、青岛等17个城市各自的标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北京《家政服务通用要求》对家政公司营业面积、服务监控、注册资本、顾主投诉、专职人员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上海《家政中介和服务规范》对执证从业、证件管理、服务员和用户双方的权益保障机制、服务企业硬件设施、培训机制、服务档次、服务价格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济南《家政服务标准》则对服务人员基本条件、行为准则、仪态仪表、待人接物要求和常规家政技术准则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乌鲁木齐《家政服务等级标准》则对各类服务按质量评定等级,规定了按等级收费的具体要求;深圳则主要对服务合同进行了规范,对双方权利、义务提出了具体要求;青岛《家政服务规范》就规范的定义、组织机构、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质量责任、监督管理六个方面作了释义和规定,其中对服务企业和服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4、培育一批社区服务业龙头企业和品牌社区,带动湘潭市社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要在目前已有的品牌社区和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区服务龙头企业中选择重点扶持对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争取中央和省有关资金支持,加大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典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进湘潭市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

5、加快湘潭市社区服务业网络和信息化建设。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热线电话、因特网网站、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格局。逐步建设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网络,使其具备行政管理、信息采集发布、便民利民服务等功能,并提供法律、气象、医疗、教育培训、旅游、家政、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形成社保、医疗、就业指导和生活救助等专项网络服务平台。加大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社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设施、设备、资源开展综合性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社区安保电子监控系统、电子阅览室、信息亭、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设施建设。要立足经济实用,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发展实用高效的社区信息服务,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并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一批“社区信息化示范社区”。逐步统一社区信息服务电话号码,统筹利用号码资源,实现社区服务联动机制,方便居民使用。重点组织政务信息、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失业救助、民政优抚等政府服务信息的利用;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法律服务、家政、物业、商品配送、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

据了解,青岛市政务信息网、“杭州社区网”和“天津8890家庭服务网”、“上海962200社区服务热线”等办得较有特色,社区服务功能发挥较充分。

6、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社区服务业考核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反映我市社区服务业设施建设、服务管理、社区就业、居民需求、满意程度等内容的信息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建设途径,逐步建立社区服务业的统计和考核制度,形成较为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业重要项目数据库,特别是居民满意度数据库,实现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为社区服务、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工作目标。在公共服务统计指标体系较为完备的基础上,加强经营性统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促进社区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第三篇:2006年山东省农机服务业发展分析

2006年山东省农机服务业发展分析

近几年来,我省农机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想,狠抓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培育农机服务市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实现形式,为推动我省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省统计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全省农机行业服务统计报表进行了认真地填报汇总,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农机行业服务统计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第一产业中的从事提供机械并配备操作人员的农业和林业服务活动以及从事农机租赁服务的各类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情况;二是第三产业中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协会等社会组织单位的财务情况。

1、组织及人员情况。2006年从事农机田间作业服务、物流服务和维修服务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个体农机户515.2万户;全省农机化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有534个,从业人员9635人,主要是省、市、县农机化管理部门和具有法人资格、单独核算的乡镇农机管理站。

2、资产情况。据统计,2006年全省农机行业服务单位年末资产达530.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林牧渔业个体经营户固定资产原值达521亿元,比上年增6.6%,行政事业单位年末资产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

3、收支情况。2006年全省农机服务收入354.2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农林牧渔业个体经营户进行的农机田间作业服务、物流服务和维修服务收入达350.1亿元,比上年增2.9%;行政事业单位收入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主要是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各项经费及补助资金。农机行业服务支出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 %,其中农林牧渔业个体经营户服务支出251.6亿元,比上年增2%;行政事业单位支出3.9亿元,比上年增长3%,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支出和公用支出。

4、纳税费情况。2006年全省农机服务行业纳税费18.2亿元,主要是农林牧渔业个体经营户从事农机物流和维修服务缴纳的税金和费用以及农机化学校从事教育培训收入所缴纳的税费。

二、主要特点

我省农机服务呈现以下特点:

1、呈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特点。近几年,全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把农机服务作为农村经济中的新兴产业来谋划,推动了农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报表显示,全省农机管理部门资产仅占农机服务行业全部资产的1.7%,主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农业与农机化的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农机化生产、开发及成果转化,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农机质量鉴定和质量监管,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维修管理、以及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等。主要从事农机公共管理服务的人员不到1万人,为515万农机户约607万农民进行公共管理服务,培育发展农机服务市场,维护农机经营服务市场秩序,在农机行业集中体现了小政府大服务的发展模式。据统计,2006年全省农机总值达到521亿元,农机总动力9555万千瓦,拖拉机209万台,农用运输机械252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6.3%、3.9%和1.8%,3.1%。全年实现农机服务产值350亿元,增加值2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3.9%。

2、农机田间作业服务进一步拓展。农机田间作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省农机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春夏秋冬农机跨区作业“四大战役”,推行农机“一条龙”作业、合同订单作业和“套餐式”服务,创新了服务模式,提升了服务能力,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系列化的服务,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2006年全省完成机耕面积11243万亩,机播面积8560万亩,机收面积5732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3.7%、6.0%和2.9%。其中小麦机收率达94%,全面实现机械化;玉米机收面积693万亩,机收率达16%,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据测算,2006年农机田间作业服务和设施农业产值达142.88亿元,增加值98.6亿元,分别占农机服务产值、增加值的40.8%和44.6%。

3、农机物流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量大面广、遍布乡村的优势,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农资、农产品运销等物流服务。据统计测算,2006年全省从事农运机械280万辆,年农机运输量近140亿吨公里,运输服务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37.6亿元和68.8亿元,分别占农机服务总产值、增加值的39%和31%。

4、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06年全省通过开展“文明农机修配网点”创建活动,增强了农机维修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水平,规范了服务行为。据统计,全省农机维修网点达2.6万个、从业人员5.3万人,实现产值、增加值为17.5亿元和8.2亿元,占农机服务总产值、增加值的5%和3%,5、农机培训服务进一步规范。各级农机化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就业培训,全省有117所农机化学校实施了规范化建设,36所农机化学校被确定为农业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或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成农机技术和技能培训35万人次,通过农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近4万人。

三、问题和建议

1、农机服务统计范围需要拓宽细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通行的核算标准(SNA)逐步接轨,虽然服务业统计得到了一定加强,但基础统计工作并没有完全跟上,受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服务核算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统计制度设计中,对物质生产部门的统计指标设置细而全,而对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则比较粗,特别是服务业长期存在核算方法单一,核算体系薄弱,指标体系不配套,专业之间口径不一致等现象。由于理论界对农机服务的价值研究较少,社会各界对其认识不够,使得农机服务业这种新兴的产业核算工作还停留在20年前的基础上,没有同蓬勃发展的行业同步发展,因此在国家的核算体系中,农机服务价值量没有独立出来,而是混在农业服务业中,甚至游离于统计调查之外,从而造成农机服务业存在明显的漏统现象,最终导致整个服务业的增加值被低估。按照国民经济核算的整体原则(即生产范围划到哪里,生产活动成果就核算到哪里,中间投入和增加值以及增加值的构成也就核算到哪里),农机直接为农业提供生产性服务,因此,以农机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机服务,其生产服务成果必然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对象之一,其服务的内容也必然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范围。2006年,我省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服务业统计核算时将农机服务价值量单独核算。根据我省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实际,我们建议进一步拓展和细化统计内容,农机服务业的内容不仅限于农机田间作业服务、林业服务和租赁服务,还要包括农机物流、农机维修、农产品初加工、农机技术咨询和农机教育培训等服务内容,进一步补充完善我省服务业统计核算。

2、农机服务核算方法需要科学合理。农机服务业核算一直延用在第三产业时的数据和方法,即在普查年份直接来源于农林牧渔服务业营业收入,非普查年份依据劳动工资、工商部门的资料及投入产出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按收入法进行推算。这种方法在统计资料取得途径上有明显的漏洞。收入法是由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生产税净值以及折旧等四个部分加总推算某行业增加值,其中劳动者报酬比重最大,基本是用劳动工资及工商、税务资料推算,这些资料局限于有正规财务报表的单位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农机经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机化发展迅猛,农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农机服务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目前一个以农机户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以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2006年,山东省农机服务农机户515万多个,绝大部分农机服务由广大农机户来承担。从实际情况看,农机户和大多数的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活动分散,并且没有在相关部门登记和统计,再加上国家对农业服务采取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他们的服务活动在劳动工资、工商、税务资料上没有体现,用收入法来核算农机服务增加值,不符和我国农村现状,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漏统现象。再加上,收入来源多样化和被调查者配合程度的下降,收入法取得的数据真实性偏低,存在统计资料取得的途径不符合实际情况造成的统计方法不合理的问题,形成了农机服务增加值严重漏统的现状。因此,用收入法来核算农机服务业的价值量,就显得不够科学合理。我们建议要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服务业核算方法,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农机服务业价值量应采用生产法、收入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核算。

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需要提升档次。统计报表显示,尽管近几年我省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的步伐,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省还是以农机户服务为主,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几乎没有,绝大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是依托一些农机大户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没有组建现代企业,不是法人单位,因此统计时按照个体经营户来统计。他们没有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小、散、弱”已成为目前大部分农机服务组织的致命弱点,也是农机服务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模化效益的障碍。为此,建议我省根据国务院2007年7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精神,应进一步加快制订配套政策,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有条件的农机大户要加快其组织化进程,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导农机大户的发展,促其上档次、上水平,努力发展农机服务企业,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步伐。

4、新兴农机服务业尚待发展。农机服务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传统的农机服务重点集中于农田作业、农业运输和农机维修等方面。而教育培训、农机技术信息咨询、农机租赁等服务领域还有待于加快发展。农机教育培训是我们的传统领地,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迟迟没有做大做强,建议站在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高度,拓宽培训范围、提高培训层次,加快农机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对新兴的农机技术信息咨询、农机租赁业等服务业,要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工作,促其尽快发展。(信息来源:省办计财处 郑莉提供)

第四篇:中美电信服务业发展对比分析

中美电信服务业的对比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电信业已取得了巨大发展,电信体制改革、市场开放、竞争引入正在逐步走向深入。中国入世之后,竞争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市场现实。中国电信业将直面来自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强有力的挑战。市场的竞争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垄断经营,造成了企业对国际竞争力的忽略和不重视,使得我国电信与国外电信的发展具有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对中美电信服务业的对比,分析我国电信服务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电信服务业的发展建议。

一 中美电信的对比

1.电信收费高于美国。

中国电信存在暴利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广大群众对此也是非常不满,早在朱镕基总理在任时就说:中国电信收费过高,应该降!但这么多年,电信的资费降了多少呢?

2.中国电信经营效率底下,与美国有较大差距。

我国的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较低,这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垄断经营,对国际竞争力的忽略和不重视是密不可分的,使得经营效率底下。

3.美国电信管制模式及中国表现为FCC(美国联邦委员会)的管制模式。FCC是一个地位独立、权利集中的管制机构,具有准立法与准司法只能。FCC的最大特点是其独立性,1994-1998年中国电信业的管制结构是邮电部,它即对市场进行管制,同时还负责电信业的垄断经营,与美国相比,中国电信管制还很年轻,面临一些困难,中国电信业管制要走上将抗发展的道路,必须在管制体制、管制机构、管制法律等方面不断完善。

二:提高我国电信服务的措施措施

由于电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政府对电信业的开放问题持相当谨慎的态度。但是我国电信服务业的开放政府是不能无限制的拖延。开放基础电信服务,这对我国电信服务业可谓既是机遇有事挑战,然而保护是暂时的,开放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战略,努力提高电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我国电信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电信基础服务开放带来的挑战,谓基础电信服务的开放做好准备。加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高级生产要素的攻击能力。电信服务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就生产要素而言,高级生产要素对行业的贡献显得更加突出,从对电信影响较大的国际生产要素,在我国一直是稀缺的,为此,首先电信运营商应该重视人力资源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探索人才引进的战略合作机制,建立成熟的人才基地和引进管道。在人才激励方面,采取特殊的薪酬政策。其次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立足现有需求、发掘潜在需求,抓住消费结构升级契机,打造电信消费文化。

电信服务业是典型的需求导向型行业,需求对电信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现阶段的需求各大运营商应该致力于降低资费,提高服务质量,拓宽营销渠道来维护老客户和吸引新的客户,客户的争夺将导致运营商之间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将会使电信资费降低,电信服务质量提高,直接提升电信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竞争力。我过目前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期间,这一时期居民消费的首要增长点就在通信,交通和娱乐。电信运营商应该老老抓住居民消费变化的这一特点,将电信业务成为继住房和饮食之后的生活消费品之一。3 健全相关产业支持和协调机制,促进产业共同发展。

经济发展各个产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各个产业,相互协调,相互扶持,才能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应该密切关注制造商技术的房展动向,确保新技术能够尽快投入电信服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政府应该继续支持通信制造业的发展,鼓励通信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

4加强电信监管,促进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格局。

电信行业破除垄断,引入竞争有一个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推进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政府监管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政府监管,就不可能推动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就不可能保持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政府的监管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最近对电信、联通的调查就充分说明的电信监管的重要作用。加强运营商的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相运营企业应该制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广大消费者中塑造良好的形象,其次应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最后企业应该重视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型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珠海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珠海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带动了社会服务需求的逐渐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要求社会能够提供形式多样、数量可观、质量满意的家政服务。为全面了解珠海市家政服务业的状况,剖析当前家政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促进珠海市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近期对珠海市的家政服务行业状况作了专门调研。

一、珠海市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我市家政行业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两个发展时期:一是粗放的单一发展期,二是多元化发展期。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社会上请保姆、钟点工等的情况开始逐渐出现。随着大部分人的收入不断增多,围绕家庭服务的保姆、钟点工、洗衣店等家政服务方式开始逐步流行。但当时的家政服务人员也是初级的简单的劳务服务,如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等,这时的家庭服务业处于粗放的单一发展期。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的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家政行业开始出现具备技术性的服务内容,如育儿、营养、护理、家教等。

二、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大的需求量。

(一)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断拓展。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家庭已逐步过渡为四二一型结构,即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一方面,随着生育高峰期的到来,“80后妈妈”渐增,产妇、婴幼儿照料的家政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残疾、孤寡、空巢等特殊高龄的老年人口基数扩大,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造成明显的冲击。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为解决四二一型家庭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家务劳动社会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从家政公司了解到,对家政服务需求量最迫切的是有老人的家庭,其次是有婴幼儿的家庭和双职工家庭。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也成为家庭服务需求的大军。他们所需家政服务的项目主要包括卫生保洁、照料孩子、月子护理、照顾病人、陪护老人、料理家务等。

(二)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对家政行业的越来越重视,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也水涨船高。国家统计局珠海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根据最近几年调查,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呈现快速上扬态势。具体如下:

据调查,目前保姆的月工资从1800-3000元不等,主要与住家用工情况和保姆的熟练程度有关。而最近几年兴起的月嫂工资也成直线上升态势,从早几年的2500元/月,到现在的4500元不等。据珠海某家政公司介绍,普通月嫂月工资为4300元,五星级月嫂5000元,特星级月嫂月工资为5500元。珠海另一家大型家政公司的月嫂工资则更高,分5000元、7000元、8000元不等。

钟点工每小时收费也是20-30之间。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调查显示,2006年,钟点工每小时收费仅为10元,到2012年6月份,已上涨到30元/小时。

(三)家政服务内容趋向多样化。家庭服务项目从过去传统的、简单的家庭内部服务,如做饭、洗衣、清洁整理室内卫生、看护小孩或老人、病人等比较常规的服务,到保姆、护理、保洁、家庭管理,孕产妇护理、接送学生、钟点厨师等全方位服务,而且对所提供的家政服务的要求新、优、精、细。如:月嫂服务,从过去的伺候月子,做饭,洗尿布等,发展到包括婴儿抚触、营养配餐、产妇体型训练、卫生保健、心理咨询等独成一体的精细服务。

(四)家政服务公司发展较为迅速。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家政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使我市家政服务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层次,分别有社会团体、企业、个体开办的家政服务机构,街道、居委会开办的社区家政服务机构等几种模式,如香洲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开设的月子护理、老人护理等培训课程。服务内容日益扩展,由单纯的家务保姆发展到老人陪护、看护婴幼儿、病人护理。家政服务管理也从以中介为主逐渐向员工制等多种形态转变。家政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调查资料显示,公司所用家政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下岗工人和农村失土劳力,有效缓解了珠海市的就业压力。

三、珠海家政服务业存在问题

(一)家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据多家家政公司反映,珠海

目前绝大多家政从业者来自于广西、湖南等省,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从业人员多为外来女性务工人员和城

市下岗女工,中小学文化水平者占多数。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她们的家务达标要求和用户的期望有较大的差异,高档家用电器和器具不会使用,对老人和孩子的照顾缺乏必需的护理知识。家政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呈现佣家型多智家型少、游击队多正规军少、非专业人员多专业人员少的特点。目前,我市面向家政服务业的培训活动,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相关部门,如香洲区人力资源中心、妇联等,而市场化的培训机构和家政服务企业自身开展的业务培训活动很少,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行培训成本较高,且难以得到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培训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够,高端服务技能培训更为短缺,职业教育更是缺位,导致高级保姆、高级护工、星级保洁员等一员难求,难以满足市场高层次、专业化、精细化需求,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据一位雇主反映,她曾经雇过一位湖南山区来的保姆,刚刚小学毕业来到珠海,家政公司也没有培训简单的家电知识以及其它一些基本技能,就上门为雇主服务,结果什么都不懂得做,最后只好换一个保姆。相反,一些经过培训的家政服务员,如月嫂和老人护理员则供不应求,好的家政服务员常常是几个雇主抢着要,大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之势。

(二)家政服务业企业良莠不齐。由于我市对家政企业注册的要求相对较低,服务业进入门槛低,导致目前我市家政服务公司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方式较为粗放,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家庭服务产业尚未形成,整个行业显示出小、散、弱的局面。大多数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只是提供简单的介绍工作服务,从中收取保姆和雇主两头200-400元的中介费,没有任何后期管理,家政服务人员的管理很不规范。各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局面。同时大多数家庭服务项目缺乏明确的等级标准和服务质量规范,在服务行为、服务规范、服务价格等方面无章可循,随意性大。

(三)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家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服务门类被广大家庭接受,现实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但家政从业人员严重短缺,结构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目前人们对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认同感还很低。不少人还没有摆脱旧的“保姆”观念的影响,看不起、不尊重家政服务人员,导致不少人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行业,把家政服务视作“服侍人”的低人一等的行业。例如2006年珠海出现了“小保姆被雇主长达5年的严重虐待事件”震惊全国。因此,碍于面子,部分城市下岗失业者宁愿只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也不愿“屈就”于家政服务行业,造成服务队伍总体供应不足。据从家政公司了解到,从供求方面,素质较高的星级月嫂及保姆常年供不应求,而素质偏低的初上岗的从业人员或农村服务员虽经过短暂的专业培训,但因熟练程度不够,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技能需求。特别是在春节前后,对家政服务业特别是对保洁等服务的需求量大增,而劳动力大量返乡,造成供给严重不足,供需脱节,出现严重的“用工荒”。从部分家政公司了解到,在用户的聘用意向上,一般家庭都希望聘用经过培训有相当技能的人,导致正规中介市场劳动力供给不畅,出现了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供需错位的局面。

(四)家政从业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目前我市家政从业人员享受政府 “三金”(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不多,家政服务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落后。调查发现,我市大多数家政公司以“中

介制”为管理模式,“中介制”家政公司通过把家政服务员介绍给家庭雇主,每次收取200―400元不等的中介服务费,家政员的工资由中介提供导向意见,再由雇主与家政员协商后雇主直接支付。家政服务供求双方、家政服务公司与服务员和用人家庭的责权利不明确,有的服务协议不规范,有的不要求签订服务协议,导致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员与用人家庭发生纠纷争议难以处理,在服务中的意外伤害得不到医疗保障,家政从业人员缺乏归属感,行业吸引就业的潜力大打折扣。

四、对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残疾人竟高达6000-8000万人。然而,家政服务的现状是:供求结构矛盾凸现,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堪忧,高端人才缺乏等等。但现实的问题是,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是愿当保姆的人越来越少。显然,不只是保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推进,围绕家庭的照料服务种类只会越来越多,对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也将不断攀升。

2010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保姆难”问题破天荒地作为民生问题进入国务院会议。而在此次会议上,将家庭服务业作用定位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

针对珠海目前现状,建议家政发展应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为宗旨,以政府扶持和典型示范为引导,打造家政服务品牌,走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道路,把行业做大做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家政服务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多以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他们文化素质低、服务技能差,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无法满足用户日趋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要以提高职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职级的家政服务职业教育和培训,强化家政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经过培训后,家政服务员要参加统一的职业等级鉴定考试,考试合格的方能持证上岗,并对其进行分等定级,以级定薪。倡导继续培训制度,不断加强岗中技能更新和提升,有力促进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家政服务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家政服务员队伍。由于目前家政服务从业者大多数是下岗失业、无业人员,加上家政行业流动性大,大多数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而且从事家政的绝大多数是中年妇女,家庭负担重。由于家政服务属于特殊行业,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它的工作地点、时间都不稳定,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没有相应的待遇和保障,不利于吸引和引进人才,更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因此,解决她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问题,既是她们的迫切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所在。在工资上应不低于国家规范的最低标准,此外还应完善各种诸如工伤、养老、医疗等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家政服务公司健康发展。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泛的就业机会,已成为促进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家

政服务业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而且对于缓解弱势群体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专门制定出台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有关政策和相应措施,对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家政公司,给予培训补贴等政策方面的优惠,鼓励和扶持家政服务业向产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舆论导向,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要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改变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传统偏见,提高社会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认同度,给予家政服务人员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同时通过宣传,使具有家政服务从业条件的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行业虽然有差别,但事业没有高低。通过宣传推介,让家政服务业和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人充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供稿:价格调查科

下载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潭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服务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2008年服务业发展情况2008年,全市服务业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结构优化、领域拓宽、比重提高”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大推进的力度,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

    2011年上半年铁岭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上半年铁岭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和目标要求,坚持把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成因分析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成因分析2005-12-23 14:55文章来源:河北商务编辑部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发展环境[五篇范文]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发展环境 网讯: 内容提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的投入。二是搭建电子商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

    现代服务业 : 优化产业转移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中国环境2011-09-02 21:32服务业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转移部分服务的过程,范围主要包括物流管理、客户服务、呼叫中心、产品设计......

    湘潭市服务业促进会年会工作报告1(精选五篇)

    湘潭市服务业促进会年会工作报告 (2008年5月12日)各位领导、各位会员代表: 受湘潭市服务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我就2007年促进会有关工作情况做报告,请各位会员代表予以审议......

    对加快衡阳市服务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对加快衡阳市服务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

    沈阳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发展趋势分析

    沈阳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市社区服务事业以组织协调系统化、福利基金筹集社会化、综合服务网络化、规划管理法规化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骨干,以为老年人、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