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2 分析Mini2440中UC-OS-II中断机制
实验2 分析基于Mini2440的μC/OS-II中断机制
实验目的:
1、掌握μC/OS-II中断机制工作原理
2、分析基于mini2440的μC/OS-II中断机制
背景描述
中断机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机制,它涉及硬件、BSP、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数据采集、人机交互和设备间通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现机制。因此,掌握中断机制的实现原理,对熟悉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都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内容
分析Mini2440所提供的μC/OS-II示例工程中的中断机制,画出其工作流程图。
第二篇:微机实验2指导书(外部中断)
实验二 MCS-51外部中断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单片机实验仪及相关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操作。
2、学习并掌握外部中断应用程序编写与调试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领悟单片机中断系统的原理及运用方法。
二、预习要求
执行过程细节,预先完成运用keil工具软件对实验程序进行模拟运行调试,通过寄存器窗口、存储器窗口、外围设备模拟窗口进行操作与观察。
2、根据实验要求规划具体的实验内容步骤并撰写实验报告书中的预备内容。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编程实现P1.7驱动的LED秒闪(软件延时控制)。
1、实现秒闪功能,预先详细计算所运行程序控制秒闪的周期时间;
2、可用常规计时设备核验并估判该程序控制秒闪的定时偏差比率。
(二)秒闪的同时外部中断0每中断4次令P1口输出的八位控制码加1。
1、实现秒闪及中断加1功能,通过L0~L7观察P1口输出的八位码变化规律;
2、修改程序为按BCD码加1,观察P1口输出的八位码变化规律。
(三)使用TEST2012.ASM测试程序,进行外部中断0实现每中断1次令(3CH)单元内容按BCD码以24为模加1的校时功能实验。
1、运行TEST2012.ASM,操作并观察中断校时功能,同时观察是否存在开关触点抖动现象,有则估判开关抖动的影响程度;
2、修改该测试程序有关指令实现小时数以12为模加1,操作并观察效果;
(四)其他自选实验内容
四、实验报告:
1、实验课题、目的;
2、针对上述每项实验分别撰写预备内容(实验项目内容、具体步骤、具体操作、主要程序清单或更动说明、实验数据及说明、预测的实验效果);
3、实验进行过程,在每个实验子项预备内容后预留的空档位置记录实验现象、出现问题、解决办法、实验效果,本项实验结论及分析;
4、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记录信息,撰写本次实验总结(概述完成每项实验
1、进一步熟练掌握keil工具软件的使用操作,用单步运行等调试手段观察程序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当堂上交实验报告。
第三篇:数字信号分析实验2
实验
二、带陷滤波及频谱分析
一、实验内容
对复合频率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根据其振幅谱设计带陷滤波器(可加斜坡处理),滤掉某些频率成分。
二、实验步骤
1、设计某一信号x(t),包含多种频率成分(可用雷克子波
; wte2fm/tcos2fmt)222、将x(t)离散,并应用fft进行频谱分析,绘出振幅谱;
3、分析振幅谱有什么特点,在频率域设计带陷滤波器,以消除某频段(大于62.5Hz)的频率成分,并显示滤波后的振幅谱。(要求绘出滤波器图形)
4、将滤波后的信号反变换回时间域,绘出信号曲线,观察其与原信号的差别。
5、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要求
1、独立完成程序设计工作;
2、独立完成书面报告(A4纸打印);
3、提交程序源代码。
syms t;%设计信号并离散化,作快速傅里叶变换,汇出其振幅谱 FM=25;r=3;dt=0.001;
w=exp(-(2*pi*FM*t/r)*(2*pi*FM*t/r))*cos(2*pi*FM*t);
tt=0:dt:0.2;
x=subs(w,t,tt);
figure(1),plot(x),title('雷克子波')
i=1;%找出N,N为2m,大于X的个数的最小数
while(2^i i=i+1; end N=2^i; X=fft(x,N);figure(2), plot(abs(X)),title('傅氏变换后的振幅谱'); df=1/N/dt;%找出满足等于62.5Hz的k值,把高频区域的滤波器置零 k1=62.5/df;k2=N-k1; for k=1:N H(k)=1; end for k=k1:k2 H(k)=0; end figure(3),subplot(2,1,1),plot(H),title('不加斜坡的滤波器'); for i=1:N H1(i)=H(i); end for i=k1:k1+4%加斜坡处理 H1(i)=1-(i-k1)/4; end for i=(k2-4):k2 H1(i)=1-(k2-i)/4; end subplot(2,1,2),plot(H1),title('加斜坡后的滤波器'); Y=X.*H;%在时间域作滤波,并画出振幅谱 Y1=X.*H1; figure(4),subplot(2,1,1),plot(abs(Y)),title('滤波后的振幅谱(不加斜坡)'); subplot(2,1,2),plot(abs(Y1)),title('滤波后的振幅谱(加斜坡)'); x1=ifft(Y);%把滤波后的信号反变换为时间域,取与原离散信号相等的长度 for i=1:length(x) x(i)=x1(i); end figure(5),subplot(2,1,1),plot(real(x)),title('反变换回时间域后的谱(不加斜坡)') x2=ifft(Y1);%把滤波后的信号反变换为时间域,取与原离散信号相等的长度 for i=1:length(x) x(i)=x2(i); end subplot(2,1,2),plot(real(x)),title('反变换回时间域后的谱(加斜坡)')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项目或系统名称) 可行性分析报告 The Report of Feasibility Studies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20**-*班 姓名:学生 报告日期:20**年*月*日 1、引言 1.1 编写目的1)编写本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读者、使用者或报告部门; 2)列出本报告各个部分的编写者(姓名、学号)。如果是多人合作完成,指出 本报告是如何分工合作完成的。 1.2 项目概况 1)所建议开发项目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2)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 3)本项目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 术语定义 列出本报告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或缩写的原词组,任何缩写词在使用前必须给出完整的原词组并做解释。 1.4 参考资料 列出本项目引用的参考资料,以及任务合同书、机关批文、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标准、规范、制度、资料等。参考资料至少要包括:两本教材或参考书、一篇与项目相关的期刊论文(到校园网图书管网站http://210.43.188.3:8080中文数据库中找)、一篇网络公开资源URL等,格式举例如下: [1]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D.Esposito著,施平安译.ASP.NET2.0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柴晓路.梁宇奇著.Web Services技术、架构和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 张艳华.郑丽英.基于WEB的网络签到系统设计与实现[J].甘肃科技,2005,21(3):73-76 [5] Google Web APIs Reference[EB/OL].http:///api/reference,2005.5 注意,参考资料必须在文章中全部被引用到,书写格式如:“相关技术方案参考WebServices的书籍[3]。。”、“本项目将使用ASP.NET和WebServices技术[2,3]。。”。2 背景与意义 2.1 背景与现状 描述项目需求方的现状,该现状是指当前实际使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是计算机系统,也可能是一个机械系统甚至是一个人工系统(手工工作流程),包括:人员数量及学历情况、设备与网络情况、处理流程(应该绘制顶层与次层数据流图,并 对流图做解释说明)概况,指出现状的不足、局限性和应改进的地方。 2.2 趋势与前景 比较国内外同行业中相关单位的情况,探讨与本项目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阐述上级单位、行业主管机构或国家部委的行政要求或行业规范,说明开发新系统或修改现有系统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出本项目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等。 2.3 工作基础、条件和优势 说明本项目已开展的前期工作,项目实施在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方面具备的条件和优势,以及项目实现的基础条件。内容和目标 3.1主要内容 详细说明本项目的主要开发内容,包括:要完成的主要功能,要实现主要窗体程序、网站或模块。 3.2预期目标 详细说明本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包括:满足业务上的各项明细目标,满足上级单位或行业主管机构的行业需求目标,推广应用范围的目标,在同类系统中的领先地位,其他可能的目标(如专利和论文),等等。技术路线 4.1总体功能 绘制项目总体功能结构图,并描述功能需求: 绘制两到三层的总体功能结构图; 详细描述总体功能结构图的各项功能需求。如果必要,继续分层次绘制子功能的组成结构,并做详细说明。 4.2 运行平台 4.2.1网络环境 指出本项目需要的网络环境,包括:网络类型(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网、Intranet网、VPN等),以及是否需要固定的公网或私网IP地址等。应该绘制简单的项目需求方内部与公共网络拓扑示意图。 4.2.2 设备情况 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列出本项目需要的硬件设备,包括:处理器主频、设备的型号与数量,主机型号与数量,外存容量、设备型号与数量,输入及输出设备型号与 数量,数据通信设备型号与数量,其他专用硬件设备与数量。 4.2.3 支撑软件 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列出本项目需要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Web服务器软件、浏览器软件、运行支撑软件(如JVM、.NET、Word、Excel等)等,并指出软件的版本或版本序列。 4.3 开发工具 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指出本项目的开发工具。例如:JSP、ASP.NET、PHP、HTML、CSS、Javascript、Java、C#、SQL等语言的编译实现、调试测试与版本管理等工具,并指出各工具的版本。 4.4 关键技术 指出本项目中可能用到的关键技术、技术创新点和技术亮点,包括:关键或独创算法、并发处理技术、平台与软件兼容技术、大数据表处理技术、可靠性保障技术、报表制作技术、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等等。进度计划 说明本项目的进度要求,参照软件工程的三个时期八个阶段,列表给出初步的进度计划时间,还应包括:操作培训、验收测试、项目验收等时间安排。6 条件、假定和限制 说明本项目中给出的条件、假定和所受到的限制,包括:运行环境、支撑平台、设备、网络等需求、经费来源及限制、投入运行时间、软件预期寿命,等等。7 可行性分析 指出本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的依据(必须是参考文献中的书籍或论文),并从如下方面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7.1 技术可行性 根据前面的技术路线,结合本单位(即模拟软件公司)的技术积累情况,分析本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7.2 经济可行性 从经济上分析本项目的赢利情况。 7.2.1 支出 说明所需的开发及运行费用,如果已有一个现存系统,则包括该系统继续运行期间所需的费用。包括: 一次性支出:如采购、开发和安装所需的费用,以及培训、验收等费用; 非一次性支出:如列出在该系统生命期内按月或按季或按年支出的用于运行和维护的费用。包括:设备使用或租用费用、人员费用、房屋水电等费用、其他经常性开支等。 7.2.2 收益 说明本项目能够带来的收益,表现为开支费用的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减少、灵活性的增加、动作速度的提高和管理计划方面的改进等,包括: 一次性收益:可按数据处理、用户、管理和支持等项分类叙述; 非一次性收益:即在整个系统生命期内由于运行本项目而导致的按月的、按年的能用人民币数目表示的收益,包括开支的减少和避免。 7.2.3 项目赢利分析 在项目生命周期内,计算出整个支出与收益,分析本项目的赢利情况。 7.3 社会效益可行性 说明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社会效益情况。包括: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处理及时准确等非收益性效果。 7.4 操作可行性 结合项目需求方的人员情况,分析项目交付给用户单位后该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否可以独立操作运行,或经过适当的培训后可以独立操作运行系统。 7.5 法律可行性 根据本项目的运行平台、开发工具、关键技术等,指出本项目是否存在侵权、违规或违法行为,说明本项目在法律上是否可行。结论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制时,必须有一个分析结论,该结论可以是: 1)可以立即开始进行; 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例如资金、人力、设备等)落实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3)需要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4)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例如因技术不成熟、经济上不合算等)。 特别说明: 1)必须按照本报告的框架条目撰写分析报告; 2)具体项目中可能不存在本报告中的某些条目,可以直接删除,并重新依次编序。 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密度”这一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社会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中密度知识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对未知物质密度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为物理的探究式教学,自主参与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和挖掘。 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下面就从误差的分类和来源两各方面来分析常见的几种实验方法中的误差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一、误差及其种类和产生原因: 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 是不可能准确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两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较低; 2、实验原理和方法不完善等。 (二)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2、实验者自身条件等。 二、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2、完善实验原理和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测量固体密度 (一)测量规则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刻度尺、圆柱体铝块。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圆柱体铝块的质量m; 2、根据固体的形状测出相关长度(横截面圆的直径:D、高:h),由相应公式(V=Sh=πDh/4)计算出体积V。 3、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铝块密度。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刻度尺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4)测量长度时估读和测量方法环节; (5)计算时常数“π”的取值等。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2)如果可以选择其他测量工具,则在测量体积时可以选 择量筒来测量体积。 (3)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热 胀冷缩”对不同材料的体积影响。 (4)对于同一长度的测量,要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读数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 值。 (5)常数“π”的取值要尽量准确等。 (二)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量筒、小石块、水、细线。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内V1; 3、用细线系住小石块,使小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测出总体积V2; 4、根据公式计算出固体密度。ρ=m/V=m/(V2-V1)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步骤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顺序不能颠倒; (3)选择较细的细线; (4)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 (5)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步骤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进行测量; (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顺序不颠倒; (3)选择较细的细线; (4)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水质(选用纯净水)” 因素对水的密度的影响等。 (5)测量质量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四、测量液体密度 原理:ρ=m/V 方法一: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制出待测量的盐水,用用天平测出烧 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导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4、根据公式ρ=m/V=(m2-m1)/V计算出固体密度。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步骤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2)尽量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3)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 (4)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说明:该试验方法中因为无法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在烧杯内壁上或多或少会残留一些水,还有不好控制水的多少,所以实验误差较大,建议一般不选择此方法测量液体密度。 方法二: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制出待测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 和盐水的总质量 ; ; 2、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 3、用天平测出剩余的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 4、根据公式ρ=m/V=(m2-m1)/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的选取不够精确;(2)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2)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 (3)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以上就是初中阶段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一些常用方法,以及这些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如何减小误差的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当然,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对误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但也要求学生能找出简单的误差原因,在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对每个实验中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其原因提出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第四篇:上机实验2附件: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五篇: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