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建设中的木桶效应
团队建设中的木桶效应
1、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高的板,而是取决于最低的板(短板效应)
启示一:迅速找到团队最致命的弱点。
2、太短的板(比箍低)要马上换掉。启示二:实行末尾淘汰机制。
3、帮助较短的木板(比箍高)尽快成长。启示三:对较差成员持续训练以提高能力
4、长板长出部分可以补到短板上。(取长补短)
启示四:差者产生的差距要有能者补上。
5、木桶可向长板做临时适当倾斜以多装水。启示五:政策倾斜,让能者多劳,有私奉献。
6、选择最长的两块板做木桶的帮,帮不够长,同样也要换掉或助其成长。启示六:建立任人唯贤机制。团队管理系统要出色,要得到成员的认可。
7、帮要上与梁紧密连接,下与其他板密切配合。
启示七:管理者要有承上启下的执行力。
8、做多大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有多大的梁。启示八:领袖人物要被一致认同,能堪此重任。
9、梁虽处在最高位,但最终承担全部的重量。启示九:团队的成败责任将由领袖独自承担。
10、从板到帮到梁,每一个部分都要合格。启示十:每个成员都能独立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11、木桶有两条结实的箍:一条靠近木桶的上部(制度箍),一条靠近木桶的底部(文化箍)。启示十一: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两个方面: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
12、制度箍不能太低,文化箍也不能太松。启示十二:规章制度要合理,可监督人20%的行为;企业文化要积极,可领到人80%的思维。
13、要多装水,制度箍就要向上调整,木板要随之长长,否则就会被淘汰。
启示十三:要有激励成员向上的“游戏规则”(制度),好的制度会叫“坏人”变好。
14、木桶最不显眼且最重要的部位是底(基础),底要跟每个木板都牢牢衔接。
启示十四:高效团队要有共同的利益基础。
15、没有底的桶就没有使用价值。启示十五:财散人聚,人聚财散。
16、桶里决定装什么要一致。启示十六:牢固的利益基础来自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共同远景一致(个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以人为本就要以此为基础,公司个人各取所需)。
17、木桶应该有足够多的水,不能让木板闲
置。
启示十七:获取利润是团队的首要任务,持续保持利润的增长,不要在低谷呆太久。
18、木桶的水要力求纯净。
启示十八:获得阳光下的利润,不投机取巧。
19、木板之间不能有缝隙,更不能有漏洞。启示十九:组织系统的设计要符合无空白无重叠原则,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沟通。
20、木桶内外要刷清漆,防止木板的渗漏。启示二十:要营造快乐和谐的人际关系。
21、木桶的材质很重要,要合理选材。
启示二十一:建立完整的人才招聘选任系统。
22、选材有两个途径:木材厂和其他木桶。启示二十二:团队人才可内部培养或外部空降。
23、每个合格的木板都是 经过统一修整的。启示二十三:人才不是天生的,培训可以创造。
24、木桶要经常维护:加固底,调整箍,增减调换加长木板(帮和梁),补漏洞等。启示二十四:组织系统要不断的进行“修路”。
25、木桶的维护有两种方式:内部或外请木匠。
启示二十五:人才培养系统包括:内部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者)与外部系统(咨询公司、商学院)。
26、木桶并非固定的,随时都在变化。
启示二十六:团队管理持续升级,动态调整。
27、木桶的每个部位都有用。
启示二十七: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
28、最好的木桶是一根木材雕出来的。
启示二十八:团队精神最高境界----我们是一个人。
29、持续对木桶进行完善以接近理想中的木桶。
启示二十九:对团队进行持续、系统、有效的教育训练,不断的趋向完美与标准化。
30、标准化的木桶可以被复制。复制更多的木桶可多装水,更能让每个优秀的木板都有机会去做帮,让每个优秀的帮都有机会做梁。
启示三十:让卓越的团队去复制卓越的团队。让优秀的文化去复制优秀的文化。让成功去复制成功。
第二篇:木桶效应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读《木桶效应》有感
“木桶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说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那么对于教师管理班级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治理。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碰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在班集体建设中,“木桶效应”说经常被教育者引用,用来强调对班级薄弱环节的关注,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水装的更多更满。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只好的木桶想盛更多的水,它的制作与维修须由木匠去完成。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治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把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因此,班级管理呼唤充实型、钻研型、反思型的教师。
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俗话说: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要有一条奔涌的知识河流,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才能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教育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
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初中生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天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品”,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碰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
最后,班级工作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教师应随时对自己的班级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我是否按照新《纲要》的理念?”“班级工作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总之,反思是提升的基础,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积累经验,使自己的班级工作更加完善。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革,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新举措,只有成为了一位学习者、研究者,就能根据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孩子的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对照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实践的案例,提出自己的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就拿班级的日常工作来说吧!教师要注重自身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行为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就象一幅画,画的好与丑,这要就看每一位教师如何去描绘了。如:在学生的常规培养方面,许多年轻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不知道该怎样有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分配工作的时间,一旦事情多了就会感到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对日常手头的工作,不能及时的完成时间。这方面我谈谈个人的一点小经验,1、教师在制定一项常规时,要把事情考虑清楚,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学生会不知所措。
2、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和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做教室主人的目的。
总之,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们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第三篇: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理学院物理091本27号杨艳
摘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很重要,管理班级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德育工程,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好坏。同时,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每位老师,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管理好班级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本文简要谈谈班级管理中的“木桶效应”。
关键词:班级管理;木桶效应;学生;老师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由若干块参差不齐的木板组成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而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是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要做到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加强对“短板”优化,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在正常情况下,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对于“木桶效应”,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此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八年级七班有四十个学生,这是一个成绩不十分优异的班级,他们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温文而优雅,爱于学习,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属于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但只有那么一两个;有的是上课时常捣乱,好像学习根本就与他无关,得过且过,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转过身写板书时一个男生就开始捣乱,他用打火机点燃书本,让整个教室乌烟瘴气,他还有很多不良行为。其他一部分也是,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都不好,上课总是爱讲话。而这个班的学生好些都是单亲家庭,也有许多是父母在外打工,她们的脾气十分怪异,但是这个班级很团结,校运会上看出了这个班的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而
且他们都很聪明,他们有很多爱好,他们活泼好动。
除了他们班我还带了另一个班,八年级八班,八年级八班的班主任很严格,所有的学生都畏惧三分,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学生们就鸦雀无声,两个班有很大的区别,八班的学生大多都是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的好学生。他们是乖乖学生,一个个都文静优雅,但也偶那么些调皮的,八班相对七班的学习风气要好,但八班缺少集体荣誉感,他们在校运会上很少拿奖,而七班在这方面比他们好。
两个班都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成绩差的也有“短处”,比如:不爱运动,不爱参加课外活动,或者其它方面不好,总之,一个人总有它的长处,也总有缺点。而我们作为老师,我们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如何管好一个班级。
一、要善于认识“长短”。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长”与“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家庭环境和自身努力程度等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性格爱好、思想状况及学习成绩等也不一样。比如我实习时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就是例子,她们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等等。作为班主任老师,只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管理学生,管好班级。
二、要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的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如果我们了解学生的话,我们会知道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想拿好成绩,也想做一名好学生。我们不能仅看到学生的“短”处而见不到学生的“长”处,从而以偏概全,形成“晕轮效应”。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三、要善于弥补“短”处。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常常违反纪律、上课爱捣乱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要多了解学生的家
庭状况和个体因素,多与家长联系,从学生、自身、家庭等方面找因素,进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文化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多做个别辅导;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而且要多了解他们、教导他们;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找回信心,再努力学习并取得进步。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短处而揭短,这样好比在伤疤上撒盐,作为老师,我们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四、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
班级是一个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大家庭,它是一个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先进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先进的学生接近,而且常常出现先进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做朋友,后进的和后进的一起。另一方面,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在这个过程中,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也要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从而达到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总之,学生是需要我们教育的;他的出生家庭、接触的人、性格、爱好都不同,不要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都是清一色的绵羊。大人都会有“长”有“短”,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学生,我们要用慈母之爱来感化她们。只要我们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学生中的“长”和“短”,善于“短中见长”,切实做好补“短”工作,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对于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20061第53页《树立班级管理新历年》邱启国
[2]《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第四篇:66-木桶效应——注重提升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学习材料第六十六期
木桶效应——注重提升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一、木桶效应启示
不管多大的木桶,也不管它盛什么样的水,盛水量的多少,并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
“木桶效应”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木板,在企业中,最差的员工扮演了木桶的短板。即使企业的其他部门或员工再好、再优秀,也会因一个部门的失误或员工的微小错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功亏一篑。
木桶效应同样适用学校管理,那么木桶效应能给校长哪些启示呢?
1.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木桶效应告诉校长:要想盛更多的水,就必须使短板变长。一所学校的实力,不只取决于某几个教师或校长的超强能力,而是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没有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校长应努力寻找教师队伍中最短的“木板”,分析其“短”的形式和“短”的根源(是思想上的还是本身能力的缺陷),探索其增“长”的最佳措施(是培训学习还是互帮互助,抑或需要其自身加强锻炼,增强造血功能)。
校长还要善于站在全局和局部角度来找“短板”,从而提升自己准确判断的能力。比如,从学校整体看,A老师是“短板”,如果从局部看,如从教研组看,也可能B老师是“短板”,这就需要校长运用不同的有效方式帮助他们增“长”。
不少学校花费巨资引进名师,固然可以增强本校的竞争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将学校现有的教师培养成“名师”,或让其“短”尽量变“长”,这才是校长的责任与使命所在。
2.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能力
木桶效应告诉校长:如果木板一样长,但木板之间存在缝隙,其容量也只能为零。学校要和谐发展,除了要让所有“木板”尽可能长短一致外,还应让“木板”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教师之间 彼此有隔阂,步调紊乱,勾心斗角,甚至互相拆台,学校工作就难以做好。所以,校长应适时深入课堂,多到教师办公室坐坐,多与教师交往、交流,了解教师之间工作的配合情况,当好组织者、协调者,积极引导教师们调整心态,以多装“水”为目标,消除彼此间的“缝隙”。
3.加强自身修炼
木桶效应告诉校长:木桶的板全是一样长,只能证明其有较强的储水潜力,但还需要有坚固的桶梁,这样才能将水提起,使桶的潜力发挥出来。“桶梁”即领导者。
所以,校长自身必须政治素质过硬、勇于开拓、具有魄力。这就需要校长不断自我修炼,提升自身素质。否则,“桶梁”不坚固,就无法提起学校这只需要不断发展更新的“桶”。
此外,校长是“桶梁”,还是“桶板”,他不仅要和教师紧密配合,更要不断锤炼自己,做一个学习者、教学者、研究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这样,校长才能真正将学校这桶水稳稳地提起、盘活,使学校和谐地走在发展的路上。
4.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木桶效应还告诉校长:即使有了桶板和桶底,如果没有桶箍,那也只不过是一堆木板,容量同样为零。这“桶箍”就是学校凝聚力。如果没有凝聚力,学校就是一盘散沙,学校领导和教师就会各行其是,从而大大削弱学校的发展力。所以,校长首先应建立一个共同愿景,让教师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校长也要融入教师中,成为他们事业的合作伙伴,这就需要校长信任教师,充分授权,不横加干预教师的工作,给他们留充足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此外,校长还可以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并善于与教师交流和沟通,分享教师的成功喜悦,倾听教师的合理建议,允许教师发泄心中的不满,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
这样,教师的才有可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牢牢地拧成一只坚韧的“桶”。
二、从青年教师抓起,为学校发展提供“永动力”
青年教师比重较大,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发展瓶颈。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 也不例外。然而,这却是暂时的,以校长杨一清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很快就将这块短板加长了。
对于刚进学校的老师,杨校长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成熟,五年成才”。
杨校长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很有可能是一条正弦曲线,但要力求使它振幅小、振频低,就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引导青年教师走上教学研究之路。为此,杨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制订了“杭州市学军小学培养新教师规划”,其主要设想与实践是:
1.洗脑子
组织新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自学与讨论,各人谈学习心得体会、撰写论文。
2.结对子
这一环节主要抓备课、听课与评课。老教师指导“徒弟”备课,参加听课和评课。备课要先由青年教师自己提出方案,并说出理论根据,再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逐步过渡到青年教师自己备课。在听课环节,指导教师主要看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自觉、正确地体现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则,进而给予必要的评析和指点。
3.压担子
青年教师需要锻炼,学校应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为此,学军小学努力把青年教师推上第一线。比如,兄弟学校教师来校听课,学校就尽可能地安排青年教师上课,并在上课前一天才通知任课教师。上课后,要求写出课堂实录及自评。
4.搭台子
学校采用了课题教学评比、基本功评比的办法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舞台,给他们一个展露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同时,学校还培育年轻教师的事业心,增强他们的成功欲望和竞争能力。
评比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希望杯”竞赛,第二层次是较高一级的“导航杯”竞赛。每年一次,全校教师参加听课,各个层次评出不同奖次若干名,并予以奖励。
这套独特有效的新教师培养体系,使每一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中都迸发出忘我的工作热情,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杨校长看过一篇名叫《小米和老米》的小说,讲的是有个叫米克的人,其暗恋对象梅影说他“一辈子都当不成官儿,只能当小米和老米”。这句话刺激了本 已在文学界颇有名气的米克,他顿时弃文从政,非要当个官儿不可。结果,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米克不仅没当好官儿,还丢掉了自己喜爱的文学事业。回首往事,老米后悔不已,发出感叹:“假如人生能重新选择一次,假如能从小米开始该多好啊!”
在团组织活动中,杨校长将这个故事讲给青年教师们听,想借此告诉他们一个浅显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和不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人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会有所作为,才会快乐充实。如果在诱惑面前不能自己,执意地与人攀比,并选择自己不适合的职业,将来只能是后悔莫及。
青年教师陈老师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在教育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出了一些成绩,经常受到表扬。可是,这个外地来杭州的男孩子,看到周围的亲朋好友做生意发了财,事业有成,他的心里失衡了。
陈老师遇到的烦恼,其实是许多青年教师共有的烦恼。人才的成长过程有高潮和低谷,人的情绪也有起有落,更何况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教师地位相对不高,收入不高,面对种种诱惑和冲击,一些年轻教师感到迷茫和困惑是难免的。
杨校长认为,作为一校之长,不但要正视这种现实,准确捕捉每一位新教师的心态,还有责任帮助他们找回真我。于是,杨校长通过创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让青年教师在不尽如人意的物质条件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尽量能健康、幸福、快乐地工作、生活。
杨校长多次主动找陈老师谈心,推心置腹地跟他交流。当陈老师提及另谋职业时,杨校长不仅不责怪他,反而关切地询问“是什么工作,保障如何,稳定系数多大”。这让陈老师感动不已。杨校长十分开通,他说:“如果你觉得条件、环境都比在这儿好,你要离开,组织上也不会为难你,毕竟这个世界是很精彩的。”这让陈老师不安,他没有想到杨校长想得比他远、比他周全得多。
春节过后,杨校长亲自去陈老师的家乡探访,看看他家里的环境,希望更了解他。杨校长与陈老师的家人坐在一起,谈对他发展前景的规划„„
如今,陈老师已经是教研组的骨干教师了。他带领的航模社团的团员们在航模比赛中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
木桶效应启示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既要突出学校特色,突出学校的名师、骨干,更要抓住薄弱环节,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发展水平。而“取长补短”的本意就是要补短。然而,一些校长只取长不补短,一味地抓优师、优生,而荒废了多数教师和学生。
青年教师,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登上讲台的新教师,是推动学校发 展的生力军。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有干劲儿,但却存在着经验不足、教育教学技巧不精、容易迷茫彷徨的缺陷、如果学校不对他们加以培养,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他们极有可能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短板。
青年教师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问题,也是令很多校长头疼的问题。杨校长通过“培养新教师规划”,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消除了青年教师对职业发展的迷茫心理,使他们在工作中更专注、更努力„„
当像陈老师这样的青年教师解除了困扰和烦恼后,自然会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当学校中所有青年教师都这样想,都消除了心理负担时,学军小学教师队伍的这块最短的木板自然就加长了,学校的竞争力也就提高了。
第五篇:基层党建需防止“木桶效应”
基层党建需防止“木桶效应”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这就是有名的“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团队里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能力高低不一,而管理者又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弥补,那么,时间一长,能力较低的员工难免就会拖整个团队的后腿,进而影响和制约整个团队优势的发挥。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基层党建就好比“木桶”,由许多根“木板”组成,这其中,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实施者,是党建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和基础,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花了不少功夫、下了不少力气,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显著增强。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党建投入水平不高、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等“短板”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这些“短板”不补,瓶颈不破,就会出现“木桶效应”,基层党建工作就很难实现大的提升、质的飞跃。
要解决“木桶效应”,想要有一个盛水较多、结实耐用的“木桶”,就得想方设法提高所有“木板”的长度,只有让所有的“木板”都达到“足够高”的高度,才能完全发挥“木桶”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基层党建工作就得既要注重发挥先进党组织的“长木板”示范带动作用,也要注意加强对后进党组织“短木版”的自我“克短”完善,进而整体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
克短首先要知“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与党员群众座谈交流,访民意、汇民智,摸清基层的实底,号准基层党组织“短板”问题的原因症结,找准“脉象”,对症下药。其次要补“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针对党建工作查找出来的薄弱环节,各级党组织要梳理汇总,做到聚焦突出问题、不搞面面俱到,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明确工作重点,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达到做一事成一事、抓一项成一项的目的。再者,要注意防“短”。基层党建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排查旧问题的同时,可能还会产生新矛盾。为此,对工作中潜在的“短板”隐患,要进行预防性地排查处理,以“钉钉子”的韧劲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劲,促使党建工作落地生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感受更多实惠。